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鱼类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鱼类皮肤及骨骼

鱼类皮肤及骨骼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头骨
2、咽颅 硬骨鱼的咽颅 在软骨性咽颅的基础上硬骨化, 同时加上了一些膜骨,组成更复杂。 (P39,图、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脊柱
脊柱由许多脊椎骨组成,起着支持身 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重要作用。鱼类 的脊椎骨按其着生部位和形态分为二类躯椎 和尾椎。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二节 附肢骨骼
二、肩带和支鳍骨 2、腹鳍的支鳍骨及腰带
星鲨的腹鳍的支鳍骨由鳍基骨(前鳍基骨、后鳍基骨)和辐状软骨(两列) 组成。 雄性软骨鱼类有鳍脚(雄性交配器官),其骨骼由鳍基骨向后延长而成。 真骨鱼类的腹鳍的支鳍骨每侧1枚。 软骨鱼类的腰带位于泄殖腔前方,为“一”字形的软骨,它的两端与左右腹 鳍的鳍基骨相关节。 真骨鱼类的腰带由一对无名骨组成。 低等鱼类如鲱形目、鲤形目鱼的肩带与腰带彼此分离。高等鱼类如鲈形目的 肩带和腰带借结缔组织密切相连。
骨骼的功能:
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与肌肉协作,完成运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鱼类的骨骼多埋在肌肉内,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 故在形态上比较稳定,所以常利用骨骼研究鱼类的 演化和分类。又因为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骨骼的某 些部分会留下痕迹,故可用来鉴定年龄。

第三章 骨骼系统
骨骼的起源 骨骼起源于中胚层间叶细胞。 骨骼的生长有一定的区域,叫生骨区
4.5 38 39 3.5 v
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鱼类有三种色素细胞。 一、黑色素细胞--细胞星芒状,周围很多突起。内有色素
颗粒,属不溶性蛋白质色素族。
二、黄色素细胞--细胞具二核,黄色素属脂肪性色素族,
可溶于酒精、乙醚等,在光线影响下会迅速退色。 能集中与扩散。

鱼类学形态部分1

鱼类学形态部分1

形态部分绪论鱼类学的定义:它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

鱼类学的范畴:鱼类学的发展史:鱼类的特征和进化一.鱼类的特征:1.通常以鳃呼吸(+辅助呼吸器官)2.用鳍帮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3.大多数体被鳞片4.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二.鱼类的进化鱼类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主要特征:具脊索、神经管背位、具鳃裂、心脏腹位鱼类分类的概况: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第一篇鱼类的形态构造第一章鱼类的外部形态第一节鱼类的外部分区一.鱼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二.鱼体长度的测量鲨类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体长:吻端到尾部最后一椎骨头长:吻端到最后一鳃裂上躯干部长:最后一鳃裂到泻殖孔后缘尾部长:泻殖孔后缘到尾鳍末端吻长:吻端到眼前缘眼径:沿身体纵轴方向量出眼的直径眼后头长:自眼后缘至最后一鳃孔口前吻长:吻端到上颌前缘口长:上颌正中到口角的垂直距离体高:体最高处的高度背鳍长:背鳍前缘的长度背鳍高:背鳍上角到背鳍基的垂直高度尾柄高:臀鳍与尾鳍间最低处的高度尾鳍长:尾鳍前端到尾鳍末端的垂直三.头部各部分的划分吻部:头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眼径:眼的前后水平长度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主鳃盖骨后缘眼间距:两眼间的垂直距离颊部:眼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鳃盖膜:鳃盖骨后缘的皮褶喉部:两鳃盖骨间的腹面下颌联合:下颌左右齿骨在前方会合处颏部:紧接在下颌联合后方峡部:颏部与喉部之间第二节鱼类的体型一.体轴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二.体型四种代表性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棒型第三节头部器官(外部)一.吻是头最前方的部分,有口和鼻二.口其形状、位置和构造随食性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三.须辅助觅食的工具,上有味觉器官,有的还能发光四.眼无泪腺、无眼睑五.鼻是味觉器官六.鳃裂与鳃孔第四节:鳍一.鳍的构造角质鳍条----软骨鱼类特有,不分支、不分节分节、分支软条分节、不分支鳞质鳍条硬棘不分节、不分支二.鳍的形态、功能1.背鳍维持身体直立、平衡的器官,2.臀鳍维持身体直立、平衡,3.尾鳍帮助鱼体维持、掌握方向、左右摇摆时,帮助鱼体向前推进4.胸鳍使身体前进和控制方向5.腹鳍起次要的辅助作用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鱼类的皮肤(skin)由“表皮”、“真皮”构成一.表皮1. 生发层:仅一层细胞,细胞圆柱形2. 腺层:有许多单细胞腺二.真皮紧接在表皮层内,主要有外膜层、疏松层、致密层三层三.腺体鳞片盾鳞硬鳞骨鳞鳞式第三章骨骼系统第一节主轴骨骼一.头骨脑颅+咽颅一.脑颅头骨的上面部分咽颅咽颅是头骨的下面部分二.脊柱由许多脊椎骨串连成一条长长的脊椎、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包括躯椎和尾椎。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精编】中小学精品课件鱼类学-鱼类的形态构造课件.ppt

