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变质因素及其控制

合集下载

食品腐败过程的原因与控制

食品腐败过程的原因与控制

食品腐败过程的原因与控制食品作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和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食品很容易腐败和变质,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有关部门和生产者一直在探索食品腐败过程的原因和控制方法,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一、食品腐败的原因1.微生物的生长食品腐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

食品是微生物的营养基质,它们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快速繁殖,从而导致食品变质。

各种微生物都能够在食品中繁殖,如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其生长速度和数量的增加取决于温度、湿度和营养成分等因素。

2.氧化和酶的作用氧化和酶的作用也是导致食品腐败的原因之一。

当食品与空气接触时,其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糖等成分就开始氧化,产生气味和变质。

同时,食品中的各种酶也能够导致变质,如维生素C、酪蛋白酶等。

3.化学污染食物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也会导致变质。

化学污染物包括农药、重金属、添加剂等。

如果食品中存在过量的化学物质,就会导致食品质量下降,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二、食品腐败的控制1. 温度控制在防止食品腐败和变质的过程中,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温度控制。

温度越低,腐败的速度就越慢。

因此,我们需要冷藏或冷冻食品来延长其保质期。

同时在食品生产和储存的过程中,也需要控制温度条件,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2. 包装和储存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以及规范储存方式也是控制食品腐败的重要策略。

对于易腐食品,应该尽可能避免长时间放置在室温下。

一些封闭式的包装材料,如罐头、塑料包装等,可以有效减缓食品腐败和变质的速率。

3. 加工和处理对于一些易变质的食品如乳制品、肉类和海鲜等,在生产和处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控制,以减少食品腐败和变质的风险。

一些加工和处理技术,如针对高压灭菌、蒸馏处理、辐射灭菌等,也可以有效控制食品腐败的速率。

4. 消费者的注意点此外,作为消费者,我们也需要有意识地选择高品质且新鲜的食品,以避免购买已过期或易腐的产品。

在食品储存和烹饪方面,也应该注意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并采取适当的储存和烹饪方法,以确保食品健康和安全。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预防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预防

答案:D
油脂酸败引起的后果,哪项是错误 脂溶性维生素破坏 油脂理化指标改变 感官性状的变化 不饱和脂肪酸升高 对机体的酶系统有破坏作用
1
2
第三节 预防措施
低温保藏 高温保藏 脱水保藏 提高渗透压 提高 H+浓度 辐射保藏(冷灭菌) 防腐剂保藏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环境
腐败变质
0 1
食品
举例:肉、蛋、鱼腐臭 粮食霉变 水果腐烂 油脂酸败
0 2
微生物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 3
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 4
成分 感官性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添加标题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蛋白质
(3)水分含量高食品易于微生物繁殖
腐败
酸败(理化因素)
产酸发酵
答案:C
油脂酸败的主要原因是
0 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 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D
C
B
A
微生物的作用
重要原因

细胞外酶 细胞内酶
E
食物水解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蛋白质腐败 脂肪酸败 碳水化合物腐败变质
第二节 鉴定指标
蛋白质腐败
食品中蛋白质分解:pr腐败变质的特征 pr→肽 →氨基酸 →脱氨、脱羧 、脱硫→腐败产物
(二)鉴定指标
感官指标:最为敏感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不 断进步,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食品保鲜技术不断创新: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食品保鲜技术也在不断 更新,如冷链物流、真空包装等,能够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不断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监管技术 也在不断提升,能够实现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全过程的监管和追溯。
建立完善的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 度
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配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与监管要 求
制定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
消费者有权了解食品的安全信息 消费者有权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 消费者有权投诉食品安全问题 消费者有权获得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
营养价值损失:食品腐败变质过 程中,营养物质分解,导致营养 价值降低。
经济损失:腐败变质的食品造成 经济损失,包括生产成本增加和 销售收入减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食品安全风险:腐败变质的食品 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增加食品安 全风险。
消费者健康危害:腐败变质的食 品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 引发疾病或不适症状。
,
01 食 品 腐 败 变 质 的 危 害 02 食 品 腐 败 变 质 的 原 因 03 食 品 腐 败 变 质 的 控 制 措 施 04 食 品 防 腐 剂 的 使 用 与 注 意 事 项 05 食 品 安 全 法 规 与 监 管 要 求 06 未 来 发 展 趋 势 与 挑 战
食品腐败变质对人体的危害:如细菌、毒素等对人体的侵害,引发食物中毒、疾病等健康问题 食品腐败变质对经济的危害:导致食品浪费、经济损失,影响食品产业的发展 食品腐败变质对环境的危害:腐败食品的丢弃和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食品腐败变质对社会的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社会恐慌和不良影响

防止食材变质的办法

防止食材变质的办法

防止食材变质的办法防止食物变质是每个家庭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食物变质不仅会导致食物浪费,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食物变质。

1. 储存温度控制储存温度是影响食物变质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食物应储存在4℃以下的冰箱中,以减缓细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

对于易腐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肉类和海鲜等,应尽快食用或加工成罐头、果酱等形式保存。

同时,避免将热食物直接放入冰箱,以免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2. 密封包装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会加速食物的氧化和变质过程。

因此,将食物密封包装可以有效隔绝空气,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可以使用保鲜膜、保鲜袋或者密封罐等工具进行密封储存。

