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反思录】2015年股灾留给我们的记忆和反思--王升武

合集下载

我们从2015年的股灾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从2015年的股灾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从2015年的股灾中学到了什么作者:暂无来源:《理财·市场版》 2016年第8期向小田财经专栏作家。

曾历任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高管。

专注资本市场、投资理财等财经领域写作,为新浪财经、腾讯证券等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

文/向小田很多次想写一写2015年夏天股灾的启示,每次提笔却又放下。

直到现在,我依稀还能清楚地记得那时人们买入的狂潮和热情。

在上证指数触及5178.19点的高位时,在一片泡沫的呐喊声中,经济学家们开始谈论经济的新常态,投资家们开始谈论泡沫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意义,股票评论家们则不断刷新预测的上限。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始料未及。

平地一声惊雷,风暴来袭。

市场一开始就迅速陷入崩溃。

在交易的前30分钟里,大户和机构就巨量砸盘。

当然,在当时日均成交1万亿的量面前(现如今每天成交不超过2000亿),卖盘再凶猛,也被牛市中散户疯狂的买盘所淹没。

创业板股票的跌幅让人目瞪口呆。

那些在四五月如日中天代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股票一路溃败,仿佛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扎了下来,投资者纷纷避之唯恐不及。

一些私募方寸大乱,还没有来得及反应,持仓已经跌停。

为了对冲无法卖出的风险,又跑到股指期货市场上去开空单,反倒给行情火上浇油。

那是一个创业板的黑色星期一,截至收盘,创业板跌幅超过了5%,数百只创业板股票死死按在了跌停板上,这也是牛市出现的奇观。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创业板指数暴跌了600多点,跌幅达13.32%,上证指数则跌了接近10%。

大多数的人六神无主,热衷于牛市回调抄底的人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失去了信仰不知所措。

场内的人拒绝接受现实,惶恐不安,不忍割肉,想着再稍微涨涨一定卖,兑现牛市的收益。

牛市中的神话并没有因为一个星期的暴跌而黯然失色,通常牛市消化利空会比熊市花更长的时间。

一个星期太短暂。

许多人在上半年通过加杠杆实现财务自由,这刺激了一些没有进入股市的投资者——他们把大幅下跌看作是上车的良好机会。

由7月股灾想到的

由7月股灾想到的

由7月股灾想到的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储运》 2015年第9期文/姜超峰2015年6~7月,中国股市经历了一场疾风暴雨。

在短短的不到30天的时间内,上证综合指数从5178点跌至7月27日的3725点。

而且,这还是有关部门采取了历史上最强的干预措施后的结果。

股灾是否已经过去,尚且不知,但股灾留下的警示,让人刻骨铭心。

一是虚拟经济在撼动实体经济。

在经历了六年多的低迷之后,股市于去年年中高歌猛进,一路升至5000多点。

而2014年的GDP增长为7.4%,股市上升并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

这说明虚拟经济相对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而发展。

北京暴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后,33个交易日有32个涨停,涨幅2827%,市值240亿元,市盈率494倍。

7月7日,大交所铁矿石价376元,伦敦铁矿石不足50美元。

钢铁价格比1994年低35%。

差距如此悬殊,谁还关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市的目的早已变为圈钱———增值———变现———走人。

二是贪婪已成为部分国民的本性。

2008年的美国金融风暴,使得有158年历史、1.2万员工、在美国投行中位列第四、总资产6390亿美元、总负债6130亿美元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

全世界的经济因此一蹶不振,到现在仍没有走出阴影。

去杠杆化、虚拟经济要依赖实体经济,这是国际公认的经验教训。

殷鉴不远,我国为何要加大杠杆?6月15日,证券公司多单是空单的13倍,OF外资空是多的80倍,保险机构多是空的252倍。

好像2008年的金融风暴从来没有过,贪婪使然。

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不知坑了多少人家。

三是股灾可以动摇国体。

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导火索就是股市膨胀。

这个危机在全世界蔓延,形成了长达4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无关系。

当数以万亿计的资金瞬时被吸走时,很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骚乱。

当政府救市不力时,又会引发信任危机。

当以重资救市时,则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无论从那个角度看,股灾的影响都不可小视。

股民的记忆有多久股灾给我的三个血泪教训

股民的记忆有多久股灾给我的三个血泪教训

股民的记忆有多久?股灾给我的三个血泪教训2015年6月15日,上证综指收盘定格在5178.18点。

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但这一天,对于大部分当天的A股投资者来讲,一场风暴正悄然走近。

在不到一年之前,2014年7月22日,上证综指拉开大涨的帷幕,一路逛奔,不到一年的时间,上涨1.5倍。

期间,无数个股像脱缰的野马,3倍、5倍、甚至10倍以上大幅飙升。

无数的专业投资者、散户趋之若鹜,纷纷参与到这场财富盛宴中来。

好景总有时限,凡事皆有周期。

6、7、8月份的股灾,上证综指从最高的5178.18点下挫至最低的2850.71(截止至8月28日这阶段),接近45%的跌幅。

其中,无数个股腰斩,有不少甚至跌回到2014年前的熊市阶段。

期间的救市、投资者的泪水、宝贵财富的蒸发等一系列道不完的故事,必将载入史册。

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亲身经历了这轮市场,听了不少身边机构和散户的经历,特别是不少在战场“阵亡”的朋友,有不少感慨。

