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盆地石炭一二叠系含油气远景评价

合集下载

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油气

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油气

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油气
杜治利;田亚;陈夷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
【年(卷),期】2017(044)001
【摘要】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段,是以石炭系为目的层的重要盆地。

露头资料揭示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

然而盆地覆盖区尤其是北部坳陷烃源岩分布不清,油气资源前景不明。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初步评价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烃源岩情况和油气资源前景。

经过对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石油地质条件论证,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北部坳陷优选儿马湖凹陷部署了武地1 井。

该凹陷面积大,属于油气勘查新区,实施钻探具有探索石炭系资源潜力,填补油气勘探空白的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190-191)
【作者】杜治利;田亚;陈夷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苏丹富油气凹陷岩性油气藏区带评价探讨r——以Muglad盆地Fula凹陷为例[J], 刘淑文;李志;潘校华;客伟利;胡胜福;张新顺
2.西藏伦坡拉盆地中央凹陷带探获油气 [J], 李英烈;伍新和;汪锐;夏响华
3.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石炭系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沉积相分析 [J], 胡峰; 龙思萍; 王
雪梅; 吴增友; 高怀军; 李金芝
4.新疆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获得获得高产油气流 [J], 谭蓉蓉(摘编)
5.武威盆地北部儿马湖凹陷石炭系古环境分析 [J], 刘洪军;杜治利;陈夷;田娅;张蓬勃;王凤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威盆地石炭系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武威盆地石炭系致密砂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引 言
致 密砂 岩气 藏作 为一 种 重要 的非 常规 气藏 , 可
之一 , 具 有 良好 的 油 气地 质 条 件 , 其 石 炭 系 含 有 大
量致密砂岩 , 特别是 烃源岩发育 的石炭系羊 虎沟
组, 其 致密 砂岩 含量 大 , 分布广, 在 整个 武威 盆地 均 发 育 。因此 在充 分 总 结 国内外 成 功 地 区致 密砂 岩
为 一套海 陆交 互相 沉 积 , 以滨海 、 深湖 、 三 角洲 相为 主, 发育 灰黑 色泥 岩 、 炭 质 页岩 和泥 晶灰岩 , 是 盆地
内主要烃 源 岩系 和 勘 探 目的层 , 沉 积 中心 在 中卫 、
宁远 堡一 带 。武威 盆地 石炭 系划 分为 上下 两统 , 分 别 为下统 的前 黑 山 组 、 臭 牛 沟组 和靖 远 组 , 上 统 的
自盖 的 生储 盖组 合是 主要 的 组 合 类 型 。
关键词 : 成藏条件 ; 致 密砂 岩气藏 ;生、 储、 盖组合 ; 石炭 系; 武威盆地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l 2 1 .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6—6 5 3 5 ( 2 0 1 4 ) 0 l 一 0 0 3 5—0 3
成致密 砂 岩气藏 , 从 而进 一步 分析该 区致密砂 岩气 藏 的勘探 前 景 。
成功经验 , 中国也相继在鄂尔多斯 、 吐哈、 四川等多
个 盆地 发 现大 中型 致 密 砂 岩气 藏 。随着 这 些 盆 地古 生界 致密 砂 岩 气 藏 的发 现 , 经过初步研究 ,
沉 积环 境具 有 一 定 可 比性 的邻 区—— 甘 肃 河 西 走
靖远组是较好 的生油岩 , 为 致 密砂 岩 气 藏提 供 充 足 气 源 奢 件 ; 石 炭 系致 密砂 岩 分 布 广 泛 , 其中

武威盆地石炭系泥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武威盆地石炭系泥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第3 1 卷 第 3期 2 0 1 7年 6月




V0 l _ 31 No . 3
GE0SCI ENCE
J u . . 2 01 7
武威 盆 地 石炭 系泥 页岩 元 素 地 球化 学特 征 及 意 义
彭媛媛 ,康 志宏 ,李伟奇 ,韩 慧宇 ,谭 龙
( 1 .中 l 地 质 大学 ( 北 京 ) 能源 学 院 ,北 京 1 0 0 0 8 3 ;2 .中国 地质 大 学 ( 北 京 ) 页岩 气 勘查 与评 价 国 土资 源 部 重 点实 验 室 ,北 京 1 0 0 0 8 3 )
2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_ 厂 o r S h a l e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A s s e s s m e n t , Mi n i s t r y o f L a n d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
d e d a r e a,a nd d i s c us s i n g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t h e r e s u l t f o r p r o v e na n c e,we a t h e r i n g d e n u d a t i o n d e g r e e a nd t e e t o n— i c s e t t i n g .T he r e s e a r c h f o u nd e d t h a t t h e e l e m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a r b o n i f e r o u s s ha l e i n Wu we i Ba s i n i s a s ol f —

博乐盆地含油气远景评价

博乐盆地含油气远景评价

博乐盆地含油气远景评价摘要:博乐盆地位于新疆西部,为天山西段寒武系基底上形成的山间盆地。

盆地沉积泥盆系至第四系地层,其中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在本区广泛分布,二叠系发育在博乐隆起的西部,三叠系整体缺失。

