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陕西省蓝田县安子沟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案例分析

关于陕西省蓝田县安子沟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案例分析

关于陕西省蓝田县安子沟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案例分析刘婷婷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目前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焦点,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这篇文章结合调查所取得的一手数据,对陕西省蓝田县安子沟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关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从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得出教育对劳动力转移的方向有着一定的作用,而另外如外出时间、务工所在地区、培训与否等之间的关系在数据地分析结果中看不到,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以往的一些实证结论,即认为劳动力转移几乎是没有规律的。

最后结合分析的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案例分析一、导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农村经济有了极大发展,产生了大量农业剩余;城市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带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遇;而紧随其后的改革开放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自然和区位条件、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了收入水平的差距,特别是收入的城乡差距,为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驱动。

近年来户籍制度的放松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 7 亿人,今后一段时间每年将以500~1 000 万人的速度大幅增加,而另一方面,农村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将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初步预测,2010 年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 2 亿,2030 年将达到2. 8~2. 9 亿人。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凸现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化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如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加剧了公路、铁路运载的紧张程度的等城市问题,同时,农民工进城普遍受到歧视,且缺乏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相关的政府、社会机构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产业转移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案例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现象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理解我国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政策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接着,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产业会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有哪些影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内涵。
2.分析产业转移的动因,如劳动力成本、市场、政策等因素,并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在东亚地区的具体表现。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方面,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产业会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产业转移对我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疑惑,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珠三角产业转移

珠三角产业转移

案例: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

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

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

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

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

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

90年代后期以来,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为此,他们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如扩展战略联盟,世界最大的15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90%的公司参与结盟;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已由1991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56%。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2年跨国公司达6.4万家,分支机构87万个,分别是20年前的6.7倍和14.5倍,海外分支机构销售收入17.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出口的2.7倍。

例如阿迪达斯公司已将95%的制造环节转移至其他国家东亚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

高三地理复习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

高三地理复习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

1.出口加工 区一般都具有优越的 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 业基础。这样的区位 对于降低企业生产内 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 用?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方便,运输成本就下降; 工业基础良好,投资环境就比较有利,在生产 组织、职工培训等投入的资金就少,企业的内 部交易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2.从出口加 工区的建设来看,发 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 引国际产业转移,除 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 的优势外,还应该做 哪些工作?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在 东 亚 的 转 移
50年代 来自美国 80年代 90年代后期 60-70年代
1 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 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 解释其原因。
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 验,但是 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 产业转移规律。 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 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劳动力丰富、 廉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高 内部交易成本低 市场广阔 吸引
获得最高利润
目的
企业生产转移
促使
国际 经济 形势 变化
原生产 用地紧 张、低 价昂贵
国家 政策 调整
环 境 污 染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对于产业转出地的影响:产业转移可以使国内的生产要 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对于产业接受地的影响: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 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两图结合起来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在接 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开 发 期
增 长 期
成 熟 期
衰 退 期 转 移

劳动密集型产业实例

劳动密集型产业实例

实战分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容纳较多职工,行业门槛和企业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

这是它优势的一面,但处理不好有可能向劣势转化。

一方面,解决就业可以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如果企业没有真正走向市场,没有按照经济规律运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使单位劳动生产率趋于更低,不利于开拓市场和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

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更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发挥自身的优势。

鉴于此,结合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本文以制衣业为例,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含义及特点劳动密集型企业狭义上是指在生产成本中,工资支出与设备折旧和研发(R&D)支出相比所占比重大的企业;广义的讲是指单位资本占用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企业。

一般认为,商贸餐饮、运输通信、文教卫生等服务业和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等制造业以及建筑业,都属于吸纳劳动力相对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以下的特征:首先,大量使用人力劳动。

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它区别其他企业的标志。

正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使用人力劳动,才使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

其次,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相当部分劳动仍然无法被技术取代,即使能取代,对于资本短缺而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使用技术的成本往往高于使用劳动的成本。

