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
透镜焦距的测量(doc)
自组望远镜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器件,常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
焦距是反映透镜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因此了解并掌握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几何光学中的成像规律,也有助于加强对光学仪器调节和使用的训练。
另外,光学平台是光学实验中的常用设备,通过本实验还可以了解光学平台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2、掌握测量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3、掌握和理解光学系统光路调节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薄透镜成像原理及其成像公式在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公式为111+=(14-1)u v f式中u为物距,v为像距f为焦距,对于凸透镜、凹透镜而言,u恒为正值,像为实像时v为正,像为虚像时v为负,对于凸透镜f恒为正,凹透镜f恒为负。
图14-1 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原理图图14-2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原理图2、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原理(1)物距-像距法根据成像公式,直接测量物距和像距,并求得透镜的焦距。
(2) 共轭法(位移法)由图14-1可见,物屏和像屏距离为L (L >4f ),凸透镜在O 1、O 2两个位置分别在像屏上成放大和缩小的像,由凸透镜成像公式,成放大的像时,有111u v f +=,成缩小的像时,有111u D v D f +=+-,又由于 u v D +=,可得224L D f L-=。
(3) 自准法位于凸透镜L 焦平面上的物体AB 上(实验中用一个圆内三个圆心角为060 的扇形)各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束(包括不同方向的平行光),由平面镜M 反射回去仍为平行光束,经透镜会聚必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于原焦平面上,这时像的中心与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f (如图14-2)。
3、 测量凹透镜焦距的原理(1)自准值法通常凹透镜所成的是虚像,像屏接收不到,只有与凸透镜组合起来才可能成实像。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同凸透镜的会聚特性结合得好时,屏上才会出现清晰的像(如图14-3所示)。
三种测量正负透镜焦距的方法及原理
课程名称应用光学题目名称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及原理姓名潜力股测量透镜的方法及原理摘要: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光学元件,而焦距是透镜的重要参量之一。
本文介绍了三种测量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方法,分别是自准直法,贝塞尔法,透镜成像公式法。
关键词:焦距自准直法贝塞尔法透镜成像公式法一:自准直法光线通过位于物镜焦平面的分划板后,经物镜形成平行光。
平行光被垂直于光轴的反射镜反射回来,再通过物镜后在焦平面上形成分划板标线像与标线重合。
1.1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1.1.1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平台,光具座,白光源,物屏,待测凸透镜,全反射镜(平面镜)。
1.1.2实验原理当物屏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
若用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仍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其会聚点将在发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
1.1.3实验步骤(1)如图1-1,沿光具座装好各器件,并调至共轴;(2)将物屏置于白光源前约50毫米处,被测凸透镜和反射镜尽量靠近,并在物屏前后移动,观察物屏上像的变化情况,知道物屏上出现清晰,倒置的字像为止;图1-1 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焦距装置图1.2自准直法测凹透镜焦距1.2.1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平台,光具座,白光源,物屏A ,凸透镜L1,待测凹透镜L2,全反射镜M (平面镜),像屏N 。
1.2.2实验步骤及原理凸透镜L1将物A 发出的光成像于像屏N ,将待测凹透镜L2置于L1与像屏N 之间,当移动L2并使其光心到屏N 的间距等于凹透镜L2的焦距时,光线经L2后将成为平行光束,这时,若在L2与N 之间放一平面镜M ,这束平行光被M 反射,将在物平面上成一与物A 等大倒立的实像。
因此,只要测量L2与N 之间的距离(ON),即是凹透镜L2的焦距。
图1-2 自准直法测量凹透镜焦距[1]二:贝塞尔法贝塞尔法也叫两次成像法,大意就是通过改变被测透镜的位置来确定透镜的焦距。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第一版)(2)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理解透镜组基点的概念。
(2)了解透镜组节点的特性,掌握测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学仪器中的共轴球面系统、厚透镜、透镜组,常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这时可以用三对特殊的点(基点)和三对面(基面)来表征系统在成像上的性质。
