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研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1.2.3《因式分解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1.2.3《因式分解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db8c8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7.png)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1.2.3《因式分解法》一. 教材分析《因式分解法》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2.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因式分解是初等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解决代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并能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于代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因式分解作为一种独立的解题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因式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转化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因式分解的逻辑思维和转化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因式分解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过程。
3.练习:学生独立进行因式分解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因式分解的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经验和方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理解。
6.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因式分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1.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1.1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7c95f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3.png)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生活实例引入: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如果长方形的面积是24,求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尝试解决此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2.提问引导:在呈现问题后,教师提问:“大家能解决此问题吗?”、“你们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评价和反馈: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3.课堂总结:最后,我会对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目的: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判别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快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者通过主动构建知识,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这种教学策略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部分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熟悉,判别式的应用可能会遇到困难。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更多的示例和练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20bdaae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9.png)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节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3节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他们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可能是他们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应用。
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我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和教学软件,来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实际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新课: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然后向他们介绍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会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应用方法。
3.学生练习:我会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研课标,说教材”活动-------九年级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研课标,说教材”活动-------九年级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a323446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3.png)
填空题
4分
方程
14、填空题
23、解答题
(第二问)
解答题
填空题
2022年
解答题
(第一问)
14、4分
2018年
23、8分
8分
实际问题
16
教学建议
读中学:探索发现
问中学:思考质疑
动中学:锻炼能力
练中学:巩固提高
17
三
个案分析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定义课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法课
标
数学
思考
情感
态度
核心素养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
单元分析
1.单元总览
8
2.地位和作用
9
一元二次
方程
二次
函数
一元一次方程七上
消元
整式七上
整式方程
式
式
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
一元二次方程
分式八下
无理方程
降
次
分式方程
一元二次不等式
高次方程
10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2---------因式分解法
复习导入
1.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
2=a (a≥0)
x
直接开平方法:
配方法: (x+m)2=n (n≥0)
b b 4ac
(b2-4ac≥0)
公式法: x=
2a
2
2.
什么叫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叫做因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c7120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c.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共包括五章内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概率初步。
这些研究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研究”。
本书供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约13课时第22章二次函数约12课时第23章旋转约8课时第24章圆约17课时第25章概率初步约14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安排1.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因此,“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在“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中,介绍了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ax^2+bx+c=0$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x^2+px+q=0$ 的方程。
这样的方程可以通过平方根的概念得到解。
接着,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x+m)^2=n$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
