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易混淆中药的鉴别要点

合集下载

常用易混淆中药经验鉴别

常用易混淆中药经验鉴别

小通草
杜仲
厚朴
地骨皮
五加皮
香加皮
白鲜皮
牡丹皮
海桐皮
合欢皮
金银花
山银花
玫瑰花
月季花
枳实与青皮
补骨脂
女贞子
山茱萸
吴茱萸
砂仁
益智仁
车前子与菟丝子
地肤子与蛇床子
紫苏子与白芥子
杏仁
桃仁
鱼腥草与金钱草
马齿苋与大青叶
萹蓄与瞿麦
益母草与泽兰
大蓟与小蓟
田基黄
香薷
荆芥
石膏
滑石
龙骨与天竺黄
赤石脂
珍珠母与石决明
乳香
没药
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蜈蚣
天然牛黄
犀角
犀角鱼子纹
冬虫夏草
常用易混淆中药饮片经验鉴别
人参
西洋参
黄芪
甘草
板蓝根与党参
当归
独活
牛膝
川牛膝
白芍
赤芍
山药
天花粉
无硫山药
白芷
防己
北沙参
桔梗
干姜与片姜黄
徐长卿
细辛茯苓粉葛根制黄精熟地玄参与地黄
山豆根
北豆根
木通
川木通
制天南星与熟附子
醋三棱与醋莪术
浙贝母与重楼
重楼药材
红藤
鸡血藤
通草

几种常见易混中药的鉴别

几种常见易混中药的鉴别

几种常见易混中药的鉴别目的:区别使用一些性状相似的常用中药材,因其功效主治有别,易引起临床使用混淆,临床误用,延误临床疗效,造成医疗事故。

方法:经查阅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出一些常用中药材的来源以及采用性状鉴定的方法来鉴别药材,需要中药师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

结果:通过简易的性状鉴定的方法可以区别一些常用中药材。

一些性状相似而来源不同的中药其功效主治有别。

结论:性状鉴定的方法简单有效。

由于药材性状鉴别不同,功效主治各有侧重,临床药师应正确区别使用。

标签:中药;性状鉴别;功效主治;区别使用从事中药饮片工作十几年来,笔者发现几种药材常混有极难区别的伪品,或同科属植物但药效不同却混用。

为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今将其总结如下,与同道共飨。

1 山药1.1 正品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

饮片断面白色,颗粒状,品味甘淡微酸,嚼之具黏性。

1.2 伪品几种伪品与山药极其相似,但无补益之功。

①参薯: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干燥根茎,其断面呈淡黄色,品之淡而无味。

②山薯:为薯蓣科植物山薯的干燥根茎,其断面淡黄色且散有浅棕色点状物,品之味微酸而无甘味。

③木薯: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干燥块根,其断面乳白色,近边缘处有环纹,中央部位可见一细木心及放射状的黄色小点,有的有裂隙,品之淡而无味,嚼之有纤维性。

④番薯: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干燥块根,切面淡黄白色,可见淡黄棕色的“筋脉”或线纹,近皮部可见淡黄色的环纹,质脆,略有香气。

2 冬葵子2.1 正品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干燥成熟种子,有利尿通淋、下乳、润肠的功效,用于治疗淋证、乳汁不通及便秘。

2.2 伪品目前药材所用的冬葵子大多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湿热、解毒、退翳的功效,用于痢疾、痈肿及目翳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淋证、小便涩痛。

3 白薇与白前①白薇:为萝藦科植物白薇的干燥根。

药材表面呈棕黄色,断面皮部黄白色,呈马尾状多弯曲,品之味苦,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发热。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一、引言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在预防及治疗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而在中药饮片的制备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易混淆的中药原料,这就给中药的调剂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为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药效,必须要对中药饮片进行准确鉴别。

本文旨在分析研究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从而为中药饮片的保证质量提供参考。

二、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及其鉴别
1. 肉桂与桂皮
肉桂和桂皮是一对易混淆的中药材料,其外观和气味相似,很容易混淆。

在鉴别上,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首先是外观鉴别,肉桂皮较纤维粗糙;桂皮则较柔软,皮质较薄,色泽明亮;其次是气味鉴别,肉桂具有特殊的丁香样气味;桂皮则具有香甜的气味;最后是化学成分鉴别,通过对两者成分的提取和检测,进一步确认其真伪。

