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语义方阵中《白鹿原》的白嘉轩形象研究
语义方阵中《白鹿原》的白嘉轩形象研究-大学语文论文语义方阵中《白鹿原》的白嘉轩形象研究摘要:《白鹿原》中人物的自我矛盾、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二元对立的框架,展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焦虑感,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白鹿原》中人物自我意识的矛盾以及价值观与外在环境的不融,导致人物无法寻求准确的定位而被束缚在矛盾对立中,最终走向悲剧。
关键词:《白鹿原》语义方阵人物形象拥有宏大结构与深厚历史背景的《白鹿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别具匠心。
《白鹿原》人物身份特征和命运发展都存在一种独立平等的不相融合的声音,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语义方阵。
《白鹿原》人物形象塑造于人物身份、命运两个方面都存在二元对立关系。
首先,身份决定人物之间的关系。
文本中有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人物各自身份决定了人物之间有鲜明的对立关系。
这其中有隐藏着的矛盾,有支持的辅助者,也有反对的迫害者。
从身份立场看,文中的人物关系应划分为三层:对立关系、矛盾关系、补充关系。
与之对应的身份人物形象构思也存在主角、对手、反对者、辅助者四个元素,从而形成一个二元对立的框架。
其次,文中人物命运发展的叙述模式在“有、非有、无、非无”之间反复循环。
文中人物命运发展轨迹遵循着“有无”二元对立模式。
下面就以白嘉轩为例,分析《白鹿原》人物形象塑造的二元对立模式。
“语义方阵”是根据二元对立模式扩充发展而来的一种符号分析模式,与《白鹿原》中的二元对立关系相契合。
格雷马斯认为“故事的发展轨迹与语义方阵的运动方向是相对应的。
故事的展开也是从某一特定因素向其相反或矛盾方向转化”[1]。
所以我们结合语义方阵以及由此推导出来的“有无”二元对立方阵分析人物形象,用图一来分析人物的身份,用图二解析人物的命运轨迹,如下所示:一、族长身份白嘉轩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矛盾结合体,他既是族长,也是父亲,亦或是代表男权至上的丈夫。
首先我们来分析族长白嘉轩的语义方阵:白嘉轩在方阵中居于主角的位置,是一个有着多重文化内涵的圆形人物。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的分析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的分析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吃人史。
这是鲁迅先生一个世纪前发出的呐喊。
在传统道德下人性光辉的后面,同时也隐藏着封建礼教邪恶的嘴脸。
整个一部白鹿原,既有温情脉脉的人道关怀,更有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白嘉轩是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出现的第一个人物,也是读完整部小说之后,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之一。
小说从他的青年一直写到晚年,我们说白嘉轩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丝毫也不为过。
在小说中,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既不同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四老爷、冯老兰、钱文贵等地主形象,也不同于闰土、朱老忠、梁生宝等农民形象。
我们无法用好坏、善恶、正负来评价他,更无法用阶级的眼光分析他。
正是在矛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物独阿特的个性。
在此,笔者试引用小说中的有关情节分析一下白嘉轩这个人物形象。
对于白嘉轩个体人格的分析,首先是对白嘉轩个体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有助于对白嘉轩其他内容的分析。
白嘉轩是一个有着多重文化内涵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和多重性。
他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换地迁坟、种植鸦片、兴办学堂送子女进学堂读书,他的身上体现出中国文化宽厚仁爱勤俭自律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他是仁义好德正直开明的绅士,他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依附权贵,清静自守,远离是非纷争。
表现的是一种超出常人的意志力与使命感坚守白家的社会地位,他的行动都是为白家的生存着想。
作为一个以维持封建礼教的族长,具有宗法家族制度所赋予的有形无形的至高权力,他是祠堂内众人拥戴的有形的执法者,是伦理道德观念最具权威的监督者,他在族中乡民的社会心理具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心理畏惧,这也是作为族长的政治魅力与风范,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重要。
他的言谈举止具有示范性与感召力。
他的要求与感召构成乡间的宗法力量,维系着小农经济下的封建秩序。
相对的,他又是时刻算计明争暗斗的豪狠角色,他心计过人巧取豪夺,设计换地滴水不露,广种鸦片聚敛财富,和鹿子霖明争暗斗,处处维护自己利益和名声。
白嘉轩性格分析
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在他身上一方面体现着刚强、坚毅的硬汉精神、正直、仁义的一面;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反动与保守。
总起来说,白嘉轩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的悲剧是那样的深刻与独特。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白鹿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中既有下层农民(鹿三、小娥),也有封建地主(鹿子霖、白嘉轩);有共产党(鹿兆鹏、白灵),有国民党(田福贤、鹿兆海);还有一些社会名流(朱先生、冷先生)。
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作者着墨最多、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当数封建地主形象。
特别是白嘉轩这个人物。
在白嘉轩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是一个典型的小生产者人格。
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性在白嘉轩身上得到明显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其中,不乏优秀的因素,促人正直向上;又存在不少消极落后的东西,如根深蒂固的封建性,自我封闭,保守狭隘,往往是蜗牛角上争长短等。
但在白嘉轩身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他正直、仁义、积极向上。
