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设计教案
“动能和势能转化”物理教案
“动能和势能转化”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规律。
2.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具体应用,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动能和势能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动能、势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1)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某个位置具有的能量。
(2)通过实例讲解动能和势能的特点,如物体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3.探究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1)设计实验:让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斜面,观察小球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规律。
4.应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规律(1)讲解动能和势能转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过山车、弹弓等。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际应用。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
四、课后作业1.复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特点。
2.分析生活中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并尝试设计一个相关实验。
3.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一些现象,比如,为什么一个滚下坡的小球会越滚越快呢?生:可能是小球滚下坡的时候,它的速度增加了。
师:很好,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背后actually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的转化。
2.探究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比如说,一个滚动的小球。
而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不同而具有的能量,比如一个举在头顶的球。
初三物理教案:动能与势能的转换
初三物理教案:动能与势能的转换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掌握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3.能够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关系。
3.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1.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关系的理解。
2.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例图片。
3.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动能。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讲解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讲解势能的概念: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
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关系: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当物体从高处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被弹簧弹起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关系:比如一个滚动的球,它在滚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球被弹簧弹起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分析实例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换。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换过程。
四、课堂小结(5分钟)2.强调动能和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5分钟)1.请同学们运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比如滑梯、电梯等。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让学生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转换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如滚动的球和下落的苹果,感知动能和势能的存在,并理解它们是物体运动的内在属性。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通用7篇)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通用7篇)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提出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教师引导流水、弹丸都对外做了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而这个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引出今天的课题——动能和势能(板书) 环节二:生成新知(一)动能1.教师引导:草地上运动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它们身上具有什么能量?学生根据导入以及课前的预习回答:动能教师总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板书)(二)势能1.重力势能教师展示视频:打桩机在工作的时候,先把重锤高高的举起,重锤落下,可以把桩打入地里,并说明高处的重锤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板书)根据动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板书)2.弹性势能教师展示图片:发生形变的网球拍和拉弯的弓具有什么能量?根据重力势能的学习学生回答:弹性势能。
(板书)追问:弹性势能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板书)总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环节三:巩固提高请学生判断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2、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3、在空中飞行的飞机;4、发生形变的网球拍。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施行教学的主要根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的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____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答复上述问题〕2.新课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答复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吗?演示课本图1-7〔程度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老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场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法建议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课题】【重点难点解析】;分析转化过程.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教学过程】1,实验引课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注意分析的问题:到最高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新授课:.1)分析实例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列举能体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并具体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用讨论分析的方法完成课堂学习.方法2: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析重点实例,例如分析乒乓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过程中,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从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乒乓球从接触地面到发生最大弹性形变的过程;乒乓球逐渐恢复原来形状到反弹起来的瞬间;乒乓球反弹起来后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2)结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乒乓球发生弹性形变过程和恢复原来的形状的过程中,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动能也可以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3)其他实例分析:可以做课本上的实验2和实验3,并由学生自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难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量的转化.方法1,一把般情况下,学生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速度的特点,从而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移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并知道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也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方法2,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的特点,并告知学生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让学生分析在卫星到达近地点和远地点的位置时,运行速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想象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转动的,从而增强学生想象事物的能力.【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名称】观察和分析某个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的实例【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辅导参考】1,观察和实践蹦床运动,分析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和能量转化.2,拆开一个玩具小车,观察上弦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以及它在恢复原状过程中的特点.【评价方案】1、学生自评.2、写出分析和观察的过程.3、应用到其他的实例.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2(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3篇)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3篇)《动能和势能》篇1动能和势能(一)教学目的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
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
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
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动能和势能转换教案的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转换教案的教学设计动能和势能转换【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内容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动能和势能转换。
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本次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理解和应用动能和势能转换的概念,并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与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3、掌握如何利用动能和势能公式计算有关物理量;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介绍1、以一个小球滑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球滑动时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观察,思考小球运动中与其运动状态有关的物理量。
2、教师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相互转换的关系。
二、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1、通过板子将小球从一个高处升高到一定高度,然后将其放下自由落体运动,观察小球在不同位置时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
2、教师讲解小球在不同位置的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表达式,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动能和势能的计算1、教师先教授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导出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并让学生多做一些数值计算题,在实践中理解公式的运用。
2、通过实验,让学生测量小球的质量、速度和高度,然后使用动能和势能公式来计算小球的动能和能。
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然后上传数据,对其分析和讨论。
