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土地资源学 第七章 土地资源生态与功能.
• 土地资源的生态分类是从生态学角
度对土地资源的划分,其涵义是把各种 不同的土地资源视为具有一定结构、执 行特定功能的土地生态系统,这种生态 系统主要是指地球表层一定地段以生物 和人类为主的自然和人文多种要素组合 而成的复杂有机组合体,不同于一般的 生物生态系统。
• 德国学者W.海博最近也以自然度的 减少或人文化的增加,提出主要土地系 统或生态系统体系。首先区分为生物生 态系统和技术生态系统两大类,又在生 物生态系统中划分出自然生态系统、近 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及人类 生态系统四个次级类型。并简单列举各 个类型的基本特点。见表1
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算方法
1、粮食型: (1)计算粮食生总量
Y=P·A·R 式中:Y是粮食生产总量
P是土地生产潜力(亩产)水平 A是耕地面积 R是粮食用地占耕地的百分数
•(2)计算人均社会
粮食占有量
人均社会粮食占有量应包括人口 口粮、种子粮、饲料粮、本地工业 用粮及仓储等其他用粮。一般可根 据近几年人均社会粮食占有量,并 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可制定 几个不同消费水平,以便求出几个 人口承载力方案。
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的组成要素(地 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动物等)之 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 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移,是一个动态开 放系统,具有本身的结构功能和生态演替过 程。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多层结构,大系统中 包含高级子系统及次一级的子系统。这些子 系统,从类型上分,有农田生态系统、林地 生态系统、草源生态系统等。
土壤主要是通过土壤肥力对作物发生作用, 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土壤水、肥、气、热综合用 的结果。因此,土壤修正系数K应尽量反映土 壤肥力的综合状况。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市为例摘要: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的土地资源有限性与人口的增长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在总结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和当前人口食物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现实生产能力, 最后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粮食单产与质量及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为市建立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灰色系统模型;粮食单产1 市土地资源现状分析1. 1 土地资源现状市总面积3 317 km2 ( 统计数336 255. 42 hm2) 。
其中, 平原1 509. 3 km2 , 占总土地面积45. 5% ; 岗台地1 329. 7 km2 , 占土地总面积40. 1%; 水面478 km2, 占土地总面积14. 4%。
土地利用现状以1996 年为例( 表1) , 耕地与园地两者合计占土地总面积46. 18%; 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用地合计占土地总面积49. 34% ; 未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4. 48%。
在耕地中灌溉水田以49. 34%占绝对优势; 其次是旱地与菜地, 分别为11. 84%、2. 31% ; 最少是望天田与水浇地, 分别占0. 03%、0. 01%。
1) 土地利用率高, 人均耕地占有量低。
市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比较优越, 已利用土地为321 205. 53 hm2 , 利用率高达95. 52% ; 但人均耕地仅0. 043 hm2,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仅相当省平均水平62. 2% 。
2) 中低产田比例大,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耕地利用重产出, 轻投入; 重利用, 轻施肥; 重化肥, 轻农家肥与绿肥, 使土壤板结, 耕性破坏, 耕作层变浅, 减弱土壤保蓄能力。
中低产田在南陵县达76. 12%, 县达70% 。
土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2、土地整理3、光温水生产力4、土地资源类型5、土地退化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2、土地整理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3、光温水生产力4、土地资源类型5、土地退化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2、土地资源的概念“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7第七章 土地规划利用
第三节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重在编制、贵在实施
法制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社会手段 科技手段…
第七章 土地规划利用
第三节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
(三)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通过发现土地利用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 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规划,使规划符合经济社会发 展要求 。
总量指标
增量指标 效率指标
第二节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空间规划 国土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环 境 规 划 … 土地利用区域规划: 城市、村镇、农业 林业、自然保护区…
非空间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
各部门发展规划
自然资源利用规划 土 地 利 用 规 划 水资源利用规划…
知识回顾
三、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
土地的生产潜力研究; 人口的承载潜力研究。
第七章 土地规划利用
知识回顾
四、农业生态区法(AEZ)
Agro Ecological Zone
根据生态区土地的气候、土壤、地形、水等土地 资源特征,结合区域的生产条件和人口的消费水 平,对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的方法。
林增杰
福建闽侯人,1956-1961 于原苏联哈尔科夫农业大学土 地管理专业学习。
第七章 土地规划利用
新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简史
一、探索阶段(1949-1978年) 1956年创建土地规划系
1955-1958年土地规划研究生班
1960年抽调师资支援河北农大、华中农大、 南京农大。
第七章 土地规划利用
第七章 土地规划利用
学习目标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⑶、作物的灌溉气候生产潜力
• Yw=g(wi)·Yt
• 式中:Yw是光温水生产潜力(g/m2·年)
• Yt是光温生产潜力
• g(wi)是灌溉条件下水分影响函数
•
g(wi)=(Ws+Wi)/E0
• Wi-农田灌溉水量
• E0-土壤水分年平均蒸发量
• Ws-土地水资源量
• 4.农业生态区法在土地资源开发前景中没有考 虑大型土地改良措施的作用,而我国人多地少, 农业开发历史悠久,许多边际土地在外国能被认 为是不适耕作的土地,在我国都采取了多种大型 土地改良措施。
