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人教版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气温的变化与与分布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2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对气温变化的描述。
2. 气温的测量单位和对气温变化的描述。
3. 全球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4. 气温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5. 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观察气温分布规律。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目的明确,紧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教学内容。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习状态。
3. 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增加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等。
七年级上下册地理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随堂演练
1.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是( C )
A.海陆位置
B.洋流因素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
2.世界最热和最冷的洲是( B )
A.亚洲和北美洲 B.非洲和南极洲
C.非洲和南美洲 D.亚洲和南极洲
随堂演练
1.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是( C )
A.海陆位置
B.洋流因素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
达洛尔
地球上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这里的 年平均气温为34℃。
课堂小结
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900N
纬 度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降 低 0。0
900s
气温高 气温低
海陆分布 同纬度地区夏季 陆地
海洋
地 形 同纬度陆地
海拔增高
气 温
降低 。
(小常识:海拔每增高1000米 气温下降大概6℃)
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纬温度向高纬度
_逐__渐__降__低____
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纬温度向高纬度
_逐__渐__降__低____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观察
从两极到赤道,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变化的原因?
气温从赤道往两极是越来越低。这是由于地球是 一个球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同 的;在赤道地区由于纬度低获得的多,而两极地区纬 度高获得的少 (纬度因素)。
B
A、 B何处气温差别大?
A
B
4℃ 5℃ 6℃
7℃
8℃ 9℃
10℃
某地等温线图
图中虚线是哪一条回归线?
10℃ 20℃
。
23.5 N
图中虚线是哪一条回归线?
10℃ 2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概念。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并读出气温的变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交流气温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实例,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体会气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分析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天气预报,我想请一位同学当一当天气预报员,给大家播报一下今天我们益阳和沅江的天气。
这位同学播报得非常好!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气温这个词,人们也十分关心一天的气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板书: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讲授新知----气温的变化1、气温与生活既然人们都很关心气温,那么气温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请仔细看图,谈谈你的发现。
学生谈发现难怪人们那么关心气温,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现在教室的气温,谁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不能呢?那需要什么测量工具呢?哦,温度计。
2、气温的测量请大家认真阅读书54页的阅读材料,思考下例问题:气温观测的一般要求距地面气温观测的一般仪器是 ,计量单位是。
气温观测的一般时间和次数是了解了气温的测量,以后大家只要有了温度计就可以自己测量气温了。
刚好老师带来了几支温度计,大家测测现在教室的气温是多少?如果我测出了一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值,那么我想知道这天的日平均气温,该如何计算呢?3、气温的变化A、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日变化。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学(2024版新教材)
➢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 1月等温线比较密集,7月等温线比较稀疏; • 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较大。
气温的分布
➢ 海陆因素影响气温分布
A
0℃ B
﹣10℃<A<0℃ 10℃<B<20℃
( No 限时2分钟) Image
合作探究
A
B
20℃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3.我国的南方气温比北方高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的影响 B.海陆因素的影响 C.地势高低的影响 D.季风的影响
4.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说明气温( )
A.高
B.低
C.差异大
D. 差异小
气
温 的 变
( 第 二
化课
与时 分)
布
等温线的判读
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纬度分布 气温的海陆分布 气温的垂直分布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
120
110 100
130 120110 100
把地图上_海__拔__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温线
4℃ 8℃ 12℃ 16℃
把地图上_气__温__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像这样呈 封闭形状时,如 果中心气温低, 表示这里是低温 中心;反过来, 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大致沿东 西方向延伸,说 明南北方向存在 气温差异。
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 行,请你查询资料,分析两 地举办冬奥会的有利条件有 哪些。再见源自小结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 (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江西省余干县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西省余干县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西省余干县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温线的特点,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掌握等温线图的读图方法。
2.通过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的品质。
重点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学生准备:地图册。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反映不同气温条件下自然的景观图片,学生直观感知世界各地的气温存在差异。
二、讲授新课[板书]一、气温的分布[教师]课件出示问题: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学等温线图的相关知识。
1.等温线图[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及“等温线图".(1)什么是等温线?(提示:根据以前所学的等高线的定义回答)(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是否相等?(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4)等温线的疏密与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55页图3。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 气温的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学会读等温线图。
2.利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设问导入:利用气温曲线图可以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
那么要了解气温的空间分布,我们又应该使用什么手段呢?由此引入等温线。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认识气温的分布【自主探究】1.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想一想怎么阅读等温线。
教师点拨:等温线图与等高线图都属于等值线图,其制作原理类似,特征类似。
2.学生读课本P55页图3.16,思考:我们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可以分析某个区域气温分布的哪些信息?学生归纳:(1)依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例: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温差。
(2)依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读气温差异的大小。
例: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
(3)依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可以判读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例:中心气温低,表示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4)依据等温距(即任意两条相邻等温线的数值差),可以估算某一地点的温度值范围。
3.学生读课本P56页图3.18,完成图中的活动,认识气温随海拔垂直变化的规律。
教师点拨: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
【合作探究】1.同桌同学合作,读课本P56页,图3.17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全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教师先引导学生从图上读取以下信息:①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呈现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大致与纬线平行。
