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证明-练习题

合集下载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明题-(含答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明题-(含答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SSS)1.如图,AD=AC ,BD=BC ,QA 求证:△ABC≌△ABD .证明:在△ABC 和ABD 中,⎩⎨⎧ AD =ACBD =BCAB =AB ,∴△ABC≌△ABD(SSS )2.如图,AB=AD ,CB=CD ,求证:△ABC≌△AD C .证明:∵在△ABC 和△ADC 中⎩⎨⎧ AB =ADBC =CDAC =AC,∴△ABC≌△ADC(SSS ).3.如图,A 、D 、B 、E 在同一直线上,AC=EF ,AD=BE ,BC=DF ,求证:∠C=∠F.证明:∵AD=BE∴AD+DB=BE+DB,即:AB=DE ,在△ABC 和△DEF 中,⎩⎨⎧ AC =EFAB =DEBC =DF ,∴△ABC≌△DEF(SSS ),∴∠C=∠F.4.如图,已知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AD 、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OA=OC,EA=EC,请说明∠A=∠C.解:连结OE 在△EAC 和△EBC 中OA OC EA EC OE OE ⎧⎪⎨⎪⎩===(已知)(已知)(公共边)∴△EAC ≌△EBC (SSS )∴∠A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二、(SAS )5.已知: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EA ⊥AD ,FD ⊥AD ,AE =DF ,AB =DC .求证:∠ACE =∠DBF .证明:∵AB =DC∴AC =DB∵EA ⊥AD ,FD ⊥AD∴∠A =∠D =90°在△EAC 与△FDB 中⎪⎩⎪⎨⎧=∠=∠=DBAC D A FDEA∴△EAC ≌△FDB (SAS )∴∠ACE =∠DBF .6.如图CE=CB ,CD=CA ,∠DCA=∠ECB ,求证:DE=AB .证明:∵∠DCA=∠ECB ,∴∠DCA+∠ACE=∠BCE+∠ACE ,∴∠DCE=∠ACB ,∵在△DCE 和△ACB 中,∴△DCE ≌△ACB (SAS )∴DE=AB .7. 已知: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EA ⊥AD ,FD ⊥AD ,AE =DF ,AB =DC .求证:∠ACE =∠DBF .证明:∵AB =DC∴AC =DB∵EA ⊥AD ,FD ⊥AD∴∠A =∠D =90°在△EAC 与△FDB 中⎪⎩⎪⎨⎧=∠=∠=DBAC D A FDEA∴△EAC ≌△FDB (SAS )∴∠ACE =∠DBF .8. 如图CE=CB ,CD=CA ,∠DCA=∠ECB ,求证:DE=AB .证明:∵∠DCA=∠ECB,∴∠DCA+∠ACE=∠BCE+∠ACE,∴∠DCE=∠ACB,∵在△DCE和△ACB中,∴△DCE≌△ACB(SAS)∴DE=AB.三、(ASA)(AAS)9.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求证:AC=DF.证明:∵FB=CE,∴BC=EF.∵AB∥ED,∴∠B=∠E∵AC∥EF,∴∠ACB=∠DFE.在△ABC和△DEF中{∠B=∠EBC=EF∠ACB=∠DFE∴△ABC≌△DEF(ASA).∴AC=DF.10. 如图,在△AEC和△DFB中,∠E=∠F,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AE∥DF,AB=CD,求证:CE=BF。

三角形全等证明题60道

三角形全等证明题60道

FEBD 1. 如图,已知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BE =CF . 求证:△ABC ≌△DEF变式训练1: 已知点B 、C 、E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F ,AC =EF ,BE= CD , 求证:AC ∥EF变式训练2: 已知AB =AD ,AC =A E ,BC =D E 求证:∠B AD =∠CAE变式训练3: 已知AD =BC ,AB =CD ,求证:∠A =∠C2.点A 、D 、F 、B 在同一直线上,BF AD =,AE=BC 且BC AE //.求证:⑴AEF ∆≌BCD ∆ ⑵CD EF //D3.如图,DE CD ⊥于D ,DB AB ⊥于B ,BE CD =,DE AB =. 求证:AE CE ⊥4.如图,AB=CB, ∠ABD=∠CBD, △ABD 与△CBD 全等吗,说明理由?变式1如上图,AB=CB,BD 平分∠ADC, △ABD 与△CBD 全等吗,说明理由?变式2如上图,AD=CD .BD 平分∠ADC, ∠A=∠C 吗,说明理由?5.已知:如图AB =AC ,AD =AE ,∠BAC =∠DAE 求证:(1) △ABD ≌△ACE (2) ∠ADB= ∠AEC6.已知: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 BE ⊥AC, CD ⊥AB,AB=AC ,求证:BD=CEDECBA7.如图,在△ABC 中,∠B=2∠C,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C,求证AC=AB+CE8.如图,已知21∠=∠,43∠=∠,求证:BE BD =9.如图,AE AC =,E C ∠=∠,21∠=∠.求证:ABC ∆≌ADE ∆.10.如图,已知∠BAD=∠CAE ,∠ADE=∠AED ,BD=CE 求证:AB=AC11.如图,OA PC ⊥于C ,OB PD ⊥于D ,且PD PC =,求证:DPO CPO ∠=∠.12.如图,AC AB =,AF AE =,EC AE ⊥于E ,FB AF ⊥于F .求证:21∠=∠.13.如图,BD AE ⊥于E ,BD CF ⊥于F ,CD AB =,CF AE =. 求证:CD AB //14.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CD AB =,AD EB ⊥,AD FC ⊥,且DF AE =,求证:DE AF =15.如图,A 、E 、F 、B 在同一条直线上,CE AC ⊥于C ,DF BD ⊥于D ,AF=BE ,BD AC =. 探究CF 与DE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6.如图,OB OA =,OD OC =,︒=∠=∠90COD AOB . 猜想线段AC 、BD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17.如图,给出五个等量关系:①BC AD =;②BD AC =;③DE CE =;④C D ∠=∠;⑤CBA DAB ∠=∠.请你以其中两个为条件,另三个中的一个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只需写出一种情况),并加以证明.18.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E ,AD 交于O . 求证:⑴BE AD =; ⑵︒=∠60AOB19.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筝形,如图在筝形ABCD 中,AB=AD BC=DC ,AC BD 相交与点O 求证(1)△ABC ≌△ADC(2)OB=OD AC ⊥BD(1) AC=6 BD=4 求:筝形ABCD 的面积20.如图,OP 平分AOB ∠,OA PD ⊥于D ,OB PE ⊥于E ,F 为OP 上一点, 连接DF 、EF .求证:⑴EPO DPO ∠=∠⑵DF =EFDC21.如图所示,AD 是BAC ∠的平分线,AB DE ⊥于E ,AC DF ⊥于F ,且CD BD =,那么BE 与CF 相等吗?为什么?22.如图,AD 平分BAC ∠,AB DE ⊥交AB 延长线于E ,AC DF ⊥于F ,且DC DB =.求证:CF BE =23.如图,OC 平分AOB ∠,OA CA ⊥于A ,OB CB ⊥于B ,连接AB 交OC 于D . 求证:AB OD ⊥24.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平分线,BC AB =,点P 在BD 上,AD PE ⊥于E ,CD PF ⊥于F .求证:PF PE =25.如图,已知,P 为∠AB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PE=PF ,结合所 学知识,你认为∠1,∠2有什么关系?并证明.DCBA2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B A ,EC 平分BCD ∠交AB 于E ,且BE AE =,求证:DE 平分CDA ∠27.如图,在△ABC 中,BD 为∠AB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且DE =2cm ,AB =9cm ,BC =6cm ,求△ABC 的面积.2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BA ,AD=DC,BD 平分∠ABC,求证:∠A+∠C=180°29.如图,在ABC ∆中,︒=∠90ACB ,点O 为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C OD ⊥于D ,AC OE ⊥于E ,AB OF ⊥于F ,且cm AB 10=,cm CB 8=,cm CA 6=,求OD 的长.30.如图,B 是CAF ∠内一点,D 在AC 上,E 在AF 上,且EF DC =,BCD ∆与BEF ∆的面积相等.求证:AB 平分CAF ∠31.如图,CD BD =,AC BF ⊥于F ,AB CE ⊥于E . ⑴求证:D 在BAC ∠的平分线上;⑵若将⑴的条件“CD BD =”和结论“D 在BAC ∠的平分线上”互换,成立吗?说明理由.32、D 是△ABC 外角∠ACE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DF ⊥AC 与E ,D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求证:CE=CF33.已知:∠C=∠D=90°。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30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30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30题1. 两角和相等定理证明:设△ABC 和△DEF 是两个三角形,如果∠A = ∠D 且∠B = ∠E,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证明△ABC ≌△DEF:步骤一:通过顶角顶点 C 、 F、和共边 CF 作直线段 CF,延长直线段 CF 至点 X,使得 CX = CE。

