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全过程

合集下载

地质录井1

地质录井1


1、人员准备
地质录井队配备人数为3人,其中小队长兼技术员1人,地质采集工2 人。录 井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常规地质录井方法,能够独立顶岗,具有相应岗位的上 岗资格证、安全操作证及其它规定的资格证。

综合录井队配备人员6人,其中小队长兼地质师1人,仪器大班1人,仪器操 作工2人,地质采集工2 人,有地化录井和定量荧光录井任务时,应相应增 加人数。


表层套管是油层套管和采油树固定的基础,表层套管主要数据包括:产地、直径、 钢级、壁厚、总长、下入深度、联入或套余。
套管总长=套管串长度+套管鞋长度 通常下入第一根套管焊接护丝作为套管鞋,计算长度时也可合并在套管单根内 套管下深=套管总长+联入


联入就是联顶节方入,即转盘面以下的联顶节长度。若没有使用联顶节时,将最后 下入一根套管在转盘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套余,则套管下深=套管总长-套余。
大,岩屑变细或有铁屑。
⑤、溜钻或顿钻:钻压突然瞬时增大,大钩负荷突然瞬时减小,大钩高度
下降速度瞬时加快,钻时骤减,深度跳进。
地 质 预 告
⑥、卡钻预兆:扭矩增大或大幅度波动,上提钻具大钩负荷增大,下放钻
头大钩负荷减小,立管压力升高。
⑦、掉水眼:立管压力突然呈凸阶式减小后稳定,钻时相对增大。 ⑧、水眼堵:立管压力呈台阶式增大。 ⑨、井塌:扭矩增大,振动筛上岩屑量增多,岩屑多呈大块状。 ⑩、断钻具:大钩负荷突然呈台阶式减小,立管压力突然呈台阶式下降。
地 质 预 告
岩性、工程提示及地层压力数据预测等。
地质预告牌安装在地质值班房外侧醒目处,通常在门
前外墙上用油漆黑底白字画出预告牌。
地质预告和工程异常预报内容
2、工程异常预报 工程异常预报就是综合录井人员在钻井施工中,对录

录井工艺流程简介及工艺流程图

录井工艺流程简介及工艺流程图

录井工艺流程简介及工艺流程图英文回答:Introduction to Logging Process and Process Flowchart.Logging is an essential proces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that involves the collection of data from boreholes or wells. This data is crucial for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hydrocarbon reserves, determining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regarding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operations.The logging process typically involves the use of specialized tools and equipment that are lowered into the wellbore to measure various parameters. These parameters include the properties of the rock formations, fluid content,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The collected data is then analyzed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subsurface conditions.The logging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ages, including pre-logging preparations, tool deployment, data acquisition,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reporting. Let me explain each stage in more detail:1. Pre-logging Preparations:Before the logging operation begins, thorough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are necessary. This includes reviewing well data, identifying the objectives of the logging job, and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logging tools and techniques.2. Tool Deployment:Once the preparations are complete, the logging tools are assembled and prepared for deployment. These tools may include wireline logging tools, logging while drilling (LWD) tools, or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 (MWD) tools. The tools are then lowered into the wellbore using a winch system ora drilling rig.3. Data Acquisition:As the logging tools descend into the wellbore, they start collecting data at various depths. The data is transmitted to the surface in real-time or stored in memory for later retrieval. The types of data collected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logging technique used. For example, resistivity logs measure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 formations, while sonic logs measure the speed of sound waves.4. Data Interpretation:Once the data is acquired, it is then processed and interpreted by logging engineers or geoscientists. They analyze the data to identify lithology, porosity, fluid saturation, and other important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This helps in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for hydrocarbon production and making decisions regarding well completion and stimulation techniques.5. Reporting:Finally, the interpreted data is compiled into a comprehensive report that summarizes the findings of the logging operation. This report is shared with the project team, including drilling engineers, geologists, and reservoir engineers, to aid in decision-making and planning future operations.In conclusion, the logging proces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by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subsurface conditions. It involves pre-logging preparations, tool deployment, data acquisition,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reporting. The collected data helps in evaluating reservoir potential and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for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operations.中文回答:录井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工艺流程,它涉及从钻井井眼或井口收集数据。

录井实施方案

录井实施方案

录井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录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录井是指利用录井仪器对钻井井眼进行测量和记录,以获取有关地层构造、地层性质、地层流体等地质信息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录井实施方案,包括录井前的准备工作、录井过程中的操作流程以及录井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录井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录井目的:在进行录井前,需明确录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层构造信息、地层性质信息还是地层流体信息。

不同的录井目的将决定使用不同的录井仪器和技术。

2. 选择录井仪器:根据录井的目的和井眼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录井仪器。

常用的录井仪器包括测井仪、核磁共振仪、声波测井仪等。

3. 编制录井方案:根据录井的目的和井眼的地质特征,编制详细的录井方案,包括录井仪器的选择、录井参数的设定、录井井段的划分等内容。

4. 安全措施:在进行录井前,需对录井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录井作业的安全进行。

5. 人员培训:对参与录井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录井仪器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录井过程中的操作流程1. 井下作业准备:将录井仪器和相关设备运送至井口,进行井下作业准备。

检查录井仪器和相关设备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2. 井下作业操作:按照录井方案的要求,对井眼进行录井作业。

根据录井仪器的指示,逐步下放录井仪器,记录地层参数和井眼信息。

3. 数据记录和质量控制:在录井过程中,需要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井下作业结束:当录井作业完成后,将录井仪器和相关设备从井眼中取出,进行井下作业结束的准备工作。

四、录井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传输:将录井仪器中记录的数据传输至地面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解释:对录井数据进行解释,提取有用的地质信息,包括地层构造、地层性质、地层流体等方面的信息。

3. 数据报告:编制录井数据报告,将录井结果和分析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地质录井工作主要内容

地质录井工作主要内容

地质录井工作主要内容一、概述地质录井是指在钻井过程中,通过测量井中不同深度处地层的物理性质、流体性质、电性质等数据,并记录在录井图上,以评估储层性质、判断油气运移规律、确定井段位置等工作。

地质录井工作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优化井位、调整钻井方案、确定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录井工作步骤2.1 井口工作准备井口工作准备是地质录井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1.检查录井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2.对井中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查和校准;3.准备好录井液和必要的录井材料;4.确定录井的测量参数和规程。

