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解答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解答
绝大多数缩聚反应属于逐步聚合反应.如尼龙-6,6的合成,反过来,不是所有逐步聚合都属缩聚反应,如聚氨酯的合成,属逐步聚合,但产物却是加聚产物.
4.
1天然无机高分子:石棉、金刚石、云母
天然有机高分子:纤维素、土漆、天然橡胶
生物高分子:蛋白质、核酸
2碳链聚合物: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
杂链聚合物:聚甲醛、聚酰胺、聚酯
35.在100毫升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加入克过氧化二苯甲酰,于60OC下聚合,反应小时后得到3克聚合物,用渗透压法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831,500.知60OC下引发剂的半衰期为48小时,f=,CI= ,CM=×10-4,甲基丙烯酸甲酯密度为 g/ml.求:
1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OC下的kp2/kt值.
2在该温度下歧化终止和偶合终止所占的比例.
1求kd、kp、kt的大小,建立三个常数的数量级概念.
2比较单体浓度和自由基浓度的大小.
3比较Ri、Rp、Rt的大小.
22.单体浓度L,过氧类引发剂浓度为×10-3mol/L,在60OC下加热聚合.如引发剂半衰期为44hr,引发剂引发效率f=,kp=145L/mol·s,kt=×107L/mol·s,欲达5%转化率,需多少时间
2.什么是聚合上限温度、平衡单体浓度根据表3-3数据计算丁二烯、苯乙烯40、80OC自由基聚合时的平衡单体浓度.
3.什么是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4.下列单体适合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并说明理由.
CH2=CHCl,CH2=CCl2,CH2=CHCN,CH2=CCN2,CH2=CHCH3,CH2=CCH32,CH2=CHC6H5,:聚合物主链完全由碳原子构成的聚合物.
杂链聚合物:主链除碳外还含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的聚合物.

生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 内环境2. 稳态(homeostasis)3. 反射(reflex)4. 反馈(feedback)5.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6. 负反馈(negative)7. 前馈二、选择题单选题1. 机体内环境的homeostasis 是指:A.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 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D.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E.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2. 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概念是:A. 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B.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D. 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E. 稳态的概念首先由美国科学家Cannon提出3.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 反射B. 兴奋C. 刺激D. 反应E. 阈值4. Neuroregulation的基本方式是: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正反馈调节E. 负反馈调节5. Neuroregulation的特点是A. 调节幅度B. 作用广泛而持久C. 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D. 反应速度慢E. 调节的敏感性差6. 下列不直接参与体内信息传递的物质是:A. 神经递质B. 调制物C. 内分泌激素D. 旁分泌物质E. 局部体液因素7. 下述情况中,属于autoregulation的是:A. 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B. 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C.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D. 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E. 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8.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negative feed-back的调节是:A. 排尿反射B. 排便反射C. 血液凝固D. 减压反射E. 分娩9. 维持机体homeostasis的重要调节过程是:A. neuroregulationB. humoral regulationC. autoregulaionD. positive feedbackE. negative feedback10.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A. 偏差信息B.干扰信息C. 控制信息D. 反馈信息E. 自动控制信息11. 家兔,雄性,体重2.1kg。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答案
1.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学科研究对象是探讨该领域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

2. 绪论部分如何定义学科的研究范围?
答案:学科的研究范围被定义为包括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以及该领域内的实际应用和技术发展。

3.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案:学科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理论探索,到中期的实证研究,再到现代的应用拓展,呈现了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趋势。

4. 绪论中强调了哪些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绪论中强调了学科研究对于理论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5. 绪论部分如何论述学科的研究方法?
答案:绪论部分论述了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定性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6.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答案:学科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理论的深化、技术的创新以及实践应用中的复杂性问题。

7. 绪论中对未来学科发展趋势有何展望?
答案:对未来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包括跨学科研究的加强、技术融合的加速以及国际合作的拓展。

8.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研究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学科研究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理论创新、技术进步和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

9. 绪论中如何解释学科的核心概念?
答案:绪论中通过历史背景、理论框架和实际案例来解释学科的核心概念,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