而同时也是作为地主形象的鹿子霖身上则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一面。
他虚伪、贪婪、损人利己。
在文中两人相互映衬对比,由白嘉轩的正直衬托出鹿子霖的虚伪,由鹿子霖的丑恶衬托出白嘉轩的仁义。
白嘉轩是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
他是白鹿村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白鹿两姓组成的白鹿家族的一族之长,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文化情致的族长。
同时,他也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朴实的乡坤,一个终生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着小生产者思维的农人,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
在他身上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透射出巨大的力量。
他的思维与行为,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构成及规范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与糟粕因素,在他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既不同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四老爷、冯老兰、钱文贵等地主形象,也不同于闰土、朱老忠、梁生宝等农民形象。
小说《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
小说《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白鹿原》是中国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背景,讲述了丰富的民族风情和家族恩怨,展现了百年来中国北方农民的悲欢离合。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下面就对其中几个主要人物进行浅析。
一、白嘉轩白鹿村的村长白嘉轩是《白鹿原》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个勤劳、公正且有智慧的领袖人物。
在小说开篇,他就因为坚持正义,救了一个被欺凌的汉奸妇女,而和严家三个少爷结下了仇恨。
整个小说中,白嘉轩一直在为白鹿村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他对子女的教育比较开明,尤其是对待白桦、白凤(串珠)两个孩子,白嘉轩更是百般呵护。
他对于白桦和串珠两个孩子的爱护和关怀,足以看出他的父爱之深。
爱子心切,对待子孙非常的慷慨,对他的子女是毫无保留的,一直都是过度溺爱。
但白嘉轩也有着他的缺点。
他过分溺爱白桦,让他自私妄为。
这种好心肠,善良多情的性格,却让儿子胆大包天,做事肆无忌惮。
最终导致了白桦犯下了杀了杨铁心的罪行。
而且,白嘉轩过分慈父的态度,也使得他在事件发生后一直对白桦抱有幻想,以为白桦是无辜的。
白嘉轩的形象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物形象,这种丰满的人物刻画,使白嘉轩成为了《白鹿原》一部中较为饱满、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二、杨铁心杨铁心是《白鹿原》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他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和高尚品德的人。
在小说中,杨铁心初次登场时就是一个豪爽、豁达的少年,善良伟大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在小说中,杨铁心在白鹿村结识了白桦和串珠,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白桦犯下罪行后,杨铁心不顾自身安危,以身犯险,为其洗脱罪名。
他的行为无疑是表现了他的仁义,以及对朋友的忠诚。
除了对待朋友,杨铁心在感情上也是极为坚定的。
他对杨立春尽管一直有着爱慕之情,但却始终未忘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即使在杨立春娶了二娘后,他也没有对杨立春怀有怨恨之情。
相反,他默默祝福杨立春和他们的子孙后代。
这种不计回报的爱情,更显得杨铁心的人品高尚。
dro文化的感召历史的反思_论_白鹿原_中白嘉轩复杂的人物形象
2010.No1912摘 要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用最朴素的文字昭示着传统文化对原上人们的深刻影响,又于新旧文化碰撞中揭示了人们生存的困境。
作者对传统文明有留恋之情,但最终不得不陷入深沉的迷惘。
而文中塑造的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正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和困惑,其性格的二重性也引领着我们去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接轨”这一深层次问题。
关键词 《白鹿原》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接轨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在对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悲欢离合、恩怨纠葛的历史观照中,贯穿了深邃厚重的思想内涵,揭示了深沉丰富的文化底蕴。
透过《白鹿原》,我们不仅能看到作者对中国文化传统复杂而深刻的思考,而且我们自己,也会带着“读关中文化”之体验,走向深层的反思与探索之中。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生于关中、长于关中。
对于关中文化,对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具有天生的依恋亲和之情。
另一方面,陈忠实又走出了那个“原”,受到了都市文化氛围的感染,因此,对于他所要揭示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又带有后天的理性批判之思。
在这样一种“二难”境地中,作者将他的矛盾和困惑诉诸于篇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白嘉轩这一复杂人物形象,由此引领着读者去反思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的感召 历史的反思——论《白鹿原》中白嘉轩复杂的人物形象王 蓉(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四川成都,610213)文明接轨的深层次问题。
1 “白鹿”精灵的显现在“白鹿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祖祖辈辈无数次地重复讲述着白鹿神奇的传说,白鹿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文化象征出现在传说中,是留给生活在“原”上的人们的一个渴盼,一线希望。