步骤二:连接线段 AX。

步骤三:证明∠AXB = ∠EXF:由于∠A = ∠D,所以∠AXB = ∠DXE(共同的角度)。

又由于∠B = ∠E,所以∠DXE = ∠EXF。

因此,∠AXB = ∠EXF。

步骤四:证明∠ABX = ∠EFX:由于∠B = ∠E,所以∠ABX = ∠EXF(共同的角度)。

因此,∠ABX = ∠EFX。

步骤五:证明 AB = EF:由于 CX = CE,且∠ABX = ∠EFX,根据 SSS(边-边-边)全等三角形定理,则可得∆ABX ≌ ∆EFX。

因此,AB = EF。

综上所述,根据两角和相等定理,已经证明了△ABC ≌△DEF。

2. SAS全等三角形定理证明:设△ABC 和△DEF 是两个三角形,如果 AB = DE,∠A = ∠D,且 AC = DF,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证明△ABC ≌△DEF:步骤一:连接线段 BC 和 EF。

步骤二:证明∠ABC = ∠DEF:由于 AB = DE,且∠A = ∠D,根据线段角度定理,可得∠ABC = ∠DEF。

步骤三:证明 BC = EF:由于 AC = DF,且∠ABC = ∠DEF,根据 SAS(边-角-边)全等三角形定理,可得△ABC ≌△DEF。

综上所述,根据SAS全等三角形定理,已经证明了△ABC ≌△DEF。

3. SSS全等三角形定理证明:设△ABC 和△DEF 是两个三角形,如果 AB = DE,BC = EF,且AC = DF,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证明△ABC ≌△DEF:步骤一:连接线段 AC 和 DF。

步骤二:连接线段 BC 和 EF。

三角形相似证明基础50题

三角形相似证明基础50题

33、如图,已知△ABC中,∠ACB=90°,AC=BC,点E、F在AB 上,∠ECF=45°.(1)求证:△ACF∽BEC;(2)设△ABC的面积为S,求 证:AF·BE=2S.
45° A E F B C
34、如图,在ABCD中,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连结AE,F为AE上一点,且 ∠BFE=∠C.(1)求证:△ABF∽△EAD;(2)若AB=4,∠BAE=30°,求AE 的长;(3)在(1)(2)的条件下,若AD=3,求BF的长.
CD的中点,△ADQ与△QCP是否相似?为什么?
5、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 BC、CD于点E、F,AC·AE=AF·AB吗?说明理由。
6、如图,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DE⊥DF,且DE和DF分别交 AB、
7、已知:如图,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且CD=2AD,AE⊥BC于E, 若BC=13, △BDC的面积是39, 求AE的长。
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AB,AD交BC于点E, DC⊥BC,与AD交于点D. 求证:AC2=AE·AD.
B C D A E
9、已知:如图,在△ABC中,∠CAB=90°,AD⊥BC于点D,点E是 AC边的中点,ED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 求证:△AFD ∽△DFB.
B C D M N E A
40、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为CB延长线上一点,E为BC延长线上 点,且满足AB2=DB·CE. (1)求证:△ADB∽△EAC;(2)若∠BAC=40°,求∠DAE的度数
A B C E D
45、如图ΔABC中,∠C=900, BC = 8cm, AC = 6cm,点P从B出发,沿BC方 向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C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若P、 Q分别同时从B、C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C、 B、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9分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DAB B A CDF2 1 EAC D E F 21 A D BC A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14. 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15. 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D C B A FE PD A CB16. 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18.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19.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求证:∠OAB =∠OBA20.(5分)如图,已知AD ∥BC ,∠P 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21.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22.(6分)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1)求证:MB =MD ,ME =MF(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F AEDCB P E D CB A DC B A23.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ED ≌△EBC .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24.(7分)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 =2CE .证明:25、如图:DF=CE ,AD=BC ,∠D=∠C 。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相关证明题(8题)1. 已知:在△ABC中,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AD⊥BC。

- 证明:- 因为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 = DC(中线的定义)。

- 在△ABD和△ACD中,AB = AC(已知),BD = CD(已证),AD = AD(公共边)。

- 所以△ABD≌△ACD(SSS)。

- 则∠ADB=∠AD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又因为∠ADB + ∠ADC = 180°(平角的定义),所以∠ADB = ∠ADC = 90°,即AD⊥BC。

2. 已知:在等腰△ABC中,AB = AC,∠A = 36°,求证:∠B = 72°。

- 证明:- 因为AB = AC,所以∠B = ∠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 又因为∠A+∠B + ∠C =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 36°。

- 设∠B = x,则∠C = x,可得方程36°+x + x = 180°。

- 2x=180° - 36°,2x = 144°,解得x = 72°,即∠B = 72°。

3. 已知:在△ABC中,AB = AC,D是AC上一点,且AD = BD = BC。

求∠A的度数。

- 证明:- 设∠A=x,因为AD = BD,所以∠ABD = ∠A=x(等边对等角)。

- 则∠BDC=∠A + ∠ABD = 2x(三角形外角性质)。

- 因为BD = BC,所以∠C = ∠BDC = 2x。

- 又因为AB = AC,所以∠ABC = ∠C = 2x。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ABC+∠C = 180°,即x + 2x+2x = 180°。

- 5x = 180°,解得x = 36°,所以∠A = 36°。

三角形全等证明题20道

三角形全等证明题20道

三角形全等证明题20道1、已知△ABC平行于平面Π,交Π于D、E、F,写出AD∥BC:证明:由于△ABC平行于Π,所以可以得到平面Π两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EC,其中AB=BE。

同时三角形△ABC△ABD△BEC都是等腰三角形,所以三个角A、B、C相等,所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D△BEC相等。

综上,对于△ABC平行于平面Π,交Π于D、E、F的情况,可以得出结论:AD∥BC。

2、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写出a∥c:证明:由三角形的定理可知,三角形ABC的内角A、B、C共线,于是可以得到AB∥BC。

而AB=a,BC=c,所以a∥c。

3、已知△ABC形AB=AC,写出2A=B+C:证明:由已知可得AB=AC,即对边相等,所以∠B=∠C。

又因为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A、B、C相加恒为180°,于是可以得到2A=B+C。

4、已知△ABC的AB=AC,BC∥AB,EF为BC的中线,写出AD∥EF:证明:由已知三角形ABC的AB=AC,BC∥AB,可以得到三角形ABC的EF 是BC的中线。