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3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3](https://img.taocdn.com/s3/m/ffb453a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b.png)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是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册教材之前,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知识,如整数、分数、小数等。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不能正确列出算式、运算顺序混乱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掌握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的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的知识点。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列出算式、运用运算顺序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独立探究新知识,解决基本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延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如概念、公式、定理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学课标说教材”人教九级数学(上)《概率初步》
![“学课标说教材”人教九级数学(上)《概率初步》](https://img.taocdn.com/s3/m/1f822a2fb52acfc789ebc970.png)
说教材”
九年级数学(上)第25章 《概率初步》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概率初步
三、说建议 四、说中考分析
教材的编排特点 体例安排 课标要求
内容结构 立体整合
教学建议
说教材
说课标 说教材内容 内容标准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 与利用建议
学九 概( 率上 初) 步数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目标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人人获得良 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四基四 能”。
初 中 数 学
数学活动
课题学习
了解二次 函数的概 念,探索 其图像和 性质,并 会用它们 解决实际 问题。
通过实例认识旋 转;探索并掌握 它的基本性质; 探索图形之间的 变换关系。
会计算弧长及扇形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表面积。 了解切线的性质,探索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探索并了解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祝:汝南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教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家庭和睦,事业有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 流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再次经历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 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对实验的结果能正确分类, 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分类讨论的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
几何概率的求法
概 率 初 步
如在转盘问题中把转盘等分为 圆心角相等的若干个扇形。
在25.1.2节中,教科书对问题1和问题2中的抽签和掷骰子两个 m 实验进行分析,从而探究概率的定义:P(A)= 的过程,
n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60491c3ad02de80d4d840e4.png)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13) (3)21.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7)《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 (9)21.2.1 配方法说课稿(一) (13)配方法说课稿(二) (17)21.2.2 公式法说课稿(一) (21)21.2.3 因式分解法说课稿(一) (24)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一) (27)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二) (29)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3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 (35)第22章二次函数(12) (38)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 (38)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38)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1)二次函数y=ax2+c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二) (41)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5)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7)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说课稿(二) (52)2.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56)22.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二) (58)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二) (66)第23章旋转(9) (69)23.1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 (69)《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二) (74)《中心对称》说课材料 (78)23.2.2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 (84)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说课稿 (86)《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说课材料 (90)第24章圆(16) (92)24.1.1 圆说课稿(一) (9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一) (96)《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二) (98)24.1.3 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一) (103)《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二) (105)24.1.4 圆周角说课稿(一) (108)24.1.4 圆周角(说课稿)(二) (115)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116)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11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二) (122)24.3 正多边形和圆说课稿(一) (126)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说课稿(一) (128)《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说课稿(二) (131)第25章概率初步(12) (133)25.1.1 随机事件说课稿(一) (133)《随机事件》说课稿(二) (133)25.1.2 概率说课稿(一) (140)《25.1.2概率》说课稿(二) (145)《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r (147)3.3应用新知,深化拓展 (154)25.3用频率估计概率(1)说课稿 (156)九年级下册 (160)第26章反比例函数(8) (160)《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160)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一) (164)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一) (169)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说课(二) (174)第27章相似(14) (178)27.1 图形的相似说课稿(一) (178)《27.1图形的相似》说课稿(二) (180)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一) (184)27.2.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一) (18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二) (190)27.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说课稿(一) (194)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二) (197)27.3 位似说课稿(一) (199)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 (205)28.1 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一) (205)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一) (207)第29章投影与视图(10) (209)29.1 投影说课稿(一) (209)投影说课稿(二) (211)29.2 三视图说课稿(一) (212)三视图说课稿(二) (214)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216)课题: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二) (223)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研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研课标说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fa4f59d9da38376baf1fae40.png)