农业生态区法应用的特点
• 5.一个农业生态单元的土地并不都是 用来生产食物。在计算土地资源的食 物总产量时,就发生土地总面积中有 多少是用来生产粮食的问题。这就涉 及到土地利用结构问题。FAO采用了简 化的推算方法,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时, 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 定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参数。
• 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靠自然水、肥、
热等自然供给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 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土地所 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 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示。
• 土地自然生产力反映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所能达到 的最大限度,其水平高低主要受自然条件制约, 与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与人类的经济活动 无关。
⑸、计算土地(经济)生产力 ——通过考虑投入水平修正土壤适宜性
• (1)投入的方式
• 一是改变土壤状况的基本性投入;主要是农田基本建设,如土 地平整
• 二是具体生产过程的常规性投入;主要是肥料、良种、农机和 技术投入等。
• (2)投入的水平 • 在农田基本建设与常规生产性投入方面同时考虑分为高、中、
土地资源承载力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承载力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土地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提供的可持续利用的服务功能的能力。
它是土地资源的重要属性之一,涉及到土地的物质能源供应、环境容量承载、生态系统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持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和管理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土地的肥沃程度、水资源的可利用性、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人口密度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规划,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版复习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土地资源学(最新王秋兵版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分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土地的资源属性 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土地的资产属性 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照资源指标——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力资源2. 地貌类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山地与丘陵 1.海拔高度2.山系走向对土地环境的影响3.地面坡度平原 1.扇形地平原2.冲积平原3.湖积平原4.滨海平原3.地下水的类型 1.包气带水2.潜水3.承压水4.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生物有机体、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气相土壤空气5.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土壤发生层次垂直序列组成的不同类型的排列组合形式。
一般分为三个最基本发生层次A层是土壤剖面的表层是有机质积聚层B层位于A层下部是淋溶物质的淀积层或聚积层C层母质层位于表土层、淀积层之下由未受成土作用影响或影响较微的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产权指与土地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
2.土地资源产权制度指对土地资源产权的一系列安排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3.国有土地产权低效率的原因土地产权主体不明国家只是一个虚拟的主体缺乏激励;国有土地产权的实施成本和监督成本都过高以至于难以实施和难以监督。
4.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却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
第七章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7.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涵义及其研究意义 7.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 7.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7.4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估算 7.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计算 7.6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7.1 涵义及研究意义
•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所 密切关注的一项研究课题,对保护土地资源免受 破坏有重要意义,对生态脆弱地区更是如此。 • 1812年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将人口的 再生产与粮食再生产对比,拉开了早期土地资源 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序幕。 • 1921年美国学者帕克和伯吉斯最早提出承载力的 概念。1970年威廉·福格特把生态学上的承载力概 念进一步延伸,明确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就是 土地提供饮食和住所的能力。
研究意义
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 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反映的是土地生产力对一定生 活水平下人口增长的限制目标,因此,它对于土地、人口、 食物与发展等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 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是 有限的。土地超量负荷,必将导致掠夺式使用土地,使土 地肥力下降,再生资源活力减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 终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进行土地人口承载 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威廉·阿伦的研究
