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变化及注意问题

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变化及注意问题
必修 模块
选修 模块
旧 课 程 标 准
经济常识
哲学常识
政治常识
全部 必修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思想政治 1 (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 2 (政治生活)
四、新课程课时、授课年级的变化
4.3 理解之一 : 课标 “应根据学生的选择 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的规定,实际上是赋予了学生和学校选择顺序的权利。 但是考虑到四门必修模块各自的特点及其逻辑关系,有两种设置建议。 1. 按照模块 1、 2、3、 4 的顺序开设。 2 . 按照模块 1、2、4 、 3 的顺序开设。
5.4 对学校和教师的一些建议
在过去的一年,通过旧教材新教法、建构主义理论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讨等教研活动,广大政治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有所了解和运用,前几年的“小先生教学法”、 “新闻播报暨答记者问”、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法”等教学改革也为新课程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信广大政治课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但是新旧课程理念的碰撞、新旧教师角色的转换、新旧教学方式的磨合,必定会激发出不少矛盾。思想政治课的实质是践行教育,思想政治课改革成功的关键必然锁定在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改革实践上。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及时将新理念内化为信念,与时代同步;改进教学方式,将信念外化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行为;用自己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谢谢!)
思想政治 1 (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 2 (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 4 (生活与哲学)
三、新课程标准内容框架、结构体系的变化
3.国家和 国际组织常识
2.科学社会
1.经 济
4.科学思维常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仅是一纸文件,更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规范,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

首先,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不再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政治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泛,而且与时事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现代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和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和生活化。

政治课程不仅仅是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更加注重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结合。

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

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希望政治教育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载体,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修订高中政治课标解读《聚焦核心素养 ,变革教与学方式》

新修订高中政治课标解读《聚焦核心素养 ,变革教与学方式》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是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性必修课程 要求为依据。 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
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五等21级。五等的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
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 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表现出来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参与经济、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本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具体建议包括: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 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 展。 1. 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 式。一方面,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 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要针对相关活动,设计可操作的测评。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在课程实施方案框架下,对学科课程标准的 细化和落实,是高中学校教学的重要指导。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突出 使用旧教材落实新课标要求,落实新高考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精神,突 出学科核心素养,改变教与学方式。体现不同学科对学生成长和终身 发展的独特价值。
教学指导意见
指导一线教师准确领会和落实改革精 神,转变育人模式。
指导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要 求平稳开展教学。
帮助一线教师使用旧教材、突出新理 念,对接新高考。

2023版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3版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3版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中生,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2023版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旨在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四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学科素养。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基本路线,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在跨学科素养方面,强化政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结构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

必修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四个方面,选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政治、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等五个方面。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对中国的历史、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介绍。

同时,增加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情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报告、考试成绩等。

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表现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政治素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解读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5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 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 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第四课 发挥能动性 把握规律性 框题1 框题1: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框题2 框题2: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6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解释实践在发现真理、检 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第五课 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 框题1 框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框题2 框题2:坚持实践标准 保持与时俱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课 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框题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框题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第四课 发挥能动性 把握规律性 框题1:自觉发挥能动性 框题2: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第五课 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 框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框题2:坚持实践标准 保持与时俱进
综合探究:做人、做事、求真务实 综合探究 做人、做事、 做人
第四单元 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第九课 明辨价值导向 把握行为选择 框题1: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 框题2:价值判断的差异 框题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第十课 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框题1:在冲突中学会正确选择 框题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框题3:创造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
综合探究:人生因奉献而美丽 综合探究:
三、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9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事物自身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 对立统一” 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学会抓住主要矛盾, 尝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第八课 坚持矛盾分析 探寻新的思路 框题1 框题1:一分为二看事物 框题2 框题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框题3 框题3: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中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本文将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标准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它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环境和挑战。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创新。

它着重强调了党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增强对党和国家发展的自信和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拓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拓展。

传统的思政教学注重理论的灌输,而新课程标准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

四、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通过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改革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传统的考试评价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新课程标准则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评价方式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项目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

