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合集下载

2023年IDC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IDC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IDC行业市场规模分析IDC行业是以信息技术(IT)为核心的产业,涵盖了软件、硬件、数据中心、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IDC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等特点,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IDC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从IDC行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市场规模等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一、IDC行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IDC是指数据中心,是企业和服务供应商存储、管理、处理数据的大型中心,也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关键基础设施。

IDC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主要以提供数据中心租赁和管理服务为主,随着宽带网络建设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IDC行业开始向电信、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扩展。

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IDC行业发展变得更加迅速。

近年来,IDC行业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其服务内容和技术水平也逐步升级,如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机房运维和管理、网络安全和监控等。

同时,IDC行业也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需要大量投入固定资产的压力。

二、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司的报告,全球IDC市场规模在近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4年,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27.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7%。

据IDC公司报告指出,亚太地区IDC市场是目前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其中中国大陆市场更是IDC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从市场规模来看,亚太区IDC市场规模占据了全球市场的33.2%。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IDMEA)的IDC市场规模占据全球市场的24.5%,北美地区占据了20.4%的市场份额。

三、中国IDC行业市场规模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应用,中国IDC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IDC公司的报告,2019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已达到471.8亿元,同比增长14.1%。

其中,机架出租(colocation)是整个行业中发展最迅速的领域。

中 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 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 IDC 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加速到来,数据已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资产。

作为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关键基础设施,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在我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二、IDC 产业概述IDC 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服务的场所。

其主要业务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域名注册、企业邮箱、网站建设、数据备份等。

IDC 服务提供商通过向客户提供这些服务,帮助企业和个人实现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三、中国 IDC 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 IDC 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早期,IDC 服务主要集中在电信运营商手中,他们凭借着网络资源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基础的主机托管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丰富,专业的 IDC 服务提供商逐渐涌现。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网络架构和拓展业务范围,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IDC 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四、中国 IDC 产业的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 IDC 产业市场规模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_____年,我国 IDC 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_____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是我国 IDC 产业的主要聚集地,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人才优势和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但随着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西部地区的 IDC 产业也在迅速崛起。

五、中国 IDC 产业的发展驱动因素(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对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为 IDC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模块化机房与传统机房对比到底有哪些优势?

模块化机房与传统机房对比到底有哪些优势?

配电模块 负载
并机系统
安全可靠的系统架构
➢ 标配应急通风系统,在空调失效情况能够保证自然散 热,延长市电中断情况下的运行时间
➢ 应急通风系统可与外部消防系统联动,使灭火气体顺 利进入机柜内
前部 进风
➢ 气体灭火系统,采用探火管触发(150~170℃)自 动喷出七氟丙烷气体,快速灭火,安全可靠
➢ 1U机架式安装,节省机柜空间
电源
10%
照明&监控
5%
IT设备 43.00%
PUE
空调 42%
耗电量
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总耗电量/IT设备耗电量
绿色高效的制冷系统
制冷量 风冷: 20~40KW 冷冻水: 20~70KW RCU: 120~240KW
➢ 风冷列间空调 ➢ 冷冻水列间空调 ➢ 冷媒冷却单元(RCU)
后部 出风
高效节能的整体方案
➢ 高频双变换在线式UPS,整机效率高达92%
➢ 变频精密空调,根据负载波动动态调节制冷量和风量输 出,节能达29%
例 制冷需求[%]: 压缩机能耗[kWh]: 冷凝风机能耗[kWh]: 蒸发风机能耗[kWh]: 停机时能耗[kWh]: 全年能耗[kWh]: 全年能耗节约[kWh]: 全年能耗节约[[%]: 平均制冷COP[-]:
无人值守
➢ 无需本地运维人员和 值守人员
➢ 实时多途径告警定位 故障
➢ 集中监控管理,本地 数据自动上传
一体化机柜解决之道
解决之道——合而为一
应急通风
配电模块
监控系统
机柜 UPS
蓄电池
PDU
空调系统 消防
解决之道——化繁为简
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机房简介

数据中心机房简介

运营模式与策略
01 02
独立运营模式
数据中心机房可采用独立运营模式,由专业的数据中心运营商负责建设 和运营,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三种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全面的 数据服务。
合作运营模式
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以与电信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等合作,共同建设和 运营数据中心机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03
混合运营模式
VS
发展趋势
未来,数据中心机房将朝着更加绿色、智 能、高效的方向发展。随着能源价格的上 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数据中心机房将更 加注重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同时,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据中心机房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 自动化管理和运维。
常见类型与特点
常见类型
根据规模和功能的不同,数据中心机房可分为小型数 据中心、中型数据中心和大型数据中心。其中,大型 数据中心通常拥有数千台服务器和大量的存储设备, 是互联网和云计算公司的主要基础设施。
运维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如设备操作手册、安全操作规 程等,确保操作正确、安全可靠。
监控与预警
数据中心机房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网络状况 、安全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故障处理与恢复机制
故障处理流程
当数据中心机房出现故障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故 障处理,包括故障定位、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制定和实施 等环节。
安全防护措施与策略
防火墙
通过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非法访问,提高 数据安全性。
访问控制
通过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合法用 户可以访问数据。
数据加密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防止敏感数据被窃取或 篡改。
安全审计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安全策略执行情况 ,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4-室分发展历程及未来演进