此外,还可以使用真空包装机将空气抽出,进一步提高保鲜效果。

3. 干燥储存对于干货类食物,如豆类、谷物、坚果等,应保持干燥储存,以防止受潮发霉。

可以将这类食物放在密封罐或者防潮箱中储存,并定期检查其干燥程度。

如果发现有潮湿现象,应及时晾晒或更换储存容器。

4. 合理分装购买大包装食物时,可以根据家庭需求将其分装成小份量,这样可以减少因开封后无法及时食用而造成的浪费。

同时,分装后的食物更容易进行密封储存,有利于保持食物的新鲜度。

5. 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为了避免食物过期,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即先购买的食物优先食用。

这样可以确保食物在保质期内被消耗掉,减少浪费。

6. 注意食物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在储存时应注意搭配,避免串味。

例如,不要将水果与肉类放在一起储存,以免水果吸收肉腥味。

另外,有些食物不宜混搭,如苹果与洋葱、香蕉与土豆等,因为它们会相互影响,加速变质过程。

7. 定期清理冰箱冰箱是食物储存的重要场所,应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每隔一段时间,要将冰箱内的食物取出,清除过期或变质的食物,并用消毒液擦拭冰箱内部。

这样可以保持冰箱的清洁,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8. 熟食与生食分开在烹饪过程中,熟食与生食应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第2章__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其控制

第2章__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其控制

4.2.4推荐标注内容 4.2.5对食品标签的要求
A.所有内容,不得以错误的、误导的形式欺骗消费者; B.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导致
消费者将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种产品混淆;
C.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并符合相应 产品标准的规定;
D.必须通俗易懂、准确、科学。
A.食品名称;
通过化学修饰或物理修饰,使食品中原来
隐蔽的亲水集团裸露出来,增加对水 分子的约束。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2.1.3
控制水分状态
——玻璃化储藏理论
2.1.4 控制pH值
pH<4.0 能抑制绝大多数微生物繁殖。改变食品介质 的pH值从而抑制或杀灭微生物,是用某些酸做防腐剂保 藏食品的基础。
2.1.5 控制渗透压
氧气
好氧菌——产膜酵母菌、霉菌、部分细菌,有氧的情 况下才能生长;氧气浓度降低,生长繁殖速 度下降; 兼性厌氧菌——葡萄球菌、大多数酵母菌,有氧或无 氧的情况下均能生长; 厌氧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无氧的情况下能生长 并产生毒素。
水分
耐旱性:霉菌>酵母>细菌
营养成分
食品中含有足够的营养物供微生物生长,尤其是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高压杀菌法:> 101.325kPa, >100 ℃;
蔬菜罐头、肉罐头、鱼罐头等
(3) 杀菌原则 ① 杀菌方法的选择,一般以pH值4.5为界限。
pH<4.5常压杀菌;pH>4.5 高压杀菌。
对于不耐高温的低酸性食品,可采用加酸的
方式使pH<4.5,然后低温杀菌或冷杀菌。
②以食品中耐热性最强的细菌为对象菌。
防治措施:降低产品温度、添加亚硫酸盐溶液。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二)、外在因素
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决定食品是否腐败的重 要外在因素。
即使是在较低温度下,如果相对湿度较高 (冰箱处于未除霜状态),微生物也能很 快生长。
将较干燥的食品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食 品表面会吸收水分,从而最终导致微生物 的生长。
食品贮藏处的空气情况也很重要,尤其是 对包装的压缩食品。
乳酸链球菌肽Nisin:又称乳酸链球菌 素,是目前唯一允许作为防腐剂在食 品中使用的细菌素。
,是我国允许使 用的两种国家标准有机防腐剂之一。
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对人体有极微弱的毒性, 是近年来各国普遍使用的安全防腐剂,也 是我国允许使用的两种国家标准的有机防 腐剂之一。
辐射线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D值:杀灭食品中活菌菌数90%所需 要吸收的射线剂量,单位为“戈瑞” (Gy,即1kg被辐射物质吸收1J的能 量为1Gy)
环境对辐射杀菌的影响:
氧气:氧气的有无对杀菌效果有显著影响, 有氧存在杀菌效果更好,但是无氧条件下 对食品成分的破坏不及有氧的1/10,所以 一般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分。 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碳源、氮源、
无机元素、水和生长因子 食品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
食物成分不同,其腐败变质的现象也不同:
以糖类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变质过程中不会 产生异味。
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或脂肪时,其腐 败变质过程会产生大量恶臭的气味。
(2)、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下的食品。 非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上的食品。 食品的pH值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
盐腌和糖渍是实际生产生活中常用的 保存食品的方法。
嗜高渗微生物(嗜盐,嗜糖)能在高渗透 浓度的介质里面或其表面生长。