而AB∥EF,由此可以得出AD∥EF。

5、已知△ABC的AB=AC,BC∥AB,AB=DE,写出DE∥BC:证明:由已知三角形ABC的AB=AC,BC∥AB,AB=DE,由此可以得出DE ∥BC。

6、已知△ABC,AB=AD,写出AD=BC:证明:由已知三角形ABC的AB=AD,可以得到三角形ABC的AD=BC。

7、已知△ABC的AB=AC,B=C,写出AB=BC:证明:由已知三角形ABC的AB=AC,B=C,可以得到AB=BC。

8、已知△ABC的AB∥AC,写出A=180°-B-C:证明:由已知三角形ABC的AB∥AC,可以得到三角形ABC的A=180°-B-C。

9、已知△ABC的AB=BC,AC=BC,写出A=B:证明:由已知三角形ABC的AB=BC,AC=BC,可以得到A=B。

三角形的重心证明 练习题

三角形的重心证明 练习题

关于三角形重心、垂心、外心共线的证明已知:△ABC中,P为其垂心,O为其重心,Q为其外心。

求证:P、O、Q共线且PO=2OQ证法1(几何法):作BC的中点D、AC的中点E,连接并延长AP交BC于F,连接并延长BP交AC于G,连接AD、DE、DQ、EQ∵Q为△ABC外心(已知),D、E分别为BC、AC中点∴DQ为BC垂直平分线,EQ为AC垂直平分线(外心为三角形任两边垂直平分线交点)∴DQ⊥BC,EQ⊥AC(垂直平分线定义)∵P为△ABC垂心(已知)∴AP⊥BC,BP⊥AC(垂心为三角形任两高交点)∴AP∥DQ,BP∥EQ(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D为BC中点,E为AC中点(由辅助线做法)∴AB∥DE,且AB/DE=2(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此边一半)∴△ABP∽△DEQ(三边分别对应平行的两三角形相似)∴AP/DQ=AB/DE=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O为△ABC重心(已知),AD为BC上中线(辅助线做法)∴O在AD上且AD/OD=3(重心是三角形任一中线靠近边一侧的三等分点)∴OA/OD=2(比例代换)∵AP∥DQ(已证),∴∠PAO=∠QDO(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AP/DQ=OA/OD=2(等量代换)∴△AOP∽△DOQ(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其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OP/OQ=OA/OD=2,∠AOP=∠DOQ(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A、O、D共线(已证),∴∠AOQ+∠DOQ=180°(顺序共线三点成平角)∴∠AOQ+∠AOP=180°(代入)∴P、O、Q三点共线(平角两边上点与顶点共线)#证法2(向量法):连接AO 并延长AO 交BC 于DF ,连接BO 并延长BO 交AC 于E ,连接DQ 、EQ ,所以,DQ ⊥BC ,EQ ⊥AC故有//QD AP ,所以存在唯一个实数λ,使得QD AP λ=()()222333AO AD AQ QD AQ AP λ==+=+ 即 32AO AQ AP AO OQ AP λλ=+=++ 所以,22AO OQ AP λ=+22AP PO OQ AP λ+=+()221PO OQ AP λ-=-又//QD BP ,所以存在一个实数μ,使得QD BP μ=,()()222333BO BD BQ QD BQ BP μ==+=+, 同理可得, ()221RO OQ BP μ-=-故()()2121BP AP μλ-=-,由于AP 与BP 不共线,所以21210μλ-=-= 故20PO OQ -=,即2PO OQ = ,所以,P 、O 、Q 共线 且||2||PO OQ =三角形重心、垂心、外心共线,且重心到垂心距离等于重心到外心距离的两倍。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100题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100题

1.已知: AB=4 ,AC=2 , D 是 BC 中点, AD 是整数,求 AD AB CD12. 已知: D 是 AB 中点,∠ ACB=90 °,求证:CD AB2ADC B3.已知: BC=DE ,∠ B= ∠E,∠ C= ∠ D, F 是 CD 中点,求证:∠ 1=∠ 2A21B EC F D4.已知:∠ 1=∠ 2, CD=DE , EF//AB ,求证: EF=ACA12FCDEB5.已知: AD 均分∠ BAC , AC=AB+BD ,求证:∠ B=2 ∠ CACB D6.已知: AC 均分∠ BAD , CE⊥ AB ,∠ B+ ∠D=180 °,求证: AE=AD+BE7.已知: AB=4 ,AC=2 , D 是 BC 中点, AD 是整数,求 AD AB CD8. 已知: D 是 AB 中点,∠ ACB=90 °,求证:CD 1 AB2ADC B9.已知: BC=DE ,∠ B= ∠E,∠ C= ∠ D, F 是 CD 中点,求证:∠ 1=∠ 2A21B EC F D10. 已知:∠ 1=∠ 2, CD=DE , EF//AB ,求证: EF=ACA12FCDEB11.已知: AD 均分∠ BAC , AC=AB+BD ,求证:∠ B=2 ∠ CACB D12. 已知: AC 均分∠ BAD , CE⊥ AB ,∠ B+ ∠D=180 °,求证: AE=AD+BE12.如图,四边形 ABCD 中, AB ∥ DC ,BE、 CE 分别均分∠ ABC 、∠ BCD ,且点 E 在 AD上。

求证: BC=AB+DC 。

13.已知: AB//ED ,∠ EAB= ∠ BDE , AF=CD , EF=BC ,求证:∠ F=∠ CE DCFA B14.已知: AB=CD ,∠ A= ∠ D,求证:∠ B= ∠ CADB C15.P 是∠ BAC 均分线 AD 上一点, AC>AB ,求证: PC-PB<AC-AB CAP DB16. 已知∠ ABC=3 ∠ C,∠ 1=∠2, BE⊥ AE ,求证: AC-AB=2BE17.已知, E 是 AB 中点, AF=BD , BD=5 , AC=7 ,求 DCDF A CE B18.( 5 分)如图,在△ABC 中, BD=DC ,∠ 1=∠ 2,求证: AD ⊥ BC.19.( 5 分)如图, OM 均分∠ POQ ,MA⊥ OP,MB ⊥OQ , A、B 为垂足, AB 交 OM 于点N.求证:∠ OAB=∠OBA(完满版)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100题20.( 5 分)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均分线与∠ CBA 的均分线订交于E, CE 的连线交 AP 于 D.求证: AD+BC=AB.PCEDA B21.( 6 分)如图,△ ABC 中, AD 是∠ CAB 的均分线,且AB=AC+CD,求证:∠ C=2∠ BACD B22.( 6 分)如图①, E、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 E, BF⊥AC 于 F ,若 AB=CD , AF=CE, BD 交 AC 于点 M.(1)求证: MB=MD , ME =MF(2)当 E、F 两点搬动到如图②的地址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可否成立?若成立请恩赐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原由.23.( 7 分)已知:如图,DC ∥AB,且 DC =AE, E 为 AB 的中点,( 1)求证:△ 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AE O DB C24.( 7 分)如图,△ABC 中,∠ BAC=90 度, AB=AC, BD 是∠ ABC 的均分线, 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 C 点的直线于 E,直线 CE 交 BA 的延长线于 F .求证: BD =2CE.F25、( 10 分)如图: DF=CE, AD=BC,∠ D=∠ C。

初二证明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初二证明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初二证明全等三角形练习题(文章采用练习题的格式进行书写)1. 以下是几道关于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练习题,请仔细阅读题目,并按照要求进行证明。

题目一:已知△ABC 和△DEF,若 AB=DE,AC=DF,∠B=∠E,证明△ABC≌△DEF。

证明过程(步骤省略):结论:通过以上证明过程,我们可以得出△ABC≌△DEF。

题目二:已知△ABC 和△DEF,若 AB=DE,BC=EF,∠B=∠E,证明△ABC≌△DEF。

证明过程(步骤省略):结论:根据以上证明过程,我们可以得出△ABC≌△DEF。

题目三:已知△ABC 和△DEF,若 AB=DE,BC=EF,AC=DF,证明△ABC≌△DEF。

证明过程(步骤省略):结论:通过以上证明过程,我们可以得出△ABC≌△DEF。

2. 综合练习题题目四:已知三角形 ABC 和 DEF 的边长分别为 AB=5cm,BC=7cm,AC=6cm,DE=5cm,EF=7cm,DF=6cm,若∠B=∠E,证明△ABC≌△DEF。

证明过程(步骤省略):结论:根据以上证明过程,我们可以得出△ABC≌△DEF。

3. 拓展练习题题目五:已知△ABC 和△DEF,若 AB=DE,BC=EF,CA=FD,且其中一对对应的角相等∠B=∠E,证明△ABC≌△DEF。

证明过程(步骤省略):结论:通过以上证明过程,我们可以得出△ABC≌△DEF。

总结:通过完成以上的练习题,我们掌握了如何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在证明过程中,我们通过分析已知条件,运用几何定理和推理,逐步得出结论。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非常重要,它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解决各类相关问题。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你对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证明:连接 BF 和 EF T BC=ED,CF=DF, / BCF= / EDF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 EDF (边角边)1.已知:AB=4 , AC=2 , 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 ADD • BF=EF, / CBF= / DEF 连接 BE 在三角形 BEF 中,BF=EF • / EBF= / BEF 。