4-室分发展历程及未来演进

室分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通信技术研究院2016年3月目录为什么会有室内分布系统一二最初的室内分布系统 (1998~2007)三室分系统的规模化部署(2007~2013)四室内外协同的室分系统(2013~今天)五室内覆盖系统的未来发展即使白昼,太阳也不能给室内带来足够的光明我们需要一盏盏明灯宏基站覆盖了室外,但无法对室内形成良好覆盖我们需要室内也有信号!室内分布系统第一台直放站第一个GSM 室分系统国内第一台光纤直放站✓基站设备被国外厂商垄断,运营商投资巨大。

✓直放站类设备的应用,大幅降低投资。

快速部署,成为提高和改善室内覆盖的主力装备。

✓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形成民族自主品牌,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放大信号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延伸覆盖。

它将施主基站的信号传送到较为边缘或封闭的室内直放站是什么?直放站的价值体现目录为什么会有室内分布系统一二最初的室内分布系统 (1998~2007)三室分系统的规模化部署(2007~2013)四室内外协同的室分系统(2013~今天)五室内覆盖系统的未来发展2.1 室内通信需求升级催生新的室分应用•最早的室分系统,以解决室内“无信号”为目的,将室外基站信号引入室内,作为室外宏站信号的延伸覆盖。

•有重大政治影响力的建筑,其通信保障意义重大,室分系统的价值突显。

•城市热点日益增多,购物中心、会议中心、大型场馆、交通枢纽、商务楼宇的高话务量迅猛增加。

室分系统不仅要解决覆盖,还必须提供容量。

信号盲区重点场所通信保障话务热点一个典型的室内分布示意图InOut GSM900-27dBm 0.7dB/10m6dB T1-xF0.7dB/10m7dB T2-xF0.7dB/10m6dB T3-xF0.7dB/10m二功分P S 1-x F 0.7dB/10m0.7dB/10m0.7dB/10m 0.7dB/10mANT1-xF 11.9dBm ANT2-xF 10.6dBm ANT3-xF 11.0dBm ANT4-xF 11.0dBm 7dB T4-xF0.7dB/10m6dB T5-xF0.7dB/10m二功分P S 2-x F 0.7dB/10m0.7dB/10m0.7dB/10m 0.7dB/10mANT5-xF 12.3dBmANT6-xF 11.0dBm ANT7-xF 11.4dBm ANT8-xF 11.4dBm 7dB T6-xF0.7dB/10m6dB T7-xF0.7dB/10m二功分P S 3-x F0.7dB/10m0.7dB/10m0.7dB/10m 0.7dB/10mANT9-xF 11.6dBmANT10-xF 10.3dBm ANT11-xF 10.7dBm ANT12-xF 10.7dBm0.7dB/10m 1.4dB/20m0.7dB/10m二功分PS4-xF19.6dBm20.0dBm19.3dBm支路功率•根据勘测的结果和设计规范,确定天线安装的位置,根据室内无线环境和覆盖要求确定天线的密度。

机房管理基础知识课件

机房管理基础知识课件

职业素养要求
良好的职业素养,如责任心、细致、 耐心等,对于机房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遵守规章制度
机房人员需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确保机房安全和数据安全。
机房人员培训与考核
岗前培训
新入职的机房人员需接受 岗前培训,了解机房管理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职培训
针对在职人员,应定期组 织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 服务水平。
服务器
网络设备
用于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提供网络服务 和其他应用服务。特点包括高计算能力、 大存储容量和良好的扩展性。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用于构 建和维护机房网络环境。特点包括高速数 据传输、稳定可靠和安全防护。
存储设备
用于存储大量数据,如磁盘阵列、磁带库 等。特点包括大容量、高性能和可靠的数 据存储。
能够迅速应对。
06
机房应急管理
机房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
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明确预案的目标和原则,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
分析机房潜在风险
对机房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设备故障、自然灾害、 人为事故等,为制定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制定应急措施
针对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设备故障处理、数据备份 恢复、人员疏散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机房管理基础知识课件
• 机房概述 • 机房管理基本概念 • 机房环境管理 • 机房设备管理 • 机房人员管理 • 机房应急管理
01
机房概述
机房的定义与作用
总结词
机房是用于存放、维护和管理信息设备的场所,其作用是保障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存储。
详细描述
机房是各类信息设备的集中存放地,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打印机、 复印机等办公设备。这些设备是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因此,机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 提供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存储。

基站机房设计标准规范

基站机房设计标准规范

基站机房的环境要求
环境监控
设置环境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机房温湿度、灰尘、消防等环境参数。
环境调节
配备空调、除湿机、新风系统等设备,确保机房环境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03
安全与防护
防雷与接地
防雷系统
根据当地雷击风险,设计相应的防雷 措施,包括避雷针、避雷网等,以降 低雷击对机房设备的损害。
接地系统
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确保机房设备 与大地相连,将雷电引入地下,防止 雷电对设备造成损坏。
对机房的能耗进行审计, 识别高能耗设备和环节, 为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节能设备
采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 和系统,如节能空调、新 风系统等,降低机房整体 能耗。
智能控制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 现机房设备的远程监控和 能耗管理,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环保措施
排放标准
机房内的设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 的环保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
消防安全
灭火系统
根据机房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灭火系统,如气体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迅速扑灭火灾 。
消防设施
配备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设备安全与防护
设备布局
合理规划机房设备布局,确保设备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便于维护和散热。
设备保护
基站机房的类型
01
02
03
按规模划分
大型基站机房、中型基站 机房、小型基站机房。
按功能划分
传输基站机房、无线基站 机房、核心网基站机房等。
按建筑形式划分
独立式基站机房、附建式 基站机房等。
基站机房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现代化阶段
基站机房主要由砖混结构组成,功能 简单,设备布局随意。

