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的支点作用与慢性病防控——基于知信行模型的观点
知信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知信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1208b5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0.png)
知信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发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老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管理。
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知信行护理模式因其独特的优势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就知信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阐述。
一、知信行护理模式的概念知信行护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健康信念,并帮助患者将知识和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健康的目的。
知信行护理模式强调患者参与管理,注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培养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激发患者改变不良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知信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1.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知信行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能够系统地向老年糖尿病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的知识,包括病因、病程、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全面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激发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疾病的管理和控制中来。
2. 培养患者的健康信念通过知信行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能够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健康信念,让患者明白只有形成正确的健康信念,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疾病,避免出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3. 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将知识和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激发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能力。
4.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知信行护理模式,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疾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病痛,延长患者的寿命。
三、总结知信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知识的传授,信念的引导和行为的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培养患者的健康信念,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自我管理培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
![自我管理培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38bd21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c.png)
自我管理培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摘要】目的:讨论自我管理培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探索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
方法:将我院2020年管理的80例慢病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对照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进行慢病患者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专业人员传授自我管理知识,定期开展活动,时间为6个月。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获得培训前后老年慢病患者“知、信、行”方面资料。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6个月,实验组“知、信、行”得分较培训前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专业人员集中授课的自管小组活动可明显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互相交流,培训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自我管理培训;老年慢性病;影响近些年,随着老龄化人口的逐步增多,慢性病的发病数量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其中,糖尿病、高血压逐步成为临床比较多见的慢性疾病,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医疗压力不断增大。
因此防止和控制慢性病显得尤为紧要自我管理培训主要是针对慢性病患者展开的,目的在于推进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创建健康管理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为探析自我管理培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我院特选取老年慢性病患者80例进行分组实验,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选取我辖区4个自然村组建4个自我管理小组,从各村的老年慢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人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该村年龄、疾病、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相近的慢病患者组建对照组,每组也10人,共计4组。
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0例,平均(69.21±4.35)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69.28±4.37)岁,两组患者有差异(P>0.05),具可比性。
知信行模式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知信行模式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005f3913c1ec5da50e270d2.png)
知信行模式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摘要】目前,知信行(KAP)健康教育模式在国内外应用广泛。
本文对“知信行”模式的产生背景、概念进行简单综述,对“知信行”模式在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重点综述,总结前人经验同时拓展该模式在慢性病中的应用,并提出该模式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关键词】知信行模式;慢性病;护理;应用进展近20年来,健康教育学科体系逐渐得到全世界相关体系专家的认可和关注,迄今为止,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理论模式是最常被用来解释个人知识和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改变的模式。
目前,KAP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在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中效果显著[1], 现主要综述KAP模式在慢性病中的应用,借鉴以往的经验,展开进一步探索,期望能在更多领域应用该模式,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有力的实践证明。
1 知信行模式1.1 产生背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英国柯斯特(G.Cust) 博士最先提出KAP理论,另有研究指出,KAP模式由美国Mayo等提出,该模式常被用于解释健康行为的改变[2,3] 。
1.2 概念该模式中的“知”即知识,“信”即信念、态度,“行”即行为,因此又被称为KAP模式[4]。
该模式认为:知识是行动的基础,是力量的源泉,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获取知识、产生信念、改变行为是一个递进的过程[5]。
2 KAP模式在慢性病预防保健及护理中的应用2.1 KAP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且是诱发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因素,因此,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识是疾病发展的关键,慢性疾病的防控多与自身饮食习惯、生活作息、日常锻炼、心理情绪及药物治疗密切相关,从而,如何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成为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探析知信行护理模式用于慢性牙周炎病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探析知信行护理模式用于慢性牙周炎病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b58934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e.png)