【精编】中小学精品课件鱼类学-鱼类的形态构造课件.ppt

2020/6/8
28
六、鳃裂(gill cleft)和鳃孔(gill aperture)
• 鱼类头部后方两侧的孔裂。与呼吸有关。 • 圆口类:鳃裂均个别开口成圆形。 • 板鳃类:共5—7对鳃裂,在鲨类开口于头部的 两侧,在鳐类则开口于头部腹面。 • 全头类:具有一皮褶的假鳃盖,从外观上只 看到一对鳃孔。
• 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
2020/6/8
12
不对称形
2020/6/8
13
独特的体型
•球形
2020/6/8
14
独特的体型
• 海马形
2020/6/8
翻车鲀形:
15
独特的体型
•箭形
•带形
2020/6/8
题:鱼类有哪些头部器官?各 器官有何功能?
2020/6/8
2020/6/8
21
三、须(barael)
• 功能:须上有味蕾分布,辅助鱼 类发现和觅取食物。
• 鳅科及鲇形目均以口须多而著称。 • 深海种类颌下常具一长须,分叉
呈树枝状,在一些末梢上可能具 有发光器。
2020/6/8
22
• 1、吻须,2、颌须,3、鼻须, 4、颐须 • 口须的形状、位置、长短和数目为分类特征之一。
2020/6/8
6
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
• 鱼类的体轴:头尾轴(主轴)、背腹轴 (矢轴)、 左右轴(横轴)。
2020/6/8
7
鱼类有哪些体型?
• 五种基本类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棒形 (鳗形)、不对称形。 其他特殊体型:带形、箱形、球形、海马 形、翻车鲀形、箭形。
2020/6/8
8
纺锤形(fusiform)
2020/6/8

鱼类学 绪论

鱼类学 绪论

二十世纪----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向宏观和微观发展。 宏观:从大陆版块的漂移、气候的变迁来研
究某一区系鱼类类群的演变。
微观:向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研究DNA的
结构来分析各类群的亲缘关系、分类地位,其结
果可能与传统方法分析的结果存在分歧,但结果 更令人可信。
2、我国鱼类研究
•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18000km漫长曲折的海
究成果,成为了我国鱼类分类史上第二块里程碑。
• 在鱼类资源调查方面取得的成果,如《黄渤海鱼类
调查报告》(1955年)、《南海鱼类志》(1962年
)、《东海鱼类志》(1963年)、《南海诸岛海域 鱼类志》(1979年)等专著,基本上掌握了我国沿
海鱼类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鱼类研究内容。
(3)鱼类生态学
鱼类学与我们专业的关系
1. 是养殖、捕捞专业的基础, 2. 是食品加工、饲料专业服务的对象,
3. 是水生生物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鱼类
• 我国的鱼类资源丰富,目前我国进行一定规模商 业性养殖的主要鱼类有以下几种。 • 鲟形目:欧洲鲟、俄罗斯鲟、施氏鲟、中华鲟、 长江鲟、匙吻鲟(美国引进)、白鲟 • 鲱形目:遮目鱼 • 鲑形目:大马哈鱼、虹鳞(北美引进)、香鱼、 日本公鱼、大银鱼等 • 鳗鲡目: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银鲫鱼 、鳊鱼、泥鳅、翘嘴红鲌等
鱼类学
养鱼八字经
水、种、饵、管, 密、混、轮、防。 勤劳、技术、资金、市场 先决 关键 保证 根本
一、课程介绍
• 总学时:44;其中理论讲授34;实践10
总体教学内容 绪论 鱼类形态学 (34学时) 鱼类生物学基础 鱼类的分类 内容组织 绪论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二章 鱼类的内部结构 第三章 鱼类生物学基础 第四章 鱼类的分类系统 学时安排 2 6 26 6 4

鱼类学整理 -2015.12.20

鱼类学整理 -2015.12.20

绪论1.鱼的定义: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的变温脊椎动物,除了具有相当于四肢的偶鳍外,还具有奇鳍,多数鱼类体表被有鳞片。