2. 板蓝根与蓝花草
板蓝根和蓝花草是常用的中药材,其外观相似度很高,很容易混淆。

在鉴别上,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首先是外观鉴别,板蓝根叶片表面粗糙,有皱纹,边缘有红褐色;而蓝花草具有光滑的叶片,边缘无红褐色;其次是化学成分鉴别,通过对两者化学成分的鉴定,可以进一步确认其真伪。

三、鉴别方法分析
在中药饮片的鉴别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外观鉴别、气味鉴别和化学成分鉴别。

外观鉴别是通过对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气味鉴别是通过对中药饮片的气味进行嗅闻和比较,从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化学成分鉴别是通过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检测,从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这三种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进行中药饮片的鉴别工作,确保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药效。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一)基本概念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

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摘要】目的:探讨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方法:从不同类别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中,通过性状,科属等方面进行鉴别。

结果:通过对几种平时工作中易混淆中药饮片性状简要论述,能够使中药调剂和验收人员比较清晰的区分这几种饮片。

结论: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定技术,从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61-01中药理论是中医对疾病治疗的重要基础,中医在开处药方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身体具体状况、辩证内容,另外还需要了解各种药材之间的配伍和禁忌问题,中药饮种片在中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其中有几种极易混淆,如果对此没用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认知不但不能及时改善患者病情甚至对治疗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就当前临床几种较为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种片稍作介绍,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北五味即辽五味,为木兰科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个头较南五味大,外皮紫红或暗红,显油性,肉较南五味厚,表面常被“白霜”,种子1~2枚,肾形、光滑而有光泽。

南五味子为同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果实较小,表面暗红或棕褐色,果皮肉质较薄,种子1~2枚,表面黄棕色颗粒状。

2.半夏与水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较水半夏偏于球形,有的稍微偏斜,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端钝圆,较为光滑,断面洁白富于粉性。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呈椭圆形或类圆锥形,稍小于半夏,顶端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断面白色粉性,但稍逊于半夏,断面颜色则稍重于半夏。

3.山豆根与北豆根山豆根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折断面略平坦,有豆腥气,味极苦。

北豆根根茎呈长圆柱形,长可达50厘米,外皮易剥落,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1]。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

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1、半夏[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nata (Thunb.) Rbeit.块茎。

[成品特征] 生半夏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

气微,味淡。

[常见伪品]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Lodd.)Blnme的块茎。

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天南星[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ma heterophyllum Bl.块茎的切片。

[成品特征] 生天南星呈扁球形,直径1.5~6.5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黄色,较光滑,有的皱缩,顶端有凹的茎痕,周围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

常见中药材易混及真伪品种的经验鉴别

常见中药材易混及真伪品种的经验鉴别

常见中药材易混及真伪品种的经验鉴别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物质基础,药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中药材质量的最根本问题,是药材品质的真伪优劣。

本文通过探讨常用中药材易混及真伪品种的经验鉴别方法,以期辨别中药材真伪优劣,保证中药材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标签:中药材;易混;真伪;鉴别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物质基础,药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中药材质量的最根本问题,是药材品质的真伪优劣。

中药辨别真伪,自古即为医家重视。

清·郑肖岩《伪药条辨》序言中云“虽有良医而药肆多伪药,则良医仍无济于事,故良医良药,互相辅而行。

”如果不辨真伪,就谈不上“如法炮制、中药妙用。

”现阶段中药材质量管理在国家的大力监管下虽然提高,但中药材及饮片质量问题仍不容忽视。

掌握药材在形态、性状、色泽气味等方面的细微鉴别特征,利用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仍是临床医疗机构必不可少的鉴别手段之一。

中药材常见的真伪优劣表现有:类品种混淆,名称与实物不符;人为伪制、伪充假药;经过浸提的药材和饮片;添加非药用部位、杂质、防腐剂、增重剂等。

本文就常用中药材易混及真伪经验鉴别方法探讨如下:1 类品种混淆,名称与实物不符1.1麦冬与山麦冬麦冬为百合科麦冬的干燥块根,山麦冬为百合科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的干燥块根;二者在性状上共性为:纺缍形,两端略尖,表面具皱纹,折断面内有中柱;二者区别点主要在于:麦冬纺缍形更明显,皱纹较明显,折断面中柱较粗;山麦冬纺缍形略显瘦长,表面皱纹较小,中柱细小。