10.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研究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答案:学科研究的伦理问题包括数据隐私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保护以及研究成果的公正性等。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1. 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0,含碳%、含氮%、含氧%,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解:①由各元素的百分含量,根据下列计算求得实验式该化合物实验式为:CH2O②由分子量计算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应为实验式的2倍,即:C2H 4 O22. 在C—H、C—O、O—H、C—Br、C—N等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哪一个解:由表1-4可以查得上述共价键极性最强的是O—H键;3. 将共价键⑴ C—H ⑵ N—H ⑶ F—H ⑷ O—H按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解:根据电负性顺序F > O > N > C,可推知共价键的极性顺序为:F—H > O—H > N—H > C—H4. 化合物CH3Cl、CH4、CHBr3、HCl、CH3OCH3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解:CH4分子为高度对称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4个C—H的向量之和为零,因此是非极性分子;5.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该化合物所属类型;碳碳三键,炔烃羟基 ,酚酮基 ,酮羧基 ,羧酸醛基 ,醛羟基 ,醇氨基 ,胺6. 甲醚CH3OCH3分子中,两个O—C键的夹角为°;甲醚是否为极性分子若是,用表示偶极矩的方向;解: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因此O—C键的偶极矩的方向是由碳原子指向氧原子;甲醚分子的偶极矩是其分子中各个共价键偶极矩的向量之和,甲醚分子中的两个O—C键的夹角为°,显然分子是具有极性的,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下图所示;7. 什么叫诱导效应什么叫共轭效应各举一例说明之;研读教材第11~12页有关内容8. 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有何区别解: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反应物中必须有离子;而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是指反应物结构中的共价键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异裂,反应物本身并非一定是离子;第二章链烃习题参考答案1. 写出分子式为C6H14的化合物的所有碳链异构体的构造式,并按系统命名法命名;解:①所有可能的碳架如下:②所有异构体的构造式及名称:己烷 2—甲基戊烷 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 2,2—二甲基丁烷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或名称,并指出分子中的1°、2°、3°、4°碳原子;3. 将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改写成键线式4. 写出分子式为C5H10的所有开链异构体的结构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5. 完成下列反应式6.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乙烷、乙烯、乙炔解答:分别将三种气体通入溴水中,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烷;将能使溴水褪色的两种气体分别通入银氨溶液中,能使之产生白色沉淀的气体是乙炔,另一个是乙烯;2 丁烷、1—丁炔、2—丁炔解答:分别将三种待测物分别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不能使高锰酸钾紫红色褪色的是丁烷;将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的两种待测物分别与银氨溶液混合,能使之产生白色沉淀的是1—丁炔,另一个是2—丁炔;3 1,3—丁二烯、1—丁炔解答:分别将两种待测物与氯化亚铜氨溶液混合,能使之产生棕红色色沉淀的是1—丁炔,另一个是1,3—丁二烯;7. 以乙炔、丙炔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其他试剂任选;1 1,2—二氯乙烷2 异丙醇3 2,2—二氯丙烷4 乙烯基乙炔5 丙酮6 苯7 乙烯基乙醚8. 如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丙烯解答:将含有少量丙烯的乙烷气体通入硫酸溶液中,其中的丙烯杂质因与硫酸发生加成反应而被吸收;9. 丁烷和异丁烷分子中哪个氢原子最容易发生卤代反应为什么解答:异丁烷分子中的叔氢原子最易发生卤代反应;有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取代反应中,各种类型氢原子的反应活性顺序为:3°H > 2°H > 1°H ;10. 用杂化轨道理论简述甲烷、乙烯、乙炔的分子结构;解答:1 甲烷的结构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4个价电子分别位于4个sp3杂化轨道中;4个sp3杂化电子云在空间呈正四面体排布,各个sp3杂化电子云的大头分别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C与H成键时,4个H原子的s电子云沿着4个sp3杂化电子云的大头重叠形成4个s-sp3σ键,因此形成的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型的,键角为109°28/ ;2乙烯的结构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4个价电子中有3个分别位于3个sp2杂化轨道中,1个位于2p轨道中;3个sp2杂化电子云在空间呈平面三角形分布,各sp2杂化电子云的大头指向三角形的3个顶点,2p电子云对称轴垂直穿过3个sp2杂化电子云所在的平面;11. 乙烯和乙炔都能使溴水褪色,两者的反应速度有何区别为什么会有此不°同解答:乙烯使溴水褪色的速度较乙炔的快;乙炔碳碳键长较乙烯碳碳键的键长短,因此乙炔分子中的π键较乙烯的π键稳定,反应活性低、反应速度慢;12. 乙烯既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这两个实验的本质有无区别解答:这两个实验有着本质的区别,乙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与高锰酸钾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使高锰酸钾还原而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了无色的溴代烷烃;13. 写出分子式C4H6的开链构造异构体的结构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1—丁炔 2—丁炔 1,3—丁二烯 1,2—丁二烯14. A,B 两化合物的分子式都是C 6H 12 ,A 经臭氧化并与锌和酸反应后的乙醛和甲乙酮,B 经高锰酸钾氧化只得丙酸,写出A 和B 的结构式;解答:顺—3—甲基—2—戊烯 反—3—甲基—2—戊烯顺—3—己烯 反—3—己烯15. 化合物A 和B 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都能使溴水褪色,A 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反应而B 不能;A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生成CH 32CHCOOH 和CO 2,B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生成CH 3COCOOH 和CO 2;试推测A 和B 的结构式和名称,并写出有关的反应式;解答:化合物A 的有关反应式: 化合物B 的有关反应式:16. 某化合物分子量为82,每摩尔该化合物可吸收2摩尔氢,不与硝酸银的氨溶液反应,当他吸收1摩尔氢时,生成2,3—二甲基—1—丁烯;试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解答:A. B. CH 2 C CH CH 2CH 3(CH 3)2CHC CH 3—甲基—1—丁炔2—甲基—1,3—丁二烯 CH 2 C C CH 2CH 3CH 3第三章脂环烃习题参考答案1. 命名下列化合物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1 3—甲基环丁烯2 5—甲基二环2.2.2—2—辛烯 3.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解答:将上述三种试剂分别通入溴水中,不能使溶液棕红色褪色的是CH3CH2CH3;将能使溴水褪色的两种试剂分别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能使溶液紫红色褪色的是CH3CH=CH2;2 1,1—二甲基环丙烷和环戊烯解答:将两种试剂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能使溶液紫红色褪色的是环戊烯,不能使溶液褪色的是1,1—二甲基环丙烷;4. 完成下列反应式5. 完成苯基环丙烷与下列试剂的反应;1 HCl2 Cl2Cl43 Br2FeBr34 H2SO46. 回答下列问题:1 在环丙烷中含有少量杂质丙烯,在提纯环丙烷时如何去除杂质解答:将含有少量丙烯杂质的环丙烷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丙烯因为与高锰酸钾反应而被溶液吸收去除,然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得到不含丙烯的环丙烷气体;2 解释环丙烷的稳定性解答:环丙烷的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其每一个碳原子的sp3杂化电子云夹角为°;因此,当成键时,两个成键电子云是以弯曲方式重叠,形成“弯曲σ键”;与以“头对头”方式正面重叠形成的一般σ键相比,弯曲σ键重叠程度低,而且具有恢复正常重叠方式的自在趋势力——张力,因此不稳定;环丙烷的3个“弯曲σ键”的不稳定决定了环丙烷分子的不稳定性,它容易发生开环加成反应;7. 