2.鱼的分类定位: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3.不完整的鱼类化石最早见于四亿三千万年。

4.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颌类,盾皮类是最古老的有颌类,最早的硬骨鱼类是古鳍类。

5.现生鱼类和可分为三类:无颌类、软骨鱼纲、硬骨鱼纲(盾皮类已灭绝)6.无颌类:现存种类均无偶鳍,体鳗形,无鳞,软骨,无上下颌,鳃成囊状。

7.软骨鱼纲:软骨,常钙化,但绝不骨化,具上下颌,具5~7个鳃裂,体被盾鳞或棘刺或光滑无鳞,雄鱼有鳍脚(1)板鳃亚纲。

鳃裂直接开口体外,无鳃盖。

包括侧孔总目、下孔总目(2)全头亚纲。

鳃裂不直接开口体外,有假鳃盖,仅银鲛目一目。

8.硬骨鱼纲: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1)内鼻孔亚纲。

具内鼻孔,偶鳍叶状。

(2)辐鳍亚纲。

真骨鱼类,无内鼻孔,鳍条呈辐射状排列。

第一章外部形态1.鱼类常见的四种体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和圆筒形2.鱼体部位分界(1)圆口类和板鳃类等没有鳃盖的鱼类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是最后一对鳃裂。

硬骨鱼类等有鳃盖的鱼类则为鳃盖骨的后缘。

(2)躯干部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为界,对于那些肛门特别前移的鱼类,则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脊椎骨为界。

(3)其中臀鳍最后一枚鳍条基部至尾鳍基部成为尾柄。

3.名词解释颊部:眼的后下方至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颌部:上下颌联合处,亦称口角。

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后方。

峡部:颏部与喉部之间的部分。

鳃盖膜是否与峡部相连是分类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体长:吻前端至尾鳍基部的水平直线长度。

全长:吻前端至尾鳍末端的水平直线长度。

吻长:吻前端至眼眶前缘的水平直线长度。

尾柄长:臀鳍基部末端至尾鳍基部的水平直线长度。

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4.口的位置:端位口、上位口、下位口5.脂眼睑: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覆有透明的脂肪体,称为脂眼睑。

瞬膜和瞬褶:有的鲨眼前内方有瞬膜或下方有瞬褶,瞬膜或瞬褶的有无为分类特征之一。

名词和术语(鱼类形态学部分)2016【鱼类学】

名词和术语(鱼类形态学部分)2016【鱼类学】

感觉芽
丘状感觉器 侧线管系统罗伦氏壶腹 听嵴
斯坦尼斯小体 尾垂体
被卵巢 听斑
壶腹型精巢 辐射型精巢
鱼类学形态学部分名词和术语(共114个)
第00章 圆口类 (6)
吻部 第01章 (17) 角质鳍条

软骨类 硬骨类 眼后头部 眼间隔 鳞质鳍条 棘
真骨类 颊部 假棘
全骨类 软骨硬鳞类
喉部
下颌联合 颏部
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 脂鳍
峡部 鳍式
珠星
盾鳞
硬鳞
骨鳞
圆鳞
栉鳞
鳞嵴
鳞焦
第02章 鳞沟 (25) 横列鳞
初级鳞沟 次级鳞沟 侧线鳞式 Nhomakorabea棱鳞
腋鳞
侧线鳞 臀鳞
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 纵列鳞
棘毒鱼类 鳞
鳞棘
基板
第03章 (3) 第04章 (4)
韦伯氏器 大侧肌
第05章 口腔齿 (10) 肝胰脏
骨鳔类 尾杆骨
白肌
红肌
咽齿
齿式
幽门盲囊
肉毒鱼类 咽上器官 鳃耙管
鳃耙数 食道囊
螺旋瓣
鳃片 第06章 (17) 口腔瓣
红腺
鳃丝 鳃盖瓣
鳃小片 鳃栅
窦状隙
鳃间隔 半鳃
辅助呼吸器官鳃上器官 喉鳔类
全鳃 闭鳔类
呼吸瓣 卵圆窗
第07章 赖迪氏器 (10) 淋巴管
头肾 淋巴心
窦耳瓣 耳室瓣
半月瓣 动脉球 头环
热体鱼类
第08章 马氏体 (12) 卵生
鲍氏囊 卵胎生
吴夫氏管 米勒式管 裸卵巢 (假)胎生鳍脚
第09章
(2) 第10章
(6) 第11章
(2)
视叶
小脑鬈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形态部分总复习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形态部分总复习

