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球结构的科学。

它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地球的起源、地球物质的组成、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地球表面的变化。

地质基础知识是理解地质学的基础,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地质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地球的构造和层次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层,位于地幔之上。

地壳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它们的厚度和组成有所不同。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固态岩石和半固态岩浆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动力学地球的动力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学科。

地球的动力学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火山活动。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部被分为数个大板块,这些板块可以以不同速度运动,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

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这些地质结构包括山脉、断层、盆地和地层等。

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对地层的观察和剖析、地质构造的绘图以及地震的研究等。

4. 地质时间和地质历史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形成以来的时间序列,地质历史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的发展和演化过程。

地质时间可以通过岩石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地层的堆积来确定。

地质历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生物的进化历程。

5. 地质资源和环境地质学地质资源是指地球中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如矿物、燃料和水资源等。

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现象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和保护地球环境。

地质学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地质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探索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保护地球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球的构造和层次、地球的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地质时间和地质历史,以及地质资源和环境地质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学习和理解地质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基本知识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岩石组成的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外部圈层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大气圈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二、岩石学基础1. 岩石的分类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岩浆岩岩浆岩的形成: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来自地球内部的高温、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当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火山岩),如玄武岩;当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正长石、斜长石)、云母(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例如,全晶质结构(矿物全部结晶)、半晶质结构(部分结晶部分为玻璃质)、玻璃质结构(未结晶);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近)、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差异明显)等。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

地质重要基础知识点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地质学中几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外核主要由液态铁组成,地幔主要由含铁镁矿物组成,地壳则由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构成。

2.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被分为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板块,这些板块以不断运动和相互碰撞的方式在地球上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山脉等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对于解释地震带、火山带和大陆漂移等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岩石类型:地质学中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深部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造成的碎屑物质沉积、压实和胶结形成的,如砂岩和煤;变质岩则是由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了物理或化学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4.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学家通过研究不同岩层中的化石和地层特征来划分地质时间。

地质时间尺度分为多个层次,包括以地质年代为单位的区域、国际和全球地层年代。

5. 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球亿万年来的演化历史。

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经历了地壳的形成、地球的冷却、地质力学作用和生物进化等多个阶段。

地球演化历史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和预测地球的未来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上是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岩石类型、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时间提供了基础。

地质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还有助于我们预测自然灾害、探索地下资源和保护环境。

如有需要,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以上知识点,并进一步探索地质学的其他领域。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涵盖了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

对于想要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洋葱”,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的薄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一般在 30 至 70 千米之间;而海洋地壳则较薄,通常只有 5 至 10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 2800 千米。

地幔的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够缓慢流动。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极高,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区域。

二、岩石的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冷却迅速,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比如玄武岩;如果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岩往往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还可能保存着古代生物的遗迹。

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例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会变成大理岩,页岩会变成板岩。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在各种内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是岩石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褶皱,一般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往往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是岩石在强大的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

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四、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
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 含量等。


七、油气物理性质
油气藏主要组成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又叫石蜡烃族,其化学方程式CnH2n+2 在常温常压下,CH4-C4H10为气态, C5H12-C16H34为液态, C16H34以上为固态。

油气藏分为气藏、凝析气藏、临界油气藏、 油藏、重质油气藏、沥青油砂矿。
粗砂
1~0.5
中砂
0.5~0.25
细砂
0.25~0.1
粉砂砂
0.1~0.05
细粉砂
0.05~ 0.01 小于0.01
四、沉积岩分类


碎屑岩分类
1.砾岩
主要由砾石构成的粗碎屑岩称为砾岩。

2.砂岩
主要由砂粒(其含量大于50%)组成的碎屑岩称为砂岩。从结构上 看,砂岩由砂级碎屑、基质和胶结物三部分组成。
中泥岩段
角砾岩段 角砾岩段 东河塘砂岩段 红砂岩段 古生界-石碳系-下统 古生界-泥盆系-上统 泥盆系 古生界-泥盆系-中下统
(S3-D2)k
S2y S1t (O3-S1)k O3s O3l O1s
克兹尔塔格组
依木干他乌组 塔塔埃尔塔格组
(S3-D2)k1
S2y1 S 1 t1 O3-S1)k3 (O3-S1)k2 (O3-S1)k1 O3s1 O3l1 O3l2 O3l1 O1s1