而走出神话,回到现实,白鹿精魂确实已溶进了白鹿原,并于千百年后化作了一只精灵。
白嘉轩作为白鹿原上的“一族之尊”,有着极高的威望与尊严,他是“仁义白鹿村”的权利代表与道义化身,体现着儒家人格的文化集成。
在小说中,白嘉轩总是远离党派之争与政治斗争,却有着不可撼动的威严与权势,这似乎与常理不符,但只要细细地品味了这一人物形象,你就会找到来自作品本身的合理诠释。
《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研究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研究苑道平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朱丽丽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白鹿原》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白嘉轩,即陈忠实的《白鹿原》写出了清朝结束之后50年间的沧桑巨变。
但是白嘉轩却有着独特的人物形象,有时他是贪婪,残酷无情的。
有时他又是仁爱宽容善良的。
他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
既具有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
但又承载了儒家文化负面的奸诈与贪婪。
在他的身上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化,典型的体现出了传统农民性格中的两面性,发人深省。
关键词:多重性;多面性;儒家学者;形象作者简介:苑道平(1970.2-),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朱丽丽(1982.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任职,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55-01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淘尽浪花,你会发现一部血淋淋的吃人史——封建社会的历史。
白鹿原这部作品就是体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使人们看到了隐藏在人性光辉后面的邪恶嘴脸——封建礼教的丑陋。
著名作家陈忠实书写了为世人所熟知的巨著《白鹿原》,而白嘉轩则是这篇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他也是在人们读完整本书之后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小说写出了他的大半生,可以毫不惭愧地说他是整部小说的男主角。
但是,阶级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无法给他贴上一个固定的标签。
因为他是在那个特定时期下所诞生的特殊矛盾人物。
而我们读者也正是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来领略他个人的“魅力”,来引发我们对那段历史的深思。
一、白嘉轩具有多面性和多重性他具有多重身份,在不同的身份中他都有举足轻重的力量,而在他的身份又有不同的深思。
在小说中,他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他身上的复杂性与其他人物远远不同。
论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20世纪90年代初,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在当时沉寂的中国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史诗性”作品称号,于1997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通过一个社会群体的动荡和变迁来反映整个社会的轨迹,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众多形象中着墨较多的一个。
白嘉轩是作品中的一个新型地主形象,一个仁义的地主形象,他作为一个小地主,在儒家思想的传承上与士阶层的朱先生形成了一个对应,作者在塑造白嘉轩这个形象时,有意在这个人物身上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和人物内涵,他是个地主,是一个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传统文化底蕴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农民,因而又具有封建文化氛围中生长的农民所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他是封建文化在小地主阶层培养起来的一个代表,因而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中国复杂文化传统与生存环境所折射出来的复杂的性格内蕴。
作家把白嘉轩放在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语境和生存环境中,对他的文化人格,人性内涵和生命生存哲学进行了全方面的观照,创造出了一个丰满复杂的生命形象,本文试图从白嘉轩的人生观、父子观和女性观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性格的复杂内涵。
一、白嘉轩的人生观白嘉轩的人生观概括来说就是“仁义为本”。
在白嘉轩的一生中,控制他人格核心的东西,是“仁义”二字,“仁”是孔孟诸德之首,它的最根本的含义是“爱人”,强调“人”的存在。
“义”是仁的具体表现内容,白嘉轩虽然未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他对儒家文化精义的领悟和身体力行,真是无与伦比。
白嘉轩作为白、鹿两姓的一族之长,他有高房大院,有坡地也有良田,棚里有马,圈里有猪羊,常年雇佣着一个长工,他是名副其实的“地主,然而他身上却不见冯兰池,周扒皮的贪婪、狠毒,更多的是仁义、宽厚”从秉德老汉给长工鹿三娶媳妇到白嘉轩资助鹿三的儿子黑娃上学都体现了一个“仁”字,他是雇主,却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与长工平等相处,情深义重,主仆共吃一锅饭,一起耕作饲养,而且还称长工鹿三为三哥,并认作干亲。
在他的影响下,乡民们守乡规,知礼仪,整个白露原被称为“仁义白露村”。
语义方阵中《白鹿原》的白嘉轩形象研究
还 是思想观念 上,他都 以 白嘉轩作 为 自己参考 的标 准 ,以 传 统 的仁义 礼教的准则 来要求 自己和判 断是非 。作为和 白 嘉轩一样 的儒家文化 的践行者 ,鹿三 具有盲 目性 的特点 , 所以他的一生注 定是悲剧的一生。
白嘉 轩 ( 主角 ) 鹿 子 霖 ( 对手 )
自身份决定 了人物之 间有鲜 明的对立关系 。这其 中有 隐藏
着 的 矛盾 ,有 支 持 的辅助 者 ,也有 反对 的迫 害者 。从 身 份 立场 看 ,文 中的人 物 关 系应划 分 为 三层 :对 立 关 系 、
矛盾 关系 、补 充关系 。与之对应 的身份人物 形象构 思也存
融 ,导致人物无法寻求准确 的定位 而被束缚在 矛盾对立 中,最终走 向悲剧。 关键词: 白鹿原 语 义方 阵 人物形象
拥 有宏 大 结构 与 深厚 历 史背 景 的 《 白鹿 原 》对 人物
形 象的塑造 也别具 匠心 。 《 白鹿原》人物 身份特 征和命运
一
、
族长身份
白嘉轩是一 个具有 多重身份 的矛盾 结合体 ,他 既是族
“ 非 正式 的 、 但 却 不 可 或 缺 的 ” 成 员 。对 鹿 三 而 言 ,他 既