正文边白 习题
巩固知 识、培 养能力、 训练技 能
栏目 正文
获取 知识 的主 要渠 道
主课题
九 年 级 上 册
章首图与引言
单元小结和 复习题
知识要点和精华, 有利于学生梳理知 识。复习题分类练 习,综合应用。
利用问题导入, 引起学生兴趣, 感知单元知识
(三)、内容结构
23 旋转
圆
圆锥侧面积 与全面积
n R 180
s 1 lR 2
S侧 π rl母 S全 π r(r l )
s
n R 360
2
内容结构
简单列 举 在大量重复的试验中 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 率 m 会稳定在某个
n
列表法 (两步)
树状图 (三步以上)
需大量重 复试验
常数p附近,那么这 个常数P就叫事件A的 概率。记为P(A)=p
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两个 一个 无
点P(x,y)关于x轴对称点P1(x,-y) 点P(x,y)关于y轴对称点P2(-x,y)
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点P (-x,-y)
,
关于坐标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一条直线
关于原点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点连 线的中点
对称中心 定义
定义
平移前后 图形全等 对应线段 平行且相等 对应点坐标 的变化规律 (x ,y)平移后(x±a,y±b)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九年级上册
编写特点
内容结构 编排体例
知识整合
内容标准
说教材
说建议
课程目标
研 说 流 程
课程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份)](https://img.taocdn.com/s3/m/f075741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1.png)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份)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作为我国初中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为升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涵盖有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数学领域。
其中,重点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平行线与相交线、相似三角形等。
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已经有所了解。
然而,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2.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根的判别式的应用,以及函数图象的绘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解决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等知识点;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4.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史永恒
![九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史永恒](https://img.taocdn.com/s3/m/e4ad9324915f804d2b16c179.png)
中学数学九年级上册奈曼三中史永恒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教材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
一、说数学课程的总目标(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二、说内容标准:数与代数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切线的概念和性质,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和应用,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统计与概率理解什么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实践与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说教材的编写特点与内容结构1、教材特点(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本册教科书的编写特别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是前面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
同时,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本册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研说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研说稿](https://img.taocdn.com/s3/m/901190fd998fcc22bcd10d4f.png)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研说稿王兰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等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说课标主要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两方面来分析;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编写体例、编写特点、教材分析与整合等方面来分析;说建议主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来分析。
一、说课标1、课程目标新课标中对数学课程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册教材正是依据这种教育理念编写的。
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学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和概率初步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2)数学思考:在探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综合应用知识,灵活、合理选择与应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4)情感态度: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2、内容标准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 "空间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在九年级上册中具体体现在: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可以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
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
"空间与几何"的内容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3b62b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5.png)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说课稿是教师将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细节进行表达和解释的一种教学文稿,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逐一分析和说明,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理性反思和教学经验的分享。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希望你喜欢。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篇1写说课稿一定要有正确的思路,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说教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次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说学情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配方法问题。
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用配方法公式法后,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方面,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限于八年级同学们的思维水平,我将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我将引导同学们动手实验突出重点,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同学们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需要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数学结论。