我们究竟怎么避免未来发生类似的悲剧?1、减少贪欲,坚持合适的投资理念古希腊历史学家Herodotus(希罗多德)说过:“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人为的因素有时能阶段性扭曲规律的表象,但长期来看,规律最后还是会回到规律本身应有的轨迹。

在过去短短的一年时间,股指和个股的疯狂上涨使大部分投资者忘乎所以,欲望不断膨胀,想一口吃成胖子。

在6月之前,不少投资者本来拥有不错的投资回报,但看着不停上涨的市场,没有停下来冷静思考一下市场是否疯狂,不去理会一些已经出现危机的明显信号,抱着“上了5000点就撤”,“一定会上6000点”,“火灾时,我离门口最近,跑得最快”等一系列的侥幸心理。

不少投资者帐上已经有一倍,甚至几倍的收益,但总想“再赚一点点”,而不断上涨的市场让那些落袋为安的投资者在别人眼中成了“有钱都不捡”的“傻子”。

贪欲本是人性,无所谓对错,但过度的贪欲,过度的疯狂,在没有绑好安全带的情况下,极快的车速将会把车内人抛出车外,造成重伤甚至是不想看到的后果。

股灾引发的危机事件管理及思考

股灾引发的危机事件管理及思考

股灾引发的危机事件管理及思考事件回顾:2015年,中国股市上演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过山车行情,上半年一路飙升,6月起,跌势若雪崩,成为一场股灾。

当时我在x公司工作,公司的经营范围之一便是负责向基金经理提供数据报送及分析等相关业务。

由于股灾事件,作为我们公司客户的一名基金经理突然失联,有消息传出,该名基金经理因操作违规,谎报数据、涉嫌利益输送等问题被追查,可能已被监管机构带走,也可能失联原因是因为自杀身亡(后续证实为因违规操作及谎报业绩导致大规模经营业绩亏损在股灾情况发生后自杀身亡)。

虽然只是内部消息流出,但该部分投资过该基金经理推荐产品的客户已顺藤摸瓜找至我们公司,寻衅滋事甚至予以加压,甚至找来媒体拍照报道,给公司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针对这个事件,作为公司HR负责人,我在公司迅速成立了危机处理小组,将公司风控主管、信息管理部负责人员、财务负责人及负责该基金经理客户的项目销售紧急召集,讨论内部相关应对措施。

该事件的处理让我认识到,在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的时候,沟通是最有效且关键的办法。

而沟通方式主要分为对内员工沟通及对外媒体沟通和两种。

1.对内部员工的有效沟通危机事件发生后,如果内部员工对公司保持认同感及信心,他们是企业在面临危机时最忠实的支持者。

在紧急成立了危机处理小组后,与内部员工的沟通时我总结了以下两个步骤:1)真诚有效地沟通。

针对这一事件,内部人员是从企业以外的信息来源,甚至是间接并非直接的客户而得知相关的消息,而因为当时又处在股灾事件段内,可谓人心惶惶之时,这可能会员工对企业就会产生怀疑与不安。

因此这时我们不能假设员工知道所有的信息,更不能认为员工应无条件站在公司的一边,而是要诚实公开地将事件的经过向员工说明,让员工们有足够的权利被告知企业所遇到的情况。

2)统一对外话述,防止谣言散布。

在员工认同企业在危机处理的诚意与行动方案后,员工由上到下便能持有共同的立场来共度危机,对于那些有损企业形象的谣言便能有效地控制。

股灾反思录

股灾反思录

封面文章Cover·Story2014年下半年启动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

与此前的牛市不一样的是,这轮牛市是带杠杆的。

不少投资者通过配资的模式参与到行情中,对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短时间内,指数从2014年的2000点涨至5000多点。

当时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场内配资活动通过三个系统接入的客户资产规模合计近5000亿元,但实际规模远超该数据。

另外,场外配资的杠杆往往在1:3-1:5之间,更甚者高达1:10,因此,整个市场的配资规模不会低于1.5万亿元。

去杠杆引发踩踏事件或许是杠杆助推的牛市超出了监管层的预期,“慢牛”并没有迎来,杠杆的助推使得“疯牛”越来越疯。

监管层终于对配资开始出手。

6月12日,证监会要求各证券公司不得通过网上证券交易接口为任何机构和个人开展场外配资活动、非法证券业务提供便利。

6月13日,证监会官微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6月15日起,A股开启暴跌之旅。

此后,监管层继续收紧配资。

7月12日,证监会官网公布《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再次要求派出机构和证券公司加强对场外配资业务的清理整顿业务。

重拳之下,场外配资的清理也获得了阶段性的胜果。

据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3577个资金账户的清理已完成,占全部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账户的61.30%。

“一刀切”强平是否恰当?5000点高位进行的清理场外配资,时间短、手段强硬,同时,高杠杆的场外配资盘爆仓、强平推倒了股市下跌的“多米诺骨牌”第一张,紧股灾1.0反思发生时间:2015年6月15日形成原因:清理场外配资造成踩踏事件。

造成结果:1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从5178点直泻到3500点,跌幅超32%,多个交易日上演千股跌停的惨剧。

072016年第04期2016年第04期Cover ·Story封面文章随着其后的做空、伞形信托和两融平仓……一系列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最终造成股市非理性踩踏事件的发生,大盘亦遭遇前所未有的下跌,而跌速之快,跌幅之深亦属历史罕见。

三次股灾反思录:从讲故事到重业绩

三次股灾反思录:从讲故事到重业绩

三次股灾反思录:从讲故事到重业绩作者:荀玉根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7年第7期这是海通证券在2015 年股灾发生后发布的反思性研究报告。