省作为全国首批实施新课改的省市之一,本人是新课改的参与者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认为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现将新旧《课标》从课程性质、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的理念,从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体系的把握到今天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转变。

一.课程性质比较,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注:划线部分为新增要求)它与与“思想政治课”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

二、指导思想比较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 关于核心价值的追求—— 就是着眼于社会发展 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又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怎么讲: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讲什么:立足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践,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是什么: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一项根本制度。
至关重要的环 节。
六、高中教材处理注意事项
1、树立“大教材观”,充分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2、依据教科书组织教学活动 3、依据实际需要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调整 4、指导学生阅读和掌握教科书
5、建立促进发展和课程评价机制 关于转变评价观念的追求——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 生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 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三、课程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义现代化建设常识 3、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4、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 和态度 5、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 6、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追求——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 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岁孩子的研究
• 一个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孩子做的研究: • 课题:关于蓝鲸的研究 • 要求:选题;供阅参考书目;确定研究角度(至 少写三方面、两张纸);写一份研究报告(图文 并茂)。

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解读

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解读

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解读
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是教育部颁布的规定中学阶段政治教育的课程标准,对中学政治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有以下几点特点和要求:
1.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成长全面发展。

2.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支持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并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和经验式学习。

3.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

4.改进评价方式,以能力和素质发展为导向,注重观察评价以及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新课标政治课程标准2023提倡以情境引导思考,以思考引导学习,提供了政治教育的必要指导和建议,为中学政治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课标 高中政治

新课标 高中政治

新课标高中政治
摘要:
1.新课标高中政治的概述
2.新课标的主要内容
3.新课标高中政治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一、新课标高中政治的概述
新课标高中政治是指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对高中政治课程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

新课标高中政治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标的主要内容
1.坚持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强化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加强公共参与,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4.提升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标高中政治的意义和影响
1.对学生而言,新课标高中政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提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2.对教师而言,新课标高中政治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3.对社会而言,新课标高中政治有利于培养一代具有高度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的公民,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及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及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以下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并没有明确的告知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学习解读: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

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及内容设置的优缺点

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及内容设置的优缺点

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及内容设置的优缺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国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尤其是新的思想政治( 高中) 课程的设置,使德育和社会教育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认为新课程在显示出它的明显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在此发表我的一些意见,希望有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

一、新课程的优点1、注重生活性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的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是“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

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

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突出实践性“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的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遵循高中生活的逻辑,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

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谈感想,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20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20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2020解读
2020年发布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旨在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该标准强调了价值引领、知识建构、实践探究和自主发展四个维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在价值引领方面,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

它要求政治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建构方面,新标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时代性,更新了一些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内容。

同时,它也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独立思考。

实践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

它提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自主发展则体现在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标准还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020年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旨在通过创新和实践,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高中政治新课标“新”在哪里

高中政治新课标“新”在哪里

中课标%&编者按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020年,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课程体系,教育部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新时期普通高中的课程实施和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高中课标解读》栏目,从不同视角对高中新课标进行解读,高中教新课标的变化,并通过与新教材的链接,将新课标的新思想、新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高中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本栏目的作者群体是河南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师生。

河南大学是国家首批立项的卓越教实施,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方面具有范和引领作用&本期刊出的高中政治和语文两科的新课标解读,由河南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教育学科负责人,河南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负责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曾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和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理论组组长。

高中政治新课标!新"在哪里主持人: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化较多&那么,与2017年的课程标准相比较,2020年的修订版在思想理念层面有哪些突出的变化?张婷玉(河南大学卓越教师班):2020年修订版新课标中思想理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更新了指导思想。

2020年修订版新课标更加注重政治性和时代性。

在前言开篇部分,将2017年版中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修订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人、开发人、培育人、造福人为?,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的教育”,明确了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方向。

如何理解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的新意.doc

如何理解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的新意.doc

如何理解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的新意新课程标准中的几点新意梦想,要比昨天走的更远重新定义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 01这是一门什么课?(课程性质)((1 )它是一种非典型的综合性课程。