特别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或者对精湛手工艺品的追求,必须保留或采用人工作业。

再次,发展阶段性。

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逐步由占主导地位阶段向占非主导地位阶段过渡。

据专家研究,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我国台湾省持续了40年。

只有认识到我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劳动力是典型的“无限供给”的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潜能尚未完全释放出来,才能看到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较长的时期。

产业转移经典案例

产业转移经典案例

产业转移经典案例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产业转移案例:
1. 20世纪60年代,日本将本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亚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转移,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3. 20世纪80年代,美国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国家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条件,实现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4. 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
移的趋势加速。

许多外资企业将生产基地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到中西部地区,以利用当地较低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

5.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兴市场的发展,一些传统产业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正在向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同时德国也在积极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以适应未来产业变革的需要。

这些案例表明,产业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政策环境、技术进步等。

对于参与产业转移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合作与交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劳动密集型行业案例分析

劳动密集型行业案例分析

劳动密集型行业案例分析一、概述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劳动力相对较多的行业。

这些行业通常以人工为主要生产要素,相对较少地依赖机械设备或其他自动化生产方式。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案例,探讨其发展现状、挑战和前景。

二、服装制造业案例分析1. 行业背景服装制造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之一,在许多国家都有较大规模的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出口国之一,并且拥有庞大的人工资源和成熟的供应链系统。

2. 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服装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了制造商利润率下降。

其次,市场需求趋于多样化和快速变化,需要企业具备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此外,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

3. 挑战与前景尽管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国的服装制造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和设计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竞争力。

同时,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自动化设备,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餐饮服务行业案例分析1. 行业背景餐饮服务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涵盖了众多食品加工、供应和销售环节。

这个行业与人们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发展。

2. 发展现状近年来,全球餐饮服务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消费者对各种美食和就餐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外卖平台和在线点评等数字化工具也推动了行业创新。

3. 挑战与前景虽然餐饮服务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力成本上升、食品安全问题等,但其前景仍然广阔。

通过提供特色菜品和优质服务,餐厅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另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四、结论劳动密集型行业无论是服装制造业还是餐饮服务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

尽管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挑战,但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创新生产技术,并运用数字化工具等手段,这些行业仍然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2024年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范文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群升级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升级模式,通过分析现有产业集群的运作机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升级路径和策略。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概述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指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需求较大、资本和技术投入相对较低的产业,如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制造等。

这些产业往往集中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相关产业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如研究机构、政府机构等)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形成的空间集聚体。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提高产业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必须进行升级。

升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

2. 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3. 拓展市场空间:通过创新产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四、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升级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升级: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这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2. 产业链升级: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创新驱动:加强研发投人,推动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这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研发人才。

4.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案例分析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案例分析

日本与台湾的比较
日:陆地面积小,可用土地资源有限。资 源匮乏,劳动力昂贵,生产成本高。 台:陆地面积小,但具有资源优势。人口 密度大,劳动力丰富,劳动力相对便宜。
台湾与大陆的比较
台:比较优势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 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劳动力素质提 升,价格升高,生产成本增加。
陆: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口多且集中, 劳动力丰富,实现生产规模化,但技术含 量低。
国际产业转移定义

国际产业转移(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 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 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
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
1、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 主要有雁行形态发展模式和产品循环发展 模式。 2、通过国际投资进行国际产业转移,主要 载体是跨国公司。
自 然 资 源
台:陆地面积小,土地成本高; 陆: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 土地成本低;矿产资源丰富; 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 转变,劳动力素质提高且价格提 高。 陆:人口多,集中在沿海经济活 跃地带;劳动力素质低且价格便 宜
劳 动 力 资 源
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 本成本不断提高。
资 本
小组讨论的问题
日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将大量劳动密集 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台湾,进入90年代以后, 台湾又将大量劳动性密集产业转移到中国 大陆。 试从经济发展中要素的变动来解释此类现 象。
报告提纲
(1)产业转移的背景资料 (2)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 从比较优势来分析 从要素禀赋理论来分析 (3)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方面来说明产 业转移现象,以及以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趋 势
陆: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 吸引资本能力增强,资本集中, 资本成本相对较低。