2.2 测井数据采集测井数据采集是地质录井工作的核心环节,包括:1.测井装置的下入与固定:将测井仪器和传感器降入井中,并通过相应的固定装置固定在指定深度;2.数据的连续记录:在下入测井装置的同时,记录相应的地质参数和仪器指示的测量值;3.测井仪器的升井与保养:在完成测量后,将测井仪器和传感器缓慢升井,并进行清洗和保养;4.数据的传输和验证:将采集到的测井数据传输到录井中心,并进行数据的有效性验证。

2.3 数据处理和解释数据处理和解释是地质录井工作的关键步骤,包括:1.数据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清理、去噪声、校正等;2.数据分析和解释: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包括地层分析、储层评价、油气运移规律分析等;3.绘制录井图: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绘制相应的录井图,反映地层和储层的特征和分布。

2.4 录井数据应用录井数据应用是地质录井工作的最终目的,包括:1.储层评价:通过对录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评价储层的性质和品质,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2.井段划分:根据录井数据,确定油气层段的上下界限,为后续的完井和产量预测提供基础;3.优化井位:根据录井信息,优化井位选择,提高勘探成功率;4.调整钻井方案:根据录井数据,调整下一个钻井井段的钻井方案,减少安全事故和钻井风险;5.产量预测:通过录井数据,预测储层的产能,为后续的开发决策和调整提供依据。

录井工艺流程简介及工艺流程图

录井工艺流程简介及工艺流程图

录井工艺流程简介及工艺流程图英文回答:Well, let me introduce you to the process of well logging. Well logging is a crucial step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as it helps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surface formations and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operations.The well logging process typicall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1. Preparation: Before starting the logging process, the well is drilled and the drilling mud is removed. The logging tools are then prepared and checked for accuracy.2. Lowering the tools: The logging tools are lowered into the wellbore on a cable or wireline. These tools are equipped with various sensors and detectors to measure different parameters.3. Data acquisition: As the tools are lowered down the well, they collect data about the formations they encounter. This data includes measurements of formation resistivity, porosity, density, and other properties. The sensors also record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4. Data interpretation: Once the data is collected, itis sent to the surface for interpretation. Geoscientistsand engineers analyze the data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hydrocarbons,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rocks, and the potential for production.5. Logging repor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a logging report is generated. This report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the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teams, helping them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the wellbore trajectory, casing design, and production strategies.Now let's switch to Chinese for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nswer.中文回答:好的,让我来介绍一下录井的工艺流程。

水平井录井工序(精选五篇)

水平井录井工序(精选五篇)

水平井录井工序(精选五篇)第一篇:水平井录井工序水平井是指钻进过程中的井斜角在90度时沿水平方向钻进的井。

水平井由于其特殊的井身结构和施工要求,常规的录井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新的钻井工艺的需要,而较先进的水平井地质导向系统又需要太大的投资,怎样才能既不大幅度的增加录井成本,又能准确完成水平井的地质录井工作并实现水平段的地质导向,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本文对水平井录井方法进行了总结整理,并对怎样在现有录井条件下实现水平井的地质导向技术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录井前的准备工作取资料前,地质人员要认真学习设计,对设计的各项内容和要求进行认真分析。

同时广泛收集资料,掌握区域地层,做到心中有数。

以卫117侧平井为例,我们从录井处、采油三厂分别借阅了卫117井、卫22-79井、卫18-6井、卫22-53井、卫22-8井、卫22-65井、卫22-14井等10余口井的资料。

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掌握地层变化特征及砂体分布和油层变化规律等。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地层对比图、地质预告图、井身结构及地层的随钻分析图等,以指导以后的钻井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对借阅的邻井资料要对其深度进行校正,并用它们的井斜对其各个稳定的主要砂体及标志层视厚度及深度逐个进行校正。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卡入口点(A点)前的地层对比更加正确,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最后,由于水平井对井深精度要求极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要求钻具的丈量、计算都要做到尽可能的准确,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录井过程中。

二、卡好着陆点(A点、入口点)可以这样说,卡好入口点A点代表水平井成功了一半,但是由于水平井目的层的厚度非常小,如濮1-侧平239井1.0m,濮1-侧平231井2.5m,卫117侧平井3.5m。

因此,对入口点的确定必须要特别小心,消除一切可能出现的误差。

经过我们分析,这些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邻井资料不正确,如电测深度误差而引起的本井设计的井深误差。

简易水文录井方法及应用

简易水文录井方法及应用

简易水文录井方法及应用水文录井是一种测量井深度、水位深度以及水位变化等水文参数的方法。

它是一种简易的水文观测手段,通常用于简单的水文调查或水文监测。

下面将介绍简易水文录井的方法及其应用。

简易水文录井方法1.工具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工具,包括井口包括井具和防护措施,水位规和测量设备。

2.井口和防护在进行水文录井前,需要保证井口的安全稳定,避免操作人员和设备掉入井中。

同时需要将井口盖紧,避免污染和损坏,确保井口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测量水位深度将水位规或其他合适的工具降到井中,在接近水面时,会感到一股阻力,即可认为已经测量到水位深度。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数据,需要反复下降和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4.测量井深度井深度的测量也非常重要,要准确测量井口到井底的距离,以计算地下水位的深度和变化。

5.记录数据在完成测量之后,需要对测量值进行记录,包括测量时间、水位深度、井深度等参数。

可以设置表格或记录单,方便后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简易水文录井应用1.深搞地下水调查简易水文录井是深入地下水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手段之一。

借助简易水文录井的方法,可以获得井深度、水位深度和井水压强等水文参数,进而全面了解地下水的情况。

这对于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指导地下水开发和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2.监测水位变化在特定的地表水体或地下水体中,水位变化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简易水文录井也可用于监测水位变化。

通过频繁录井,观察变化情况,可以及时掌握水位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研究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系统中不变的现象。

通过对地下水动态的研究,可以掌握有关地下水地质条件、洪水预测、流量预报和水资源综合评价等重要内容。

简易水文录井是获得地下水动态信息的基本方式之一,在研究地下水动态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简易水文录井是水文观测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通过测量水位深度和井深度,可以获得各种有用的水文参数。