探析知信行护理模式用于慢性牙周炎病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1-07-01T10:12:48.2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作者:任振萍[导读] 目的针对慢性牙周炎护理,探究知信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任振萍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摘要】目的针对慢性牙周炎护理,探究知信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录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与知信行护理模式,对比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知识、口腔卫生以及健康饮食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护理后的V AS以及VRS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18%)较对照组(87.27%)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知信行护理模式能增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疾病认知,有效缓解牙齿疼痛,改善护理体验,值得地方推广。
【关键词】知信行护理模式;慢性牙周炎;临床效果慢性牙周炎是一种牙体支持组织的慢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通常只会有牙龈的炎症,中晚期症状明显,会出现牙龈的反复炎症,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搭配有效的护理模式,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录的110例患者为对象,分别开展不同护理模式,分析知信行护理模式的效果,阐述至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录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总计110例患者为对象,年龄为22~44岁,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
护理人员依照医院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流程,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定期为患者开展疾病的健康宣教,并对其牙齿情况进行检查,嘱咐其遵循医嘱进行用药,并对其日常生活、饮食等方面进行指导。
观察组开展知信行护理模式。
①知。
按照患者的学历状况,为其制定健康宣教的方式,结合其家庭背景,采取一对一的原则,通过视频与图文等方式开展多媒体教育方式,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对慢性牙周炎有足够的认识,了解疾病的危害,清除具体的治疗原则,以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重点注意事项,让其能够理解并配合各项护理与治疗工作的开展,并让患者逐渐形成自我护理的观念[2]。
知信行模式在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知信行模式在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b5e459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6.png)
知信行模式在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摘要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低投入高收益的慢性病防控策略,可帮助居民认识不良生活方式及其危害,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知信行模式”是最常见的健康教育模式。
本文简要介绍了知信行模式的概念与内涵,重点综述了知信行模式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疾病谱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增加,成为公共卫生的主要负担。
中国疾病预防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数据显示,中国老年居民中约74.20%患有慢性病,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种慢性病共存现象[1],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7%,其疾病负担约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70%[2]。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常与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息息相关,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低投入高收益的慢性病防控策略,可帮助居民认识不良生活方式及其危害,增强保健意识,促进健康,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健康教育专家柯斯特( G.Cust)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的行为改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
这是最常见的健康教育模式,用以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现就此模式概念、内涵及其在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1 知信行模式概述1.1 概念知信行模式中的“知”( knowledge)即知识、信息,“信”( attitude &belief)即信念、态度,“行”( pract ice)即行为,举止行动,所以又被称为KABP模式或KAP模式。
它是一种行为改变理论,通常用来解释个体信念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1.2 内涵知信行模式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
即知识—信念—行为。
“知”是指人类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信”是指立足于知识基础上的正确信念和态度,“行”则是基于前两者的一种行动变化。
知信行模式(KAP)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知信行模式(KAP)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20d3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6.png)
知信行模式(KAP)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作者:彭辉来源:《广西教育·B版》2020年第01期【摘要】本文分析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应遵循连续性、发展性、联合性、差异性等原则,教导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预防为主”理念,指导学生落实到“三级预防”的行动措施中。
【关键词】知信行模式预防医学教育应用【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069-02知信行模式(KAP)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是一种行为干预理论,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
其中,“知”即知识(knowledge),是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信”即信念(attitude or belief),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即行为(practice),是将已经知道并且相信的东西付之为行动。
该模式提出了知识、信念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预防医学是通过研究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等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流行、分布规律,以及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演变规律,以制定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以“健康”为中心,突出“预防为主”核心理念,以“农村基层”为重点,以“环境”为着眼点,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们通过学习获得有关医学及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增强健康意识,逐步形成信念,才有可能逐渐去改变自己的行为,继而采取积极行动,只有健康的行为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终极目标。
本文探索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知信行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预防医学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环境”为着眼点,因此,“维护促进健康”和“治理保护环境”是预防医学的重要领域,需要个体人人参与、人人行动才可以最终实现。
知信行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生命质量的影响
![知信行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生命质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a9ef9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0.png)