没有 阶级斗争 的观 念,也没有 争取独立人格 的欲望 ,他 并
没 有 想 要 摆 脱 现 状 的 想 法 , 同 时 还 满 足 于这 种 剥 削 与 被 剥
削的劳动关系 。 “ 在他看来 ,咱给人家干 活就是 为了挣人 家 的粮食和棉花 ,人家给 咱粮食和棉花 就是为 了给人 家干
白嘉 轩 在方 阵 中居 于 主角 的位 置 ,是一 个 有着 多 重
一以主人翁白嘉轩为例
一以主人翁白嘉轩为例在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他的一生,是传统与变革、坚守与挣扎相互交织的一生。
白嘉轩是白鹿原上白家的当家人,他身材高大挺直,面容严肃而坚毅。
他自幼受到严格的传统礼教教育,这使得他将家族的荣誉、传统的道德规范视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在白鹿原上,他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因为他的家族财富和土地,更因为他所秉持的为人处世原则。
白嘉轩的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坚韧和固执。
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未曾将他打倒。
在面对土匪的骚扰、军阀的掠夺以及各种天灾时,他总是挺身而出,带领着族人共同抵御。
他的坚韧让他在困境中一次次挺了过来,也让白鹿原在动荡的岁月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然而,他的固执也让他在某些时候显得不近人情。
比如,他坚决反对黑娃和田小娥的婚姻,认为这是违背礼法的,哪怕黑娃是他看着长大的晚辈,他也丝毫不留情面。
白嘉轩对于传统道德和礼法的坚守,是他一生的信条。
他把“耕读传家”视为家族的根本,严格要求子孙们读书识字、勤劳耕种。
他自己以身作则,每天早早起床,去田里劳作。
在他看来,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才能换来安稳的生活。
对于族中的事务,他也是按照传统的规矩来处理,绝不徇私舞弊。
他修建祠堂、制定乡约,试图用这些传统的规范来约束族人的行为,维护白鹿原的秩序。
然而,时代在变迁,新的思潮和观念不断冲击着白鹿原。
白嘉轩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这些新的事物产生了冲突。
比如,他的儿子白孝文接受了新的教育,开始对父亲的一些做法产生质疑。
白嘉轩对此感到愤怒和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会抛弃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东西。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肯改变自己的立场。
白嘉轩的婚姻生活也颇具波折。
他先后娶了六房妻子,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虽然并非罕见,但也给他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创伤。
直到第七次娶亲,娶了仙草,他的婚姻生活才逐渐稳定下来。
仙草的勤劳和善良,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大支柱。
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
传统文化的精魂——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塑造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使我们更为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负荷,他在村社的民间性活动,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宗法农民文化的全部要义,他的顽强的存在本身,即无可置疑地证明,封建社会得以维系两千多年的秘密就在于有他这样的栋梁和柱石支撑不绝如缕。
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谨遵孝道,身体力行白嘉轩作为一家之长,以“孝”作为治家的根本。
“孝悌”是仁德的根本,其根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所以一方面他要竭力表现出对父母的孝敬,同时也严格要求子女对自己的孝顺,服从自己意志的支配。
虽然他只读过五年书,对儒家文化精义却早有领悟。
在对待父母时,他谨遵孝道,身体力行。
在父亲秉德老汉临死之前嘱他早日续娶,他显得十分为难,说话也结结巴巴,“再要……那样,也得三年服孝满了以后,这是礼仪。
”在他眼里,服孝自古以来便是这样,天经地义,“哪有三年孝期未过就办红事的道理。
”秉德老汉告诫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绝了后才是大逆不道”时,他的头上始冒虚汗,但仍不敢立马答应,此时他心里惶急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直到老汉在痛苦的挣扎中哀求和母亲等人的催迫下,他才“哇”地一声哭着答应了,并当即昏死去了,真是孝动天地。
以后在母亲面前,他总是唯命是从,从来执拗过,也从未责怨过母亲。
尽管白天辛劳异常,每晚进屋,必先向母亲问安,就着油灯陪坐在父亲生前坐过的椅子上,与母亲说家事,解除他一个人生活中的孤清,而且夜夜如此。
他的续娶,似乎自己很不情愿,每次均是在母亲的“固执”下勉强居就的结果,因此,他对妻子很难说有很深的感情,他从未把妻子当成人平等看待,也从未有过夫妻间应有的体贴与温存。
在他眼里,妻子只不过是传宗接代用以实现自己孝道的工具。
同时,他也同样以“孝”要求儿女,在给儿子取名时,均以“孝”字作行辈,强调孝字,意在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谨遵孝道。
他在家庭内部种种作为,无不体现着他对孝的尊崇与维护。
评《白鹿原》中的白嘉轩
评《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姓名:梁璐璐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年级:学校:淮北电大论文提纲一、序论《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作者着墨最多、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当数封建地主形象,特别是白嘉轩这个人物。
在白嘉轩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是一个典型的小生产者人格。
二、本论(一) 白嘉轩与儒家文化(二) 白嘉轩与自然人性(三) 文化认同与自然人性的冲突三、结论白嘉轩复杂性格里集合了中华文化的美德和劣根性,这种极端双向的性格造成他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强烈反差,屡屡产生始料不及的荒谬结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非理性的悲剧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的某一层面的缩影。
作为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的辐射面是宽泛的,震撼性是强烈的。