常水平)
这里本来有张图,不是很好,我把它去了,大家还是看上面的总结吧
一、主轴骨骼
1、硬骨鱼类脑颅填图
鲈鱼背面观 ·蝶骨区为眼区 2、硬骨鱼类的咽颅 ·第一对为颌弓,第二对为舌弓、第三至第七对为腮弓。
鲈鱼腹面观
3、 硬骨根据发生过程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
·软骨化骨:这种骨骼的发生是完整地经过膜质期、软骨期、硬骨期这三个阶段的。 ·膜骨:是由膜质期直接经硬骨细胞骨化而形成的硬骨,它不经过软骨期。 4、 韦伯氏器:是指 4 对连接内耳和鳔的骨骼。这 4 对骨是硬骨鱼类鲤形目第一至第三椎体的两侧的 4 对小骨, 由前后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 二、附肢骨骼 1、肩带:支持胸鳍的骨骼为肩带 腰带:支持腹鳍的骨骼为腰带 2、 尾鳍的三种类型:原型尾、歪型尾、正型尾 3、 颌的悬系方式有:古接、自接、舌接
第四章 肌肉系统
上直肌、下直肌
一、肌肉的类别与结构
第一肌节 下斜肌、内直肌
中轴肌 头部肌肉:主要为眼肌
(动眼神经)
体节肌
躯干肌肉
第二肌节 上斜肌(滑车神经)
1、 鱼类的横纹肌
附肢肌 奇鳍肌
第三肌节 外直肌(外展神经)
偶鳍肌
鳃节肌(颌弓、舌弓、鳃弓上的肌肉)
2、大侧肌:在体侧肌肉里,呈 W 排列,肌肉横切面呈同心圆状(因为所有各肌节彼此互相套合在一起),分为:
·红肌:狭纤维组成,血液供应丰富,有氧代谢、收缩慢,持久性强,耐疲劳,善游类鱼内发达。
·白肌:纤维宽、无脂肪,缺氧代谢,反映迅速,持久力差。 二、发电器官:发电鱼类常在防御敌害、捕食或求偶时放电。
1、头部主要器官有吻、口、须、眼、鼻、腮孔、喷水孔等。
2、须:颏须、颌须、鼻须、吻须。这是很重要的分类依据。

《鱼类学》形态部分

《鱼类学》形态部分
侧具翼状侧突,前缘与顶骨后缘相接,两侧仅与上耳骨相接。 ②外枕骨(侧枕骨),位上枕骨两侧,左右外枕骨在后方正中相接,腹面
形成一大孔,即枕孔,为脑和脊髓的通孔,腹后端有椭圆形的枕髁, 与第1脊椎骨的前关节突相接。 ③基枕骨,位脑颅腹面后端正中,前端腹面部分为副蝶骨所覆盖,前接 前耳骨,腹面具骨质底盘,其腹面紧贴一块角质垫,称咽磨,与咽齿 形成相对的咀嚼面。
31
硬骨鱼类的颌弓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2
硬骨鱼类舌弓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3
硬骨鱼类鳃弓
鲈鱼鳃弓背视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4
鲈鱼鳃弓
鲈鱼鳃弓腹视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5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6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头骨,由脑颅和咽颅所组成。 脑颅:可分成筛区,眼区、耳区及枕区四个区。
⑥ 鳞片骨,位于脑颅背后方两侧的一对三角形骨片,紧贴在翼耳骨后缘与上耳骨外 侧,后方接在后颓骨上。
⑦后颞骨,紧贴在鳞片骨,上耳骨与翼耳骨后缘间,后端覆盖着肩带上匙骨的前部。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9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枕区:包围在脑颅最后端枕骨大孔周围的骨骼。包括有: ①上枕骨,位脑颅背后端中央,背面中央有较高的上枕脊突起,中部两
中国海洋大学《鱼类学》(形态)
37
硬骨鱼类的主轴骨骼
眼区:包围在眼球周围的骨骼。包括有: ① 额骨,位脑颅背面,中筛骨后方的一对长方形骨片,后缘
与顶骨相接。 ② 眶蝶骨,位脑颅腹面中央,左右两眼眶之间的一块鞍状骨。 ③ 翼蝶骨,一对,位脑颅腹面,眶蝶骨后方两侧。 ④ 副蝶骨,位脑颅腹面中央,最长的一块骨骼,前端分叉,