②图中20°C等温线,-10°C等温线大约在什么位置?学生回答:20°C等温线在南、北回归线附近;-10°C等温线在南北极圈附近。
③南北半球,哪一个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同一条等温线经过海洋和陆地的时候情况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南半球的等温线更平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探讨地理知识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为今后学习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变化与分布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气温变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特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讲解法:对于抽象的知识点,采用讲解法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地图、实例等教学素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展示气温变化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并让学生动手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气温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容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一)气温与生活1.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2.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
)3.提问总结,及时评价、鼓励。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其他方面的关系。
4.天气预报中要提到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5.指导学生看书上的图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6.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得出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 教案
第三章第1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使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学会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养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创设地理情景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把下面的中山与北京的气温曲线图投影到大屏幕上面)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
不同地方,气温变化是有差别的。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二、讲授新课: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投影展示:想一想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然后对应读图3.15,教师板图,引导学生认识下列知识点。
1、等温线是闭合的,要么是高温中心,要么是低温中心,具体由闭合中心气温高低决定。
2、等温线疏密与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差别: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3、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
4、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引导学生读课本53页图3.17,完成活动1的问题,将刚学过的读图要领运用于实际等温线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阅读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
人教版 七年级 地理 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分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气温及其测定的方法;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认识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初步学习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情感、意志和价值观:联系生活中的常识,培养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气温的年际变化规律;学会简单的气温曲线图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早上上学时,感觉很冷,但到中午时,又会感觉很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气温这个词我们很熟悉,但究竟什么是气温?气温为什么会变化呢?它的变化有规律吗?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讲授新课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及图3.13“百叶箱”。
提问:什么是气温?一般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气温?它的单位是什么?教师:出示温度计,注意上面的刻度值。
引导学生读教材图3.10°日平均气温”: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你会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学生:读数时要认真,学生计算后对照右边的日平均气温,总结一下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讲解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将此方法和自己归纳的方法作对比,加深对日平均气温的理解。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日平均气温=四次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教师从图中可看出观察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需要给学生说明每日观察的次数是根据需要而确定的。
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请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学生:月平均气温一某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教师总结: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我们常用到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一、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教师:读教材图3.1“气温日变化”,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表示气温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的连线。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堂(人教版)
课题: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气温变化的基本概念。
2.学会读气温曲线图,并能说出气温变化规律。
3.掌握并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4.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5.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难点: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每天通过各种途径能听到能看到或者听到气温这个词,到底什么是气温?气温是怎么测量出来的?二、新课讲授:(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概念、单位、识别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气温的单位—记做“℃”,读作“摄氏度”。
识别: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眼睛平视思考: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到底怎么测量气温?什么时间测量气温呢?2.气温的测量及单位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气温,是指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因为人类活动的垂直平均范围就是离地面1.5米)。
这个温度基本上反映了观测地点(当地)的气温。
国际上标准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3.百叶箱的作用是?为何温度计摆放有高度要求?百叶箱的作用防止太阳直接辐射和地面反辐射以及狂风暴雨等因素对温度表的直接影响,最主要的百叶箱有自然流通的空气,温度表能感应外面空气最真实的变化。
思考:一天当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4.气温计算(1)请读出图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
学生:8℃ 16℃ 12℃ 4℃(2)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学生:(8+16+12+4)÷4=10℃计算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将每天四个时刻的温度加起来,除以4即为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将本月每日的日均温相加,除以本月天数即为本月的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将各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月数12即为年平均气温。
5.气温的变化: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月变化:以一月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月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气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气温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b.收集并整理关于气温变化对农业、交通、服饰等方面的影响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c.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演示气温变化的原理,并撰写实验报告。
2.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提交纸质版或电子版,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作业反馈:
1.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以便给出针对性的反馈。