: / ABC= / AED 。

二 / ABE= / AEB 。

• AB=AE 。

在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EF 中AB=AE,BF=EF, / ABF= / ABE+ / EBF= / AEB+ / BEF= / AEF • 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EF 全等。

•/ BAF= / EAF ( /仁/ 2)4.已知:/ 1 = / 2, CD=DE , EF//AB ,求证:EF=AC解:延长 AD 到E,使AD=DE •/ D 是BC 中点二BD=DC 在厶 ACD 和^ BDE 中 AD=DE / BDE= / ADCBD=DC /•△ ACD ◎△ BDE ••• AC=BE=2 •••在△ ABE 中 AB-BE V AE V AB+BE •/ AB=4 即 4-2 V 2AD V 4+21 V AD V 3 • AD=21 2.已知:D 是 AB 中点,/ ACB=90 °,求证:CD —AB 2A CG// EF ,可得,/• △ EFD ^A CGD•,/ EFD =Z 1过C 作CG //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EFD = CGDDE = DC / FDE =Z GDC (对顶角) EF = CG / CGD =Z EFD 又,EF // AB / 1= / 2 •/ CGD =Z 2 • △ AGC 为等腰三角形, AC = CG 又 EF = CG 「. EF = AC 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

连接 AP,BP •/ DP=DC,DA=DB • ACBP 为平行四边形又/ ACB=90 •平行四边形 ACBP 为矩形 • AB=CP=1/2AB 3.已知:BC=DE ,/ B= / E ,Z C=Z D , F 是 CD 中点,求证:/ 1 = / 2 5.已知:AD 平分/ BAC , AC=AB+BD ,求证:/ B=2 / C证明:延长 AB 取点E ,使AE = AC ,连接DE •/ AD 平分/ BAC• / EAD =Z CAD•/ AE = AC , AD = AD • △ AED 也厶 ACD ( SAS )•••/ E = Z C•/ AC = AB+BD •AE = AB+BD•/ AE = AB+BE •BD = BE •••/ BDE =Z E •••/ ABC =Z E+ / BDE •••/ ABC = 2 / E •••/ ABC = 2 / C ••• AE = AF + FE = AD + BE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 在AD上。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4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40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的长.解:延长AD 到E,使AD=DE∵D 是BC 中点∴BD=DC在△ACD 和△BDE 中AD=DE∠BDE=∠ADCBD=DC∴△ACD ≌△BDE∴AC=BE=2∵在△ABE 中AB-BE <AE <AB+BE∵AB=4即4-2<2AD <4+21<AD <3∴AD=22. 已知:BC=ED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BC=ED,CF=DF,∠BCF=∠EDF∴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BF=EF,∠CBF=∠DEF连接BE在三角形BEF 中,BF=EF∴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 ∠BAF=∠EAF (∠1=∠2)。

AD B C3.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过C 作CG∥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CG∥EF,可得,∠EFD=CGDDE =DC∠FDE=∠GDC(对顶角)∴△EFD≌△CGDEF =CG∠CGD=∠EFD又,EF∥AB∴,∠EFD=∠1∠1=∠2∴∠CGD=∠2∴△AGC 为等腰三角形,AC =CG又 EF =CG∴EF =AC4.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 C证明:延长AB 取点E ,使AE =AC ,连接DE∵AD 平分∠BAC∴∠EAD =∠CAD∵AE =AC ,AD =AD∴△AED ≌△ACD (SAS )∴∠E =∠C∵AC =AB+BD∴AE =AB+BD∵AE =AB+BE∴BD =BE∴∠BDE =∠EBACDF21 E A∵∠ABC=∠E+∠BDE∴∠ABC=2∠E∴∠ABC=2∠C5.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证明:在AE上取F,使EF=EB,连接CF∵CE⊥AB∴∠CEB=∠CEF=90°∵EB=EF,CE=CE,∴△CEB≌△CEF(SAS)∴∠B=∠CFE∵∠B+∠D=180°,∠CFE+∠CFA=180°∴∠D=∠CFA∵AC平分∠BAD∴∠DAC=∠FAC∵AC=AC∴△ADC≌△AFC(SAS)∴AD=AF∴AE=AF+FE=AD+BE6.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题目1: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垂直于BC。

证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答案:由于AB=AC,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BAD等于角CAD。

又因为AD垂直于BC,所以角ADB和角ADC都是直角。

因此,我们有:- AD=AD(公共边)- ∠BAD=∠CAD(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DB=∠ADC=90°(直角)根据SAS(边角边)全等条件,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题目2: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E在AB上,点F在AC上,且BE=CF。

证明:三角形AEF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由于AB=AC,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ABC等于角ACB。

又因为BE=CF,我们可以得出:- AB=AC(已知)- BE=CF(已知)- ∠ABC=∠ACB(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SSS(边边边)全等条件,三角形BEC与三角形CFB全等。

因此,角BEC等于角CFB。

由于角AEF是三角形AEF的外角,根据外角定理,角AEF等于角BEC加角CFB。

因此:- ∠AEF=∠BEC+∠CFB- ∠AEF=2∠BEC(因为∠BEC=∠CFB)由于角AEF是三角形AEF的两个相等的角,所以三角形AEF是等腰三角形。

题目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平行于CD,BC平行于AD,且AB=CD。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由于AB平行于CD且BC平行于A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出AD也平行于BC。

因此,四边形ABCD的对边都是平行的。

又因为AB=C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我们可以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题目4: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等于角C,点D在BC上,且AD垂直于BC。

证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CBD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由于角A等于角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出角A+角C+角B=180°。