英国的威廉·阿伦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土地资 源人口承载力计算公式。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传统的 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够养活多少人口,或者说给出承 载人口的上限。 这种承载力研究所依据的定义是,在不发生土地退化的前 提下,一个土地利用系统所能永久支持的最大人口密度, 以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表示。 可以说是某一区域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理论人口,即某 地区与土地利用系统相联系的人口承载力。它主要考虑总 主要考虑总 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 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它不考虑人口对农业 生产的反馈作用。 生产的反馈作用。由于没有考虑对农业的投入与整个经济 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反馈作用,这种方法只能提供某个时期 该地区所能供养人口数量的粗略估计。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1.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物、人类劳动结果所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
2.实质内涵〔四个层次〕:(1)土地首先是最根底的生态环境要素。
(2)土地是人类的劳动对象、人工环境和最根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资源、土地资产〕(3)土地作为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国土〞,又称“领土〞、“国土资源〞。
(4)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3.土地资源: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开展的物质根底和来源,它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产品和效劳,对人类社会开展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土地成为资产的根底。
4.土地资产: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5.土地的特性:(1) 自然特性(原始性、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绝对有限性、不可搬动性、质量的差异性、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利用的生态整体性、多宜性、多用性〕〔2〕经济特性〔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农业用地和城乡建立用地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土地利用的适度规模性、集约性、粗放性;土地投资效益的积累性和扩散性;土地和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土地经济区位的可选择性及土地价值的二元性等。
〕〔3〕人文社会特性〔土地利用的社会性、土地社会经济位置的变动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6土地的功能:〔1〕生产功能〔2〕承载功能〔3〕可耕功能〔4〕资源功能〔5〕其他功能和用途:生态功能;土地用途及功能的社会化和多元化;资产积蓄及增值功能;景观功能7.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土地利用中的人及土地的关系〔2〕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及人的关系问题。
第二章1.人地关系〔People and land relationship〕:泛指人及自然的关系。
2.人地关系的实质:人通过自身的劳动及自然界进展物质变换的关系。
3.人口经济问题的本质内涵:人类〔社会〕的生存及开展,只有而且必须首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劳动过程善待大自然,既保证人及自然界进展对等和协调的物质变换,又使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质量得以不断完善,以实现人及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七章土地质量评价
4.环境条件(D) 1)局部气候差异 2)地形 3)土壤 4)水资源
方面 因素
权重 0.2-0.4 0.1-0.3 0.1-0.3 0.03-0.2 ( 特尔菲法)
第六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的数量。是制定人口政策和土地政策的重要依据。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是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产与生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它是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以土地生产潜力为核心,以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熔评价、规划、预测为一炉的综合研究。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 否适宜和适宜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和编制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根据FAO〈土地评价纲要〉(1976)规定,土地按照适宜用途可分为多宜性(如一块土地适宜农林牧等用途,又适宜建筑用途)、双宜性(只适宜两种用途)、单宜性(只适宜一种用途)和不宜性(不适宜任何用途)。按照土地适宜某种用途的程度分为高度适宜(s1)、中等适宜(s2)、临界适宜(s3)和不适宜(n)。
=293.3
=190.3
评价指数
指标权重
综合指数
水稻用地评级表
级别划分 分数 级别 500-400 1级 400-300 2级 300-200 3级 200-100 4级 100以下 5级
第五节 土地潜力评价
(一)土地潜力评价概述 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用途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所以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能力的评价。它不仅涉及到气候要素的生产潜力,而且也包括土壤生产潜力和其它要素的生产潜力。 土地潜力评价按其评价对象可分为农业用地生产潜力评价和非农用地生产潜力评价,按其利用状况分为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和后备土地的潜力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 与人口承载力
城市人口持续膨胀与中小城市人口不断递增共同发生。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给城市带来诸如就业供给、环境保 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配套等方面的 较大压力。因此,为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 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城市人 口承载力,确保全国各地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
岩溶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_王
少静(硕士)
摘要: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面积大,人地矛 盾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应科学 地预测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力。本文以广 西百色市为例,运用“农业生态区域法”,结合适用于 岩溶地区土地生产潜力预测方法,对百色市土地生产潜 力进行估算和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 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岩溶地区;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土 地生产潜力;土地人口承载力;百色市