报告对1996 年、2007 年和2015 年的股灾进行了反思,“从讲故事到重业绩”等观点已经被市场证实。

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A股出现灾难式下跌,此后政策出手,市场旋即出现报复性反弹,暴跌暴涨之下,是投资者在股灾后时代情绪紊乱的直观反映。

杠杆交易作为本轮股灾的推手,直接加剧了市场波动,从监管层面看,股灾后时代更需规范杠杆资金、改进交易制度。

对于参与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股灾后时代投资策略又将有何不同?本篇报告我们重点回顾1996年12月、2007年5.30市场急速调整后风格和行业表现的变化,以期对未来投资提供可能借鉴。

股灾反思:慎对杠杆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A股上演了灾难式的暴跌。

在17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创业板指最大跌幅分别达34.9%、42.9%,跌幅超过30%和50%的分别有2139家和1390家,占比为77%和50%。

本轮调整中,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已有4个交易日跌幅超过5%,创业板指则有7个交易日跌幅超过5%。

本轮调整更是多次出现大面积个股跌停潮。

其中,6月19日、26日、29日,7月1日、2日、6日、7日共8个交易日均出现1000只以上的个股跌停,6月26日、29日更是超过2000只个股跌停。

大批个股跌停导致流动性风险凸显,数万亿金融机构资金面临损失风险,如果没有及时救市,有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杠杆交易是股灾重要推手。

第一,杠杆交易是把双刃剑。

杠杆无法改变行情的趋势,但却可以加快行情的节奏,涨时助涨、跌时助跌。

本轮牛市有两波杠杆资金加速入市,并推动了市场加速上涨;而降杠杆也引发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股灾。

第二,本次A股杠杆规模超过以往。

我们估算高峰时杠杆资金规模约4万亿以上,杠杆资金占总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5.3%和14.3%。

2015年中国“股灾”原因分析及反思

2015年中国“股灾”原因分析及反思

2015年中国“股灾”原因分析及反思作者:王一先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07期[摘要]从2015年6月起,中国股市爆发危机,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文章重点分析了“股灾”前高企的“杠杆率”与股市崩盘的内在联系,并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新市场理论,剖析此次“股灾”发生的原因。

研究2015年中国“股灾”爆发原因对于稳定股票市场、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股灾”;“杠杆率”;市场失灵[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972014年下半年,中国股市步入了增长“快车道”。

2015年上半年,股市延续了2014年的良好势头,股价一路攀升,到6月12日,上证综指达到了七年以来的最高位——5178点。

然而,从六月下旬开始,股市风云突变。

从6月15日到7月8日,上证股指从5166点下跌至3507点。

在经历了短暂反弹后,股市自7月24日起迎来第二轮下跌。

到8月26日,股指由4124点下跌至2927点。

在此次“股灾”中,股指在53个交易日里下跌超45%,对个体投资者及金融市场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此次“股灾”不仅冲击了中国金融市场,也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震动,引发了各国广泛关注与担忧。

8月24日,中国股市几乎全线跌停,引发美欧等多处交易市场触发熔断机制,当日世界各主要股指中,超过6成跌幅逾4%。

毫不夸张地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股灾”的影响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危及全球金融稳定的因素。

因此,剖析此次“股灾”发生的原因、反思中国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对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促进国内国际股票市场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1)金融杠杆内涵及范围。

“杠杆”是内涵广泛的经济学名词,简单而言,使用“杠杆”是一种在本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借贷等方式获得更多资金进行投资,以获得更高回报的方式。

使用“杠杆”可以以固定比例放大投资结果。

当投资盈利时,使用杠杆的投资者会获得更高回报;一旦投资发生亏损,“杠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2015年中国股灾

2015年中国股灾

浅谈2015年股灾2015年6月至8月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中国股市经过两轮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在短短的53个交易日从5178.19点跌至2850.71点,跌幅超过45%,本次股灾在国内外引起震动,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股票暴跌,市值迅速蒸发,从2015年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点到2015年8月26日的最低点2850点,沪深两市总市值蒸发了约33万亿元;股灾期间多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奇观,由于中国股市实施正负10%的涨跌停办制度,因此当股灾发生时市场个股出现大规模跌停,市场流动性缺乏;许多上市公司选择停牌来规避风险,股市中出现“停牌潮”,以此来减少损失。

2015年中国“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具体来看主要是:一、资本分配不均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也受到牵连。

增速大幅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投资,祭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如:钢铁、水泥、建材、煤炭以及房地产行业,这样导致的不利结果就是资本过多地流向了房地产、建材、原材料等行业以及国有企业。

政府想要通过倾向性的政策推动中国股市的繁荣来拜托当时经济的困境。

但是如果股市暴跌,其作用时反方向的,这种反向的作用会使得股市大幅震荡,甚至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2015年”股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股市过度杠杆化1.融资融券融资融券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杠杆率,融资融券中,投资者自己的钱只占了一小部分,很容易赔光,而券商虽然借钱给投资者,但是为了保证自己不会亏损,会在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强行卖掉投资者的股票,这种大量的强制平仓会导致很严重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崩盘的局面。

2.场外配资相对于券商的融资业务而言,其他金融机构借钱给投资者进行投资,均称为场外配资。

这种融资方式受到监管交少,杠杆比率极高,存在极大的风险。

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2015年,中国爆发了自1990年股市建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对此,我们做了非常多的研究。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只有通过研究,我们才能知道,未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样大规模的股市危机。