三角形的证明综合练习题

三角形的证明综合练习题

三角形的证明综合练习一.解答题(共20小题)1.如图,已知AC⊥BC,AD⊥BD,E为AB的中点,(1)如图1,求证:△ECD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CD与AB交点为F,若AD=BD,EF=3,DE=4,求CD的长.2.如图,在△ABC中,BD⊥AC于D,CE⊥AB于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1)求证:MN⊥DE;(2)若BC=20,DE=12,求△MDE的面积.3.如图,直线l1:y=mx+4m与x轴负半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1)如图(1),当OA=OB时,求直线l1的解析式;(2)如图(2),当m取不同的值时,点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AB为腰,点B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作等腰直角△OBF和等腰直角△ABE,连接EF交y轴于点P,试猜想PB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3)m取不同的值时,点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以AB为腰,点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直角△ABD,满足条件的动点D在直线l2上运动,直线l2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F、H两点,若直线l1将△OHF分成面积比为m:1的两部分,求此时直线l1和直线l2的解析式.4.如图,在矩形ABCO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B的坐标为(﹣4,3),点A,C在坐标轴上,将直线l1:y=﹣2x+3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2.(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求直线l2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S;(3)已知点M在第二象限,且是直线l2上的点,点P在BC边上,若△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M的坐标.5.如图,△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1)如图1,若∠CAB=∠CBA=∠CDE=∠CED=50°①求证:AD=BE;②求∠AEB的度数.(2)如图2,若∠ACB=∠DCE=120°,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BN为△ABE 中AE边上的高,试证明:AE=2CM+BN.6.已知∠ABC=90°,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P与点B不重合),分别以AB、AP为边在∠ABC的内部作等边△ABE和△APQ,连接QE并延长交BP于点F.(1)如图1,若AB=,点A、E、P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求此时EF的长(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2,当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时,猜想EF与图中的哪条线段相等(不能添加辅助线产生新的线段),并加以证明;(3)若AB=,设BP=4,求QF的长.7.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度.(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①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②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②;③.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8.如图,P为等边△ABC内的一点,以PB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1)猜想AP与CQ的大小关系,并证明结论.(2)若PA:PB:PC=5:12:13,连接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9.如图,在Rt△ABC中,∠ACB=90°,∠A=22.5°,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点F在AC上,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CF,连接BF,DE.线段DE和BF在数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以线段OA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三角形AOB,点C为x正半轴上一动点(OC>1),连接BC,以线段BC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CBD,连接DA并延长,交y轴于点E.①△OBC与△ABD全等吗?判断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当点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A,E,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1.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连接AP.(1)求证:PA平分∠BAC的外角∠CAM;(2)过点C作CE⊥AP,E是垂足,并延长CE交BM于点D.求证:CE=ED.12.如图,已知点A、C分别在∠GBE的边BG、BE上,且AB=AC,AD∥BE,∠GBE的平分线与AD交于点D,连接CD.(1)求证:①AB=AD;②CD平分∠ACE.(2)猜想∠BDC与∠BA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13.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于F.(1)说明BE=CF的理由;(2)如果AB=5,AC=3,求AE、BE的长.14.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DEC=°;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1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DE∥AC交AB于E,过E作EF⊥AD,垂足为H,并交BC延长线于F.(1)求证:AE=ED;(2)请猜想∠B与∠CA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6.在△ABC中,AD⊥BC,垂足为点D(D在BC边上),BE⊥AC,垂足为点E,M为AB的中点,联结ME、MD、ED.(1)当点AC边上时(如图),容易证明∠EMD=2∠DAC;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说明“∠EMD=2∠DAC”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果△MDE为正三角形,BD=4,且AE=1,求△MDE的周长.17.如图,在△ABC中,∠A=60°,BE⊥AC,垂足为E,CF⊥AB,垂足为F,点D 是BC的中点,BE,CF交于点M.(1)如果AB=AC,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2)如果AB≠AC,试猜想△DEF是不是等边三角形?如果△DEF是等边三角形,请加以证明;如果△DEF不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3)如果CM=4,FM=5,求BE的长度.18.如图①,△ABC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接MN.(I)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Ⅱ)若点M是A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N是CA的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请你再探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在图②中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19.如图,在△ABC中,BC=AC,∠ACB=90°,D是AC上一点,A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且AE=BD,求证:BD是∠ABC的角平分线.20.如图(1),等边△ABC中,D是AB边上的动点,以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连接AE.(1)△DBC和△EAC会全等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试说明AE∥BC的理由;(3)如图(2),将(1)动点D运动到边BA的延长线上,所作仍为等边三角形,请问是否仍有AE∥BC?证明你的猜想.2018年11月15日倪涛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20小题)1.如图,已知AC⊥BC,AD⊥BD,E为AB的中点,(1)如图1,求证:△ECD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CD与AB交点为F,若AD=BD,EF=3,DE=4,求CD的长.【解答】(1)证明:∵AC⊥BC,AD⊥BD,∴∠ACB=90°,∠ADB=90°,又∵E为AB的中点,∴CE=AB,DE=AB∴CE=DE,即△ECD是等腰三角形;(2)∵AD=BD,E为AB的中点,∴DE⊥AB,已知DE=4,EF=3,∴DF=5,过点E作EH⊥CD,∵∠FED=90°,EH⊥DF,∴EH==,∴DH==,∵△ECD是等腰三角形,∴CD=2DH=.2.如图,在△ABC中,BD⊥AC于D,CE⊥AB于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1)求证:MN⊥DE;(2)若BC=20,DE=12,求△MDE的面积.【解答】(1)证明:连接ME、MD,∵BD⊥AC,∴∠BDC=90°,∵M是BC的中点,∴DM=BC,同理可得EM=BC,∴DM=EM,∵N是DE的中点,∴MN⊥DE;(2)解:∵BC=10,ED=6,∴DM=BC=10,DN=DE=6,由(1)可知∠MND=90°,∴MN===4,∴S=DE×MN=×12×8=48.△MDE3.如图,直线l1:y=mx+4m与x轴负半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1)如图(1),当OA=OB时,求直线l1的解析式;(2)如图(2),当m取不同的值时,点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AB为腰,点B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作等腰直角△OBF和等腰直角△ABE,连接EF交y轴于点P,试猜想PB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3)m取不同的值时,点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以AB为腰,点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直角△ABD,满足条件的动点D在直线l2上运动,直线l2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F、H两点,若直线l1将△OHF分成面积比为m:1的两部分,求此时直线l1和直线l2的解析式.