共发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四套烃源岩,其中石炭系有机碳含量较高,分布较广,可能为第三系油浸碎屑岩主要源岩,推测为盆地主要烃源岩。

综合分析,博乐盆地为较有利的含油气盆地,其中温泉坳陷发育多套烃源岩,且存在多套储盖组合,为下步勘探有利地区。

关键词:博乐盆地构造特征石炭系烃源岩含油气远景博乐盆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为天山构造带中的山间盆地,盆地东西长约200km,西窄东宽,介于20~50km之间,面积约7500km2。

盆地由温泉坳陷、博乐隆起、精河坳陷三个次级单元组成(图1)。

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程度较低,1990年以前投入主要的工作量有1:20万重力普查,95年以来,共完成二维地震1368 km,钻井2口。

1.构造地层特征博乐盆地是海西构造运动时期由于天山地槽的回返、山体隆升,在天山山系西段寒武系基底上形成的山间盆地。

盆地边缘断裂发育。

北缘为一系列北倾断层组成的、由北向南推覆的构造带,即阿拉套山前逆掩推覆带;东缘为北西向深大断裂带;南缘是控制盆地边界的北西向逆断裂,与地表北西向断裂相接。

海西初期,天山地槽回返,直到海西中期该区一直处于抬升阶段,伴随山体隆升作用的影响,基底岩层褶皱变质形成了盆地的褶皱基底;海西晚期湖盆下降,普遍接受沉积,形成二叠系上统深湖相和火山喷发相沉积构造。

燕山中期盆地下降,局部接受沉积,形成了中、下侏罗统河流相和湖沼相交替沉积建造;燕山晚期盆地一直处于抬升阶段,原沉降中心抬起褶皱,形成侏罗系岩层山前褶皱,而普遍缺失晚侏罗统和白垩系沉积。

喜山期,造山运动强烈,盆地下降,沉积中心东移,温泉坳陷普遍接受大面积厚层滨浅湖和河流相泛滥平原相沉积,由于三面环山隆升的作用,褶皱构造及同生和伴生断裂十分发育,形成现代的构造格局。

中国石炭二叠系致密岩油气潜力分析

中国石炭二叠系致密岩油气潜力分析

中国石炭-二叠系致密岩油气潜力分析康玉柱等(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致密岩油气分布广,从地质层位上看主要有泥盆系、志留系、石炭一二叠系、三叠一侏罗系及白垩系等。

目前认为,石炭一二叠系致密岩油气分布广,油气资源潜力最大。

从1989年起,在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一二叠系已发现了7个大型气田,其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3x1012m3,在四川盆地二叠系也发现致密岩天然气田(藏),在准噶尔盆地发现了上二叠统致密岩油田(藏),特别于2012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发现了大型致密砂岩油田(藏)。

中国主要盆地致密岩油气资源丰富,初步推算,天然气40x1012~54X1012m3,石油70x108~90x108t。

1、沉积演化特征1.1 石炭纪沉积演化中国在泥盆纪末造山运动之后,石炭一二叠纪处于拉张一挤压区域应力作用形成的广泛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演化时期。

从早石炭世起,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板块再次扩张,全国范围内的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了广大陆缘区,形成较深海相,其他地区内(除华北外)为陆表浅海相,局部出现裂陷槽较深海相。

到晚石炭世晚期,由于南北挤压,海平面下降,广大地区成为浅海相。

石炭纪古地理景观是在泥盆纪背景上发展起来的,除阴山古陆、秦岭古陆、塔里木古陆、上扬子古陆、华夏古陆、江南古陆、羌塘古陆、佳木斯古陆等继续隆起、遭受剥蚀外,其余广大地区均受到程度不同的海水侵漫,或在隆起的边缘与海侵的过渡地带有陆相或海陆过渡相沉积,但其分布范围、沉积类型和所处的古地理位置与古构造的格局有密切的关系。

概括地说,在广阔的地台上,如华北地台、华南地台、塔里木地台和藏北、藏南地区,多属稳定类型沉积,而昆仑一秦岭、藏中一滇西、天山一兴安等地区,为活动类型沉积;介于稳定和活动类型之间的过渡地带,则为过渡类型沉积。

石炭纪沉积类型比较齐全,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均有完整的剖面。

早石炭世的海陆格局与晚泥盆世相近。

至晚石炭世,发生了自晚奥陶世以来最大的海侵,连片的大陆古陆消失,尤其华北至塔里木连片的北方古陆全部沉没于水下。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致密油气资源前景分析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致密油气资源前景分析

断块油气田FAULT-BLOCK OIL&GAS FIELD第27卷第6期2020年11月doi:10.6056/dkyqt202006001中国北方石炭系一二叠系致密油气资源前景分析康玉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中"#方%&系一二叠系是古生—分布最广泛的层系,主要为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为一套碳酸盐岩与碎J岩不等厚互层沉积。

该层系发育多套S源岩,分布广,厚度大;W气资源丰富,潜力大;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成藏条件优越。