30年,我和计算机房的那些事

30年,我和计算机房的那些事

30年,我和计算机房的那些事王世达摘 要:学校计算机房是上海市每个学校必备的学习场所,其发展与上海信息科技课程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紧密相关。

回顾了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学生时代开始接触计算机房,到20世纪90年代末成为一名计算机教师,直至现在成为信息科技教研员后使用计算机房的经历,记录30年来学校计算机房从单机到互联网再到数据、智慧为核心技术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学校;计算机房;发展作者简介:王世达,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信息科技教研员。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200063提起学校的计算机房,就不得不提到上海的信息科技课程。

20世纪80年代,上海最早在中学以兴趣课的形式开展计算机教育,开启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篇章。

从此,越来越多的学校里有了学生计算机房。

30多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科技课程的发展,计算机房也经历了3次重要的变化,作为一名亲历者,我幸运地以学生、教师、教研员3种身份经历了学生计算机房的发展历程。

一、神秘的计算机房—我的学生时代1989年,我成为一名初中生,不久听闻在学校的实验楼里有一个计算机房,配有当时最先进的Apple II 计算机。

但是,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进入,只有参加编程兴趣小组的学生才能进入。

初二时,我终于第一次走进了神秘的计算机房。

机房的温度永远都是适宜的,每个桌子上有一台Apple II 计算机(如图1所示),两名学生共用一台,桌子与桌子中间用隔板隔开;印象最深的是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本褐色封面的机房使用登记本,那是每次进机房都必须填写的。

计算机由一个连着键盘的机箱、一个圆鼓鼓的显示器和两个5寸软盘驱动器组成,运行的是Apple DOS 操作系统,12寸屏幕上的字符都是绿色的。

在一张张5寸磁盘中存储着各种程序,如:DOS 操作系统、Basic 语言、Logo 语言、dBase 等,每次使用不同的程序就需要插入不同的磁盘。

当时最担心的就是磁盘由于发霉或者消磁意外损坏,磁盘中的数据就没有了,也许还要赔偿,当时一张磁盘的价格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零用钱。

数据中心发展论文

数据中心发展论文

数据中心发展论文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中心已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和社会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

从大型企业的运营管理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数据中心都在背后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数据中心的定义与功能简单来说,数据中心是一个集中存放大量计算设备、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

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仓库”,不仅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还要能够快速高效地满足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处理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所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多样。

除了传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如今的数据中心还需要支持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

例如,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依靠强大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灵活可扩展的计算资源;大数据分析则依赖数据中心的海量存储和高速处理能力,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回顾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计算机诞生之初。

当时,计算机体积庞大、性能有限,数据处理和存储主要在单个计算机内部进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企业和机构开始建立专门的机房来集中管理和运行计算机系统,这便是早期的数据中心雏形。

进入 21 世纪,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了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和数据处理需求,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升级。

从最初的小型机房到如今的大型数据中心园区,从传统的服务器架构到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数据中心在不断进化。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数据中心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对计算性能的更高要求以及对低延迟的追求,促使数据中心不断创新和变革。

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与关键技术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通常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制冷系统和供电系统等多个部分。

服务器是数据处理的核心,其性能和数量直接影响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存储系统用于保存数据,包括传统的硬盘存储和新兴的固态硬盘存储;网络设备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制冷系统和供电系统则为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9

信息系统工程概论课件9

计算机机房的环境条件
(1)严格保持机房条件参数在规定的范围内,计算机机房室内 及记录介质库的温度、湿度要求必须达到国家家标准。清洁 度要求机房尘埃颗粒直径小于0.5μm,空气含尘量平均小于 104颗/L等。 (2)机房内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臵以及气体类灭火装臵; (3)机房内所有设备应安装防雷设施。 (4)需要经常监视或操作的设备布臵应便利操作。 (5)产生尘埃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宜集中布臵在 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 (6)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②机柜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 墙不应小于1.2m; ③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机房室内空间界面
①墙面:机房以分隔为目的的墙面,一般采用实体材料,如板 材、石材等,墙体贴面或表面处理,多采用涂料喷涂,成为 空间的背景;以引导为目的的墙面,多采用玻璃或其他通透 材料,使空间融合,保持连续性,完整性。 ②顶棚:机房室内顶棚有多种吊顶处理方式,平吊顶,斜顶, 弧形顶,穹顶等。顶棚上配以各种类型的明照灯具设施。 ③地面:机房室内地面的形式、色彩、材质应配合顶棚处理, 起到加强空间限定的作用。同时,地面也是一种视觉背景, 以衬托室内的其他元素。架空地板高度最小为0.05米,最大 达0.6米。对架空地板设计施工应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和有关 标准规定,架空地板如采用防静电地板,还应符合国家标准。 ④活动地板:活动地板己成为现代化机房内必不可缺的设施之 一,在活动地板上面安装计算机设备,而活动地板下空间用 来下敷设联接设备的各种电源、信号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通风管道。
2.性能要求
①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 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 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②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 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 运行中断。 ③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设施 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一、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1、初期发展(1960年代至1990年代)
从1960年代开始,第一代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能力大大提高,同
时也为更复杂的计算任务提供了可能,此时也标志着云计算技术出现的开始,主要是使用小型电脑集群来实现分布式计算。