1.2通草与小通草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通草为五加科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二者在性状上共性都是白色条形药材,无臭无味;来源于旌节花科的小通草略细,直径0.5~1 cm,体轻质松软,捏之变形,折断面无空心;通草略粗,直径1~2.5 cm,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折断面有直径0.3~1.5 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为了确保中药调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瞪眼法
瞪眼法是一种常用的鉴别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观察中药饮片的颜色、
形状、气味等特征来进行区分。

例如,当我们需要鉴别苍术和白术时,可以通过瞪眼法来
进行区分。

苍术的颜色偏褐色,味道较苦,而白术则是白色或黄白色,味道味甘,还有淡
淡的香味。

通过这些特征的区别,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鉴别。

二、质量评价法
质量评价法是一种基于中药饮片的药材学和药剂学知识进行鉴别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
要对中药饮片的外观、挥发性油、含量测定、理化常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例如,当我们
需要鉴别菊花和金银花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挥发量油的测定来进行区分。

菊花的挥发性油
含量少,而金银花的挥发性油含量较高。

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清楚地区分两种不同
的中药饮片。

三、微生物鉴别法
微生物鉴别法是一种基于微生物的生长特征来区分中药饮片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通
过对中药饮片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观察来进行区分。

例如,当我们需要鉴别手防和
滑石粉时,我们可以通过微生物鉴别法来进行区分。

手防属于植物类中药,而滑石粉则属
于矿物类中药。

通过对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中药饮片。

近年常见掺伪中药材的鉴定

近年常见掺伪中药材的鉴定

多年来中药材的鉴定一直是个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常用中药材的掺伪现象不断地变化,给中药材的鉴别更增加了难度。

本讲座旨在把部分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出现的掺伪状况、伪品、混淆品介绍给大家,以引起重视。

部分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出现的掺伪状况、伪品、混淆品◆紫花地丁:以苦地丁、甜地丁充;◆大黄:以土大黄伪充。

◆五加皮:以香加皮及刺五加皮伪充。

◆栀子:以水栀子伪充。

◆桃仁:以杏仁伪充。

◆柴胡:以栽培柴胡及其他种柴胡伪充。

◆防风:以薇花果藤等伪充。

2.药材市场供大于求或价位上扬的中药饮片、种子、果实、花类多有不同程度的掺伪现象,掺伪数量从10~◆西红花:掺红花、莲须、玉米须、黄花菜丝等;◆坚龙胆:掺桃儿七等ff系小檗科多种植物根与根茎,(2)用地区习惯用药或外表相似的其它物质代用或混入使◆动物肌肉、肝脏、血、雄黄、干酵母、泥沙、砖粉、植物组织等掺入麝香中;脂、淀粉加工冒充燕窝。

(3)掺入本植物的非药用部分◆柴胡、龙胆、款冬花、秦艽、黄芩、黄芪、牛膝等掺◆海金沙中掺入茎叶;◆沉香使用不含或少含树脂的木材等。

◆红花、金银花喷石膏粉、糖。

◆草果中注入无机盐。

白矾(明矾)中药材制假掺伪的方法中,有一个较为常用而又不易被发觉和识破的方法,就是“打矾”,即利用较高浓度的明矾水溶液浸泡药材,然后干燥,使明矾自然存留在药材内部,从而使其增重,而药材表面性状却变化不大。

在市场上经常能见到的经过明矾“炮制”过的中药材有土鳖虫、水蛭、白豆蔻、砂仁、山萸肉、枸杞子、全蝎、炮甲珠等多种。

虽然经过明矾水泡过的药材从外表来看一般不会与正品有很大区别,但若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很多破绽。

现在简要介绍一下鉴别中药材中是否掺有明矾的方法:1.眼看。

仔细察看药材表面,凡是在皱纹或凸凹不平处有白霜者(例如枸杞子、山萸肉等)或者在剥开果实的外壳后种子表面有白霜者(例如砂仁、白豆蔻等),均十分可疑。

2.手摸。

用手将药材翻动,轻轻捏握,细心体会药材触手的感觉。

易混中药饮片鉴别 总结

易混中药饮片鉴别 总结

易混中药饮片鉴别总结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是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以几种常见易混中药饮片为例,进行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总结。

一、鳞毛状冬虫夏草与驴肉补品饮片的鉴别1.外观鉴别:鳞毛状冬虫夏草:形状呈现鳞片状,颜色深棕色或黑褐色,表面有光泽,质地较硬。

驴肉补品饮片:形状呈现不规则的长条状或块状,颜色红棕色或棕色,表面有一定的纤维,质地较软。

2.气味鉴别:鳞毛状冬虫夏草:气味独特,有一股较为浓郁的香气。

驴肉补品饮片:气味较为特殊,有一定的腥味。

3.显微镜下鉴别:鳞毛状冬虫夏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表面有许多鳞片状物质,并有均匀分布的石细胞。