它具有简单、快捷、经济等优点,一般适用于简单的水文调查或水文监测。

录井作业各工序操作流程

录井作业各工序操作流程
取分离出的澄清液体加活性炭半-1小勺,用玻璃棒搅匀,至无色。
将滤纸叠成漏斗形放置漏斗上,将稀释液倒入。
据加入蒸馏水量按比例取液(蒸馏水10毫升取液2毫升,蒸馏水20毫升取液3毫升,
假铬酸钾2-3滴,并将滤液摇匀。
加入硝酸银使滤液变成粉红色,并记录滴定管中硝酸银的用量。
录井作业各工序操作流程
(一)现场钻具管理工作流程
(二)迟到时间测定操作流程
(三)测定钻井液性能操作流程
(四)钻井液氯根滴定操作流程
用蒸馏水洗尽漏斗、烧杯、三角杯、吸管、量筒等。
用量筒准确量取钻井液10毫升倒入烧杯。
加蒸馏水10-40毫升使钻井液稀释能过滤。
加硝酸4-5滴,使粘土颗粒和清水呈分离状态。
(五)碎屑岩岩屑描述工作流程
(六)钙、镁离子滴定操作流程
(七)碳酸盐岩岩屑百分比操作流程
(八)井漏、井喷时收集资料流程
(九)碳酸盐岩地层特殊录井资料收集流程

录井技术总结范文

录井技术总结范文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录井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录井技术是通过对井筒范围内的岩石、地层和含油气、水等不同物质的性质进行检测、识别和分析,来确定油气田的地质条件、油气储量和采收率等重要参数,进而为油气勘探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的一项技术。

本文将从录井技术工作流程、井筒内物质检测和识别、岩性识别和储层解释等方面作一概述和总结。

一、录井技术工作流程录井技术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井眼物探、井眼测量和装置维护、井筒内物质检测和识别、岩性识别和储层解释等几个步骤。

其中,井眼物探是录井技术中的第一步,通过探测仪器对井筒内的各种物质进行探测获取数据;井眼测量主要是针对井筒尺寸、井筒内温度、井筒角度等进行数据测量;井筒内物质检测和识别,主要是获取井筒内物质的类型、含量、性质等数据;岩性识别主要是对井筒内岩石形态、颜色、构造、压实度等进行识别和分类,储层解释是指通过获取井筒内物质及岩石性质等数据,来确定油气储层的分布、厚度、储量等重要参数。

二、井筒内物质检测和识别在录井技术的工作过程中,井筒内物质的检测和识别是关键和重要的环节。

目前,井筒内物质的检测和识别主要有下列几种方法:1、放射性核能技术:此技术是通过检测井筒内物质的辐射强度来识别和分析井筒内物质类型和含量等参数,其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分析准确,但存在辐射危险性和装置昂贵等缺点。

2、声波波速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井筒内物质的声波传播速度、阻抗等参数来识别和分析井筒内物质类型和含量等参数,其优点是测量方便、成本低,但存在测量范围窄、受干扰较大等缺陷。

3、光学检测技术:此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井筒内物质的反射、折射、吸收等光学特性来识别和分析井筒内物质类型和含量等参数,其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分析准确,但存在光源显色不稳定、装置复杂等缺陷。

4、电磁波检测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井筒内物质在电磁波场中的散射和吸收等特性来识别和分析井筒内物质类型和含量等参数,其优点是测量远距离、成本低,但存在数据精度不高等缺点。

石油开采全过程

石油开采全过程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

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

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

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

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

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

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

岩屑录井操作规程_0

岩屑录井操作规程_0

岩屑录井操作规程_0岩屑录井操作规程长庆录井Z24队目次目次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录井条件 (3)4 录井要求 (3)5 录井质量 (3)6 岩屑捞取 (4)7 岩屑清洗 (5)8 岩屑烘晒 (6)9 岩屑装袋 (6)10 岩屑保管 (7)11 岩屑荧光 (6)12 岩屑描述 (7)岩屑录井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开发井岩屑录井的内容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探井、开发井的岩屑录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788.3—1999 油气探井地质录井规程SY/T 6158-1995 油气探井地质资料录取项目Q/SY 128-2005 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规范Q/CNPC-CY 625—2002 岩屑录井规程3 录井条件3.1 不小于2m3的洗砂储水罐安置于锥体罐一旁,便于排污。

3.2洗砂样用水管线接到洗砂储水罐;冰冻期用蒸汽管线接到洗砂储水罐。

3.3钻井工程应保证两部振动筛处于完好状态,振动筛出口下设置取样器位置。

3.4 照明电供至地质值班房和砂样房,另拉专线为烘烤岩屑的烤箱供电。

3.5气体钻进条件下,应在放喷管线的合适部位安装取样装置。

4 录井项目井深、钻达时间、迟到时间、捞砂时间、层位、岩性、描述内容、岩屑样品。

5 录井井段及间距5.1 录井井段和间距按地质设计执行。

设计中观察录井段分层界限上下20m应取样保存备查。

5.2现场录井应根据实钻剖面的变化调整录井间距,在非目的层钻遇含油气层及特殊地层应加密取样。

5.3 钻井取心井段,应正常进行岩屑录井工作。

5.4 确保井深准确无误,独立建立钻具登记表,且随时与工程校对,每次下钻、接单根、特别是倒换钻具时必须核实钻具长度与井深。

地质录井方法

地质录井方法

地质录井方法一、常规录井常规录井主要包括钻时路径,岩心路井,岩屑录井,钻井液录井,主要是靠人工的方法。

其特点是简单易行,应用普遍,应用时间早,它具有获取第一性实物资料的优势,一直发挥着重要资料。

1.钻时录井:它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m。

在新滩区,一般每米记录一次钻时,到达目的层则可加密0.5~0.25记录一次。

钻时路径资料一般有自动记录仪连续录取。

其应用:1.1定性判断岩性。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钻时的变化反映了岩性的差别,输送含油砂岩钻石最低,普通砂岩较大,泥岩和石灰岩较高,玄武岩和花岗岩最高。

在尚未测井的井段,根据钻时曲线结合录井刨面,可以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1.2判断缝洞发育井段。

