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反社会倾向和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反社会倾向和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反社会倾向和心理健康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而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家庭是孩子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如果家庭环境缺乏父母的爱、关心和正确的引导,孩子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倾向,从而增加了他们违法犯罪行为的风险。
其次,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父母通过家庭教育可以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范与法律法规,让孩子意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对社会的危害性。
而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对于法律法规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行为中。
最后,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更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减少冲突和纷争,从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和睦、关爱和沟通是构建良好家庭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环境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既涉及到对孩子的引导和规范,也包括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拥有积极的心态,更易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
最后,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情感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陪伴和关爱,能够增强孩子的情感安全感,有效降低其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他们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风险。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家庭教育1.1 积极营造家庭和睦、和谐的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2 督促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要给孩子健康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明白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1.3 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把教育责任放在首位,多陪伴孩子成长,引导并严格要求未成年人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学校教育2.1 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至关重要。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2.2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问题,对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具有积极的作用。
2.3 拓宽课外活动。
学校应该拓宽未成年人的课外活动空间,提供更多元化的兴趣课程和社团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学校时光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充分释放他们的能量。
三、社会监管3.1 健全社会治安体系。
加大对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社会治安警力,提高社会治安巡逻频率,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
3.2 加强社区矫正工作。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矫正工作,建立健全的矫正机制,对适龄未成年人的矫正需求进行适时有效干预,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走上正常的人生道路。
3.3 强化社会教育宣传。
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措施一、家庭教育强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强化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础。
家长应当:1. 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树立榜样作用。
2.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思想动态。
3. 教育孩子尊重社会规则,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二、学校教育引导学校是培养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当发挥其在预防违法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应:1. 加强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2. 注重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
三、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大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整治力度,净化社会风气。
2.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3. 提倡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弘扬正能量。
四、法治意识培养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是预防违法犯罪的关键。
应当通过以下途径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1.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
2. 引导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法治实践能力。
3. 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
五、心理健康关怀心理健康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六、网络监管加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应当加强网络监管,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清理网络上的有害信息。
2. 推广绿色上网工具和技术,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
3. 教育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知识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知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影响了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知识和方法。
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教育场所,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源头。
因此,家庭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遵守法律,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和法律的约束力。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道德观念。
3.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保护,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积极、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社会还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 建立法律意识建立法律意识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方法之一。
未成年人应该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违法犯罪的后果和惩罚。
同时,家长、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5. 加强监护和管理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管理。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学校应该规范学生行为,加强管理和监督;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保护,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保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关切。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涉足违法犯罪,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许多人开始探究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原因,其中家庭教育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品德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家庭教育的角色不容忽视。
首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正确、积极的行为模范。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和尊重,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可能会存在一些消极、暴力的行为,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道德建设。
相反,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能够使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从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其次,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此外,父母还需要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可能面临学业问题和社交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
再次,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和管理情绪的重要途径。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和挑战,如学业压力、情感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等。