【解答】解:(1)∵直线l1:y=mx+4m与x轴负半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 两点,∴A(﹣4,0),B(0,4m),由OA=OB,得4m=4,m=1,∴直线解析式为:y=x+4;(2)PB的长为定值.理由:如图②所示:过点E作EG⊥y轴于G点.∵△AE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EB,∠ABO+∠EBG=90°.∵EG⊥BG,∴∠GEB+∠EBG=90°.∴∠ABO=∠GEB.在△ABO和△EGB中,,∴△ABO≌△EGB.(AAS)∴BG=AO=4,OB=EG∵△O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BF∴BF=EG.在△BFP和△GEP中,,∴△BFP≌△GEP.(AAS)∴BP=GP=BG=2是定值;(3)如图③,∵A(﹣4,0),B(0,4m),由(2)证得OA=BG=4,DG=OB=4m,∴OG=OB+BG=4m+4,∴点D(﹣4m,4m+4),∵动点D在直线y=﹣x+4上运动,∴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4,∴F(4.0),H(0,4),∴S=×4×4=8,△OHF设直线l1和直线l2的交点为K,解得,,∴K(,),∵直线l1将△OHF分成面积比为m:1的两部分,∴当S△HBK :S四边形OFKB=m:1时,S△HBK=(4﹣4m)•=8×,解得:m=,m=,当S△HBK :S四边形OFKB=1:m时,S△HBK=(4﹣4m)•=8×,解得:m=2,m=0,∵4m<4,且m≠0,∴m=,∴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6﹣2.4.如图,在矩形ABCO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B的坐标为(﹣4,3),点A,C在坐标轴上,将直线l1:y=﹣2x+3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2.(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求直线l2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S;(3)已知点M在第二象限,且是直线l2上的点,点P在BC边上,若△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M的坐标.【解答】解:(1)直线l2的解析式为y=﹣2x+3﹣6=﹣2x﹣3.(2)由(1)知直线l2的解析式为y=﹣2x﹣3,令y=0,即﹣2x﹣3=0,∴x=﹣;令x=0,则y=﹣3,∴S=×3×=.(3)若△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分以下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A为直角顶点时,∠MPA=45°,连接AC.∵点M在第二象限,若∠MAP=90°,则点M必在AB上方,∴∠MPA>∠BPA>∠BCA=45°,这与∠MPA=45°矛盾,∴点M不存在;②当点P为直角顶点时,即∠MPA=90°.∵M在第二象限,∴点M必在AB上方,如图a,过点M作MN⊥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N,易证△ABP≌△PNM,∴PN=AB=4,MN=BP.∵B(﹣4,3),∴CB=3.设点M的坐标为(x,﹣2x﹣3),则BP=MN=﹣4﹣x,CN=﹣2x﹣3.∵CN=CB+PN﹣BP,∴﹣2x﹣3=3+4﹣(﹣4﹣x),∴x=﹣,则﹣2x﹣3=,∴点M的坐标为(﹣,);③当点M为直角顶点时,分两种情况讨论:如图b,当点M在AB下方时,过点M作HG⊥OA交OA于点G,交BC于点H,易证△MPH≌△AMG,∴MH=AG.设点M的坐标为(a,﹣2a﹣3),则AG=3﹣(﹣2a﹣3)=6+2a,MG=﹣a,∴HG=MH+MG=AG+MG=6+2a﹣a=4,∴a=﹣2,则﹣2a﹣3=1.∴点M的坐标为(﹣2,1);如图c,当点M在AB上方时,同理可得﹣2a﹣6﹣a=4,∴a=﹣,则﹣2a﹣3=,∴点M2的坐标为(﹣,),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或(﹣2,1)或(﹣,).5.如图,△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1)如图1,若∠CAB=∠CBA=∠CDE=∠CED=50°①求证:AD=BE;②求∠AEB的度数.(2)如图2,若∠ACB=∠DCE=120°,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BN为△ABE 中AE边上的高,试证明:AE=2CM+BN.【解答】(1)①证明:∵∠CAB=∠CBA=∠CDE=∠CED=50°,∴∠ACB=∠DCE=180°﹣2×50°=80°.∵∠ACB=∠ACD+∠DCB,∠DCE=∠DCB+∠BCE,∴∠ACD=∠BCE.∵△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C,DC=EC.在△ACD和△BCE中,有,∴△ACD≌△BCE(SAS),∴AD=BE.②解:∵△ACD≌△BCE,∴∠ADC=∠BEC.∵点A,D,E在同一直线上,且∠CDE=50°,∴∠ADC=180°﹣∠CDE=130°,∴∠BEC=130°.∵∠BEC=∠CED+∠AEB,且∠CED=50°,∴∠AEB=∠BEC﹣∠CED=130°﹣50°=80°.(2)证明:∵△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CB=∠DCE=120°,∴∠CDM=∠CEM=×(180°﹣120°)=30°.∵CM⊥DE,∴∠CMD=90°,DM=EM.在Rt△CMD中,∠CMD=90°,∠CDM=30°,∴DE=2DM=2×=2CM.∵∠BEC=∠ADC=180°﹣30°=150°,∠BEC=∠CEM+∠AEB,∴∠AEB=∠BEC﹣∠CEM=150°﹣30°=120°,∴∠BEN=180°﹣120°=60°.在Rt△BNE中,∠BNE=90°,∠BEN=60°,∴BE==BN.∵AD=BE,AE=AD+DE,∴AE=BE+DE=BN+2CM.6.已知∠ABC=90°,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P与点B不重合),分别以AB、AP为边在∠ABC的内部作等边△ABE和△APQ,连接QE并延长交BP于点F.(1)如图1,若AB=,点A、E、P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求此时EF的长(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2,当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时,猜想EF与图中的哪条线段相等(不能添加辅助线产生新的线段),并加以证明;(3)若AB=,设BP=4,求QF的长.【解答】解:(1)∵△ABE是等边三角形,A、E、P在同一直线上,∴AB=AE且∠BAE=60°,∴点E是AP的中点,∴AP=2AB=2×2=4,∴QE=4×=6,QF=PQ÷cos30°=4÷=8,∴EF=2;(2)EF=BF.证明:∵∠BAP=∠BAE﹣∠EAP=60°﹣∠EAP,∠EAQ=∠QAP﹣∠EAP=60°﹣∠EAP,∴∠BAP=∠EAQ.在△ABP和△AEQ中,∵,∴△ABP≌△AEQ(SAS)∴∠AEQ=∠ABP=90°,∴∠BEF=180°﹣∠AEQ﹣∠AEB=180°﹣90°﹣60°=30°,又∵∠EBF=90°﹣60°=30°,∴∠BEF=∠EBF,∴EF=BF;(3)如图,过点F作FD⊥BE于点D,∵△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2,由(2)得∠EBF=30°,在Rt△BDF中,BD=BE=×2=,∴BF===2,∴EF=2,∵△ABP≌△AEQ,∴QE=BP=4,∴QF=QE+EF=4+2=6.7.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度.(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①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②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①是;②是;③否.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解答】(1)证明:在△ABM和△BCN中,,∴△ABM≌△BCN(SAS),∴∠BAM=∠CBN,∴∠BQM=∠BAQ+∠ABQ=∠MBQ+∠ABQ=60°.(2)①是;②是;③否.②的证明:如图,在△ACM和△BAN中,,∴△ACM≌△BAN(SAS),∴∠AMC=∠BNA,∴∠NQA=∠NBC+∠BMQ=∠NBC+∠BNA=180°﹣60°=120°,∴∠BQM=60°.③的证明:如图,在Rt△ABM和Rt△BCN中,,∴Rt△ABM≌Rt△BCN(SAS),∴∠AMB=∠BNC.又∵∠NBM+∠BNC=90°,∴∠QBM+∠QMB=90°,∴∠BQM=90°,即∠BQM≠60°.8.如图,P为等边△ABC内的一点,以PB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1)猜想AP与CQ的大小关系,并证明结论.(2)若PA:PB:PC=5:12:13,连接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猜想:AP=CQ,证明:∵∠ABP+∠PBC=60°,∠QBC+∠PBC=60°,∴∠ABP=∠QBC.又AB=BC,BQ=BP,∴△ABP≌△CBQ,∴AP=CQ;(2)由PA:PB:PC=5:12:13可设PA=5a,PB=12a,PC=13a,在△PBQ中由于PB=BQ=12a,且∠PBQ=60°,∴△PBQ为正三角形.∴PQ=12a.于是在△PQC中∵PQ2+QC2=144a2+25a2=169a2=PC2∴△PQC是直角三角形.9.如图,在Rt△ABC中,∠ACB=90°,∠A=22.5°,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点F在AC上,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CF,连接BF,DE.线段DE和BF在数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DE=BF,DE⊥BF.理由如下:连接BD,延长BF交DE于点G.∵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AD=BD,∴∠ABD=∠A=22.5°.在Rt△ABC中,∵∠ACB=90°,∠A=22.5°,∴∠ABC=67.5°,∴∠CBD=∠ABC﹣∠ABD=45°,∴△B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DC.在△ECD和△FCB中,,∴Rt△ECD≌Rt△FCB(SAS),∴DE=BF,∠CED=∠CFB.∵∠CFB+∠CBF=90°,∴∠CED+∠CBF=90°,∴∠EGB=90°,即DE⊥BF.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以线段OA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三角形AOB,点C为x正半轴上一动点(OC>1),连接BC,以线段BC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边△CBD,连接DA并延长,交y轴于点E.①△OBC与△ABD全等吗?判断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当点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A,E,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1)△OBC≌△ABD.