2023年11月第10卷第11期November.2023,Vol.10,No.11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649 作者简介:王赫铭(1982 05—),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老年康复护理通信作者:张应祥(1980 07—),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麻醉学,E mail:zyxgjad258@126 com知信行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生命质量的影响王赫铭 张应祥(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医院,厦门,361100)摘要 目的:分析知信行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生命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知信行模式下的护理干预。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选择便携式肺功能仪对相关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疾病影响、活动能力、疾病症状、睡眠质量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EV1、FVC、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为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提供知信行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及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生命质量;肺功能TheImpactofNursingInterventionUndertheKnowledge,Belief,AndActionModelonthePsychologicalStatus,Sleep,andQualityofLifeof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mbinedwithAnxietyandDepressionWANGHeming,ZHANGYingxiang(XiamenThirdHospital,FujianProvince,Xiamen3611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sofnursinginterventionsundertheknowledge,belief,andactionmodelonthepsycho logicalstatus,sleep,andqualityoflifeof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complicatedwithanxietyanddepression Methods:Atotalof80COPDpatientswithanxietyanddepressionadmittedtotheThirdHospitalofXiamenCity,FujianProvincefromAugust2021toAugust2022wereselectedasthestudysubjects 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anobser vationgroup(n=40)andacontrolgroup(n=40)usingarandomnumbertablemethod 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nurs ingintervention,whiletheobservationgroupreceivednursinginterventionundertheknowledge,belief,andbehaviormodel The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HAMD)wasusedtocomparetheimprovementeffectofdepressionstatusbetween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 The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wasusedtocomparetheimprovementeffectofanxi etystatusbetweenthe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 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wasusedtocomparethechangesinsleepqualitybetweenthe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 Aportablelungfunctionin strumentwasselectedtotesttherelevantlungfunctionindicators,TheSt George′sRespiratoryQuestionnaire(SGRQ)evaluates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 Results:Afterintervention,theSASscoreandHAMDscore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 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 ThePSQIscoresofdiseaseimpact,activityability,diseasesymptoms,andsleepquality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fternursing TheFEV1,FVC,andFEV1/FVC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 callysignificant(P<0 05) Conclusion:Providingnursinginterventionsundertheknowledge,belief,andbehaviormodelforCOPDpatientswithanxietyanddepression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irpsychologicalstateandlungfunction,enhancetheirsleepqualityandqualityoflife,andisworthyofclinicalpromotionanduse.Keywords Knowledge,Belief,andActionpatterns;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nxiety;Depression;Psychologicalstate;Qualityoflife;Pulmonaryfunction中图分类号:R338 63;R714 25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11.0452650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23年11月第10卷第11期November.2023,Vol.10,No.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 naryDisease,COPD)作为一种异质性肺部状况,以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主要特征,是由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或肺气肿的异常所导致的进展性气流阻塞,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1]。
“知信行”模式在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知信行”模式在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fa2da1f5335a8103d22099.png)
“知信行”模式在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本辖区已建立糖尿病专项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261例,按“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1年,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合格率的变化。
结果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1年后,患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足部护理、低血糖处理合格人数分别提高30.0%、45.1%、32.6%、27.5%、40.2%、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
【关键词】“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093-02近30年来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我国已经有将近1亿的2型糖尿病患者[1-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3]。
糖尿病的发生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1],所以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4]。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正是改变患者生活方式的重要方法之一[5-6]。
本研究应用知信行理论为基础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合格率提高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办法随机抽取本中心所辖7个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261例,其中男135例,女126例,平均年龄31-55岁(平均39.3岁)。
所有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
排除标准:有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变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生活不能自理者,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2方法1.2.1 科研设计本研究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比较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变化。
1.2.2 研究人员选择参与本次研究的医务人员有5人,2名医生,其中主治医师1名,执业医师1名;护士3人,其中主管护师1名,执业护士2名。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在疾病预防保健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在疾病预防保健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5a368c01a37f111f0855b4d.png)
·10·
TODAY NURSE,March,2019,Vol.26,No.9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及生活 质量的提高,医学模式 由 生 物 医 学 模 式 向 生 物 - 心 理 - 社 会 医 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多。 在此背景 下,英国健康教育委员会( Health Education Council) 公共医学 健康教育专家柯斯特( G. Cust) 博士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 的行为改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行 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 健康教育者传播健康信息给教育对象,可以改变教育对象的 信念和态度,进而有可能改变教育对象的行为。 目前该理论 也被护理界广泛应用于实践中,现就健康教育“ 知信行模式” 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在疾病的预防保健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 用等综述如下。 1 知信行模式 1.1 概念 知信行模式中的“ 知” ( knowledge) 即知识、信息, “ 信” ( attitude &belief) 即信念、态度,“ 行” ( practice) 即行为、举 止行动,所以又被称为 KABP 模式或 KAP 模式。 它是一种行为 改变理论,通常用来解释个体信念对健康行为的影响[1] 。 1.2 内涵 知信行模式认为人类的行为改变可以划分为知识 获取、信念形成、 行 为 改 变 三 个 过 程, 在 这 一 行 为 变 化 模 式 中, “知”是指人类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 信” 是指立足于知 识基础上的正确信念和态度,“ 行” 则是基于前两者的一种行动 变化。 知信行模式理论认为,知识、信念及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 递进关系,认为知识是发生行为变化的基础,而态度和信念则是 促使行为改变的动力[2] 。 “ 知” 为健康知识( 包括健康技能) ,为 健康教育的基础,“ 信” 为健康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和关键,“行”为健康行为和行动,是健康教育的目标,“ 知信行 模式” 的行为改变方式主要为认知行为方法[3] ,其核心为认知 重组,它经历三个阶段:①认知准备阶段,了解认知与行为之间 的关系;②学习阶段,通过学习建立新知;③实施阶段,用新知代 替旧知。 2 KAP 模式在慢性病预防保健及护理中的应用 2.1 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病人 的自我保健意识是疾病发展的关键。 怎样针对糖尿病健康教育
