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性脑干反应(ABR)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气导和骨导ABR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小儿听力评估中的应用_郑文雯

气导和骨导ABR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小儿听力评估中的应用_郑文雯
3讨论
新生儿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发生率为 0.5/万~ 1/万 [1], 是一类严重影响听力的先天性畸形。 对于 单侧畸形患儿(对侧耳听力正常)而言, 这不会影响 听觉、 言语发育; 但对于双侧畸形的患儿, 则需通 过手术或佩戴骨导助听器以获得言语能力。 幼儿的 语言发育过程中, 6 ~ 10 月龄是最重要的时期, 如 果不能在此期之前采取干预措施, 就会对小儿的语 言发育、 交流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因此需 对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小儿确定其听力损失的类
组别 闭锁组 正常组
t值 P值
表 1 闭锁组与正常组气、 骨导 ABR 阈值及其差值( x ± s)
耳数
气导阈值(dB nHL)
21
73.81 ± 7.4
25
23.20 ± 4.76
-28.01
P < 0.0001
骨导阈值(dB nHL) 6.19 ± 4.98 5.60 ± 5.07 -0.40 P = 0.70
气 、 骨 导 阈 值 差 值 (dB) 67.62 ± 4.36 17.60 ± 4.36 38.74 P < 0.0001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9 年第 7 卷第 1 期
A
B
·41·
图 2 1 岁双侧小耳畸形患者气、骨导 ABR 波形 A: 左、 阈值均为 10 dB nHL
E-mail: qiujianxin@
鉴别听力损失的类型, 而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骨导 ABR 对 听 力 学 评 估 有 重 要 的 参 考 价 值 。 但 目 前 骨 导 ABR 应用于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儿听力评估的 文 献 较 少 , 本 文 总 结 于 2008 年 3 月 — 2008 年 9 月在我科诊治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小儿进行气、骨 导听性脑干反应 (ABR) 测试的资料, 以探讨骨导 ABR 在 先 天 性 外 耳 道 闭 锁 患 儿 听 力 评 估 中 的 应 用 价值, 报告如下。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听性脑干反应的应用及特征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听性脑干反应的应用及特征
181
J u n lo doo ya d S e c too y2 0 . l 7 No 2 o r a fAu ilg n p e hPah lg 0 9 Vo . . 1
- 分 泌 性 中耳 炎 ・
分 泌 性 中耳 炎 患 儿 听 性 脑 干 反 应 的应 用 及 特 征
Th pl a in a d Ch a t itc o di y Br n t e Ap to n ar c ers i fAu t aisem i c or Res n e po s i n Chi e i ii e a w i fu i l n w t 0tts M di t Ef son dr h h
[ bt c A sr t O jci T x lr t ec a atr t s f u i r rise ep n e A R nc i rnwi — a ] be t e v o e po e h h rce i i dt yb an tm rs o s ( B )i hl e t o sc o a o d h
常 5 , 2 中度 异 常 7 ; I潜 伏 期 正 常 1 ,2 波 I潜 伏期 延 长 , 出 现 波 I缺失 。术 前 OME组 患 儿 的 A R 波 9 7 9 B
波 I、 、 Ⅲ V各 波 潜 伏 期 比正 常 儿 童 延 长 , 阈值 升 高 , 差异 有 显 著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I一 Ⅲ 、 P .1 。 I— V 波 间 期 缩 短 , 正 常 组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统计 学 意 义 ( % 0 0 ) 与 P . 1 。术 后 AB R波 V 阈值 及 波 I潜 伏 期 均 正 常 者 占 4 . ; V 67 波 阈 值 正 常 占 7 . , O 5 轻度 异 常 2 . ; I引 出率 1 0 , 95 波 0 潜伏 期 正 常 占 5 . ; ME组 中术 前 、 后 AB O2 O 术 R各 波 潜 伏 期 、 V 阈值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统 计 学 意 义 ( <i. 1 , 波 波 问期 比较 无 差 异 , 后 听 力 有 明显 改 善 , 与 正 常 组 波 P 00)各 术 但 比较 部 分 患 儿 波 V阈值 仍 高 , I、 波 Ⅲ潜 伏 期 仍 延 长 , I一 Ⅲ 、 I— V波 间期 缩 短 ( P< 0 0 ) 分 泌 物 黏 稠 组 波 V 阈 .5 ; 值较稀薄组高。结论 单 用 AB R作 为 诊 断 O E的依 据 是 有 欠 缺 的 , 大 部 分 患 儿 可 以通 过 该 检 查 进 行 听 力损 失 M 但

80岁以上老年性聋患者高刺激速率ABR的临床观察

80岁以上老年性聋患者高刺激速率ABR的临床观察

·临床研究·80岁以上老年性聋患者高刺激速率ABR的临床观察徐良慰1,2冀飞1杨仕明1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853)2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300071)【摘要】目的观察80岁以上高龄老年性聋患者高刺激速率ABR的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特点,并为老年人后循环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衰老提供诊断依据。