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楚雄州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课题一)

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楚雄州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课题一)

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楚雄州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调研课题之一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要素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产业从某国家(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地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料显示,全球已完成了三次大规模的跨国和跨地区的产业转移,目前是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

第四次产业转移大潮以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型产业率先脱离东部产业集聚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为特征,从而形成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现象。

图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自2008年以来,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催促之下,产业转移正加速度地由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奔涌而来,我国中西部地区正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而作为西部城市的楚雄州应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新动向,立足发挥比较优势,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创新发展,把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调结构、保民生、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彝州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一)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正在快速提升自2006年以来,国家商务部等部门接连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对加工贸易实行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银行保证金“实转”,加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出口急剧萎缩,对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但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却是难得的春雨滋润。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8年上半年,中西部、东北、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快于东部地区,上述4个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1.65%、21.39%、22.47%和21.10%。

上半年,中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投资高速增长,分别达到28.62%、36.36%、35.11%和22.08%。

另外,从工业经济增速看,上半年,中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4个地区工业生产增加值分别增长19.74%、19.06%、21.41%和15.73%。

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及启示经济论文

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及启示经济论文

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及启示经济论文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及启示经济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产业结构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在发达国家,这个转变是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的。

在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最先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开始的。

美国所淘汰的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日本。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又将其转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

亚洲四小龙经过10—20年的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也经历了一个缩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向外部打开了大门,以优惠条件吸引外商前来投资,使亚洲四小龙及美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找到了地域广泛、劳动力丰富而价格低廉的我国沿海地区。

至今这种转移仍在不同层次上继续着并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加入WTO后,我国成为世界上外商投资额最大的国家,外商投资中有近三分之二是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较集中的领域,在制造业的投资中,外商大量投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或加工组装生产环节。

我国制造业优势的提升和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的维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制造业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

一、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特点(一)农业总产值、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等重要指标逐步下降根据发达国家、后起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其共同特点包括:(1)农业劳动力比重降至30%以下且绝对量已开始减少10年以上,农产品商品率上升到70%以上,农户开始了企业化经营。

(2)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到35%以下,人口城市化比重上升到55%左右。

(3)农业增加值比重下降到15%左右,对国民经济的积累作用已大为降低。

无论是美国、英国、法国还是日本、中国台湾,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时均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

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大陆无论是农业人口比重,还是农业劳动力比重,都大大高于产业转移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
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注意将研究和开发一起引进。避免总是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污染转移和扩散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3)为什么一个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地区变成转移地区?
很多美国人认为耐克是中国品牌!
Made in china !
耐克为什么成了中国货?
广东丰泰是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的一家代加工厂,多年来,大多数耐克运动鞋都是由耐克公司下单,丰泰代加工的。但今年以来,耐克却把许多本该给丰泰的订单下到了越南,不但大规模扩充在越南4个加工厂的生产线,还投资1600多万美元在越南新建一家工厂,并计划到明年年底,把越南建成耐克公司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耐克从“中国制造”转而他去!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劳动力、资源
内部交易成本
国际经济环境
环境、用地
市场
1. 浙江纺织企业纷赴亚非拉建厂。 2.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建有许多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区。 3.宝洁公司在华经营已有10年,建立了11家独资、合资企业,推出了飘柔、潘婷、海飞丝、舒肤佳等著名品牌。 4.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引起印尼、菲律宾等国政局动荡,东南亚的投资环境恶化,外资纷纷转向东北亚。 5.北京的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外迁。
“它生来就是法拉利的敌人,也注定是世界上所有超级跑车的强劲对手,没有多少人能够拥有它,因为它昂贵到无可想象的地步……”
1906年在英国正式成立,现是德国宝马公司旗下品牌。

《产业转移》案例探究及相关练习(示)

《产业转移》案例探究及相关练习(示)

《产业转移》案例探究及相关练习案例一: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引进大量外资,接受产业转移,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企业,如玩具制造、服装制造和纺织等,为广东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时广东是全国招聘外来民工最多的省份,用工总量约占全国流动民工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2007年春节后民工弃南北上,珠三角用工缺口至少200万。