中国股市危机的过程与全球历次市场危机一样,中国这场股市危机也经历了快速上涨、断崖式下跌、政府救市、市场趋稳四个阶段。

从时间跨度、波动幅度和后续影响看,它与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有一定的相似性。

2014年7月份以后,特别是10月份以后,市场出现了三次大幅度上涨,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6月中旬,不到七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从2450点上涨到了5166点,累计上涨超过一倍,达到了110.9%。

无论从上涨速度、幅度还是交易量、换手率、市盈率上看,市场显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泡沫,危机已在眼前,崩盘随时出现。

到了2015年6月15日,上证指数从开盘时的5174点一路狂泻,到8月26日达到最低2850点,下跌了45%,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下跌44.6%和51.8%。

包括这次触发了熔断机制的下跌,已经是第三次。

在累计经过了三次大幅度上涨和三次大幅度下跌之后,股指最终回到起点。

那么,按照学术界对市场危机下跌幅度的定义,一方面它在十个交易日的跌幅大大超过20%,而且是连续两次,这两个下跌超过20%的易日相距非常近,可以断定为爆发了市场危机。

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既然是危机就要分析它的成因,概括来讲有:1、市场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增长模式转型的短期预期过高,长期预期不足,从而造成急功近利、短期炒作、快速推高价格、迅速套利离场的市场状态虽然我们中国的经济改革转型具备很大的勇气,包括一带一路、互联网+、新兴产业崛起、经济发展新多极圈等很多新的战略、新的理念都非常正确。

经济改革和转型启动,经济增长模式处于调整之中,但是这是我们国家长期的战略。

而市场却对这些改革红利和“新因素”的作用过度解读,夸大并突出了短期效应,忽视了长期的战略价值,把经济转型的一些长期因素偷换成短期的炒作概念,从而使缓慢上涨的市场快步变成泡沫化的市场,具有长期成长基础的市场被快速透支。

这次股灾给我带来的收获

这次股灾给我带来的收获

这次股灾给我带来的收货2015年这次的股灾经历,对我而言,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只有经过这种历练,才有可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专业投资者。

看书听故事,和亲身经历差别太大了。

经历这次股灾,一方面感到心有余悸,一方面觉得非常幸运,我觉得这是市场给我们的成功垫脚石。

这次股灾让我收获很多,对我的教训比较深刻。

(1)必须遵守纪律,严格止损,而且要趁早。

这次股灾远超乎市场预料,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想到,包括一些很有经验的前辈,持续三个星期大面积股票天天跌停。

尽管如此,但是我们没有遵守纪律,严格止损,当手中股票亏损达8%时,竟然没有止损,这是作为交易员最忌讳的,以后不管任何时候必须严格止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2)别人恐惧时你贪婪,别人贪婪时你恐惧。

这句话谁都知道,但是有几个人做到了呢,这句话最主要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谨慎,不要被当前牛市氛围冲昏了头,牛市会掩盖很多问题,因为大多是人都赚钱了,但问题却被忽略掉。

大盘上涨到5000点时候,出现了如下事件:很多高管减持,产业资本出逃,清理场外配资等事件,大妈入场,市场涌现大量的股神,这些都是预示很不好的迹象,叶荣添、李大霄等人多番提示风险。

(3)下跌趋势中不要轻易去抄底,耐心等大盘企稳抄底。

我们任何人是股票市场里的弱势,没有能力与趋势作对,趋势的力量具有毁灭性,上升趋势不可阻挡,下降趋势更不可阻挡,不要轻易去抄底,尽量等大盘企稳再抄底入场,相信这次股灾下跌中,有大量散户和机构都进去抄底。

(4)要综合各种信息善于去判断大盘走势,不要轻易相信媒体或者政府救市能立即托起大盘。

人民日报、新华网声称,4000点事牛市的起点,而市场往往出乎意料,大盘像一架往下坠落的飞机一样往下面掉落,突然间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他继续往下坠落。

不要轻易去相信这些政府媒体的观点,同时也不要去相信政府能立即救起股市。

市场是无法预测,谁都不知道怎么走。

(5)、做人做事不能太死板,买股票也一样。

不能因为你不喜欢银行股,对他有偏见,就一直不买他。

15年股灾口诀 -回复

15年股灾口诀 -回复

15年股灾口诀-回复15年股灾口诀是指2015年中国股市出现的大规模股市下跌和市场恐慌的事件。

下面将逐步回答这个主题,探讨15年股灾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

第一步:了解15年股灾的背景和原因在2014年年底至2015年初,中国股市迎来了一波巨大的上涨行情。

投资者炒作热情高涨,市场情绪达到了顶峰。

然而,这一波炒作行情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激进的杠杆交易成为当时股市的主要特征。

很多投资者以借钱购买股票以获取更大利润。

这种过度杠杆化使得市场异常脆弱,一旦出现不利消息,市场会迅速下跌。

其次,监管不严也是导致15年股灾的原因之一。

监管机构未能有效应对市场激进交易的风险,缺乏对炒作行情的监管和干预。

这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

第二步:分析15年股灾的影响15年股灾对中国经济和投资者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股市下跌导致了投资者巨大的财富损失。

很多投资者借钱购买股票,一旦市场下跌,他们不仅失去了本金,还面临着巨额债务的风险。

其次,股灾导致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和随之而来的信心崩溃。

投资者失去了对股市的信任,纷纷以抛售股票方式进行资金回笼。

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下跌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步:探讨对策和教训15年股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教训,也提醒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这包括加强对杠杆交易的限制和监管,提高对市场的预警能力,积极干预市场,防止异常波动。