因此,北方石&系一二叠系是我"当前和今后致密W气领域提高W气储量、产量的重要层系之一。

关键词致密油气;前景;石&系一二叠系;中"北方中图分类号:TE132.2文献标志码:AProspect analysis of Carboniferous-Permian tight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northern ChinaKANG Yuzhu(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Carboniferous-Permian of northern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ly distributed Paleozoic strata,which is mainly marine and marine-terrigenous alternating facies with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uneven carbonate and clastic rocks interbeded.Many hydrocarbon sources were developed in Carboniferous-Permian of northern China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dely distribution,huge thickness,abundant oil-gas resources and great potential.And lots of source-reservoir-caprock assemblages with excellent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 were developed,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a of enhancing tight oil-gas reserves i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China.Key words:tight oil and gas resources;prospect;Carboniferous-Permian;northern China中国北方石炭系一二叠系是古生代分布最广泛的层系,是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之一,当然,部分地区也具备形成常规油气的地质条件。

河西走廊-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含油气远景评价

河西走廊-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含油气远景评价

河西走廊-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含油气远景评价
曹代勇;刘善印;张守仁;李龙滟;陈恭阳
【期刊名称】《西北地质》
【年(卷),期】2003(36)1
【摘要】河西走廊至巴彦浩特盆地地区石炭纪地层厚逾千米,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发育暗色泥岩、灰岩、煤层及碳质泥岩等3大类烃源岩.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绝大部分处于生油高峰至干气期,为良好的气源岩,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生油能力.石炭纪地层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适宜的成藏条件.根据石炭系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划分出巴彦浩特盆地、河西走廊东部、河西走廊西部等3个评价区块.其中,巴彦浩特盆地是最有利的油气区,河西走廊东部可作为远景目标,走廊西部油气地质条件较差.
【总页数】8页(P62-69)
【作者】曹代勇;刘善印;张守仁;李龙滟;陈恭阳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江汉石油学院,湖北,荆州,434102;江汉石油学院,湖北,荆州,434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艾伯特裂谷盆地含油气远景评价——极低勘探程度盆地评价实例 [J], 张兴;童晓光
2.巴彦浩特盆地演化特征与含油气性评价 [J], 高白水;王刚
3.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与含油气前景 [J], 魏仙样;卢进才;魏建设;李玉宏
4.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及有利区带分析 [J], 熊保贤;孙自明;肖波;齐翊石;何会强
5.巴彦浩特盆地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初步评价 [J], 刘学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威盆地北部坳陷致密气勘探前景

武威盆地北部坳陷致密气勘探前景

武威盆地北部坳陷致密气勘探前景杜治利;陈夷;田亚;刘丽红;刘旭锋;李涛;胡勇;刘洪军【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8(027)0z1【摘要】武威盆地石炭-二叠系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环境相似,然而总体勘探程度很低,尤其是北部坳陷,仅开展少量电法和地震勘查,未开展钻探工作,烃源岩发育情况和含油气资源潜力不清.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武威盆地北部坳陷部署实施了武地1井,取全取准了石炭系的烃源岩和储层参数,并获得良好油气显示.本文通过充分利用武地1井等钻井资料结合武威盆地野外地质调查,以测试分析结果为基础,对北部坳陷的烃源岩、储层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致密气勘探潜力,这一认识为下一步北部坳陷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依据.【总页数】6页(P92-97)【作者】杜治利;陈夷;田亚;刘丽红;刘旭锋;李涛;胡勇;刘洪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甘肃酒泉735019;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100083;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J], 赵贤正;金强;张亮;梁宏斌;金凤鸣2.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气成因类型与勘探前景 [J], 赵贤正;金强;梁宏斌;张文博3.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北部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 [J], 余宏忠;姜在兴;朱明春;王玉静4.松辽盆地北部沙河子组致密气勘探及下步攻关方向 [J], 印长海; 杨亮; 杨步增5.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阿合组致密气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唐雁刚;杨宪彰;谢会文;徐振平;魏红兴;谢亚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石炭系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沉积相分析

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石炭系页岩气资源潜力及沉积相分析
构、沉积相还未查清,需要结合勘探分辨率高的地震 $ —oD c Mi $ "nPcdRP
ABCD:2519Z57Z15%EFCD:2519Z59Z17(
IJKL:de#1988"&$ $地
s
BC
Z#ai%!34597521 \@@C,"#(
(E#39;
征(振、频+ 和时差),通过地 转化为沉 j R;| $ Ca “L; "# -
M1ingsUe#esU"d ">s+an1>"+#ing1ei1#i,>a,ie1ins"1edi#ensa+)>a,ie1.a1ed "n sUege"%"gi,a%dasaand 1ei1#i,+e1p"n1e">
d+i%ingVe%18 ;#3 <(+)"!1Ua%ega1%1edi#ensa+)>a,ie1%+e1"M+,ep"sensia%%!a+."ni>e+"M11)1se#%E+#aUM Dep+e1i"n%WMVeiBa1in
儿马湖和巴彦都冷凹陷,其中儿马湖凹陷石炭系沉
积-
、分

