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加深,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传统观念中,宗教信仰被视为个人的精神信仰和道德准则,但在当代社会,宗教信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宗教信仰情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信息的快速传播,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和冲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对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了解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围绕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展开研究,通过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宗教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宗教信仰一直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研究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生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心灵成长和生活品质,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文明进步。

研究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可以为高校宗教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有利于提高宗教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可以为解决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宗教信仰困惑、迷茫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推动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探讨影响宗教信仰的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2024年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他们的信仰状况,既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风貌。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信仰状况的多样性1. 信仰缺失与迷茫在当今社会,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信仰持有迷茫和缺失的态度。

他们对传统宗教、哲学或道德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到困惑。

这种迷茫和缺失,往往源于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个人成长的困惑。

2. 宗教信仰与此同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持有宗教信仰。

无论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还是其他宗教,宗教信仰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了心灵的寄托和道德的指导。

宗教信仰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不可忽视的是,一部分大学生持有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信仰。

他们认为信仰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和功利性,而非其内在的精神追求。

这种信仰状况,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物质利益或社会地位,但长期来看可能缺乏内在的支撑和意义。

二、原因分析1.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诱惑、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信仰体系。

此外,社会上的道德沦丧、拜金主义等现象也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在塑造大学生信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忽视了信仰的培养,导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坚定的信仰支撑。

这种缺失可能源于家长自身信仰的迷茫或忽视,也可能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有关。

3. 个人成长的困惑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人生问题,这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人生困惑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导致信仰的迷茫和缺失。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的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受到挑战,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体的一部分,他们的宗教信仰现状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文精神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深入探讨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引导教育的机制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宗教信仰提供科学、合理的引导和教育。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1.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征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宗教信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以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为代表的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均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在这些传统宗教信仰之外,一些新兴的宗教信仰也逐渐进入到大学生的视野之中。

2. 宗教信仰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大学生宗教信仰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在一个高度开放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同龄人交往、网络传播等。

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选择和坚定程度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宗教信仰可以给大学生以心灵上的慰藉和安抚,提供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宗教信仰也可以对大学生的行为和道德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三、引导教育机制研究1. 宗教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宗教信仰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宗教信仰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各种宗教信仰,增强他们的宗教文化修养;宗教信仰教育还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提高他们的宗教信仰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在进行宗教信仰引导教育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不得搞迷信和妖术;要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选择,不得进行强制宗教信仰的灌输;要注重实际效果,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并能够将宗教信仰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观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基于广州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证调查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观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基于广州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证调查
份, 有效问卷 9 9份 , 效 回收率为 8 % 。作 者主要 通过 7 有 9 对大学生宗教 观的调查 了解 , 望能对 当代 大学生在 日常 希
固定地点 。这表 明, 虽然 广州 大学生 信教 比例 高达 1% , 9
但无论是参加宗教活动 的频率还是宗教活动方式乃至场所 上, 大多数信教学生的宗教 生活是随 意而不正规 的。换 言 之, 部分信教学生并不是严格 意义上 的宗教徒 。在广州 美 术学 院等信教 比例较高学 校进行访谈 时 , 有的学生觉 得 自
第 1 第 5期 卷 20 0 9年 l 0月
当 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o@ a d P a t e o n e e n r c i fCo t mp r r d c t n c oa y E u a i o
V I 1 NO 5 O. . Oc .2 o t o9
解, 更谈不上深刻的理解和虔信 。 不信教 的学生是绝 大多数 , 但他 们不信 教的原 因主要
是不需要 (0 ) 5 % 和不了解 ( 8 ) 接下来是“ 2% , 我是党团员” ( 3 , 宗教不科 学 ” 9 。这一方面 与年轻人初 生牛 1 %) “ ( %)
大学生 宗教与精 神信仰 的 引导和教 育
作者简介: 寇爱林( 9 3一)男 , 17 , 陕西耀县人 , 哲学博士 , 教师 , 主要从事西方哲学、 教学方面 的研究。 宗
1 0
在 问卷 中那般坚 定 , 一切都 在 “ 不确 定” 中, 之 这个 多元 的
对我 国宗教政策的理解还是高校 的宗教教育 , 都要求必须对 当代 大学 生信 仰教 育予 以高度 的重视、 真切地把握 、 采取 正确
的对策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大学生建构起 以马克思主义信仰 为主 的多元和谐信仰 结构。这不仅 关系到和 谐校 园