七、油气物理性质
溶解油气比Rs=Vg/Vs Vg—地层油在地面脱出的气量(标)m3。 Vs—地面原油体积m3。 体积系数Bo=Vf/Vs Vf—地层油体积m3 Vs—地面原油体积m3(20度)。 压缩系数Co=-1/Vf · △Vf/ △P 压缩系数范围(10-140)×10-4MPa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岩石学基础知识一、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

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

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大。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妨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生产成本;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地球结构和演化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铁镍合金,内核则是固态的铁镍合金。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由熔岩构成,温度较高。

地壳是地球的最薄的一层,分布在地幔之上,主要由岩石构成。

2. 地球内部的热力学地球内部存在着地热,地热能是地球内部释放的热能。

地热能通过地球表面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分布到地球表层。

地热能的发展利用对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3. 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是指地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据地质学的研究,地球的演化可以分为原始地球演化、地球大陆演化、地球气候演化、地球生物演化等多个阶段。

地球演化过程中,地球发生了地壳形成、地震地壳的漂升、喷发火山、地壳板块漂移等现象。

第二部分:地质地貌和地质灾害1. 地质地貌地质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特征。

地球表面的地貌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河谷、湖泊、海洋等。

地质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气候作用、水体冲刷等有着密切关系。

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灾害、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测对于减灾和救灾意义重大。

第三部分: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1. 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地质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对地球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防止环境污染和退化。

环境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推行可持续发展等。

地质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

第四部分:地球科学的应用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采用地质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地下资源进行勘察和探测,包括矿产资源勘探、水资源勘探、地热资源勘探等。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旳〜70km)中源地震,范围(7om〜300m)深源地震,范围(3oom〜700m)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球表层和内部过程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不仅关注地球的过去,也探索地球的现在和未来。

以下是地质学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是地球体积最大的部分。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金属组成,内核则是固态金属。

2. 岩石:岩石是构成地壳的基本单位,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由沉积物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变质岩则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

3. 矿物:矿物是地球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4. 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的对流作用下不断移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碰撞、俯冲和分离,是造成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

5. 地质年代:地质学家根据岩石和化石的分布,将地球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个年代都有其特定的生物群和地质事件。

6.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指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外力作用则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这些作用塑造了地球的地貌。

7. 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迹或遗物,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证据。

通过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古生物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

8.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如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来寻找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和评估地质环境。

9. 环境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的研究,以及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的评估。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