最缺民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收入来源是收取加工费,因此企业的利润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去赚取。

现在“第二代”的农民工求职者,工资要求普遍在800元~900元,这和以往只有500元~600元的“第一代”农民工工资有了一段距离。

某地每月基本工资从460元调高到570元,涨幅20%。

但没想到,当地调查显示,仅因工资提高100元,当地就有数百家工厂关闭。

竞争力孱弱的现象正说明,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材料三:据二00四年的统计数据,珠三角人均GDP达到五千多美元,东西两翼是一千二百美元,而山区只有九百多美元。

为此,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鼓励珠江三角洲产业向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

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不是强制性的搬迁,而是企业的市场行为。

部分产业的转移,可以为珠三角地区腾出空间,更从容地发展高技术、高增长、高效益的产业。

探究回答: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你认为珠三角具有那些吸引力?你认为最主要的吸引力是什么?2、珠三角为何会出现“民工荒”?应如何解决?3、结合课本图5.8,你能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规律吗?案例二:材料一: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并凭借视投资者为上帝、开放超前的经营观念,诚信、高效、透明的办事风格,特有的多种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及大财团来此投资设厂,如佳能、住友、东芝、卡西欧、纬创资通、默克-雅柏等。

2005年,区内共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投资来自世界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产业经济一 、当前跨国公司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及现状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引进外商投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起步阶段,大量的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

为抢占中国市场,提高企业利润和竞争力,跨国公司将纺织服装、皮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

在1998年到2010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处于稳定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增长,大量跨国公司到中国建厂,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国也因此被称之为“世界工厂”。

2011年至今,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不再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中国正在寻求产业转型之路,加上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人口红利”不再,国内生产制造环境也逐渐不再适合跨国公司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需要,跨国公司开始寻求新的生产工厂;与此同时,东南亚和南亚等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替代了中国,这些国家建设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并且劳动力相对廉价,适合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同样的,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纷纷走向海外,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大量转移劳动力市场,进行海外投资,在东南亚地区建立生产工厂,以此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二、 跨国公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南亚发展趋势东南亚地区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人口多,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近年来,跨国公司大量在东南亚地区建厂,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寻求更高利润。

而东南亚地区各国经过两次金融危机,迫切需要恢复经济发展,大量兴建基础设施,东南亚各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

(一)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的制造业产值不断增加东南亚主要国家近三年的从制造业产值(全球经济指标数据网)国家时间201420162018泰国约65000百万泰铢约67800百万泰铢约71900百万泰铢越南约400000亿越南盾约450000亿越南盾约550000亿越南盾印尼约440000亿印尼卢比约490000亿印尼卢比约532000亿印尼卢比近年来,东南亚各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制造业领域,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大部分的制造业经济的增长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在2014年至2018年四年间,泰国从制造业GDP产值增长10.6%,越南从制造业GDP产值增长近37.5%,印尼从制造业GDP产值增长近20.9%。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范文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范文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升级不仅关乎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探讨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模式,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是指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地域为空间集聚的产业群体。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地区,涉及纺织、服装、玩具、电子组装等传统行业。

这些产业集群在促进就业、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这些产业集群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升级能够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升级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升级可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模式1. 技术创新驱动模式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

同时,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2. 产业链整合模式产业链整合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

3. 绿色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通过推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理念,降低产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4. 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策略。

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案例分析

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案例分析

产业转移影响因素与案例分析劳动力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共同构成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为企业提供销售收入,收入减去支出就是企业的利润,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需要不断地变化区位来寻找“成本最低,市场最大”的区位。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此外,还有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用地紧X、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其他因素。

一、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因素特点如下:劳动力在国际X围内的流动性很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产业转移或企业迁移受诸多因素影响,成本只是其中之一。

即便从成本角度而言,企业成本又包括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中,除劳动力成本外,还有水、电、资源、土地等诸多成本。