大学生信仰问题调研报告总结

大学生信仰问题调研报告总结

大学生信仰问题调研报告总结大学生信仰问题调研报告总结导读:总结报告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信仰问题调研报告总结。

希望能帮上大家!一、调查目的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

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与社会基础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到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心理。

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是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影响最深最广的一代。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

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针对不同对象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我校学生信仰及其相关特征因素,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

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2.透过表层深入到大学生的情感深处,判断何种情感支撑着信仰的需求从而示信仰“有无”的心理依据;3.通过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信仰的选择,判断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4.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对大学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策略。

二、调查对象XX学院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形式问卷形式。

(发放问卷 21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05份。

)四、调查时间20XX年5月24日——20XX年5月27日五、调查内容简介本调查问卷主要就大学生的自身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认为大学生应该有的信仰,被调查者对于金钱以及宗教在内的相关问题的看法,就马克思主义在人们信仰中的地位,来推断当今社会的人们在面对工作压力,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时的心态。

六、调查过程首先,出于对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考虑,我们在调查小组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一、引言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宗教信仰更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宗教信仰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1.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发展,宗教信仰也日益多元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宗教信仰也呈现出多样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宗教信仰中以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

佛教的信徒最多,其次是基督教和道教。

这说明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变革与传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变革和传统同样是一种现象。

传统的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变革中得到传承。

基督教传统在大学生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开始接触新兴的宗教,如佛教和道教。

这表明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是开放的,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同时也会传承和坚守传统。

3.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代化趋势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也呈现出现代化的趋势。

他们更加注重宗教的社交功能和心灵寄托,更倾向于在宗教里寻找精神慰藉和社交团体。

与此一些大学生也开始对宗教教义进行重新解释和认识,试图将宗教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这种现代化的宗教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成为其选择宗教信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引导教育机制研究1. 加强宗教教育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现代化趋势明显,加强宗教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增设宗教课程,开设宗教讲座,组织宗教文化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向大学生传递宗教知识,增强对宗教信仰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其对宗教信仰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2. 宗教团体引导宗教团体作为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也应当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研报告基于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的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专业、政治面貌、成长环境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等等,通过调查大学生信仰状况结果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信仰方面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信仰,作为理想信念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受其影响。

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更是重中之重。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探讨大学生信仰形成过程中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为高校信仰教育、道德教育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涉及到了多个大学的学生,大学学院类型涵盖师范、医学、财经、理工、文史、综合等。

本问卷抽样方法为:通过askform网站,“撒网式”随机抽样,年级覆盖一、二、三、四,四个年级,本次共收回的有效问卷是220份。

问卷主要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

本次问卷是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来反映高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从而引起大学教学工作者的思考,不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

本问卷涉及到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诸多方面,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问题。

((为了精确起见,统计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二、调查结果分析1.调查对象的性别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总数的75%,女生占25%,(见图1)而在所有男生当中,有信仰的男生为36.9%(62/168);女生当中有信仰的占所有女生的29.82%(17/57),这表明: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性别差别对有无信仰的有一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男生较女生较有信仰(见表1)2.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在填这份问卷的时候,大一占3.18%,大二占5.45%,大三占80.45%,占了绝大多数,大四占10.91%,(根据大学的实际情况,大一学生因刚入校不久,而大四学生多已实习或者外出找工作,因此这两个年级段的调查对象比较少是意料之中的,大二、大三应该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见图2)由于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这里只分析占比例较多的大三学生的有无信仰状况,大三中有35.35%(64/181)的学生有信仰,由于大三样本数量相对其它年级来说较多,所有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

关于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讨论日益增多。

在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大学生信仰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文化信仰、宗教信仰到科学信仰、理性信仰等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有些人选择不相信任何信仰。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大学生信仰的情况,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寻找大学生信仰走向的规律,以及了解不同信仰对于大学生们的影响。

一、大学生信仰的现状1.信仰种类多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信仰的种类繁多。

其中,佛教信仰最为突出,占比达到了42.9%;其次是基督教信仰,占比为32.1%;伊斯兰教信仰占比3.3%;此外,还有一部分信奉中国传统文化信仰、亚洲宗教等其他信仰,加起来占比为21.7%。