鱼类学-3.鱼类的肌肉与骨骼PPT课件

鱼类学-3.鱼类的肌肉与骨骼PPT课件

鲱鱼Anchoa与斑马鱼咽颅骨骼排 列上的差异?前后轴和背腹轴
躯椎与尾椎结构上的 区别。
脊椎
1 髓棘,2 髓弓,3 前关节突, 4 后关节突,5 肋骨,6 椎体, 7 脉弓,8 脉棘
脊椎与肌节: 脊椎位置位于两肌节之间
鲤形目鱼类椎骨的变异
韦伯氏器:三叉骨(tripus),间叉骨(intercalarium),舶状骨(scaphium),带 状骨(claustrum),这些骨骼由结缔组织相连. ?为什么只有鲤形目鱼类会变异,研究韦伯氏器的发生可能有助于了 解鲤形目鱼类的进化历史。
鲑鱼不能合成虾青素 ,其来源主要依赖食物. 鲑鱼养殖中,饲料中需要添加叶黄素. 为什么?因为,红色的肌肉是高质量鲑鱼肉的 标准之一. 产卵其间,鲑鱼肉味道是否更好?
肌肉的发生
红肌和白肌的差别
白肌light muscle:产生ATP的来源是糖原.大 部分是无氧代谢,产生的产物乳酸,需要转运 到肝脏后,作进一步的代谢. 因此,白肌适合 strong, short muscle bursts.
头部肌肉
bundles to the skeleton of the animal.
躯干和尾部肌肉
Instead, fish has muscle cells running in parallel and connected to sheaths of connective tissue (myocommata), which are anchored to the skeleton and the skin. The bundles of parallel muscle cells are called myotomes.
肋骨
腹肋和背肋(背肋比 较少见)

《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习题集鱼类形态学部分绪论一、名词解释1.鱼类学:2.“鱼”(真鱼)得定义:二、填空题1、现生鱼类可以分为3个纲,即纲、纲与纲。

三、问答题1.鱼类得主要特征就是什么?2.说明鱼类学得研究范围。

3.说明鱼类学得研究任务。

4.泥盆纪得古代鱼类如何分类?5.现生鱼类如何分类?6.硬骨鱼纲如何分类?第一章鱼体得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1.尾柄:2.吻部:3.眼后头部:4.眼间隔:5.颊部:6.鳃盖膜:7.喉部:8.下颌联合:9.颏部(颐部):10.峡部:11.头尾轴(主轴):12.背腹轴(矢轴):13.左右轴(横轴):14.上位口:15.下位口:16.端位口:17.颐须:18.颌须:19.鼻须:20.吻须:21.脂眼睑:22.小鳍(副鳍):23.脂鳍:24.软鳍鱼类:25.棘鳍鱼类:26.腹鳍腹位:27.腹鳍胸位:28.腹鳍喉位:29.鳍式:二、填空题1、鱼类得体型有、、与等。

2、硬骨鱼类得口依据口得位置与上下颌得长短可以分成三类: 口、口与口。

3软骨鱼类得鳍条为鳍条;硬骨鱼类得鳍条为鳍条,其又可以分为与。

4、鱼类得腹鳍得位置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低等原始得鱼类如鲤鱼、鲱鱼得腹鳍位;高等鱼类如鲈鱼、鳜鱼得腹鳍位,而鳚亚目鱼类得腹鳍位。

三、问答题1.鱼类有哪些体型并举出代表鱼类。

2.请说明鱼鳍得形态与功能得适应性。

3.简述鱼类各鳍得功能。

四、说明下列各式表示什么意义(说出下列各鱼鳍式得含义)1、大黄鱼得鳍式为:D、Ⅶ~Ⅸ,Ⅰ—31~34;大黄鱼得鳍式为:D、Ⅷ—Ⅸ,Ⅰ—31~342、鲈鱼得鳍式为:D、Ⅻ,Ⅰ—133、鲤鱼得鳍式为:D、3,15~22 或D、3—15~22或Ⅲ-15-224、宽尾鳞鲀得鳍式为:D、Ⅱ,2十25第二章鱼类得皮肤及其衍生物一、名词解释1.鳞棘或环片:2.鳞焦:3.鳞沟或辐射沟:4.棱鳞:5.侧线:6.侧线鳞:7.鳞式:二、填空题1、根据鳞片得形状、构造以及发生特点,可将鳞片分为三种类型,为、与。

鱼类学(形态分类)

鱼类学(形态分类)