在198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将原本受限在机房的计算
能力以网络的形式拓展出去,使计算能力更加自由,网络的普及也标志着
此时云计算系统的发展开始,计算能力不再受限在机房,可以通过互联网
进行全球范围的共享,同时也标志着云计算系统技术的诞生。

2、成熟发展(2000年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云计算系统开始正式发展,一系列技术开始
被渐渐的应用到云计算系统中,例如虚拟化技术,资源管理技术,分布式
存储技术,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等等,使得云计算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服务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支持多种类型的网络应用,例如在线
存储,在线计算,以及移动应用等,云计算系统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3、深入发展(2024年代以来)
2024年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

IDC机房资产管理系统

IDC机房资产管理系统
特点
该系统具备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 的特点,能够实现资产的全面管理、 实时监控、快速定位等功能。
系统的重要性
1 2
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自动化管理,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管理效率。
保障数据安全
实时监控资产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保障数据安全。
3
降低运营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降低运营成本。
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增强企业形象
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品牌 影响力。
增强数据安全性与可靠性
数据加密存储
01
系统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备份与恢复
02
系统具备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03
系统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访问
和篡改。
采用稳定、安全的操作系统,如 Linux或Windows Server。
数据库
选择可靠的关系型数据库或非关系型 数据库,如MySQL、Oracle或 MongoDB。
中间件
使用消息队列、缓存等中间件,提高 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应用软件
IDC机房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实现资 产信息的录入、查询、分析等功能。
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手动管理到现在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IDC机房资产管理系统经历 了多年的发展。
发展趋势
未来,该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并集成更多的功能,如预测性维护、虚 拟化管理等。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IDC机房资产管理系统 将更加高效、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02 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
案例二:某电信运营商的应用
总结词

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建筑结构符合防火 、防水、防风等安 全标准。
电力供应标准
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包括市 电、备用发电机等。
配置UPS设备,确保设备在电 力故障时能够正常运行。
合理配置数据中心机房的电力 分布,便于维护和管理。
空调设施标准
提供恒温恒湿的空调环境,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
配置专业的空调设备,如精密 空调、冷却塔等。
数据中心机房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 、政府和组织而言,数据中心机房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 其业务连续性和信息安全。
数据中心机房需要满足多项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其 建设和管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
T1级数据中心机房
总结词:基础级数据中心机房,满足基 本的数据存储需求。
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需要考虑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等方面,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动态分配 。
在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中,标准的应用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 (SaaS)等方面。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平台即服务提供应用程序开 发和部署所需的平台和工具;软件即服务则提供预装好的软件应用程序。
金融行业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金融行业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需要考 虑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和高安全 性等方面。高可用性需要保证业务 不中断或减少中断时间;高可扩展 性需要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高安 全性需要确保数据和系统的安全。
VS
在金融行业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中, 标准的应用包括国家相关法规、行 业标准和最佳实践等方面。国家相 关法规需要遵守;行业标准包括ITIL 、ISO27001等;最佳实践则可以参 考行业内的最佳实践案例。

计算机机房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课件

计算机机房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课件

物理安全
机房应配备安全门、监控 系统和报警装置,以防止 未经授权的访问。
网络安全
机房网络应采取安全措施 ,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 统等,以保护数据和系统 的安全。
防雷击和接地
机房应具备防雷击和接地 系统,以防止意外事故对 设备造成损坏。
计算机机房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
对机房设备和系统进行定期检查 ,确保其正常运行。
作用
计算机机房是保障企业或机构信 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 ,承担着数据处理、信息传输、 安全保障等重要任务。
计算机机房的分类
根据规模
大型计算机机房和小型计算机机房。大型计算机机房通常用于大型企业或数据 中心,而小型计算机机房则用于小型企业或部门。
根据功能
核心机房、汇聚机房和接入机房。核心机房负责高速数据传输和交换,汇聚机 房负责将多个接入机房的数据汇总,而接入机房则负责直接连接用户设备。
清洁保养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以延长 其使用寿命。
更新与升级
根据需要进行系统和设备的更新与 升级,以提高其性能和安全性。
CHAPTER 04
网络安全防护与管理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 ,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 扰、控制和破坏,以及防止网络 数据被窃取、篡改或非法使用。
历、远程诊疗等功能。
教育行业
计算机机房及网络促进教育信 息化,实现多媒体教学、在线
教育等教学方式。
政府机构
计算机机房及网络为政府机构 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持政务办
公、数据存储和管理。
计算机机房及网络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机房及网 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数据处理

