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重点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100种)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100种)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100种)第一辑尝试集蕙的风湖畔春的歌集西滢闲话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新月诗选朱湘书信集太平洋上的歌声新旧时代第二辑三叶集离婚小雨点中国文艺论战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国新文坛秘录文艺自由论辩集民族文艺论文集论鲁迅的杂文过去的工作第三辑走到出版界创造社论徐志摩年谱创作的经验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我与文学作家论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海上集文坛忆旧第四辑我们的七月我们的六月燕知草剪拂集知堂文集春醪集半农杂文半农杂文二集市楼独唱第五辑革命文学论文集冲积期化石灵凤小品集当代中国女作家论大荒集平屋杂文边鼓集抗战文艺论集横眉集知堂乙酉文编第六辑红烛踪迹玉君微雨公墓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中书集善女人行品传奇第七辑海滨故人谈虎集桥巴金的生活和著作梦家诗集郁达夫论四十自述周作人论二十今人志流言第八辑玄武湖之秋星海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怀乡集沫沫集大众语文论战笔端爱眉小札xi露新收第九辑醉里郭沫若论西柳集南北极望舒草偏见集诗二十五首文思郭沫若归国秘记率真集第十辑棘心现阶段的文学论战两栖集鬼恋手掌集锦帆集外我的话冬至集文雅舍小品创造社作品专辑旅心爱之焦点苦笑独清自选集音乐会小曲招姐东海之滨灵凤小说集男友新月派文学作品专辑铁马集翡冷翠的一夜玮德诗文集西林独幕剧花一般的罪恶国剧运动骂人的艺术灵焰说谎者/ 储安平著) 石门集文学研究会作品专辑芝兰与茉莉英兰的一生春日皮克的情书文坛逸话生之忏悔汉园集记忆之都西行书简海派小说专辑大上海的毁灭新路花厅夫人忘情草两间房结婚十年正续前程风仪园绅士淑女图退职夫人自传京派文学作品转辑鱼目集燕郊集从文小说习作选莫须有先生传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画梦录画廊集一个兵和他的老婆孟实文钞现代都市小说专辑帝国的女儿白金的女体塑像都市风景线塔里的女人将军底头古国的人们红的天使精神病患者的悲歌圣处女的感情漩涡里外鲁迅作序跋的著作选辑何典信小小十年肖伯纳在上海打杂集生死场现代作家书简痴华man丰收八月的乡村总退却二月游仙窟木刻创作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重点讲义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重点讲义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

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4,解放区文艺运动:5,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科学技术以
及现代文化的鼻祖。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知识分子开始倡导西方思想和科学,并提倡变法兴学。

二、五四运动与思潮:
1.爱国主义与进化思潮: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提倡民主与科学
的爱国主义运动。

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推崇进步的西方思想与文化,提倡"废黜旧文化,建设新文化"。

三、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1.抗战文学的特点: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抗战文学强调抗战和
民族精神,对日军的残暴行为进行揭露。

同时也关注人民生活以及艰苦奋
斗的精神。

2.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萧红的《生
死场》等作品,都揭示了人民在抗战中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文学与思潮:
1.现实主义文学:1950年代之后,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
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巴金等,他们通过描绘
工农群众的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限制,
更多的是宣传工具,文学创作倾向于政治和革命。

五、开放以来的文学变革
1.思潮的复苏与文学的多样性: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促使着文学思潮的复苏与多样性。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
种文学形式开始并存。

2.冲突与思辨的手法:近现代中国文学开始探索自我与社会、个体与
集体之间的关系。

作家以及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文学革命的兴起: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新青年》:创刊时间为1915年,主编为陈独秀。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二者相辅相成。

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
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
命;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鲁迅:《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发表于《新青年》。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