方法选取54例(共108耳)高龄老年性聋患者,全部受试者年龄均大于80岁,平均年龄88.17±4.99岁。

每位受试者分别接受高强度下刺激速率为11.1次/s和51.1次/s的短声诱发ABR检查。

分析比较在两种不同刺激速率下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eak latency,PL),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inter-peak la⁃tency,IPL)。

计算高、低刺激速率下峰间期的差值(ΔIPL),并与国内已报道的正常青年人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高龄老年性聋患者ABR波形分化差,信噪比低;2、刺激速率为51.1次/s时波Ⅰ、Ⅲ、Ⅴ的PL及Ⅰ~Ⅲ、Ⅲ~Ⅴ、Ⅰ~Ⅴ的IPL分别为1.66±0.17、4.06±0.20、6.16±0.20、2.41±0.19、2.10±0.20、4.50±0.19ms,11.1次/s下分别为1.57±0.16、3.87±0.19、5.86±0.19、2.30±0.18、1.99±0.15、4.29±0.16ms,高刺激速率下各参数显著延长。

3、两种刺激速率下高龄老年性聋患者Ⅰ~Ⅲ、Ⅲ~Ⅴ、Ⅰ~Ⅴ的ΔIPL分别为0.11±0.18、0.11±0.19、0.22±0.10ms,且男性ΔIPLⅠ~Ⅲ明显高于女性;ΔIPLⅠ~Ⅴ显著高于正常青年参考值(P<0.001)。

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与眩晕反复发作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与眩晕反复发作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年 4 月第 25 卷第 7 期
·289· ·临床研究·
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与眩晕反复发作的相关性 研究及临床意义
陈曦1 李平1 顾晰1 林少莲1 张榕1
[摘要] 目的: 研究高刺激率 ABR 检测与眩晕反复发作的相关性,探讨眩晕反复发作的病因,为眩晕反复发 作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反复眩晕的患者 101 例,分别观察比较眩晕反复发作患者发作 期和间歇期与高刺激率 ABR 之间的关系。结果: 反复眩晕患者发作期多次( 2 次及其以上) 出现高刺激率 ABR 异常率为 56. 4% ,其中偏头痛性眩晕出现的异常率最高,达到 71. 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次之; 用药期间或 发作间歇期多次出现高刺激率 ABRⅠ ~ Ⅴ潜伏期差值异常的患者占总例数的 14. 9% ,各眩晕组出现异常的比率 较之发作期都有明显下降。结论: 高刺激 ABR 异常率与眩晕反复发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内耳微循环障碍可能 是引发眩晕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 眩晕; 微循环; 迷路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1781( 2011) 07-0289-03
The relevance of high stimulus rate ABR and recurrent vertigo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表 1 不同眩晕疾病及发作时出现高刺激率 ABR 异常次数
高刺激率 ABR 异常出现的例数 组别 例数
0次 1次 2次 3次 4次
总计△
PCIV 28 6
5
7
6
4 17( 60. 7)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多频稳态诱发反应在伪聋鉴别中的应用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多频稳态诱发反应在伪聋鉴别中的应用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多频稳态诱发反应在伪聋鉴别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短声听性脑干反应与多频稳态诱发反应联合进行伪聋鉴别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主诉单耳听力损伤患者97例为伪聋组以及同期听力正常者40例(80耳)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短声听性脑干反应测试(ABR)与多频稳态诱发反应测试(ASSER),比较两组测试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ABR检测结果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受试者不同频率的ASSR测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短声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多频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可以更全面的评估伪聋患者的听力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听力损伤程度。

关键词:短声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诱发反应;伪聋;鉴别伪聋[1,2]也称为诈聋,是诈病的一种表现,患者往往会夸大听力降低程度甚至假装耳聋,但是临床检查无器质性损伤或仅有轻微病变,临床表现为功能性听力轻微损失。

由于患者因涉及工伤鉴定、民事纠纷、计划生育等问题,因此伪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BR)联合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ER)对伪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测试,比较两组受试者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主诉为单耳听力损伤患者97例(97耳)作为伪聋组,同期选择听力正常者40例(80耳)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没有耳科方面的既往病史,均排除受试者与噪声环境常接触、服用过易影响听力的药物等情况,所有受试者外耳道、鼓膜正常,声导抗鼓室图检测均为A型。

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6±4.7)岁;伪聋组男60例,女37例,平均年龄(36.3±5.2)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短声听性脑干反应测试(ABR)[3]:受试者平卧在测试床上给予药物镇静催眠,将测试仪的记录电极放置在受试者头顶部,两侧电极则分别作为参考电极与触地电极。

各种常见的听力学检测报告的判读

各种常见的听力学检测报告的判读

各种常见的听力学检测报告的判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麦飞耳声发射结果判读⏹结果为PASS(通过)⏹结果为PASS就是测试通过了,不论A和S的数值水平如何。