若已知这三对点和三对面的位置,则可用简单的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来研究起成像规律。
(1)基点和基面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透镜组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称为系统的像方焦点(或第二焦点),记为'F ,而在主光轴上总可以找到一点,由它发出的同心光束经光学系统后成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此点称为系统的物方焦点(或第一焦点),记为F ,F 、'F 的位置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决定,它既可以在系统内,也可以在系统外。
过'F 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称为像方焦平面(或第二主焦平面),过F 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称为物方焦平面(或第一主焦平面)。
平行于系统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系统后,其出射光线(或其反向延长线)与入射光线(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M ,过'M 点且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称为系统的像方主平面(或第二主平面),像方主平面与主光轴的交点,称为系统的像方主点,用'H 表示。
M ,过M 点且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称为系统的物方主平面(或第一主平面),物方主平面与主光轴的交点,称为系统的像方主点,用H 表示。
主点是一对横向放大率等于1的共轭点。
主平面是一对横向放大率等于1的共轭平面。
像方主点'H 到像方焦点'F 的距离,称为系统的像方焦距'f ,物方主点H 到物方焦点F 的距离,称为系统的物方焦距f 。
当入射光线(或其延长线)与出射光线平行时,那么入射光线(或其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称为物方节点(或第一节点),用N 表示,出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称为像方节点(或第二节点),用'N 表示。
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电 子 科 技 大 学实 验 报 告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科技实验大楼104室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透镜焦距的测定 二、实验项目名称:透镜焦距的测定三、实验学时:3学时 四、实验原理:1.测凸透镜的焦距(1)自准直法如图1所示,用屏上“1”字矢孔屏作为发光物。
在凸透镜的另一边放置一平面反射镜,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平面反射镜返回孔屏上。
移动透镜位置可以改变物距的大小,当物距正好是透镜的焦距时,物上任意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折射回到矢孔屏上。
这时在矢孔屏上看到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的倒立实像。
这时物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此凸透镜的焦距。
(2)物距像距法如图2所示,用屏上“1” 字矢孔作为发光物,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像在另一侧的观察屏上。
在实验中测得物距u 和像距v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vu uvf +=用自准直法和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时,都必须考虑如何确定光心的位置。
光线从各个方向通过凸透镜中的一点而不改变方向,这点就是该凸透镜的光心。
凸透镜的光心一般与它的几何中心不重合,因而光心的位置不易确定,所以上述两种方法用来测定凸透镜焦距是不够准确的,误差约为1.0%~5.0%。
图1 自准直法测焦距 图2 物距像距法测焦距(3)位移法如图3所示,若取光矢孔物屏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f D 4>,且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时,移动透镜L ,当它距离物为u 时,观察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当它距离物为u '时,观察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
根据几何关系和光的可逆性原理,得D v u v u ='+'=+ d v v u u ='-=-' v u =' u v ='代入式(3-20-2)得Dd D f 422-=图3 位移法测焦距从上式可知,只要测得物屏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D 和两次成像透镜之间的距离d ,即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
先用白屏找到光具组后焦点 F '位置,再以光具 组主轴上某点为轴转动光具组(亦即改变入射光束 与主轴的夹角),并注意观察白屏上亮点的位置变 化,同时慢慢改变转轴的位置。这样,在光具组的 主轴上总可以找到一点,当以此点为轴转动光具组 时,焦点 F '的位置不变,即所成像无横向移动,这 点就是后节点N '。找到了 N ',后主点的位置就被确
定了,后焦距 f '亦可测出。将光具组旋转180°,此
时原来的节点 N ' 成为 N , 同上测量。
二、实验原理
(四)透镜组节点位置和焦距的理论计算公式
设两薄透镜的像方焦距分别为 f1' 和 f 2',两透镜之 间的距离为 d ,则透镜组的像方焦距 f '可由下式求
出:
f'
f1' f2' f1' f2' d