驴肉补品饮片:显微镜下可见其组织结构松散,含有较多的肌肉纤维。

二、野生玛咖与沙棘叶的鉴别1.外观鉴别:野生玛咖:形状呈现不规则的片状或颗粒状,颜色呈黄白色或黄色,表面光滑。

沙棘叶:形状呈现椭圆形或披针形叶片,颜色呈浅绿色或暗绿色,叶表面具有细小的毛刺。

2.气味鉴别:野生玛咖:气味较为特殊,有一股浓郁的香气。

沙棘叶:气味略带植物的清新香气。

3.显微镜下鉴别:野生玛咖:显微镜下可见其细胞壁呈玛咖特有的菱形结构,并有亮度较高的油脂小滴。

沙棘叶:显微镜下可见其表皮细胞具有不规则的表面纹饰,并有孔径较大的气孔。

通过对以上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指导意义:1. 需要根据饮片的外观、气味和显微镜下的观察进行鉴别,综合判断饮片的真实身份。

2. 在鉴别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准确观察和分析饮片的微观结构与特征。

3. 鉴别时重点关注鳞毛状冬虫夏草与驴肉补品、野生玛咖与沙棘叶的区别,防止因易混而导致中药品质量问题。

4. 加强对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中药饮片鉴别水平,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通过以上鉴别总结,相信大家对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鉴别和判断,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

容易混淆的几种中药2:过来看能辨别吗?

容易混淆的几种中药2:过来看能辨别吗?

容易混淆的几种中药2:过来看能辨别吗?轻松识别名称相似的中药材不是问题!中药中有一些名称极易被混淆的中药材。

考生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去区别它们的特性。

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可以轻松识别易混淆中药。

备考医疗卫生招聘中药学,扎实的基础知识很重要。

看看这几张图片,看看你能辨别出来吗?可先将答案写在评论区再看最后答案。

123456答案分别是从上到下:北沙参、南沙参、芦根、芦竹根、赤芍、白芍(认出了吗)【一】北沙参与南沙参北沙参味甘,微寒。

归肺、胃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主要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

南沙参性味、功用与北沙参相似,但效力较北沙参弱;此外,略有祛痰、补气的作用,主要用于肺燥咳嗽及温热病后气液不足。

【二】芦根(苇根、苇茎)、芦竹根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别名:芦茅根、苇根、芦柴根、苇子根、芦芽根、芦头等。

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芦竹根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根茎。

别名:芦荻头,楼梯杆。

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用:清热利水。

主治热病发狂,虚劳骨蒸,淋病,小便不利,风火牙痛。

用法与用量:15~30g;或熬膏。

芦竹根长于清胃热、利水;芦根长于清肺、胃等气分热。

芦根的嫩茎称为苇茎或芦茎(药材商品一般根、茎混用);其性能、功用、用法用量均与芦根相同,然苇茎更长于清肺排脓,多用于肺痈,如千金苇茎方。

二者同科不同属,故药材不同。

【三】赤芍与白芍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白芍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

怎么样光看图片你能辨别出来吗?中公卫生人才网还会推出卫生招聘考试相关的中医复习资料,望考生持续关注!。

易混淆中药材鉴别总结

易混淆中药材鉴别总结

易混淆中药材鉴别总结半夏与水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个货呈类球形,有的稍微偏斜,较水半夏偏于球形,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端钝圆。

较为光滑。

断面洁白富于粉性。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呈椭圆形或类圆锥形,稍小于半夏,顶端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断面白色粉性,但稍逊于半夏,断面颜色稍重于半夏。

商陆与人参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其饮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横切面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纵切片不规则长方形,弯曲或卷曲,木质部呈多数隆起的纵纹,质硬,不易断,味甘淡,久嚼麻舌。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其顶端根茎习称芦头,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

断面形成层环处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气微香而特异,味甘。

何首乌与红药子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其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4~11个异常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形成层环明显。

红药子呈不规则团块状,紫褐色至深红色,较何首乌色深,断面皮部无“云锦状花纹”,髓部有异常维管束。

关木通与川木通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表面灰黄或浅棕黄色,有残余栓皮,横切面皮部窄色浅,木部有整齐的导管小孔与类白色射线交叉成蜘蛛网状,髓部不明显。