16、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完整程度 完整 结构面特征 结构面1-2组,以构造型节理或层 面为主,密闭型 结构面2-3组,以构造型节理、层 面为主,裂隙多呈密闭型,部分可 微张型,少有充填物 结构类型 巨块状整体 结构 块状结构 岩体完整性指数 (Kv) Kv>0.75 备 注
节理不发育,节 距>1m 节理发育,节距 0.4~1.0m
• • • • •
10、岩浆岩的晶粒大小 —粗粒>5mm,中粒2~5mm,细粒0.2~2mm,微粒<0.2mm
11、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 依据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Mpa)划定: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Mpa)Rc>6060≥Rc>3030≥Rc>1515≥Rc> 5Rc≤5坚硬程度极硬岩(坚硬岩)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12、土的密实程度 • 1、砂类土的密实程度 按标贯击数划分,密实>30击;中密15~30击;稍密10~15击;松散 ≤10击。 • 2、卵砾土的密实程度: 按动探击数划分,密实N(120)11~16击;中密N(120)6~11击; 稍密N(120)3~6击;松散≤3击
7、岩层层厚的划分
• 巨厚层>1m, 厚层0.5~1m, • 中厚0.1~0.5m, 薄层2~10cm, • 片状层0.2~2cm, 微细层≤2mm
8、 沉积岩的颗粒大小定名
• 1)砾质岩—颗粒>2mm 石英砂岩:含石英95% 硬 砂 岩: 含石英25~50%,长石15~25%,暗色矿物泥质胶结居多,长 石砂岩:含石英30~40%,长石25~60%,钙质胶结; 2)砂质岩—颗粒0.1~2mm (1) 粗砂岩—颗粒0.5~2mm (2) 中砂岩—颗粒0.25~0.5mm (3) 细砂岩—颗粒0.1~0.25mm (4) 粉砂岩—颗粒0.01~0.1mm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构造
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 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地壳运动历史的记录,不仅反应岩层在空间 的相互关系,也反应了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在时间上的顺序,是地质 发展史研究、地壳运动特征及时间鉴定的依据;不整合面是层序、 构造单元、岩石单元划分与对比的重要界线;不整合面及上覆地层 附近是许多矿产形成的重要场所,其残留物质的类型也是确定古地 理、古气候的重要证据;对于油气地质而言,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 对于油气地质而言, 对于油气地质而言 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 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经历了长期风化 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 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角度不整合面下是潜山 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沉积岩
碎屑岩 盖层
粘土岩
储集岩层
碳酸盐岩
生油岩层
地质时代 地层单位
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包括两 地质时代 种意义:其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 个是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实际年龄。 由于地层是在不同时代里沉积的,先沉积的是老 地层,后沉积的是新地层。把各地大致相同时期沉积 的某一地层称为某某时代的地层,这种表明地层形成 先后顺序的时间概念称为地质时代。
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 断裂 褶皱和断裂 褶皱 断裂。
褶皱
地质构造
断裂
由正断层组成的地堑
由正断层组成的地垒
地质构造
地层层序的基本概念
沉积层序:是一个地层单元,它由内部相对整 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成,其顶底界以不 整合面或者与之对应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பைடு நூலகம் 地质构造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大一学生在学习地质学基础时,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基础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帮助大一学生对地质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构成地球大部分体积的层。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是通过宇宙的巨大能量释放,在约46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地壳的形成、大陆的碰撞和分裂、火山活动、地质构造的变化等。

3. 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球表面的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峡谷、河流和湖泊等。

这些地貌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外界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4. 地质时间和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形成到现在的时间长短。

地质学家将地质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例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每个地质年代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地质纪。

5. 岩石与矿物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地质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

6. 地震与地壳运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和释放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表运动,是地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7. 水资源与地下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地下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水分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资源。

8. 矿产资源与矿产开发地球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而矿产开发是指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的过程。

9.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资源利用、地质灾害、地球环境保护等问题。

10. 地质灾害与预防地质灾害是自然界对人类造成的一种威胁,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的质地比较坚硬,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壳的厚度随着地球表面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主要由硅氧化物和镁铁矿物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的温度和压强都比较高,能够形成地幔柱流,驱动地球板块的运动。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内核则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与一些小量的碳、硫等非金属元素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厚度约为2200公里。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能够维持地球的内部温度,形成地球的磁场。

二、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构造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球的外表面被划分成了若干块板块,而这些板块则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的表面上移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的发生。

目前,地球表面上有七大陆板块和十多个小板块。

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幔柱流所驱动的。

地幔柱流是地幔内部的热对流造成的,能够带动地球板块进行运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也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球历史与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地质学的一个基本知识点。

地球的形成日期约为46亿年前,而地球自然演化的过程则分为了四个主要的地质时期,分别为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一个地质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地层和化石。

通过对地球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能够对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断和研究。

地质时间尺度的建立也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能源和矿产等。

地质资源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矿产资源、水资源、燃料资源和地质遗迹等。

矿产资源是地球内部的各种矿物资源,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资源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等。

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地质专业知识讲座(第一部分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专业知识讲座(第一部分地质基础知识