四、小结1、教师对本次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巩固和回顾。
2、教师布置本节课的作业,教学目标达成的衡量标准,并带领学生自我评价,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性质、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和数值计算。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动能和势能转换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因此需要通过实践和示范来让学生理解。
【五、教具与材料】1、小球滑坡模型;2、测量极(万用表);3、计时器;4、手持动能和势能公式卡片;5、录音笔或其他多媒体设备;6、教材、参考书、作业、答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条件3. 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分析4.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5. 能量守恒定律在动能和势能转化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分析,能量守恒定律在动能和势能转化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转化条件。
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阐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3. 分析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速度、高度等。
4. 利用实例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如滚摆上升和下落过程、抛物线运动等。
5. 总结能量守恒定律在动能和势能转化中的应用,强调能量不会创生或消失,只会转化形式。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理解。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dropping a ball 或者rolling a ball downhill,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解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如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对于动能的影响,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对于势能的影响。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2.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
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条件。
4. 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转化关系。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投掷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滚摆、滑梯等,让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转化的条件。
5.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和势能转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动能和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转化条件的理解。
4. 评价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动能和势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探究动能和势能转化在其他物理学领域的应用。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动能和势能转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2.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理解。
3. 实验器材:如滚摆、滑梯等,用于演示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和转化条件。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示例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2)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探究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学习,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1)分析生活中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
(2)通过实验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器材:滚摆、单摆、铁架台、小球、斜面、弹簧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如行驶的汽车、下落的苹果、被拉开的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具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
通过实验演示:让不同质量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得出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再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势能(1)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
实验演示:让不同质量的铁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铁球在沙坑中砸出的坑的深度。
得出结论: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再让同一铁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观察铁球在沙坑中砸出的坑的深度。
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初中物理精品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初中物理精品教案初中物理精品教案一、教学设计背景及意义动能和势能是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核心概念之一,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有助于解释物体的运动过程,也是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功的概念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对于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单位等细节问题全面了解,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和单位;3.能识别和描述物体状态改变(例如高度、速度等)与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采用示例分析,让学生感性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2.采用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解概念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采用课外作业和课内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扬探究精神,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提高对科学的探求和思考兴趣。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形成团队合作在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发掘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精品教案第一节: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1.教学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及其转化关系2.学习内容:(1)动能的定义与公式(2)势能的定义与公式(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联系(2)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过程4.教学方法:示例分析法5.课堂讲解: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个滑雪者从山顶滑下来的例子,来说明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例子,可以将滑雪者滑过的高度转化为动能,从而完成滑雪的过程。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知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相互转化的。
6.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组员通过讨论和分析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参与式讨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在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过程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3)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动能和势能转化现象。
第二章: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1 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 E_k = \frac{1}{2}mv^2 \]其中,\( E_k \) 表示动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v \) 表示物体的速度。
2.2 势能的概念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物体的位置或状态,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2.2.1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 E_p = mgh \]其中,\( E_p \) 表示重力势能,\(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g \) 表示重力加速度,\( h \) 表示物体的高度。
2.2.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 E_e = \frac{1}{2}kx^2 \]其中,\( E_e \) 表示弹性势能,\( k \) 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x \) 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第三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3.1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条件(1)物体需要发生运动或位置变化;(2)物体需要与外界相互作用,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3.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动能和势能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在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具体表现为:(1)当物体从高处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当物体被抛起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当物体通过弹性形变释放能量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四章: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分析4.1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下落到低处的运动。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关系;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3.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2.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场景模拟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老师用一个小球和弹簧相撞的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小球弹开后,为什么会停下来?”引导学生有关于此问题的思考。
2.概念阐述(20分钟)1.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2.动能定理:物体速度的变化与其动能的变化成正比,在物体有静止到运动的变化过程中,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K=\\frac{1}{2}mv^2$,其中K表示物体的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3.势能:物体因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是与物体位置有关的能量;4.势能定理:物体位置的变化与其势能的变化成正比,在一个物体在经历高度变化时,势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E p=mgℎ,其中E_p表示物体的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3.概念运用(30分钟)1.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物体的总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数学表达式为$E_{\\text{机}}=E_{\\text{动}}+E_{\\text{势}}=k$;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详细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
4. 问题探究(30分钟)教师提供几组有关小球和斜面、摆锤的实验现象场景,让学生通过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决与机械能守恒相关的问题。
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问题探究和解决。