第2章 食品变质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第2章 食品变质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第二节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5. 物理化学的作用
“sunlight” flavor of milk in bottles;
/article/S00220302%2863%2989206-1/abstract
第二节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5. 物理化学的作用
光: Greening of potatoes; Chlorophyll, solanine
第二节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第二节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第二节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第二节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总结 (1)微生物的作用;(2)酶的作用; (3)物理化学作用;
动物性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食品中的酶所进行 的生化反应所造成的。对于植物性食 品腐烂的主要原因是呼吸作用的影响。
第二节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4. 酶的作用 (1)食品原料中含有脂肪酶、蛋白酶、
氧化还原酶等,这些酶的活动能引起 食物或食品变质;
(2)水果、核果和蔬菜中的多酚氧化 酶,诱发酶促褐变;
(3)动物死后体内氧化酶产生大量酸 性产物,使肌肉发生显著的僵直现象。
第二节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4. 酶的作用
polyphenol oxidase
特点:保藏期比较有限,易受到贮藏条件 的 影响;
利用发酵的原理
原则:发酵保藏又称生物化学保存,是利 用某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和积累的代 谢产物如酸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有害微生 物的活动,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藏期的目 的;
发酵类型: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 酵;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2.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的作用; (2)酶的作用; (3)物理化学作用;
第二节 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食品的腐败变质-PPT

食品的腐败变质-PPT

第二节 食品的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一、低温保藏与食品质量 低温保藏得原理: 一就是低温可以降低或停止食品中微生
物得增殖速度。 二就是温还可以减弱食品中一切化学反
应过程。
(一)食品得藏得方法: 低温保藏包括两种方法包括冷藏与冷冻两种 方法。 1、冷藏 2、冷冻
冷藏与冷冻。
(1)冷藏:就是指在食品不冻结状态下(-1℃~10)得低
由于各种微生物对食盐浓度得适应性不同,因 而食盐浓度得高低就决定了所能生长得微生 物菌群。例如肉类中食盐浓度在5%以下时,主 要就是细菌得繁殖;食盐浓度在5%以上,存在 较多得就是霉菌;食盐浓度超过20%,主要生长 得微生物就是酵母菌。
2、糖藏
原理:增加食品渗透压、降低水分活度,抑制微生物 得生长。
冷冻得效果好于冷藏,但食品在冻结过程中,不仅使微生物 得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食品得品质也会有所下降。
二、食品得加热杀菌保藏 (一) 微生物得耐热性及影响加热杀菌得因素
食品得腐败常常就是由于微生物与酶所致。 食品通过加热杀菌与使酶失活,可久贮不坏,但 必须不重复染菌,因此要在装罐装瓶密封以后 灭菌,或者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充填装罐。
(4)微波杀菌
微波杀菌得机理: ①热效应:食品中污染得微生物细胞在微波场得作用下, 其分子被极化并作高频振荡,产生热效应,高温使蛋白质、 核酸发生变性,从而使菌体死亡。
(4)微波杀菌
②非热生化效应:微波使微生物生化过程中产生大量 得电子、离子,使微生物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化;电场 也使细胞膜附近得电荷分布改变,导致膜功能障碍,使 微生物细胞得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另外,微波还 可以导致细胞DNA与RNA分子结构中得氢键松弛、 断裂与重新组合,诱发基因突变。
温贮藏。

食品安全如何有效防止食品变质

食品安全如何有效防止食品变质

食品安全如何有效防止食品变质食品安全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食品变质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食品变质不仅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口感,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有效防止食品变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为了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安全,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措施,以有效预防食品变质。

1. 温度控制控制食品的温度是防止食品变质的一项关键措施。

在食品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适当的温度控制能够有效延缓食品变质的速度。

特别是对于易腐食品,比如肉类、乳制品和海鲜等,保持低温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冷冻和冷藏设备的合理使用也是确保食品新鲜的重要环节。

2. 包装技术食品的包装技术对食品的保鲜和防腐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适合食品的包装材料和方式可以隔绝外界空气、湿度、光线等因素对食品的影响,防止食品发生氧化、发霉和变色等现象。

新型的包装技术如真空包装、气调包装等,可以更好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 卫生管理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卫生管理对于预防食品变质至关重要。

从原料采购、生产管理到设备清洁和人员卫生,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卫生标准和规章制度。

卫生管理包括清洗、消毒、除虫等操作,有效地杀灭细菌、寄生虫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4. 合理储存食品的储存方式和条件也对食品变质起着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食品有各自的储存要求,例如,干货宜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蔬菜水果宜放置于低温高湿度环境中,保持新鲜度等。

正确储存食品有助于减缓食品变质的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5.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状况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变质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化验、抽样等方式,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微生物等指标,确保食品的合格性和安全性。

对于未达标的食品,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理,以防止变质食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的有效防止食品变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

通过温度控制、包装技术、卫生管理、合理储存和定期检测等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食品变质因素及其控制

食品变质因素及其控制

第一章食品变质因素及其控制第一节食品变质一、常见食品的变质现象1.什么是变质?食品在感官品质、营养价值、安全性以及美学上的吸引力,其中之一者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称为变质。

2.什么是腐败?食品中的含氮物质,由于微生物而引起的腐臭。

3.变质的特征:(1)对生鲜食品来说,变色、萎缩、腐烂、虫蛀、霉变、生僵果、机械伤痕。

(2)对加工食品来说,虫蛀、结块(乳品)、发粘、发痒、淀粉老化(淀粉分子在密切结合的羟基之间形成与氢结合状态极密切的分子团结构,→→。

特别是在0--10℃时最易老化)霉变,腐臭,腐烂,色、香、味的变化二、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和要求(一)食品原料主要组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有机酸、维生素、色素、矿物质等(二)影响原料加工的因素1.原料采收运输基本原则:原料应该在其品质最佳的时候进行采收、屠宰或用其他方法进行采集;原料在搬运中要避免损伤;将原料保藏在尽量减少变质的条件下;蔬菜、水果、粮食、坚果等植物性原料在采收或离开植物母体之后仍然是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在屠宰后,组织即死亡,但污染这些产品的微生物是活的,同时,细胞中的生化反应在继续。