2、所有光学元件固定在光学支架上时,光学元件位 置要放正,固定螺丝不要旋得过紧,以防镜片受压 变形和损坏。实验完毕,应将所有光学元件取下, 按顺序放回光学附件盒中。
五、实验注意事项
3、溴钨灯长时间使用会发热,并且光强过高,因此 在调节光路过程中注意不要让头部靠的过近,眼睛 不要直视发光出射口。
4、实验完成后,不可调动仪器,要等老师检查完数 据并认可后才能关掉光源和电源。同时应把各光学 元件按顺序摆放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透镜组是由多个透镜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用来调整光线的方向和焦距。
在光学研究和实验中,透镜组的节点和焦距是最基本的参数,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透镜组的光学性能和应用范围。
节点是指透镜组中心光线与光轴交点的位置,正常情况下,节点会在透镜组中心位置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透镜组的制造和安装误差,节点的位置可能会有偏差。
所以需要测定透镜组的节点位置,以确保透镜组的光学性能。
测定透镜组节点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借助投影仪或望远镜等光学仪器。
下面以利用望远镜测量透镜组节点为例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将望远镜放在平稳的平台上,并将目镜准确对准测试透镜组。
然后在物镜的前方放置一张具有均匀刻度的板,例如显微镜中使用的刻度片,使其与透镜组垂直平面相交且和透镜组的光轴保持一定距离。
将透镜组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同时在目镜中观察光强分布的变化,当透镜组移动到节点处时,光强分布最小,即为节点位置。
测定透镜组焦距也是非常重要的,焦距是指透镜组光学系统的最大聚焦能力,也是透镜组应用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自准法、射线对准法和物像距法等。
以下以物像距法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物像距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准确测量物体和像的距离,计算透镜组的焦距。
首先选择一个清晰的物体,将其放在透镜组的一侧,以光轴垂直于透镜组为基准线,测量物体与光轴的距离(实物距离)。
然后将透镜组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使物体成像清晰且无畸变,测量像与透镜组光轴的距离(像距离)。
根据物像距离公式即可求得透镜组的焦距。
总之,测量透镜组节点和焦距是光学研究和实验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工作,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
A S1
M
S
L
S2
B
P1
△x
x
P2
D
图 10-2
棱 脊
端面
棱角
图 10-3
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上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 A 较小(一 般小于 1°)。从单色光源 M 发出的光波经透镜 L 会聚于狭缝 S,使 S 成为具有较 大亮度的线状光源。当狭缝 S 发出的光波投射到双棱镜 B 上时,经折射后,其波 前便分割成两部分,形成沿不同方向传播的两束干柱波。通过双棱镜观察这两束 光,就好象它们是由虚光源 S1 和 S 2 发出的一样,故在两束光源相互交叠区 P1 P2 内 产生干涉。如果双棱镜的棱脊和光源狭缝平行,且狭缝的宽度较小,便可在白屏 P 上观察到平行于狭缝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7:三维平移底座 (SZ-01) 8:升降调整座(SZ-03) 9:二维平移底座 (SZ-02) 10:升降调整座(SZ-03) 11:普通底座(SZ-04)
1
2
S
3
4
Lo
56
7
Le
12
11
10
9
8
图 8-1
实验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对观察物体不习惯,如观察正像,一是可 以使用伽利略望远镜,二是可以借助直角棱镜(保罗棱镜、正像棱镜) 直角棱镜原理图如图 8-2,正立的像转换为倒立的像。
将随各组合透镜或折射面的焦距和系统的空间特性而异。下面以两个薄透镜的组
合为例进行讨论。设两薄透镜的象方焦距分别为 f1′ 和 f2′ ,两透镜之间距离为 d,
则透镜组的象方焦距 f ′ 可由下式求出
f′=
f1′f2′ , f = − f ′ .
( f1′ + f2′) − d
测量透镜及透镜组参数
测量透镜及透镜组参数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器件共轴的粗调方法2.掌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测量方法3.掌透镜组基点的测量方法实验基本原理按成像性质,透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会聚透镜也叫凸透镜;另一类是发散透镜也叫凹透镜.透镜表面有两个光学面,会聚透镜中心部分比边缘部分厚.发散透镜则相反,边缘部分比中心部分厚.一. 关于薄透镜成像规律的几个概念1.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中心,其方向不改变,这个透镜的中心点称为光心,图1中O为光心.2.主轴:通过透镜的光心且与透镜相互垂直的轴称为透镜的主轴,透镜的主轴是唯一的.副轴:通过光心且与主轴成一小角度的轴称为副轴,副轴有无穷多个.3.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称为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在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分别称为透镜的第一焦点和第二焦点,如图1中和.4.焦平面:通过焦点与主轴垂直的平面称为透镜的焦平面.焦平面的性质:平行于任一副轴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这一副轴与焦平面的交点,这一交点对应于这一副轴的副焦点,焦平面就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副焦点构成的平面.