背斜和向斜:从地层出露关系上,褶皱包括:背斜:核部是老地层,翼部是新地层向斜:核部是新地层,翼部是老地层S
01
(同一岩层在平面上出露的长宽比)
02
穹窿:一种隆起或背斜型构造,轮廓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宽比小于
03
,且其中的地层都平缓地向各个方向倾斜。
04
构造盆地:平面上近于浑圆形或椭圆形的向斜构造。
01
第一节 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
02
地质年代:是指在地球的演化和发展中某特定的时间段。年代地层单位:是指某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层体。由高到低分为六个级别: 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 宇 ----------(宙) 元古宇---------元古宙界-----------(代) 古生界---------古生代系-----------(纪) 石炭系---------石炭纪统-----------(世) 上石炭统-----晚石炭世阶-----------(期) 时间带-----(时)
3
4
5
6
断层类型:
按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方向: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旋转断层。旋转断层
1
2
第三节 岩石及其性质
按岩石的成因可分为以下三大岩类:
岩浆岩—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经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第四节 三大岩类
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下浅处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叫岩浆岩。(也称火成岩)
岩浆岩
物质成分特征矿物的结晶顺序:
01
变质岩的分类及各类岩石的特点
01
无论哪种岩石,都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03
原岩+岩浆作用=岩浆岩
05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2.地球圈层结构: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气体、尘埃等占1%>、(2)水圈(3)生物圈二、内三圈:(1)地壳(2)地幔(3)地核3.莫霍面或莫氏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8.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9.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10.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12.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基础是科学的地学学科之一,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分、历史以及地质过程等。

以下是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外核由液态铁镍合金组成;地幔由固态硅、镁、铁的矿物组成;地壳包括大陆壳和海洋壳。

2.地球的历史: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分为前寒武纪、元古宙、太古宙、新太古宙和中太古宙五个时期。

这段时间内,地球经历了自然力量的循环,包括地质构造的演化、大陆漂移和地壳运动等。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包括构造运动、边界变动、地壳演化、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等。

这些过程造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4.岩石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熔岩或岩浆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由岩屑经过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原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方法,将地球历史分为一系列时间段。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地质时代划分法是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主要时代。

6.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的变形和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地壳的扩张和收缩,垂直运动则指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7.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质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或移动时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爆发到地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气体和岩浆。

8.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形成和开发利用的方法。

9.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过程的活动,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预测地质灾害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学 基础知识点

地质学 基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质学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地质学呢,就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它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像石头啊土啊这些;地球的结构,就好比地球像个大鸡蛋有不同的层;还有地球的演化,也就是地球怎么从以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②重要程度:在地球科学里超级重要。

要是没有地质学,咱就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山,有的地方是平原,也不知道地下有啥资源,像石油、煤炭这些。

③前置知识:最好有点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因为在研究地质学的时候,会涉及到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这些。

④应用价值:说实话,实用得很。

在找矿方面,就靠地质学找石油、金属矿等。

工程建设时,通过地质学的知识,能知道哪里的地基牢不牢固,可别在软塌塌的地上盖高楼对吧。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地质学在地球科学里算是核心部分呢,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都有联系,就像一家人里面不同的兄弟姐妹,互相都有影响。

②关联知识:它和地理学关系密切,地理学研究地表形态,地质学帮助解释这些形态怎么来的。

还和生态学有关,地质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环境。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难的地方在于地球内部结构这块,因为咱看不到摸不着。

关键在于要理解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球各个圈层的相互作用。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重要,可能会直接考岩石的类型,或者考一些地质构造的意义。

考查方式有填空、选择,还有可能让画图解释地质构造呢。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岩石这个概念是地质学里常见的。

简单说,岩石就是组成地球固体部分的东西。

不过有不同类型,比如火成岩,是岩浆冷却形成的,像花岗岩;沉积岩则是沉积物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变来的,像石灰岩;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变了性质的,像大理岩,原来是石灰岩。