对于碳酸盐地层,利用钻时曲线可以帮助判断缝洞发育井段,确定储集层。

如突发钻石变小,钻具放空现象,说明井下可能遇到缝洞发育的渗透层。

放空越大,反映钻遇的缝洞越大。

2.岩心录井:对钻井中取出的岩心进行丈量、计算、归位;观察和描述岩心的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沉积构造、产状、孔隙裂缝、各种次生变化、含油气情况、鉴定所含古生物;对岩心表面和断面上的特殊地质现象进行素描、摄影、摄像;对岩心选取样品进行化学、物理分析;最后,编制岩心柱状图。

取心方式:常见的取心方式有:水基钻井液取心,油基钻井液取心,密闭取心,定向取心。

2.1水基钻井液取心:其成本低,工作条件好,是广泛采用的取心方式。

但其最大的缺陷就是钻井液对岩心的冲刷作用大,侵入环带深,所取岩芯不能完全满足地质要求。

2.2油基钻井液取心:是在油基钻井液条件下进行的取心,取最大优点是保护岩心不受钻井液冲刷,一区的接近油层原始状态的油,水饱和度资料,为油田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准确的参数。

2.3密闭取心:采用密闭取心工具与密闭液,可以在水基钻井液条件下去除几乎不受钻井液污染的岩心。

密闭取心用于开发过程中检查砂岩油气田注水效果,了解底下有层水洗情况及油水动态。

录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录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录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2.1 录井准备2.1.1 搬迁作业1)搬迁录井仪、设施时,所有物品应固定牢靠,房内禁放易燃易爆物品。

2)吊装、吊放仪器房、值班房、野营房及其它设施时专人指挥。

3)仪器房运输时,应提示驾驶员平稳驾驶,以防损坏仪器。

2.1.2 仪器房及传感器的安装1)录井仪器房、地质值班房的安装:录井仪器房、地质值班房应摆放在靠振动筛一侧,距离井口30m之外的安全场地,安放平稳,垫高20cm以上。

2)传感器和脱气器安装应固定牢靠,位置合乎要求,与电缆线的连接合乎要求;硫化氢传感器应安装在振动筛之前钻井液出口处,距离钻井液分流箱高30厘米左右(或离工作台100~120厘米),并固定牢靠。

有特殊要求时,另外增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由甲方或钻井主管人员指定。

3)高处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其正下方不应有人作业、停留和通过;遇有六级以上(含六级)大风、雷电或暴雨、雾、雪、沙暴等能见度小于30m时,应停止设备吊装及高处作业。

4)录井仪器房体应与钻机金属部份进行可靠的等电位连接,减少可能发生的雷电事故。

2.1.3 电气系统的安装1)野营房电气系统的进户线应加绝缘护套管。

2)所有室外电缆线均用密封接线盒及防水接头连接,接头用防水绝缘材料包扎。

3)仪器房与发电房之间的供电线路中应装有安全断路(漏电保护、过流过压保护)开关,外引电缆线不得有短路、断路和漏电之处,录井房内的附加电器设备应绝缘良好,大于2MΩ。

4)电缆线及输气(样品气)管线铺设要牢固、安全,不影响井场工作,易于检查和维护,仪器房和振动筛之间的线路要集中铺设,并用金属接线盒从地面引至振动筛。

5)仪器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专线,用五芯电缆直接引入。

电缆线及电源要求如下:①各单元电源电缆线插头与检测信号传输电缆线插头必须明显区别,不得互换;②各单元电源插座的相线、中线、地线及信号插座的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排列位置应一致;③不同信号传输电缆插头相互区别,并标明标记;④电源要求:电压380/220(1%±2%)V(交流),频率(50±5)Hz,波形失真<5%,具有过载、断相及漏电安全保护,并配备续电时间不小于15min的不间断电源;⑤绝缘要求:在工作条件下,整机电力电路对仪器外壳的电气绝缘不小于2ΜΩ,仪器应设置漏电安全保护装置。

地质录井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流程

地质录井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流程

地质录井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流程地质录井工作,那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超级重要的活儿呢!一、地质录井工作的内容。

地质录井啊,就像是给地球做个超级详细的日记。

它要记录好多好多东西。

比如说岩石吧,岩石可是地球的骨架呢。

录井工作者得仔细观察岩石的颜色,这颜色可讲究啦,有的岩石是黑乎乎的,像刚从煤堆里出来似的;有的是白白净净的,就像个小天使。

而且岩石的质地也得记,是松松垮垮的,还是硬邦邦的。

要是遇到松松垮垮的,可能就会特别小心,说不定下面有啥特殊情况呢。

还有啊,化石也是个重点。

化石就像是地球历史的小书签,看到化石就像翻开了古老的故事书。

录井的小伙伴们会兴奋地记录下发现化石的深度,是什么样的化石。

要是发现了一块超级稀有的化石,那感觉就像是中了大奖一样,能高兴好几天呢。

地层的情况也是地质录井的大内容。

地层就像地球的千层饼,每一层都有自己的故事。

录井要搞清楚地层的厚度,不同地层之间的分界线在哪。

这就像是给地球的千层饼画个精确的图纸一样,可不能马虎。

二、地质录井工作的流程。

那地质录井的流程就像一场探险之旅。

最开始的时候,设备的安装调试可重要啦。

就像出门旅行要准备好行囊一样,录井设备得妥妥当当的。

那些仪器啊,要摆放得规规矩矩,还得测试好,确保它们能正常工作。

这时候工作人员就像一群操心的小管家,这儿看看,那儿瞅瞅,直到所有设备都没问题了才放心。

然后就进入到实际的录井阶段啦。

在这个阶段,工作人员就像超级侦探一样。

他们时刻盯着那些仪器,看岩石的碎屑一点点从地下被带上来。

一旦发现有啥异常,就会特别警觉。

比如说要是岩石碎屑的颜色突然变了,或者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矿物,那就像发现了案件的线索一样,要赶紧记录下来,然后深入研究。

在录井的过程中,资料的整理也是一刻都不能停的。

不能说今天看了就不管了,得及时把看到的岩石情况、地层情况等都整理好。

这就像写日记一样,每天都要把当天的新鲜事儿记录清楚,要是拖到后面,可能就会忘记一些重要的细节。

而且这些资料可不是自己看看就行的,还得和其他的地质专家分享呢,大家一起讨论,说不定就能发现更大的地质秘密。

地质录井方法

地质录井方法

地质录井方法一、录井全过程接井位坐标——井位初、复测——设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