2.信仰倾向向“精神自由”方向转化在对于信仰的态度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信仰倾向向“精神自由”方向转化,不再去过于看重原始宗教或者思想体系,而更多地追求内心的寻找与发掘,并寻找一种能够给自己带来信仰层面的满足感。

3.信仰实际状况再现80%的大学生在确认了信仰方向后,都会勇于承认自己的信仰,而33.7%的大学生表示信仰对于自己的生活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心灵方面。

此外,还有一些被问及是否会在毕业后改变信仰的大学生,他们表示无论自己信仰方向是否变化,都不会尽可能的顺从对方。

1.信仰给大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支撑在日常生活中,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信仰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撑,使他们能够勇敢地从挫折中爬起来,同时也给了他们希望与力量,许多大学生称信仰是他们心灵的绿洲,为他们提供了一份稳定与宁静。

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信仰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行动,系统地树立自己的内在道德观,并为之付出行动承诺。

3.信仰的强制力或许不如以往相比于以往,由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在信仰上的选择更加自由甚至相对更开放。

有部分受访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时会出现在信仰系统内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情况。

1.信仰以个人需求为导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致力于将信仰从旧有的、相对固化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它成为自己在人生道路中的一个灵感来源。

“90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及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及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及教育对策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发展,价值观多元化日益明显,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

“90 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把握其宗教信仰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对引导“90 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对策一、“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发展趋势1.信仰宗教的“90后”大学生人数有攀升的趋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90后”大学生对宗教教义等方面表示认同,明确表示对某种宗教有兴趣,退其次来说,对宗教并不反感。

而且,社会问题的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也使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感到困扰,这样也会推动他们转向宗教信仰寻求精神慰藉。

尽管我们认为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未必个个都是坚定的宗教信仰者,但他们对宗教非常明显的认同倾向性,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的趋向。

而个别的宗教信仰者也会对周边的同学产生影响,或劝说同学跟随信教,这样一来,就很危险。

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90后”大学生宗教暧昧日益明显的趋势,部分大学生科学立场不坚定所谓宗教暧昧,是指人们对宗教缺乏科学理性的批判态度,甚至在心理与行为上趋于认同的状态。

通过对广州地区部分高校“90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90后”大学生对信教的同学表示赞同或是理解,有13.77%的“90后”大学生偶尔会参加日常的宗教活动,有6.09%的“90后”大学生偶尔会收听收看宗教广播电视。

当问及“对校园里宗教信仰问题的看法”时,有71.46%的“90后”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小,有2.74%的“90后”大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很多“90后”大学生表示旅游中会进庙烧香拜佛。

这表明,一方面,随着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宗教思想、宗教艺术、宗教语言、宗教节日逐渐成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90后”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也更加宽容,思想更为开放。

广州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分析

广州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分析

广州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现况,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价值取向,并为信仰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方法:对广州地区六所高校8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在精神信仰的一级因素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二次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崇拜、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家族崇拜、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信仰、金钱崇拜。

男女生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这四大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女生的得分均比男生高(p<0.05)。

大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和政治信仰的转折点,而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则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民族崇拜、家庭主义和家族崇拜,而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神灵信仰。

关键词:广州;大学生;信仰;分析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274-03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1]。

它与人的根本生命价值相联系,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根本价值原则,是大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核心,可以支配和调节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行为[2]。

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崇高科学的精神信仰作为大学生积极品质核心内容与其积极发展的结果,如学业成就、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等显著正相关,同时与众多消极发展结果,如焦虑、抑郁、外化问题行为等显著负相关[3-11]。

本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现状主流,以了解大学生的信仰结构、特点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探析,从而调整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下的信仰教育,以期为大学生群体树立崇高科学的精神信仰提供现实依据以及为国家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探析——以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为例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探析——以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为例
克思 主 义 的科 学性 为世 界上 包括 西方越 来越 多 的人
着 中国建立 了社 会 主 义制 度 , 开启 了改 革 开放 的新 征 程 。在革命 战争 年代 , 马 克思 主义 作 为 一 种 改变
中 国命 运 的政治 需要 深深地 扎根 于人 们特 别是 青年