家庭教育可以教导孩子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指导,传授应对困境和管理情绪的技能,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冷静应对,不选择以违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最后,家庭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同。
面对社会的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孩子容易迷失自我,觉得无所依靠。
而一个具有健康教育的家庭能够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同。
这样,孩子在面对外界的负面诱惑时,能够更好地抵御诱惑,坚守自己的底线。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浅析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家庭因素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1.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严厉的要求和压力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采取不良行为。
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比较放任,缺乏规则和约束,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淡薄和行为失范。
2. 家庭关系家庭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关系和谐融洽的家庭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相反,若家庭关系不和谐,或存在家庭暴力等问题,将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发育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贫困家庭的未成年人更容易陷入犯罪行为之中。
一些家庭缺乏监督和关注,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不良行为。
对于以上分析,针对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期帮助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策:针对家庭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加强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对于家庭关系的构建,我们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心理咨询机构等渠道,为家庭提供专业的家庭关系辅导服务,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对于家庭环境,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
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督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帮助家庭更好地履行教育的职责,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怎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怎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秩序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为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为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家庭应承担起以下责任: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一个温暖、和睦的地方,应该营造出积极向上、宽容包容的氛围。
家长要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进展和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育孩子分辨是非、善恶,明确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3. 合理约束和引导:家长应对子女进行合理的约束和引导,对他们的行为负起监督和教育责任。
培养孩子自我控制和自觉遵守法纪的能力。
二、加强学校教育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起着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学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课程:学校应制定丰富多样、科学合理的教育课程,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和法规宣传,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建设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学校要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增加监控设施,加强保安力量,确保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 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应设置心理辅导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防止其走向犯罪。
三、改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影响巨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社会各界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宣传,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通过活动、媒体等渠道向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教育。
2. 完善社会监护体系:社会各界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监护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照管。
关注那些有犯罪倾向的未成年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轨。
加强家庭教育防范未成年人犯罪
加强家庭教育防范未成年人犯罪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家庭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和第一课堂,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
因此,加强家庭教育,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据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数量上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且犯罪的手段和手段却愈发普遍化和严重化。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包括盗窃、抢劫、黑社会犯罪等,其中不乏涉及侵害他人生命财产的严重犯罪行为。
就犯罪原因而言,不良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低、性格暴戾、心理问题、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以上这些问题都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和痕迹,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加强家庭教育的必要性1.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直接影响其行为表现和世界观。
因此,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犯罪防范的重要一环。
2.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可以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犯罪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以便及早进行干预。
3.家庭是未成年人学习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可以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降低其犯罪的可能性。
4.加强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成长过程,建立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5.家庭教育是树立正确社会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可以帮助未成年人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避免不良行为。
三、加强家庭教育的途径1.建立良好家庭关系家庭是未成年人生长和成长的主要环境,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是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保障。
家长应该注重和孩子的情感沟通,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使得孩子可以坦诚地对父母倾诉内心的困扰和烦恼。
2.培养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家庭文化是家庭教育的精髓所在,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未成年人可以更好地接受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浅析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进行一番浅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1.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是决定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家长采用严厉的教育方式,过分施加压力和惩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而另一些家长则过分放纵孩子,缺乏监管和引导,这也容易导致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
2.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
如果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吵架、离婚等问题,孩子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犯罪行为。
3. 家庭经济状况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可能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能够塑造出更优秀的孩子。
而经济贫困的家庭可能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从而增加了孩子犯罪的可能性。
4. 家长行为家长的行为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如果家长本身就是犯罪分子,或者有犯罪行为,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产生犯罪倾向。