证明:∵△AOB,△CBD都是等边三角形,∴OB=AB,CB=DB,∠ABO=∠DBC,∴∠OBC=∠ABC,在△OBC和△ABD中,,∴△OBC≌△ABD(SAS);(2)∵△OBC≌△ABD,∴∠BOC=∠BAD=60°,又∵∠OAB=60°,∴∠OAE=180°﹣60°﹣60°=60°,∴∠EAC=120°,∠OEA=30°,∴以A,E,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AE和AC是腰,∵在Rt△AOE中,OA=1,∠OEA=30°,∴AE=2,∴AC=AE=2,∴OC=1+2=3,∴当点C的坐标为(3,0)时,以A,E,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1.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连接AP.(1)求证:PA平分∠BAC的外角∠CAM;(2)过点C作CE⊥AP,E是垂足,并延长CE交BM于点D.求证:CE=ED.【解答】证明:(1)过P作PT⊥BC于T,PS⊥AC于S,PQ⊥BA于Q,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PQ=PT,PS=PT,∴PQ=PS,∴AP平分∠DAC,即PA平分∠BAC的外角∠CAM;(2)∵PA平分∠BAC的外角∠CAM,∴∠DAE=∠CAE,∵CE⊥AP,∴∠AED=∠AEC=90°,在△AED和△AEC中∴△AED≌△AEC,∴CE=ED.12.如图,已知点A、C分别在∠GBE的边BG、BE上,且AB=AC,AD∥BE,∠GBE的平分线与AD交于点D,连接CD.(1)求证:①AB=AD;②CD平分∠ACE.(2)猜想∠BDC与∠BA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解答】解:(1)①∵AD∥BE,∴∠ADB=∠DBC,∵BD平分∠ABC,∴∠ABD=∠DBC,∴∠ABD=∠ADB,∴AB=AD;②∵AD∥BE,∴∠ADC=∠DCE,由①知AB=AD,又∵AB=AC,∴AC=AD,∴∠ACD=∠ADC,∴∠ACD=∠DCE,∴CD平分∠ACE;(2)∠BDC=∠BAC,∵BD、CD分别平分∠ABE,∠ACE,∴∠DBC=∠ABC,∠DCE=∠ACE,∵∠BDC+∠DBC=∠DCE,∴∠BDC+∠ABC=∠ACE,∵∠BAC+∠ABC=∠ACE,∴∠BDC+∠ABC=∠ABC+∠BAC,∴∠BDC=∠BAC.13.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于F.(1)说明BE=CF的理由;(2)如果AB=5,AC=3,求AE、BE的长.【解答】(1)证明:连接BD,CD,∵AD平分∠BAC,DE⊥AB,DF⊥AC,∴DE=DF,∠BED=∠CFD=90°,∵DG⊥BC且平分BC,∴BD=CD,在Rt△BED与Rt△CFD中,,∴Rt△BED≌Rt△CFD(HL),∴BE=CF;(2)解:在△AED和△AFD中,,∴△AED≌△AFD(AAS),∴AE=AF,设BE=x,则CF=x,∵AB=5,AC=3,AE=AB﹣BE,AF=AC+CF,∴5﹣x=3+x,解得:x=1,∴BE=1,AE=AB﹣BE=5﹣1=4.14.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25°,∠DEC=115°;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小(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EDC=180°﹣∠ADB﹣∠ADE=180°﹣115°﹣40°=25°,∠DEC=180°﹣∠EDC﹣∠C=180°﹣40°﹣25°=115°,∠BDA逐渐变小;故答案为:25°,115°,小;(2)当DC=2时,△ABD≌△DCE,理由:∵∠C=40°,∴∠DEC+∠EDC=140°,又∵∠ADE=40°,∴∠ADB+∠EDC=140°,∴∠ADB=∠DEC,又∵AB=DC=2,∴△ABD≌△DCE(AAS),(3)当∠BDA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理由:∵∠BDA=110°时,∴∠ADC=70°,∵∠C=40°,∴∠DAC=70°,∠AED=∠C+∠EDC=30°+40°=70°,∴∠DAC=∠AED,∴△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当∠BDA的度数为80°时,∴∠ADC=100°,∵∠C=40°,∴∠DAC=40°,∴∠DAC=∠ADE,∴△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1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DE∥AC交AB于E,过E作EF⊥AD,垂足为H,并交BC延长线于F.(1)求证:AE=ED;(2)请猜想∠B与∠CA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答】证明:(1)∵DE∥AC,∴∠EDA=∠DAC,∵AD平分∠BAC,∴∠EAD=∠DAC,∴∠EAD=∠EDA∴AE=ED;(2)∠B=∠CAF,证明:∵AE=ED,EF⊥AD,∴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FA=FD,∴∠FAD=∠FDA,∵AD平分∠BAC,∴∠BAD=∠CAD,∵∠FDA=∠B+∠BAD,∠FAD=∠FAC+∠CAD,∴∠B=∠CAF.16.在△ABC中,AD⊥BC,垂足为点D(D在BC边上),BE⊥AC,垂足为点E,M为AB的中点,联结ME、MD、ED.(1)当点AC边上时(如图),容易证明∠EMD=2∠DAC;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说明“∠EMD=2∠DAC”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果△MDE为正三角形,BD=4,且AE=1,求△MDE的周长.【解答】(1)解:如图,“∠EMD=2∠DAC”成立.理由:∵BE⊥CA,AD⊥BC,∴∠BEA=∠ADB=90°,∵BM=AM,∴EM=BM=AM=DM,∴B、D、A、E四点共圆,∴∠DAC=∠EBD,∵∠EMD=2∠EBD,∴∠EMD=2∠DAC.(2)解:①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EMD是等边三角形,∴∠EMD=60°,∴∠DAC=∠EBC=30°,设DC=a,则AC=2a,AD=a,在Rt△BEC中,BC=2EC,∴4+a=2(1+2a),∴a=,∴AD=,在Rt△ADB中,AB==,∴DM=AB=,∴△EDM的周长为.②如图当点E在线段AC上时,∵△EMD是等边三角形,∴∠EMD=60°,∴∠DAC=∠EBC=30°,设DC=a,则AC=2a,AD=a,在Rt△BEC中,BC=2EC,∴4+a=2(2a﹣1),∴a=2∴AD=2,在Rt△ADB中,AB==2,∴DM=AB=,∴△EDM的周长为3.综上所述,△EDM的周长为或3.17.如图,在△ABC中,∠A=60°,BE⊥AC,垂足为E,CF⊥AB,垂足为F,点D 是BC的中点,BE,CF交于点M.(1)如果AB=AC,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2)如果AB≠AC,试猜想△DEF是不是等边三角形?如果△DEF是等边三角形,请加以证明;如果△DEF不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3)如果CM=4,FM=5,求BE的长度.【解答】(1)证明:∵∠A=60°,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BE⊥AC,垂足为E,CF⊥AB,垂足为F,∴E、F分别是AC、AB边的中点,又∵点D是BC的中点,EF=BC,DE=AB,DF=AC,∴EF=ED=DF,∴△DEF是等边三角形;(2)解:△DEF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A=60°,BE⊥AC,CF⊥AB,∴∠ABE=∠ACF=90°﹣60°=30°,在△ABC中,∠BCF+∠CBE=180°﹣60°﹣30°×2=60°,∵点D是BC的中点,BE⊥AC,CF⊥AB,∴DE=DF=BD=CD,∴∠BDF=2∠BCF,∠CDE=2∠CBE,∴∠BDF+∠CDE=2(∠BCF+∠CBE)=2×60°=120°,∴∠EDF=60°,∴△DEF是等边三角形;(3)解:∵∠A=60°,BE⊥AC,CF⊥AB,∴∠ABE=∠ACF=90°﹣60°=30°,∴BM=2FM=2×5=10,ME=CM=×4=2,∴BE=BM+ME=10+2=12.18.如图①,△ABC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接MN.(I)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Ⅱ)若点M是A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N是CA的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请你再探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在图②中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MN=BM+NC.理由如下:延长AC至E,使得CE=BM(或延长AB至E,使得BE=CN),并连接DE.∵△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BD=CD,∠DBC=∠DCB,∠MBC=∠ACB=60°,又BD=DC,且∠BDC=120°,∴∠DBC=∠DCB=30°∴∠ABC+∠DBC=∠ACB+∠DCB=60°+30°=90°,∴∠MBD=∠ECD=90°,在△MBD与△ECD中,∵,∴△MBD≌△ECD(SAS),∴MD=DE,∠BDM=∠EDC,∵∠BDC=120°,∠MDN=60°,∴∠BDM+∠NDC=60°,∴∠NDC+∠EDC=60°,即∠NDE=60°,∴∠MDN=∠NDE,∵MD=DE,DN=DN,∴△DMN≌△DEN(SAS),∴MN=NE=NC+CE=NC+BM.(2)按要求作出图形,(1)中结论不成立,应为MN=NC﹣BM.在CA上截取CE=BM.∵△ABC是正三角形,∴∠ACB=∠ABC=60°,又∵BD=CD,∠BDC=120°,∴∠BCD=∠CBD=30°,∴∠MBD=∠DCE=90°,在△BMD和△CED中∵,∴△BMD≌△CED(SAS),∴MD=DE,∠BDM=∠EDC,∵∠BDC=120°,即∠BDE+∠EDC=120°,∴∠BDE+∠BDM=120°,即∠MDE=120°,∵∠MDN=60°,∴∠NDE=60°,∴∠MDN=∠NDE,在△MDN和△EDN中∵,∴△MDN≌△EDN(SAS),∴MN=NE=NC﹣CE=NC﹣BM.19.如图,在△ABC中,BC=AC,∠ACB=90°,D是AC上一点,A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且AE=BD,求证:BD是∠ABC的角平分线.【解答】证明:延长AE、BC交于点F.∵AE⊥BE,∴∠BEF=90°,又∠ACF=∠ACB=90°,∴∠DBC+∠AFC=∠FAC+∠AFC=90°,∴∠DBC=∠FAC,在△ACF和△BCD中,∴△ACF≌△BCD(ASA),∴AF=BD.又AE=BD,∴AE=AF=EF,即点E是AF的中点.∵BE⊥AF∴DE是AF的垂直平分线∴AB=BF,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20.如图(1),等边△ABC中,D是AB边上的动点,以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连接AE.(1)△DBC和△EAC会全等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试说明AE∥BC的理由;(3)如图(2),将(1)动点D运动到边BA的延长线上,所作仍为等边三角形,请问是否仍有AE∥BC?证明你的猜想.【解答】解:(1)△DBC和△EAC会全等证明:∵∠ACB=60°,∠DCE=60°∴∠BCD=60°﹣∠ACD,∠ACE=60°﹣∠ACD∴∠BCD=∠ACE在△DBC和△EAC中,∵,∴△DBC≌△EAC(SAS),(2)∵△DBC≌△EAC∴∠EAC=∠B=60°又∠ACB=60°∴∠EAC=∠ACB∴AE∥BC(3)结论:AE∥BC理由:∵△ABC、△EDC为等边三角形∴BC=AC,DC=CE,∠BCA=∠DCE=60°∠BCA+∠ACD=∠DCE+∠ACD,即∠BCD=∠ACE 在△DBC和△EAC中,∵,∴△DBC≌△EAC(SAS),∴∠EAC=∠B=60°又∵∠ACB=60°∴∠EAC=∠ACB∴AE∥BC.。