“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627ec37551810a6f4248602.png)
“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06-04T16:51:34.1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3期作者:吴定虹[导读] 研究在慢性病管理中采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
吴定虹(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宜宾644500)【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病管理中采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中心2018年1月—2018年12月建档立卡的118例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全部采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研究实施管理前后的效果。
结果:实施“知己”健康管理模式之后,患者的有效运动消耗能量得到显著提升,与实施管理之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患者的各项健康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
结论:在慢性病管理中采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推广。
【关键词】“知己”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应用慢性病(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虽然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已经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在临床中治疗慢性病一般采用药物控制方式,然而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旦停止药物使用将极有可能产生复发。
文献资料显示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采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中心建档立卡的慢性病患者中选取118例进行研究,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62例和56例,其中有46例患者表现为糖尿病,54例患者表现为高血压,10例患者表现为血脂异常,8例患者表现为肥胖。
患者平均年龄(41.25±4.12)岁。
选取标准:1)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符合慢性病标准。
2)排除具有先天性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以及严重并发症患者。
3)患者全部知情并签署协议同意进行试验。
1.2 方法患者均采用“知己”健康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如下内容:【2-3】1)患者以自愿为原则,告知患者采用“知己”健康管理。
慢性病患者的支点作用与慢性病防控——基于知信行模型的观点
![慢性病患者的支点作用与慢性病防控——基于知信行模型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b9211ba216147917112895.png)
e s s I hs p p rwe b s d o h AP mo e , e p oe t e f lr m eபைடு நூலகம்c ft e c r nc d s a e p t n sa d t ep e e t n a e . n t i a e , a e n t e K d l x lr uc u f to h i ie s ai t n h r v n i h e h o e o a d c n r l f h o i ie s s n od rt r vd e h n i g w y f re tb i me to r v n in a d c n r ls se o n o t r nc ds a e ,i r e o p o i e a n w t ik n a o sa l h n fa p e e t n o t y t m f o oc s o o c r n c d s a e h ti b t n a c r a c t i a Sst ain a d ef cie h o i i s s t a oh i c o d n ewi Chn i t n f t . e S h u o e v
k o l g —a i d pat e( A ) ai t wt crncds ss r o ol sr o dcl eore ,b t s ni— n we e tt e— r i K P ,pt ns i h i i ae ent nyues f d tu cc e h o e a mei sucs u a oa ar l m
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d559c1ddccda38366baf9d.png)
78• 临床研究 •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龙雄初(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21)【摘要】目的 探讨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我中心参与慢性疾病规范化管理依从性差、血压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知信行模式的教育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
两组患者均干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参与慢性病管理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情况、心理状况、高血压的达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参与慢性病管理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情况、心理状况及高血压达标较干预前均有提高,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达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0,P=0.034<0.05)。
结论 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依从性、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提高慢病管理的临床效果,是做好社区慢性疾病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心理行为干预;社区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9-0078-03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NCD,简称慢性病)患病率不断攀升。
据统计,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7亿[1],已成为我国目前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为此,卫生行政部门已将高血压患者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并责成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笔者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慢病管理过程中发现,由于高血压等慢病尚无法治愈,存在病期长、患者存在相关知识匮乏及心理障碍等诸多因素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在接受慢病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尚存在依从性差,对其规范化管理不配合,甚者自我否定,自暴自弃,从而影响了慢病管理的临床效果。
“医院-社区-家庭”慢病管理知信行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医院-社区-家庭”慢病管理知信行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b17adf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8.png)
“医院-社区-家庭”慢病管理知信行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探讨陈丽芳 黄莉莎 方菁菁 杨礼腾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慢病管理知信行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135例COPD 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医院-社区-家庭”慢病管理知信行模式,68例)和对照组(常规门诊及家庭健康随访,67例)。
比较两组COPD 预防保健知识知信行情况,评价两组心肺与呼吸功能情况,统计1年内COPD 发作及相关情况。