②特征分析:火成岩一般比较坚硬,有块状构造。

沉积岩呢,有层理构造,一层一层很明显。

变质岩常常有矿物定向排列的纹理。

③分类说明:火成岩分深成岩、浅成岩,深成岩冷却慢晶体大,像花岗岩就是深成岩;浅成岩晶体小一点。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在地质学的研究中,自然界中各种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都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

下面将从地球的形成演化、地质时间和地质力学等方面来总结地质基础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成演化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之后。

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凝聚、差异化、火成作用和地壳的形成等阶段。

1. 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凝聚太阳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分子云的坍缩、原行星盘的形成和凝聚、原行星盘内行星体的聚合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的父体物质于45亿年前开始凝聚。

2. 地球的差异化地球形成后,各种化学成分不均匀分布,形成地幔、地核和地壳等化学成分差异的地球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火成作用和重力分选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火成作用和地壳形成地球形成后,火成活动对地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球的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而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4. 地球的演化地球经历了地球的原始大气、地壳的分异、地球内部的热态和地壳的动力作用等演化过程。

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地壳的运动对地球的演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时间地质时间是地质学中用来测定地质过程和事件发生时间和顺序的时间尺度。

主要包括相对地质时间和绝对地质时间两大类。

1. 相对地质时间相对地质时间是以地层上下次序的叠置、交错关系和动物、植物化石的演化规律为依据的时间尺度。

主要包括地层的原理和叠置原理等。

地层的原理是指形成在同一地区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在上。

叠置原理是指地层的叠置关系表现在上部地层和下部地层之间的接触面的位置。

2. 绝对地质时间绝对地质时间是以地球历史的岁差、年代特征和年代数量等为依据制定的地质时间尺度。

绝对地质时间主要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磁性地层的测定和古地理时差的测定等方法来确定地质事件和过程的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系 康村组 吉迪克组 苏维依组 库姆格列木组 巴什基奇克组 卡普沙良群 克拉苏群 黄山街组 克拉玛依组 俄霍布拉克组
P2+3aq
阿恰群
地层代号 段
(N1-Q1)K2 (N1-Q1)K1
地层名称 段
库车组上段
库车组下段
P2+3aq3 P2+3aq2 P2+3aq1
上碎屑岩段 火山岩段 下碎屑岩段
所属地层
一、地质常识-地球
地球半径约6300公里,地球内部分 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整个地壳平均厚33公里。约为地球半 径的1/20。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 35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我国青 藏高原)。 我们进行的钻探都在地壳里进行。相 当于鸡蛋的鸡蛋壳的那一部分。
二 含油气盆地概述
地貌盆地:常指四周被高山或高原围绕的低洼地区,主要 是指地形而言。
我国陆上沉积盆地共有236个,其中面积大于10万km2的盆 地就有9个,即: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藏北 盆地和二连盆地,总面积208万km2。
面积10~1万km2的有40个,总面积101万km2。
面积1万~1千km2的有119个,总面积为41万km2。
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
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统 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统 新生界-古近系-渐新统 新生界-古近系-古新统 中生界-白垩系-下统 中生界-白垩系-下统 中生界-白垩系-中统 中生界-三叠系-上统 中生界-三叠系-中上统 中生界-三叠系-下统
古生界-二叠系-上统
塔里木常用地层代码
地层代号 群-组
沉积盆地: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接 受沉积物堆积的地貌单元。这种单元可以是地貌上的某种 低洼区,如湖泊,也可以不是低洼区,如海岸带。
含油气盆地:是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 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气 聚集的沉积盆地。
二 含油气盆地概述
世界上大约有600个沉积盆地,其中160个已开采了油气, 240个进行了部分勘探,还有200个完全没有勘探。
主要由粉砂级碎屑颗粒(含量大于50%)组成的细碎屑岩称为粉砂岩。其 碎屑成分较单纯,以稳定的石英为主,白云母较多,长石较少,岩屑极少或 无,常含稳定重矿物(含量可达2%~3%)。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铁质和硅 质较少。
二 含油气盆地概述
一级构造:隆起、拗陷和斜坡,是底盘起伏而形成的构造, 盆地内最高一级的构造。
二级构造:按一定的规律成群、成带出现凸起 、凹陷 。 三级构造:盆地内沉积盖层因褶皱和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
造,如背斜、向斜、断层等,这是盆地最低一级的构造, 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
三、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
岩 盐岩
四、沉积岩分类
碎屑颗粒直径的大小称为粒度,它是碎屑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结 构特征。在正常的碎屑岩中,粒度的变化是连续的。通常粒度分 为砾、砂和粉砂三级。
常用的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
名称
粒级
颗粒直径 (mm)