人口承载力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
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 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 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 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与此相 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 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研究_哈斯巴根(硕士)
摘要: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城 市人口不断增加,已由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 市,城市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土地资源人口承 载力问题是呼和浩特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 问题之一,对农业政策与土地规划、人口政策 与计划生育,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长远规 划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研究课题对呼和浩特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动力学, 发展战略对策, 呼和浩特市
第7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7章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7.1资源承载力根据《周口临港开发区化工园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影响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能源(电、热、气)。
因此,本评价主要针对上述主要的制约因素分析其资源承载力。
7.11水资源承载力7.1.11区域水资源概况地表水:周口市多年年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8.8亿n√,人均地表水资源量100.7m3,亩均地表水资源量68.5m3,全市9座大中型水闸年初蓄水量为0.61亿m3,年末蓄水量0.54亿m∖全市地表水总用水量为2.9亿m3,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33.3%0地表水用水中,农业用水量占71.1%,工业用水占12.8%。
地下水:周口市地下水资源量为20.6亿n?,人均地下水资源量235.7∏A亩均地下水资源量160.2m3°周口市地下水总开采量为14.6亿∏Λ其中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12.8亿nΛ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1.9亿∏Λ主要用于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
7.112区域供水现状工业园区内目前无水厂,没有实现统一供水,企业的生产用水来自市政自来水公司,生活用水主要以地下水作为水源。
7.1.13园区用水量预测本次规划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来进行需水量预测,用水量按用地性质与用地布局预测水量。
预测规划范围内,日均用水量约为13471m3∕d°用水量预测一览表见下表。
7.11∙4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周口临港开发区化工园区位于周口市李埠口乡,供水来源为市政自来水公司,能够满足园区用水需求。
7.115污水处理能力分析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的规定,污水产生系数为0.8,预测污水量为10293t∕do 园区内污水统一汇集到园区内部污水管网,经化工园区新增的污水处理厂初步处理后,回用或排入周口市第二污水处理厂。
周口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周口物流产业集聚区港口大道和长江路交叉口东南角,距离化工园区西片区约1.5km。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知识分享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实验四: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计算一. 目的要求(1) 了解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一般原理、方法及 工作程序。
(2) 掌握计算土地的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1、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原则;2、 生活水平标准:温饱型:400kg/人•年;小康型:450kg/人•年;富裕型:500kg/人•年3、 模型:线性回归、散点预测等多种统计方法均可。
三. 实验内容通过所给数据,计算青岛市 2009、2014和2019年土地的生产 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状况。
四.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计算器 四.完成任务 (一)粮食单产预测单产(公斤/公顷)由excel 做出粮食单产的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得到上图,并可以得 出:历年单产呈上升趋势,并趋向线性分布,线性回归方程为 y=78.71x-151508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得到粮食单产的预测表,女口 下:•单产(公斤/公顷)——线性弹产(公斤/公顷))(一)人口预测人口预测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和测定。
青岛市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因此采用自然增长法对青岛 市进行预测。
2009年青岛市人口 7629161人,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青岛市十二五’经济和 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45%以内”的思路和目标,因此,青岛市人口预测见下表: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根据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定义,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人口承载力二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消费量人口承载力的关键是粮食生产能力和人均粮食消费标准。
人均粮食 消费标准是指人们为维持正常生活而必需的最低粮食数量。
参照我 国食物结构标准,粮食年消费水平400 kg 、450 kg 与550 kg 分别作 为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三级不同消费标准。
结果如下:(三)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进一步从耕地、人口、粮食三方面对邹城市不同生活水平下的土地人口承载状况进行分析:温饱情况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小康水平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富裕水平下青岛市提地人口承载力由表可以看出,至V 2019年青岛市人口在不同水平下明显超载,土地以及粮食不仅均无剩余,反而需要更多粮食以养育更多人,人口超载率逐年减小。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03版课后题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03版课后题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属性?2根据土地特性,谈谈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