这些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重点笔记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考试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梳理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1917-1920,新文学萌芽期;②1921-1926北伐前夕,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③1926年春-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2.鲁迅的思想特点:①吸收进化论思想,摒弃“弱肉强食”的消极因素,汲取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②个性主义,汲取尼采“图强”的精神;③改造国民性问题,撕下假面,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④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后,在于创造社、太阳社进行的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加深了对现实革命斗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思想更加圆熟。

3.简析《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①艺术表现上,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狂人”形象实现两种创作手法的结合;②狂人首先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使用了现实主义方法;③作品把“反对肉体上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在狂人的疯话里,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象征性描写,产生“象外之意”。

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想意义:①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总结了辛亥革命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革命对象仍然掌权,民众依然任人宰割;②小说暗示了辛亥革命更深层次的悲剧:革命没有真正唤醒民众,真正的胜利,需要有真的革命者和觉醒了的人民。

社会意义:①作品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②“阿Q精神”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时时警戒。

5.简析阿Q的性格特征。

①雇农,无土地,因而具有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又明显地游手好闲;②受剥削欺压,却受封建正统观念统治,因而思想矛盾,一方面充塞“男女之大防”、造反该杀头的封建正统观念,一方面又调戏尼姑及吴妈,向往革命;③最鲜明的病态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夸耀过去,吹嘘虚无的未来,以自轻自贱来掩盖失败,以忘却做法宝,受压迫而不觉悟。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学习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学习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20年代文学”部分)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填空类知识]1、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的大张旗鼓的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20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

2、1898年前后,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

其中,《天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

3、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年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4、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标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又于1919年1月声言《新青年》同人“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恩斯(science,科学)两位先生”。

6、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的《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7、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一起提倡白话文,一批知识分子形成了新文学的统一战线。

8、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稍后,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两篇重要文章阐述了新文学应当具有的思想内容。

9、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

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

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并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

1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记录了他对先驱者命运的深刻思考;他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点染而成的。

12、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考纲重点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考纲重点

语丝社【名词解释】(1)“语丝社”创办于 1924 年,因办《语丝》周刊而得其名。

(2)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学衡派【名词解释】(1)1922 年,梅光迪、吴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2)“学衡派”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

(3)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阵营对“学衡派”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创造社【名词解释】(1)1921 年 7 月成立手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2)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3)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带有浓厚的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1)1921 年 1 月 4 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2)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十二人发起。

(3)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简答】(1)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因为:(2)《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3)《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

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都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们拓展了散文的文体,既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又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基本特色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繁荣了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纲重点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纲重点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语丝社【名词解释】(1)“语丝社”创办于 1924 年,因办《语丝》周刊而得其名。

(2)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学衡派【名词解释】(1)1922 年,梅光迪、吴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2)“学衡派”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

(3)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阵营对“学衡派”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创造社【名词解释】(1)1921 年 7 月成立手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2)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3)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带有浓厚的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1)1921 年 1 月 4 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2)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十二人发起。

(3)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简答】(1)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因为:(2)《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3)《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

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 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    总结

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7年迁北京)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吴宓、胡先驌、柳诒徵、吴芳吉等)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章士钊等)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派,茅盾、周作人等12人)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19.1921.7创造社于东京成立。

(为艺术派,郭沫若、郁达夫等)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西滢等。

本科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精讲

本科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精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精讲一、名词解释1、“八事”: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即言之有物、不仿古人、讲求文法、不无病呻吟、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2、“三大主义”: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即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诲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3、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随后加入的有冰心等。

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基本创作宗旨。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冰心等)在创作上出现了“问题小说”:以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特征,以揭示社会问题,表达对于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于社会黑暗的批判为目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人生的问题。

5、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

他们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艺术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6、“自叙传小说”或“身边小说”:郁达夫和他的创造社同道们以内心情感的表现方法,以作家个人经历为创作基础,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表现出浓烈的抒情色彩和个人自剖色彩,着重表达个人内心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从而形成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三重合一。

这种小说被称为“自叙传小说”或“身边小说”。

郁达夫的《沉沦》就是这种风格小说的典型作品。

7、乡土文学:1923年左右,“乡土文学”崛起,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台静农。