其次,投资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和风险意识。

过度依赖杠杆交易会增加个人的风险暴露,需要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跟风。

第三,政府应该加强市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好的信息披露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投资者作出明智的决策。

第四,政府应该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

过度依赖股市造成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政府应该加强对债市、期货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第四步:总结和展望15年股灾给中国经济和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这轮股灾中亲历被强平

在这轮股灾中亲历被强平

在这轮股灾中‎亲历被强平2015-07-09 10:31阅读 300万+无名氏我使用正常的‎券商融资融券‎业务,1配1,850万本金‎配有850万‎融资额度,实际使用了7‎40万配资,原先一直是一‎个坚定的中长‎线价值投资者‎,一个股经常放‎1年2年甚至‎3年,从来不用融资‎业务,直到2014‎年12月券商‎推荐,最后抱着尝试‎的心态使用了‎融资业务,从使用融资业‎务到被平仓,没有换过持有‎的4个股票,4个股票3个‎二线蓝筹1个‎中小板,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

6月12日,5166点收‎盘,之后看到证监‎会对券商的内‎部通告,暂停场外配资‎新端口的接入‎,并且要求券商‎开始清理场外‎配资,当时没在意,因为自己经常‎持股1到2年‎,指数在400‎0点的时候新‎华社等官方权‎威媒体宣传为‎牛市新起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波股灾中‎大放光芒的上‎证50和中证‎500期指是‎在2015年‎4月16日上‎市的),也抱着对新一‎届政府的完全‎信任和支持,相信中国梦一‎定会实现,70后的我和‎身边的一大批‎朋友都选择了‎坚守,而很多金融圈‎内比较顶尖的‎朋友都选择了‎离场待回调。

6月15日周‎一开市,指数下跌10‎3点,跌幅2%,正常调整开始‎。

6月16日周‎二,指数下跌17‎5点,跌幅3.47%,比较强烈的调‎整日。

6月17日周‎三,指数反弹80‎点,涨幅1.65%,正常反弹。

6月18日周‎四,指数下跌18‎2点,跌幅3.67%,指数报收47‎85点,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因为前期上涨‎过快。

6月19日周‎五,第一次暴跌,指数下跌30‎7点,跌幅6.42%,指数报收44‎78点,出乎大部分人‎之意料,各大媒体舆论‎开始聚焦股市‎关注的巨幅波‎动。

6月22日端‎午节休市,真正的故事开‎始了。

6月23日周‎二,反弹98点,涨幅2.19%,很多前期出货‎的朋友开始进‎场。

6月24日周‎三,涨113点,涨幅2.48%,收在全天最高‎点4690点‎,一切都以市场‎的正常轨迹在‎走。

2015年六七月股灾教训(完整版)

2015年六七月股灾教训(完整版)

2015年六七月股灾教训涨停板2015年7月9日2015年六七月的股灾,给我们大家留下了很惨痛的教训,必须牢记。

虽然这次史无前例的股灾有着很复杂的因素,比如对配资清理额度的估计不足,复杂势力恶意做空,救市力度明显不足,等等,但从技术面上来反思,没有坚持操作纪律是一个很重要的造成亏损的原因,反思如下:1、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都要有铁的操作纪律。

比如在上涨过程中,五日线死叉十日线,黄白线日线死叉,特别是20日均线开始向下走,筹码也向高位转移,就要坚决离场再说,不要以为之前这样很快就修复,又重回上升通道,以后也会这样。

要知道,前面99次或许都没事,但来一次大调整,特别是来一次这样的股灾极端情况,就非常惨。

因此,可以长持短做,长线持有,但加上短期波段操作,指标变坏时就先离场观望,指标变好时再进场,不要害怕踏空。

即使踏空,你的本金也不会受到损失,最多是少赚一点,市场里有的是机会,保证本金安全最重要。

从更小的波段操作上来说,60分钟、30分钟、15分钟一旦形成共振,指标变坏,也要适当减仓。

同时要更注意小的波段,因为日线等较大级别是从30和15分钟演变而来,等日线趋势变坏时,往往跌了不少了,容易因为不舍得割肉而持续深套。

2、做右侧交易,不做左侧交易,尽量不要在中短期均线反压,还没有排列成多头排列、还没有止跌迹象前去抄底。

宁愿舍弃见底时那10-20%的反弹利润,等K线站上五日和十日线、均线多头排列、股价真正有站稳迹象再进场,顺势而为,也不要冒险去左侧交易,接飞刀,不要对救市措施和力度、领导表态、媒体乐观预测的报道之类存在幻想,一切以市场走势为准。

比如以往最多一两次千股跌停,就会强力反弹。

但这一次股灾中,十天有七八天都是千股跌停,期间没有真正的反弹,这种极端情况一旦碰上,就非常惨。

3、止损止盈一定要控制好,不要总记得去年投入的本金是多少,仗着利润丰厚去死扛。

而是每次操作完之后,新的利润加原来的本金,计算为新的本金。

中国股市历史性崩盘的原因及反思

中国股市历史性崩盘的原因及反思

中国股市历史性崩盘的原因及反思一、引言2015年7月,中国股市历史性崩盘,上证综指跌幅超过30%。

这一事件成为中国股市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股灾,也严重打击了全球股市的信心。

这场崩盘反映了中国股市在制度、监管、投资者行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二、制度问题中国股市的制度设置颇为复杂,存在着太多的冗余机构和程序,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资本市场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