把握本课程的学科本质,有三个视角: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意识形态教育)基本功能:这是一门提高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社会认识与历练)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公民道德与法律素养的课程(公民培养)◇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相关课程的核心价值。

◇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学科特点。

◇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整合方式。

◇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教育的立德树人的功能。

点评这种非典型的综合性学科课程,有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文化传统的基因。

(2)课程理念 1. 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

2. 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3. 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4. 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以建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主线(3)课程目标就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

作为课程目标的每个素养,都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

这种方式,目的就在亍更加凸显核心素养的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

在此基础上,既坚持了呈现课程目标要着眼三个维度,又强调了三维目标乊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课程实施更加注重三维一体的要求。

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 02学科核心素养(1)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中的地位◆核心素养是三维一体呈现课程目标的新模式。

◆核心素养是整合与呈现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

高中思政课程标准议题式解读

高中思政课程标准议题式解读

高中思政课程标准议题式解读一、议题及其设计议题,顾名思义,议即讨论,问题是问题,需要讨论的问题即议题。

有些教师根据字面意思,把议题理解为可争议的问题、需要商议的问题或值得讨论的主题,这些都是对议题的片面理解。

争议、商议、建议,只是议题式教学中“议”的活动形式,其实质仍然是“讨论”之意。

“题”是问题,而非主题或话题。

例如,某会议的主题是“科学管理”,话题是“人事任免”,会议的议题是“谁可以担任某部门的主管”。

由此可见,议题、主题、话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教学中的议题与会议的议题一样,要根据话题设置,反映和服务主题。

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提出了问题就是确定了议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列举的各种议题虽然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但是问题作为学科任务的呈现形式只是议题中的一个要素,除此之外还有目标导向、真实情境、学科内容等要素。

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

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

”因此,议题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由诸多要素整合而成。

优秀的议题设计需要提升要素间的契合度,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将目标、情境、内容、任务融为一体,进而形成一个优化的议题系统(见图1)。

1.目标结构优化优秀的议题要高屋建瓴,立意鲜明,目标明确。

教师为何要设计这些议题,通过这些议题需要达成什么目标,获取什么效果,是议题系列化设计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议题设计的目标导向要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相契合,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从立德树人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知识理解、能力优化到价值升华、素养提升,从获取、解读信息能力到整合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议题目标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价值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且要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为了更好地理解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本文将对其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其中的关键内容。

一、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主动履行公民责任。

通过研究政治课程,学生将获得以下能力和知识:1. 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

2. 理解和运用政治理论和基本概念。

3. 掌握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基本知识。

4. 能够分析和评价政治事件和政策。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内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涵盖了以下内容:1. 国家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组织结构、宪政体制、决策机构等方面的知识。

2. 政治思想与理论:主要介绍各种政治思想流派、政治理论和思想家的重要观点。

3. 国际政治关系:涵盖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国际合作与竞争等相关知识。

4. 公民权利与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

5. 政治参与与民主管理:重点探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民主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6. 当代政治热点问题:包括当前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和事件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2.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政治事件和政策,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政治组织和决策机构的运作方式。

5. 模拟实践:进行模拟选举、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过程。

四、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在政治课程中的研究成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知识与理解:通过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政治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分析与评价:通过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分析和评价政治事件和政策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教育部于2004年3月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给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强调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在其每一细节中都渗透出对学生的生命的关怀。

(一)确立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和谐,倡导新的教育、学习、评价模式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一种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强调了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索,使得以往的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生命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好得和学生的成长融合在了一起。

新的课程标准在讲到教学观时,认为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并将这种过程升华,认为通过这种互动和交往,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共同列为对人的生命发展的一种关怀,而这种关怀更全面,更富有人性化。

在知识获取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和学生作为获取同样“新鲜”知识的“受众”,学生渴望获得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而教师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和学生分享新的发现,达到一种共进、共识。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对“新鲜”知识的挖掘、发现。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就淡化了知识的简单传授与预设,学生通过研究,慢慢掌握知识生成过程的理念,而教师在其中既充当了学生这种理念形成的引导者,也可以成为这种理念形成的受益者。