他们对故乡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思念遥远故乡的亲人,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描摹与揭示。

乡土文学作品现实主义色彩强烈,其创作方法基本是写实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脉络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脉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学习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学习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20年代文学”部分)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填空类知识]1、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1917年的大张旗鼓的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20年,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期。

2、1898年前后,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

其中,《天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

3、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20年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4、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标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又于1919年1月声言《新青年》同人“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恩斯(science,科学)两位先生”。

6、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的《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7、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一起提倡白话文,一批知识分子形成了新文学的统一战线。

8、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稍后,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两篇重要文章阐述了新文学应当具有的思想内容。

9、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

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

10、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并根据生活实感创作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小说《怀旧》。

1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记录了他对先驱者命运的深刻思考;他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点染而成的。

12、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

《现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

《现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学习参考资料(“30、40年代文学”部分)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填空类知识]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1928年。

3、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

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4、1930年代中期,李劼人发表了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它们将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社会史诗般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5、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

6、1931年秋丁玲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水》,茅盾认为这是一篇标志着“过去的‘革命与恋爱’的公式已经被清算”的小说。

7、丁玲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表现了“我”对年轻的贞贞的同情与对解放区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封建意识的批判。

8、施蛰存取材于《水浒》而作的《石秀》,从弗洛伊德学说出发,几乎把《水浒》中的英雄写成了一个现代色情狂和性变态者。

9、《蚀》是茅盾小说的处女作,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

它是由三个系列中篇所组成:《幻灭》、《动摇》、《追求》,各自独立成篇,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10、《子夜》原名《夕阳》,初版本内封的题签下反复衬写着的英文是:。

11、《离婚》的发表,标志着老舍创作的核心思想――批判市民性格和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生活环境、思想渊源和文化传统――得以全面而系统的确立。

12、张大哥是小说《离婚》主人公之一。

13、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塑造了一个恨人类的主人公――杜大心。

14、在前期创作中,巴金自己所喜爱的是总题为《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和《电》)的三个中篇,这是一部巴金心目中所认为的革命者的“生活教科书”。

15、左联诗人较著名的是殷夫,鲁迅称其诗“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重点笔记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自考重点笔记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文学的建设时期。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崭露头角,出现了一大批新文学作品,如胡适的《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等,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现代文学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一大批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如郁达夫的《故乡》、鲁迅的《呐喊》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成为了抗日和革命的宣传工具,作品如《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等作品在这一时期产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茅盾的赵一曼》、巴金的《搭车》等,这些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1. 鲁迅:《呐喊》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悲惨。

另外,《野草》、《彷徨》等作品也是鲁迅的代表作品。

2. 胡适:《狂人日记》是胡适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主人公精神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叛逆青年的忧郁和迷茫。

另外,《悲剧的生》、《悲愤的最高形式》等作品也是胡适的代表作品。

3. 郁达夫:《故乡》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故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追忆。

另外,《心雨》、《沉冤》等作品也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

4. 茅盾:《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旧社会的残酷和黑暗描写,展现了革命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另外,《赵一曼》、《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也是茅盾的代表作品。

5. 巴金:《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家庭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的腐朽和丑恶。

另外,《搭车》、《秧歌》等作品也是巴金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内容主要包括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民族精神的探索、对人性的关怀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重点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重点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文明戏:将时代政治热情与外来的审美要素注入京剧,对程式讲究的戏曲进行改良;在话剧当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统称为“文明戏”。

主要特点是:“幕表制”;革命政治色彩浓烈;常采用剧外戏。

2、五四文学革命:大致可以以十年为期划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1917——1927年“20 年代文学/五四时期的文学”1928——1937年“30年代文学”左翼文学革命、人文主义文学并存1937 ——1949年“40年代文学”由于战争的影响,文学分为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三大块,文学呈现出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面貌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12人。