⏹测试结果通过表明病人内耳外毛细胞功能正常。

耳声发射结果判读⏹结果为REFER(参考)⏹REFER(参考)可分为“正确的”参考和“不正确”的参考。

⏹“正确的“参考是只A和S 数值正常,表示测试的条件较好。

⏹”不正确“的参考是指A和S的数值异常,表示测试的条件并非最佳,需对病人重新测试。

产生测试结果为参考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病人可能存在神经性听力损失。

考虑到多种因素可导致测试结果为参考,建议您对病人进行重新测试。

结果为REFER(参考)⏹当结果为参考时,可先考虑如下因素:⏹声音传输通道发生故障,需检查探头及耳道是否通畅无异物,清洁探头、耳道,更换耳塞后重新进行测试。

⏹测试环境不够理想(噪音太大,病人太紧张等)。

需改善测试环境,必要时可在安静的隔音室/间里进行测试。

注意事项⏹A(伪迹率)和S(刺激稳定率)的数值:⏹假如A的数值大于20%,说明环境噪音过大。

需在周围环境安静时重测。

⏹假如S的数值小于80%,说明探头可能松动或是在耳道内放置的位置不正确。

重新塞好探头进行测试。

结果:噪杂NOISE⏹意义:⏹表示室内噪声或被测婴儿发出的生物噪声干扰资料获取,耳道塌缩,或耳塞头配合不良⏹处理:⏹尝试减少可能噪声来源或更换较适合耳塞然后再做一次测试听力学概念(1 ) 言语频率平均听阈=(500Hz+1000Hz+2000Hz)/3(2)听力零级----是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在各频率的声压级dBSPL条件下测出的平均听阈值dBSPL。

(3 )隔音室内的环境噪声<28dB(A)。

(4)听阈----是以引起某耳听觉的最小声强,听阈提高即为听力下降。

注意:⏹聋与重听均指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则以听力损失较轻的一耳为准⏹若一耳系聋或重听,而另一耳听力损失≦40dB,则不属听力残疾。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课件

DPOAE及ABR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课件
• 目前认为DPOAE来源于外毛细胞
• 对耳蜗非线性机制的反映
• 反映耳蜗性听力损失的频率特异性特征
学习交流PPT
6
常用测试内容
• DPOAE图(DP-Gram) • 潜伏期(latency) • DPOAE函数曲线(输入/输出函数,I/O
function) • DPOAE反应波形 • DPOAE声抑制曲线(suppression tuning curves)
• 纯音听阈与相对应频率处的DPOA E 幅值有很好的相关 性, 其相关性变化于0. 44 ~ 0. 85 之间, 说明DPOA E 幅 值与纯音听阈间存在着一致性
学习交流PPT
16
• 伪聋的鉴别
• 耳鸣
• 在国外已有将耳声发射作为耳鸣常规检测,并认为对耳 呜的定位与定性诊断有参考意义
• TEOAE检出率下降, DPOAE中某些频率幅值下降 • 由于DPOAE具有频率特异性,可能预示了耳蜗特定部位
DPOAE及ABR的基 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2006-10-13
学习交流PPT
1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
学习交流PPT
2
基本概念
学习交流PPT
3
耳声发射
• 产生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 的音频能量
• 反映耳蜗具有主动产生声能的功能 • Kemp回声
I 听神经近末梢处
II听神经近中枢处
III 同侧耳蜗核(小 部分第八神经纤维参与)
IV 上橄榄复合体
V 正成分源自外侧丘 系,负成分源自下丘
Interwave Latencies
Absolute Latencies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中国听力学网站学术部
前言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是我们给孩子做听力检查时 必须接触的一个检查,但我们很多家长根本不会看这 个检查的结果,就是“会看”,也是从表面上看看结 果而已,至于其原理和作用根本搞不明白。 尤其是里面涉及的一至五波的波形作用具体是什么,引 出与引不出的区别在那里?对孩子听觉上影响在那里? 是根本搞不清的,在这里将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这个检查有帮助!
(2) 脑干电位描记
①电极的放置: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 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 前额电极接地,前置放大器应放于近受试者位置。 ②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 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必要时, 对侧耳给声掩蔽,亦可通过扬声器、声场给声;一般 采用70dB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然后用下降法,每次 降低20~10dB,至波Ⅴ不能再辨认为止。
(3) 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①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 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 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 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 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 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①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 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 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 一般小于7ms。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5~25dB, 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 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李惠清;卢坚【摘要】目的探讨听脑干反应(ABR)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与纯音听阈测定(PTA)之间的相关性及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总结在测试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162例(324耳)接受检测者同时作ABR和ASSR、PTA检测.结果 ABR和ASSR听阈阈值均较PTA高.在刺激信号频率为80、90、99?KHz时(包括平均听力),受试者ABR值和PTA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212、0.6281、0.9299、0.9156和0.7271;在刺激信号频率为0.5、1.0、2.0、4.0?Hz时,ASSR值和PT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62、0.7343、0.8538、0.9343和0.7852.两者与PTA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R和ASSR配合PTA测听较准确的评估患者的听力,对于不能配合行为听力测试或行为测试结果不可靠的患者可提供较准确的依据,两者应用于临床互不可取代.【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8(015)022【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听脑干反应;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纯音听阈测定;相关性;护理【作者】李惠清;卢坚【作者单位】529000 江门市江门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529000 江门市江门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关注伤残患者,来我院接受听力伤残鉴定的患者越来越多。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1年以上不愈者)。