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表面残余皮部易撕裂,皮部黄棕色。

较关木通深,木部导管孔被类白色射线分隔成若干束,中心有类白色或黄棕色的髓,有时为空腔。

秦艽和龙胆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 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的切片。

鉴别特征:①饮片为横切片、长圆形、厚约1 mm,边缘有明显纵沟或凹凸纹。

18组易混中药的鉴别

18组易混中药的鉴别

86・二、天廓伪品1.马铃薯马铃薯来源于茄科植物马铃暮的干燥块茎。

性状呈椭圆形,略扁,长4~lOem.直径2--5cm。

经去皮加工后形状较似天麻.有的顶端有茎基痕.基部无圆形疤痕.表面亦无点状环纹,千透后有细裂缝。

表面灰黄或棕色,略光滑,可见网状裂纹和横向皱纹,无须根痕。

嚼之柑赋而不脆,不粘牙。

断面浅灰棕色,角质样,无臭,味淡。

2.大丽萄太丽菊为菊科植物大丽菊的干燥块根。

性状呈长纺锤形,稍弯曲.有的压扁或切成两瓣.长6-lOem,直径3~4.5era,表面灰白色,有纵沟纹,顶端及尾部星纤维状,质硬,断面类白色,角质样,徽臭,味淡,内皮层外侧有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粉末醇浸液加硝酸汞试液,加热.有黄色沉淀生成。

3.紫菜莉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菜莉的干燥根。

形状呈长圆锥形,稍弯曲,多已压扁,长6~12cm.直径1.5-4cm,表面灰白色或灰棕黄色,有扭曲的纵沟纹和支根痕,质坚硬、断面黄白色,角质状.可见点状维管束,呈同心环状排列.无臭、昧淡、有刺喉感。

薄壁细胞中含大量草酸钙针晶束。

粉末醇浸液加硝酸汞试液.加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4.商陆商际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经加工伪充天麻,多呈纺锤形,压扁状,顶端常有基茎残留,或两端均为切面痕,外表有支根痕,断面可见同心环状层纹。

昧淡,麻舌。

其伪品多数煮或燕后加工成天麻形状.需注意鉴别。

18组易混中药的鉴别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515031)罗梓河翁舜章中药是用以防病、治病、保健、延年益寿的药物。

其品种或药用部位不同,则其功能主治不同.故不可混用,必须认真加以鉴别。

近年来,我舸在工作中经常遇见一些外形相似的中药材相互混用。

现将18组易混淆品种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

1.广防己与粉防己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呈圆柱形,质坚而韧,断面灰黄色.有明显的车轮纹,横切面韧皮部含草酸钙簇晶;而粉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已的根.呈不规则圆柱形,两端稍细,中间肥满,弯曲,形似猪大肠。

常用易混淆中药区别表

常用易混淆中药区别表

生姜干姜高良姜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温中,回阳,温肺化饮散寒止痛,温中止呕来源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相同点同出一物,均味辛而能温中散寒,治中寒诸症。

均辛热归脾、胃经。

功善散寒温中、止痛止呕,治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吐泻。

区别生姜为当年之鲜根茎。

性微温而药力较缓既走表又走里;走表能发汗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轻症;走里能温中止呕开胃、温肺止咳,治胃寒呕吐、消化不良、及风寒咳嗽。

此外,习惯认为生姜又能解鱼蟹及生半夏、生胆南星之毒干姜则为往年之干根茎,性热而药力较强,功专走里,善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阳虚中寒之腹痛吐泻、亡阳欲脫及痰饮咳喘。

干姜长于温脾阳,高良姜长于散胃寒;干姜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亡阳欲脫与寒饮咳喘,而高良姜则不能。

*其他*1.姜皮、生姜衣:味辛;性凉,行水消肿; 2.生姜汁: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

3.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功能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4.煨姜:辛,温。

和中止呕。

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

生姜、干姜、高良姜的区别川贝与浙贝川贝浙贝性味甘,苦,微寒。

归肺、心经。

苦,寒。

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相同点药性均为寒凉,均具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之功,治痰多咳嗽、瘰(luo)疬疮痈等症。

区别川贝母偏于甘润,兼能润肺止咳,善治肺虚久咳、燥咳不已;浙贝母偏于苦泻,清热化痰,散结力强,多用于痰热及外感风热咳嗽,瘰疬疮痈等症。

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沙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牛蒡子与牛大力牛蒡子牛大力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以根入药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补虚润肺,强筋活络。