他们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发表《文学研究会宣言》,认为“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因此很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强调文学关切社会和人生的必要,并在创作上体现出关注人生和社会的文学立场。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留学日本学生。

先后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又注重表现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

该社团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与文学研究会迥然不同的创作风貌。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后期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推动了30年代左翼文学的兴起。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7年‎迁北京)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吴宓、胡先驌、柳诒徵、吴芳吉等)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章士钊等)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派,茅盾、周作人等1‎2人)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19.1921.7创造社于‎东京成立。

(为艺术派,郭沫若、郁达夫等)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划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划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重点一、《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题型分析: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来看,《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题型基本不变,我们以11.7考试情况为例,题型大致包括以下五种题型,各题型及所占比值如下:题号题型题量及分值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第二题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第三题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第四题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第五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二、《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重点:说明:我们将知识点按考查几率及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重点、二级重点、三级重点,其中,一级重点为必考点,本次考试考查频率高;二级重点为次重点,考查频率较高;三级重点为预测考点,考查频率一般,但有可能考查的知识点。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包括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及其革命内容。

【P1,二级重点,单选】2、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产生的标志及主要内容。

【P2,一级重点,单选】3、文学革命出现的新文学社团的创社时间、主要成员、文学成就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等)【P13-P18,一级重点,单选、多选、名词】4、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及其代表社团。

【P19-P21,二级重点,单选、多选】5、鸳鸯蝴蝶派的含义。

【P26,三级重点,单选、多选】6、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含义。

【P33,一级重点,单选、名词】7、“京派”的含义。

【P46,二级重点,单选、名词】8、论语派的含义。

【P47,二级重点,单选、名词】9、“自由人”、“第三种人”的含义。

【P49,一级重点,单选】10、“七月诗派”的含义。

【P60,三级重点,单选、名词】第二章鲁迅1、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的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P76,一级重点,简答、论述】2、鲁迅的杂文的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XXX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XXX(1879-1942)、XXX(1891-1962)、XXX(1889-1927)、XXX、XXX、XXX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XXX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新青年》反对旧道德、发起新道德;大力介绍自在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退化论。

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发蒙运动。

揭晓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XXX 率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XXX揭晓《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同一”的主张,打出口语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XXX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砥砺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百姓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晦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清楚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XXX揭晓《人的文学》,发起以工钱本的人性主义文学,对胡、XXX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XXX揭晓《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述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XXX主编,体系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许地山、叶绍钧、郑振铎等12人,以革新后由沈雁冰主持的《小说月报》为会刊。

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写实主义的一派。

2、主观战斗精神:胡风在四十年代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表现结为一体。

”是针对客观主义思潮而提出的,是对当时左翼作家对现实主义的错误认识的批判,同时还提出精神奴役创伤说、世界进步文艺之流来支持主观战斗精神。

3、百花文学:1956年5月2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双百方针”的影响下,1956年以后文学界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类似于苏联文学的“解冻”,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丰收,形成了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短暂的“百花时代”,在文学创作方面,有两类新颖的作品,一类是直面现实矛盾,大胆“干预生活“,突破了长期以来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类是突破被长期封锁的人情、人性的禁区,把笔触伸向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如宗璞的《红豆》等。

4、寻根小说:寻根小说于1985年前后形成,以知青族作家为主要创作主体,主要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阿城的《棋王》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

寻根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5、杂文:杂文是用现代白话文写作,旨在及时展开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篇幅短小、手法灵活的文章,是经由鲁迅的倡导和实践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散文体裁。

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人国民性格,具有先锋性和个人性的文体创造,贯穿在鲁迅整个文学活动中的现实战斗精神和现代反抗意识,是杂文的灵魂。

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人国民性格,具有先锋性和个人性的文体创造6、红色经典:红色经典是在文革结束后才出现的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

早在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1990年代以后被泛化推广到用它来代表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

多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代表作品有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等,戏剧《红灯记》、《沙家浜》等。