2.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气温对农业、交通、服饰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5.气温测量工具及方法:介绍气温测量工具——温度计,讲解气温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气温数据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气温数据,掌握气温变化趋势,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7.气温变化的成因:深入解析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理解气温变化的内在规律。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2.综合思维:分析气温分布规律及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 气温的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主要通过冷暖色调差异来判读气温的地区分布差异。
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教具准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绘图:绘画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气温变化曲线简图,如右图A、B、C线。
复习:据气温变化曲线图,比较三个温度带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活动:(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磁铁)标出A、B、C地的大致位置。
(2)在黑板上大致绘画南极的气温变化曲线简图。
设问:图上红色代表什么?活动: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赤道,看看赤道穿过的地方是什么颜色,气温怎样。
找出北极和南极,看看气温又怎样。
设问:气温从赤道向两极怎样变化?为什么?归纳板书:1.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讲解:列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的纬度分布范围。
设问:本地属于哪个纬度范围?活动:(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广州和北回归线,说出北回归线的纬度。
(2)指出20℃以上地区和低于-10℃地区的分布范围。
思考:为什么每年秋天都能看到“雁南飞”?活动:再一次沿赤道找,是不是赤道所经之处全都是红色20℃以上区域?设问:为什么有的地方气温低,而且还有积雪?归纳板书:2.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活动:计算P56图3.18中提出的问题思考:夏天哪里比较凉快?(上山下海)解释:(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是:名山多是避暑胜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等温线的阅读方法。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过程方法1通过复习等高线图的阅读方法,学会阅读等温线图。
2.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通过生活实例或者小实验,了解影响气温的影响因素。
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更好地理解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等温线的阅读方法。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环节过程与组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3分钟)不一样的春节!去年春节,哈尔滨的小红在奶奶家穿着厚衣服,吃饺子、逛庙会、在雪地里与朋友们玩耍,而驻南非大使馆工作的妈妈却不能回到祖国,于是她发送了一张拜年的图片。
请注意观察,小红与妈妈的衣着有什么不同?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
学生:小红衣服厚,妈妈的衣服薄。
学生:气温的分布不同。
学习一温故知新阅读等温线图【转折】我们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分布?(出示等温线图)教师:等温线图就是将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那么我们该如何阅读等温线图?先让我们温习等高线图的阅读方法。
A.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 ______相等。
B. 等高线数值大,海拔___;数值___,海拔低。
C. 等高线____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___。
D. 等高线呈封闭状,若中心海拔低,表示___地,若中心海拔高,表示______ 。
过渡:同样的道理,等温线又该如何阅读?学生回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举手回答。
学生:高度高小密集小洼山顶a.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______相等。
b. 等温线数值___,气温高;数值小, 气温___。
c.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___; ____的地方,温差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具体内容包括:
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
4.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温变化的分析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变化的调查活动,如收集当地气象数据,分析气温变化趋势等。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家乡的影响,如水资源、农业生产、旅游等。
-鼓励学生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
-推荐学生参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普讲座、竞赛和志愿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图的阅读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使学生能够发现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课程标准解读“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这里“阅读”和“归纳”,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气温分布特点”是成果展现,不是具体的知识要求。
所以,将世界气温分布特点作为具体结论要求学生记住是理解有误。
在学生运用气温分布图进行归纳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为什么”的疑问。
因此,在发现分布规律的同时,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成因解释,也就成了自然。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变化规律、海陆变化规律和随地势高低而产生的变化规律,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对气温分布的影响也就成为研究重点。
在探究成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收获分布规律。
理解成因还可以为后面顺利达成“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的前提是了解等温线图的绘制,这也需要教师做必要的铺垫。
当然,有前面学习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做基础,学生理解等温线图的产生并不难。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是一项技能要求。
将气温数据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会更直观,更易于“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包括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
其中,日变化在进行天气预报时常用(如网络中的天气预报),年变化在研究区域气候特点的时候常用,绘制气温曲线图时,可用这两种气温曲线图作为案例。
绘制曲线图,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不是难点。
但是,学生经历绘制的过程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很有帮助,所以,不能因为不难而将绘制过程忽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的观测方法。
2.能正确阅读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或日变化曲线图。
4.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
2.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时2 气温的分布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气温分布的规律,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通过读等温线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哪位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日、一年内气温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读图后回答:
1.同一地点一天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2.学生读图后回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
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一、气温的观测
1.由不同人对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的吗?
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度计的使用。
我们该如何来测定一天的气温呢?
(1)观测的次数及时间(2)日平均气温的计算
(3)由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一年当中气温的变化又是如何表示的呢?
(1)引导学生绘制,并总结评价
(2)引导学生读四幅不同温度带的气温曲线图,并总结读图方法。
二、气温的分布
引导学生等温线图的分析,明确等温线的读图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各种不同地形特征在等高线图中的体现,进而导入等温线图的分析,明确等温线的读图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1)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2)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3)南北半球哪个等温线更平直?
(4)用一句话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师引导:海陆交界部分弯曲、等温线疏密变化……)
总结:最突出的规律是什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板书:纬度因素
承转:如果只有纬度因素影响气温分布,那等温线应该和纬线平行,可实际情况完全如此吗……引导学生分析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得出结论板书:海陆分布
承转:投影显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所示地区与周围区域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似,气温却差别非常大,这又是因为什么呢?通过青藏高原、重庆峨眉山两个具体事例总结出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规律。
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
本节课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