对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应该有以下对策:1. 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力度,告诉家长怎样进行科学的教育方式,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同时家长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应过分施加压力和惩罚,也不应该过分放纵孩子。
2. 家庭咨询服务对那些存在家庭暴力、家庭矛盾等问题的家庭,应该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离婚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关怀,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3. 提高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力度,提高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给这些家庭提供更多的扶贫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4. 家庭教育的专业化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专业化的服务,为家长提供更多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资源和教育工具,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建议
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一部分未成年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提出以下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建议。
一、家庭教育的引导1.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让孩子了解法律知识,明白法律的边界,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朋友圈子,引导孩子结交有益的朋友,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二、学校教育的引导1. 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
2. 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3.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防止其走上犯罪道路。
三、社会环境的营造1. 政府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2. 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严格审查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净化社会风气。
3. 政府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监管,禁止未成年人进入,防止其沉迷于网络和游戏。
4. 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爱心捐赠等活动,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司法保护1. 司法机关要依法公正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 司法机关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干预和教育矫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3. 司法机关要与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等共同协作,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方案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方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家庭和谐带来严重影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目标1. 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2. 提高未成年人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建立健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长效机制。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1)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认识,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感。
(2)举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心理学家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3)鼓励家长与子女开展亲子活动,增进感情,预防未成年人因家庭原因导致犯罪。
2. 强化学校教育(1)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未成年人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障碍引发的犯罪。
(3)举办各类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丰富未成年人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
3.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1)建立未成年人求助热线,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帮助。
(2)加强社区建设,开展未成年人关爱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作用。
4.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1)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2)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邀请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为未成年人讲解法律知识。
(3)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确保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5. 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1)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确保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犯罪行为。
(3)关注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提供针对性的关爱和帮助。
6. 建立健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长效机制(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主体和措施。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职责分工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职责分工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应当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和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避免孩子因心理问题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当承担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职责。
学校应当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学校应当重视法制教育,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性。
此外,学校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和社会应当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
例如,加强文化市场监管,防止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害;加强社区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等。
四、法律监管
法律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司法保障。
五、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
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应当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恢复健康心理状态。
同时,心理干预还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力和责任感。
浅析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浅析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摘要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关系的研究,深入探讨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通过分析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揭示出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促进良好家庭教育的建议,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犯罪;影响;原因引言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家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发展。
了解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有助于找出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创造更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1. 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父母教育意识的觉醒 - 价值观与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 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2.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原因包括:- 家庭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期望 - 家庭关系的稳定性和和睦程度3.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积极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对未成年人犯罪起到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建立正当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 协助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4.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消极影响然而,不良的家庭教育也会对未成年人犯罪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家庭暴力和虐待 - 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模范 -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矛盾冲突5. 促进良好家庭教育的建议为了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促进良好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 加强社会支持和资源共享 - 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结论家庭教育是对未成年人犯罪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加强家庭教育防范未成年人犯罪