在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平面,分别称为前焦平面和后焦平面.5.焦距: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为焦距.对于薄透镜来说,如果透镜两侧的介质相同,那么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相等. |f|=|f'|6.高斯公式透镜本身的厚度d比起其焦距f、物距s、像距s’的长度小得多的透镜叫薄透镜.薄透镜的成像公式即高斯公式为:(1)s ,,分别为物距、像距、透镜第二焦距.二.透镜组成像规律的几个概念两个以上透镜组成的系统称为透镜组,如果所有透镜的主轴都在同一直线上,则这组透镜称为共轴系统,而该直线称为系统的主光轴. 在成像过程中,前一个折射面所成的像是后一个折射面的物.为了方便地描述透镜组的成像规律,引入基点(即焦点、主点、节点),将系统看成一个整体来处理成像问题.只要能确定系统的基点,便可用公式法(高斯公式、牛顿公式)或作图法求解系统成像问题.1.主焦点、主焦平面如果平行光束从系统左边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系统入射光的一边称为物空间),光束通过透镜组后,会聚在系统右侧(系统出射光一侧称为像空间)光轴上F’点,F’称为系统像空间的主焦点(或第二主焦点),如图2所示,通过F’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该平面称为系统像空间的焦平面或第二主焦平面.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如果从像空间、平行于系统光轴射入平行光,会聚在光轴的F点,则F点称为系统物空间的主焦点或第一主焦点.通过F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为系统空间的焦平面或第一焦平面,如图3所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经典实验讲义-测节点位置及透镜组焦距 (测量实验)
测节点位置及透镜组焦距 (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透镜组节点的特性,掌握测透镜组节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学仪器中的共轴球面系统、厚透镜、透镜组,常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这时可以用三对特殊的点和三对面来表征系统在成像上的性质。
若已知这三对点和三对面的位置,则可用简单的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来研究起成像规律。
共轴球面系统的这三对基点和基面是:主焦点(F,F')和主焦面,主点(H,H')和主平面,节点(N,N')和节平面。
如附图1,1附图附图2实际使用的共轴球面系统——透镜组,多数情况下透镜组两边的介质都是空气,根据几何光学的理论,当物空间和像空间介质折射率相同时,透镜组的两个节点分别与两个主点重合,在这种情况下,主点兼有节点的性质,透镜组的成像规律只用两对基点(焦点,主点)和基面(焦面,主面)就完全可以确定了。
根据节点定义,一束平行光从透镜组左方入射,如附图2,光束中的光线经透镜组后的出射方向,一般和入射方向不平行,但其中有一根特殊的光线,即经过第一节点N的光线PN,折射后必须通过第二节点N'且出射光线N'Q平行与原入射光线PN。
设NQ与透镜组的第二焦平面相交于F''点。
由焦平面的定义可知,PN方向的平行光束经透镜组会聚于F''点。
若入射的平行光的方向PN与透镜组光轴平行时,F''点将与透镜组的主焦点F'重合,如附图3附图3综上所述节点应具有下列性质:当平行光入射透镜组时,如果绕透镜组的第二节点N'微微转过一个小角 ,则平行光经透镜组后的会聚点F'在屏上的位置将不横移,只是变得稍模糊一点儿,这是因为转动透镜组后入射于节点N的光线并没有改变原来入射的平行光的方向,因而NQ的方向也不改变,又因为透镜组是绕N'点转动,N点不动,所以 N'Q线也不移动,而像点始终在N'Q 线上,故F''点不会有横向移动,至于NF''的长度,当然会随着透镜组的转动有很小的变化,所以F''点前后稍有移动,屏上的像会稍有模糊一点。
测节点位置及透镜组焦距实验报告
测节点位置及透镜组焦距实验报告测节点位置及透镜组焦距实验七测节点位置及透镜组焦距 (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透镜组节点的特性,掌握测透镜组节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学仪器中的共轴球面系统、厚透镜、透镜组,常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这时可以用三对特殊的点和三对面来表征系统在成像上的性质。
若已知这三对点和三对面的位置,则可用简单的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来研究起成像规律。
共轴球面系统的这三对基点和基面是:主焦点(F,F')和主焦面,主点(H,H')和主平面,节点(N,N')和节平面。
如附图1,附图1附图2实际使用的共轴球面系统——透镜组,多数情况下透镜组两边的介质都是空气,根据几何光学的理论,当物空间和像空间介质折射率相同时,透镜组的两个节点分别与两个主点重合,在这种情况下,主点兼有节点的性质,透镜组的成像规律只用两对基点(焦点,主点)和基面(焦面,主面)就完全可以确定了。
根据节点定义,一束平行光从透镜组左方入射,如附图2,光束中的光线经透镜组后的出射方向,一般和入射方向不平行,但其中有一根特殊的光线,即经过第一节点N的光线PN,折射后必须通过第二节点N'且出射光线N'Q 平行与原入射光线PN。
设NQ与透镜组的第二焦平面相交于F''点。
由焦平面的定义可知,PN 方向的平行光束经透镜组会聚于F''点。
若入射的平行光的方向PN与透镜组光轴平行时,F''点将与透镜组的主焦点F'重合,如附图3附图3综上所述节点应具有下列性质:当平行光入射透镜组时,如果绕透镜组的第二节点N'微微转过一个小角?,则平行光经透镜组后的会聚点F'在屏上的位置将不横移,只是变得稍模糊一点儿,这是因为转动透镜组后入射于节点N的光线并没有改变原来入射的平行光的方向,因而NQ的方向也不改变,又因为透镜组是绕N'点转动,N点不动,所以 N'Q线也不移动,而像点始终在N'Q 线上,故F''点不会有横向移动,至于NF''的长度,当然会随着透镜组的转动有很小的变化,所以F''点前后稍有移动,屏上的像会稍有模糊一点。