评《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梁璐璐内容摘要:《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幅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它的写作语言和风格特点都非常突出,带有浓厚的陕西秦腔味道。
白嘉轩是作者着墨最多重点刻画的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人物,也是全书的线索和中心。
透过白嘉轩身上的发生的种种冲突和矛盾,我们可以发现这其实就是儒家文化认同与自然人性的冲突。
关键词:白嘉轩冲突儒家文化自然人性《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作者着墨最多、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当数封建地主形象,特别是白嘉轩这个人物。
在白嘉轩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小生产者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性在白嘉轩身上得到明显的体现。
在他身上,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透射出巨大的力量。
他的思维与行为,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构成及规范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与糟粕因素,在他身上都得到了体现,从而造就了白嘉轩复杂的人物形象、矛盾的结合体。
论_白鹿原_中的白嘉轩形象
第9卷第1期2010年2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9No.1Feb.2010收稿日期:2009-10-26作者简介:沈芸(1983-),女,中教二级,硕士,从事研究方向:职校语文教学论《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沈芸(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32)摘要:白嘉轩,《白鹿原》的主角,一位传统道德的拥护者和执行者。
作为父亲、作为族长、作为子民,真实地再现矛盾复杂的自我。
在那个开始礼崩乐坏的年代,他始终与传统道德在一起,不管时代的冲击。
他和他代表的文化、未来值得关注。
关键词:白嘉轩;父亲;族长;子民;未来中图分类号:I 2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434(2010)01-0079-03On the Image of Bai Jaixuan in Bai Lu YuanSHEN Yun(C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Commerce ,Changzhou 213032,China )Abstract :Bai Jaixuan ,the hero of Bai Lu Yuan ,is an advocator and executor of traditional morals.As a father ,a chief and a citizen ,he truly reappeared as a contradictory and complicated ego .In the age that the moral-code began to collapse ;he always stoo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rals despite the impact in that age.He ,as well as his culture that he represented would merit attention in future.Key words :Bai Jaixuan ;father ;chief ;citizen ;future白嘉轩是读者翻开《白鹿原》所碰到的第一个人物,也可能是读完《白鹿原》后留下难忘印象的第一个人物。
论《白鹿原》中白嘉轩性格的双重性
论《⽩⿅原》中⽩嘉轩性格的双重性2019-08-11摘要:⼩说《⽩⿅原》主⼈公⽩嘉轩是⼀个复杂的⼈物,他作为历史的⼀份⼦,既受传统宗法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受时展洪流的冲击。
从形成⼈物性格的特征来进⾏对⽐,有利于加深对⽩嘉轩性格的整体认识。
关键词:⽩嘉轩性格传统⽂化⼈物性格的复杂性决定了⼈物形象的饱满和⽣动。
本⽂将从构成⼈物性格的态度、意志、情绪特征对⽩嘉轩形象进⾏双重性分析,剖析其性格中的深层内涵和象征意义。
使读者从不同⾓度对⽩嘉轩的形象有新的认识。
⼀、⽩嘉轩的热⼼助⼈与冷酷⽆情的双重性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指⼀个⼈如何处理社会各⽅⾯的关系的特征。
这在⽩嘉轩正直诚恳与损⼈利⼰双重性格的体现是很明显的。
(⼀)热⼼助⼈的宽⼴。
⽩嘉轩⾝上具有着强烈的传统⽂化思想。
在不触犯⽩嘉轩所认为的思想和⾏为准则时,他对⽩⿅村村民是善良的,当村⼈有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当⿊娃决定回乡拜祖时,不计前嫌⽤⽩⿅村⾼规格的迎宾仪式迎接⿊娃。
⽩嘉轩能够去营救要被县长⽩孝⽂枪毙的⿊娃,在营救⽆望的情况下“⽓⾎蒙⽬”⽽失去了⼀只眼睛。
⽩嘉轩⾝体⼒⾏的践⾏着这些准则,说明他具有传统思想要求的仁爱等标准⼈格。
(⼆)冷酷⽆情的狭隘。
作为⼀个社会⼈,为了⽣存,他⼜游离在道德的的边缘,在私下做损⼈利⼰的事,只是他将这些事做得相当的谨慎细致,所以其他⼈没有办法看清他正直外表下阴暗的⼀⾯。
对待族⼈的时候,他是残忍专制的。
他在祠堂⾥对狗娃和⽥⼩娥⽤族规来进⾏残忍的惩戒。
在外部世界对⽩⿅村产⽣影响时,他采取的是⼀种⽆能为⼒的态度。
农协过后,在⿅⼦霖召开⽩⿅村集会对⽩⿅村农协进⾏惩治时,能为乡民跪下求情,但他对⽥⼩娥和⽩兴⼉却不予施救,只因为这两个⼈他不容许他们进⼊祠堂。
说明除了祠堂外的事,他就不参与。
⼆、⽩嘉轩的仁义⽆私与固执⾃私的双重性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个⼈对⾃⼰的⾏为⾃觉地进⾏调节的特征。
在⽩嘉轩⾝上,同样也体现出强烈的意志特征。
(⼀)仁义⽆私的⽓量。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白鹿原白嘉轩形象分析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白鹿原白嘉轩形象分析》摘要:要:长篇小说《白鹿原》中,主人公白嘉轩的生命历程贯穿于整部作品,成为一条清晰的叙事主线,在整部《白鹿原》中,宗法制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1]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摘要:长篇小说《白鹿原》中,主人公白嘉轩的生命历程贯穿于整部作品,成为一条清晰的叙事主线。
这一人物形象本身具有极丰富的多面性,表达了人们对于完美人格的崇仰和对真实人性的探寻,他既反映出传统文化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又带着许多应被弃置的缺陷。
本文试从儒家文化、宗法制度、乡土文化和人性的角度浅析其形象的多面性。
关键词:《白鹿原》;白嘉轩;人物形象;多面性《白鹿原》宏大历史画卷的展开是以主人公白嘉轩的人生故事为起点的,可以说,白嘉轩的生命历程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而成为一条清晰的叙事主线。