1.接井位坐标:发坐标单位有:采油厂、地院等。

2.井位初复测:测量队完成。

井位复测应在开钻前完成,甲方规定:未招标或未安排的井不得进行井位踏勘和初测。

3.设计:(1)、编制过程:接通知单——收集邻井资料——设计——送审——打印装订——发放。

(2)、设计内容:探井:①、基本数据②、区域地质简介③、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④、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层位置⑤、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⑥、取资料要求⑦、选送样品要求⑧、井身质量要求、中途测试要求⑨、技术说明及要求⑩、附图及附表(井位构造图、过井剖面图、地震图、剖面柱状图、压力预测图、样品分析项目要求等)开发井:①、基础数据表②、钻井目的及设计依据③、设计分层及邻井分层数据④、邻井资料⑤、对钻井液使用原则要求⑥、取资料要求⑦、固井水泥返高要求⑧、对工程提示及要求⑨、附图及附表4、上井准备:(1)、队伍:综合录井队一般6—7人,地质队3人(2)、设备:探井依甲方要求上仪器(3)、材料物资:砂样盒、样品袋、标签、分析药品及报表等(4)、资料:邻井录井图、测井图、区块有关地质资料5.设计交底(地质交底):二开前或录井前完成(1)、开发井:由小队负责(2)、滚动井和探井:甲方组织、录井人员参加(3)、录井人员交底内容:①、本井设计基础数据、区块及邻井地质资料②、录井任务要求③、工程提示④、录井条件要求(4)、录井条件检查:在录井前及录井过程中完成,开发井由大队负责,生产管理中心抽查;滚动井和探井由“中心”或甲方人员组织检查。

录井条件检查内容:录井队队伍人员数量和素质,录井设备安装调试,材料准备,洗样用水,捞样环境,供电条件和文件资料准备情况等。

6.录井:内容有:(1)、钻时录井(2)、岩屑录井(3)、荧光录井(4)、气测录井及综合录井(含色谱、工程参数及全脱样采集)(5)、岩心录井(钻井取心、井壁取心)(6)、钻井液录井(密度、粘度、失水、氯根含量)(7)、地化录井及定量荧光录井(8)、特殊作业资料录取(测井、中途测试、下套管、固井及试压等)7.完井讨论:时间一般由测井公司通知,甲方组织、录井测井地院人员参加。

地质录井工艺及工序控制

地质录井工艺及工序控制

一)、钻时录井
钻时——钻头破碎单位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min/m ♦ 井 深=钻具总长+方入 ♦ 到底方入==方钻杆有效长度—单根长度(正常 钻进时) ==井深—钻具总长(下钻或换钻具时) 钻 时==本米钻达时间—上整米钻达时间—中间 停钻时间 工序控制:钻具管理
影响钻时的因素
1、地质因素 地层可钻性、岩性、结构、构造等 2、钻井条件 钻头、井眼(大小、井深)、钻压、转 速、钻井液排量、钻井液性能、钻井方 式等。
四)、岩心描述
2、描述方法 定名原则:岩石名=颜色+含油气级别+特殊含有 物+岩性 含油气级别: 碎屑岩岩心含油级别分六级:饱含油、富含油、 油浸、油斑、油迹、荧光。 碳酸盐岩含油级别分三级:含油、油斑和荧光 岩性分段:凡长度大于10cm的不同岩性段,均 需分段描述,不足10cm的特殊岩性和含油显示岩心 也应分段描述;凡颜色、岩性、含油气水产状、层 理、结构、构造及含有物变化,均需分段描述,厚 度不足10cm的无显示砂岩及泥岩按条带处理。
地质录井工艺及工序控制
录井一大队 苏兴甫
一、 录井全过程
接 井 位 坐 标 —— 井 位 初 、 复 测 — 设 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 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 —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 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
二、录井工艺及工序控制
♦ 钻时录井 ♦ 岩屑录井 ♦ 荧光录井 ♦ 岩心录井 ♦ 钻井液录井 ♦ 特殊作业阶段地质录井
岩心出筒
1、岩心出筒前应丈量岩心内筒的顶底空,顶 空是岩心筒内上部无岩心的空间,底空是岩心筒内 下部(含钻头)无岩心的空间长度。 2、岩心出筒方法:出筒的关键是保证岩心不 倒、不乱、不丢、完整和上下顺序不乱,现场常用 出筒方法有:手压泵出心法、油管顶心法、钻机或 电葫芦提升出心法和水泥车出心法等等。目前中原 油田录井队伍最普遍采用的是油管顶心出心法,其 做法是:将内筒两头卸开滚在出心台上,油管一端 顶住内筒胶木塞顶部,另一端顶在钻台底坐上,电 葫芦绳套挂住内筒,通过平衡滑轮上提,将岩心顶 出在岩心台上。注意操作要平稳,确保安全,不倒 乱岩心,如果倒乱岩心无法恢复时则收获率按零计 算。

第3章第1节综合录井仪录井工作流程及录井项目

第3章第1节综合录井仪录井工作流程及录井项目

2.二次仪表 2.二次仪表
又称信号处理器,对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放大或衰减、 又称信号处理器,对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放大或衰减、 信号处理器 放大或衰减 滤波及运算处理,把处理结果输送到记录仪、 滤波及运算处理,把处理结果输送到记录仪、计算机及 其他输出设备。 其他输出设备。 因其硬件庞大,难以维护, 因其硬件庞大,难以维护,目前先进的录井仪已去掉此 部分,其功能由计算机完成。 计算机完成 部分,其功能由计算机完成。
3.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综合录井仪的核心部分,目前已形成多 计算机系统是综合录井仪的核心部分,目前已形成多 核心部分 联机计算机系统。 用户的网络化联机计算机系统 用户的网络化联机计算机系统。 任务:参数的采集、处理、存储和输出。 任务:参数的采集、处理、存储和输出。 采集
4.输出设备 4.输出设备
第三章 综合录井仪录井及资料应用
第一节 综合录井仪的工作流程及录井项目 第二节 综合录井参数检测原理 第三节 联机系统工作原理及资料处理 第四节 气测录井资料解释与应用 第五节 随钻地层压力检测 第六节 实时钻井监控
第一节 综合录井仪的工作流程及录井项目 早期综合录井仪:系统结构简单,测量参数少。 早期综合录井仪:系统结构简单,测量参数少。仅 有部分传感器、二次仪表及部分显示记录系统。 部分传感器、二次仪表及部分显示记录系统。 我国8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法国TDC综合录井仪。 我国8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法国TDC综合录井仪。 80年代开始大量引进法国TDC综合录井仪 目前,国际国内先进的综合录井仪在参数的检测精 目前,国际国内先进的综合录井仪在参数的检测精 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扩展了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扩展了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形成了随钻计算机实时监控和数据综合处理网络 实时监控和数据综合处理网络, 形成了随钻计算机实时监控和数据综合处理网络, 部分配套了随钻随测(MWD)系统,增加了远程传输 部分配套了随钻随测(MWD)系统,增加了远程传输 等功能,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 数据资源的共享。 等功能,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