7,2岩气探井部署提供可开采依据(
1地质概况
天 疏勒迥匱裂
威盆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地跨内蒙、
."ni>e+"M11)1se# 1Ua%ein sUi1di1s+i,sUa1UigU ,"nsens">"+gani,,a+."n and isi1=epsin UigU #asM+is)Z"2e+#asM+is)

吐哈盆地哈密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要素

吐哈盆地哈密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要素

吐哈盆地哈密坳陷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要素
郭林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12(033)001
【摘要】借鉴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的经验,综合现有的地质、物探及钻井资料,从火成岩油气成藏的3个主控因素入手,分析评价哈密坳陷石炭-二叠系的油气成藏潜力后认为,哈密坳陷存在至少3套有价值的烃源岩,具有成藏的烃源岩基础;尽管石炭-二叠系储集层普遍较差,但部分探井揭示出火山岩原生储集层有被次生裂缝改善的迹象,目的层的后期浅埋以及古构造背景下后期的抬升遭一定程度的风化剥蚀等有利于火山岩的淋滤改造和储集层的发育,这种构造背景下控制的尤其是具有油气规模聚集的区域是下一步勘探的现实选择。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郭林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41
【相关文献】
1.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期次研究 [J], 于岚;李文涛;陈红汉;刘华;张立宽
2.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西部二叠系生烃演化特征 [J], 周文浩
3.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叠系煤成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J], 赵贤正;金强;张亮;梁宏斌;金凤鸣
4.临清坳陷东部地区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时期研究 [J], 李文涛
5.中哈边境吉木乃—斋桑盆地二叠系油气成藏要素 [J], 冯杨伟;任艳;屈红军;王云;姜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盘山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成藏组合特征分析与评价

六盘山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成藏组合特征分析与评价

六盘山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成藏组合特征分析与评价谢青;杨兴科;江宽;杨龙伟;张正民【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6(031)003【摘要】六盘山盆地区域构造位置特殊,是一个多组多期构造带和地块交汇叠合部位。

据野外调研,油气显示出露多,表明盆地具有一定的生油气潜力。

为了探明六盘山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的地质背景、烃源岩、储层及成藏组合等,采用野外调研、实验分析、拟编、标准界定等方法,对石炭系—二叠系石油地质条件及成藏组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结果表明,六盘山盆地大地构造背景复杂,石炭系发育良好,属于滨海、潟湖、沼泽、海陆交互相等;厚层灰黑色页岩、泥岩、碳质泥岩可以作为有利的生油气层。

二叠系分布局限,属于河流、湖沼相沉积,发育了中细粒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以剩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为主,物性相对较好,总体属于中低孔、低渗型储集层。

石炭系形成了两套成藏组合———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成藏组合;二叠系在下生上储中发挥良好储层的作用。

%Liupanshan basin is located at a special tectonic position where multi-group and multi-stage structural belts cut the geological block.During field investigation many oil and gas show exposures are discovered suggesting a certain potential of oil and gas here.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source rocks and the play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field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lay.The results show:tectonic background of Liupanshan ba-sin is complex;the carboniferous strata well developed belonging to thecoast,lagoon and swamp,littoral and marine-continent alternating sedimentary facies;thick grey and black shale,mudstone,carbonaceous mudstone the powerful source layers;Permian system distribution limited belonging to fluvial,limnetic facies of medium-fine grained lithic sandstone and feldspathic lithic sandstone with the dominant 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 and dissolution intergranular pore;the Permian strata is a medium-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with better physical properties;Carboniferous system has two sets of play of which one combines gas-oil generating a storing together at the same place and the other is varied in its gas-oil generating at lower part and storing at upper part.【总页数】6页(P390-395)【作者】谢青;杨兴科;江宽;杨龙伟;张正民【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 710054;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兰州输气分公司,兰州 730070;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6;P618.130.21【相关文献】1.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J], 苏育飞;张庆辉;魏子聪2.强烈风化作用对烃源岩评价指标的影响——以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为例 [J], 魏建设;卢进才;魏仙样;韩伟;姜亭3.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和生烃潜力评价[J], 陈践发;卢进才;石正勇;唐友军4.冀中坳陷东北部石炭系-二叠系煤成气保存条件评价 [J], 赵威;丁文龙;钱铮;蓝宝锋;赵金利;刘建军;姚佳利;李瑞娜5.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石炭系-二叠系砂岩显微组构特征分析 [J], 刘燕学;胡宝林;张福顺;薛光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调查评价进展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调查评价进展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调查评价进展马寅生;尹成明;刘成林;杜建军;程海燕;范桃园【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2(33)2【摘要】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已经发现的油气主要来自中新生界地层.作者通过近年来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的调查研究,证实柴达木盆地内石炭系地层分布广泛,厚度大.石炭系分布范围达10万km2.厚度大于1000m的范围达5.71万km2.盆地石炭系发育良好的烃源岩,石炭系地层普遍发育厚层油砂,显示石炭系具有很好生烃能力和油气运移过程.石炭系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新近纪末,之前的构造变形较弱,有利于石炭系油气保存.初步评价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量为6.14×108~7.23×108 t.显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潜力很大,是油气资源战略突破的新领域.%The Qaidam Basin is one of China's large petroliferous basins, and oil and gas have been found mainly in Mesozoic and Cenozoic strat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Carboniferous oil and gas resources of Qaidam Basin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Carboniferous strat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in large thickness in the Qaidam Basin. The Carboniferous distribution is 10 km2. The area greater than 1000 m in thickness is 5.71 km2. Carboniferous strata having well-developed source rock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thick layer of oil sands, suggesting that Carboniferous strata have a good capability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oil and gas migration process. Carboniferous tectonic deformation occurred mainly in late Neogene, and prior to thisperiod, tectonic deformation was weak, which was favorable for Carboniferous hydrocarbon preservation.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Carboniferous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Qaidam Basin amounts to 6.14×l08 - 7.23×l08 t, implying that Qaidam Basin has large Carboniferous oil and gas resource potential and serves as a new area for strategic breakthrough in oil and gas resources exploration.【总页数】10页(P135-144)【作者】马寅生;尹成明;刘成林;杜建军;程海燕;范桃园【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P534.45;TE16【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调查最新进展 [J], 李宗星;彭博;马寅生;胡俊杰;魏小洁;马立成;方欣欣;杨元元;刘奎2.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调查最新进展 [J], 李宗星; 彭博; 马寅生; 胡俊杰; 魏小洁;马立成; 方欣欣; 杨元元; 刘奎3.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 [J], 刘成林;张禹;杨晟颢;李宗星;田继先;彭博;马寅生;杨元元;孔骅4.中国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取得新进展 [J],5.我国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取得新进展 [J], 卢林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油气