代 的心坎 里 , 但 由于 这 种 需要 具 有 社 会 性 和历 史
籍 一 直销量稳 定 , 马 克思 的著 作 从 来 没 有 离开 过 英 美各 大 学经 济 学 、 哲学 系学 生 的 ‘ 教师推荐书单 ’ 。 马克思 主义思 想 研究方 面 的著作 在学 校 图书馆 的 书
架 L 随 处 叮见 。 ” 。
中 国将 马 克思 主 义 与本 国的 具体 实 践相 结 合 ,
会 主 义 的 信 念
关键 词 :青 年 学 生 ; 马克思主义; 信仰 ; 现 状 中 图分 类 号 :D 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 5 9 5 7 ( 2 0 1 3 ) 0 5 - 0 0 4 4 - 0 5
马 克思 主义是 关 于 自然 界 、 人类 社 会 和思 维 发 展普 遍规 律 的学说 , 其诞 生一 百多 年来 , 与 西方各 种 流 派和思 潮进 行 了激烈 的碰撞 与 博弈 , 其结 果是 , 马
否还 强烈需 要 , 值得 思考 和研究 。因此 , 探 究 生活在
所认 识 和 认 同 。“ 在 西 方 国家 民众 的心 目中 , 作 为

性, 那 个年代 人 们强 烈 需 要 的 东西 这 个 年 代 人们 是 改 革 开放 和经济 全球 化 时代 的青 年一 代特 别 是青年 大学 生对 至今仍 作 为 中国共产 党指 导思想 的马 克思 主义 的信仰程 度 和信 度 , 具 有十 分重要 的现实 意 义。 近年来 不 少学者对 大 学生 马 克思 主 义信仰 的现 状 进 行 了实 证 研 究 , 比较 具代 表性 的有 : 中 科 院 2 0 0 3年对 在京 内外 5所 具 有 代 表 性 高 校 近 3 0 0名 学 生 所作 的“ 青 年 马克思 主 义信 仰状 况调 研 ” ; 梅 萍和 罗佳 2 0 1 1 年 对 华 中 地 区 6所 高校 6 0 0名 在 校 大学 生 马克思 主 义信仰 的调研 ; 杨 丽艳 2 0 1 1年对 东北林 业 大学 5 0 0名本 科 生 的马 克思 主 义信仰 问卷

广州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分析

广州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分析

广州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分析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现况,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价值取向,并为信仰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方法:对广州地区六所高校8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在精神信仰的一级因素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二次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崇拜、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家族崇拜、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信仰、金钱崇拜。

男女生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这四大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女生的得分均比男生高(p<0.05)。

大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和政治信仰的转折点,而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则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民族崇拜、家庭主义和家族崇拜,而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神灵信仰。

标签:广州;大学生;信仰;分析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1]。

它与人的根本生命价值相联系,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根本价值原则,是大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核心,可以支配和调节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行为[2]。

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崇高科学的精神信仰作为大学生积极品质核心内容与其积极发展的结果,如学业成就、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等显著正相关,同时与众多消极发展结果,如焦虑、抑郁、外化问题行为等显著负相关[3-11]。

本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现状主流,以了解大学生的信仰结构、特点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探析,从而调整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下的信仰教育,以期为大学生群体树立崇高科学的精神信仰提供现实依据以及为国家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选取广州地区六所高校的不同系别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出1 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854份,回收有效率为77.6%。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宗教信仰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分析1. 宗教信仰状况普遍存在多样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在大学校园中都有一定的存在和传播。

2. 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生活影响深远。

宗教信仰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和观念,它还能够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举止、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

一些大学生在宗教信仰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宗教信仰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接触宗教信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盲目信仰、迷信等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还会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宗教教育,提高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文化素养。

宗教教育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宗教文化的传播,培养大学生的宽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宗教信仰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2. 加强宗教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引导。

宗教团体和社会组织作为宗教信仰的传播与实践者,应该积极参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使宗教信仰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3. 建立健全的宗教信仰监管机制。

对于一些过度传播宗教信仰,或者存在迷信等现象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保障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健康发展。

关于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数据分析

关于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数据分析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以广东高校的数据为例11计算机毛概第十⑦小组小组成员:袁俊扬周业祖汪炜饶德彦郑森胜凌忠怡林凯伟【摘要】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现状及成因分析,是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观、加强高校理想信仰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此次调查发现,在现状上:第一,大学生信教人数占一定比例,并有升温趋势;第二,信仰的宗教类型以佛教、基督教、道教为主;第三,政治信仰对宗教信仰具有低度相关。