三角形全等证明基础练习试题打印

三角形全等证明基础练习试题打印

专业知识分享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练习题1、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BE ⊥AD ,CF ⊥AD ,证明:BE=CF2、已知AB=CD ,AE=BF ,CE=DF ,求证:AE ∥BF 。

3、已知AB=CD ,BE=CF ,AF=DE ,求证:AB ∥CD4、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AD=CB ,求证:AB ∥CD 。

5、已知CD ∥AB ,DF ∥EB ,DF=EB ,求证:AF=CE 。

D AB CCBB DB专业知识分享6、已知BE=CF ,AB=CD ,∠B=∠C ,求证:AF=DE 。

7、已知AB=CD , ∠A=∠C ,AE=CF ,求证:EB ∥DF 。

8、已知,M 是AB 的中点,∠1=∠2,MC=MD ,求证:∠C=∠D 。

9、已知∠1=∠2,∠3=∠4,求证:AC=AD 。

10、已知∠E=∠F ,∠1=∠2,AB=CD ,求证:AE=DF 。

11、已知ED ⊥AB ,EF ⊥BC ,BD=EF ,求证:BM=ME 。

ACMEFBB CEMA BA ECB A D专业知识分享12、已知AC=AB ,AE=AD , ∠EAB=∠DAC ,求证:∠B=∠C13、已知AD=AE ,∠B=∠C ,求证:AC=AB 。

14、已知∠1=∠2,BC=AD ,求证:△ABC ≌△BAD 。

15、已知AB=AC , ∠1=∠2,AD=AE ,求证:△ABD ≌△ACE 。

16、已知AD=AE ,BD=CE ,∠1=∠2,求证:△ABD ≌△ACEA D EB CA BAB CD E12 B D ADEC 1 2B专业知识分享17、已知AB=AC ,AD=AE ,∠1=∠2,求证:CE=BD18、已知CE ⊥AB ,DF ⊥AB ,AC ∥DB ,AC=BD ,求证:CE=DF 。

19、已知∠1=∠2,AC=BD ,E ,F ,A ,B 在同一直线上,求证:∠3=∠420、已知DO ⊥BC ,OC=OA ,OB=OD ,求证:CD=AB21、已知CE=DF ,AE=BF ,AE ⊥AD ,FD ⊥AD ,求证:A C ∥BD22、已知AB 与CD 相交于点E ,EA=EC ,ED=EB ,求证:△AED ≌△CEBC AE BF D A E D C B O CD AE FB 21 3 4 A CBD EC AE BF DAD BEFG 1 2 C专业知识分享23、已知AB=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简单证明题及解答(5道)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简单证明题及解答(5道)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简单证明题及解 答(5道)
汇报人:XX
目 录
• 题目一:基本的全等三角形证明 • 题目二: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 • 题目三:通过边边边条件证明 • 题目四:结合中线性质进行证明 • 题目五:综合应用多种性质证明 • 总结与拓展
01
题目一:基本的全等三角形证明
题目描述
• 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其中$AB = DE$,$AC = DF$,$\angle BAC = \angle EDF$。求证:$\triangle ABC \cong \triangle DEF$。
由第二步可知,△BDE∽△CFD。
详细解答
4. 第四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所以BD/CF=DE/DF。
5. 第五步,因为BD=AD(已知),所以AD/CF=DE/DF。又因为AE/EC=DE/EF(已知), 所以AD/CF=AE/EC。
6. 第六步,交叉相乘得AD*EC=AE*CF,即AE/AD=EC/CF。又因为∠A=∠ACF(对顶角相 等),所以△ADE∽△ACF。
第三步,根据相似三 角形的性质,有 AB/AC = BD/DC。
综上,我们证明了 AB/AC = BD/DC。
03
题目三:通过边边边条件证明
题目描述
已知
△ABC和△DEF中,AB = DE,BC = EF,AC = DF。
求证
△ABC ≌ △DEF。
题目描述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边边条件。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 直接应用边边边定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题目描述
01
【解答】
02
证明
03
04
∵ 在△ABC和△DEF中,AB = DE,BC = EF,AC = DF(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P
C
D
O
(7题图)

6题图)(11题图)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提高训练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论断:①AB=AC;②AD=AE;③∠B=∠C;④BD=CE 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的形式写出来).
2.如图,在△ABC中,AD=DE,AB=BE,∠A=80°则∠DEC=.
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B=AC+CD,则∠B与∠C的关系是.
(2题图)(3题图)(4题图)
4.如图,∠AOP=∠BOP=15°,PC∥OA,PD⊥OA,若PC=4,则PD=.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度.
6.已知:如图,在△ABC中,AB=15m,AC=12m,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DE∥AB交AC的延长线于点E,那么CE= cm.7.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AD对折,点C落在C/的位置,如果BC=2,则BC′= .8.在联欢晚会上,有A、B、C三名同学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一个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使他们抢坐到凳子的机会相等,试想想凳子应放在△ABC的三条线的交点最适当.
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3,腰长为1,则其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10.以长为1、2、2 、5、3,中的三条线段为边长可以构成个直角三角形.
二计算题
11.如图,在△ABC,∠C=90°,∠B=15°,AB的中垂线DE交BC于D,E为垂足,若BD=10cm,则AC等于()A.10cmB.8cmC.5cmD.2.5cm
12.已知:如图,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下列结论:①∠C=72°;②BD是∠ABC的平分线;③△ABD是等腰三角形;④△BCD是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3.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C=30°,AB⊥AD,AD=3cm,则AC的长等于()
A.2
2cmB.3
2cmC.2
3cmD.3
3cm
14.如图 ,加条件能满足AAS来判断⊿ACD≌⊿ABE的条件是()
A.∠AEB = ∠ADC ∠C = ∠D B.∠AEB = ∠ADC CD = BE
C.AC = AB AD = AE D.AC = AB ∠C =∠B
A
B C
D
E
A
B C
D
(14题图)
(12题图)
(13题图)
(第15题) 15.正三角形ABD 和正三角形CBD 的边长均为1,现把它们拼合起来如图,E 是AD 上异于A ,D 两点的一动点,F 是CD 上一动点,满足AE+CF=1,当E ,F 移动时,三角形BEF 的形状为(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非正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16.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E=CD,CF=BD,那么∠EDF等于( )
A.90°-∠A B.90°-
21∠A C.45°-2
1
∠A D.180°-∠A 17.如图,H 是△ABC 的高AD 、BE 的交点,且DH=DC ,则下列结论:①BD=AD ②BC=AC ③BH=AC ④CE=CD 中,一定成立的有( )个.A .1 B .2 C .3 D .4
18.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有相等的周长,已知等腰三角形
有两边长分别为 5.6cm和13.2c
m,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 A.64cm2
B.48cm2
C.36cm2
D.24cm2
1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9㎝ B .12㎝ C .12㎝或者15㎝ D .15㎝
20.如果一个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恰在它的一条高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1.如图,A,B 为一公司的两个分部,为了方便A,B 两分部的联系和沟通,现准备在距离2km 的A,B 两部分之间修筑一条笔
直的公路(如图中的线段AB ),经测量,在A 地的北偏东60°方向,B 地的北偏西45°方向的C 处有一半径为0.7km 的公园,问计划修筑的这条公路会不会穿过公园?为什么?(15分)
C
60° 45° A B
22.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BC ,点D 是BC 的中点,CE ⊥AD ,垂足为点E ,BF//AC 交CE 的延长线于
点F .求证:AC=2BF .
23.如图,△ABC 和△D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BCA =∠DCE =90°. 请问BE 与AD 是否垂直?如果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说明理由.
23题图
24.在△ABC 中,AB =AC ,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D =CE .求证:DM =EM . 24题图
25.如图,△ABC 中,E 是BC 边上的中点,DE ⊥BC 于E ,交∠BAC 的平分线AD 于D ,过D 作 DM ⊥AB 于M ,作DN ⊥AC 于N 。

试证明:BM =CN .
F
E
C
B
A
E
D
C A
F
A
B
C D
M
N
E
(16题图)
A
B
C
D
H
E
(17题图)
B
D
E
A
B
C D
E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