作为一部涵盖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命运、民族发展史以及原乡文化等诸多复杂内容的小说的主人公,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本身就具有极丰富的多面性,很大程度上,作品的复杂多面和宏大主题也正是由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所体现出来的。
一、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在白鹿原上,朱先生是儒家精神的化身,如果说这一人物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化甚至“神化”的倾向,那么白嘉轩则是白鹿原世俗世界中儒家文化和儒家精神的继承者。
在小说之初,白嘉轩身上还并未显现出这种强大的儒家精神的影响力,开篇第一句“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对前六房女人相继死去的描写和白嘉轩在娶妻这件事上经历的苦闷,说明当时的白嘉轩还只是个一心追求结婚生子、传宗接代的,找个不会被“克死”的女人的朴质农民。
而巧遇白鹿“显灵”后,白嘉轩巧取鹿家风水宝地的做法,也有违儒家的仁义道德。
他认为“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神灵给他白嘉轩的精确绝妙的安排”,于是他沉着、冷静、善于算计,“要做到万无一失而且不露蛛丝马迹,就得把前后左右的一切都谋算得十分精当。
论《白鹿原》中的白稼轩人物形象
论《白鹿原》中的白稼轩人物形象上世纪几十年代初,一部被作者喻为“死后可以当枕头”的作品将轰动一时的“陕军东征”推向了高潮,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阵阵波澜。
这就是陕西民族作家陈忠实历经四年多的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惶惶巨著《白鹿原》。
作品一经问世,就以其厚重深邃的思想内涵,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并且最终于一九九七年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丰满圆润、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小说的主人公白稼轩的更是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白稼轩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所折射的人格矛盾的解读和论证,试证明传统文化价值具有复杂性和双重性这一观点。
一、白稼轩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白鹿原》中的白稼轩是一个富有文化价值的任务。
“面对白稼轩,我们会感到,这个人物来到世间,他本身就是一个浓缩了的民族精神进化史,他的身上,凝聚着传统文化的负荷,他在村社的民间性活动,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宗法农民文化的全部要以,他的顽健的存在本身,即无可置疑的证明,封建社会得以维系两千多年的秘密就在于有他这样的栋梁和柱石们支撑着,不绝如缕。
”①主人公白稼轩首先作为一个识字不多的农民,并没有系统的受过任何儒家传统文化教育,但他却十分自觉地把握和领悟到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精旨和要义,把“仁、义、礼、智、信、”完全和谐地融入在了日常生活的言行之中,这些似乎让人感到有些惊讶。
其中的奥秘似乎有些不可琢磨,但如果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贯穿白稼轩的一生,其一直没有摆脱其父亲的影响,白秉德老汉无论在生前生后,都仿佛是如影随形。
以白稼轩一生中最重要的娶妻这件事为例,白稼轩之所以能“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就直接缘于白秉德老汉所一直坚持奉行的儒家传统孝道思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以至白稼轩在后来三儿子孝义有生育问题时,宁肯找来兔娃“帮忙”,也”绝不能容忍三儿子孝义这一股儿到此为止而绝门”。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第一篇: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摘要】《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娶六丧六,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急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
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又有独创意义的中国农民形象。
白嘉轩是其中的第一主人公,他是几千年中国宗法封建文化所造变的一个人格典型。
在他身上包容了中国文化传统全部的价值——既有正面又有负面。
他既是一个刚真的男子汉、富有远见的一家之长、仁义的族长,又是一个封建文化、封建制度的身体力行者。
【关键词】仁义儒家思想传统文化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向人们展示民族性格与民族灵魂的神功之作。
在中国小说史上闪烁着独特的光彩,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姆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
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
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1]作为一部“立足农村叩询我们民族生存的历史”长篇巨制,作家陈忠实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观照人生,观照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用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活力勾勒出一幅幅20世纪上半叶中原乡镇的风云画面,从一定程度上说,不仅为中国文坛也为世界文坛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人物形象,例如下面我所要阐述的白嘉轩。
作家陈忠实对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善于从多角度去描绘一个人,给读者一种独特的立体感。
这种感觉的由来完全是出于作者的精心构造,以及读者的再升华,再创造。
作品以白嘉轩人物形象为叙述中心,从人物生活境遇的变迁来展示历史的变化。
白鹿原第七章观后感
白鹿原第七章观后感这一章里,白鹿原上的人物那性格就像原上的沟沟壑壑一样,越来越清晰深刻了。
白嘉轩还是那副硬邦邦的样子,就像原上一棵老槐树,风雨都难以撼动他坚守的那些老规矩。
他的那种固执啊,有时候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你看他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简直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可也正是这种固执,又让他在白鹿原上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威严。