在成因上:第一,以家庭为主的人际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产生极大影响;第二,大学生好奇心强、对具有神秘感的宗教容易产生兴趣;第三,宗教的部分道德美和艺术美迎合了大学生对道德和艺术的探索需要;第四,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在现实压力和矛盾中寻找心灵寄托的心理需求。

德国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所说:“任何一个努力生存的社会,无不多少具有宗教性质的信仰,人类总有必要解释人生的恐惧与困惑,人类对此追寻一致的反应就是宗教。

”为此,我们于2012年11月—12月对广东不同高校的360名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力争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做参考。

一、样本和资料(一)样本设计此次调查的总体是广东省所有高校在校大学生,样本由360名大学生组成。

考虑到调查的样本隶属于不同生源地、学校、专业、年级、民族背景等,为了增加样本的代表性,首先,在学校的选取中,主要以“文理特点”和“学校级别”(独立学院、专科学校、普通大学)为参照标准.(二)资料收集和分析本调查由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11级计算机第17毛概实践小组实施完成。

资料收集采取自填问卷和网络问卷调查方式相结合。

填答时间约为10分钟。

本次调查共发出纸质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完全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

电子版收回242份,刚好360份。

从回收的资料来分析,列下:从性别来看,调查对象中男生占62.3%,女生占37.7%,男性多于女性24.6个百分点;从学习类型分类,理科类学生占55.6%,工科类(19.4%),文科类(16.7%),艺术类(8.83%);理科居首。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据统计,目前中国大学生中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占全国信教人口的14%。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大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更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程度。

佛教信仰佛教信仰在中国大学生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南方的一些省份,如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佛教信仰更是异军突起。

大部分佛教信仰的大学生都是自己家族的传承,也有一些是自主选择信仰的。

他们相信佛教教义和禅宗思想能使自己听从内心的呼唤,往更深层次的生命内涵中去感悟。

基督教信仰的大学生在苏皖一带占领主导地位,农村基督教信仰的传小孩的比较多。

也有许多大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后转信基督教。

他们相信基督教教义能开启他们生命的智慧和积极向上的道德榜样。

伊斯兰教信仰伊斯兰教信仰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略显分散。

他们信仰运用祈祷、忏悔等方式将自己趋于敬畏对待神的信仰。

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主要精神支柱,这一方面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道教信仰的大学生相对来说较少,但仍有一定数量的信徒。

他们整日看重待人、修身、饮食等方面的道教原则,将之贯穿于自己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对策建议大学是人们获取思想、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宗教活动管控的重要地点之一。

为保证大学内的安全和文明的秩序,同时也要保持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有以下建议。

1、加大宗教知识宣传力度。

针对大学生对宗教知识的薄弱和误解,要加大对宗教文化历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各种宗教信仰体系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信仰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2、加强校园宗教活动管理。

大学应该建立以校团委和学生会为主的宗教活动管理机构,健全宗教活动的管理制度,规范宗教活动的举办方式和场合,避免宗教活动对校园生活秩序、教育教学活动、师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要保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年轻的群体之一,他们正处于生命的黄金时期,不仅面对着生活、学习、就业等各种压力,也必须应对信仰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信仰对于人生的引导、精神寄托、道德激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和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对于了解并帮助这类人群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呈现出多样化、自由化、个性化、多元化等特点。

即便在同一个学校里,也可以看到不同信仰的学生们在同一教室里共同学习,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等。

这是因为学生们所接受的教育和独立个性的影响,已经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特定的信仰观念。

同时,一些统计数据也表明了当代大学生信仰呈现出“信虔消退”的趋势。

在中国大学生中,有大约4成以上没有宗教信仰;在美国大学生中,有60%以上的人表示无信仰。

这些数据是令人担忧的。

因为这意味着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宗教信仰失去了热情和认同。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原因分析1. 教育环境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多半是注重于培养人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而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中,更多的是注重实用性和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

这种转变从某种程度上使得教育变得更加理性和科学化,但它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丧失信仰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社会环境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了更广泛的信息渠道和更多元化的思想观念。