在教育价值观上,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只片面强调学生学习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而新的课程理念确立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偏向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关注。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方式是多样的,渗透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通过教育评价,教师要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的形成性评价,起到教育评价应有的效果。

在教学评价上,一个好的教学评价可以检查出教学与学习的效果。

一个不好的评价反而会模糊了原有的教学目标,甚至造成反面的效果。

但在有些时候,教师往往是以一个批评者的角度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有些教师认为只有居高临下的训斥,才能压得住学生,在限制和纠正学生某些不正确的行为时,这种现象就更为普遍。

这种教育评价方式有的时候只能起到一种事倍功半的效果。

所以,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评价应该是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应改变过去大而虚华的评价方式,更应注重学生自身情感、态度的转变。

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尽量多的使用一种欣赏和赞美的语气,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之后再去评价学生,另外教师在内心情感上要赏识、平等地对待学生。

协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与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进步的喜悦。

(二)着眼学生发展需求,拓展学生发展空间,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育者在加强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往往会忽略掉学生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的培养。

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能力,特别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是其生存能力的重要体现。

以前的课程标准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新的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考虑到的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还要学会做人。

学会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而这种引导就是在培养学生怎样去学会学习,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学生掌握了这种能力就具备了使自己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

这也为学生拓展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在思想政治课堂上,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相互的沟通与交流,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弘扬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新的思想政治新课程立足于现实,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这种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就把思想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把学习也当作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这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知识把原理融入到生活题材之中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同。

这种融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地观察社会的视角,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的生存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

使学生积极地并富有成效地加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并会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分析、评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养成,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学生人文素养的匮乏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思想政治课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更加注重自己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加深对人生命运的关怀、体验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恰恰正好从不同的方面通过点滴的积累在塑造着这种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主要从这些方面体现出来。

目前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之下,政治新课标中一方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注重学科知识与人文教育的并重,力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更文明、更高尚,培养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人。

政治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政治课堂的学习,这就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促成学生人文素养的成长。

而这种人文素养又包含着学生道德、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这种人文素养就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了,而是融合了一个健全、高尚人格所应具备的各个方面的素质。

另外,学生的成长、成才,要求学生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会超过科学文化素质。

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需要高层次人才,而这种高层次人才之所以能称之为人才,其本身首先就要具备这个基本的政治素质。

因此学生的终身和全面发展就首先要奠定这种思想政治素质。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成长中,在奠定这种思想政治素质中要起到旗帜的作用,起到把握方向的作用。

(四)注重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知识与情感的认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人生观的问题随之产生。

学生也在思考哪些行为和想法是高尚的,哪些行为和想法是和道德相违背的。

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解决学生内在知识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学生外在行为的问题,实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只有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的时候,道德情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而从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到亲自去实践是一个复杂的形成过程,这其中学生个体的情感和意志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

而在以往的教材中教材对学生提的要求过高,逾越了学生的发展。

这与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尤其是道德行为相距甚远。

这使得教学目标很难完成。

在这种传统的思品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道德认识,而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使得教学内容过于空洞。

没有达到知识与情感的认同。

新的课程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互动,通过这种交往使教师对学生起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敬仰乃至模仿行为。

另外,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中体会到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感等等都是一种十分积极的自我教育和十分有效的人生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种模仿和切身体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这种道德情感的养成,就使得社会的道德伦理准则变为学生自己的做人准则,他的道德行为就会更多地是从自我的信念出发,他的道德感就会成为其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新课标中的新的理念就是要使得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一门知识的传授,还要在学生的人格养成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因此要培养学生知识与情感的认同,就必须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地位,改变德育被动的灌输局面。

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

把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无形的渗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将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较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道德实践的体验成为知行统一的人。

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一种渗透,通过情感的感化,帮助学生去理解高尚的道德准则,为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一种指引。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新课标中所渗透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值得每一位教师去仔细地研读和体会,并切实地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