5.总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动能和势能 教案(精选9篇)
动能和势能教案(精选9篇)动能和势能教案篇1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洁现象。
(二)教具 1.可以转变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质量显著不同的两个钢球(或金属滑块),木块一个,用以做课本图1-1的试验。
2.玩具弹簧枪(或课本图1-4的试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
2.新课教学(1)“能”是什么?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亲密联系。
一个物体能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今日,我们学习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机械能。
(2)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吗?(启发同学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运动物体能做功。
例如,风可以吹转风车,流水可以推动水磨,挥动的铁锤可以把桩打进地面等。
当同学举例中固体、液体、气体都有了时,老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动能)提问:运动物体做功后静止,它还具有动能吗?动能到哪里去了呢?(启发同学得出物体不运动就没有动能以后,老师讲解:物体原有的动能用来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
打个比方,你有钱可以买商品,买了商品钱就付出去了)(3)用小钉锤钉木桩和用大铁锤钉木桩,明显做功多少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运动的钉锤和铁锤具有的动能大小不一样。
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老师演示课本图1-1所示的试验。
先说明钢球把平面上的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就越多,这是由于阻碍木块运动的摩擦力是肯定的,推得越远说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钢球推木块前具有的动能越大。
九年级物理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9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动能和势能的转化9篇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一)教学目的1.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二)教具滚摆、单摆,斜槽,弹簧片,木球,人造地球卫星的挂图等。
(三)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实验2:单摆实验。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
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
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
顺便指出像单摆这种往复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叫做振动。
gkh教学设计教案(推荐5篇[修改版]
gkh教学设计教案(推荐5篇[修改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第11章第2节“动能和势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以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滚摆上升和下降的过程,篮球投篮的过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
2. 知识讲解: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解释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如质量、速度、高度等。
3. 实验演示:进行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实验,如滚摆上升和下降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动能和势能的计算题,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度h=10m的地方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动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动能和势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3.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高度等。
4.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滚摆上升和下降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从高度h=15m的地方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动能。
2. 一个小球从地面弹起,最高可达到2m高,求小球弹起时的势能。
答案:1. 动能 = 1/2 质量速度^2 = 1/2 3kg (20m/s)^2 = 600J2. 势能 = 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 3kg 10m/s^2 2m = 6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高中物理《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教案教案:动能与势能的转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动能与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了解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现象?请举例说明。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动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公式为Ek=1/2mv^2。
势能的定义: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关系:当物体在不同位置或状态之间转移时,动能与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案例:小明用力拉开一个弹簧,然后将其释放。
请分析弹簧在不同位置或状态之间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步骤四:计算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几个物体在不同位置或状态时的动能和势能数值,要求学生计算并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步骤五: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中,是否存在能量的损失?为什么?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步骤六: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和转化关系。
教师提问学生,检验他们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分析和解释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但是,一些学生在计算练习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
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和步骤
• 实验器材:光滑斜面、滑块、细绳、测量尺、天平、秒表 等。
实验器材和步骤
实验步骤 1. 将光滑斜面固定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其倾斜角度。
2. 使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实验器材和步骤
3. 将滑块放置在斜面顶端,由 静止释放,同时启动秒表记录 滑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
设计一份简短的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转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测验题目可以 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
游戏化学习
设计一个与动能和势能转化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例如,可以设 计一个“小球碰撞”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操作小球来体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竞赛式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如答题比赛或实验操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 作精神。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即总 机械能)保持不变。这是动能与势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应用举例
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分析各种物理现象,如摆动的钟摆 、滚动的球体等。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动能和势能 的变化来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典型案例分析
01
4. 使用测量尺测量滑块在斜面 上滑行的距离,并记录数据。
5. 重复实验3-4次,以减小误 差。
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滑块的质量、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和距离等数据。建议使用表格形式进行记 录,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滑块的平均速度、动能和势能的转化量等。通过对比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深入理解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还可以通过绘制图表等方式直 观地展示实验结果和规律。
动能和势能以及其相互转换的教案
动能和势能以及其相互转换的教案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
1.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动能和势能相关的问题。
(2)具备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并体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2.1.教学内容(1)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特点。
(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
(4)动手实验,观察并体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2.重点难点(1)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2)动手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教学方法3.1.讲授法通过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相互转化原理,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本质。
3.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动能和势能的本质。
3.3.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4.教学过程4.1.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汽车行驶的图示,让学生思考,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其具有什么物理性质?(2)教师提示学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学生们知道这个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吗?(3)教师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动能和势能。
4.2.概念解释(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质量而决定的。
动能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快或质量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处于某一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跟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只有在作用力的方向与物体所发生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时候才会产生势能。
4.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1)下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假设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下落,当物体落到一定高度时,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当物体再次上升,动能转化为势能。
(2)弹簧振动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假设有一个弹簧,在振荡时,弹簧扩展到最大后,弹簧所存储的势能被转化为动能;弹簧在振动到最小值时,动能全部转化为势能,以此类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
设计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
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簧片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
(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
(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回答上述问题)
2.新课教学
(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回答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
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吗?