7、朦胧诗: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这样一些特征,在文学创作和创造思想上有新的突破,在诗歌的内涵上追求自我价值,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往往具有批判意识和忧思意识,表现出冷色调,注重主题的创造和个人内心感情的抒发,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选择题1、现代文学的开端、文学革命的起点:在《新青年》上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

2、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两个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而艺术;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

3、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这个观点。

4、鲁迅的作品中最具反抗、叛逆意识的作品是《狂人日记》。

集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作品是《故事新编》。

5、许地山早期作品都是围绕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的,《春桃》是他创作的转向,摆脱了早期作品的风格。

6、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和闻一多。

徐志摩以飞扬轻盈的风格为主。

闻一多的三美指: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7、30年代,由中共共同成立的,对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社团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8、塑造人物形象上:矛盾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种人物形象,老舍的作品主要描写北京市民和底层平民两种人物形象。

鲁迅的作品主要塑造了知识分子、农民的人物形象。

9、巴金的作品《家》中,在传统与现实摇摆不定的人物是高觉慧。

10、丁玲的代表作品是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11、在左翼小说中,同时从四川出生的作家是沙汀《淘金记》和艾芜《南行记》,一个带有讽刺意味,一个带有传奇色彩。

12、新感觉小说的代表人物: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13、通俗小说:30、40年代言情小说中成就最大的作家是张恨水,其中描写多角恋爱纠纷的作品是《啼笑因缘》。

14、30年代诗歌中,标志从新月向现代诗歌转型的作品是戴望舒的《我底记忆》。

15、30年代小品文的特点:闲适(周作人)、幽默(林语堂),专门刊载小品文的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

16、30年代戏剧中,曹禺的《雷雨》中最能体现雷雨般性格的人物是繁漪;对于《日出》的转型影响最大的作家是契诃夫。

17、40年代,胡风提出“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创伤说”。

18、钱钟书的作品《围城》中最后与方鸿渐组成家庭的是孙柔嘉。

19、张爱玲的作品《金锁记》的主人公是曹七巧,《倾城之恋》的主人公是白流苏。

20、武侠小说中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李寿民)、宫白羽、王度庐、郑证因、朱贞木,还珠楼主作品《蜀山剑侠传》,王度庐的作品《卧虎藏龙》。

21、40年代诗歌,对中国诗歌影响最大,对“七月”、“九叶”有重大影响的诗人是艾青。

22、新评书体小说: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新章回体小说的代表作《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

23、冯至,诗集《十四行集》、小说《伍子胥》、散文《山水》。

24、红色经典中三红指《红岩》、《红日》、《红旗谱》,借鉴言情、武侠元素的作品有曲波的《林海雪原》、欧阳山的《三家巷》。

25、建国以后,短篇小说中,作品带有清丽风格的代表作家有孙犁、茹志鹃。

作品带有悲壮风格的代表作家有峻青、王愿坚。

26、解放以后,写爱情题材的女作家是宗璞,主要描写革命与爱情之间的冲突,代表作是《红豆》。

27、郭小川,抒情诗《望星空》,叙事诗《一个和八个》—因为此作而遭到批判。

28、60年代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29、老舍的《茶馆》的特点是:多卷图轴、人像展览30、文革时期戏剧的代表作:《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京剧样板戏31、被称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是赖和。

32、白先勇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孽子》33、台湾乡土小说代表作家:陈映真34、台湾三大现代诗派:现代派、蓝星诗社、创世纪35、香港文学史上较重要的,与导演王家卫多次合作的作家是刘以鬯,主要作品有《酒徒》等。

36、金庸小说中反英雄反武侠气质的人物是韦小宝。

37、八十年代三个作家群体:五七族(王蒙)、知青族(史铁生)、新生代(王朔、于谦)38、被称为东方意识流小说是王蒙的《春之声》39、新生代小说作家莫言,其作品写出了“感觉”的世界,代表作有《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40、新生代小说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活着》(转型后首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艺术转型最终实现)41、陈忠实《白鹿原》,作品通过两大家族之间的斗争暗喻国共两党的斗争。