3简述土地与土壤、国土的差别?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土地资源学研究有哪些特点?6新中国成立后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1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学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生物生产和城市化建设的?2地表形态与岩性和矿物质组成如何影响土地资源质量? 3地表水与潜水的数量和质量对土地资源的作用以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表现再哪些方面?4试述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作用、功能?5土壤条件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取决与哪几个方面?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1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2人地关系及其发展?3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4土地资源价值构成?5地租的分类及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6土地资源价格计算的方法?7土地产权的种类及配置效率?8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9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土地资源格局的影响?第四章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1怎样理解土地类型是一个一定面积内性质相对的土地单元的概念? 2研究土地类型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是什么?3土地类型结构和演替与人类的活动有什么关系?4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与土地类系型的概念有何异同及关系?5划分土地资源类型的作用和方法是什么?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资源现状调查有那些异同点?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3 “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有哪些特点?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内涵? 2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有什么内在联系?3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是什么?4试述评价因素选择与权重确定对土地资源评价成果与应用的影响? 5评价单元有哪些选择?他们的特点和使用场合是什么?6土地资源评价的归类法和数值法有哪些优缺点?7试比较美国土地潜力评价和FAO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特点?8土地适应性评价中比配的实质是什么?9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他的拟订对整个土地资源评价是什么意义?10试例说明回归分析法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第七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中投入方案
高投入方案
承载人数 承载密度 承载人数 承载密 度
蛋白质
69.7
113662
1.20
(g)
小康 热量(KJ) 10842
148728
1.57
蛋白质
72
(g)
发达 热量(KJ) 11676
三、研究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的急 剧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 压力,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耕地减少且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等。面对这一事实,许多学者 都在关心同一个问题,即地球上有限的 土地资源是否能够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
FAO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土地人口承载 潜力研究项目。该研究于1978-1981年成 功地评定了全球117个发展中国家(未包 括中国)的人口承载力。
1.工作程序 2.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式
1.工作程序
土地资源清查
土地资源生产潜 力计算
土地资源人口承 载力计算
目的是为了 确定农业生 态区
即要计算在 一定物质和 技术水平下 的物质生产 能力;
即按人均所 需的食物消 费量来预测 一定行政区 域内所能承 载的人口容 量。
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式
1.按土地所能生产的粮食和每年人均多少千克 粮食计算 实际上是一种概算,如每年每人平均375400kg计算,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而且 不考虑粮食品种。
2. 按不同劳动强度与不同性别的人折合为一 个“平均人”,并将不同作物产品分别折 合成热量与蛋白质的量,并计算为相应的 农业生态区的单位面积的生产量。
光合生产潜力
作物生产的实质就是作物的光合生产.光合生产 潜力是假设其它因素为理想状态,只受光照影响. 光合生产潜力从理论上分析计算作物最大生产 能力即作物高产的上限,所以它是研究”一定生 产条件下土地的生产力”的基础和依据.因为一 定的生产条件实质就是指人类对光合生产潜力 的”衰减”因素的调节控制程度和水平.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第一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土地人口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它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及意义目的:(1)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2)将这些估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出有问题的地区(3)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得先决条件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
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一)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
早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于19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
用作者的话说,他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过其土地承载能力。
用一个方程式来说明这一论据,即: C=B:E式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即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代表环境阻力,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
这与目前的标准公式基本一致。