粉砂
粘土
巨砾
粗砾
大于1000
1000~ 100
中砾
细砾
100~10 10~1
粗砂 1~0.5
地球大约在距今45~46亿年形成, 地质时代表及其代号是国际通用的。 以宙、代、纪、世、期纪年。 相对应的地质年代的地层 以宇、界、系、统、组划分。
地 质 年 代 表
塔里木常用地层代码
地层代号 群-组
(N1-Q1)K
地层名称 群-组
库车组
Q
N1k N1j E2-3s E1-2km K1bs K1kp J1-2kl T3h T2-3k T1e
地层名称 群-组
C1-2k
卡拉沙依组
(D3-C1)b (D3-C1)b D3d (S3-D2)k (S3-D2)k S2y S1t
(O3-S1)k
O3s
O3l
O1s
巴楚组 巴楚组
克兹尔塔格组 克兹尔塔格组 依木干他乌组 塔塔埃尔塔格组
柯坪塔格组
桑塔木组
良里塔格组
上丘里塔格组
地层代号 段
C1-2k5 C1-2k4 C1-2k3 C1-2k2 C1-2k1 (D3-C1)b1 (D3-C1)b1 D3d1 (S3-D2)k1 (S3-D2)k1 S2y1 S1t1 O3-S1)k3 (O3-S1)k2 (O3-S1)k1 O3s1 O3l1 O3l2 O3l1 O1s1
中砂
细砂
粉砂砂 细粉砂
0.5~0.25 0.25~0.1 0.1~0.05
0.05~ 0.01
小于0.01
四、沉积岩分类
碎屑岩分类
1.砾岩
主要由砾石构成的粗碎屑岩称为砾岩。
2.砂岩
主要由砂粒(其含量大于50%)组成的碎屑岩称为砂岩。从结构上 看,砂岩由砂级碎屑、基质和胶结物三部分组成。
3.粉砂岩
古生界-奥陶系-上统
古生界-奥陶系-下统
四、岩石分类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三大类。
岩浆岩的成因是:地球内部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 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随着温度压力的减小,冷却凝固而形 成的岩石,就是岩浆岩。
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 及生物作用下被破坏,这些碎屑物经风力流水的搬运作用由一地搬运到另一 地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石油主要存在于 沉积岩中,因此沉积岩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
地层名称 段
含灰岩段 砂泥岩段 上泥岩段 标准灰岩段 中泥岩段 角砾岩段 角砾岩段 东河塘砂岩段 红砂岩段 红砂岩段 红泥岩段 下砂岩段 上段 中段 下段 碎屑岩段 泥质条带灰岩段 颗粒灰岩段 含泥灰岩段 灰岩云岩互层段
所属地层
古生界-石碳系-上统
古生界-石碳系-下统 古生界-泥盆系-上统 泥盆系 古生界-泥盆系-中下统 古生界-志留系-顶-上统 古生界-志留系-中统 古生界-志留系-下统 古生界-志留系-下统 或古生界-奥陶系-上统 古生界-奥陶系-上统
变质岩是已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使原 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就是变质岩。例如,石灰岩变 成大理岩变质岩。
四、沉积岩分类
碎 砾岩
屑 砂岩
岩 粉砂岩

粘 泥岩

土 页岩


碳酸盐岩
化 白云岩
学 膏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