有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7H14,此化合物发生如下反应:1 可以催化加氢,产物分子式为C7H16;2 在室温下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 能与HBr反应得产物2—溴—2,3—二甲基戊烷;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解答:CH3CH3或H3CH3C CH3CH3第四章芳香烃习题参考答案1. 命名下列化合物;对乙基甲苯对异丙基甲苯 4—乙基—2—溴甲苯2—环戊基甲苯对二氯苯三苯甲基游离基6—溴—1—萘磺酸 2,4—二硝基甲苯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1 间甲乙苯2 β-萘酚3 4-氯-2,3-二硝基甲苯4 环戊二烯负离子5 间二乙烯苯6 邻二异丙苯7 6-氯-1-萘磺酸 8 环丙烯正离子3. 完成下列反应;4. 写出下列反应所需试剂,并完成反应,1 苯→甲苯→氯苄2 甲苯→苯甲酸→邻、对硝基苯甲酸3 硝基苯→间硝基氯苯4 萘→邻苯二甲酸5.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甲苯、1-甲基环己烯、甲基环己烷解答:取三种待测物少许,分别与溴水混合,能使溴水迅速褪色的是1-甲基环己烯;将不能使溴水褪色的两种待测物分别与高锰酸钾溶液混合加热,能使高锰酸钾紫红色褪色的是甲苯,余者为甲基环己烷;2 苯、1,3-己二烯解答:取两种待测物少许,分别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能使溶液紫红色褪色的是1,3-己二烯;6. 二甲苯的邻、间、对位三个异构体,在进行硝化时,分别得到一个一硝基产物,二个一硝基产物和三个一硝基产物,写出相对应的二甲苯结构;解答:得一个硝基产物的是对二甲苯:得二个硝基产物的是邻二甲苯:得三个硝基产物的是间二甲苯:7. 按照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化合物;1 甲苯、苯、氯苯、硝基苯、苯酚解答:亲电取代反应活性顺序为苯酚 > 甲苯 > 苯 > 氯苯 > 硝基苯2 溴苯、苯甲酸、间二甲苯、甲苯、间硝基苯甲酸解答:亲电取代反应活性顺序为间二甲苯 > 甲苯 > 溴苯 > 苯甲酸 > 间硝基苯甲酸8. 判断下列化合物有无芳香性;1 环戊二烯解答:环戊二烯分子中没有闭合的共轭大π健结构,故不具有芳香性;2 环戊二烯负离子解答:环戊二烯负离子具有闭合的6电子共轭大π健结构,且π电子数6符合“4n+2”;因此根据休克尔规则,环戊二烯负离子具有芳香性;3 环戊二烯正离子解答:环戊二烯正离子具有闭合的4电子共轭大π健结构,但其π电子数4不符合“4n+2”;因此根据休克尔规则,环戊二烯正离子不具有芳香性;4 1,2,3,4-四氢萘解答:1,2,3,4-四氢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苯环,因此具有芳香性;5 1,3,5,7-环辛四烯解答:1,3,5,7-环辛四烯π电子数8不符合“4n+2”;因此根据休克尔规则,1,3,5,7-环辛四烯不具有芳香性;6 环丙烯正离子解答:环丙烯正离子具有闭合的2电子共轭大π健结构,且π电子数2符合“4n+2”;因此根据休克尔规则,环丙烯正离子具有芳香性;9. 以苯为主要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1 叔丁基苯2 2,4-二硝基苯甲酸3 间硝基苯甲酸4 2-甲基-5-硝基苯磺酸5 环戊基苯10. 某芳烃A分子式为C8H10,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分子式为C8H6O4的B;若将B进一步硝化,只得到一种一元硝化产物而无异构体,推出A、B的结构并写出反应式;解答:A和B的结构分别为:相关反应式如下:第五章芳香烃习题参考答案1. 简述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分类,并举例说明;参见教材第62页2. 写出分子式为C4H9Br所有异构体及名称,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伯、仲、叔卤烃的哪一种解答:所有可能的碳链如下所有异构体如下1-溴丁烷 2-溴丁烷 2-甲基-1-溴丙烷 2-甲基-2-溴丙烷伯卤烃仲卤烃伯卤烃叔卤烃3. 解释下列名词并举例说明:1 亲核试剂2 亲核取代反应3 反应底物4 中心碳原子5 离去基团6 消除反应参见教材4. 叙述卤代烷的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 1机理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参见教材解答: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以叔溴丁烷的水解反应为例加以讨论;叔溴丁烷的水解反应的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叔丁基溴的C—Br键发生异裂,生成叔丁基碳正离子和溴负离子,此步反应的速率很慢;第二步:生成的叔丁基碳正离子很快地与进攻试剂结合生成叔丁醇;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实验证明,溴甲烷水解反应的机制为SN2,反应一步完成: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溴甲烷和碱的浓度有关,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用SN22代表决定反应速率所涉及的两种分子表示;在该反应过程中,OH-从Br的背面进攻带部分正电荷的α-C,C—O键逐渐形成,C—Br键逐渐变弱形成一个过渡状态;然后C—Br 键迅速断裂,C—O键形成,完成取代;5. 简述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6.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3)CH3C(CH3)2CH2Br CH3CH2CHBrCH2I CH2CHCH2CH3Cl 2,2-二甲基-1-溴丙烷 2-溴-1-碘丁烷 1-苯基-2-氯丁烷 3-甲基-3-碘-1-戊烯 3-氯环己烯 2-甲基-1-溴萘间溴甲苯 1-环戊基-2-溴乙烷7.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二碘二溴甲烷2 叔丁基溴3 烯丙基氯4 氟烷5 1-溴-1-丙烯6 2,4-二氯甲苯7 苄基氯8 5-溴-1,3-环己二烯8. 完成下列反应式9. 完成下列转变解答:解答:解答:解答:10.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氯苯、苄基氯、1-苯基-2-氯丙烷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硝酸银醇溶液混合,室温下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为苄基氯;加热后产生白色沉淀的为1-苯基-2-氯丙烷,余者为氯苯;2 溴苯、溴乙烯、异丙基溴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硝酸银醇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为异丙基溴;将剩余2种待测物分别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合,能使高锰酸钾紫红色褪色的是溴乙烯,余者为溴苯;3 2-氯丙烯、2-氯丙烷、3-氯丙烯、3-碘环戊烯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硝酸银醇溶液混合,立即产生黄色沉淀的为3-碘环戊烯,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为3-氯丙烯,加热后产生白色沉淀的为2-氯丙烷,余者为2-氯丙烯;4 4-溴-1-丁炔、2-溴-2-丁烯、3-溴环戊烯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硝酸银醇溶液混合,立即产生淡黄色沉淀的为3-溴环戊烯,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为4-溴-1-丁炔,余者为2-溴-2-丁烯;11. 下列卤代烃与氢氧化钾醇溶液发生消除反应,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2-甲基-1-氯丁烷、2-甲基-2-氯丁烷、2-甲基-3-氯丁烷解答:2-甲基-2-氯丁烷 > 2-甲基-3-氯丁烷 > 2-甲基-1-氯丁烷12. 下列卤代烃与硝酸银醇溶液反应,按生成沉淀的快慢顺序排列; 1-溴环己烯、4-溴环己烯、溴化苄、1-甲基-1-溴环己烷解答:溴化苄 > 1-甲基-1-溴环己烷 > 4-溴环己烯 > 1-溴环己烯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结构简式2,2-二甲基-3-戊烯-1-醇甲基异丙基醚2. 完成下列反应式3.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1 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卢卡斯试剂浓盐酸+无水ZnCl2混合,室温下立即出现沉淀的是叔丁醇,过5~10分钟出现沉淀的是仲丁醇,无沉淀的是正丁醇;2 苯甲醇和对甲苯酚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FeCl3混合,出现显着颜色变化的是对甲苯酚;3 1,3-丁二醇和2,3-丁二醇解答:各取待测物少许分别与新制CuOH2混合并振摇,CuOH2溶解并得到深蓝色溶液的是2,3-丁二醇,余者为1,3-丁二醇;4. 苯甲醇和苯酚都含有苯环和羟基,为什么他们性质有很大差别解答:苯酚中的羟基与苯环发生了p-π共轭,而苯甲醇中的羟基与苯环相隔一个碳原子没有共轭发生,因此他们的性质大相径庭;5. 推导结构化合物AC9H12O与NaOH、KMnO4均不反应,遇HI生成B和C,B遇溴水立即变为白色浑浊,C经NaOH水解,与Na2Cr2O7的H2SO4溶液反应生成酮D,试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与相应反应式;解答:A、B、C、D的结构简式为相关反应式如下:A B CD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4-甲基-3-戊烯-2-酮 2α,γ-二甲基己醛 3甲基异丁基酮43-硝基苯乙酮 5环己酮腙2. 