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录井作业安全规程第一篇:录井作业安全规程录井作业安全规程1范围录井作业安全规程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钻井过程中录井作业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地质录井、综合录井和地化录井等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2-1985起重吊运指挥信号SYlT 5087-2005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SY 6014石油地质实验室安全规程SY/T 6277-2005 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 3基本安全管理 3.1资质3.1.1 录井企业应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资质证书。

3.1.2录井队应持有录井队伍资质证书。

3.1.3录井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3.2组织与制度3.2.1 录井企业依据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3.2.2录井队应成立安全小组。

队长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队的安全生产工作;录井队应设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3.2.3隶井队应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制、巡回检查制等制度。

3.2.4有毒有害化学品、配电箱等部位应印有相应安全标志。

3.3应急管理3.3.1录井队应建立防井喷、火灾、爆炸、中毒、自然灾害及重大疫情等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和参与钻井队应急演练,并根据应急演练结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3.3.2录井队应与钻井队建立有效的联动应急预警机制,及时相互通报可能发生的重大险情。

3.3.3遇重大应急演练和重大事件应急救援时,录井队应接受钻井队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预防和统一救治。

3.4井控管理3.4.1 录井队应严格执行井控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3.4.2 录井队井控管理应纳入钻井队统一管理。

(完整word版)录井全过程

(完整word版)录井全过程

一、录井全过程接井位坐标——井位初、复测——设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

1.接井位坐标:发坐标单位有:采油厂、地院等。

2.井位初复测:测量队完成。

井位复测应在开钻前完成,甲方规定:未招标或未安排的井不得进行井位踏勘和初测。

3.设计:(1)、编制过程:接通知单——收集邻井资料——设计——送审——打印装订——发放。

(2)、设计内容:探井:①、基本数据②、区域地质简介③、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④、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层位置⑤、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⑥、取资料要求⑦、选送样品要求⑧、井身质量要求、中途测试要求⑨、技术说明及要求⑩、附图及附表(井位构造图、过井剖面图、地震图、剖面柱状图、压力预测图、样品分析项目要求等)开发井:①、基础数据表②、钻井目的及设计依据③、设计分层及邻井分层数据④、邻井资料⑤、对钻井液使用原则要求⑥、取资料要求⑦、固井水泥返高要求⑧、对工程提示及要求⑨、附图及附表4、上井准备:(1)、队伍:综合录井队一般6—7人,地质队3人(2)、设备:探井依甲方要求上仪器(3)、材料物资:砂样盒、样品袋、标签、分析药品及报表等(4)、资料:邻井录井图、测井图、区块有关地质资料5.设计交底(地质交底):二开前或录井前完成(1)、开发井:由小队负责(2)、滚动井和探井:甲方组织、录井人员参加(3)、录井人员交底内容:①、本井设计基础数据、区块及邻井地质资料②、录井任务要求③、工程提示④、录井条件要求(4)、录井条件检查:在录井前及录井过程中完成,开发井由大队负责,生产管理中心抽查;滚动井和探井由“中心”或甲方人员组织检查。

录井条件检查内容:录井队队伍人员数量和素质,录井设备安装调试,材料准备,洗样用水,捞样环境,供电条件和文件资料准备情况等。

6.录井:内容有:(1)、钻时录井(2)、岩屑录井(3)、荧光录井(4)、气测录井及综合录井(含色谱、工程参数及全脱样采集)(5)、岩心录井(钻井取心、井壁取心)(6)、钻井液录井(密度、粘度、失水、氯根含量)(7)、地化录井及定量荧光录井(8)、特殊作业资料录取(测井、中途测试、下套管、固井及试压等)7.完井讨论:时间一般由测井公司通知,甲方组织、录井测井地院人员参加。

岩石热解地化录井操作流程

岩石热解地化录井操作流程

岩石热解地化录井操作流程一开机1 开启辅助设备电源1.1 开启氢气发生器电源,并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1.2 开启空气压缩机电源,并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1.3 开启氮气发生器电源,并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2 开启仪器主机1.1 开启UPS电源,并观察其运行状况,三分钟后UPS显示向外供电正常;1.2 开启仪器主机电源,并观察温度显示窗温度显示是否正常,10分钟后;开启计算机显示器、计算机电源,并运行岩石热解地化录井分析程序,选择空白或标样或样品分析界面,输入分析类别对应的参数,等待主机各温度控制点温度达到标准温度值(温度值大小查看仪器说明书)。

3 开启电子天平电源3.1 观察电子天平水平仪气泡是否在中心即电子天平是否水平。

3.2 开启电子天平电源,将盛样品的小簸箕放在托盘里,按压板去皮,称重前电子天平显示窗显示0值(详细操作查看电子天平说明书)。

4 开机过程,对各项设备均要多看、多听,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关闭对应设备电源;查找原因,直到把问题解决,方才继续开机及进行下步操作(异常现象的判断方法,各设备说明书中都有描述)。

二空白分析1 待辅助设备、主机各温度控制点温度、各气源压力指示刻度正常、坩埚清洗、软件运行等均准备完善后。

用镊子夹取坩埚并放置于进样杆顶端,运行空白分析系统,听主机点火声音,看软件采集界面信号的跳变。

2 空白分析过程中,观察温度显示是否正常,软件界面显示空白分析曲线绘制情况等,(特别在一个分析周期快结束时看炉丝发红状况,若红得发白,并且持续时间较正常的长,及时关闭主机电源)。