鹿子霖呢,这人就有点像那草丛里的狐狸,狡猾得很。
他的小心思在这一章里更是暴露无遗,老是想着算计别人,自己多得点好处。
看着他那副嘴脸,就想冲进书里去敲敲他的脑袋,告诉他做人要厚道。
可他也有他的可怜之处,那种总想压人一头却又总是差那么一点的感觉,就像个跳梁小丑,滑稽又可悲。
而在这一章里的女人们也都特别出彩。
田小娥的命运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着,她想反抗却又无力挣脱。
她和黑娃的感情在白鹿原的传统礼教下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就像一朵野花想在石头缝里倔强地开放。
每一次看到她被那些所谓的规矩折磨,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觉得白鹿原这地方有时候就像个大笼子,把人的灵魂都给困住了。
还有那些村民们,他们在白嘉轩和鹿子霖的影响下,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和跟风的一面。
有时候感觉他们特别淳朴,可有时候又觉得他们愚昧得让人无奈。
就像一群羊,跟着头羊走,也不管前面是草地还是悬崖。
这一章里的故事啊,就像是一场大戏里的一个高潮段落。
各种矛盾冲突就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地炸响。
家族之间的争斗、新旧观念的碰撞、男女情感的纠葛,都搅和在一起,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它让我看到了白鹿原这个小世界里的复杂人性,有善良,有丑恶,有坚持,有妥协。
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站在原上偷看人家过日子的外人,看尽了这人间百态,心里头满是感慨,就盼着下一章又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或者惊吓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初,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在当时沉寂的中国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史诗性”作品称号,于1997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通过一个社会群体的动荡和变迁来反映整个社会的轨迹,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众多形象中着墨较多的一个。
白嘉轩是作品中的一个新型地主形象,一个仁义的地主形象,他作为一个小地主,在儒家思想的传承上与士阶层的朱先生形成了一个对应,作者在塑造白嘉轩这个形象时,有意在这个人物身上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和人物内涵,他是个地主,是一个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传统文化底蕴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农民,因而又具有封建文化氛围中生长的农民所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他是封建文化在小地主阶层培养起来的一个代表,因而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中国复杂文化传统与生存环境所折射出来的复杂的性格内蕴。
作家把白嘉轩放在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语境和生存环境中,对他的文化人格,人性内涵和生命生存哲学进行了全方面的观照,创造出了一个丰满复杂的生命形象,本文试图从白嘉轩的人生观、父子观和女性观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性格的复杂内涵。
一、白嘉轩的人生观白嘉轩的人生观概括来说就是“仁义为本”。
在白嘉轩的一生中,控制他人格核心的东西,是“仁义”二字,“仁”是孔孟诸德之首,它的最根本的含义是“爱人”,强调“人”的存在。
“义”是仁的具体表现内容,白嘉轩虽然未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他对儒家文化精义的领悟和身体力行,真是无与伦比。
白嘉轩作为白、鹿两姓的一族之长,他有高房大院,有坡地也有良田,棚里有马,圈里有猪羊,常年雇佣着一个长工,他是名副其实的“地主,然而他身上却不见冯兰池,周扒皮的贪婪、狠毒,更多的是仁义、宽厚”从秉德老汉给长工鹿三娶媳妇到白嘉轩资助鹿三的儿子黑娃上学都体现了一个“仁”字,他是雇主,却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与长工平等相处,情深义重,主仆共吃一锅饭,一起耕作饲养,而且还称长工鹿三为三哥,并认作干亲。
在他的影响下,乡民们守乡规,知礼仪,整个白露原被称为“仁义白露村”。
他仁义至上,以德抱怨,体恤乡民,关注民生疾苦,勇于为民请命。
为了反抗苛捐杂税带给村民的负荷,他一手策划参与了鸡毛传帖与交农事件,与官府抗衡,面对久旱不雨,他亲自扮马角祈天求雨,以宽慰乡民焦渴的心,白嘉轩把儒家的“仁”“义”发挥到了及至,是白露原上“头一个仁义忠厚之人”。
可以说,白嘉轩把“仁义”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但是,这个卷着忠、孝、仁、义大旗并乐此不疲的白嘉轩,却正是在无法尽孝之时,用了不仁不义的手段,才得以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做那个忠、孝、仁、义的白嘉轩,承认他的忠、孝、仁、义,倒不如说这是他对自己的不孝,不义的一种救赎,他的“仁义”也并非一以贯之的“仁义”,而是先死而后生的“仁义”。
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便暗示了该篇主人公白嘉轩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迫于逃脱厄运的需要,白嘉轩选择了一个与儒家“仁义”精神根本相悖的作法:巧取鹿家风水宝地,他认为“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神灵给他白嘉轩的精确绝妙的安排”于是他沉着,冷静,善于算计“要做到万无一失而且不露蛛丝马迹,就得把前后左右的一切都谋算得十分精当,办法都是人谋划出来的,关键是要沉得住气,不能急急慌慌草率从事,而一当把万全之策谋划出来,白嘉轩实施起来是“迅猛而又果敢的。
”磨难把白嘉轩逼到了道德的边缘,为了生存,他情愿放弃“仁义”,在一系列不动声色的“苦难”表演之后,白嘉轩采取“卖地”的曲折路线成功地从鹿子霖手中换回了那块宝地,从而为自己日后的发展预留了极大的空间,此时白嘉轩身上显露出来的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在苦难中挣扎的本能,此时的白嘉轩身上并无“仁义”的显现,“买地风波”是一个转折点。
朱先生“为富思仁兼重义”的教诲使白嘉轩猛然意识到儒家“仁义”精神的重要;时世突变中朱先生镇定自若的“断时论世”使他豁然开朗,白嘉轩突然发现“仁义”对人们起着巨大的约束作用,在白嘉轩的意识里,早先对朱先生儒家文化身份的企慕开始发展,他有了对自己儒家文化身份的朦胧设想,在此之前,白嘉轩几乎还曾想到过追求“仁义”,他在父亲去世后两个月即开始一个一个地讨女人,此为不孝,他工于心计,换回宝地,此为不义,他种植罂粟,炼制鸦片而致富,此为不仁,这些都表明他心思缜密,头脑冷静,重利践义,有时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惜损人利己,不同的是他把他的那些欲望,计谋掩藏在心灵深处不易为人觉察,白嘉轩这段时期的一系列行为几乎是发源于人的生存本能,甚至是立足于乱世之中要保持家财两旺的必要手段,此时白嘉轩无法顾全大仁大义,“仁义”在温饱问题未得到解决之前其实是一种奢望,一种空谈而已。