结果 实验组COPD 预防保健知识知信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AT 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6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FEV1% Pred 大于对照组;随访1年,实验组COPD 急性加重及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COPD 管理中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慢病管理知信行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肺功能、预防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COPD;“医院-社区-家庭”;慢病管理;知信行模式[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11-163-04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hospital-community-family' chronicdisease management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HEN Lifang HUANG Lisha FANG Jingjing YANG Liteng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Luoh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Shenzhen 518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hospital-community-famil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Methods 135 patients with COPD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hospital-community-family'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 model,68 cases)and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outpatient and home health follow-up,67 cases).The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 of COPD preventive health knowledg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 and compared,the cardiopulmonary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and incidence of COPD and related conditions within one year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 scores of COPD preventive health knowled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AT questionnaire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FEV1%Pred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fter 1 year of follow-up,the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medical expenses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hospital-community-famil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 model in COPD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ability,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pulmonary function,preventing disease recurrence,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and reducing the burden of disease.[Key words] COPD;'Hospital-community-family';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 model[基金项目]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852)。
“知信行”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自我健康
![“知信行”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自我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0b4d20d90b4c2e3f56276347.png)
“知信行”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自我健康管理的影响作者:邬菊英胡文徐晶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11期[摘要] 目的探討“知信行”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自我健康管理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1—8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采用“知信行”干预。
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时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自我健康管理、对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干预满意度。
结果①出院时,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较入组时低,并且干预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知信行”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不确定感;自我效能;自我健康管理[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11-0070-04Effects of "knowledge, belief and action" intervention on uncertainty, self-efficacy and self-health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WU Juying HU Wen XU JingDepartment of Hepatopathy, Hangzhou Xixi Hospital, Hangzhou 31002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belief and ac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uncertainty, self-efficacy and self-health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30 cas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knowledge, belief and action" intervention. Illness uncertainty, self-efficacy, self-health management level, knowledg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intervention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pon admission and at discharge. Results ①At discharge, the illness uncertainty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upon admiss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②At discharge,the self-efficacy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upon admiss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③At discharge, the self-management level in the two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ose upon admission, and the intervention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④At discharge, the scores of basic disease knowledge, prevention knowledge, treatment knowledge and total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upon admiss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⑤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Knowledge, belief and action" intervention can now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the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 reduce illness uncertainty, and improve self-efficacy and self-management level.[Key words] "Knowledge, belief and action" intervention; Chronic hepatitis B; Uncertainty; Self-efficacy; Self-health management全球大约有3.5亿人感染HBV后转为慢性,其中亚洲人占75%,有近1/3左右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
中山市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典型相关分析
![中山市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典型相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364e3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e.png)