机房工程UPS介绍

机房工程UPS介绍

抗静电地板即防静电地板,又叫做耗散静电地板。 是一种地板,当它接地或连接到任何较低电位点时,使电 荷能够耗散,电阻在1.0x105-10ω之间为特征。
二、防静电地板的主要有哪些类别
三防防静电活动地板 全钢抗静电活动地板 复合防静电地板 铝合金防静电地板 仿进口木质防静电地板 pvc防静电地板
三、如何选择防静电地板?
首先需准确地计算机房建设所需防静电地板的总面积(或块数)及各种配件(标 准配比1:3.5、1:5.5)的数量,并留有余量,以免造成浪费或短缺。 充分了解生产厂商所生产防静电地板的品种和质量,以及各种技术性能指标。 电性能主要是系统电阻、表面电阻。 应以机房内所有设备中最重设备的重量为基准来确定防静电地板的载荷。 防静电地板表面应不反光、不打滑、耐腐蚀、不起尘、不吸尘、易于清扫。 `
二、机房环境的特点
电子计算机机房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电子计算机 设备可靠运行。根据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 范》和GB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的规定: 温度、湿度 ; 尘埃 ; 噪声 ; 照度 ; 无线电干扰场强 ; 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m ; 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 ;
机房的重要设备和配电柜(箱),必须按GB50057一1994(2000年版), 并安装电涌保护器、做好等电位连接。
四、电源布置和系统设计
机房应设单独电源管理间,用符合防火要求的隔墙与弱电设备隔 离,避免电源管理间操声、蓄电池酸碱液渗漏和电气火灾等事故传播 到计算机设备机房内。计算机设备机房与电源管理间中间设单扇朝电 源管理间方向开启的连通门,还可考虑设置玻璃观察视窗。电源管理 间应做水泥地面,为防潮、防湿可砌高0.3~0.5m的水泥平台搁置配 电柜和UPS电源等。 UPS主供: 主机设备、网络设备、保安监控设备、多媒体、消防、应急照明 等。

数据中心基本知识

数据中心基本知识

02
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云计算架构,包括计算 、存储、网络等方面;
03
搭建云计算环境,配置相关服务和应用;
04
进行云计算平台的运维管理,包括监控、 日志分析、故障排查等。
软件技术更新与升级策略
及时关注软件技术发展趋势,评估新技术对 业务的影响;
制定软件技术更新和升级计划,确保技术与 业务需求的匹配;
在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技术 更新和升级;
应急响应计划和灾难恢复机制
应急响应计划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明确不同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责 任人,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灾难恢复机制
建立灾难恢复中心,定期备份数据和系统配置,确保在发生灾难性 事件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中心运行。
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数据中心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 全意识。
漏洞管理与补丁更

定期对数据中心内的系统和应用 进行漏洞扫描和评估,及时修复 漏洞并更新补丁。
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方案
数据传输加密
采用SSL/TLS等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 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数据存储加密
对存储在数据中心内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 数据泄露和被非法访问。
密钥管理
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体系,确保加密密钥的安全 存储和使用。
更新和升级后,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确 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5
数据中心安全防护措施
物理安全防护手段介绍
设施安全
数据中心通常采用高安 全性的建筑设计和材料 ,如加固墙壁、防爆门 窗等,以抵御自然灾害 和人为破坏。
访问控制
通过门禁系统、生物识 别技术等手段,严格控 制人员出入,确保只有 授权人员能够进入数据 中心。

数据中心发展历程及功能演进的四大阶段

数据中心发展历程及功能演进的四大阶段

数据中心发展历程及功能演进的四大阶段http:2010年02月11日00:43IT【IT168专稿】从功能特征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机构对IT认识的深入,数据中心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功能的内涵,可将数据中心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数据存储中心阶段、数据处理中心的阶段、数据应用中心,数据运营服务中心阶段。

数据中心发展历程概述1945年,由美国生产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英文缩写词是ENIAC,即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中文意思是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

它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

这台计算机1946年2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

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

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在革命性的开启了人类计算新时代的同时,也顺带开启了与之配套的数据机房的演进。

事实上,从发明计算机到目前网络盛行的横跨60余年的大的时间尺度来看,人类社会的计算方式经历了从集中主机要分散运算要再次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当然不是简单的往复的过程,具体如下:第一阶段:1945-1971年代,计算机器件组成主要以电子管,晶体管为主,体积大,耗电大,主要运用于国防机构,科学研究等军事或者准军事机构。

由于计算消耗的资源过大,成本过高,因此计算的各种资源集中也就是必然的选择。

同时,也诞生了与之配套的第一代的数据机房。

UPS,精密机房专业空调就是在这个时代诞生。

第二阶段:1971-1995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除了向巨型机方向发展外,更多地朝着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快速演进。

1971年末,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应运而生,它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数据中心建设基础知识