听力残疾鉴定标准是以500 Hz,1000Hz,2000 Hz平均听阈作为依据,由于伤残鉴定者多不愿配合主观的纯音听力测试,临床上通常结合听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等客观的检测作出结论。

听性脑干反应(ABR)技术已经逐渐趋向成熟,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成为听力学界客观评估听力损失,明确耳聋的性质和部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为耳聋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客观的测试结果。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交流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交流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交流障碍儿童中的应用一、中枢听觉发育在交流障碍儿童语言损害中的作用语言的发生及发展复杂,根据经典Broca-Wernicke-Lichtheim- Geschwind模型,语言信息通过听觉通道传递到初级听觉皮层,主要由左侧颞叶的Wernick区进行加工和信息提取,而后从Wernick区通过弓状束传送到额叶的Broca区进行加工后形成语素,再传递到运动皮层,最后至发声器官而产生的。

相关研究表明听觉中枢对于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在语言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交流障碍儿童是听觉中枢发育异常的高危人群。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枢听觉发育在交流障碍儿童语言损害中的作用。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peech-ABR) 是采用复杂言语声来诱发的脑干神经元同步化活动产生的生物电位,反映脑干层面对语音信息的生物学编码及编码过程。

speech-ABR受儿童认知水平、注意力、情绪状态因素影响较小,对儿童配合程度要求较低,能较好地保留刺激声诱发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具有高的信号保真性、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故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儿童中枢听觉发育的研究。

speech-ABR最常见的是用/da/为刺激声来诱发,常用指标包括V、A、C、D、E、F、O 波7个主波潜伏期和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 F0)幅值及第一共振峰(first formant, F1)幅值。

波形分为起始部分(onset response, OR)和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 FFR)。

起始部分包括V和A波,代表刺激的起始部分;频率跟随反应包括D、E和F波,分别由语言中周期性事件所诱发,包括刺激声的基频和共振峰。

一般认为V、A、C、O波及F1幅值为言语刺激中的瞬态性事件所诱发,反映语义信息部分的处理,其中V、A 波可能反映言语刺激开始时脑干神经元高度的同步化活动,可能编码了言语的辅音信息;C波为声音开始事件所诱发,可能编码了言语的过渡音征、音轨等信息;O 波则为言语刺激的结束事件所诱发。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作者:何庆庆刘清明於娟娟陈田彭玲田野米姣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9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且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的高危儿,按照患儿听性脑干反应是否正常分为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组和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组,每组45例。

对所有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情况以及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和非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听性脑干反应的各波潜伏期以及间期。

结果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4.44%低于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剔除2例80 dB nHL刺激强度未完整引出Ⅰ、Ⅲ、Ⅴ波的患儿。

非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Ⅲ波、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期均低于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和非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Ⅰ波潜伏期以及Ⅰ-Ⅲ波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做有效的诊断,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关键词】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听性脑干反应;早期诊断DOI:10.14163/ki.11-5547/r.2020.12.017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 CCD)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是指对有脑损伤病史、发育障碍、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但又不能确切地诊断为脑性瘫痪,而将来又有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的危险儿的出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1,2],称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又称脑瘫危险儿。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是指由于声刺激引起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其活动性可以较为客观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是否良好运作[3]。

耳鼻咽喉科听功能检查要点

耳鼻咽喉科听功能检查要点

耳鼻咽喉科听功能检查要点临床听功能检查法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观测听法,包括秒表试验、音叉试验、各种纯音测听及言语测听等。

另一类为客观测听法,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测听、阻抗测听、电反应测听和耳声发射测试等。

【音叉试验】音叉试验是鉴别耳聋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C调倍频程音叉,其振动频率分别为128Hz、256Hz、512Hz.1024Hz和2048Hz,其中以256Hz、512HZ的音叉最常用。

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L林纳试验(RT)又称气骨导对比试验.是比较同侧受试耳气导和骨导的检查方法。

取C256音叉,振动后置于受试耳乳突鼓窦区测试其骨导听力,待听不到声音时记录时间,并立即将音叉移置于外耳道口外侧ICnI外,测试其气导听力,待听不到声音时记录时间。

结果判断:气导(AC)比骨导(BC)时间长(AOBC),为RT“+”,见于正常人或感音神经性聋者。

骨导比气导时间长(BOAC),为RT“一”,或骨导、气导时间相等(BC=AC),为RT"土”,均见于传音性聋者。

2.韦伯试验(WT)又称骨导偏向试验,是比较两耳骨导听力强弱的方法。

取C256或C512音叉,振动后置于前额或头顶正中,让受检者比较哪一侧耳听到的声音较响。

记录时用“一”表示偏向侧,用“二”表示无偏向。

结果判断:若两耳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损害的性质和程度相同,为WT=;传音性聋时,患耳骨导比健耳强,为WT-+患耳:感音神经性聋时,健耳听到的声音较强,为WT-健耳。

3.施瓦巴赫试验(ST)又称骨导对比试验,为比较正常人与受检者骨导时间的方法。

将振动的C256音叉交替置于受检者和检查者的乳突部鼓窦区进行测试,比较两者骨导时间的长短。

结果判断:正常者两者骨导时间相等,为ST"土";若受检者骨导时间较正常人延长,为ST“+”,为传导性聋;若受检者骨导时间较正常人短,则为ST“-”,为感音神经性聋。