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油气

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油气
近日,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油气,据悉,该区块可探明的地质储量达到9000万吨,其中油气资源量为600万吨,这是甘肃省迄今为止最大的油气发现。

儿马湖凹陷是甘肃省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之一,该区块覆盖面积广,地质勘探难度大,历经多年勘探、钻探、开发等环节,最终发现该区块地质储量巨大。

据相关专家介绍,儿马湖凹陷地处于黄土高原与祁连山前山之间,属于大陆边缘构造带,地质复杂多变,富有挑战性。

在勘探过程中,地质工作者多次克服困难,利用先进的钻探技术,实现对地下结构的精细勘探和地质储层的精准预测,为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据悉,此次发现的油气资源埋深较浅,易于开采,同时该区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良好,方便油气开发利用。

未来,该项目将成为甘肃省重要的油气开发基地,为提高国内油气自给率做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开发技术不断提高,资源储备不断丰富,为我国经济和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这个背景下,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出油气可谓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油气资源被探明,为我国的能源保障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塔里木西南坳陷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及与油气的关系

塔里木西南坳陷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及与油气的关系

塔里木西南坳陷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及与油气的关系
德勒达尔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天然气》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在对区内三十余条剖面及钻井资料的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认为石炭一二叠纪为一个完整的海进至海退旋回。

在海进初期和海退末期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积时期,因此,本文首次使用“混积陆棚”的概念,将石炭一二叠系划分为下石炭统(个别地区的下二叠统下部)沉积陆棚沉积体系;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下部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下二叠统上部至上二叠统的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并从沉积相的角度探讨了有利的传集相带和生油相带。

【总页数】7页(P6-12)
【作者】德勒达尔
【作者单位】新疆石油学院勘探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5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及沉积相 [J], 德勒达尔
2.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早白垩世沉积相与油气勘探 [J], 孙龙德
3.塔西南坳陷石炭——二叠纪沉积与古地理特征的关系 [J], 德勒达尔;穆哈泰
4.塔里木西部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特征 [J], 德勒达尔
5.塔里木西部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特征 [J], 德勒达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威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

武威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

武威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一、概况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包括腾格里沙漠西南部,盆地西起永昌,东至内蒙腾格里沙漠,南至祁连山前,北迄红崖山—青山一带,东西长300km,南北宽25-100km,区内海拔1400-2000 m.盆地内武威历史悠久,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全市总土地面积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5.42万人,是图1 武威卫片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甘肃的中心城市。

二区域地质三盆地构造与地层结构武威盆地属祁连造山带边缘坳陷盆地, 盆内构造分为:北部坳陷、中央隆起、武南凹陷三个次级单元。

据重力资料解释盆地内以武威-黄羊镇凹陷较大。

其中武威凹陷,面积400平方公里。

黄羊镇凹陷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基底埋深约6000米。

盆地发育石炭一第四系厚达6000至7000米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沉积。

盆地沉积盖层包括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其中石炭系是盆地主要地层,厚达1495米,为海陆交互相的煤系地层,中间夹有多套厚层页岩、黑色灰岩。

二迭系和三迭系厚度分别为400米和1200米,石炭系与二迭系之间为假整合接触,二迭系与三迭系之间为连续沉积。

下、中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出露于盆地西部,东部缺失,厚度分别为785m和1167m。