演示课本图1-7(水平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教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始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从弹簧形变最大到恢复原状:弹簧弹性势能又转化为钢球的动能。
(3)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先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下列事例:
①演示单摆,引导学生观察摆球在高度最大处和最低点的速度大小,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②人造卫星:教师先指出:卫星在远地点,势能最大,在近地点势能最小。
问学生:卫星由远地点向近球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怎样变化能量怎样转比引导学生回答:卫星由远地点到近地点,势能减小了,减小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速度增大。
再让学生回答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能的转化情况。
③撑竿跳高:由于过程比较复杂,可由教师分析讲解。
为使问题简化,分析时一律不考虑起跳前助跑的作用。
徒手跳高的高度由起跳时向上的速度决定。
即起跳时的动能转化为最高点的重力势能。
撑竿跳高时,人在起跳时使撑竿弯曲(形变),这时人具有动能,撑竿具有弹性势能。
到最高点时,撑竿恢复原状。
人的动能和撑竿的弹性势能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
故撑竿跳高比徒手跳高的高度大。
①跳板跳水:引导学生回答:起跳时为什么人要向下猛压跳板(答:使跳板形变,具有弹性势能)人离开跳板时的动能是哪里来的(答: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来的)人起跳的高度由什么因素决定(答:由起跳时的动能,也就是由跳板形变最大时的弹性势能决定)
注意:不讨论人在空中的翻转。
3.板书设计
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想想议议
(1)演示皮球的下落和跳起(将皮球涂黑使它落在涂白的水平木板上,观察木块上的黑色圆斑),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为什么木块上是圆斑,而不是黑点(答:因为皮球发生了形变)
发生弹性形变的皮球具有的弹性势能是哪里来的(
答:由动能转化来的)
皮球反跳有向上的速度,即具有动能,这个动能是哪里来的:(答:弹性势能转化来的)
最后提出:皮球从一定高度落下,反跳到最高点,说明这一过程能的转化情况?
(点名要学习好的学生回答)
(2)演示皮球反跳高度一次比一次低,再演示滚摆高度也是一次比一次低.最后都要停下来,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学生回答:物体运动要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要消耗物体的机械能。
最后机械能完全被用来克服摩擦和空气阻力做功消耗掉了,所以物体最后要停下来)
教师点明:消耗掉的机械能并未消失,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了。
这个问题以后将学到。
(3)物体能做功才具有能,举高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怎能做功既然不能做功,为什么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引导学生回答:举高的物体落下来具有动能,动能可以做功,但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故我们说势能可以做功,实际上是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而做功)
(4)钢球落在钢板上,也会反跳起来,反跳时的动能是怎样转变来的?教师指出:钢球和钢板相碰,也要发生弹性形变,只是这个形变较难觉察。
事实上,任何坚硬的物体相碰时,都要发生形变。
然后让学生回答。
5.布置作业
(1)说明下列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
①雪橇从山坡上滑下;
②炮弹从炮口斜向上射出,又落到远处地上;
③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
④小孩坐在秋千上,在妈妈推了一次以后,自己荡着。
(2)你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汽车司机在开车上坡前,也往往要加大油门,加大速度。
从能的转化来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3)弹簧门在推开以后能自己关闭。
说明这件事怎样利用了能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