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考试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重点朱志荣主编
--湖南工业大学教材
1、目前古代文论学术研究的成果。
A、整理出版原著:唐圭璋《诗话丛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郭邵虞,钱仲联,王遽常《万首论诗绝句》;台静农《百种诗话新编》,依次编类。
B、对于古文论的训读(包括校勘、注疏、今译、集注、义证等)。陈湛铨《陈湛铨先生讲学集》中有《毛诗序》《典论*论文》《与杨德祖书》《文疏》,对《文心雕龙》的训读最多。如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标志着《》之注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
C、对于史料的考辨,也有相当之创获。王梦鸥之于唐代诗话研究;傅璇棕之于王昌龄《诗格》研究;饶宗颐《六朝文论摭佚》
2、中国文学批评的民族化特点。
A、与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发展大体同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其正确性与深刻性,但变革缓慢,也有其保守落后的一面。
B、由于中国社会的农业型和宗法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C、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具有多义性。
D、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以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模仿),发展为以典型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3、中国文学批评的表现形态?
A、散见于经史子书中的文学形态。
B、诗话、词话。
C、书信序跋。
D、小说(含戏剧)评点。
E、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剧、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的文论。
F、诗选和批注。
G、诗纪事及词纪事。
4、孔子的文艺思想?
A、论诗乐的标准:思无邪(思想上符合正统要求)b、论文学社会的社会功能:兴、观、群、愿(文与智)c、论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与道德。内容:文学艺术与道德<合符礼仪仁政>,诗歌:音乐内容综合之美)
5、孟子的文艺观。(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
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成长过程和审美趣味。
B、以意逆志。用不拘泥于个别字句而误解诗歌的原意,要通观全诗,以个人的切身体会推求作者的本意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C、知言养气。浩然之气。
6、荀子的文艺观?
A、宗经,征圣,明道说的先声。
B、乐论。
C、性恶论。
7、庄子的文艺观。(公元前389-公元前286,战国时期宋国人)
A、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心斋”出自于《庄子*人间世》意即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统一;“坐忘”出自于《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B、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风格:自然、朴素。
C、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得意、忘言。
< (1)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无为:不带有主观色彩的去做事情,顺其自然。心斋:耳-心-气-虚。坐忘:文艺创作主体在创作的过程中摆脱身心的欲求。(2)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风格:自然朴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顺物自然;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文艺创作应该顺合恪守自然的本性,寻求自然的最高境界之美,文艺的创作手段是为了取得朴素的效果,朴素美超过了天下任何一种美的类型。(3)文艺
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得意,忘言。共同点:以人为本,都主张爱人,重美。>
8、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A、内容上强调艺术、文学与道德的关系,要求文学艺术合乎礼仪仁政的标准。有德必有言,言:传世文本,言论。
B、强调诗乐内容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巴蜀书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形式上强调辞达。文学作品只要表达思想就可以了,不要追求辞藻艳丽。
D、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统一。文生质则斌,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舜帝:《韶》尽美矣,又尽善矣--乐。韶:有凤来仪。
周武王:《武》尽美矣,未尽善矣。---乐。
10、文学批评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影响?
A、孔子《论语》是中国语录体的开山之作。以语录体的方式进行文学批评。
B、以文学为基础,以尽善尽美为标准,中和之美为审美趣味,强调止乎礼义的教化功能。
C、以孔孟之道为主体的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崇尚尚时致用。
11、孔子文学批评特点。
A、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以人为本位,注重作家道德品质,人格修养,提倡以充实为美。
B、重视文学批评一般方法论的阐述,其中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为后世批评产生重要影响。
C、仍属于语录体式的文学批评,表现出论说文特点,且有逻辑思辨性。
12、儒家文艺批评对于完美人格的追求?
知言与养气相辅相成。曹丕:文以气为主。刘勰:要务盈守气。韩愈:气盛言意。苏轼:文者之所形。【明】方孝孺:气畅辞达。
13、儒学发展过程。
先秦儒学--(两汉)神学化了的儒学、经学---(宋明之儒)哲学化了的儒学、理学--当代新儒学。
14、庄子与孟子同时代,老子《道德经》37/44。
15、心斋:《庄子*人间世》文艺创作主体:耳--心---气---虚。
坐忘:《庄子*大宗师》文艺创作主体摆脱身心的欲求,通过直观经验,体验、领悟事物本质,从而超越现实。达到道的境界。
16、.两汉文论。
A、诗赋:依经立意,解释:阐释诗经主题。经:儒家经典。南宋定格为“十三经”C、杨雄:(1)诗人之赋丽以则。则:儒家法度准则。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赋,做赋明道。(2)词人之赋丽以淫。以宋煜、唐乐为代表。
17、《毛诗序》的主要内容。
A、关于诗歌本质的认识。
B、关于诗歌社会作用问题的论述。
C、总结了诗歌的体裁(六艺/诗元义)和表现手法(赋比兴)。
18、春秋笔法。
A、遵循创作的规律。
B、褒与贬、歌颂与揭露统一。
C、史传文学的真并非简单的描摹,而是有选择的描述,加以生动的艺术概括。<春秋笔法:以严谨的笔法和微言大义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贬斥邪说,以一字寓褒贬,语言准确。>
19、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A、展现“实录”精神,创立春秋义法(义:言之有物,有充实的思想内容;法:言有序,讲究艺术形式与表达方式)。
B、发愤著书说。
C、对屈原其他作家的批评。(实录精神:努力反映古今中外现实生活;不虚美,不隐恶,不过于夸大、贬低)
20、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总体特征?
A、文学批评以诗缘情为旗帜。
B、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C、文学批评成为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学科。
D、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理论的崛起。
E、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