下、中侏罗统岩性为灰绿、灰色、灰黑色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

上覆第四系下更新统厚层亚砂土夹砂砾石层。

盆地基底为下古生界浅变质岩,在盆地北部边缘,可揭露到加里东花岗岩体。

图3 武威盆地基底构造图三、地热地质在武威盆地北部边缘石羊河旁出现的民勤蔡旗、重兴、永昌朱王堡3处地热异常,属沉降盆地型地热田,热储含水层为第四系下更新统砂砾石层和花岗岩风化带。

据1:20万区域重力、电测深资料,地热异常处在NNE或近SN向断裂与NWW向断裂交汇处,且位于永宁堡坳陷北侧相对隆起部位,基底由加里东期花岗岩组成。

表9-4 武威盆地北缘地热异常孔一栏表编号地热异常孔位置水温o C流量m3/d矿化度g/l孔深水化学类型地质条件1 民勤县蔡旗24.5 40.61 0.47 300m SO4.Cl..HCO3-Na.Ca 下更新统砂砾岩2 民勤县重兴29.5 89.66 0.56 550m HCO3.SO4-Na.Ca Q1、花岗岩风化带3 永昌县朱王堡19.0 400m 下更新统砂砾岩、花岗岩四、地热资源评价武威盆地三个地下温水孔集中分布在盆地北部边缘的红崖山南侧。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成气潜力评价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成气潜力评价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成气潜力评价
孟繁有;帕尔哈提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11)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气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程度的研究,证实石炭系是一套重要及一实的气源岩,其有利成气区主要分布于五彩湾凹陷,东道海子北凹陷东部,三台凸起及其以西的昌吉凹陷东斜坡,中拐凸起及石钱滩凹陷。

【总页数】6页(P1-6)
【作者】孟繁有;帕尔哈提
【作者单位】新疆石油学院;新疆石油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1
【相关文献】
1.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J], 苏育飞;张庆辉;魏子聪
2.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源岩演化及成藏时序 [J], 向宝力;王绪龙;赵孟军;杨迪生;达江
3.准噶尔盆地卡因迪克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成藏规律分析 [J], 尹路;潘建国;陈永波;谭开俊
4.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成藏条件 [J], 解宏伟;田世澄;胡平
5.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成藏影响因素研究 [J], 柳双权;曹元婷;赵光亮;朱军;史基安;张顺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犁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性特征

伊犁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性特征

伊犁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性特征郝继鹏;杨志勇;史建宏;陈国军【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年(卷),期】2003(23)1【摘要】伊犁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双层结构盆地,即内裂谷盆地-山间陆相盆地.经多次造陆运动后,盆地内普遍缺失震旦系、下古生界、泥盆系、下三叠统和白垩系.盆地内的生油层主要为海相石炭系阿克沙克组、也列莫顿组,陆相二叠系晓山萨依组、塔姆其萨依组.生油中心主要位于伊什基里克山-脱勒斯拜克山以北的湖盆区内.储层主要以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的碎屑岩为主.伊犁盆地虽然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结构更加复杂,沉积中心的不断西移,但仍然在中新生代地层的地表及井下发现大量油气显示,表明该盆地具备生储油能力.该盆地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对盆地的进一步勘探应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以避免盲目投入.【总页数】9页(P75-83)【作者】郝继鹏;杨志勇;史建宏;陈国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储集条件——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二 [J], 卢进才;陈高潮;魏仙样;李玉宏;魏建设2.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建造与生烃条件——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一 [J], 卢进才;陈高潮;魏仙样;李玉宏;魏建设3.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后的构造演化、盖层条件与油气信息——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三 [J], 卢进才;陈高潮;魏仙样;李玉宏;魏建设4.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与含油气前景 [J], 魏仙样;卢进才;魏建设;李玉宏5.武清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定量模拟与勘探方向 [J], 沈金龙;易万霞;徐美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位
表1 武威 盆地石炭 系地层孔 隙度和渗透率统计表
( 二叠系 。从 区域资料分析 ,武威盆地二 叠系主要为 网状河 2) 相和冲积扇相沉积 ,其储集层 为碎 屑岩。①孔 隙度和渗透 率。二叠系 储 集 条 件 远 比 石 炭 系 差 ,最 高 孔 隙 度 为 1 . 7 %,最 高 渗 透 率 8 19 m 0 . D。达 到储集岩 标准 的仅 占3 . 0 4 %,且 主要分布于 上二叠统 窑 8 沟群 中,但 由于这些储集岩 砂体多为透镜 状。横 向上连续性差 ,储集 条件并 不理想 。见表 2 。②孔隙 类型。二叠 系孔 隙类型主要 为粒 间溶 孔和粒 间缝 , 少量的粒内溶孔 ,长石碎屑 中的粒间溶孔和胶结物 中 有 的晶间溶孔 , 态不规 划 ,大小不一 , 形 孔径 一般为0 1 0 0 m . ~ . 3 m,最 0 0 大达03 08 . . ~ mm,缝 宽00 5 00 8 .0 ~ . mm,最宽 为00 mm。主要 为次生 0 .3 溶孔 。
生 界三 叠系 、侏罗 系 、白垩系及 新生界第三系 、第四系 。泥 盆系一 三 叠系基本 为连续沉积 ,属一个 大的旋回 ,侏罗系 、白垩系分布有 限。 石炭系在盆地 内几乎全被覆盖 ,仅在盆地边缘有零星 出露 。
武威盆地石炭系是晚古生代在阿拉善地块南缘 的前 陆盆地 中形 成 的一套含 煤建造 ,亦具有生烃能力 。盆地南缘及北部三 角洲相 、 滨浅 海 相相 当发育 ,是形 成烃源岩的有利场所 ( ) 图7 。
早在解放前和五十年代初 ,在武威盆地东南缘之青羊 山 、中卫上 河 沿 、孟家湾等出发现过石炭系油页岩及灰岩 晶洞油苗 ,并证 明 “ 石 炭 系肯定 是生 油层 , 油层可 能为石炭系和二叠 系。” 储
21 石 炭 系烃 源岩 沉 积 环 境 .
武威盆地 的沉积盖 层包括 上古生界泥盆系 、石炭系 、二叠 系 、中
图 2武 威 盆 地 中石 炭 世 地 层 等 厚 线 图 图3武 威 盆 地勘 探 成 果 图
11 区 域 大 地 构 造 和 盆 地 性 质 .
( ) 2 盆地基 底呈现明显 的差异性及不 对称性 。盆地 基底在北部 主要为结 晶基 底 ,南部为浅变质基底 ;根据重磁力的资料将盆地 内划 分为 “ 二坳 一隆五凹三凸” ;盆地基底南深北浅 ,沉积总厚度南厚北
87 98
73 78
11 66
19 33
l 变化范围 l l m 11OD 0 D I 0m >O D —O 11m ( 1O O m O
l所 比例 I 3 % 2 2 26 %
数字化 积分 法