数据中心建设基础知识
数据备份与恢复
实施定期数据备份和快速恢复策略,确保在意外 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数据,保障业务连续性。
数据脱敏
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减少数据泄露风险。
应急响应计划和灾难恢复策略
应急响应计划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责任人、 联系方式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并处理。
灾难恢复策略
04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 域的基础设施。
0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建筑结构与设计要求
选址与布局
数据中心应建在地质稳定、交通便利 、远离污染源和灾害易发区的地点, 布局应合理,方便设备运输、安装和 维护。
建筑结构
防火与防雷
数据中心建筑应符合相关防火规范, 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同时应采取有 效的防雷措施,确保设备安全。
人工智能在数据中心的关键技术
包括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
人工智能在数据中心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数据隐私、算法透明度和算力成本等挑战,同时带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能耗和增强 安全性等机遇。
04
数据中心安全与防护策略
物理安全防护措施
设施安全
数据中心应选址在安全区域,远离自然灾害和人为威胁。建筑应符 合安全标准,具备防火、防雷击、防地震等能力。
• 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数 据中心实现了资源池化、弹性扩展和按需付费等 特性。
发展历程及趋势
绿色节能
采用高效能设备、优化布局和智能管理等方式降低能耗。
高可用性
提高设备可靠性、完善容灾备份机制,确保业务连续性。
智能化管理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据中心的自动化运维和智能 管理。
当前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数据中心发展简史大事年表

数据中心发展简史大事年表

数据中心发展简史大事年表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数据中心如同信息的港湾,承载着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运算任务,为我们的数字化生活提供着强大的支撑。

让我们一同踏上时光的旅程,回顾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历程。

20 世纪 40 年代,计算机的诞生开启了信息处理的新纪元。

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庞大,运算能力有限,数据处理主要集中在少数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中。

这一时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较为简单,通常是在本地的机房中进行。

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的体积逐渐缩小,性能不断提升。

这使得更多的企业和机构有能力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但数据中心的概念仍未形成规模化。

20 世纪 70 年代,小型计算机开始普及,企业对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此时,一些企业开始建立专门的机房来集中管理计算机设备和数据,这可以看作是数据中心的雏形。

20 世纪 80 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引发了信息技术的革命。

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数据量急剧增长,对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促使企业开始重视数据中心的建设,数据中心逐渐从简单的机房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984 年,Sun Microsystems 公司推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理念,这为数据中心的网络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了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在线服务等应用的兴起,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性能和可靠性成为关键。

这一时期,服务器的集群技术逐渐成熟,使得数据中心能够处理更多的并发请求。

1991 年,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也使得数据中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流量压力。

1998 年,Google 公司提出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概念,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效率。

21 世纪初,云计算的概念开始出现。

云计算的出现改变了数据中心的运营模式,使得企业可以按需租用计算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灵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房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伴随着上世纪中期计算机的产生,机房这一名词应运而生。

我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配套的机房也在迅速发展,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前期机房(1960~1980年)前期的机房是为某台计算机(大、中、小型机)专门建设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完全是在摸索中建设的。

这时的机房只有降温措施,但没有精密的温度控制,也没有测试和指标。

还采用的是风道送风,稳压器供电,缺乏对电力干扰(尖峰、浪涌)的防范,也没有严格的除尘措施。

仅限于换鞋、穿白大褂。

由于是普通的双开门,所以有很大的缝隙。

恶劣的环境加上早期计算机的性能较差导致计算机系统稳定工作时间只有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往往一天就要发生好几次故障。

有时坏1次却要修1~2天,可用性极差。

中期机房(1980~1990年)由于计算机系统的产生,出现了专门为单个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机房,有了专用的机柜(大、中、小机柜),并且开始逐步制订标准,包括机房选址、面积等。

机房制冷也从集中冷却到采用恒温恒湿的专用空调机,机房设计上引进了防静电概念,使用了防静电地板。

在设备上也引进了UPS等设备。

消防系统方面采用自动与半自动的应用,具有大机房面积、宽设备运输通道,能够为单个指标进行测试和监控。

机房除尘方面采用新风系统和机房正压防灰尘。

所谓机房正压就是通过一个类似打气桶的设备向机房内部持续不断地输入新鲜、过滤好的空气,加大机房内部的气压,由于机房内外的压差,使机房内的空气通过密闭不严的窗户、门的缝隙向外泄气,从而达到防尘的效果。

这时候的计算机系统能稳定工作几天,并且已经开始引入模块化的概念。

后期机房(1990~2000年)IT设备逐渐小型化,服务器逐步成为主体,多台计算机、服务器联网,开始大量共用网络设备。

数据的存储介质水平逐渐提高,对数据进行了更严格的保护,也通过经验积累,从而制订了新的标准,并广泛使用恒温恒湿的专用空调。

供电系统的完善,采用了大量UPS,对防雷标准也进行了完善,并有了综合的监控系统,专门的机房装修设计。

这时候的IT系统稳定工作时间为几十天,可用性和可靠性均有了大幅提升。

但此时的服务器还是每台配备一套显示器键盘鼠标,这就大大浪费了资源。

现代机房(21世纪)IT设备进一步小型化,所有设备都进入机架,机架成为机房IT设备的主体。

具有更合理的可用性设计,更高的实用性、先进性、灵活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设备更加标准化。

并且加强了对数据保存环境的重视,对机房建设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测与监督。

IT设备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连续的,可保持24小时不关机。

这时候的系统能够稳定工作几个月或者时间更持久。

随着IT设备的发展,NCPI理念应运而生,并成为未来机房的发展趋势。

国内机房建设存在的常见问题随着机房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

首先是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落后,国内专家总结为“一流设备”、“二流设计”、“三流管理”。

之所以产生这种结论主要是国内对机房设施层面的重视不足。

其次是设计理念方面的问题,系统性、可用性不高,机房的整个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均衡,不能某一部分太好,其他部分相对较差。