3一次空白分析结束后,用镊子取下坩埚放置在坩埚座上,打印空白分析谱图,观察、等待温度下降,进样杆温度降至90℃以下,即可用镊子夹取坩埚并放置于进样杆顶端,再次运行空白分析系统。

多次做空白分析,直到空白分析合格为止,空白分析合格后即可进行下步的标样分析。

4空白分析过程中,取称取标样100mg左右,待空白分析合格后,进行下步的标样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录井全过程接井位坐标——井位初、复测——设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

1.接井位坐标:发坐标单位有:采油厂、地院等。

2.井位初复测:测量队完成。

井位复测应在开钻前完成,甲方规定:未招标或未安排的井不得进行井位踏勘和初测。

3.设计:(1)、编制过程:接通知单——收集邻井资料——设计——送审——打印装订——发放。

(2)、设计内容:探井:①、基本数据②、区域地质简介③、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④、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层位置⑤、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⑥、取资料要求⑦、选送样品要求⑧、井身质量要求、中途测试要求⑨、技术说明及要求⑩、附图及附表(井位构造图、过井剖面图、地震图、剖面柱状图、压力预测图、样品分析项目要求等)开发井:①、基础数据表②、钻井目的及设计依据③、设计分层及邻井分层数据④、邻井资料⑤、对钻井液使用原则要求⑥、取资料要求⑦、固井水泥返高要求⑧、对工程提示及要求⑨、附图及附表4、上井准备:(1)、队伍:综合录井队一般6—7人,地质队3人(2)、设备:探井依甲方要求上仪器(3)、材料物资:砂样盒、样品袋、标签、分析药品及报表等(4)、资料:邻井录井图、测井图、区块有关地质资料5.设计交底(地质交底):二开前或录井前完成(1)、开发井:由小队负责(2)、滚动井和探井:甲方组织、录井人员参加(3)、录井人员交底内容:①、本井设计基础数据、区块及邻井地质资料②、录井任务要求③、工程提示④、录井条件要求(4)、录井条件检查:在录井前及录井过程中完成,开发井由大队负责,生产管理中心抽查;滚动井和探井由“中心”或甲方人员组织检查。

录井条件检查内容:录井队队伍人员数量和素质,录井设备安装调试,材料准备,洗样用水,捞样环境,供电条件和文件资料准备情况等。

6.录井:内容有:(1)、钻时录井(2)、岩屑录井(3)、荧光录井(4)、气测录井及综合录井(含色谱、工程参数及全脱样采集)(5)、岩心录井(钻井取心、井壁取心)(6)、钻井液录井(密度、粘度、失水、氯根含量)(7)、地化录井及定量荧光录井(8)、特殊作业资料录取(测井、中途测试、下套管、固井及试压等)7.完井讨论:时间一般由测井公司通知,甲方组织、录井测井地院人员参加。

(1)、录井人员应提供的资料:①、设计及开完钻基础数据、井斜及中靶情况、钻井液使用和工程复杂事故情况等②、录井分层及分段油气显示层统计,钻进中显示及后效显示情况③、地化、气测、定量荧光及综合解释成果④、录井地层对比及钻探认识(2)、完井讨论数据确定:内容:油顶、油底、阻位、短节、水泥返高及注意事项一般阻位在油底以下30米处,短节在油顶以上30米或主力油气层段以上30米处,返高要求:油顶以上100—150米,气顶以上200—300米。

下发完井讨论数据由甲方通知录井单位,录井单位下发到小队、钻井单位和工程监督中心。

8.完井作业:——从完钻到完井之间的过程。

包括:(1)、完井电测:录井单位依据设计要求填写测井通知单,探井由甲方审批,通知单在测井施工24小时前下发到测井单位。

测井内容:标准、组合、井斜、特殊项目测井系列:普Ⅰ、普Ⅱ、国产数控、CSU(2)、下油层套管:按完井讨论数据及要求下油套,重点对下深和阻流环及短节位置进行把关。

套管下深==联入+套管串总长+套管鞋长(3)、油套固井:主要收集工序内容及时效,包括:固井时间、注水泥量(t)、水泥浆密度(最大、最小、平均值)、替钻井液量及性能、碰压。

(4)、固井质量测井(测声幅、变密度等):注意返高、短节、人工井底是否符合实际及标准要求。

(5)、完井试压:必须用水泥车试压,不准用井队的泥浆泵试压!油套试压加25MPa,经30分钟,压降小于0.5MPa为合格。

完井时间:最后一道工序的资料收集完毕时间。

9.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探井还需处内审和甲方评审)10.打印装订上交归档二、地质录井方法简介1.常规地质录井方法地质录井——根据钻井地质设计、规范采集钻井过程中各项地质资料和数据,以判断地层及含油气情况。

录井方法有:钻时、岩屑、岩心、荧光和钻井液录井等。

流程:录井准备——录井——完井作业资料收集——完井资料整理上交。

录井项目内容:第一章:钻时录井简述:钻时——钻头破碎单位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min/m定义——钻时的大小由组成地层的岩石软硬强度、钻头的使用情况和钻井参数决定,钻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性特点,把记录的钻时绘成曲线,对比分析所钻岩性变化,称为钻时录井。

到底方入==方钻杆有效长度—单根长度(正常钻进时)==井深—钻具总长(下钻或换钻具时)整米方入==到底方入+井深整米差井深==钻具总长+方入钻时==本米钻达时间—上整米钻达时间—中间停钻时间一、钻时和钻时录井的概念钻时是指钻进单位进尺地层所用的时间,单位为min/m。

钻时录井就是随钻记录钻时随深度变化的数据,钻时的变化能定性判断地下岩层的可钻性,反过来可根据钻时变化判断岩性、对比地层。

二、钻时录井方法钻时录井的方法有手工记录方法、简易记时方法和钻时录井仪三大类,其中手工记录方法俗称为画方入记时法,就是人工在方钻杆上画整米方入,记录纯钻进二个整米方入线之间的距离所需的时间即为钻时,钻时录井仪可自动记录钻时数据,下面简要介绍简易记钻时的方法:1、井深和方入的计算井深=钻具总长+方入(方入就是方钻杆在转盘面以下的长度)钻具总长=钻头长度+接头长度+钻铤长度+钻杆长度到底方入=井深-钻具总长(起下钻时)=方钻杆-单根长(正常钻进时)整米方入=新单根到底方入+前单根钻完时的井深与其紧邻整米井深之差值,或整米方入=整米井深-钻具总长2、记录方法把井深、到底方入、整米方入计算正确后,只要按间距记录整米方入由浅到深的钻达时刻,两者之差再减去其间的停钻时间,即为单位进尺所需的时间—钻时。