4.盖莱试验(GT)为检查鼓膜完整者镣骨有无固定的试验方法。

腭裂患儿听力检查临床研究

腭裂患儿听力检查临床研究

腭裂患儿听力检查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腭裂患儿鼓室图、镫骨肌声反射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besponse, abr)检查的特点,探讨听力学检查对腭裂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中耳分析仪和听觉诱发电位仪测试,对40例(80耳)腭裂患儿进行听力学检查。

结果鼓室图:b型37耳(46.25%),c型10耳(12.5%),a型22耳(27.5%),as型11耳(13.75%)。

镫骨肌声反射:64耳(80%)消失,16耳(20%)存在。

abr结果:听力损失41耳(51.25%),均伴有v波潜伏期延长,其中鼓室图呈b型25耳(60.98%),c型9耳(21.95%)。

此41耳中轻度听力损失21耳(51.22%),中度听力损失20耳(48.78%),无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

80耳中v波潜伏期延长58耳(72.5%)。

结论腭裂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患儿中耳炎的发病率较高。

当鼓室图呈b型或c型曲线,同时出现abr中v波听阈呈轻中度下降且v波潜伏期延长时,应高度警惕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否则会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腭裂;听力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常与唇裂伴发,患病率约为1:1000,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见腭裂患儿是一个不小的疾病群体。

婴幼儿正值语言和听觉方面快速发育的阶段,良好的听力刺激对于建立语言功能必不可少,即使是轻度的听力损失,对婴幼儿而言,也会损失大量信息,使听觉系统和语言系统不能正常发育,直接影响交流、智力和学习能力,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甚至造成心理障碍。

因而,听力减退是腭裂患儿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轻、中度听力下降更容易被忽视,所以,尽早发现及治疗腭裂患儿的听力损失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住院的腭裂患儿共计40例,均在术前检测,其中男16例,女24例。

abr临床应用

abr临床应用

abr临床应用ABR(听觉脑干反应)是一种通过记录脑干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电生理反应来评估个体听力功能的检测方法。

ABR检测是一种快速、安全且非侵入性的听力评估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听力筛查和听觉神经病理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从ABR的原理、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ABR的原理是利用在听觉刺激下产生的脑干神经元的电活动来检测个体听觉系统的功能状况。

在进行ABR检测时,首先在被检测者的头皮上放置电极,然后通过耳机向被检测者输送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神经传导至脑干,最终在脑干神经元产生特定的电生理反应。

通过记录这些反应的波形图形,并根据它们的时间延迟和振幅大小来评估个体听力功能的状况。

在临床应用方面,ABR检测被广泛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成人听力损失的评估以及听觉神经病理学的研究等领域。

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ABR检测是目前最主流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在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方面,ABR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儿童听觉功能的状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对于成人听力损失的评估,ABR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听觉系统的受损程度和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听力辅助设备。

此外,ABR检测在研究听觉神经病理学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听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虽然ABR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诸多优点,如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例如,ABR检测依赖于被测者对声音的注意力和配合程度,如果被测者存在认知障碍或无法配合检测过程,则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ABR检测无法提供详细的听阈信息,只能反映听觉神经的整体功能状况,对于一些局部听力障碍的诊断可能不够准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ABR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随着脑电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ABR检测可能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ABR、40Hz与ASSR特性及临床应用

ABR、40Hz与ASSR特性及临床应用

40Hz主要特点:刺激声:短纯音、短音或短声,通常以密波相位刺激声给声,刺激速率接近40次/s,如39.1次/s;滤波范围:低频滤波5Hz,高频滤波100Hz;分析时间:100ms;平均次数:250~500次;电极位置:与MAEP相同;注意事项:需要被试者自然放松,保持安静配合,不易使用镇静或安眠药物。

40Hz AEP重复性好,反应稳定,波形容易辨认。

由于能以500Hz、甚至250Hz的低频短纯音诱发,因此有较好的频率特异性,尤其适合对低频听力的判断。

40Hz AEP的反应阈接近纯音听阈,有利于判断行为听阈,。

但是,40Hz AEP易受被试者状态、睡眠、镇静药物以及麻醉的影响,因此不适用于婴幼儿以及其他不配合的受试者。

40Hz AEP的解剖起源可能与脑干及丘脑有关,小丘可能对40Hz AEP的形成其主要作用。

40Hz临床应用:1、40Hz AEP波形稳定,重复性好,幅度大,易于辨认,记录也十分便利。

2、由于该反应常用频率为500Hz的短纯音诱发,因此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尤其适合于对低频听功能的判断。

3、40Hz AEP的反应阈值接近行为听阈,在成年人可在10dB以内,对行为听阈有较好的复核作用,阈值的高低对应听损伤的分类大致为:<40dBnHL(正常),40~60 dBnHL(轻度听力下降),60~80 dBnHL(中度听力下降),>80 dBnHL(重度听力下降),此分类仅供参考,不同的测试条件和环境应建立自己的标准数据。