命名下列化合物2,4-戊二酮对甲氧基苯甲醛 3-环己基丙醛 3-戊烯-2-酮 2,8-二羟基-9,10-蒽醌对苯醌单肟3. 写出苯甲醛和环己酮分别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如果有的话所得产物的结构式;1 托伦试剂苯甲醛与托伦试剂作用的产物是:环己酮与托伦试剂不反应;,H+,加热2 KMnO4环己酮一般条件下不易被氧化;3 2,4-二硝基苯肼4 NaHSO35 LiAlH46 浓NaOH苯甲醛与之作用的产物为:环己酮与之不反应;7 乙醇,HCl苯甲醛与之作用的产物为:环己酮与之不反应;8 乙基溴化镁苯甲醛与之作用的产物为:环己酮与之作用的产物为:9 稀NaOH苯甲醛和环己酮与稀碱均不作用;4. 完成下列反应式;5. 按照与HCN反应的活性,由高至低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解答:空间位阻的不同造成上述顺序;解答:硝基的吸电子作用增加了羰基碳原子的正电荷有利于亲和加成反应;甲氧基通过p,π-共轭效应供电子使羰基碳原子的正电荷降低不利于亲核加成反应;解答:空间位阻的不同是造成上述顺序的主要因素;6. 用简单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苯甲醛、苯乙酮、环己酮解答:分别取上述待测物质少许与托伦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出现银镜的为苯甲醛;将剩余两种待测物分别与碘的碱溶液混合,出现黄色沉淀的为苯乙酮,余者为环己酮;2 乙醛、丙醛、丁酮、二乙酮解答:取上述待测物少许分别与托伦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出现银镜的是乙醛和丙醛,未有银镜出现的是丁酮和二乙酮;将乙醛和丙醛少许分别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出现黄色沉淀的乙醛,另一个溶液,出现白色结晶的为丁酮,未为丙醛;将丁酮和二乙酮少许分别滴入饱和NaHSO3有沉淀的是二乙酮;3 甲醛、仲丁醇、丁醛、3-戊酮解答:取上述待测物少许分别与西夫试剂混合,出现紫红色的是甲醛和丁醛,然后加入浓硫酸,紫色不退色的为甲醛,紫色褪去的为丁醛;与西夫试剂混合后未有颜色变化的是仲丁醇和3-戊酮;各取它俩少许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混合,出现黄色结晶沉淀的为3-戊酮,余者为仲丁醇;4 2-丁烯醛、异丁醛、3-戊酮、异丁醇解答:各取上述待测物少许,分别与溴水混合,能使溴水棕色褪至无色的是2-丁烯醛;将剩余3待测物少许分别与托伦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产生银镜的是异丁醛;将最后2个待测物少许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混合,出现黄色结晶沉淀的是3-戊酮;7. 用6个碳以下的直链醛或酮合成下列化合物,无机试剂任选;请写出各步反应式;1 2-辛醇2 3-甲基-3-己醇3 正庚醇4 异己烷解答:1合成2-辛醇的方法首先制得格氏试剂己基溴化镁:然后用己基溴化镁与乙醛反应制得2-辛醇: 2合成3-甲基-3-己醇的方法 首先制得格氏试剂丙基溴化镁:然后用丙基溴化镁与丁酮反应制得3-甲基-3-己醇: 3合成正庚醇的方法首先制得格氏试剂己基溴化镁见前题;然后用己基溴化镁与甲醛作用制得正庚醇:4合成异己烷的方法 首先制得2-甲基-3-戊酮:然后用克莱门森还原法制得异己烷:8. 某化合物化学式为C 5H 12OA,A 氧化后得一产物C 5H 10OB;B 可与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作用,并有碘仿反应;A 经浓硫酸脱水得一烯烃C,C 被氧化可得丙酮;写出A 可能的结构式及有关反应式;解答:A 的结构式为: 有关反应式如下:9. 某化合物AC 6H 10O 2可使溴水褪色,可与2,4-二硝基苯肼产生沉淀,并能与三氯化铁显色,无银镜反应;试写出A 的结构式;解答:A 的结构式为:CH 3CHCH(CH 3)2OH第八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习题参考答案1. 命名下列化合物β-甲基丁酸 对苯二甲酸 3-苯基丁酸3,7—壬二烯酸 丙酰氯对甲基苯甲酰氯 乙丙酐 二甲基丙二酸二乙酯 乙酸异丙酯 丙酰胺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2,3-二甲基戊酸2 反-2-甲基-2-丁烯酸当归酸3 α,α-二氯丁酸4 丙二酸甲乙酯5 邻苯二甲酸酐6 丙烯酰氯 3. 比较下列化合物酸性的强弱 1 丙酸 丙二酸 乙二酸 解答:乙二酸 > 丙二酸 > 丙酸2 α-氯丙酸 α,α-二氯丙酸 丙酸 β-氯丙酸 解答:α,α-二氯丙酸 >α-氯丙酸>β-氯丙酸> 丙酸 4. 写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方程式;1 乙醇2 五氯化磷3 氨4 氢化锂铝5.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甲酸 乙酸 乙醛解答:取上述待测物少许,分别与石蕊试剂混合,不出现红色的是乙醛;将能使石蕊变红的两个化合物分别与高锰酸钾溶液混合,能使高锰酸钾紫红色褪色的是甲酸,余者为乙酸;解答:取上述待测物少许,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混合,能使之出现黄色结晶状沉淀的是对-羟基苯乙酮;将余下两种待测物分别与溴水混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基对苯二酚,余者为对甲基苯甲酸;6.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或反应所需的条件7. 完成下列转化+CH 3COOH CH 3CH 2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 CH 3COCl +HCl PCl +POCl 3+CH 3COOH CH 3COONH NH 3+CH 3CONH 2H 2O CH 3LiAlH4CH 3CH 2OH1 由异丁烯制备2,2-二甲基丙酸解答: 2 由乙炔制乙酸乙酯解答:3 由丙二酸二乙酯制丁酸 解答:8. 写出分子式为C 5H 6O 4的不饱和二元羧酸的各种异构体的结构式,如有顺反异构,则注明Z 、E 构型;解答:9.有三种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 3H 6O 2,其中A 能与NaHCO 3反应放出CO 2,B 和C 则不能;B 和C 在NaOH 溶液中加热均可发生水解,B 的水溶液蒸馏出的液体能发生碘仿反应,而C 的则不能;试推测A 、B 、C 的结构式;解答:MgCO 2H 2O CH 3C CH 2CH 3HBrCH 3C CH 3CH 3Br(CH 3)3(CH 3)3CCOOH KMnO 4 , H H 2O , Hg 2+HC CH CH 3CH 3COOH +CH 3COOC 2H 51. 命名下列化合物;β-羟基丁酸γ-戊酮酸 3-甲基-4-羟基丁酸 2-氨基-3-4-羟基苯基丙酸α-甲基-γ-戊酮酸 4-甲基-3-氯戊酸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3. 完成下列反应式;4. 用简单化学方法鉴别下列每组化合物;解答:各取三种待测物少许分别与FeCl3溶液混合,没有出现显色现象的是乳酸;将与FeCl3溶液显色的2种待测物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试剂作用,出现黄色结晶的是乙酰乙酸乙酯,余者为水杨酸;解答:各取2种待测物少许分别与FeCl3溶液混合,出现显色现象的是2,4-戊二酮,另一个就是丙酮;3 丙二酸二乙酯与乙酰乙酸乙酯解答:各取2种待测物少许,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试剂作用,出现黄色结晶的是乙酰乙酸乙酯,另一个为丙二酸二乙酯;5. 将下列化合物按其酸性从大到小次序排列;6. 将下列化合物写成酮式与烯醇式的互变平衡体系;7. 用乙酰乙酸乙酯及其他必要的试剂合成下列化合物;解答:解答:解答:解答:8. 化合物AC9H10O3,它不溶于水,稀盐酸及稀碳酸氢钠溶液,但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与稀氢氧化钠共热后,冷却酸化得一沉淀BC7H6O3,B能溶于NaHCO3溶液,并放出气体,B遇FeCl3溶液产生紫色,B的一种衍生物是常用药物APC的成分之一;试写出A、B 的结构式及各步反应式;解答:A、B的结构式为:有关反应式如下:1.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旋光性物质哪些是非旋光性物质为什么解答:1是非旋光性物质,因为以其结构中的碳原子和2个氯原子所确定的平面是分子的对称面,具有对称面的分子不具有手性;2、3、4、5和6均是旋光性物质,其中2、3、4分子中均含有多个不同的手性碳原子,属于手性分子;5和6两个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不含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等对称因素,因而属于手性分子;2. 下列各对化合物哪些互为对映异构体哪些互为非对映异构体哪些为同一化合物同一个化合物互为对映体互为对映体互为非对映体3. 写出下列旋光性物质所有的光学异构体的费歇尔投影式,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解答:1的所有光学异构体的费歇尔投影式如下:Ⅰ与Ⅱ互为对映体;Ⅲ是内消旋体,不具有旋光性;Ⅰ与Ⅲ、Ⅱ与Ⅲ的关系为非对映体;2的所有光学异构体的费歇尔投影式如下:Ⅰ与Ⅱ、Ⅲ与Ⅳ互为对映体;Ⅰ和Ⅱ中的任意一个与Ⅲ和Ⅳ中的任意一个互为非对映体;4. 用R、S构型标示方法标示下列化合物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R S R2R,3S S5. 写出下列光学活性药物的费歇尔投影式,并指出是赤型还是苏型;1 1R,2S---2-甲氨基-1-苯基-1-丙醇左旋麻黄碱2 1R,2R---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氨基-1,3-丙二醇左旋氯霉素6.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费歇尔投影式,用R、S构型标示方法标出手性碳原子的构型;S 2R,3R 2S,3R 1R,2R7. 解释下列名词;略8. 某蔗糖溶液在20℃及2dm长的盛液管中测得旋光度为+°,求该蔗糖溶液的浓度;。