原料品质决不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好,产品一经采收或屠宰后即进入变质过程。

加工过程本身不能改善原料的品质,也许使有的制品变得可口一些,但不能改善最初的品质。

2.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1)微生物的影响;(2)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3)呼吸;(4)蒸腾和失水;(5)成熟与后熟;成熟的定义是水果或蔬菜的器官连接在植株上时所发生的变化现象。

一般随着成熟过程的进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

(注意适度,否则会迅速后熟,迅速出现严重品质降低)。

后熟定义是水果脱离果树或植株后于消费或加工前所发生的变化。

最后的后熟程度是在采收后形成的最佳食品品质。

要理解适当的后熟虽然可以改善水果的口味,但不能改善它的基本品质。

水果的基本品质是由于水果在果树上达到最佳成熟度的时间来决定的。

第1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第1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 果胶酶促使果蔬植物中的果胶物质分解,使组织软化。
▪ 脂肪氧化酶催化脂肪氧化,导致食品产生异味。
▪ 抗坏血酸氧化酶催化抗坏血酸氧化,导致营养素损失。
▪ …… 21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a.酶促褐变
❖定义
▪ 在酚酶的作用下,使果蔬中的酚类物质氧化而呈现 褐色,这种现象称为酶促褐变。
❖ 害虫: ▪ 种类繁多,分布广,躯体小,体色暗,繁殖快,适 应性强。 ▪ 主要有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
❖ 啮齿动物: ▪ 对食品危害最大的啮齿动物是老鼠。
19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二、化学因素
❖ 酶的作用 ▪ 酶促褐变、呼吸作用、……
❖ 非酶化学反应 ▪ 非酶褐变
❖ 氧化作用 ▪ 脂肪、色素、维生素等的氧化。
酶引起的、自身生命活动引起的、食品成分间相互化学 反应、食品成分的逸散等。
▪ 食品外部原因
污染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条件(温度、光、氧气)引起 的、机械损伤、外源污染物等
❖ 其中主要原因可归纳为:
▪ 微生物污染、酶促生化反应、非酶化学反应。
35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第一章思考题
❖ 什么是食品的变质? ❖ 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性。 ❖ 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因素及其特性。 ❖ 温度、水分和pH值对食品腐败变质有何影响? ❖ 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以
33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四、其他因素
❖机械损伤 ❖乙烯 ❖ 环境污染 ❖ 农/兽药残留 ❖ 滥用添加剂 ❖ 包装材料
34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控制食品变质的措施

控制食品变质的措施

控制食品变质的措施引言食品变质是指食品质量下降,食品失去原有的食用价值或安全性的过程。

食品变质不仅会导致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的丧失,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控制食品变质是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控制食品变质的措施。

1. 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是控制食品变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食品的变质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食品变质的速度越快。

因此,要控制食品变质,可以采取以下温度控制措施:•冷藏食品:将食品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如冷藏库或冰箱中,可以延缓食品的变质速度。

常见的冷藏食品包括肉类、乳制品和新鲜果蔬等。

•冷冻食品:通过将食品存放在极低的温度下,如冰箱的冷冻室或专门的冷冻设备中,可以使食品长时间保存。

冷冻食品常见的有冷冻肉类、冷冻海鲜和冷冻面食等。

•保温食品:对于需要保持热的食品,如热饮料、热炖菜等,可以采取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瓶、保温箱等设备。

2. 湿度控制湿度控制也是控制食品变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食品的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加速其变质过程。

以下是一些湿度控制措施的介绍:•干燥食品:对于容易受潮的食品,如坚果和干果等,可以将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引起变质。

•保湿食品:某些食品需要保持一定湿度,以保持其特定口感和风味,如面包和蛋糕等。

可以通过包装或添加保湿剂来控制食品的湿度。

3. 包装和密封包装和密封也是控制食品变质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包装和密封可以减少食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其受到氧气、水分、细菌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包装和密封的措施:•真空包装:采用真空包装可以有效防止食品受到氧气的氧化作用,延长其保鲜期。

常见的真空包装食品有肉类、奶制品和速冻食品等。

•密封包装:采用密封包装可以有效防止食品受到空气、水分和细菌侵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常见的密封包装食品有薯片、饼干和糖果等。

4. 添加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一种能够提高食品质量、延长食品保鲜期、改善食品口感和风味的物质。

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防控措施咱老百姓过日子,吃可是件大事儿!可有时候,买回家的食品没放多久就坏了,这是咋回事呢?其实啊,食品腐败变质有好多原因呢。

你想想看,那些微生物就像一群小捣蛋鬼,在食品里安营扎寨,不断繁殖,把好好的食物给搞坏了。

就好比家里进了一群调皮孩子,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

还有啊,酶也在里面捣乱呢,它会让食品的成分发生变化,就像个不安分的家伙在悄悄搞破坏。

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呀!温度不合适,太高或者太低,食品能受得了吗?湿度大了,食品也容易变质,就跟人在潮湿的环境里会不舒服一样。