4、鉴别诊断脑干病变及多发性硬化症。

5、了解聋哑儿童的残余听力,有助于助听器的选配及其进行早起语言训练。

6、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后效果的评价。

7、可用于新生儿听功能筛查。

8、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使用的刺激声源主要是短声,由于短声的声学特性,该反应主要评价中、高频的听功能状态,对低频听功能反应极微。

而40Hz AEP使用的刺激声源主要是500Hz短纯音(tone burst,500Hz),鉴于500Hz短纯音的声学特性,对低频听功能的反应极佳,弥补了ABR临床应用的不足。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与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在我院应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35例新生儿与婴儿应用ABR进行听力检测,分析总结筛查结果。

结果:结果31(占88.57)例ABR检测异常,有28(占80.00%)例听阈测定为耳聋,其中有7例为轻度,8例为中度,7例为中重度,4例重度,1例极重度。

结论:应用ABR对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未通过的婴儿与新生儿进行检查,能够对听力障碍类型与程度进行了解,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听力检测;婴儿;新生儿;耳声发射仪;听性脑干反应;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84-01新生儿、婴儿听力障碍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尽早诊断与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婴儿进行听力筛查,只有“未通过”、“通过”两个结果,不能判断听力障碍性质与程度。

本院应用听性脑干反应对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未通过的患儿进行检测,可有效检测出患儿听力障碍类型与程度,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017年在我院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显示“未通过”的新生儿与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15例,男性17例,年龄在1个月~10个月之间。

纳入患儿均于出生后2d~3d经耳声发射仪筛查结果为“未通过”。

1.2 方法应用由美国智听公司(IHS)研制的听觉诱发电位诊断系统SmartEP进行检测,患儿在接受测试前应用浓度为10%的水合氯醛实施灌肠。

均在隔音屏蔽室,于睡眠状态下实施检查。

应用银/氯化银盘状电极,Cz放置记录电极,同侧乳突放置参考电极,前额Fpz接地。

极间阻抗在4KΩ内,选用带屏蔽的耳机,以0.1msec短声进行刺激,在V波消失前一次刺激量为V波的反应阀,分析时间10ms,刺激重复率19.3/sec,叠加次数1024次。

TP-ABR的正常校正因子及其在低频听力损失患者中的应用

TP-ABR的正常校正因子及其在低频听力损失患者中的应用

TP-ABR的正常校正因子及其在低频听力损失患者中的应用郑海峰; 苏俊; 于澜; 王大勇; 李兴启; 赵立东【期刊名称】《《中华耳科学杂志》》【年(卷),期】2019(017)005【总页数】7页(P737-743)【关键词】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低频听力; 校正因子; 预估听力级; 相关性【作者】郑海峰; 苏俊; 于澜; 王大勇; 李兴启; 赵立东【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浙江310053;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在婴儿和新生儿听力损失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小儿的助听器验配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过程中都需要有客观评估听力的方法。

当听力损失残疾鉴定时,就更加需要能可靠全面评估听力情况的客观检查。

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短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click-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click-ABR),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AEP)适用于听障的客观诊断,然而短声刺激ABR仅能反映2-4kHz这一频段区间的听力情况,没有频率特异性[1],因此无法依靠click-ABR精确的评估各个频段残余听力,也容易过高或过低的预估听力损失。

另一方面,用具有长上升和下降时间的传统听力测量的纯音刺激对于ABR测试来说也不合适,尤其是低频,因为它们太慢而无法产生反应。

因ABR是瞬态反应,所以人们选择兼顾瞬态特异性和频率特异性的刺激声,如短纯音(tone burst,TB)。

经过对比,0平台期的短纯音,即短音(tone pip,TP)有较好的频率特异性;而非线性的Blackman门控,能够有效的减少频谱的飞溅[2],具有较好的同步性。

相较于有平台期的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TB-ABR),使用Blackman门控的短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Tone Pip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TP-ABR)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前景。