加强家庭教育防范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从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因此,加强家庭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家庭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以及加强家庭教育的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可以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严重现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未成年人犯罪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手段和手法高科技化等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的罪行不断增加,而且越来越复杂,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庭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1.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人格品质。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爱心和同情心,从而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2.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
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理性思考问题,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抵御犯罪的诱惑。
3.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未来规划,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理性和成熟,不易受到外界的不良诱惑和影响,从而预防犯罪的发生。
三、加强家庭教育的方法1.增强家庭教育的观念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述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浅述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威胁。
在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时,家庭教育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其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行为榜样等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
首先,缺乏关爱和陪伴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为了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更谈不上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为了寻求关注和认同,他们可能会结交不良朋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例如,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和关爱,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行为偏差和犯罪行为。
其次,过于严厉或溺爱式的教育方式也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过于严厉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责罚,使孩子长期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
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做出过激的行为。
而溺爱式的教育则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任性、缺乏责任感,无法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
当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再者,不良的家庭氛围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经常争吵甚至家庭暴力等,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容易缺乏安全感,对人际关系产生恐惧和不信任,从而影响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发展。
此外,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如父母酗酒、赌博、违法犯罪等,也会给孩子树立错误的榜样,使他们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从而模仿学习。
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
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近年来,少年犯罪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中备受瞩目。
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尤其是涉及暴力犯罪的比例更是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开始反思起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这篇文章将探讨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避免孩子犯罪,以及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在了解少年犯罪和家庭教育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少年犯罪,以及家庭教育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少年犯罪是指在未成年人所犯下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盗窃、打架斗殴、抢劫、故意伤害等。
而家庭教育,通俗地说就是指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和道德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纪律等方面的影响。
对于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一些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家庭的重要性,少年犯罪行为大多是在家庭环境中培养起来的。
具体来说,这种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指的是家庭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如果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家长无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么孩子可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得所需要的财物,所以贫困家庭的孩子犯罪的几率更大。
此外,由于一些家庭存在暴力或虐待现象,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生长,他们容易形成一种暴力行为的模式,这也是导致犯罪的因素之一。
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的问题。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过高,通过打骂等方式对孩子施加压力,导致孩子反感、逆反,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而如果家长能以平等、理性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是家庭纪律,其中包括了家庭规矩、家庭管理等方面。
如果家庭没有严格的纪律,也没有规范的家庭管理,孩子就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欲望,失去对社会大众的尊重,这也导致了很多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实。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点建议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以下是几点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成员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照顾。
建议家长们在平时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家长也应该做好自身的榜样,不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学校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以防止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诱发犯罪行为。
3. 社会环境的改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改善社会环境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
建议政府部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公共秩序,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4. 法律政策的完善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法律政策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起着重要作用。
建议政府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预防力度。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监督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5. 多方合作的重要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建议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应该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和计划,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功能再认识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功能再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家庭教育作为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石,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和错误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加剧。