氧气也是个关键,有的食品见了氧气就像遇到了克星。

那咱怎么防控食品腐败变质呢?嘿,这可得好好说说。

首先呢,咱得注意食品的加工和处理。

就像给食品打造一个安全的小窝,加工的时候要干净卫生,别给那些捣蛋鬼留机会。

储存也很关键呀,把食品放在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下,就像给它们找了个舒适的家。

咱平时买东西的时候,可得长点心眼儿,别买那些看着就不太好的食品。

就跟找对象似的,得找个靠谱的呀!而且买回来要尽快吃掉或者妥善保存,可别让它们在外面流浪太久。

还有啊,包装也很重要呢!好的包装就像给食品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能挡住那些捣乱的家伙。

要是咱自己在家做食物,那更得注意卫生啦!把手洗干净,厨房收拾整洁,可别让细菌有机可乘。

食品腐败变质这事可大可小,咱可不能马虎呀!要是不小心吃了变质的食品,那可不得了,肚子可能会疼,还可能会生病呢!所以呀,咱得时刻警惕,把好食品的关,让自己和家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总之呢,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挺多,但咱也有办法对付它们。

只要咱多留意,多用心,就能让食品乖乖听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味和健康。

咱可不能让那些坏家伙得逞,是不是?让我们一起守护好我们的食品,守护好我们的健康生活吧!。

第一章 食品腐败变质因素及其控制

第一章 食品腐败变质因素及其控制

02-29
1.2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用
1.2.1 食品的败坏
1.2.2 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
1.2.3 与食品变质速度有关的因子
02-31
1.2.1 食品的败坏 食品的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指食品 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 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有害的变化, 即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和感官 性状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 商品价值的过程。 牛乳的腐臭 脂肪的酸败 水果蔬菜的腐烂 粮食的霉变等
02-22
1.1.4 乳与蛋原料及其特性
二、蛋的特性及保鲜 (一)蛋的结构 1. 蛋壳的组成 ① 角质层(又称外蛋壳膜) ② 蛋壳(又称石灰硬蛋壳) ③ 蛋壳膜 2. 蛋白 3. 蛋黄
02-23
1.1.4 乳与蛋原料及其特性
(二) 蛋的化学组成及理化性质、营养价值 1. 化学组成 2. 理化性质
蟹肉 7.0
小虾肉6.8~7.0 牛乳 6.5~6.7
洋葱 5.3~5.8
番茄 4.2~4.3 萝卜 5.2~5.5
橘子 3.6~4.3
02-39
1.2.2.1 生物学因素 绝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 pH6.5-7.5 ,非酸 性食品是适合于多数细菌生长。 酵母生长的最适 pH 是 4.0-5.8 ;霉菌生长的 最适 pH3.8-6.0 。酸性食品则主要适合于酵 母、霉菌和少数耐酸细菌的生长。
1.1.5 食品初加工产品及加工辅助原料 一、食品初加工产品 (一) 糖类 1. 淀粉糖浆 2. 果葡糖浆 (二) 脂肪 1. 种类 2. 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 (三) 蛋白粉
02-27
1.1.5 食品初加工产品及加工辅助原料 二、食品加工辅助原料 (一) 调味料

第二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第二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2、脂酶(lipoidase) 存在于含脂肪的组织中,使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 肪酸,食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导致食品变质、 变味、酸败。如哺乳动物的胰脂酶,粮食、干果、乳 制品中含有脂肪酶。 3、果胶酶(pectinase) (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果胶甲脂酶、 (3)果胶裂解酶。 果蔬成熟时果胶酶活力增加,分解果胶质(细胞 壁、胞间层)变成水溶性物质,使果蔬软化。
(2)脂氧合酶(lipoxygenase)。存在于多种植 物种子中,以大豆中含量最高。 该酶破坏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须脂肪酸,损害某 些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造成食品变质。 该酶具较强的抗低温能力,故低温储存青豆时应 热烫,以钝化脂氧合酶。 有些脂氧合酶对食品品质有益,如面粉中该酶催 化胡萝卜素氧化,促进面粉漂白;制作面点时该酶催 化二硫键形成,有利于面筋形成。 (3)其它氧化酶。如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引起食品颜色、风味的变化和营养成分的损失。
3、食品的种类和完整性
完整性不好,破损的食品易发生腐败变质。
①不易发生腐败变质的食品:盐、糖、干燥的
粮食及其制品、灭菌后真空密封的食品等。 ②较易发生腐败变质的食品:水果、蔬菜等。 ③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的食品:新鲜水产品、肉 类、破损的水果等。
第二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各种变化 感官变化、化学变化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感官变化 1、变粘 。主要由细菌代谢产生多糖所致。 2、变酸。主要由微生物生长代谢产酸所致。 3、变臭。主要由细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有机胺、 三甲胺、甲硫醇、粪臭素等所致。 4、发霉变色。主要由霉菌生长繁殖所致。 5、变浊。主要由微生物代谢物和酶的分解产物 溶于液体中或形成水溶液所致。 6、变软。果蔬内果胶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所致。 以上变化多是几种同时出现。

控制食品变质的措施

控制食品变质的措施

控制食品变质的措施咱每天都得和吃打交道,可这食品要是变质了,那可就闹心啦!那怎么才能控制食品变质呢?嘿,听我慢慢和你唠唠。

你想想看,夏天那大太阳一晒,咱人都热得不行,那食物能好受吗?温度高可是食品变质的一大原因呐!所以啊,咱得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那些食物,该放冰箱的放冰箱,该找阴凉地儿的找阴凉地儿。