因此,劳动力价格上涨并不是影响产业转移或企业迁移的决定因素,甚至有可能不是主要因素。

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不仅要分产业来看,还要看该企业在产业中的层次与状况。

如XXXX,它处于信息产业中的加工装配环节,是高科技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这类企业,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会很大;即便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企业也不会仅因为劳动力价格而进行迁移。

2005年开始对XXXX的一项跟踪调研显示,除了劳动力成本,企业还很看重迁移中的沉没成本。

比如一个企业在XX经营了10年,人脉、渠道等各环节经营得很顺畅。

经营这些网络资源付出的成本,无法随企业转移,到了新的地方还要重新建立。

当一个企业算账,发现迁移成本比劳动力成本上涨还要大,便不会转移;此外,产业转移,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出口加工型产业的转移,还受到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影响。

例如XX的高埗镇,全世界1/5的NIKE鞋都在此生产。

随着当地劳动力价格上涨,这些产能是否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不是当地企业说了算,要看NIKE公司的订单怎么下。

(公开课)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公开课)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再过度依赖单一的贸易伙伴。
优化贸易条件
产业转移还促进了东亚地区贸易 条件的优化,如降低关税、减少 非关税壁垒等,为当地企业创造
了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转移加速了东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经济 联系更加紧密。
加强区域合作
为了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和优化贸易结构,东亚各国加强了区域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04 产业转移对东亚经济影响 评估
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产业转移带动经济增长
01
随着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东亚地区承接了大
量产业转移,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
02
产业转移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东亚地区产业
结构的升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 企业开始走出国门,通过对外投资实现 全球布局,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球产业链整合
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逐渐 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并在一些 领域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的跃升。
日本技术输出与高端制造业保留
日本技术输出的特点
日本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注重技术的输出和保留,通过向 海外转移成熟技术和设备,保持了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领 先地位。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深入理解产业转移
通过本次公开课,学员 们对产业转移的概念、 动因和影响有了更深入 的理解。
拓展国际视野
通过学习东亚产业转移 案例,学员们对全球经 济格局和产业发展趋势 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启发思考与实践
公开课内容激发了学员 们对如何参与和推动产 业转移的思考,部分学 员已开始尝试将所学知 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高二地理必修3_成都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高二地理必修3_成都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成都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趋势明显9月8日讯,“在成都的物流成本比在广州的每双多3元,但是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一样,而且广州还招不到人。

”古奇鞋业董事长谢平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古奇鞋业是GUCCI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代工厂,接到的订单已经完全在成都生产,而在广州只留下设计和市场团队。

对于成都来说,像这样的产业转移已不稀奇。

目前,成都已成为“中国女鞋之都”,与温州的男鞋和晋江的运动鞋生产中心遥相呼应。

这样的例子还有川中腹地遂宁市。

沿海资本以及外资将这个毫无工业基础的城市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节能照明灯生产基地。

外界称,遂宁市经济开发区从“切薯片”的摇身一变成了“切芯片”的。

“从去年开始,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来,产业转移趋势非常明显。

”成都市高新区负责招商引资的副主任郑莉介绍说,“《指导意见》实际上就是对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的落实贯彻,政策上非常有力。

”郑莉所说的《指导意见》是指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

但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巨大的经济利益带来的谷底竞争等问题也同样值得警惕。

《指导意见》指出,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能转移污染和落后,要坚持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严把产业准入门槛。

不过,在这个产业转移浪潮中,官方和学界却仍心存忧虑。

此次出台《指导意见》列出的重点产业包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然而,西部地区不仅看上东部转移过来的产业和企业,而且努力争取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

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这种意识尤其表现在西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上。

“我们承接产业转移的起点比沿海当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得高,他们当时还只是来料加工。