本文旨在重新认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功能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需要认识到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道关卡,家庭教育承载了培养孩子基本品德和道德观念的责任。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家长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注,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或其他方面,导致孩子缺乏家庭关怀和教育。
此外,一些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存在问题,比如娇纵孩子、过分保护、过分追求学术成绩等,使得孩子产生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而导致更多的未成年人选择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明白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
此外,家庭应该成为孩子的精神寄托和情感支持的来源,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远离犯罪的诱惑。
再次,我们需要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以严厉和惩罚为主,这种方式往往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家长应该关注沟通和理解,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思想,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
此外,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将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种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远离犯罪,成为积极向上的社会成员。
最后,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培训。
政府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社会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个可能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家庭因素:1. 家庭破裂:家庭破裂,如父母离异或分居,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情感支持,从而增加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风险。
2.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可能忽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监督,导致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会对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影响其正常心理发展,增加其模仿暴力行为的可能性。
学校因素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因素也可能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以下是几个可能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学校因素:1. 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不高或教育方法不当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知识和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2. 师生关系:不良的师生关系,如教师对未成年人的忽视、歧视或体罚,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对学校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从而增加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3. 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受到欺凌的未成年人可能会模仿欺凌行为,或者为了自卫而参与犯罪行为。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几个可能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社会因素:1. 社会不良信息: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网络、影视作品等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可能导致其模仿不良行为。
2. 社交圈子:未成年人交往的圈子如果存在犯罪行为,可能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风险。
3. 社会不公:社会不公现象,如贫富差距、歧视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失衡,从而增加其犯罪的可能性。
结论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家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探源及干预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探源及干预对策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频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家庭教育干预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中的不良亲子关系、父母婚姻不幸福、家庭暴力等问题都会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也可能对孩子形成不良示范,导致其模仿犯罪行为。
其次,教育环境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学校的不良学风、师生关系紧张、校园暴力等问题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逃避现实、选择犯罪行为的想法。
此外,友谊圈子也会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不良朋友的影响,使得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最后,社会环境也对未成年人犯罪起到了一定影响。
社会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不力,法律制度中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也为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机会。
同时,社会上的诱惑因素和价值观扭曲也使得未成年人更容易陷入犯罪。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塑造未成年人行为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未成年人的正确价值观、健康心态和积极行为习惯,从而减少他们陷入犯罪的可能性。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也需要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首先,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他们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通过积极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心理健康。
其次,父母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沟通是亲子关系的基础,父母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同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利,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指导他们正确处理问题和决策。
另外,父母还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交友圈子。
他们可以建立与学校的有效沟通,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问题并予以解决。
此外,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选择良好的朋友圈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所关注,预防未成年犯罪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更被广大从事教育和法律事业的人所研究。
近几年,我在从事未成年犯罪案件的审理中,通过调查、走访、与未成年被告人谈心中,深刻地感受到,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能够看到家庭教育的失误以及家庭本身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危害。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家庭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们所遇见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
在一个故意伤害案中,涉及到三名从十五岁到十七岁的在校学生。
平安夜这天,这几个孩子酒后将一个他们认为不服从“管理”的学生打成重伤。
整个案件的审理使三个家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分别成长在不同家庭的孩子,却站在了相同的被告席上呢?被告人甲,生长在贫困的农村家庭,在父母的眼中,理想和幸福就是过城里人的生活、有花不完的钱。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孩子因有自卑感而表现的倔强、好斗。
被告人乙,家中的宝贝,缺乏独立的性格和生活的能力,比较懦弱,对“厉害”的同学言听计从。
被告丙,父亲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因一次车祸,被判刑入狱几年,母亲没有文化,更不懂得管教孩子,父亲的影响和母亲的疏于管理,孩子便可想而知了。
另一个案例是居住在北京近郊的两名未成年人盗窃铁路器材。
案件移送到我院后,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里联系,但始终没有家长的消息。
经走访,我们了解到两个孩子的情况极尽相似---年龄很小,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长时间离家,根本不管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孤独的孩子慢慢结成伙伴,寻找有“刺激”的事去干。
长年的偷盗、抢劫,已经成为了成熟的坏小孩。
对这些孩子,我“恨”不起来,他们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并非“自学成才”,“没有未成年的犯人,而只有未成年的父母”。
家庭、父母是难辞其咎的。
分析起来,每个家庭由于情况的不同,导致未成年犯罪的成因亦不同:一、农村家庭未成年人辍学情况严重。
在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涉及到的未成年人70%是来自我国的农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仅占20%。
在我国约占总人口65%的农村地区,教育状况令人堪忧。
一方面,偏远地区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几乎只够维系全家人温饱和少量的未成年人教育的开支。