就好比冬天咱知道穿厚棉袄保暖,食物也需要合适的温度环境呀!还有啊,湿度也很关键呢!要是周围湿哒哒的,那食物不就容易发霉长毛嘛。

咱可不能让它们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得给它们找个干燥点儿的地方待着。

就像咱不喜欢待在潮湿的地下室一样,食物也不喜欢呀!空气也是个重要因素呢。

你看,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了的食物,是不是很容易就坏了?这就像咱人在外面跑久了会累一样。

所以啊,能密封的咱就密封起来,别让空气老和食物亲密接触。

再有就是微生物啦,这些小家伙可厉害着呢,稍不注意就能让食物变了质。

咱得和它们斗智斗勇,比如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别给它们可乘之机。

就像家里有老鼠,咱得把家里打扫干净,让老鼠没地方藏呀!还有啊,时间也是个“大敌人”。

再好的食物,放久了也不行呀!咱得赶紧吃,别老囤着。

你想想,新衣服放久了都会过时呢,何况食物呀!该吃就吃,别舍不得,不然等变质了多可惜呀!咱平时买东西的时候也得多个心眼儿,别买到那些快过期的或者包装有破损的。

这就好比找对象,咱得找个好的呀,不能随便找个有问题的吧!看到那些不新鲜的食物,咱就得果断舍弃,别心疼那几个钱,健康最重要呀!咱还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呢,比如腌制、风干。

这就像给食物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让它们能多保存一段时间。

总之啊,控制食品变质就得从方方面面入手,温度、湿度、空气、时间等等,一个都不能马虎。

咱得把食物当成宝贝一样呵护着,这样才能吃得放心,吃得开心呀!不然吃坏了肚子,那可就遭罪啦!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 细菌、霉菌和少数酵母 • 霉菌比细菌多,酵母菌能分解脂肪的不多(解
脂假丝酵母)
• 脂肪酸进一步分解生成过氧化物和氧化物,随 之产生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酮和醛等酸败产物 ,即所谓哈喇味。因此,鉴定油脂的酸价和过 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判定指标。
肉类的腐败变质
1、发黏:微生物繁殖的菌落以及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的产
微生物检验
• 在国家卫生标准中常用细菌总菌落数和大肠 菌群的近似值来评定食品卫生质量,一般食 品中的活菌数达到108cfu/g时,则可认为处
于初期腐败阶段。
大肠菌群的近似值(MPN)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4789.3-94
1、检样稀释
1.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 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 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固体检样最好用均质器,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1.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 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1.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释一 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1.4 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每 个稀释度,接种3管。
(形成氨、胺的含氮物),称为TVBN。
• 已列入我国食品卫生标准。
2、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的腐败变质(发酵)
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半纤维素、 淀粉、糖原及糖) 酶 微生物代谢 有机酸+酒精+气体等
细菌、霉菌和酵母 (绝大多数酵母不能使淀粉水解)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掌握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需要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了解鲜乳、肉类食品的腐败变质现象、原因及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保藏方法、原理及其他卫生管理措施。

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鉴定,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的方法食品腐败变质发生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初步鉴定方法及卫生学意义。

课堂讲授法,多媒体图片演示,同时采用提问法、比较教学法、总结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进行知识的讲解,举例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腐败变质食品的处理原则,鲜乳、肉类食品腐败变质的特征。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微生物的污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迅速生长繁殖,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不仅使理化性状及感官性状发生改变、降低了食品的营养和卫生质量,而且还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

(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者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者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如鱼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蔬菜的腐烂和粮食的霉变等。

食品的腐败变质原因较多,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如动、植物食品组织内酶的作用,昆虫、寄生虫以及微生物的污染等。

其中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故本章只讨论有关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某种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并非任何种类的微生物都能在其上生长繁殖。

微生物能否在这种食品上生长繁殖以导致其腐败变质,首先取决于微生物能否利用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与食品本身的基质条件及环境因素有关。

食品中的基本营养物质,除含有一定的水分外,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食品变质因素及其控制第一节食品变质一、常见食品的变质现象1.什么是变质?食品在感官品质、营养价值、安全性以及美学上的吸引力,其中之一者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称为变质。

2.什么是腐败?食品中的含氮物质,由于微生物而引起的腐臭。

3.变质的特征:(1)对生鲜食品来说,变色、萎缩、腐烂、虫蛀、霉变、生僵果、机械伤痕。

(2)对加工食品来说,虫蛀、结块(乳品)、发粘、发痒、淀粉老化(淀粉分子在密切结合的羟基之间形成与氢结合状态极密切的分子团结构,→→。

特别是在0--10℃时最易老化)霉变,腐臭,腐烂,色、香、味的变化二、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和要求(一)食品原料主要组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有机酸、维生素、色素、矿物质等(二)影响原料加工的因素1.原料采收运输基本原则:原料应该在其品质最佳的时候进行采收、屠宰或用其他方法进行采集;原料在搬运中要避免损伤;将原料保藏在尽量减少变质的条件下;蔬菜、水果、粮食、坚果等植物性原料在采收或离开植物母体之后仍然是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在屠宰后,组织即死亡,但污染这些产品的微生物是活的,同时,细胞中的生化反应在继续。