有机化学章节习题参考答案(1-5)

有机化学章节习题参考答案(1-5)

第一章 绪论 习题答案1-1、 指出下列分子中官能团类型答案:(1)羟基;(2)羰基;(3)氨基、羧基;(4)酰胺;(5)羰基、双键;(6)羟基、羰基;(7)羧基;(8)羟基1-2、 下列化合物中标出的两根键哪个更短,为什么?答案:(1)a 小于b ,双键原因;(2)b 小于a ,sp 电负性大;(3)a 小于b ,共轭 1-4 答案:(1)C HHH 3COH(2)Na +O -CH 3(3)H 2C CH 2O(4)CH 3NH 2CH 2ClF3HHC CH H 2CCH2sp 23CH 333(5)CH 2SHCH 3OH 2CP(CH 3)3(6)Lewis 酸Lewis 碱(CH 3)2S BF 3Me 3N AlCl 3HCHOBF 31-4、第2章 烷烃和环烷烃习题及答案2-1 用中文系统命名法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答案: (1)2,6,6-三甲基-3-乙基辛烷 (2)2,6,7-三甲基壬烷(3)1-甲基-1-氯环己烷 (4) 顺-1,2-二溴环己烷 (5(6)(7)CCCC CH 3CH 3CH 3CH 3H 3H 3(8) (CH 3)2CHCH 2CH 2CH 32-2 用不同符号标出下列化合物中伯、仲、叔、季碳原子,并给以命名。