此外,投资者对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管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导致了公开的财务报告缺乏可信度,投资者对于公司股票的价值难以判断。

三、监管问题监管是股市的重要血脉,但是中国监管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各种问题。

监管机构的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监管层管理能力低下,认识不够清醒,监管力量分散,导致了监管空白、监管缝隙等问题。

各种歪门邪道,以及P2P融资、网络配资等流量炒作的抬头,都使得监管者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

四、投资者行为问题股市崩盘和投资者行为密不可分。

许多投资者缺乏长远的投资理念,投机心理浓厚,一味将股市当做快速获取财富的工具,而非稳健的投资市场。

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许多投资者高估了部分公司的价值,加重了市场泡沫的风险。

五、反思股灾后,中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救市措施。

但是,在反思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更深入地思考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股市病根。

政策层面,要完善股市的制度与监管机制;公司层面,应该加强自身的合规建设,增强财务透明度,提高投资者信任度;而投资者也应该要遵循理性投资的原则,增强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市场力量和社会监管对于股市的调节作用,在严厉的监管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我们才能使得中国股市真正健康稳定地发展。

基于2015年股灾反思我国股票市场改革问题

基于2015年股灾反思我国股票市场改革问题

基于年股灾反思我国股票市场改革问题陈壮(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2014年7月开始,中国股市迎来了新一轮“牛市”的来临,中国股市增长进入了新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此次“牛市”增长仅维持了不到一年,2015年开始进入急跌阶段,严重重伤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反思2015年股灾的形成和影响,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现存的问题,提出未来改革的具体方向和措施,以构建更完善更全面的股票市场体系。

关键词:股灾;反思;改革方向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18)06-0101-02收稿日期:2018-04-04作者简介:陈壮(1992-),男,河北乐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

一、2015年股灾分析自2014年7月开始,中国股票市场自2005—2007年股市大涨大跌后终于又一次迎来了“牛市”的狂欢,中国股市呈现一发不可收的状态,一路畅顺上涨,上证综指由1849.65直接越到最高点5178.19,仅仅用了11个多月的时间。

社会各界投资者纷纷开户进入股市,享受这一次牛市带来的狂欢。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4月,沪深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328.40万户,环比增长95%,创出历史新高,中国迎来新一轮“牛市”。

同时,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准降息,大量社会资金纷纷涌入股市,加之投资者开始出现不理性的行为,结果是股票市场泡沫化的急速膨胀。

与房地产市场泡沫相似,股市“疯牛”的到来,虽化解了房地产市场的高杠杆状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由于大量资金入市,股市杠杆率飙升,给股市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然而,从2015年6月下旬开始,股市风云突变。

从6月15日到7月8日,上证综指从5166点一路下跌到了3507点,此次股灾就此开始,特别是在经历了短暂反弹后,7月24日第二轮下跌开始,整个股票市场开始出现恐慌,大量投资者纷纷割肉出场,股灾规模迅速扩散。

2015启示录建立并执行自己的交易系统(上)

2015启示录建立并执行自己的交易系统(上)

2015启示录——建立并执行自己的交易系统(上)第一章、股灾启示录——建立并执行自己的交易系统据说没有在2015年炒过A股的人,都不足以谈人生!场内风起云涌,场外沧海桑田;作为每一个A股市场的参与者,都没有辜负这个精彩绝伦的时代。

有人飞黄腾达,有人黄粱一梦。

正所谓: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若干年之后,当别人问及2015年的股灾1.0、2.0、3.0,除了满仓为国护盘之外,还有什么关键词被我们所记忆?千股跌停?杠杆?强平?救市?熔断?还是恶意做空?或许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回忆。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独有的危机,每隔几年就会有1次黑天鹅,这次叫杠杆危机,上次称为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再早些时候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石油危机、汇率危机等等;每次大股灾之后,大家都能得出一些相似的经验,然而再次出现类似危机的时候,大多数投资者仍然毫无应对能力,老顽童与新韭菜,大机构和小散户表现几乎一样糟糕。

一些投资20年历经四、五轮牛熊洗礼的参与者,面对突如其来的股灾,操作表现跟一个新股民毫无差异,除了侥幸就是恐惧贪婪。

当经历资金回撤50%甚至破产而无实质长进,那么你曾经历的伤痛是否值得呢?笔者能够笃定的是,未来还会有牛熊轮回,未来更会有新形式的熊市,他们可能名称不一,但是他们一定会有这样的特征:杀伤力更大,出现频率更高,他们可能比15年的股灾更惨烈,直到最终市场中散户基本被消灭,二三流机构倒闭。

到时候难道我们还寄希望于政府救市?或者幻想自己能够成为少数派?大家只会找到新的借口,直到自己被淘汰出市场。

然而,你的生命又有多少个牛熊轮回能够经历多少次股灾呢?除了浪费掉的金钱还有更宝贵的时间和感情!事实上,在一个中短期内零和、少数人赚多数人的交易市场里,要想盈利,一定是在大多数人预估不到、把握不了的极端行情你做了合理的应对。

要想盈利,就必须把各种极端情况都纳入常规考虑并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这样一来你才有可能成为市场中稳定盈利的少数派。