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测量透镜的焦距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对于学生理解透镜成像原理以及实际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
1. 准备实验仪器。
需要一台透镜架、一支光源、一个屏幕、一张白纸和一个目镜。
2. 将透镜架竖直放置在白纸上,调整透镜架的高度,使得透镜的中心位置和白纸的中心位置重合。
3. 将光源放在透镜架的一侧,使得光线经过透镜中心。
在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屏幕,用于观察成像情况。
4. 调整光源位置,使得光线射向透镜,并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需要多次调整光源位置,直到得到最清晰的成像。
5. 使用目镜观察像的位置,并测量像的距离。
然后再测量透镜到光源的距离和透镜到屏幕的距离。
6.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以计算出透镜的焦距。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测量误差的控制,尽可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尤其是在调整光源位置时,要避免直接注视光线,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 1 -。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教学目的 1、了解测节器测定透镜组基点的工作原理,加深对光具组基点的理解和认识;2、学会自组搭建共轴球面系统光路,并能用其测定透镜组的节点和焦距;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重难点 重点:组装测定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光路设计和调节难点:1)对共轴球面系统基点的理解和认识;2)透镜组节点位置的测定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演示相结合 学时 3学时一、实验简介从单个折射球面、单个透镜乃至多个透镜构成的复杂组合,无论其结构是简单还 是复杂,都可以把它看成是理想的光具组。
对于理想的光具组,物像之间共轭关系完全 可由几对特殊的点和面所决定,这些特殊的点和面称基点、基面。
简言之,给入射线的 出射线定位的那些点和面称基点、基面。
如图所示,一般来说,理想光具组基点有物方 主点H 和象方主点'H ,物方节点N 和像方节点'N ,物方焦点F 和像方焦点'F ,所有 这些点都在光具组的主光轴上。
过这些点垂直主光轴的平面分别为物方主平面(HM ) 和像方主平面(''M H ),物方节平面和象方节平面,物方焦平面和像方焦平面,统称基 面。
二、实验目的1、了解测节器可以测定光具组的工作原理,加深对共轴球面系统基点的认识;2、学会利用测节器及平行光测定光具组的节点和焦距;3、通过实验理解高斯公式对薄透镜和透镜组均适用,学会对透镜组用成像作图法。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中用两个透镜组成的共轴球面系统,其物和像的位置可由高斯公式确定。
''111f s s =- (1) 式(1)不仅适用于单薄透镜,也适用于厚透镜及透镜组。
对单薄透镜,物距s 、像距's 和像方焦距'f 的量度的参考点均为薄透镜的光心。
对于透镜组,当基面和基点确定以 后,物距s 为物方主平面至物的距离,像距's 为像方主平面至像的距离,像方焦距'f 为 像方主平面至像方焦点的距离,物方焦距f 为物方主平面至物方焦点的距离,并保持单 透镜成像公式中所规定的符号法则。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
4
二、实验原理
(二)焦点和焦平面
平行光束经光学系统后的光线(或其延长线)的 交点称为焦点。物方空间的平行光束在系统像方空间 所对应的光线(或其延长线)的交点 F '称像方焦点。 过焦点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主点H至物方
焦点 F的距离称为物方焦距 f ,主点 H '至像方焦点 F '
的距离称像方焦距 f '。
准直法
微调光源与 毫米尺等高
可编辑ppt
经反射镜成 的像 12
四、实验内容
1、光路的调整 (3)调测微目镜的位置 。
像方焦距为白屏与透镜可编辑ppt 支架之间的距离
在白屏上成清
晰的像
13
四、实验内容
2、测定透镜组节点和焦距
(1) 观察 。
像无横
向偏移
向左旋转
像无横 向偏移
微调透镜组在节 点架上的位置形
可编辑ppt
5
二、实验原理
(三)测节器确定节点和焦距
先用白屏找到光具组后焦点 F '位置,再以光具 组主轴上某点为轴转动光具组(亦即改变入射光束 与主轴的夹角),并注意观察白屏上亮点的位置变 化,同时慢慢改变转轴的位置。这样,在光具组的 主轴上总可以找到一点,当以此点为轴转动光具组 时,焦点 F '的位置不变,即所成像无横向移动,这 点就是后节点 N '。找到了 N ',后主点的位置就被确
据 a '、 b '、h ' 。
可编辑ppt
15
四、实验内容
3、数据处理
1)像方节点偏离透镜组中心的距离为 h,透镜组
的像方焦距 f ' ab;
物方节点偏离透镜组中心的距离为 h ',透镜组
透镜的焦距的测量实验原理
透镜的焦距的测量实验原理透镜的焦距是指光线聚焦于透镜上某一点的距离,可以通过测量光线通过透镜后的聚焦距离来确定。
测量透镜焦距的实验原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物距法和像距法。
物距法是通过改变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来测量透镜的焦距。
在实验中,首先固定一架准直光源,将光源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物距。
然后调整透镜的位置,使得光线经过透镜后能够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这时,测量屏幕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透镜的焦距。
原理是根据薄透镜成像方程: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在实验中,通过改变物距u,实验测量对应的像距v,并利用成像方程计算焦距f。