答案: (1) CH 3CH CH 2C C CH 3CH 3CH 2CH 3CH 3CH 3CH 2CH 31o 1o 1o1o1o1oo 2o2o 21o o 3o4o 43,3,4,4,6-五甲基辛烷 (2) CH3CH(CH 3)CH 2C(CH 3)2CH(CH 3)CH 2CH31o1o1o1o1oo2o2o 3o 3o 42,4,4,5-四甲基庚烷2-3 指出下列四个化合物的命名中不正确的地方并给以重新命名。

答案: (1)主链选错。

应为:2,4,6-三甲基-6-乙基辛烷 (2)主链、碳原子编号错。

应为:2-甲基-3乙基己烷 (3)碳原子编号错。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绪言【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射2.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4.反馈5.负反馈6.正反馈二、填空题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和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和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完成的。

三、判断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2.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3.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4.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5.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6.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8.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9.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10.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1.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2.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3.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排尿反射是( )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二)多项选择1.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B.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C.需后天学习获得D.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E.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出现反应迅速B.局限而精确C.作用持续时间较长D.作用范围广泛E.适于缓慢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的调节3.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B.沙粒入眼引起流泪C.望梅止渴D.叩击髌腱引起小腿伸直E.谈起美食引起唾液分泌4.以下何属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A.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B.突触传递的原理C.肌肉收缩的原理D.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E.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5.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度慢B.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xxD.持续时间短E.反应迅速而准确6.反射弧组成包括( )A.效应器B.感受器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7.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 )A.雏鸡出壳就能啄食B.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C.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D.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E.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五、简述题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高教社2024材料力学1第7版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