中耳功能异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特点及应用

中耳功能异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特点及应用

中耳功能异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特点及应用胡艳玲;王智楠;陈平【摘要】目的探讨中耳功能异常婴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85例(170耳)中耳功能异常、ABR反应阈≤60 dB nHL的婴儿(A组)和83例(166耳)中耳功能正常、ABR反应阈40~60 dB HL的婴儿(B组)以及41例(82耳)正常婴儿(C组)的ABR波Ⅰ、Ⅲ、Ⅴ潜伏期、波间期和波Ⅴ反应阈值.结果 A组中24耳(14.11%)为ABR反应阈≤30 dB nHL、73耳(42.94%)为40 dB nHL、54耳(31.76%)为50 dB nHL、19耳(11.18%)为60 dB nHL;B组中83耳(50%)ABR反应阈为40 dB nHL、52耳(31.33%)为50 dB nHL、31耳(18.67%)为60 dB nHL;C组婴儿ABR反应阈均≤30 dB nHL.刺激声为80 dB nHL时三组间波Ⅰ、Ⅲ、Ⅴ潜伏期的关系分别为:A组波Ⅰ、Ⅲ、Ⅴ潜伏期明显长于B组和C 组(P<0.01),而Ⅰ-Ⅲ、Ⅰ-Ⅴ波间期则较B组和C组短(P<0.01),Ⅲ-Ⅴ波间期则与B 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反应阈相同者波潜伏期比较:A组波Ⅰ、Ⅲ、Ⅴ潜伏期仍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婴儿中耳功能异常时大部分ABR反应阈升高,以轻中度异常为主,均有波Ⅰ潜伏期延长;波Ⅰ潜伏期明显延长对判断婴儿中耳功能异常有意义.%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in infants with middle ear dysfunction. Methods 85 infants (170 ears, group A) with middle ear dysfunc tion, 83 infants (166 ears, group B) of sensorineural deafness with middle ear normal function and 41 normal infants (82 ears, group C) were studied. The peak latencies of T , HI , V waves and interval peak latencies of Ⅰ - Ⅲ , Ⅲ -Ⅴ , Ⅰ - Ⅴwaves and the response threshold of ABR werecompared in every type. Results In group A, 24 ears had normal response threshold of ABR(≤30 dB nHL) , response threshold of 73 ears were 40 dB nHL,54 ears were 50 dB nHL, 19 ears were 60 dB nHL. In group B,ABR threshold of 83 ears (50%) were 40 dB nHL, 52 ears (31.33%) were 50 dB nHL,31 ears(18. 67%) were 60 dB nHL. While in group C,ABR threshold in all ears were normal(≤30 dB nHL). At 80 dB nHL,the waves Ⅰ , Ⅲ , Ⅴ latencies of ABR in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group A, the peak latencies of waves T , HI , V were more delayed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P<0. 01) , but the interval peak latencies of Ⅰ- Ⅲ ,Ⅰ-Ⅴwaves w ere shorter than the others(P<0. 01). The interval peak latencies of Ⅲ- ⅤWav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ree groups(P>0. 05). The peak latencies and the interval peak latenci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 B and group C(P>0. 05). At equal response threshold of ABR, the peak latencies of waves Ⅰ, Ⅲ, Ⅴ were more delayed than the control groups(P<0. 01). Conclusion The increased response threshold of ABR were more noticeable for those infants with middle ear dysfunction, and the peak latency of waves T was prolonged. The prolonged wave T latency of ABR demonstrated clinical values to assess the middle ear function.【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21)001【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中耳;婴儿【作者】胡艳玲;王智楠;陈平【作者单位】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武汉,430016;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武汉,430016;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武汉,43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04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遍开展,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婴幼儿听力损失,而部分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与中耳功能障碍有关[1]。

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

听觉诱发电位简介及ABR的临床应用

一般认为:Ⅰ波代表听神经的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起源于下桥脑的上橄榄核,Ⅳ波起源于外侧上丘系核,V波起源于中脑下丘,Ⅵ波起源于丘脑内侧膝状体,Ⅶ波代表听辐射的电位活动. 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主要为Ⅰ~Ⅴ波.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典型波形及来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来源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几个正常值如下: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 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 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15-25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应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ABR的临床意义: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 临床上是通过量取各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即从刺激开始到达波峰的时间来判断病变的有无和病变的部位. Ⅰ,Ⅲ和Ⅴ波较稳定,出波率最高,最具有临床意义.据报道Ⅳ-Ⅴ波复合体的形状有6~8种, 要注意辨认.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男,46岁,10天前被打伤右耳听不见,主观听阈左侧10dB,右侧105dB;ABR左侧 25 dB,右侧65 dB
器质性聋与功能性聋鉴别
男,45岁,纯音测听右侧极重度聋,ABR右側35dB
必需指出,ABR 阈值并不等于纯音阈值,而是反映了听神经至外侧丘系处的神经功能是否完整. 如多发性硬化病人,ABR引不出,纯音听阈却正常. 如听神经病患者, ABR引不出,纯音听阈高频可正常,DPOAE可正常引出. ABR阈值的判断还取决于测试者的主观判断,测试者操作的准确性,对反应阈判断的经验很重要,有时需反复测试才能判定.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 Corti 器
周围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临床应用
张敏 段吉茸
听力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以及病变的部位。

通常分为二类,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我们通常使用的纯音测听、小儿行为测听和言语测听都属于前者,需要患者对于刺激声作出反映;而不需要患者对刺激声作反映的客观测听法包括声导抗测听、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和多频稳态等。

我们现在向大家介绍客观测听方法之一——听性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当一定强度的声音刺激听觉器官时,听觉系统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电活动,称为听性诱发电位(AEP)。

听觉诱发电位仪是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界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的一种现代化设备,它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声音诱发出的微弱电反应从脑电等背景中提取出来,并在头皮上记录。

它提供听觉系统电生理方面的客观证据。

我们将要谈到的听性脑干反应只是听觉诱发电位的一部分。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的操作技术
在进行ABR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

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测试的目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患。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

儿童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电极位置:作用电极放置在颅顶,参考电极放置在同侧耳垂内侧,额部接地,一般用银盘电极加导电膏,其目的是为了使极间电阻小于4kΩ。

刺激声:临床上对婴幼儿各种耳聋判断与监护一般采用非滤波的广谱短声,它的频谱在0.5K~10KHz之间,包含纯音成分较多,几乎能引起全基底膜振动,所以,可更准确地了解听力。