原料品质决不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好,产品一经采收或屠宰后即进入变质过程。

加工过程本身不能改善原料的品质,也许使有的制品变得可口一些,但不能改善最初的品质。

2.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1)微生物的影响;(2)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3)呼吸;(4)蒸腾和失水;(5)成熟与后熟;成熟的定义是水果或蔬菜的器官连接在植株上时所发生的变化现象。

一般随着成熟过程的进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

(注意适度,否则会迅速后熟,迅速出现严重品质降低)。

后熟定义是水果脱离果树或植株后于消费或加工前所发生的变化。

最后的后熟程度是在采收后形成的最佳食品品质。

要理解适当的后熟虽然可以改善水果的口味,但不能改善它的基本品质。

水果的基本品质是由于水果在果树上达到最佳成熟度的时间来决定的。

大多数蔬菜不发生后熟过程。

(6)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组织的龄期指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是植物器官或动物在其采收或屠宰时的生理龄期;第二是采收或屠宰后原料存放的时间。

与采收前的品质有关的植物组织龄期往往是决定性的。

例芦笋、青豆荚。

3.原料的贮藏和保鲜温度;气调贮藏;包装。

三、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一)原料特性食物化学成分多、体系复杂;除营养成分外还有其他几十种到上百千种的化合物;胶体,固体,液体。

大多数食物原料都是活体蔬菜、水果、坚果等植物性原料在采收或离开植物母体之后仍然是活的;植物原料的组织内部无菌,但外部有菌。

家畜、家禽和鱼类在屠宰后,组织即死亡,但污染这些产品的微生物是活的,同时,细胞中的生化反应仍在继续。

动物原料的肌肉组织无菌,但肠道、淋巴内有菌。

原料一经采收或屠宰后即进入变质过程,品质决不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好(二)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微生物的影响;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虫、鼠、寄生虫的作用;物理化学因素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

1、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一般食物含水量较多,如果按原状不加处理就放置起来,微生物会迅速繁殖而使食物腐败。

致使食物腐败、变坏的微生物虽包括细菌、霉菌、原生动物等,但更多的是细菌所致。

这些腐败细菌是由繁殖生成的酶作用,使食物成分被分解成多种物质,同时这些生成的物质进而被别的细菌所分解。

这样在生成分解的产物中,有的产生异味、异臭,有的甚至有毒、有害。

食物中毒原因:1)感染型食物中毒:(1)肠炎沙门氏菌:5—10月,鱼贝类引起的急性肠胃炎状。

(2)肠炎菌:8—9月,3—4%海水中繁殖快,日本多有发生,是一种嗜盐菌。

(3)大肠杆菌:特别是对婴幼儿感染性强。

2)毒素型食物中毒:(1)肉毒杆菌:肉毒素→致命(无氧生长菌)毒素经80℃/15min死亡,一旦形成芽孢,则需121℃。

家庭自制罐藏制品需煮沸10分钟。

(2)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耐热性强产生肠毒素,冷冻温度4.4-10℃无毒素出现2、食物内酶的作用:酶的作用加剧,水果趋向分解型,蔬菜趋向合成型—组织老化。

例如:苹果汁以及苹果剥皮以后,苹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变成氢醌,最后变成儿茶酚。

这就是变褐的原因。

酶经加水分解,也对食品变质有重要作用。

如含油脂的食品在存放期间,经加水分解酶的作用产生一种有低级脂肪的酸臭味,影响食品香气。

3、虫、鼠、寄生虫的作用:旋毛虫、线虫、受伤组织呼吸强度激烈。

呼吸商:吸入O2和呼出CO2的比例(单位时间内)4、冷、热:果汁、果茶,冷热适当。

过热,各种营养物质被破坏,同时易引起褐变;过冷,达不到杀菌的目的,各种组织破坏。

所以不恰当的冷热会引起变质。

5.水分、干燥度:a w: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有一个最低的水分活度:细菌a w=0.90以上,霉菌0.80时仍生长,但低于0.65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酵母0.856.空气、O2V C、V A在有氧的条件下易被破坏。

7.光:V C、V A、V B2紫外破坏。

8.时间:时间长,非酶褐变。

综上所述,食品变质是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交叉在一起而引起的。

四、与食品变质速度有关的因子:1.原料的类型与性质动物性食品→无呼吸作用→无氧代谢酵解过程→失去免疫力植物性食品→有呼吸作用→正常新陈代谢维持→具有免疫力极易腐败食品:1—2天,一周肉类中等腐败食品:2周---2个月部分水果,蔬菜缓慢腐败食品:2个月---8个月部分水果,蔬菜,坚果,谷物无生命的惰性原料:在有效理想条件下,有限长保质期糖、盐2.加工方法的有效性保藏技术采摘,新鲜果蔬的运输方式(冷藏);杀菌后冷藏3.包装类型与方式第二节食品变质的控制一、食品保藏基本准则(1)尽可能保持食品的鲜活状态任何活体都有抑制外界侵袭的能力,具有免疫力。

(2)杀死,清洗,遮盖和冷却(贮存之间1—2天)二、微生物控制(1)加热杀菌阿氏杀菌(高温热处理):指在100℃以上加热介质中的高温杀菌,加热介质常是蒸汽或水,高压常是获得高温的必要条件,亦称高压杀菌。