关于这次股灾的反思是时候写一下这次股灾

关于这次股灾的反思是时候写一下这次股灾

tiger2015关于这次股灾的反思是时候写一下这次股灾的反思了。

这次股灾对我实盘账户的资金净值伤害之大超乎想象。

我的雪球组合的净收...-雪球关于这次股灾的反思是时候写一下这次股灾的反思了。

这次股灾对我实盘账户的资金净值伤害之大,超乎想象。

我的雪球组合的净收益距离高峰值缩水了42%,但实盘由于杠杆的因素,截止目前为止,2015年的净盈利距离高峰值缩水了72%。

2015年的上半年,本应该是我收益率梦幻般的半年,却被6月的股灾击碎了梦想,甚至一度命悬一线临近爆仓。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在6月15日前保住利润躲过股灾的高手都值得佩服。

在此向@万法归宗,@ETF拯救世界,@白白不爱猫猫,致敬。

股市里永远都不缺机会,关键是要活得足够长。

劫后余生,回首这次史无前例的股灾,我也禁不住浑身寒毛直竖。

对于被这次股灾击倒的兄弟,我深感同情。

但这就是股市,股市不相信眼泪。

痛定思痛,6月29日后的这些天我一直在反思。

一、为什么我没能躲过这次股灾原因有很多。

主要原因应该是三点:1. 水平不够。

2. 贪婪。

3. 过于自信。

技术上看,上证6月15日在前期连续爆出天量后,高位缩量击穿5日线,是非常典型非常危险的顶部信号。

之后两个交易日没有收回5日线的关键位置,是决定性的逃命机会。

事实上,我在5月中旬就开始布局准备应对大盘的中期调整,把创业板的票清仓,主力仓位集中到业绩成长性极好,滞胀调整近半年的非银金融。

仗着丰厚的盈利,按照以往的经验,觉得抗住大盘20-25%的中期回调没问题。

于是对大盘明显的顶部信号视而不见,继续满仓加杠杆。

结果差点被这次超级股灾击穿仓位。

事实是只要还在股市里,无论以前有什么样的成功,无论有多丰富的经验,前面总有一个避免不了的巨大的错误等着你。

而我的错误明显是一连串的。

从实盘操作上看,3月初建立的券商主力仓位在之后的一个月获利60%(实际涨幅40%,杠杆后达到了60%)的时候没有出手,是个巨大的错误。

受当时市场狂热的影响,一个月60%的收益居然还没让我满足,可见已经贪婪到什么程度。

股灾反思录

股灾反思录

股灾反思录
佚名
【期刊名称】《股市动态分析》
【年(卷),期】2016(0)4
【摘要】始自2015年下半年的两次股灾,以及2016年伊始就发生的股灾3.0,让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被舆论推向了风口浪尖。

2016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于日前召开,肖钢作万字发言,对于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作深刻总结,并反思经验教训。

"股市异常波动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不成熟,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适应的监管制度等,也充分暴露了证券会监管有漏洞、监管不适应、监督不得力等问题。

"肖钢在发言里称。

短短半年时间,A股即经历了三次大股灾,股指从5178点最低跌至2844点,股灾过后,哀鸿遍野、人心涣散。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三次股灾?股灾对我们造成何种影响?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又该如何再次避免悲剧的发生?2016年初,我们对股灾进行如下反思。

【总页数】5页(P6-10)
【关键词】股灾;中国证监会;上证指数;展望未来;跌停;经验教训;注册制;风险偏好;人民币贬值;持股数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1
【相关文献】
1.疯涨后的狂跌中国本轮股灾启示录 [J], ;
2.美国1929年股灾启示录 [J], ;
3.发达经济体股灾启示录 [J], 高勇;
4.大牛市+大股灾下的私募浮沉录 [J], 吴东燕
5.三次股灾反思录:从讲故事到重业绩 [J], 荀玉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灾留给我们的记忆和反思
王升武(华融证券场外市场部业务董事)
中国股市的戏剧性变化,永远让那些身在股市中的人感觉诡异难测。

本轮股市牛情开始于2014年6月20日,疯牛开始于2014年11月底,沪指顶峰达到5178点(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盘中最高),当时重上6000点的预期一度高涨,单边上涨行情持续了一年时间,当时市场上大有那些任凭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炒股炒到千万乃至上亿市值的股市神人。

这一次疯牛7个月内上证综指暴涨110%——仅有美国互联网泡沫、台湾八九年股市泡沫、中国零八年股市泡沫的上涨速度能与之相提并论。

然而在过完一个周末之后,2015年6月15日星期一开盘“股灾”开始,下跌形势一发不可收拾,四周内上证综指暴跌35%,下跌速度超过1900年之后全球任何一次“股灾”。

股灾中,政府出手相救,7月8日证监会要求大股东及董监高半年内不得减持。

央行表示将为证金公司提供充足流动性支持。

证金公司已向21家证券公司提供2600亿元信用额度,用于增持股票。

7月9日公安部会同证监会排查恶意卖空。

市场普遍预期,国家对救“股灾”,沪指将在3000-3500点结束,之后将进入震荡和分化行情,然而市场一再“开玩笑”,7月27日股市继续下挫,到8月26日跌至2850点。

有人说这是系统性风险,有人说是杠杆、做空惹的祸,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经济下行的必然结果。

国庆之后两个交易日,股指有所抬头,四季度的股市何去何从,引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煜辉的一句话,今年(2015年)剩下的时间,股票是悲观下2500,还是乐观上4000,中庸一点的是,呆在原地,3000点左右的狭窄区间震荡。