几种易混淆中药的分类及区别

几种易混淆中药的分类及区别
豆 蔻 的 干 燥 近 成 熟 种 子 ,燥 湿 健 脾 ,温 胃止 呕 。 1 . 2 山 茱 萸 与 吴 茱 萸 山 茱 萸 为 山 茱 萸 科 植 物 山茱 萸 的
3 . 1
独 活与羌活
独活祛风胜 湿 ,散寒止痛 ,主 治腰 以
干燥成熟果 肉 ,气微 ,味酸、涩 , 性 微温 ,补益肝 肾,涩精 固脱 。吴茱 萸为芸香 科植物 吴茱 萸 或疏毛吴茱 萸 的干燥近 成熟果实 ,气辛 ,味苦 ,性热 ,有小毒 , 散寒 止痛 ,温 中止
柱状 , 有盘节 ;有的顶端带有残茎 ,细圆柱 形 , 断面 中空 ;
根 茎 节 处 周 围 生 多 数 根 ;根 呈 细 长 圆 柱 形 , 表 面 淡 黄 白 色
作者单位:3 1 1 2 0 0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 通信 作者:马 平 , E ma i l : 3 9 2 0 4 4 0 4 9 @q q . c o m
中国 乡村 医药 杂志
几种易混淆中药的分类及区别
马 平 彭 莉 洪 国芬
中药材 由于药名相 似 ,外形 、功 效相近 或同种 药物炮
制 方 法 不 同 ,在 中药 处 方 及 调 剂 过 程 中容 易 发 生 混 淆 ,影 响 临 床 疗 效 和 用 药 安 全 。现 将 工 作 中遇 到 的 易 出 现 药 品 混
4 0
半夏为 清半 夏用鲜竹 沥淋洒 拌匀 ,待竹沥 被吸尽 后晒 干 ;
长于 清热 化痰止 咳 。 4 . 2 生 南 星 、制 南 星 、胆 南 星 生 南 星 是 天 南 星 科 多 年 生
( 下转 4 3页 )
呕 ,助 阳 止 泻 。
下风寒 ,头痛无汗 ,风寒 湿痹 , 项强筋急 ,善治上半 身疼

浅谈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浅谈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浅谈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摘要:目的:研究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方法。

方法:按照性状鉴别方法,对形状相近的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进行鉴别分析,讨论半夏与水半夏、黄芪与蜀葵、白头翁和委陵菜、天麻和紫茉莉之间存在的差异。

结果:半夏与水半夏可以根据形体、外表痕迹及颜色、味道进行性状鉴别。

黄芪与蜀葵可以根据质地、粉性、嚼味进行性状鉴别。

白头翁和委陵菜可以根据中药材部位、颜色以及是否存在涩味进行性状鉴别。

天麻和紫茉莉可以根据中药材部位、断面颜色、是否存在鹦哥嘴、味道进行性状鉴别。

结论:常用易混中药材可以分别从中药材部位、形体、外表痕迹、颜色、味道、质地、鹦哥嘴等方面进行性状鉴别。

关键词:常用易混中药材;性状鉴别前言:中药材鉴定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常用中药材被其他药材混充,导致临床药效出现问题,对中药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证中药治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对中药材质量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中药材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半夏与水半夏、黄芪与蜀葵、白头翁和委陵菜、天麻和紫茉莉的性状鉴别方法,务必杜绝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被混用或混充的现象。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半夏与水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梨头尖属植物水半夏[1],二者同科不同属,半夏与水半夏的常用中药材均为块茎。

半夏块茎中药材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水半夏块茎比较干燥为椭球形、圆锥形、半球形,二者中药材块茎的型体存在一定差异,可以根据是否为球形进行分辨。

半夏直径 1~1.5cm,水半夏直径 0.5~1.5cm,因此从直径参数来看半夏与水半夏容易被混用。

半夏表面颜色为淡黄色或白色,水半夏表面颜色为淡黄色或类白色,很难根据颜色分辨半夏与水半夏。

半夏存在茎痕和点状根痕,水半夏存在叶痕或芽痕,但是半夏点状根痕为棕色,而水半夏叶痕或芽痕为黄棕色,半夏与水半夏在该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但是同样很难据此进行鉴别。

半夏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味,水半夏断面无正品样半透明状、质地较轻,而且味辛辣、麻舌、刺喉,因此可以根据气味和重量进行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