社会风气的变化和法律法规的改变也导致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

这意味着社会对于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压迫已经减少,人们更容易接受不同的信仰,也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价值观转变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很大的转变。

相比于以往,当代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个性化、自由化和摒弃传统的束缚。

这种变化的背后则意味着人们对于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所产生的质疑和挑战,从而使宗教信仰在当代大学生内的地位出现了一定变化。

结语: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和原因分析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太多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凸显,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其对引导教育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一)宗教信仰的多元化近年来,随着宗教市场的逐渐开放和社会的多元化,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趋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主要分布在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信仰中,而且在同一个大学校园,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之间也呈现出交织和融合的特点。

这种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给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也呈现出宗教信仰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二)信仰观念的碎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观念呈现出一定的碎片化趋势。

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着大量宗教传统的失传和衰退现象,导致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知和理解往往是片面和不完整的。

大学生在接受宗教教育过程中,往往更多地受到一些传统的礼仪和形式的影响,而对于宗教信仰的内涵和精神内核却了解甚少。

这种碎片化的信仰观念给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深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障碍。

(三)信仰行为的虚无化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的加剧,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往往呈现出一种虚无化的趋势。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行为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的内在信仰感受和情感投入。

在宗教活动中,很多大学生更多地是出于社交和应酬的目的,而非真正的信仰内核。

这种虚无化的信仰行为使得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变得索然无味,缺乏真正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二、引导教育机制研究及对策针对以上调查所反映出的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我们应当通过加强引导教育机制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和行为规范,促进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健康发展。

广州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及对策研究

广州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及对策研究

广州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及对策研究
寇爱林;王刚;陈丹丹
【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11)005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既是信仰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既是高校内部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广州十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证调查研究表明, 无论是大学生们的信仰现状, 还是对宗教的认识, 无论是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还是高校的宗教信仰教育, 都要求必须对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真切地把握、采取正确的对策.这不仅关系到广州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 也关系到广州社会的和谐建构与发展.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寇爱林;王刚;陈丹丹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广州大学,外语系,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66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福州地区大学城6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 [J], 周强
2.当代大学生的宗教观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基于广州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证调
查 [J], 寇爱林;王刚
3.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J], 赵良;温成涛
4.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与对策研究 [J], 王建忠
5.湖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J], 林季杉;赵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地区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研究分析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现况,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价值取向,并为信仰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方法:对广州地区六所高校8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在精神信仰的一级因素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二次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崇拜、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家族崇拜、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信仰、金钱崇拜。

男女生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这四大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女生的得分均比男生高(p<0.05)。

大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和政治信仰的转折点,而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则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民族崇拜、家庭主义和家族崇拜,而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神灵信仰。

标签:广州;大学生;信仰;分析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1]。

它与人的根本生命价值相联系,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根本价值原则,是大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核心,可以支配和调节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行为[2]。

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崇高科学的精神信仰作为大学生积极品质核心内容与其积极发展的结果,如学业成就、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等显著正相关,同时与众多消极发展结果,如焦虑、抑郁、外化问题行为等显著负相关[3-11]。

本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现状主流,以了解大学生的信仰结构、特点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得出的数据进行探析,从而调整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下的信仰教育,以期为大学生群体树立崇高科学的精神信仰提供现实依据以及为国家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选取广州地区六所高校的不同系别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出1 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854份,回收有效率为77.6%。

其中男生502人,占59%,女生352人,占41%。

大一学生249人,占29%,大二学生258人,占30%,大三学生347人,占41%。

2.测试工具。

《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2]该量表将信仰构成确定为一级信仰的超自然信仰、实用信仰、社会信仰三个方面,二级信仰包括民族崇拜、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家族崇拜、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一共39个项目,采用6点评分制,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对应1分~6分。

问卷的效度、重测信度分别达到0.83和0.68。

3.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调查。

被调查者现场独立完成后将被立即回收问卷。

4.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录入问卷建立数据库,同时进行双录入质检,并使用spss13.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得出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1.一级信仰情况。

社会信仰的得分最高,为4.183;超自然信仰的得分最低,为2.970。

2.二级信仰调查情况。

得分最高的是民族崇拜,为4.563;得分最低的是金钱崇拜,为2.644。

3.不同性别信仰比较。

男女生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这四大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女生的得分均比男生高。