”郑莉表示,“在高科技产业,成都与沿海本身没有什么差别,客观条件就是在物流,这个在不断改善过程中,大公司也纷纷布局。

就高技术本身而言,与沿海没有差别,成都有这样的能力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优势理论
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关键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固定 的产品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 要素市场;规模报酬不变。
主要因素: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日本与台湾的比较
日:陆地面积小,可用土地资源有限。资 源匮乏,劳动力昂贵,生产成本高。
台:陆地面积小,但具有资源优势。人口 密度大,劳动力丰富,劳动力相对便宜。
世界经济:整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大部分向 东南亚和非洲等大部分欠发达国家,发达国 家将进一步进行高端产业的升级,发展中国 家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从而带动整个世 界的经济发展。
台湾与大陆的比较
台:比较优势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 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劳动力素质提 升,价格升高,生产成本增加。
陆: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口多且集中, 劳动力丰富,实现生产规模化,但技术含 量低。
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观点: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 丰富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 从事商品的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动 力
高。
资 源
陆:人口多,集中在沿海经济活
跃地带;劳动力素质低且价格便

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 本成本不断提高。

本 陆: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
吸引资本能力增强,资本集中, 资本成本相对较低。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全球转移之路 美国
20世纪50年代
日本、西德
20世纪60—80年代
亚洲“四小龙”
20世纪90年代
假设:台商有一天撤出大陆,大陆的经济 会怎样?
中国大陆未来的发展趋势:逐步转移出劳 动密集型产业,由此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 渡。
日本可能将进一步转移其劳动密集型产业, 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整个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 化和区域集权化加的强的形势下,台湾、香 港、大陆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是大势所 趋,两岸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台 湾不仅在过去以及未来都不可能脱离大陆而 独立发展。
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国内社会分工
↓ 延伸 发展
国际分工
表现↑↓基础
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
当代产业分布局势: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和日 本等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等发 展中国家和非洲一落后国家。
日本当前局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已绝大部分向 外转移,着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小组讨论的问题
日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将大量劳动密集 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台湾,进入90年代以后, 台湾又将大量劳动性密集产业转移到中国 大陆。
试从经济发展中要素的变动来解释此类现 象。
报告提纲
(1)产业转移的背景资料 (2)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
从比较优势来分析 从要素禀赋理论来分析 (3)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方面来说明产 业转移现象,以及以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趋 势
源丰富且相对便宜。
日:以科技产业为主的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较早,资本成本高。

本 台:亚洲经济发达地区,资本集中, 资本成本相对较低。
大陆比台湾具有的优势:
台:陆地面积小,土地成本高;


资 源
陆: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
土地成本低;矿产资源丰富;
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
劳 转变,劳动力素质提高且价格提
中国大陆
实际案例
阿迪达斯(欧美) (20世纪70年代)日本、韩国
(20世纪80年代)台湾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
东南亚
案例总结
1.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 2.分析当前局势 3.着眼未来发展趋势
比较优势 国际分工、贸易
要素禀赋(资源稀缺、密集)
利↓↓益
产业转移
技术密集型 产业转移
劳动密集型 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定义
国际产业转移(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 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 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
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
1、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 主要有雁行形态发展模式和产品循环发展 模式。
2、通过国际投资进行国际产业转移,主要 载体是跨国公司。
20世纪七八十 增长
70年代初,GDP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 GDP是4000美元
70年代初日本已经完成工业化化目标,跨 入了成熟阶段的门槛
20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经济
台湾自1960年代初期经济起飞,成为东亚 “四小龙”及世界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的一员
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生产要素价格的差 异----商品生产成本的差异
台湾比日本具有的优势:
日: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可用土地 自 资源少;矿产资源贫乏,依赖进口;
然 资
源 台:拥有四大平原;矿产资源丰富,特 别是煤矿资源;水资源丰富;
劳 日:人口素质高,劳动力昂贵。


资 源
台: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
台湾当前局势:岛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数移向大陆,着力 推动产业的升级。
中国当前局势:经济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兼以极 少量的技术型产业。
东南亚当前局势:工业、旅游业蓬勃发展,经济快速发展。 但政治局势不稳定,基础设施不完善。
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大陆转移, 台湾对日的依赖越来越小;中国大陆由于 台商的大力投资,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台湾由于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 被世界列为最重要的商品生产基地,为承 接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可能。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
9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良 好的增长势头。
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已使中国经济与世 界经济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
案例分析
1.比较优势理论 2.要素禀赋理论 3.实际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