在乱世之中,白嘉轩相信了朱先生“只一碗包谷糁子”的理想,不再热衷于政治,对“仁义”的热情建构成为他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和最终目的,在白鹿原上一片腥风血雨,屠杀和复仇轮番登台表演时,白嘉轩冷眼旁观,似乎有着超然物外的洒脱,但他的一句“我的戏楼真成了赘子了”的叹息却把他的讥讽,痛心与惋惜暴露无疑,在田福贤狠斗农协头目时,白嘉轩甚至还上台为这些曾斗过自己的人下跪求情,这些无不凸现出白嘉轩对于村民肆意践踏乡约的无奈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现状的痛心与无奈,也表明他对自己“义”的爱护与偏执之情,在对待小娥的态度上也能体现出白嘉轩这一复杂情感,《论语》上说:“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昏礼者将二姓之好,上以事宇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在白嘉轩的意识里,小娥不在他的“仁义”德行保护范围之内,这些无不表明,白嘉轩所热切追求的儒家文化本身存在着悖谬,看来“人者爱人”“仁者知人”都是有限度的,它并不是普适于所有需要爱,需要帮助的人,更不适合于小娥这样的女人,“万恶淫为首”这是白嘉轩切齿痛恨小娥的根本原因,白嘉轩在祠堂狠狠惩治小娥勾引孝文,使白嘉轩族长的颜面尽失,更重要的是白嘉轩认定小娥是破坏白鹿村“仁”美名,使村民道德败坏,礼仪崩溃的罪魁祸首,但白嘉轩并没有打算亲手杀死她,他不屑于动手,而小娥在“遭受完一个女人在旧中国所遭受的一切痛苦,一切凌辱和损害以后,是被她心爱的黑娃的父亲亲手杀死的。
鹿三几乎是替白嘉轩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白露原上瘟疫流行,人们大量死去,惶恐,荒凉,悲戚遍布白露村时,面对小娥死后不散的阴魂,白嘉轩依然镇定,沉着,他固执地认为,小娥活着是个坏种,死了也不是个好鬼”因此不管阳世不管阴世,有我没你,有你没我”他不顾族人的求情,执意要惩治恶鬼,白嘉轩以他的正气与妖邪作斗争,并以焚尸,修塔镇鬼的举措再一次表明他超人一等的智慧,和其不可动摇的信心,对儒家文化的强烈依恋使白嘉轩认识不到“仁义”在某些时候实在具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使白嘉轩在很多时候显的冷漠,不尽人情,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白嘉轩“这个最敦厚的长者同时又是最冷血的食人者”[7]这也许正是白嘉轩这一复杂形象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白嘉轩的父子观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儒家文化是一种“父亲”文化,它强调一种对父亲的绝对敬畏,因此,在父子关系中,父亲是处于绝对统治地位的,儿子没有独立性和自主权,必须为父亲而活,白嘉轩的父子观,主要指他与长子白孝文的关系。
白嘉轩的父子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作为一个“严父”的形象,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父母的社会角色不大一样,分别称为“严父慈母”,“慈”与母性有关,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常与“爱”相连,也叫“慈爱”。
人们一说到“慈”,很自然的就想到母亲,想到母爱。
而“严”的内涵相对比较复杂,它虽然含有“爱”的因素,但这种“爱”是伦理意义上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父亲必须疏远子女,以合乎礼法。
白嘉轩对孝文、孝武就是这样。
他父爱不亚于任何一位父亲,他太喜欢这两个儿子了,常会情不自禁地“专注地瞅着那器官鼓出的脸”。
按照传统意义上“严父”的形象,他只能在“孩子不留意的时候”看他们,不能说“亲热的话”、做“疼爱亲昵的动作”.这表明白嘉轩早已置身于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之中,他必须在儿子面前有足够的威严,他是不能松懈的,是不可让人知的。
那么,他对“子”有什么要求呢?那就是“孝”。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观的核心。
“孝”的产生,源于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的宗法制度,即以家庭,家族为本位,为核心。
白嘉轩对儿子孝文严格以“孝”的标准来规范要求,其实与这种家庭、家族的本为思想是分不开的,当然也客观地带有某种社会与文化的继承性。
孝文作为长子,理所当然是族长的合法继承人,即封建家长和宗法族长的社会角度和地位,所以,白嘉轩对孝文的教育培养更是尽心尽力,用心良苦。
他时时处处不失时机地对儿子进行点化教育,“以期他尽快具备作为这个四合院未来主人所应有的心计和独立人格”。
他深夜秉烛给儿子讲解“耕读传家”的匾额,言传身教,唯恐失传。
为让儿子懂得粮食的意义,特命次子孝武及未成年的幼子孝义跟着长工鹿三到几百里以外的山里去背食。
往返七天的路程使孝义双唇燥起一层黑色干皮,嘴角淤着干涸的血垢,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抚着血泡的脚片痛不可支。
作为家境富裕的家长能如此教子确是难能可贵。
白孝文对父亲言听计从,十分孝顺,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白嘉轩说的道路迈进。
他读四书五经,接受“耕读传家”,为家族利益结婚生子,在宗族祠堂里做族长继承人应该做的一切事情。
然而,他并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能充分认识到所做的一切同自己的关系。
他只是按既定的目标做事,自己的天性和个性都被日常的点点滴滴所掩盖,他似乎不会成为白嘉轩那样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他在没有一点征兆的情况下,一发不可收拾地走向了堕落。
他不但毁了自己,也差点毁了白家,他成了家法宗教文化的“不孝”子孙。
作为一族之长,白嘉轩忠实地捍卫着封建伦理道德,对“不肖子”必须严格惩罚,宗法文化不能原谅他,白嘉轩更不能原谅他。
他痛心疾首地说“忘了立身立家的纲规,毁的不是一个孝文,白家都要毁了。
”白孝文是未来的族长。
因此只有祠堂进行惩罚,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不论是谁的言行违反了礼法,冒犯了族规,白嘉轩都会毫不手软,自己的亲生骨肉也不例外。
然而,他们终归是父子,血浓于水,这种血缘关系是无法改变的。
更何况儿子是家族香火的延续,嫡长子的地位仅次于父亲,具有一定的权威。
孝文的堕落虽然给白嘉轩以毁灭性的打击,使他几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作为封建家长、宗法族长是不能原谅这样的“败类”,但作为父亲,他早已原谅了儿子,他可以同儿子分家,却分不开骨肉之情。
孝文当了保安团营长,要求回原上祭祖,得到了白嘉轩应允,这与一开始对孝文的态度大相径庭的。
白嘉轩之所以允许他回家,是因为他“出息”了,没有丢他的脸,还给他挣回了面子,给白家带来了荣耀。
所以说,白嘉轩的父子观其实是亲情与伦理相互交织的一个表现过程,是同一文化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互相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