2)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他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公式。
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口,即承载人口的上限。
他主要考虑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不考虑人口对农业的反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第七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第一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涵义及研究意义1.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土地人口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不同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它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及意义目的:(1)在土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力(2)将这些估算资料与现在的和预测的人口资料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出有问题的地区(3)土地资源及其潜力的数量资料是提出合理的农业政策和人口政策得先决条件意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土地、人口、食物与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
进行土地人口载力研究,测算出区域内不同消费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回顾(一)国外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前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早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首先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
早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就在有关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中,提出了承载力的概念。
1)威廉·府格特的《生存之路》于1948年出版后,曾一版再版。
用作者的话说,他之所以撰写此书,是因为世界人口过剩,全球及各国人口的数量已超过其土地承载能力。
用一个方程式来说明这一论据,即: C=B:E式中:C代表土地负载能力,即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B代表土地可以提供的食物产量;E代表环境阻力,即环境对土地生产能力所加的限制。
这与目前的标准公式基本一致。
2)威廉·阿伦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他在1965年提出了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公式。
其目的是计算出某个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口,即承载人口的上限。
他主要考虑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耕作要素等,不考虑人口对农业的反馈作用。
2.后期(1970年以来)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1).澳大利亚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澳大利亚的科学工作者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法,从各种因素对人口的限制角度出发讨论了该国的土地承载力。
他们的研究考虑了澳大利亚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限制因素,除种植业外还考虑了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分析了集中发展策略和相应的发展前景。
2).发展中国家土地的潜在人口承载能力研究FAO把评价原则应用于世界土壤图,提供了确定世界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的新途径,即农业生态区域法(AEZ)这是一种综合探讨农业规划和人口发展的方法,他将气候和土壤生产潜力相结合,来反映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潜力并考虑了土地的投入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可以有不同的人口承载量。
3).资源承载力研究的ECCO模型,即提高承载力的策略模型它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模拟不同发展策略下人口变化与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变化。
它把承载力研究与持续发展策略相结合,强调长期性和持续性,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发展计划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国内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该项研究的内容分为5个基本层次,确定2000年和2025年为研究的时间尺度,并探讨了无具体时间尺度的理想承载力。
它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划分的九大土地潜力区为基础,以资源-资源生态-资源经济科学原理为指导,以综合、协调、持续性为原则,从土地、粮食(食物)与人口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土地与食物的限制性;从可能性角度出发回答了我国不同时期的食物生产力及其能供养的人口规模,并提出了提高土地承载力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目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法常采用农业生态区法。
(一)农业生态区法的概念农业生态区法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协同联合国基金会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为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计算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和计算土地生产潜力而创建的一种方法。
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亦可称为农业生态单元、土地评价单元、制图单元),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农业生态区是通过气候图、土壤图、地形图、水文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件的叠加而成的;农业生态区的划分,主要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MapInfo、MapGIS等软件完成。
(二)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1.土地资源清查土地资源清查,主要包括土地数量清查、气候清查和土壤清查。
(1)土地数量清查主要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的调查与核实。
(2)气候调查气候调查有三个目的,即为了划分农业生态单元;为了进行农作物的气候适宜性评价;为了计算最大潜力产量和气候产量。
具体做法是:第一,根据热量条件划分气候带和热量区;第二,根据温度和水分条件计算温度生长期和水分生长期;第三,综合温度和水分生长期,计算水热生长期;第四,进行灾害性气候的分析,并按以上要求编制热量区图,温度生长期图和水热生长期图,为划分农业生态单元提供依据。