高教社2024材料力学1第7版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

题型:问答题1.1对图1.2a所示钻床,试求n−n截面上的内力。

答案:见习题答案。

解析:采用截面法。

难度:容易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一章绪论题型:问答题1.2试求图示结构m−m和n−n两截面上的内力,并指出AB和BC两杆的变形属于哪一类基本变形。

答案:见习题答案。

解析:采用截面法。

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一章绪论题型:问答题1.3在图示简易吊车的横梁上,力F可以左右移动。

试求截面1−1和2−2上的内力及其最大值。

答案:见习题答案。

解析:利用平衡方程求支座约束力,利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

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一章绪论题型:问答题1.4图示拉伸试样上A、B两点的距离l称为标距。

受拉力作用后,用引伸计量出两点距离的增量为Δl=5×10−2 mm。

若l的原长为100 mm,试求A与B两点间的平均线应变εm。

答案:见习题答案。

解析:利用线应变的定义。

难度:容易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一章绪论题型:问答题1.5图示三角形薄板因受外力作用而变形,角点B垂直向上的位移为0.03 mm,但AB和BC仍保持为直线。

试求沿OB的平均线应变,并求薄板在B点处的切应变。

答案:见习题答案。

解析:利用线应变和切应变的定义。

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一章绪论题型:问答题1.6图示圆形薄板的半径为R,变形后R的增量为ΔR。

若R=80 mm,ΔR=3×10−3 mm,答案:见习题答案。

解析:利用线应变的定义。

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一章绪论题型:问答题1.7取出某变形体在A点的微元体如图中实线所示,变形后的微元体如图中虚线所示。

试求A点的切应变。

答案:见习题答案。

解析:利用切应变的定义。

难度:容易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一章绪论题型:问答题1.8图示正方形薄板,边长为a AB的平均线应变。

《现代汉语》黄伯荣 - 廖序东 - 课后习题答案 - 下册最完整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 - 廖序东 - 课后习题答案 - 下册最完整版

《现代汉语》黄伯荣 - 廖序东 - 课后习题答案 - 下册最完整版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绪论”思考和练习一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语音”思考和练习一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

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习题及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习题及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1908年美国人比尔斯的自传(D)引起了当时关于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的一场运动。

A.飞越疯人院B.梦的解析C.登天的感觉D.一颗找回自我的心2、(C)年美国康涅狄格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

A.1876B.1900C.1908D.19403、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的(B)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A.9月10日B.10月10日C.11月10日D.12月10日4、中国心理卫生研究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C)。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1、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A.B.D)方面的完满状况。

”A.生理B.心理C.经济D.社会E.政治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到终老一生中(A.B.C.D)等心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A.认知B.情绪C.情感D.行为E.身体3、心理成熟是指心理发展到20岁之后(A.C.E)的一种完满状况。

A.心智发展B.身体健康C.情绪控制D.社会地位E.社会交往4、2011年,颁布了(B.C),标志着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建设阶段。

A.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B.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C.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E.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包括:(A.B.C.D.E)A.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与宣传B.心理测量与评估C.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D.心理危机干预E.心理自助、互助与素质训练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满状况。

2、心理健康:通常指个体人格、心理状况与现实生活适应良好的一种完好状况。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到终老一生中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等心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1绪论答案(最新整理)

1绪论答案(最新整理)

第一章绪论1-1为什么说在现代生产中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都离不开测量与控制技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必须要求机器按照给定的规程运行。

例如,为了加工出所需尺寸、形状的高精度零件,机床的刀架与主轴必须精确地按所要求的轨迹作相对运动。

为了炼出所需规格的钢材,除了严格按配方配料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炉温、送风、冶炼时间等运行规程。

为了做到这些,必须对机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精确检测,当发现它偏离规定要求,或有偏离规定要求的倾向时,控制它,使它按规定的要求运行。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除了对生产过程的检测与控制外,还必须对产品进行检测。

这一方面是为了把好产品质量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检测机器与生产过程的模型是否准确,是否在按正确的模型对机器与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进一步完善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生产效率一方面与机器的运行速度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机器或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为了使机器能在高速下可靠运行,必须要求机器本身的质量高,其控制系统性能优异。

要做到这两点,还是离不开测量与控制。

产品的质量离不开测量与控制,生产自动化同样一点也离不开测量与控制。

特别是当今时代的自动化已不是本世纪初主要靠凸轮、机械机构实现的刚性自动化,而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柔性自动化、自适应控制与智能化。

越是柔性的系统就越需要检测。

没有检测,机器和生产系统就不可能按正确的规程自动运行。

自适应控制就是要使机器和系统能自动地去适应变化了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按最佳的方案运行,这里首先需要的是对外部环境条件的检测,检测是控制的基础。

智能化是能在复杂的、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自行决策的自动化,决策的基础是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的掌握,它同样离不开检测。

1-2试从你熟悉的几个例子说明测量与控制技术在生产、生活与各种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加工出所需尺寸、形状的高精度零件,机床的刀架与主轴必须精确地按所要求的轨迹作相对运动。

为了炼出所需规格的钢材,除了严格按配方配料外,还必须严格控制炉温、送风、冶炼时间等运行规程。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三、填空题①威廉·配第《政治算术》②总体单位③有限总体无限总体④确定性变量随机变量⑤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变量值⑥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⑦标志表现⑧品质标志数量标志⑨企业全部产品.每一件产品;⑩数量标志;⑪数量指标.质量指标;⑫可变标志;⑬静态指标.动态指标;四、判断题1.×;2.√;3.√;4.√;5.×;6.×;7.×;8.√;9.×;10.√。

五、问答题:1.答:标志和指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②表现形式不同:标志既有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又有可用文字表现的品质标志,而指标都是需要用数值表示的。

