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说课讲解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学设计说课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诗酒书豪情同销万古愁--<将进酒>的诵读赏析》。

李白的生命中洒满了酒的芬芳: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而这都不及“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今天,我们就通过这首《将进酒》,一起来走进李白的诗酒人生。

《将进酒》选自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属于李白抒发个人情感的巅峰之作,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我的教学对象是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尽管诗歌体验丰富,但入境不深,悟情尚浅。如何带领这样一群学生走进《将进酒》,体会李白内心的情感变化呢?

依据教学大纲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法为教学主线,通过翻转课堂、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将多种信息化手段融入其中,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以诗歌诵读为主线,以“赏-窥-悟”为筋脉,从课前延伸至课中并拓展至课后。

课前,学生观看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然后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利用平台上的诵读软件进行试读,诵读结束后保存上传至学习平台,同时学习微课《浅谈<将进酒>的朗诵技巧》为进一步的诗歌赏析做必要的铺垫。

进入到课堂教学阶段。教师首先导入凤凰传奇演唱的《将进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师生通过音读、意读、情读、美读四个环节,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探讨诗歌的朗诵技巧。

教师播放学生上传的朗诵音频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优缺点。学生的朗诵比较流畅,但语言过于平淡,情感的处理缺少变化,个别同学还有读错字音的情况。教师适时地开始处理课文中字词的读音和梳理文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又引导学生探讨李白在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在疏通字词和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利用平台上的诵读软件欣赏名家范读,然后再次朗诵《将进酒》,反复体会诗歌的情感处理方式。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根据课前任务,要求各学习小组分别上台展示他们依据自己体会的李白的情感所做的电子相册。循

着作者的目光,学生找出了悲、欢、愤、狂代表作者情感变化的四个关键词并辅以相应的图片,变幻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更深刻地表达出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过程。

接下来,学生们再次诵读文本,并运用诗的语言呈现出对作者的情感的理解。诗之未言正是师之欲言:一曲《将进酒》,折射李白人生追求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让我们透过文字,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选取了李白的作品《南陵别儿童入京》作对比阅读。在《南陵》中,李白高喊着“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在本诗中,李白却又“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作者会有如此的表现呢?这就涉及到李白的思想历程。李白的一生,个性张扬,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又认识不到“政治家是从来不会屈从诗人的”,所以常常迷茫而彷徨。那么,李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同学说他是一个蔑视权贵的孤独斗士;有的同学说他是一个徘徊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的彷徨者;有的同学说他是一个燃烧自我、照亮他人的引路人。学生的多样化解读,源自对文本的理解,对作者的认识,对诗歌艺术的感悟,这也是诗歌学习的魅力所在。

面对着这么一群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的孩子,仅仅将教学停留在领会作者情感上显然是不够的。我还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讨诗歌的朗诵技巧。学生们通过网络、电子杂志收集资料,经过一番准备,学生代表

上台展示自己录制的朗诵视频并解析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在教师和同学的启发下朗诵技巧进一步提升。哪个小组朗诵得最有感情?学生将作品上传至微信朋友圈并通过点赞选聘优秀代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便迎刃而解。

课程已进入尾声,学生们情绪高涨,意犹未尽。教师于是又组织学生进行了演诵和合诵,最后在教师的课堂总结中心灵得以升华,树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将要从事的护理工作。

课后,大家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将进酒》,运用诵读软件制作自己的个性化诵读作品,同时,赏析另外一部诗歌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既预习了新课又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迁移。

本堂课,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促学,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同时兼顾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升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小组打分、教师点评、在线测试、学生互评实现过程评价,多元评价,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利用多种教育方式和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让学生通过看、听、诵、、悟、做、练充分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立体、鲜活。

刘雪峰在《诗意的语文教学》中说过,语文课堂上要想“气盛”,必须做到课后充足。现在的语文课堂之所以缺少诗

意,缺少“悟读”,主要是“气虚”,那么“养气”就是产生课堂诗意的关键,是语文回归本体的前提,也是我们前行的方向。我会一直向这个方向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