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方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方式方法

大学生的适应环境是开展良好大学生活的基础和根本,本文分析影响大学生适应环境的六个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六法,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及从教育工作者层面上,应如何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快更好的适应环境。

标签:大学生、环境适应、方式方法

现阶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大学学校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学生工作者的引导、助推作用相结合,实现学生个体人格素质状况的全面提升,着力培育有德性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职责所在。而环境适应能力作为学生良好大学生活的开端和基础,又显得尤为重要。

一、何为适应环境

在自我调控的基础上,个体会把行为对象指向环境,试图适应环境。心理学家艾夫考曾指出,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包含两重含义,首先是个体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一种顺应。在此基础上,人可以根据环境条件改变自身,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与之协调,并且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环境适应能力六法的概念

学习生活控制性,是指对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比例,协调控制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能力。学习和生活,是组成大学生涯的必要元素,合理的控制与协调,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必要条件。学校专业满意度,是指大学生作为专业教育的消费者,将自己在学校专业学习中的收获与期望比较后,产生高兴、愉悦或者失望的感受。集体生活适应性,是指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能否较好的融入该生活氛围,能否与他人在生活中和谐的相处,能否包容别人并且被别人接纳的能力。考试负担适应性,是指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负担,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范围,自我调节考试带来的负面情绪,将适当的考试负担转化为学习动力的能力。

人际交往适应性,是指大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认识自我,开放自我,与他人相互包容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意识适应性,是指大学大学生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的能力。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三、内提外塑达到适应环境理想状态。

学习生活控制性

内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和理念,不仅是学习方面的管理,还指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制定长远的奋斗目标,充分运用自身的时间、身体、资源、价值观等,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促进自我发展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外塑:开设学习生涯规划课程或者讲座等,提供良好规划事例,教授自我管理的技巧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管理与自我管理,明确理想与愿望,根据个人实际,制定出符合现状的、有执行效益和力度的、包含学习与生活的短期、中期以及长期计划,有序的逐一实现各项目标,在计划中不断完善和修正,真正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学校专业满意度

内提:通过学校校史教育及专业介绍,加深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对未来的发展建立信心,通过知名校友走访和事迹学习,加强爱校的教育培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的学院学科建设的意见征集中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2]。

外塑: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完善课程设置,实现学校、学院、学生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集体生活适应性

内提:培养良好的个性,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良好集体生活的必备。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把握自己在集体中的言行举止,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正确对待他人的有缺点,做到豁达而不苛求,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接纳。

外塑:个人生活上的行为,首要一点是不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再要做到相互关心、理解和体谅,培养良好的宿舍和班级氛围。通过班会、座谈会以及个别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角度上思考问题,在心理上大大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意识的选择班级中品德高尚、情趣高雅、知识渊博的同学,起到榜样的作用,引导班级风气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考试负担适应性

内提:改变压力情境的评价和解释,就可以改变学生对负担的体验和反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获得在学习中的积极体验,从而更多的关注学习本身,而不会过多的被学习成绩等外在因素困扰。

外塑:针对学生群体特征,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探求未知的能力,减轻考试负担,打破一锤定江山的陈旧模式,将日常学习纳入考核范围,同时,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加强高低年级同学的交流,打破对未知的恐惧,提高对考试负担的适应性。

人际交往适应性

内提:为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大学应开设人际交往能力相关课程,让学生系统的接受人际交往的理论知识,加深对人际交往的理性认识。举办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讲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战演习。

外塑: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为人际交往的培养,搭建了有利平台,对社会做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与不同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自我意识适应性

内提:正确的认识自我,内省自我,可以直接的指向自己的内心活动,观察和评判自己的心理状态,在于他人的交往中,以他人为镜子,获得自我观念,敏锐的觉察他人的议论与态度,认知自我。

外塑:1、要具备积极健康的自我情感体验。这也是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健康的自我体验核心是自尊感,应适当的给予自我勘定,培养自尊感和自豪感,喜爱自己;以积极性的自我体验,让生活充满欢乐与温暖,同时,保持适度的紧张与适度的轻松,让自己从容面对。

2、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控制。要有适宜的自我认识,从现实出发,将奋斗目标规划为长中短期,由近及远,由易入难的逐步实现人生理想。以强大的意志力为后盾,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提升面对挫折的承受力,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我,加强自我修养与改造。

四、结语

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学校专业适应能力、集体生活适应能力、考试负担适应能力、人际交往适应能力、自我意识适应能力等。这六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共同组成了大学生适应环境行为能力。

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获得积极的心态,是大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对大学生找准社会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导向作用。

环境适应行为培养旨在健全人格培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意志力程度,进而整体提高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从而改善学生个体的精神状况,对学生环境适应行为进行培育,提高学生个体的行为能力,提升行为水平等,从而改善学生个体的行为方式,从而达到成功人格培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若干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2]曾蓉,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4

[3]丁聪聪,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咨询案例报告,社会心理科学,201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