录井值班人员应及时按规定钻时记录格式内容逐项填写。

录井队长应将设计井深前200米的钻时及时上报生产管理人员用于地层对比。

三、钻时曲线的绘制和应用1、钻时曲线的绘制录井队长应及时将钻时数据绘制在规定格式的录井草图上,采用透明方格厘米纸的背面,以纵座标表示井深,单位m,比例尺1:500,横比例尺可视钻时变化大小合理选择,具体绘制方法执行Q/ZLJ 515--1999《现场录井草图编绘规定》。

2、影响钻时的因素:一般说来,钻时大小取决于岩石的可钻性,不同岩层的软硬程度不同,抵抗钻头破碎的能力也不同,致密坚硬的岩石,钻时大,疏松渗透性的砂层、煤层、生物碎屑灰岩等钻时小。

钻井参数的影响也很大,如钻压、转速、排量、钻井液性能、钻井方式及钻头类型等。

如钻压大,则钻时就小,钻头新度越高,钻时就小。

对目前钻井普遍使用的PDC钻头而言,钻时变化与岩性的对比关系还缺乏规律性,因此,录井人员在参考钻时描述岩屑时应特别注意。

3、钻时曲线的应用钻时曲线主要用于岩性解释和岩屑的分层定名;其次用于与邻井的地层对比,结合录井剖面图,可以很好地卡准取心层位、古潜山界面和完钻层位;此外,还可以为钻井工程计算纯钻进时间,选择钻头类型,更换钻头,以及进行压力预测提供服务。

第二章:岩屑录井:简述:①、定义——对钻头破碎岩屑按设计要求捞取,并通过对岩屑的系统观察分析描述,结合钻时、气测、荧光、钻井液及电测等各项资料,认识岩性,掌握井下地层层序,初步了解地层含油气水情况,称为岩屑录井。

迟到时间——钻达地层时间与地下实物连续返至井口时的时间差循环周——钻井液从井口至井底再到地面所需时间下行时间==钻具内容积/ 排量T迟== T周—T下岩屑迟到时间== T迟+ T滞捞砂时间== 钻达时间+ T迟+ T滞(变泵时需校对T迟)②、岩屑录井流程:实测迟到时间——按设计间距捞样——洗样——晒样——装样——描述——挑样——整理入库③、描述方法:大段摊开,宏观细找,远看颜色,近查岩性,干湿结合,参考钻时,重点描述含油气性。

岩屑定名方法:岩性名==颜色+含油气级别+特殊含有物+岩性碎屑岩含油级别分为:岩心(六级):饱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岩屑(五级):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碳酸盐岩含油级别分为:含油、油斑、荧光三级一、概念岩屑是地下岩石在钻头作用下破碎后,随钻井液带到地面上的岩石碎块(通常称为砂样)。

岩屑录井就是对钻头破碎岩屑按设计要求捞取,并通过对岩屑的系统观察分析描述,结合钻时、气测、荧光、钻井液及电测等各项资料,认识岩性,掌握井下地层层序,初步了解地层含油气水情况的全过程。

岩屑录井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了解地下情况及时、资料系统性强等优点,它可以获得大量的地层、构造、生储盖组合关系、储油物性、含油气情况等信息,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录井方法。

二、迟到时间的计算方法迟到时间就是指钻达地层时间与地下实物连续返至井口时的时间差,单位为min,迟到时间分为钻井液迟到时间和岩屑迟到时间,其计算方法有三种:理论计算法、实测法和特殊岩性法。

1、理论计算法(容积法)计算公式为:T迟=V/Q=л(D2—d2)H/4Q其中:T迟—钻井液迟到时间(min)Q—钻井液排量(m3/min)D—井眼直径(即钻头直径m)d—钻杆外径(m)H—井深(m)V—井筒环形空间容积(m3)2、实测法操作过程:在接单根时,将玻璃纸和白瓷碎片指示剂投入钻杆内,记下开泵时间和井口返出时间,两者时间差即为指示剂循环周时间,指示剂从井口随钻井液经钻杆内到达井底的时间称为下行时间,指示剂从井底随钻井液沿环形空间上返到井口振动筛的时间称为上行时间,即迟到时间。

T迟=T循-T下其中下行时间T下=(c1+c2)/Q (单位:min )c1—钻杆内容积(l)c2—钻铤内容积(l)Q—排量(l /min)通常T迟是指钻井液迟到时间,岩屑迟到时间应在T迟的基础上加上其滞后时间T滞,即:岩屑迟到时间T岩=T迟+T滞利用实测法计算迟到时间要求在目的层每50m实测一次,非目的层一般100m实测一次,还可视具体情况加密实测。

3、特殊岩性法它是实际工作中采用特殊岩性来校正迟到时间的一种方法,如大段泥岩中的砂岩、灰岩和白云岩夹层。

因特殊岩性的钻时明显,与泥岩的钻时有差别,可用来校正迟到时间,如将砂岩的快钻时记下,在井口振动筛前观察并记录砂岩返出时间,两者时间差值即为该井深的岩屑迟到时间。

利用明显的油气显示还可以校正钻井液迟到时间,即记录油气层的钻达时间和气测显示时间,两者差值去掉气路延时即为钻井液迟到时间。

三、岩屑采集和整理1、岩屑的捞取①、取样时间= 钻达时间+岩屑迟到时间在录井过程中发生变泵时,应对迟到时间进行修正,修正方法有两种情况:a、变泵时间早于钻达取样深度时间,新迟到时间由反比法求出:T新=(Q原/Q新)* T原T新—新的岩屑迟到时间(min)T原—原岩屑迟到时间(min)Q新—新排量(l/min)Q原—原排量(l/min)新捞砂时间= 钻达时间+ 新迟到时间b、变泵时间晚于钻达取样深度时间,早于捞砂时间:修正时间=(Q原/Q新)* △t△t—变泵前捞砂时间与变泵时间之差新捞砂时间= 变泵时间+ 修正时间②、取样间距:取样井段和间距按钻井地质设计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