鱼类学(形态分类)外部形态第二节鱼类的体型1.体轴左右对称,一般有三个体轴(1)头尾轴 (第一轴或主轴)(2)背腹轴(第二轴或矢轴)——与头尾轴垂直(3)左右轴(第三轴或侧轴)——与前两轴相互垂直1.体型一般有四种类型(1)纺锤形(马鲛鱼、金枪鱼等)(2)侧扁形(鲳鱼、圆头鲂等)(3)平扁形(鮟鱇鱼、鳐鱼等)(4)圆筒形(黄鳝、鳗鲡等)第三节头部器官1、头部器官(1)口(2)唇(3)须(可以根据口须的位置、形状、长短、数目作为分类特征)(4)眼(无泪腺、无真正眼睑,部分鲨鱼有瞬膜)(5)鼻孔(鼻孔不与口腔相通,与呼吸无关)(6)鳃孔(鳃裂)(呼吸相关)(7)喷水孔(退化的鳃孔,大多数鱼退化掉)第四节鳍1.鱼鳍分类和功能鱼鳍分类和功能2.鳍式鳍式———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

是鱼类分类上的鉴定标准之一。

以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棘条)的数目。

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鳍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

举例:鲤鱼的鳍式:D..Ⅲ~Ⅳ一17~22;P.Ⅰ一15~16;VⅡ一8~9;A.Ⅲ一5~6;C.20~22。

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第一节皮肤1.鱼类的皮肤分为两层(1)外层——表皮a. 发生层(表皮细胞的发源地)b. 腺层(除去发生层其余都是腺层,存在大量腺细胞)(2)内层——真皮由上至下a. 外膜层b. 疏松层c. 致密层第二节腺体1.鱼类腺体分类和功能(1)单细胞腺(主要分泌粘液)a.杯状细胞b.棒状细胞c.颗粒细胞d.浆液细胞(2)毒腺(分泌各类毒素)第三节鳞片1.鳞片分类(1)盾鳞盾鳞(placoid scale),为板鳃鱼类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形成,结构分基板和鳞棘两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骨骼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内骨骼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1)膜质期 ) (2)软骨期 ) (3)硬骨期 )
硬骨鱼类中,银鱼终生保持软骨,属幼态持续现象。 硬骨鱼类中,银鱼终生保持软骨,属幼态持续现象。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第二节 附肢骨骼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头骨
1、脑颅--在上部,包藏脑和视、听、嗅等感 、脑颅--在上部,包藏脑和视、 --在上部 觉器官。 觉器官。 2、咽颅(脏颅)--在下部,包含消化管前端 )--在下部 、咽颅(脏颅)--在下部, 部分,支持口舌及鳃片,又称咽弓。 部分,支持口舌及鳃片,又称咽弓。
为双凹椎体。 最后几个尾椎的脉棘或髓棘常和尾鳍基部连接。最后 一尾椎的后方有一上翘的突起,叫棒状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脊柱 硬骨鱼的脊柱-- --分躯椎和尾椎 硬骨鱼的脊柱--分躯椎和尾椎
硬骨鱼中,鲤形目第一至第三椎休的两侧有4对 硬骨鱼中,鲤形目第一至第三椎休的两侧有 对 小骨,由前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 小骨,由前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 带状骨 脚骨,共同组成韦伯氏器 韦伯氏器。 脚骨,共同组成韦伯氏器。 韦伯氏器在分类上是鲤形目区别于其他鱼类的 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 韦伯氏器与内淋巴窦发生连接,与听觉有关。 韦伯氏器与内淋巴窦发生连接,与听觉有关。
二、脊柱
1、躯脊 、 2、尾脊 、
三、肋骨和肌间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头骨
1、脑颅--在上部,包藏脑、视、听、嗅等感觉器 、脑颅--在上部,包藏脑、 --在上部 官。
软骨鱼的脑颅(P37) 完全为软骨,由整块软骨构成,又称原颅。 多数种类在脑颅的前部有吻软骨,两侧为鼻囊,内包嗅囊。 鼻囊间有一前囟。 鼻囊后方的凹窝为眼囊,容纳眼球。 眼囊后方隆起的是耳囊,内藏内耳。 脑颅后端正中为枕骨大孔。 耳囊间有一个凹窝为内淋巴窝,有2对小孔,分别为内淋巴 管孔和外淋巴管孔,与内耳相通。 枕骨大孔下方两侧的突起为枕髁(ke),与脊柱相关节。
第一篇
鱼类的形态构造