刺激间隔时间为75mss,耳机给声。

听力正常人在接受短声刺激后,10毫秒可从颅骨皮肤表面描记出7个正相波,称之为ABR,依次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即波Ⅰ,Ⅱ,Ⅲ,Ⅳ,Ⅴ,Ⅵ,及Ⅶ。

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

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

ABR在70~80dB出现率最高。

随着刺激声减弱,各波出现率也逐渐降低,至20db时,仅保留Ⅴ波,故波Ⅴ最接近听力计测定的阈值,是ABR中的主波,其次,临床意义较大的波是波Ⅰ和波Ⅲ。

在能清晰辨认Ⅰ,Ⅲ和Ⅴ时,或证实对每只耳刺激都不能引出时,检查才可结束。

正常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如图:
临床上是通过量取各波的振幅和潜伏期(即从刺激开始到达波峰的时间)来判断病变的有无和病变的部位。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波Ⅰ,Ⅲ和Ⅴ,讨论其各自的意义。

(波Ⅰ:听神经;波Ⅲ:桥脑;波Ⅴ:下丘脑)
波Ⅰ:是由听神经纤维发生的,出现率为100%,正常潜伏期约在1~2ms。

它是计算其他各波的基准,因此辨认波Ⅰ尤为重要。

Ⅰ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通常提示内耳的病变,当然,刺激声强度减弱也可能导致Ⅰ波潜伏期延长,但要注意,这种情况从Ⅰ波波峰到其它各波波峰的时间基本未变。

波Ⅰ在老年的高频听力损失的表现为,波Ⅰ的振幅低或波Ⅰ缺失。

增加刺激的强度,减慢刺激重复率或从外耳道中记录,可使波Ⅰ的振幅加大,便于辨认。

波Ⅲ:来自桥脑的活动,出现率为100%,正常潜伏期约在3~4ms,振幅一般高于波Ⅰ,最好比较同侧和对侧记录来辨认波Ⅲ。

若双侧听力相差悬殊,则对侧记录中波Ⅲ振幅较低,潜伏期较短。

如果波Ⅰ正常,波Ⅲ潜伏期延长或消失,Ⅰ-Ⅴ和Ⅲ-Ⅴ间期延长,则可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在蜗后。

波Ⅴ:来源于下丘脑,出现率为100%,正常潜伏期约在5~6..5ms。

波Ⅴ常是最高的一个峰,而且后面继以一明显的颅顶负波。

改变给声重复率和降低声强,对波Ⅴ出现率影响较少,在其他波消失后波Ⅴ还可继续存在。

波Ⅴ潜伏期延长或消失,临床上最多见于听神经瘤,其它蜗后病变也能导致波Ⅴ的特性改变。

ABR除了可以诊断听觉通路上病变的部位,对于听力损失程度的判断也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成人ABR阈值为10db(sl)左右,新生儿一个月时,阈值为30db,六个月时为20db,十二个月时为16db,两周岁可达12db,直到五周岁时才达到8db,接近成人水平。

对纯音刺激,脑干反应阈值平均高于听力计测定阈值10~20db,低频的反应阈值较接近听力计测定的阈值。

但值得注意的是,脑干诱发电位侧出的阈值不能直接等同于纯音测听的阈值,即不能认为,一个孩子90db才引出ABR,那么他的听阈就是90db。

这是因为:第一,纯音测听使用的刺激信号是从125—8000Hz的单个的纯音,脑干诱发电位使用的是混频刺激信号,代表的是2000—4000 Hz的高频。

因此就检查而言,前者能反映比较完整的听力状况,而后者只能反映高频听力状况;第二,脑干诱发电位与纯音测听采用了不同的零级标准,无法直接转换。

一般而言,脑干诱发电位若采用小样本听力级(nHL)其检查结果比纯音听阈要高15—20分贝,例如:此病人的脑干诱发电位的结果为90分贝,纯音听阈应在此基础上减掉15—20分贝为75—70分贝。

如果脑干诱发电位若用声压级(SPL),则差距更大。

所以,在根据ABR结果对婴幼儿及不能配合检查的成年人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验配师应格外注意。

目前,在国外,ABR广泛的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选,若发现阈值升高,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除了脑干尚未发育成熟以外,还有可能是由病理原因造成。

许多国外专家强调了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对新生儿、学龄前儿童的应用价值,认为新生儿及一个月至五岁儿童,常规测听不合作的儿童及伴有昏迷和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陷的患儿,做ABR测试尤有必要。

另外,ABR测试对功能性聋与器质性聋的鉴别、耳蜗及蜗后病变的鉴别、听神经瘤及某些
中枢病变的定位诊断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我们助听器验配师来说,ABR测试无疑提供了一个客观的选配依据,尤其是当我们在遇到不能配合做纯音测听的患者时。

我们应该了解,当患者年幼或不能配合做纯音测听时,我们应建议他做ABR,此外,如果根据听力图选配的助听器效果很不理想,要考虑建议患者去做ABR,因为此时患者的耳聋有可能是蜗后病变造成的,对于这种患者,配戴助听器的效果就不如蜗性和传导性耳聋患者的效果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