诚恳的说,我并不是很关注当下股指的具体点位和震荡区间,因为这些是短暂的,表面的。

我关注的是这次股灾背后的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为何那么多散户股民受了洗劫。

如果只是个股或者个别板块的大涨大跌,或者只是个别股民或者个别群体的股民的暴亏,那只能是个别人的决策的失误。

但是如果是整个市场的哀鸿遍野,动不动千股跌停,那便是所谓的系统性风险,就需要反思背后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了。

回想一下,当时2015年4月中旬,增值股市牛市顶峰的时候,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先生在一次座谈上提出,这一轮股市上涨原因的三个理论,一个是估值修复,二是政策激励,三是业绩改善。

在2008股灾之后,持续了六年之久的长熊,很多企业的股价大幅缩水,企业估值是被低估了的,根据市场规律,价格
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股价上涨有一个估值修复的驱动因素;同时一个强有力的因素是强烈的政府改革预期,大范围的简政放权、金融改革、国企改革、经济转型、反腐等因素的刺激下,推动了股市的持续上扬;连平指出,股市能否实现长牛,光靠估值修复、政策激励是不够的,一定是在整个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的改善,实体经济的业绩改善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整体的长牛。

很多人认为是杠杆造成了这次股灾,可那只是表象。

股票泡沫的本源还是因为经济中没有出现持续带来杠杆的主体(创造财富),实际上就是经济发展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问题恰恰处在这里,中国的宏观经济并没有得到改善的时候或者说在经济下行通道中,股市上涨过快过猛(快牛、疯牛),把政策红利带来的推动效应消耗的过快,造成了严重的泡沫,背离了经济规律,因此在大牛背上摔下来的时候,很疼,并且刻骨铭心。

除开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因素,我认为股灾背后我认为还是当下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劣。

具体说来五个方面,一个中国股市的买方结构性问题,二是老百姓的投资渠道不通畅,三是资金需方融资渠道的狭窄,四是金融监管的制度突破的艰难,五是经济下行通道中产业升级的压力加大。

第一、股市买方结构性问题,跟美国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不同,中国股市散户是主力军,据统计,散户在交易额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机构投资者仅为15%。

散户驱动了中国股市。

我所说的散户是指持有股票市值在1000万元以下的,这些散户对于市场波动是很敏感的和娇弱的。

但是市场波动是肯定的,并且中国股市向来就不是很理性的市场,所以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散户的投资决策和投资心理造成干扰。

大量散户的直接入股市投资,散户抗风险能力弱,并且大量广泛存在,带来的维稳压力很容易绑架监管层的态度和制度创新的力度。

理性和成熟的市场经验告诉我们,散户可以通过专业投资者(公募和私募投资机构)间接参与股市投资。

第二、老百姓投资渠道问题,回顾我们的投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左右持续到本世纪初,国人的投资观念就是储蓄(其实称不上投资);在过去的十年,是中国房地产的十年,大部门国人都热衷投资性房产,通过投资房子,实现15%以上的增值,期间也有很多人通过非标理财(信托产品、资管产品)来追求年化10%以上增值。

到去年股市大疯的时候,证券公司营业厅门庭若市,大爷大妈排队开户炒股,托关系开通创业板和融资融券,一时间炒股之风大行其道。

股灾之后,老百姓的投资渠道又受阻了。

投资渠道和品种的匮乏及其安全性,一直是困扰普通老百姓的难题。

这一轮的金融改革在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效果,以众筹和
小额灵活货币基金投资(支付宝)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债券市场改革(交易所主导大公募、小公募、私募债券)、以新三板为基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这些举措都可以大大拓宽老百姓的投资渠道。

第三、资金需方的融资渠道狭窄问题。

据估算,中国有超过3000万家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的融资一直也政府关注的重点,然而融资难融资贵。

长期以来依赖银行(以及影子银行)的贷款融资,这种间接融资给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信贷风险。

资金的供给方(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和资金需求方缺乏一个通畅的直接融资平台,股民的钱只是给到了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资源的稀缺性带来的圈钱效果也是一直饱受诟病。

目前政府大力推行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建设“新三板”市场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大利器,让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多了一个直接融资的平台。

第四、金融监管的制度突破的问题。

市场上一直流传着一种说话,这一轮牛市原本是为注册制改革造声势的。

结果还没等到注册制推出,牛去熊来,给这个期待已经的注册制的推出日期又添上几个大大的问好。

如果注册制能顺利实施,以后那种万人“打新”(新股申购)的激情会回归理性;排队走IPO独木桥,粉饰财务报表等事情也会得到遏制,IPO也不再会是稀缺资源,IPO实行注册制以后,退市就会很容易,因为企业只要符合上市标准就可以挂牌,上市就不再稀缺,市场容量会进一步放大,供求双方的矛盾会得到缓解,这种历史性的股灾估计也不会这些剧烈。

第五、经济下行通道中产业升级的压力加大,我们一直说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转了近十年,也不近人意。

过去的十年,房地产基本绑架了中国经济。

当下的努力都是为了能够逃出房地产市场决定中国经济环境的恶性循环。

美国给我们的经验绝对是硅谷+好莱坞+华尔街。

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科技支撑+文化支撑+金融保障。

科技制造和文化产业能成为经济结构的两极,而不是像原来依靠传统的重工业制造和房地产这两大经济支柱,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构建三个新的产业支柱,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文化产业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

目前面临的经济下行的压力,产业升级的压力更大,但是决心需要更坚决,因此产业越无法升级,经济上行就越难。

总结来说,股灾给了我们难以磨灭的记忆,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反思。

股灾绝非偶然,它是宏观经济不景气和微观制度设计漏洞等消极因素的糅合在一起并集中爆发矛盾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