像距法是通过测量透镜成像的像距来测量透镜的焦距。
在实验中,首先将准直光源按一定距离放置在透镜的一侧,使得光线平行射入透镜。
然后调整屏幕的位置,使得透镜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测量屏幕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即为像距,即可得到透镜的焦距。
原理是当光线平行射入透镜时,透镜能够将光线聚焦于其焦点上。
于是根据薄透镜成像方程: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则为无穷大。
在实验中,通过改变屏幕与透镜之间的距离v,实验测量对应的像距v,并利用成像方程计算焦距f。
无论是物距法还是像距法,都是利用透镜成像的特性来测量焦距。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测量仪器,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多组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总结起来,透镜焦距的测量可以通过物距法和像距法来实现。
实验原理是利用薄透镜成像方程,通过测量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焦距。
在实验中,光源的选择、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都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产生重要影响。
透镜焦距的测定
透镜焦距的测定
太阳光聚焦法(粗测焦距法):把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至纸上出现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此光斑所在处即为凸透镜的焦点。
用刻度尺测量出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凸透镜成像原理:
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
在焦点上时不会成像。
在2倍焦距上时会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
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物体而言。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
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透镜焦距参数的测定
轨垂直。
心
College experiment & teaching center
7
2.细调:
利用透镜成像的共轭法进行细调。按图3-5-4光路摆好元件,物
与像屏之间距离D固定在略大于4f的位置上,移动凸透镜,使两
次成像的位置重合(即观察两次成像的网格屏直角交点重合),说
明各元件已共轴等高;如不重合,可先移动透镜在屏上成缩小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中
心
College experiment & teaching center
9
1. 2.利用共轭法测焦距
2. 利用光具座固定好光源和光屏位置,测量出它们的间距L。
将待测焦距的凸透镜放在其间,沿主轴移动凸透镜,使光屏上
两次呈现出光源倒立的像。记录两次成像时透镜的位置,由此
求出两次成像过程中透镜移动的距离d,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凸
反射镜M,则平行光经M反射后
将沿原来的路线反方向进行,并
大
成像于物体的平面上,物与L的
学 物
距离就是透镜L的焦距 。这个方
理 实
法是利用调节实验装置本身产生
验
平行光达到调焦距的目的,所以
教
学
称为自准直法。
中
心
College experiment & teaching center
11
1. 三.测量发散透镜的方法
透镜焦距f,这个方法叫共轭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凸透
镜焦距的方法之一
3.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中
心
College experiment & teaching center
01透镜组基点的测定[指南]
实验1 透镜组基点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测节器可以测定光具组的工作原理。
2.加深对光具组基点的理解和认识。
3.学会利用测节器及平行光测定光具组的主点及焦距。
【实验仪器】 白炽灯,1字光阑,测节器,薄透镜两个(焦距不等)或幻灯片镜头一个,毛玻璃屏,米尺【实验原理】我们知道,共轴球面系统如厚透镜及光具组都有三对基点。
即:一对主点,一对节点和一对焦点。
主点是系统中横向放大率β=+1的一对共轭点。
节点是角放大率γ=+1的一对共轭点。
焦点则是与光轴上无穷远物点共轭的像点。
在光具组的物空间与像空间的媒质不同时,其前后焦距不等,主点与节点也不重合。
但当光具组处在同一媒质中时,其前后主点与 前后节点分别重合,其前后焦距也相等。
这时从后节点(即后主点)到后焦点的距离即为光 具组的后焦距。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测定节点来确定光具组的主点。
用测节器来确定光具组的节点所依据的原理如下:当平行光束与光具组主轴成某一角度入射时,如图2.13-1,经光具组汇聚后必交于后焦面上某副焦点''F 。
而当平行光束沿光 具组主轴方向入射时必汇聚于后焦点'F (图2.13-2)。
这两种情况下,在整个光束中,唯有通过 前节点N 的一条光线PN 经过光具组后保持与入射方向平行,即PN//N′F′或PN//'''F N (节点性质决定)。
其余光线均改变方向且会交于N′F′(或'''F N )线上。
这样,当我们找到光具组的焦点后,再以后节点N′为轴移动光具组,其焦点F′的位置必不改变。
这就是说,虽然通过改变主轴方位使入射光束与主轴所成的角度发生变化,但入射光方向未改,且总有一条光线(PN )从第一节点N 入射,从第二节点'N 射出,且沿N′F′进行,其余光线则汇聚于F′点(即光具组转动,光点不动)。
图2.13-1 图2.13-2据此,如果我们先用毛玻璃找到光具组后焦点F′位置,再以光具组主轴上某点为轴转动光具组(亦即改变入射光束与主轴的夹角),并注意观察毛玻璃屏上亮点的位置变化,同时慢慢改变转轴的位置。