表4武威盆地石油资源量不 同方法计算结果表
地质 资泺量 ( 0D X 1
二叠 系中断裂构造发育 的地 区 , 可能 出现古生新储 的油气藏 类型 ,靠 近 中央隆起处可能存在超覆不整合圈闭及潜山断块圈闭等 。
3 盆地油气资源预 测
31 资源 量 计 算 方 法
针对武威盆地构造特 点 ,采用成因法中的数字化积分法和氯仿沥 青 “ A”法来评价油资源 。 ( ) 1 数字化积 分法 。采用数 字化 积分法计 算生油强度计算 公式 为:
值 ,Ro>13 .%的 占5 %,R 介 于 07 13 3 o .%~ .%的 占4 %,R 0 o<07 .%占 7 %。因此 ,有机质 演化主要 已处 于生气 和凝析油期 ,部分仍处 于生 油阶段 。从R 平 面分布等值线 图 ( o 图8) 上看 ,武威盆地仍 处于生油 阶段 的地 区主要 限于盆地东部 ,西部主要处于生气阶段 。 2 储 集 条 件 . 3 ( ) 1 石炭 系。①孔隙 度和 渗透率 。本 区石炭系碎屑 岩和碳酸盐 岩孔隙度变化 在1 %~ 0 % 间 ,渗透率变化 小于0 ~ 9 . D . 2. 之 8 5 . 2 2 m 之间 1 4 ( 见表1 。达到储 集岩标 准的仅 占5 . ) 1 %,即近一半的样品属非储集 6
… 一 {所占比例 l 3 % ’ 2
壤 : 血 t