但同学们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作用;体会在解决问题和的变过化规律,并能用方程和
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函。数进行描述;掌握圆和旋
数学思考转推理的技基解能本决性;进问质一题;步掌丰握富基对本概的率
的认识;会计算一些简单事
能结合具知体识情与境技发能现并提出件能数的用概方率程情。、感函与数态刻度画事物间的
学 解问决题问。题尝的试方从法不并同能角有度效寻地课对相图标九求解互形关的系旋转;在过探程索中圆,的初性步质建、立
二、评价建议
遵循课程标准,关注三个维度评。价保证方评价法标准具体清晰、有针对性。
注意点如下:
关注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关注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恰当评价学生的推理水平。实施与
评价标准
反馈
评 价 建 议
二、评价建议
知识技能: 1、作业批改 2、课堂表现 3、纸笔测验
过程方法: 1、课堂表现 2、活动表现 3、责任意识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a 0
的求根公式是
x b b2 4ac b2 4ac 0 2a
十字相乘
直接开 方法
因式分 解法
配方法
ax2 bx c 0(a 0)
解一元二次 方程
公式法
x1
x2
b a
x1 x2
c a
定义
一元二次 方程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九年级上册
狮子九年制学校樊中平
编写特点
内容结构
编排体例
内容标准
知识整合
说教材 说建议
课程目标
研 说
课程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
流
程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函学数信;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息,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探挥索积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注重了联建系模思想。函数编及其图像体现了数形
结合思想。
写
特
点
(二)、教材编写体例
各栏目为 学生提供
有助于 理解正 文的问
题
思维发展、
合作交流 的空间
栏目
正文边白 习题
巩固知 识、培 养能力、 训练技 能
获取
正文
知识
的主
要渠
道 章首图与引言
利用问题导入, 引起学生兴趣, 感知单元知识
主课题
九 年 级 上 册
1、内接四边形 对角互补 2、内接正多边 形的面积与周 长
多边形
勾股定理 解直角三角
形
三角形
圆
的
知
识
整
合
1、垂径定理与 赵州桥、水位问 题
2、直线与圆的 位置(触礁问题)
3、与二次函数 综合应用(数形结 合)
综合应用
三个量关系定理
垂径定理
等弧
弧、弦中点: 与圆心相连
等弦 等角
切线性质
见切线、连半 径、得垂直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拓展题,发展数
学才能。
渗透思想
注重联系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经历知识的形成
尊重差异
先学后教
满足多样化需要
发挥现代科技
教学中要适重当视使用探计究算机软件和结多合媒具体体教的数学内容让学生经教历学知功识能的形成
通法学转生过。系化概课统、率例题。数的如学计形意:习算的义方的机结。程内可合思容以以想,帮及、逐助更函步学好数渗生地思透体体想与能数会会、力应图事学数,用形件思形增的的发想结强过方学程好,数发学展的应愿用望数和学信知心识。的意识与 合思想、转化类比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
研圆2究能2和.问解二圆题决次的的实函位方际数置法问:关和题根系经。据。验具了,体解发问人切展题线思情的维境性能确质力定和。二判次定函。数会的计表算 弧达长式及。扇会形用面描积点,法会画计出算图教圆像锥。的会侧根、据全公面式积确。定图像
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版 九,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数
上
二、说教材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3章 相似图形
进一步认识
第4章 视图和投影
第5章 反比例函数
第6章 对概率的进一步研究
九年级下册 第1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2章 二次函数 第3章 圆 第4章 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 率的综合
(一)、编写特点
联系实际
改进方式
本册书自体始现至终应贯用彻理论联系实际的体原现则,转概变念的产生,
课的法题画距解学树离简习状相单和图等的数)的一学计性元活算质二动简。次:单能方经事作程历件出。“发简能问生单根题的图据情概形具境率旋体—;转问—知后题建道的,立大图检模量形验重。复
型2结—试4数果.—验圆是与求时:否解频理代合—率解数理—可圆。解作及释为其与事有应件关用发概”生念的概,了基率解本的点过实估和程计践圆。值、与获。直得综利线一用合和些概圆应率、用
决问题。
上空的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
具收体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
要并求作出大胆推断和猜想。
(二)、内容标准
图数25形与图.统与代形计几数与与何概几率何
统计与概率
实22践概31..与率旋一综初转元合步:二应:通次用理过方解实程概例:率认会的识用意旋因义转式;;分会理解用解法列对、举应公法点式(到法包旋、括转配列中方表心、
三种事 件
必然事件 随机事件 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 与概率
简单列 举
列表法 (两步)
树状图 (三步以上)
需大量重 复试验
列举法求 概率
用频率估 计概率
概 率 初 步
(四)、知识整合
方程
定义 解法 应用
分式方程
转 消化 元
降 次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情况
数
两个
△与>0
一个
△代=0
实际问题 与一元二
次方程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增长率问题、利润问题、 图形面积问题、加速减速问题
内容结构
二次函数与一 元二次方程的
关系
根据图像求一 元二次方程的
根
开口方向、顶点坐 标、对称轴、增减 性、最值
解析式 及图像
图像和性 质
定义
与一元二次 方程
二 次 函 数
飞行问题、利润问题、 面积问题、桥洞问题等
没有公共点: 作垂直、证半径
有公共点: 连半径、证垂直
见切线
证明圆切线
见直径:想直角
圆 思维方法整合
九 年 级 上 册
有内心: 想角平分线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问题情境的设计,教作学为过教程师的一展定开要,坚练持习先的学后教的教学方式, 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创所设有情学境生引都导能学主生动参参与与。。使学生形成自己 对于学困生多鼓励表对扬数,学发知现识问的题理及解时和改有正效。的学习策略。
统计与概率
的初步认识
八年级上册 第1章 勾股定理 第2章 实数 第3章 位置的确定 第4章 一次函数 第5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6章 数据的分析 第7章 证明(一)
八年级下册 第1章 证明(二) 第2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3章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第4章 因式分解 第5章 分式 第6章 平行四边形
九年级上册(62)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第22章 二次函数(12) 第23章 旋转(9) 第24章 圆(16) 第25章 概率初步(12)
概率的学习
九年级下册(48)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8) 第27章 相似(14)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0)
7—9年级所有章节分年级编号 (北师大版教材)
承上启下
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注重联系
培养能力。
改进方式 体现转变
渗透数学思想 培养思维能力 编 写 特 点
(一)、编写特点
联系实际
改进方式
利体用现二应元用一次方程组的体学现习转经变验来学
承上习 降启次一下;元体二现次了方化程归,和一转个化是思消想渗元。透、列数一方学个程思是来想 解决实际问题既体现了方程培思养想思也维体能现力
从实际需要出发,内容素材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承和问社题上会的启现过下实程,中并去注。意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渗用到透解数决学实际思想
注重联系
培养思维能力 编
写
特
点
(一)、编写特点
教材在编写上将以前
的直接呈现内容改为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思考,得出联结论系后实教际 材予以归纳体。让现学应生用
在主动学习、探究学
七年级上册(62) 第1章 有理数(19)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9) 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16)
七年级下册(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第6章 实数(8) 第7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
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
坐标关于 原点对称
图案设计
课题 学习
内容结构
圆外 圆上
圆周角 定理
弧、弦、 圆心角
垂径定 理
切线的 切线长 性质.判定 定理
相切
相离
相交
内含 相离
圆内
点与圆
直线与 圆
圆与圆
外离
外切
相切
内切
相交
计算 中心角、
边心距、 半径
(解直角 三角形)
等分圆 周
正多边 形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