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5 透镜焦距的测量焦距是透镜(或透镜组)的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是透镜(或透镜组)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定透镜焦距的常用方法有平面镜法(自准法)和物距像距法。
对于凸透镜还可用移动透镜二次成像法(又称共轭法)。
应用这种方法,只需要测定透镜本身的位移,测法简单,测量的准确度较高。
实验目的⒈学会简单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⒉学习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自准法、物距像距法、共轭法)⒊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调整方法。
实验原理一、透镜成像公式透镜分凸透镜、凹透镜。
⑴凸透镜具有使光束聚合的作用。
当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聚到主光轴上,会聚点F称为透镜的焦点。
透镜光心O到焦点F的距离称为焦距(图5-1)。
图5-1透镜的焦点焦距(a)凸透镜(b)凹透镜(2)凹透镜具有使光束发散的作用,即一束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凹透镜后散开,把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F称为该透镜的交点。
透镜光心O到焦点F的距离称为它的焦距f (图5-1(b ))当透镜的厚度与焦距相比为很小时,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
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可表示为111u fυ+= (5-1) 式中,u 为物距,υ为像距,f 为透镜的焦距。
u 、υ和f 均从透镜的光心O 点算起。
物距u 恒取正值,像距υ的正负由像的实虚决定。
实像时,υ为正;虚像时,υ为负。
凸透镜的f 取正值;凹透镜的f 取负值。
为了便于计算透镜焦距f ,式(5-1)可以改为u f u υυ=+ 5-2 只要测得物距u 和像距υ,便可算出透镜的焦距f 。
二、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原理⒈ 自准法见图5-2所示,若物体AB 恰好处于透镜 L 的焦平面上,则物上任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 镜L 后成为一束平行光,被平面镜M反射后仍 为平行光,再次通过透镜L后又在焦平面上成 像,像11B A 与物AB 等大倒立,物距即等于透 镜的焦距f 。
这种方法是利用实验装置(待测透镜)自身 产生的平行光束来调焦,所以叫做“自准法”, 也称为“自准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简介 从单个折射球面、单个透镜乃至多个透镜构成的复杂组合,无论其结构是简单还 是复杂,都可以把它看成是理想的光具组。对于理想的光具组,物像之间共轭关系完全 可由几对特殊的点和面所决定,这些特殊的点和面称基点、基面。简言之,给入射线的 出射线定位的那些点和面称基点、基面。如图所示,一般来说,理想光具组基点有物方 主点 H 和象方主点 H ' ,物方节点 N 和像方节点 N ' ,物方焦点 F 和像方焦点 F ' ,所有 这些点都在光具组的主光轴上。过这些点垂直主光轴的平面分别为物方主平面( HM ) 和像方主平面( H ' M ' ) ,物方节平面和象方节平面,物方焦平面和像方焦平面,统称基 面。
1
S
2
3
4 LO
5 L1
6 L2
7
8
9
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12
11
10
1-溴钨灯 S ,2-毫米尺,3-双棱镜架,4-物镜 Lo ( f o 150mm ) ,5-二维架 ,7-测节器(节点架) , 或透镜架,6-透镜组 L1 、 L2 ( f1 300mm ; f 2 190mm ) 8-测微目镜架,9-测微目镜,10-二维平移底座,11-二维平移底座,12-三 维平移底座,13-升降调节座,14-通用底座 ,另备用平面镜
(1)
式(1)不仅适用于单薄透镜,也适用于厚透镜及透镜组。对单薄透镜,物距 s 、像距 s ' 和像方焦距 f ' 的量度的参考点均为薄透镜的光心。对于透镜组,当基面和基点确定以 后,物距 s 为物方主平面至物的距离,像距 s ' 为像方主平面至像的距离,像方焦距 f ' 为 像方主平面至像方焦点的距离,物方焦距 f 为物方主平面至物方焦点的距离,并保持单 透镜成像公式中所规定的符号法则。 共轴球面系统的基点、基面及其特性。 (一) 、主平面和主点 共轴球面系统中横向放大率 1 的一对共轭垂直平面,如图所示。 AB 和 CD 是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 教学目的 1、了解测节器测定透镜组基点的工作原理,加深对光具组基点的理解和认识; 2、学会自组搭建共轴球面系统光路,并能用其测定透镜组的节点和焦距; 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重难点 重点:组装测定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光路设计和调节 难点:1)对共轴球面系统基点的理解和认识;2)透镜组节点位置的测定 教学方法 学时 讲授、讨论、演示相结合 3 学时
位置。 (三) 、焦点和焦平面 平行光束经光学系统后的光线(或其延长线)的交点称为焦点。物方空间的平行 光束在系统像方空间所对应的光线(或其延长线)的交点 F ' 称像方焦点。过焦点垂直 于主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主点 H 至物方焦点 F 的距离称为物方焦距 f ,主点 H ' 至像 方焦点 F ' 的距离称像方焦距 f ' 。 近轴理论中的成像作图法,不论对薄透镜或复杂的透镜组,都是利用系统基点、 基面的作图法,而基点、基面的选择方案原则上有无穷多种,但公认的最方便的选择方 案是选择 1 的共轭面(物方主平面和像方主平面) 。选( F ,s ' ) 、 ( s , F ' ) 、 ( N , N ' )三对轴上共轭点(实际使用时选两对共轭点就够了) 。必须指出,利用系统 的基面、 基点成像的作图法, 实质上是对特定入射光线的共轭出射光线定位的一种手段, 切不可对定位手段中画出的所有线段都理解为真实的光线, 真实光线当然要在入射光线 与不同介质界面的相交处折射。 我们用测节器来确定光具组的节点和焦距所依据的原理如下:当平行光束与光具 组主轴成某一角度入射时,经光具组汇聚后必交于后焦面上某副焦点 F '' (图 a) ,而当 平行光束沿光具组主轴方向入射时必汇聚于后焦点 F ' (图 b) 。这两种情况下,在整个