阿氏杀菌可以控制各种菌的生长。

巴氏杀菌:指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常用水作介质。

巴氏杀菌常用于牛奶消毒,酸性食品,果汁、果酱等罐头食品杀菌。

主要控制致病菌,虽未杀死芽孢,但酸性条件却能抑制芽孢杆菌的生长。

杀菌的温度控制很重要,过度加热对食品的损害包括:维生素的损失,蛋白质的变性,热敏因子变化引起风味变化。

正常加热杀菌要达到商业灭菌的目的:商业灭菌主要杀死致病菌,产毒菌,腐败菌,在正常贮存运输中不变质,尽可能保持食品营养成分。

杀菌强度为12D ,D 值指在一定的处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的时间。

(2)冷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酶活动下物质代谢的结果。

温度降低,酶活性下降。

温度系数Q 10 =12K K 式中:K 2---(t+10)℃时,酶活性所导致的化学反应率K 1---t ℃时,酶活性所导致的化学反应率Q 10---温度每升高10℃时因酶活性变化所增加的化学反应率,一般为2—3。

温度维持在-18℃以下时,酶活性才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因此低温贮藏能降低酶或酶系活动的速度。

食品保鲜的时间也将随之延长,从而延缓食品变质。

※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原因:a. 温度下降时,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粘度增加,胶体吸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改变,最后蛋白质凝固,从而破坏了物质代谢正常进行,对细胞造成损害。

b. 冷却时,冰晶体的形成对细胞造成机械性的破坏。

c. 冰晶体形成使原生质、胶体脱水,胶体内溶质浓度增加,使蛋白质变性。

※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a.温度的高低:冰点以上,微生物仍具有生长繁殖能力。

稍低于生长温度(冻结温度)对微生物威胁性最大,一般为-18~-12℃,尤以-2~-5℃最甚,此时微生物受到抑制或几乎全部死亡。

若温度降至-20~-25℃时,酶反应停止,延缓胶体变性,因此微生物死亡速度缓慢。

b.降温速度:食品冻结前,降温愈速,微生物死亡率愈大,因为降温迅速,微生物细胞内原协调一致的生化反应未来得及重新调整来适应它。

食品冻结时,缓冻将导致大量微生物死亡,速冻则相反。

因为缓冻时,食品长期处于-2~-5℃,并形成量少粒大冰晶体,对细胞产生机械性破坏作用。

另外,还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微生物死亡率增加。

速冻时,温度迅速降至-18℃以下,在威胁最大区停留时间短,及时终止了细胞内酶的反应和延缓了胶质体变性,使死亡率降低。

c.结合水分和过冷状态:急速冷却,水分迅速转化为过冷状态,避免介质内水分结冰所遭受到破坏作用。

结合水含量高,介质亦进入速冷状态,不形成冰晶体。

细菌和霉菌芽孢中结合水含量高,因此低温稳定性较高。

d.介质:高水分和低PH 值的介质会加速微生物的死亡。

例如:肉毒杆菌:其毒素对低温有很强的抵抗力,-16℃时,肉毒杆菌可保持生命达一年之久;毒素在-16℃保持14个月;在20℃生长并产生毒素;在10℃以下则不能。

葡萄球菌:肠毒素,解冻温度降低至4.4--10℃无毒素产生。

而适当温度、糖、盐时,蛋白质、胶体、脂肪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

e.贮期:贮藏初期,微生物减少量最大,贮藏一年后微生物死亡数达到原菌数的60—90%以上。

冻制食品中病原菌控制: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控制:杜绝生产中各个环节中一切可能的污染源,特别是不让带菌者和患病者参加生产。

(3)干燥:干制过程微生物脱水而处于休眠状态,同时酶活性下降,低于1%时酶活性完全消失。

干制食品要求微生物污染量低,质量高的食品原料,清洁加工处理,常采用湿热灭菌或化学灭菌。

(4)酸:低酸性食品:PH>4.6且a w>0.85 肉毒羧状芽孢杆?酸性食品:3.7<PH<4.6 酪酸菌、凝结芽孢杆菌高酸性食品:PH<3.7 酶的钝化酸性介质中,微生物耐热性降低耐酸酵母、霉菌(5)糖、盐:腌制品在18℃以下能良好保藏。

等渗溶液:细胞外溶液浓度和细胞内容物浓度相等,对微生物是最适宜的环境。

高渗溶液:如果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可溶物浓度时,水分不再向细胞内渗透,原生质内的水分向细胞间隙内转移,于是原生质紧缩,这种现象称质壁分离。

微生物停止生长。

低渗溶液:如果溶液浓度低于细胞内可溶物浓度,细胞就会吸水增大,最初原生质紧贴在细胞壁上,呈膨胀状态,如内压过大,原生质胀裂。

低浓度盐,发酵作用。

(6)烟熏:烟熏目的:a.形成特种烟熏风味;b.防止腐败变质;c.加工新颖产品;d.发色;e.预防氧化。

熏烟是由水蒸气、气体、液体(树脂)和微粒固体组成的混合物。

认为熏烟最主要成分为酚、酸、醇、羧基化合物和烃。

酚作用:抗氧化作用,形成特有烟熏味,抑菌防腐。

酚值:100g食品中含有酚的毫克数称为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