4.不同年级信仰的比较。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庭主义、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这七大维度的得分上存在差异(p <0.05)。

其中,大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和政治信仰的转折点,而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则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5.是否为独生子女信仰比较。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民族崇拜、家庭主义和家族崇拜,而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神灵信仰。

三、讨论与结论1.信仰得分因素讨论。

从一级因素看,大学生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是实用信仰,最后是超自然信仰。

从二级因素的排序中,由高向低依次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家族崇拜、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崇拜、金钱崇拜。

说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是大学生精神的主流,而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不处于优势。

这与宋川兴(2004)对北京高校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研究的结果一致。

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从小到大,学生接受的都是正面教育,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渗透在中小教育的各个环节,再加上在大学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和党课活动的开展,使国家、政治、民族在大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另外,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始之孝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熏陶,以及各种生命教育,使其形成较好地“崇尚生命、报效父母”的价值观。

这说明教育环境对人的价值观、信仰的影响作用。

2.大学生信仰的人口学特征。

大学生的信仰在性别、年级及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

一方面,女生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的得分上均比男生高。

这主要是因为21世纪以来,“民主、男女平等、开放、自由”等思想不断加强,女生在这些思想的陶冶下,越来越希望能做到独立自主,不再一味地信奉“男主内,女主外”的传统教条,也明白只有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强大,才能帮助她们实现自己的独立。

这就导致了她们越发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戴自己的国家与民族以及珍惜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金钱崇拜。

这与田丽丽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庭主义、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这七大维度的得分上存在差异。

其中,大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家庭主义和政治信仰的转折点,而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则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大二是大学读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以及越来越多地参加社会活动,社会阅历的不断扩宽,大学生会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国家,并为自己民族的不断强大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而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面对着接踵而来的人际交往、同学聚会、购买电脑等学习用品、考研等,这些个体活动无不与金钱发生联系。

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金钱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虽说不上是拜金,但也比从前更加看重了金钱的重要性。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民族崇拜、家庭主义和家族崇拜,而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神灵信仰。

由于是独生子女,家人往往会因为他们是家中的独苗而过度的娇宠,无限地满足,很容易养成他们一人独大、自私以及不懂分享的个性。

自然而然地,独生子女对家庭就没有多大的概念,也就不易比非独生子女产生家庭和家族崇拜。

另外,独生子女一直都比较孤独,缺乏与他人的分享与交流。

当他们遇到挫折无法自行解决又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再加上受到各种宗教所宣称的“神”、“主”、“佛”等可以赐予信奉者超自然力的影响,就比较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神灵崇拜的念头,企图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到神灵身上,希望能得到神灵的庇护,这也是独生子女更易产生神灵信仰的原因。

3.建议。

我们应保持良好的传统教育,也要注意社会整体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导向,建议社会和学校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空间,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密切留意独生子女的价值取向,及时地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他们过分地以个人为中心,忽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形成科学崇高的精神信仰。

参考文献:[1]李幼穗,张镇. 精神信仰的心理学含义[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6):73-77.[2]宋兴川,金盛华. 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研究[J]. 心理科学,2004 27(4):1010-1012.[3]Cotton S,Zebracki K,Rosenthal S L,et al. Religion/spirituality and adolescent health outcomes:a review[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6,38(4):472-480.[4]Zhang W,Du D,Zhen S,et al. Belief systems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mong Chinese and American youth[J]. Thriving and Spirituality Among Youth: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2011:309-331.[5]宋兴川,乐国安. 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6,26(3):52-57.[6]宋兴川,金盛华,李波. 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554-556.[7]宋兴川,乐国安.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4):39-43.[8]McCullough M E,Willoughby B L B. Religion,self-regulation,and self-control:Associations,explanations,and implication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9,135(1):69.[9]Lerner J V,Bowers E P,Minor K,et al.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M]. John Wiley & Sons,Inc.,2009.[10]King P E,Roeser R W.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 ado-lescent development[J]. 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2009.[11]Dew R E,Daniel S S,Armstrong T D,et al. Religion/spirit-uality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symptoms:A review[J]. 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2008,39(4):381-398. [12]田丽丽,金盛华. 初中生精神信仰现状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 21(2):88-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