(3)土壤清查土壤清查是在土壤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土壤普查的结果和近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修正,归纳出各土壤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肥料水平、生产性能等因素。
在土壤普查中,同时对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农田建筑等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清查。
2.划分农业生态区农业生态单元的生成方法有两种:(1)手工叠加而成;(2)用计算机各类软件叠加。
农业生态单元图可以用地理信息系统如ARC/INFO、MAPINFO、MAPGIS 等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
3.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在农业生态区图的基础上,叠加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分区图,以便匹配、修正与计算出两个生态区图的某个生态单元的作物产量,即光温生产力(灌溉农业生产力)与光温水生产力(旱作农业生产力)。
4.统计出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在光温土生态区图与光温水土生态区图及其生产力计算的基砒上,分别叠加耕地资源清查图,一方面是在生态区图中输入了行政区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在每个基础行政区内,根据其灌溉地(水浇地水田)、非灌溉地(旱地)草地、水域等的面积统计,以及相应生态单元的匹配而计算出耕地、草地、水域等的土地生产力,最后可以统计出每一个行政区的土地生产力。
5.确定投入水平在上述有关土地生产潜力自然因素量化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经济投入的水平问题,从而使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联系起来。
6.计算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人口承载力按人均(包括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工种的统计)每人每年所需热量、蛋白质折合为平均粮食量,并按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潜力来计算所能承载的人口。
(三)农业生态区法在我国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发展农业生态区法,主要可似考虑以下几点: 1.FAO研究的国家灌溉面积较小,对灌溉地产量的研究很粗,重点放在旱地作物生产上。
而我国灌溉面积大,水浇地产量在总产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作详细研究。
2.农业生态区法在计算土地生产力时,采用的一系列参数是根据10年前在非洲国家的实验结果确定的。
除了我国自然环境和作物品种与这些国家不同外,随着作物育种的进步,作物品种的特性也有很大的变化,必须采用通过我国自己的实验得出的参数来计算作物的潜在产量才能符合我国的实际。
3.农业生态区法在土地资源开发前景中没有考虑大型土地改良措施的作用,而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开发历史悠久,许多边际土地在外国能被认为是不适耕作的土地,在我国都采取了多种大型土地改良措施。
4.一个农业生态单元的土地并不都是用来生产食物。
在计算土地资源的食物总产量时,就发生土地总面积中有多少是用来生产粮食的问题。
这就涉及到土地利用结构问题。
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时,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参数。
5.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评价结果不能满足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要求。
6.投入水平只是生产条件的标致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试验田式的投入产出,所以具体到一个地块或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上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产出,也不能根据投入水平直接定量的得出土地的产出。
第三节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估算一.土地生产潜力的概念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土地的生产力,它表明人们对资源利用的可程度,反映一个地区生产所能达到的最大水平。
土地生产力又可分为土地自然生产力和土地经济生产力。
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靠自然水、肥、热等自然供给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土地所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示。
土地经济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即在投入人类劳动后,水肥基本满足,经营管理合理的条件下,以种植当地几种主要当家作物而形成的生产能力。
二.土地生产潜力分析的方法(一)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分析的方法近所来国内外科学家对土地自然生产力的测算进行了大量研究,相继提出许多计算模型。
根据国内有关单位的应用研究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现仅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的迈阿密模型。
迈阿密模型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带大量生物生产量实测值与年降雨量、年均温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的粗略计算公式,它反映大范围作物生物产量的地带性分布,它采用的指标主要是年均温和年降雨量,其计算方法如下:1.通过年平均气温计算光温生产潜力假设在作物生长期中,除光温条件外,不在受其它条件的限帛,也就是说在土壤养分、水分等都能满足条件下的土地最大生产潜力。
一般地区难以达到,但在灌溉条件下有可能实现。
计算模型为:Yt=3000/(1+e1.42-0.141t)式中:Yt是光温生产潜力(g/m2·年); t是年平均气温(℃);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为2.718281828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只要选取若干年的平均气温,取其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得到光温生产潜力。
2.通过年平均降雨量计算降雨气候生产潜力它是在光温和土壤养分都能在整个作物生长周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只受降雨量的限制而计算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一种方法。
计算模型为:Yp=3000/(1-e-0.00065p)式中:Yp是土地生产潜力(g/m2·年)p是年平均降雨量(毫米)选取若干年降雨量的平均值代入分式计算,即可得到降雨条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
(二)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分析的方法土地经济生产潜力是以土地自然生产潜力为基础,投入人类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情况下,考虑水、土壤及投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下,土地所具有的生产潜力。
1.气候灌溉生产潜力计算它是在光温生产潜力计算基础上,考虑到人类灌溉水平因素的影响,而计算土地经济生产潜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