生活的贫困加之无法预测的家庭变故,导致大量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另一方面,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或是被留置在家中托付给老人抚养,或是随打工的父母辗转于城市之间,或是成为流浪儿,过早的步入乞讨者、打工者的行列。
伴随着大量农民工人口流动,造成大量家庭成员分居,家长对子女教育、抚养的传统消弱,家庭降低或失去了在防止少年犯罪方面所起的中心作用。
另外,在目前农村未成年人父母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还较高的情况下,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他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宁可把钱用作超生罚款也不愿意让孩子多读书。
而对于子女的教育方法则更是简单化,暴力化。
生活在农村贫穷家庭的孩子,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教育不能使他们承受过早进入社会后带给的压力,他们往往愚昧、野蛮、做事不计后果,内心较自卑、孤僻、内向,甚至敌视社会,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为了生存,往往铤而走险。
二、缺陷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
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和谐的家庭空间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但夫妻双方一旦感情破裂甚至离婚或者因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死亡、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
在这种家庭中,尤其是缺失丈夫的家庭,家庭收入减少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妻子一方面受到社会、工作和家务劳动的压力,一方面还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时间、精力的有限,使绝大多数单亲家庭或者再婚家庭往往疏于管理和教育,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
另外,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
他们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和呵护,往往会背离家庭。
加之少年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群聚,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引诱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造成教养方式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这些家长信守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乏有“望子成龙”之心。
一位来京打工的家长,孩子由于经常转校学习不好,父亲便常常打骂孩子,孩子后来发展到逃学被学校劝退,父亲一气之下将其绑在家中,孩子趁机逃跑后不久便因犯盗窃罪被抓。
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他们对孩子只有严厉,缺乏必要的关爱与理解,鞭挞子女的自尊和人格,使子女的心灵受到摧残,感到恐惧,引发子女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心理隔阂,感情阻塞,相互对立、互不信任。
家庭缺乏温暖,他们就会选择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甚至选择了离家出走,这就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2、溺爱教育,忽视能力培养。
“爱子不教不为爱,教子不善不为教”。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视孩子如宝贝,对子女百依百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没有教育孩子如何适应社会,他们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远远大于对心理上的关心,对孩子生活技能、专长的培养远远大于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甚至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包庇,使孩子是非观念模糊,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这种未成年人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波折,就会显得脆弱、悲观绝望,很可能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而步入歧途。
3、单方面的期望,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
很多大人都头疼,如何管理现在的独生子女。
事实上,家长认为对他们的孩子都倾注了全部的爱。
大人们的普遍做法是,给孩子报很多的辅导班,甚至节假日也排满。
而他们平时忙于工作,孩子的学习归老师、孩子的生活归双方老人或保姆。
而他们最关心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给他们制定更高的目标,却忽视了子女心理上的压力、忽视了与子女正常的沟通。
子女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理解,或者是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实的心理无以宣泄,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在逃避和逆反心理的支配下很可能会离家出走,以至误入歧途。
4、父母行为不良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人生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恶母,一个偏私的母亲,对于孩子是最可悲的领导者,会播下不幸的种子”,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
所以父母有狭隘与自私、功利与市侩的品行以及存在的赌博、酗酒、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
“家”虽然只是个小圈子,但如果我们的父母不给予他健康的人格,不教给他们正确认识广阔世界,面对垃圾的侵蚀,年轻的心灵只能是被摧毁。
这里,我给年轻的父母几点建议:一、打造自身形象,让孩子感受生活的阳光。
生活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是富裕、还是贫穷,父母们担负着生活的重担,但首先家长应以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自律行为,感染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理想,在贫穷中立大志,在逆境中学会坚强,在坦途中曾长才智,成为一个自尊、自强、自力的孩子。
良好的环境帮助人成功,恶劣的环境使人窒息。
父母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培养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
二、针对孩子生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孩子在大人的眼里,往往被当作是附属品,个人财产一样,家长们往往忽视孩子的生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产生的变化。
有一个有趣的调查: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常说:“爸爸、妈妈说……”,上学后他们常说:“老师说…..”,再大一些,他们常说:“我说…..”十四五岁后他们挂在嘴边的:“他说……”,从这些口头语我们就能看出孩子从依赖型逐渐转变为独立型和社会型,11岁至16岁的孩子,往往处于青春期,人们惯用“离经叛道”来形容之一时期的孩子,他们思维大多片面,很容易偏激和固执,其行为有很大的盲目性。
他们往往视冒险为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潇洒,认执拗为坚强,家长应及时地给以引导,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例如:学习不好,打架,不听话,看一些低调的影像等等,不要焦急、更不要不知所措,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采用适当的形式输送给他们理解的信号和生理知识的援助,给孩子应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切忌采用粗暴的方式,过度唠叨更是大忌,那样他们会坚决地不接受你的意见而站在你的对立面。
三、转变观念、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
翻翻字典,“素”在古代称洁白的生绢,又解释为事物的基本成分、本色等含义。
从这层意义上讲,每个孩子,虽然在哇哇落地时,就象白纸一张,但从本质上说,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家长不要象追时髦一样,别人学什么,自己的孩子就要学什么,我们应该挖掘的是孩子的固有的东西,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发展自己所长,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学其不爱学的东西孩子就会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一旦形成压抑或逆反,他就会寻找吸引他的乐趣或刺激。
此时很容易因心态扭曲而产生危险倾向。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引导而不是强迫,对孩子的爱好要给予欣赏和鼓励,不要因孩子学习成绩就放弃,将其推入社会。
四、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时寻找解决途径。
俗话说,近来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不会永远在父母身边,他们要进入学校,要接触社会。
学校附近的网吧、学校的校风、孩子在学校结交的朋友等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昔孟母、择邻处”,家长不能把管理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学校,应细心的关注孩子所处的环境。
要关注孩子的最好朋友及相关背景。
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就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而被“拉下水”的,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的朋友中,有有过偷盗、抢劫、酗酒、吸烟、赌博等习惯和经历的坏朋友,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阻止。
不要简单的斥责,要了解原因。
因为在学校中往往会有一些“小霸王”,欺负小孩,扰乱课堂,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而多数胆小怕事的孩子会出于安全的需要服从领导、同流合污。
如果是这样,家长必须及时与学校交涉,必要时转校或变换居住地,使孩子脱离恶劣环境。
五、家庭要主动接受社会、法律对家庭的监督与指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一些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而难以解决时,不要回避,要主动寻求社会的力量。
我院审理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无奈和绝望,但通过法官庭后一段时间的帮教,孩子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与父母的关系的到了恢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大事,学校、社区、司法等部门会不同程度给予家庭以监督和指导,而父母不应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姑息迁就,包庇袒护,更不能任其发展、自暴自弃,应主动寻求帮助,配合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