影响机房运行可用性的因素主要有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监控系统、机架系统。

再者就是未重视扩展性的需求,最后使机柜内配电存在很大问题,到处都是插线板、电缆线,从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与IT设备与机架化脱节。

为了美观采用不合理的设计,使得机柜内的配风存在问题,机房建成后普遍存在经常出现局部热点的现象。

机房负压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由于设计、维护不合理,大多数机房在运行时对机房外部都是负压,造成机房内灰尘洁净度严重超标。

对安全隐患的认识不足,是众多机房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最后就是机房负压的问题,风量的分配由出风口风压、出风口面积等许多因素决定。

在冷风从地板出风口向上排出后的上升过程中,动压不断下降,从而引起位于机柜不同高度设备的配风量分布很不均匀。

当出口风速比较小时,动压不够强,冷风不能被送到机柜上部的设备,上部设备过热,而加大出口风速,虽然能够解决机柜上部的送风问题,但会引起机柜下部位置的净压过低甚至产生负压(射流效应),从而使下部设备配风不足引起过热。

机房设计技术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作为计算机(IT设备)的“家”--机房,也在随之发展,NCPI理念逐渐被认同并成为未来机房发展的趋势。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后发展要面临的问题,机房发展要通过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灵活性、机架化、节能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向前迈进。

高安全性:最主要的是雷击,据统计设备非自然损坏失占10~30%。

其次是火灾,其中又以电池为主,机房中50%的火灾是由于电池起火引起的。

另外还有水灾,比如空调漏水等也是机房水灾的一大起因。

最后是非法进入,包括电脑的、人为的入侵。

这些都是在机房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

高可用性:提高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降低平均修复时间(MTTR),提高运维管理水平,把可用性提高到“5个9”的可用性水平,即年停机时间仅有5分钟,达到99.999%。

高灵活性要能够保证随需应变,扩展、升级容易,并且占地面积小。

机架化:机架化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机架定位单元(RLU),这需要事先确定数据中心的主要标准:中心可以支持多少设备,以及是否有能力来支持这些设备等。

这是根据数据中心每个机架的运行需求得出的数字。

一个机架根据其主要要求(电源、冷却等)有特定的 RLU 值,而这些数字可以与其它同样或类似的要求一起使用。

在拥有各类设备的数据中心,RLU 定义一般不止一个。

例如,在数据中心一个区域内的所有存储机架可以被视为 RLU-A 机架,而所有服务器机架则为 RLU-B 机架。

另外就是“机房模块”的概念,正如美国可用性研究中心提出的“IT微环境”概念所提示的那样,机架(机柜)正在成为IT设备的“新家”,或者说,机柜内的微环境才是所谓的“机房环境”。

更有研究专家称“机柜即机房”。

在某种程度上,至少在机房的物理空间层面上,机柜确实可以理解为被“切割成模块的机房”。

节能性:机房的密封、绝热、配风、气流组织,这些方面如果设计合理将会降低空调的使用成本。

另外,因为UPS输入电流谐波成分应小于5%,所以UPS效率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对电力的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NCPI领域,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标准化存在着实际的困难,因此长期以来缺乏监督的动力和变革兴趣。

但业内人士已逐渐认识到,必须避免一次性独特工程设计的低效及容易出错的复杂性,要透明地管理IT物理基础设施的日常业务,才能建立起任何基础设施所期望的高品质。

如今,业内人士已开始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商业判断力来推动行业朝着更稳定和更高效的标准化方向发展。

将标准化应用于NCPI的设计、部署和运营当中,以获得易于理解、可预测和高效的NCPI结构和功能。

由于标准化可显著地提高NCPI的商业价值,即可用性、适应性和总拥有成本的改进,因而必然会成为NCPI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发展趋势。