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解剖构造, 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 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第三章 鱼类的内部构造
鱼类的内部构造,包括: 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尿殖、神经、感 觉和内分泌等系统。是形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鱼类的内部构造,几乎每个系统都与骨骼发生了必 要的联系,骨骼是串联本章的最重要“线索”。
第三章 骨骼系统
骨骼的起源 骨骼起源于中胚层间叶细胞。 骨骼起源于中胚层间叶细胞。 骨骼的生长有一定的区域, 骨骼的生长有一定的区域,叫生骨区
--如骨鳞 (1)真皮区--如骨鳞 )真皮区-- --形成背肋 (2)水平隔膜区--形成背肋 )水平隔膜区-- (3)背生骨隔区及腹生骨隔区--奇鳍支鳍骨 )背生骨隔区及腹生骨隔区--奇鳍支鳍骨 -- --肌间骨 (4)肌隔区--肌间骨 )肌隔区-- --形成脑颅及脊柱 (5)围绕脊索、神经管及中轴血管区--形成脑颅及脊柱。 )围绕脊索、神经管及中轴血管区--形成脑颅及脊柱。 --形成咽颅 (6)咽颅区--形成咽颅 )咽颅区-- --形成偶鳍的带骨和支鳍骨 (7)附肢区--形成偶鳍的带骨和支鳍骨 )附肢区--
1、胸鳍的支鳍骨及肩带 、
星鲨的胸鳍支鳍骨由鳍基骨(3块、前鳍基骨、中鳍 基骨、后鳍基骨,外方与多节辐状软骨连接)和辐状 软骨(许多节)组成。 真骨鱼类的鳍基骨已消失,所有支鳍骨直接与肩带相 连。支鳍骨数较少,一般不超过5枚(有些变化) 软骨鱼类的肩带在咽颅后方呈U形,腹面称乌喙部, 两侧(背方)称肩胛部。 真骨鱼类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中乌喙骨及上匙 骨、匙骨、后匙骨等组成。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头骨
2、咽颅 、 硬骨鱼的咽颅 在软骨性咽颅的基础上硬 骨化,同时加上了一些膜骨,组成更复杂。 骨化,同时加上了一些膜骨,组成更复杂。 (P39,图、表) ,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脊柱
脊柱由许多脊椎骨组成, 脊柱由许多脊椎骨组成,起着支持身 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重要作用。 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重要作用。鱼类 的脊椎骨按其着生部位和形态分为二类躯椎 的脊椎骨按其着生部位和形态分为二类躯椎 尾椎。 和尾椎。
鱼类的骨骼分二类: 鱼类的骨骼分二类:
外骨骼--鳞片、 外骨骼--鳞片、鳍条等 --鳞片 内骨骼--头骨、脊椎骨、 --头骨 内骨骼--头骨、脊椎骨、附肢骨骼等
骨骼按性质分二类: 骨骼按性质分二类: 软骨--由软骨组成构成。圆口类、 --由软骨组成构成 软骨--由软骨组成构成。圆口类、软骨鱼类的生骨区产 生软骨细胞,形软骨,并终生保持软骨。 生软骨细胞,形软骨,并终生保持软骨。 硬骨--有二种形成,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 --有二种形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硬骨--有二种形成,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经骨化作用 形成硬骨;真皮、结缔组织由于硬骨细胞的作用, 形成硬骨;真皮、结缔组织由于硬骨细胞的作用,形成硬 骨。 骨骼的功能: 骨骼的功能: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头骨
1、脑颅 、
硬骨鱼的脑颅(P38) 骨化为许多小骨片,有软骨化骨,也有膜化骨。 分四个区,鼻区(又称筛区)、眼区(蝶骨区)、耳区、 枕区。 (表1)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头骨
2、咽颅 、 软骨鱼的咽颅 第一对:颌弓--上颌的腭方软骨 下颌的米氏软 --上颌的腭方软骨、 第一对:颌弓--上颌的腭方软骨、下颌的米氏软 组成。 骨组成。 第二对:舌弓--上部的舌颌软骨 下部的角舌软 --上部的舌颌软骨、 第二对:舌弓--上部的舌颌软骨、下部的角舌软 骨和基舌软骨 第三~七对 鳃弓--咽鳃软骨、上鳃软骨、 七对: --咽鳃软骨 第三 七对:鳃弓--咽鳃软骨、上鳃软骨、角鳃软 下鳃软骨、 骨、下鳃软骨、基鳃软骨
– 学习本章时要注意各器官的形态构造,因为器官的形态往