图a
图b
光束中,唯有通过前节点 N 的一条光线 PN 经过光具组后保持与入射方向平行,即
' ' PN // N ' F ' 或 PN // N ' F '(节点性质决定) 。 其余光线均改变方向且会交于 N ' F (或 N ' F '' )
线上。这样,当我们找到光具组的焦点后,再以后节点 N ' 为轴移动光具组,其焦点 F ' 的位置必不改变。这就是说,虽然通过改变主轴方位使入射光束与主轴所成的角度发生 变化,但入射光方向未改,且总有一条光线( PN )从第一节点 N 入射,从第二节点 N ' 射出,且沿 N ' F ' 进行,其余光线则汇聚于 F ' 点(即光具组转动,光点不动) 。据此,如 果我们先用白屏找到光具组后焦点 F ' 位置,再以光具组主轴上某点为轴转动光具组(亦
' y y 1 。物方主平面的位置由第一个界面顶点到物方主平面的距离用 l 表示,最
后一界面顶点到像方主平面的距离用 l ' 表示。 (二) 、节点与节平面 共轴球面系统(光具组)主光轴上角放大率 1 的一对共轭点,如图所示。物空
‘ 间入射光线(1)经共轴球面系统于主光轴上一点 N ,其像方空间的出射光线(1) 通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测节器可以测定光具组的工作原理,加深对共轴球面系统基点的认识; 2、学会利用测节器及平行光测定光具组的节点和焦距;
3、通过实验理解高斯公式对薄透镜和透镜组均适用,学会对透镜组用成像作图法。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用两个透镜组成的共轴球面系统,其物和像的位置可由高斯公式确定。
1 1 1 s' s f '
即改变入射光束与主轴的夹角) ,并注意观察白屏上亮点的位置变化,同时慢慢改变转 轴的位置。这样,在光具组的主轴上总可以找到一点,当以此点为轴转动光具组时,焦 点 F ' 的位置不变,即所成像无横向移动,这点就是后节点 N ' 。找到了 N ' ,后主点的位 置就被确定了,后焦距 f ' 亦可测出。将光具组旋转 180°,此时原来的节点 N ' 成为 N , 同上测量。 显然,薄透镜的两主点与透镜的光心重合,而共轴球面系统两主点的位置,将随 各组合透镜或折射面的焦距和系统的空间特性而异。下面以两个薄透镜的组合为例进行 讨论。设两薄透镜的像方焦距分别为 f1' 和 f 2' ,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为 d ,则透镜组的像 方焦距 f ' 可由下式求出:
轴等高 注意:各光学元件的高度通过目测调节好后,在固定前同时应确保各光学元件与 相应光学底座的某一边保持平行,便于调节光路。 2、通过准直物镜 Lo 形成平行光束 方法:自准法。将溴钨灯 S 、毫米尺、准直物镜 Lo 和平面镜依次沿标尺放置,平 面镜要尽量靠近准直物镜 Lo ,然后移动准直物镜 Lo ,直到毫米尺上出现清晰的像。 3、调测微目镜的位置 沿标尺按设计光路装置图把相应的光学元件摆放好,移动测微目镜,找到毫米尺 的清晰像。 (二)测定透镜组节点和焦距 1、观察 沿节点架导轨前后移动透镜组,同时相应地前后移动测微目镜,直到节点架绕轴 转动时,毫米尺像无横向移动为止,此时像方节点 N ' 即在节点架的转轴上。 2、测量 测像方焦距和像方节点:用白屏取代测微目镜,接收毫米尺像。分别记下屏和节 点架在米尺导轨上位置 a 和 b ,并从节点架导轨上记下透镜与节点架转轴中心的偏移量 l 测物方焦距和物方节点;将测节器转动 180°,重复测像方焦距和像方节点的步骤, 测得另一组数据 a ' 、 b ' 、 l ' 。 3、数据处理
过 N ' ,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平行,主光轴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主光轴与出射光线之 间的夹角为 ' 。角的放大率
'
1 ,则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 N 称物方节点,
出射线与主光轴交点 N ' 称为像方节点,过节点而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称节平面。若透 镜组置于同一介质中即物方与像方为同一介质,则物方主点 H 与物方节点 N 重合,像 方主点 H ' 与像方节点 N ' 重合。 根据节点的性质若透镜组绕通过像方节点 N ' 而与主轴垂 直的轴线作较小范围的来回转动, 由原来的平行光束形成的像点 (即像方焦点) 不移动。 根据这一特性制成的仪器称测节器。它可用来测定该系统在同介质中节点(即主点)的
四、实验仪器
GSZ IIB 型光学平台,溴钨灯 S ,毫米尺,物镜 Lo ,透镜组 L1 、 L2 ,测节器,测,
微目镜,白屏,若干光学支架和底座。 附 1: GSZ IIB 型光学平台
GSZ IIB 型光学平台是天津岗东公司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普通物理光学实验大
纲的要求设计的。 实验内容包括几何光学、 物理光学、 现代光学三大类。 仪器结构新颖、 灵巧。采用组合件组合进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实验技巧,进而提高教 学质量,完全适用于各高等院校普通物理光学实验的需要。
1)像方节点 N ' 偏离透镜距离为 l ,透镜组的像方焦距 f ' a b ;
物方节点 N 偏离透镜距离为 l ' ,透镜组的物方焦距 f a ' b '
2)用 1:1 的比例画出被测透镜组及其各种基点的相对位置。
六、实验思考题 1、如何测量凹透镜的主点?
透镜焦距 f1 理论值: f'f' f ' ' 1 '2 f1 f 2 d
向延长线相交于 M 点。通过 M 和 M ' 分别作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 M ' H ' 和 MH , M ' H ' 称 为像方主平面, MH 称为物方主平面。 H ' 称为像方主点, H 称为物方主点,平行于主 光轴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的多次折射后,可等效于该平行光束在像方主平面上的一次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