The engine room of the History and TrendsAlong with the computer generation of the mid-century, the engine room of the term came into being. As computer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evolve, China accompanying the engine room is also the rapid development, its development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eriods:Engine room of the early (1960 to 1980)The early engine room for a computer (in the minicomputer) specializing in the construction,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groping construction. Roomonly when the cooling measures, but there is no precise temperature control, there is no test and indicators. Also uses duct air regulator power supply, lack of prevention of electrical interference (spikes, surges), there is no strict measures of dust. Limited to changing his shoes, wearing a white lab coat. Ordinary double doors, so there are big gaps. The harsh environment and poor performance of the early computer cause the computer system is stable only a few dozen minutes to several hours, often one day going to happen several times a fault. Sometimes bad times have to repair one to two days, the availability of very poor.The mid-engine room (1980 ~ 1990)Due to the generation of computer systems,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a single computer system of the engine room, with a dedicated cabinet (large, medium and small cabinets), and began to formulate standards, including room location, area, etc.. Room cooling from concentrate is cooled to a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edicated air-conditioning, room desig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anti-static, the use of anti-static flooring. UPS and other equipment was also introduced on the device. The use of automatic and semi-automatic fire system applications, with a large engine room area, a wide channel of transport equipment, testing and monitoring into a single index. The engine room dust fresh air system and engine room positive pressure and dust. The so-called engine room positive pressure through a similar boost the morale of the barrel of the device to the engine room internal continuous infusion of fresh, filter the good air, increasing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the engine room, engine room pressure differential inside and outside, so that the air in the engine room through confined strictly windows, door gap out to be discourag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dust. This time the computer system stable for a few days, and have begun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modular.Engine room of the late (1990 to 2000)IT equipment gradually miniaturized, the server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multiple computers, servers, networking, large number of shared network equipment. Gradually improve the level of data storage media, the more stringent data protection, through experience, so as to formulate new standards, and extensive use of special air-conditioning of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improvement of power supply system, a largenumber of the UPS, improved lightning protection standards, and have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a specialized room decoration design. At this time, the IT system is stable working hours for dozens of days, the availability and reliability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ut this time the server or each equipped with a monitor keyboard and mouse, which greatly wasted resources.Modern engine room (21 century)IT equipment to further miniaturization of all devices into the rack, the rack to become the main engine room of IT equipment. Usability design, more practical, advanced, flexible scalability, manageability, maintainability, equipment is more standardized. And to 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data to preserve the environment, more stringent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of the engine room construction. The working hours of the IT equipment is basically continuous, can be maintained 24 hours shutdown. At this time, the system can stabilize months or more las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equipment, the the NCPI concept came into being, and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uture of the engine room.Domestic room building FAQ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ngine room, some of the problems gradually exposed.The first is backward planning desig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national experts summed up as "first-class equipment", "second-class design", "flow management". The reason for this conclusion is the main domestic focus on the level of room facilities.Followed by aspects of the design concept, system, availability is not high, the engine room of the entire system should be balanced in the design time, not a part of the good, the other parts of the relatively po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engine room running the main power supply system,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monitoring systems, rack systems. Furthermore, is not the emphasis on scal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finally the distribution in the cabinet there is a big problem everywhere, strip, cable, and thus a great deal of security risks.In addition, out of touch with the IT equipment and rack. For aesthetic use of unreasonable design, air distribution problems within the cabinet, theengine room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widespread recurrent phenomenon of local hot spots. Engine room negative pressure is a very serious problem, the design, maintenance is unreasonable, most of the engine room in the run-time engine room external negative pressure caused by dust in the engine room cleanliness seriously overweight. Lack of awareness of security risks, many engine room there are security risks.The final step is 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the engine room, the distribution of air flow is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 of the outlet pressure, the outlet area. Rise after the cold air outlet from the floor upward discharge process, the dynamic pressure is falling, causing the cabinets of different heights devices with air flow distribution is very uneven. Dynamic pressure when the outlet velocity is relatively small, not strong, cold wind can not be sent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equipment of the cabinet, the upper part of the equipment from overheating, while increasing the export of wind speed, although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abinet the upper air, but will cause a net pressure of the cabinet lower position low or even negative pressure (jet effect), so th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equipment with the wind caused by lack of overheating.Room design technology trendsComputer technology is still evolving, as the computer (IT equipment) "home" - the engine room, but als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 NCPI concept gradually to be recognized and become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engine room. The problems for the above, as well a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s to be faced, the room development to move forward through the high security, high availability, high flexibility, Rack-optimized, energy-saving and other considerations.High security: The most important is struck by lightning,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device unnatural damage loss accounted for 10 to 30 percent. Followed by fire, especially battery-based, 50% of fires in the engine room battery fire. In addition to flooding, such as air leakage and other engine room flood a major causes of Finally, illegal access, computer, human intrusion. These are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machine room construction safety issues.High Availability: increase the average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and reduce mean time to repair (MTTR),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management level, the availability to "5" levels of availability, only five minutes of the immediacy of downtime, 99.999 %.Flexibility to be able to guarantee on demand, expansion, upgrade, easy, and small footprint.The rack: the rack of the two concepts, one is the rack location units (RLU), which need to determine in advance the main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 center support equipment, and ability to support these devices, etc.. This is the figures deri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data center rack. A rack according to its main requirements (power, cooling, etc.) have specific RLU value, and these figures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same or similar requirements. In the data center has all kinds of equipment, RLU defined generally more than one. For example, in a region within the data center storage rack can be regarded as RLU-A racks, and all server racks, compared with RLU-B racks.The other is the "engine room module" concept, as the availability of U.S. research center of the "IT microenvironment" concept suggested by the rack (cabinet) is becoming the IT equipment "new home", or say, the micro-environment within the cabinet before is the so-called "room environment. More experts say a cabinet that is, the engine room. " In a way, at least in the engine room of the level of physical space, the cabinet can indeed be understood as to be "cut into the module's engine room".Energy efficiency: the engine room sealing, insulation, air distribution, air distribution, these areas if properly designed will reduce the cost of air conditioning use. In addition, because the UPS input current harmonic components should be less than 5%, the UPS efficienc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nergy saving. In the the NCPI field,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there ar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o a long time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of power and changes in interest. But the industry has come to realize the need to avoid inefficient and error-prone complexity of one-time unique engineering design, transparent management of the daily business of IT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desired high quality of any infrastructure.Today, the industry has begun by virtue of their experience and business judgment to drive the industry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stable andmore efficient, standardized direction. Standardization applied to the design, deployment and operations of the NCPI, the easy to understand, predictable and efficient NCPI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NCPI business value, usability, adaptability, and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improvements, which NCPI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 long-term tren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