往与鱼本身的生活习性相联系,即形态与机能的统一,充 分注意到这一点,有利于减少学习中的死记硬背。 – 学习本章还要注意不同种类各器官构造上的差异,通过比 较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为下一步学习分类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 骨骼与肌肉
骨骼、肌肉分别为二个系统。 骨骼、肌肉分别为二个系统。 一、骨骼系统..\鱼类学图 鱼类学图1 040.jpg 骨骼系统 鱼类学图1\鱼类学图 鱼类学图 鱼类学图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二节 附肢骨骼 一、奇鳍的支鳍骨
2、尾鳍的支鳍骨 、
尾鳍的支鳍骨与背、臀鳍的不同,构造比较, 尾鳍的支鳍骨与背、臀鳍的不同,构造比较,是由尾 椎骨后端的骨骼形成的。可分三种类型: 椎骨后端的骨骼形成的。可分三种类型: 原型尾 歪型尾 正型尾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二节 附肢骨骼
二、肩带和支鳍骨
支持身体、 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与肌肉协作, 与肌肉协作,完成运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鱼类的骨骼多埋在肌肉内,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 鱼类的骨骼多埋在肌肉内,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 故在形态上比较稳定, 故在形态上比较稳定,所以常利用骨骼研究鱼类的 演化和分类。又因为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骨骼的某 演化和分类。又因为鱼类在生长过程中, 些部分会留下痕迹,故可用来鉴定年龄。 些部分会留下痕迹,故可用来鉴定年龄。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脊柱 软骨鱼的脊柱 躯椎--本体为椎体,背面为髓弓(由髓 板及间插片相间排列而成),髓弓围成的空 腔为椎管(内藏脊髓;髓弓背面为髓棘(由 左右成对 的三角形小骨片组成)。躯椎腹 面两侧各有一椎体横突(末端连接肋骨) 尾椎--椎体、髓弓、髓棘、脉弓、脉棘。
脉弓在椎体下方成弧形,围成的空腔为脉管(内藏 尾动脉和尾静脉,脉弓在腹面会合处为脉棘)
板鳃鱼类的支鳍骨由三节的棍状软骨组成。 板鳃鱼类的支鳍骨由三节的棍状软骨组成。 全头类只有一节。 全头类只有一节。 内鼻孔亚纲的澳洲肺鱼和辐鳍亚纲的软骨硬鳞类、 内鼻孔亚纲的澳洲肺鱼和辐鳍亚纲的软骨硬鳞类、全 骨类和低等真骨鱼类的支鳍骨均为3节 骨类和低等真骨鱼类的支鳍骨均为 节。 高等真骨鱼类数趋于减少,多为2节 有的仅1节 高等真骨鱼类数趋于减少,多为 节。有的仅 节。 硬骨鱼类支鳍骨深入体躯肌肉中, 硬骨鱼类支鳍骨深入体躯肌肉中,鳍条起着支持整个 鳍的作用。 鳍的作用。真骨鱼类支鳍骨的数目远超过鳍所在的椎 骨或肌节数,而鳍条数目与支鳍骨数目相一致。 骨或肌节数,而鳍条数目与支鳍骨数目相一致。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二节 附肢骨骼 一、奇鳍的支鳍骨
1、背、臀鳍的支鳍骨 、 2、 2、尾鳍的支鳍骨
二、肩带和支鳍骨 三、腰带和支鳍骨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二节 附肢骨骼 一、奇鳍的支鳍骨
1、背、臀鳍的支鳍骨 、 鱼类背、臀鳍鳍条的基部有1-3节支鳍骨支持 节支鳍骨支持。 鱼类背、臀鳍鳍条的基部有1-3节支鳍骨支持。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脊柱
软骨鱼的脊柱
鱼类的椎体前后面呈凹形,内有残存的 脊索,为双凹椎体。
软骨鱼类的并不骨化,但有不同程 度的钙化,增强坚固性。按钙化的情况, 分成:单环椎;多环椎;星椎。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主轴骨骼 一、脊柱 硬骨鱼的脊柱-- --分躯椎和尾椎 硬骨鱼的脊柱--分躯椎和尾椎 躯椎--椎体,髓弓,椎管,髓棘,椎体 , 横突组成 尾椎--椎体、髓弓、椎管、髓棘、脉弓、 脉棘。
第三章 骨骼系统
第二节 附肢骨骼
二、肩带和支鳍骨 2、腹鳍的支鳍骨及腰带 、
星鲨的腹鳍的支鳍骨由鳍基骨(前鳍基骨、后鳍基骨)和辐状 软骨(两列)组成。 雄性软骨鱼类有鳍脚(雄性交配器官),其骨骼由鳍基骨向后 延长而成。 真骨鱼类的腹鳍的支鳍骨每侧1枚。 软骨鱼类的腰带位于泄殖腔前方,为“一”字形的软骨,它的 两端与左右腹鳍的鳍基骨相关节。 真骨鱼类的腰带由一对无名骨组成。 低等鱼类如鲱形目、鲤形目鱼的肩带与腰带彼此分离。高等鱼 类如鲈形目的肩带和腰带借结缔组织密切相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