42、寻根小说,知青族作家: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43、新写实小说作家:池莉《烦恼人生》、方方、刘恒《贫嘴张大明的幸福生活》、《狗日的粮食》、刘震云《一地鸡毛》44、王小波《黄金时代》45、90年代当代女性写作代表人物: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私人生活》46、广西三剑客:鬼子(廖润柏)、东西(田代琳)、李冯《英雄》47、朦胧诗:北岛、舒婷、顾城48、后朦胧诗:韩冬《有关大雁塔》、于坚49、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高行健50、贾平凹《废都》51、擅长言情诗歌的台湾作家是席慕容作品赏析《纤夫》--阿垅嘉陵江风,是一个绝望于街头的老人风,顽固地逆吹着伸出枯僵成生铁的老手随便拉住行人(不让再走了)江水,狂荡地逆流着,要你听完那永不会完的破落的独白,而那大木船江水,是一支生吃活人的卐字旗麾下的钢甲衰弱而又懒惰军队沉湎而又笨重,集中攻袭一个据点而那纤夫们要给它尽兴的毁灭正面着逆吹的风而不让它有一步的移动!正面着逆流的江水但是纤夫们既逆着那在三百尺远的一条纤绳之前逆吹的风又大大地——跨出了一寸的脚步!……更逆着那逆流的江水。

【赏析】《纤夫》以纤夫最大的力和最后的力才“大大地----跨出一坟的脚步!”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儿女在逆境中顶着风浪艰难地“向历史走的深处的方向”行进的精神;那古老的船载着“大地底第二次的春底胚胎、酵母”,正寄寓着中华民族再生的热望,整诗包含着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

都是诗人对于中国命运前景的展望。

《纤夫》最牵动人心之处就是诗人用他饱蘸激情的笔触,如雕刻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纤夫的形象,他是古老、沉重、勤劳、勇敢、无畏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化身。

在塑造纤夫形象时作者着重“力”和“神”的展示,着重表现纤夫与逆风、逆浪的拼搏,因而纤夫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诗歌形象地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总是在“动力与阻力之间”互相平行地向前迈进的。

动力总是在不断地战胜阻力的过程中向前迈进的,除了外部阻力之外,最难克服的阻力就是纤夫们自身的“绝望”、“畏惧”和“冷淡”的情绪与心理。

在向历史深远方向前进的过程中,最终阻力一定要会被动力战胜。

其中纤夫用来拉紧大木船的“纤绳”是纤夫形象的补充和深化,它象征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信息的。

它组织了力,组织了脚步,组织了群,给大船以应有的方向——确信而又满意的方向,这方向就是炊烟直起(没有逆风)的人类聚居、繁殖的地方,就是“那—轮赤赤地炽火飞爆的太阳升起的地方”。

“纤绳”是纤夫形象的补充和深化,大木船是纤夫形象的衬托和铺垫。

诗人在纤夫“出场”之前,花了一节的篇幅描写了大木船的历史、现状和特征等,这是中国沉重的社会现实和艰难的历史重担的象征物。

艺术特点:①提倡诗人主体性的高度张扬,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反对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现象的本身,而主张凭借正确地把握了的历史力量,突入生活的底蕴,开掘出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

②强调力和美的统一。

阿垅曾经说过:诗人只有两种,或者高唱着进行曲,或者唱着凯旋歌,把力和美的表现看作是诗的最高境界。

《纤夫》全诗显然具有象征的意义,并因而取得了一种思辨的力量。

③形式自由奔放,提倡散文美。

这首诗形式十分自由,无定节,无定行,无定句,无定字,自然成章,一气呵成。

④哲理的意蕴和感情的抒发做到了有机的结合。

诗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大木船,纤绳,纤夫的象征意义丰厚。

穆旦的诗歌《春》赏析春是一首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