联系:①数值汇变关系:多数统计指标的指标值都是由该总体中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②变换关系: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2.答:概念: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叫总体。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关系:①总体是由总体单位组成的。

②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是有差别的。

③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二者可以相互转换。

3.答:统计中,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这就是变异。

统计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如果总体各个单位的标志和指标没有变异,即具体表现都一样,那只需要调查一个单位就可知全体,这就不称其为统计了。

所以,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

4.答: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理论体现;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实践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干统计;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这三种涵义之间关系是: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

5.答:数量指标有:(1)、(2)、(3)质量指标有:(4)、(5)、(6)6.答:变量按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莱比锡大学年在1879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独立的心理学诞生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3、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4、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5、个性心理主要表现在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动力(倾向)主要包括爱好、需要、动机和世界观等;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6、科学的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描述、解释、预测、调控四个方面。

7、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实验法、相关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

二、判断题1、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2、心理现象又可以称为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3、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彼此密切联系构成有机整体。

(√)4、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X)5、所谓“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人的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X)6、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X)7、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X)8、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X)9、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X)10、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X)11、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X)12、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X)13、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X)14、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5、在实验法研究中,引起的变化因素是因变量。

(X)16、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X)17、个案研究法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绪言【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射2.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4.反馈5.负反馈6.正反馈二、填空题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三、判断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 )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 )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9.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 )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1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 )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2.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 )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3.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 排尿反射是 ( )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二)多项选择1. 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B.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C.需后天学习获得D.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E.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2.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A.出现反应迅速B.局限而精确C.作用持续时间较长D.作用范围广泛E.适于缓慢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的调节3. 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B.沙粒入眼引起流泪C.望梅止渴D.叩击髌腱引起小腿伸直E.谈起美食引起唾液分泌4. 以下何属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 )A.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B.突触传递的原理C.肌肉收缩的原理D.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E.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5. 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速度慢B.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范围广D.持续时间短E.反应迅速而准确6. 反射弧组成包括 ( )A.效应器B.感受器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7.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 ( )A.雏鸡出壳就能啄食B.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C.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D.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E.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五、简述题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习题及答案
称为正反馈。 15.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未到达之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
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二、填空题 16.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17.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 18. 组织液,血浆 19.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 20. 反射,反射弧 21. 闭环,负反馈,正反馈 22. 非自动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23. 整体,细胞和分子,细胞生理学(普通生理学) 三、选择题 24. A 25.A 26.D 27.E 28.B 29.E 30.B 31.A 32.B 33.E 34.D 35.D 36.B 37.A 38.E 39.D 40.ABCE 41.ABC 42.ABDE 43.AB 44.ABCE 45.ABC 46.ABCDE 47.ABCD 48.ABCD 49.ABCE 四、问答题 50.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水平:即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以及 整体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主要研究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和影 响因素等,所获知识和理论称为器官生理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 含大分子的活动规律,所获知识和理论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整体水平的研究:以 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协调的规律。以上三个水平的研究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对于阐明生物体功能活动的 规律都是不可缺少的。 5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稳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一种 动态平衡,即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动。一方面外环境变化和细胞新 陈代谢不断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另一方体内的各种调节使内环境恢复平衡状态。稳态的维持 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可以认为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 意义在于维持稳态。稳态被破坏,必然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活动,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2.机体对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 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其基本过程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完成的调节。体液调节

《公司财务管理》答案 第一章 绪论

《公司财务管理》答案 第一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2015‐04‐06)北京交通大学、马忠编著
1
第1章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参考答案-见教材第1章)
1.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制企业各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现代公司的财产权利关系是如何体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
3. 简述公司法人财产的形成过程以及公司管理层的受托责任?
4. 举例并简要说明公司存在哪两类代理问题。

5. 为什么债权人与股东之间可能会产生代理冲突?
6. 简要说明公司社会责任体现在哪些方面。

7. 简要说明公司财务目标中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8. 简要说明公司财务的各个具体目标及其逻辑关系。

9. 简述公司财务管理决策与财务流动性管理对价值管理的作用。

10. 简述公司财务管理有哪些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生理学是研究①________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②________的科学。

2. 生理学主要从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三个不同水平进展研究。

3. 生命的根本特征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

4. 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①________代谢和②________代谢两个方面。

5.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

6. 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①________。

它是机体与外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②__________ ;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③________的状态,称为④________。

7. 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④________。

8. 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①________,其构造根底称为②________。

9.根据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反射可以分为①_______反射和②______反射两种类型。

10.反响调节控制有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两种类型。

11.可兴奋细胞包括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_ 。

它们受刺激时易发生④________反响。

二、选择题[A型题]2.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4.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体液调节5.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由输入信息与反响信息比拟后得出的信息称为〔〕7.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以下哪一种调节将不能进展?〔〕[B型题]入口腔后,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主要属于〔〕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80~180 mmHg(1 mmHg=9.806 Pa)范围内,肾血流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属于〔〕5.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属于〔〕[C型题][X型题]长D.作用很准确A.调节幅度较小B.调节范围小D.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A.反响可逆B.有波动性D.无预见性8.正反响调控的特点有〔〕A.反响不可逆B.能反复再生D.输出变量可加大反响信息A.一定范围内,心肌收缩力与其纤维初长度成正比B.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脑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C.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D.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血压可以回降E.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温保持相对恒定三、名词解释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2.稳态(homeostasis)3.反射(reflex)4.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5.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6.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7.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8.反响(feedback)9.正反响(positive feedback)10.负反响(negative feedback)11.调定点(set point)12.重调定(resetting)13.前馈(feedforward)四、问答题1.试比拟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及生理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