排 远 可 系 系 系 数 敦 敏 烃 聚 采
— —
0 1 8
表3 武威 盆地 氯仿 沥青 “ ”法资源量计算参数 A
32 资源量计算结果 . 根据 以上两 种方法 的计算结 果 ,应 用资源量汇总软件进行盆地地
图4 武威 盆地 石炭 系地 层 地 震剖 面
( ) 1 石炭系 。石 炭系在 区内为一套海 陆交互相煤 系地层 ,区域 上最大 的沉降 、沉积 中心在 卫宁北山一带 ,最 大厚度为3 0 m。在 武 63 威盆地 一般 为1 0 10 m,西薄东 厚 ( 5~20 图5 。石炭 系现 今构造格局 )
薄。
结合 石炭世地层 等厚 线 图 ( ),研究发 现现今划 分的盆地边 图2 界对当时 的沉积并未起 到限制 作用 ,当时的沉积 、沉降 中心应位于盆 地 以东 的景 泰一 远一带 ,且沿盆 地北部 的青 山一 靖 古浪 近南北 向一线 略 具有隆 起或 水下 隆起 的性 质 ,而永 昌一 塘一 线也 具有 相似 的性 干 质 ,只是N- 叠纪 、三叠纪 ,盆地南缘才具雏形 ,沉积北薄南厚 。 - 因此 ,盆地在 晚古 生代是前陆盆地的的一部分 ,现今盆地范 围 、 形态可能 是 中生代 ,尤其是 中生代 晚期以来塑造 成的 台内断 陷一 坳陷
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部 ,其东临鄂尔 多斯盆地 ,南接 巴彦浩
特盆地和 潮水盆地 ,西 临民乐盆地 ,面积约为2 5 0 m2( 70 K 图1)。
图5 武 威 盆 地 石 炭 系前 黑
图6 武威 盆地 早 二 叠
山组等厚 线图
世 地层等厚 线图
( )二叠系 。是 一套陆相 杂色 碎屑岩建造 ,是河湖交替 相沉积 2 产物 。上 、下二叠统 以一层 灰白色砂砾岩为界 ,上统较下统松散 。下 二叠统与上石炭统呈平 行不 整合接 触 ;底部含上石炭统砾岩 ,上统 以 浅紫红色为主 ,系干热 氧化 气候环境下内陆河湖交替相沉积 ,在武威 盆 地最 大厚度 达4 0 0 m,西厚 东薄 (图6);下 统 以灰 白 、黄绿 色砂 岩 、粉砂岩 、泥岩 为主 ,系温湿还原 、氧化环境交替条件下的河流湖 泊相沉积 ,在局 部如张掖南祁连山北缘夹火山碎屑岩在武威盆地最大
石 油 地 质
l 科 技 2 1年g6 l 工 0 g ̄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武威盆地石 炭一二叠 系含油气 远景评价
周世 超 ① 胡
① 西南石油大学 资源与环境 学院基础 地质实验室
明① 李
宇② 赵 正 宝①
6 0 0 成 都 ;② 中 国 石 化 东 北 油 气 分 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150
石 油 地 质
2. 石 炭 系 烃 源 岩 的 评 价 2
( ) 机质丰度 。本 区石炭 系暗 色泥岩主要分 布在 盆地东部 , 1 有 厚 度2 O 50 O ~ 0 m,盆 地西 部 暗色 泥岩 很不 发育 (≤1 0 0 m),黑 色 页 岩 、炭 质 页岩 有机 碳 含 量都 大 于0 %。 大于 1 %者 占分析 样 品 的 . 5 . 0 9. 6 %。属 中等 、较好烃 源岩 ;各种泥 晶灰岩和生物 碎屑灰岩 中有机 5 碳含量均大 于01 ( . % 一般01 31%,有的可达 1 2 3 8 ) . %~ . 8 . %~ . % 。本 1 1 区泥 晶灰岩也具备生油 ( ) 气 条件。 ( 有机质 ( 2) 干酪 根 )类型 。I C  ̄ 在o 5 o 6 间 ,个 别 - B值 I / . ~.之 2 5 为 1 9 / 比值在 0 5 0 8 间 ,其 中以0 8 0 5 多 ,说明本 区 . ;O C 2 . ~.之 0 2 . ~. 较 0 1 干酪根 以 Ⅱ、Ⅲ型为主 ,有较好 的生油能力 。 ( 有机质成熟度 。邻近本 区所 作的3个露头 样品镜煤反射 率 3) o
( ) 仿沥青 “ ”法 。该方 法是 “ 烃法 ”中的一种 ,是我 2 氯 A 残 国最早使用的一种实用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 参数见表3):
Q= S。 ’ ‘ ) / 一 ) ( H A d K ( K 1
式 中:q一 总资源量 ( );K 一 t 排烃 系数;S 有效烃源岩 面积 ( m ); - k
厚度达20 0 m。 1 盆 地 构 造 特 征 . 3
懑 品
三 恩

图1武威 盆 地及 周 缘 盆地 分 布 图 ( 玉 门 油 田 分公 司 ,21 , 改 ) 据 1) 修 )4
武威 盆地地 质构造发展演化最重要的构造运动主要有三期 ,即加 里东运动 、燕 山运 动 、喜山运动 ,其次为华力西运动和晚印支运动 。 盆地构造特征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 ( 1)盆地 内构造 线 以北西 西向为主 ,其次为北东 向 ,总体上略 呈菱形 。
H一 有效 烃 源岩厚 度 ( m);A 氯仿 沥 青 “ ” 含 量 ( 一 A %);d 烃 源岩 密度 -
(/ ) ;K tm 一运 聚 系数 。
岩 。储集岩属于低孔低渗透类型 。从地层时代上 ,上 、中石炭统储集 条件比下石炭统更好 。②孔隙类型 。分析结果表明 ,石炭 系碎屑岩 的 孔 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粒问溶孔 ;在碳酸盐胶结 的砂岩 中有碳酸盐 胶结 物的晶内溶孔及砂粒边缘的微裂缝 。而石英砂岩 中的次生溶孔是 主要孔 隙类型 。次生 溶孔在 中 、上 石炭统 中的发育 比下石 炭统 中的 好。生物碎屑灰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生物体腔 内的粒演孔及生物碎屑 之 间的粒间溶孔 ,其长径可达0 ~ . m . 0 5 m, 1 1 后者常有褐铁矿充填 。 综上所述 ,本区石炭系是 自生 自储的油气藏类型。
为 “ 两坳夹一 隆” (图4),南部坳陷 约4 0 k ,中央隆起约 10 0 8 0 m 30 k ,北部坳 陷约5 0 m 。 m 2 0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