中山市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李旭才;梁厚祥;雷继敏;蔡成活;邝明汉;陈文力;黄庭标;闫振山;李细苟【期刊名称】《卫生软科学》【年(卷),期】2003(017)006【摘要】目的检验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实施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方法典型相关分析.内容分析检验社区健康宣教、健康教育覆盖率、居民慢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居民心理及行为变化四者之间相关关系.结果经典型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典则变量相关分析、典型冗余分析,健康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覆盖率-居民慢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心理行为变化,两两之间大多数相关因子相关系数矩阵分析结果绝对值》0.5,四个典型相关系数都为1.0,第二、三典则变量解释的方差比例累计为0.9093~0.9839,两两之间相关关系显著.结论中山古镇慢病综合防治的知信行模型实施效果显著,科学可靠.【总页数】4页(P37-40)【作者】李旭才;梁厚祥;雷继敏;蔡成活;邝明汉;陈文力;黄庭标;闫振山;李细苟【作者单位】中山市卫生局,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卫生局,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卫生局,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古镇医院,广东,中山,528421;中山市古镇医院,广东,中山,528421;中山市古镇医院,广东,中山,528421;中山市古镇医院,广东,中山,528421;中山市古镇医院,广东,中山,528421;中山市古镇医院,广东,中山,5284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相关文献】1.中山市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研究 [J], 梁厚祥;李旭才;雷继敏;蔡成活;陈文力;黄庭标;闫振山;李细苟;邝明汉;李保会;朱碧林2.中山古镇慢病综合防治知信行模型的效果评价 [J], 李旭才;梁厚祥;雷继敏;麦莉;邝明汉;李细苟;蔡成活;陈文力;黄庭标;闫振山;李保会;朱碧林3.中山市小榄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预防复发知信行的调查研究 [J], 郑钰凤;李晨;张宏;袁艳梅;张劲勍;杨增士4.中山市小榄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预防复发知信行的调查研究 [J], 郑钰凤; 李晨; 张宏; 袁艳梅; 张劲勍; 杨增士5.多层面健康管理对老年慢病共病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知信行水平影响 [J], 梁世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病患者的支点作用与慢性病防控——基于知信行模型的观点
![慢性病患者的支点作用与慢性病防控——基于知信行模型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d8473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78.png)
慢性病患者的支点作用与慢性病防控——基于知信行模型的观点高其法;宋剑;丁立松【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2(15)16【摘要】It is an important item to set up 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chronic diseases tha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ituation in China for future, which will also be come a strategy that is of priority to develop. 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knowledge - attitude - practice ( KAP ),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re not only users of medical resourc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 The key point is how to play their potential role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is paper we, based on the KAP model, explore the fulcrum effect of the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thinking way for establishment of 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chronic diseases that is both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situation and effective.%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防控体系是未来我国在慢性病领域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根据知信行模型,慢性病患者不仅仅是现有医疗资源的使用者,而且也可能是医疗资源的重要来源,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其潜在的在预防控制慢性病中的作用.本文基于知信行模型,探讨了慢性病患者的支点作用与慢性病防控,为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慢性病防控体系提供新的思路.【总页数】3页(P1858-1860)【作者】高其法;宋剑;丁立松【作者单位】510515,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510515,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510515,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相关文献】1.北京德胜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知信行的状况调查 [J], 许丽杰;马鹏涛;吴静;路俞2.北京市德胜社区签约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防治知信行现状调查 [J], 王凌云;刘菊红;赵洁;吴静;温秀芹;马鹏涛;路瑜;宋学凤;赵辉3.社区与医学院校师生协作干预对社区\r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知、信、行\"的影响 [J], 姚立鹏;庄苏兰;胡建利;夏晴4.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多学科延续性护理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知信行的影响 [J], 杨启慧;程华刚;石兴莲;李元5.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知-信-行"现状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J], 薛文俊; 王艳红; 任晶晶; 张言; 王惠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7fb884b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9.png)
基于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罗芳;徐红【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22(43)18【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建档并参与慢性疾病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接受高血压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心理状况、参与慢病管理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33.33%(10/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参与慢病管理依从性的优良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0/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基于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参与慢病管理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总页数】4页(P34-37)【作者】罗芳;徐红【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八一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知信行模式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2.知信行干预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3.沙盘游戏联合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r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4.以知信行教育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5.基于知信行理论的营养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干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知信行”健康管理模型对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运动干预
![基于“知信行”健康管理模型对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运动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1522d65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a.png)
基于“知信行”健康管理模型对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运动干预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昌吉,831100; 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830054;【摘要】[1]目的:探讨并分析基于“知信行”健康管理模型对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运动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心内科收住的106例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健康宣教,实验组在接受常规运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还接受基于“知信行”健康管理模型的延续性运动干预。
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体力活动中等活跃及高度活跃者的比例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
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知信行”健康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改善患者肥胖情况,并有效提升血压控制率。
关键词:“知信行”健康管理模型;高血压合并肥胖;运动近年来,“知信行”(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P)健康管理模型在医学护理领域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即健康宣教者需要帮助宣教对象正确认识健康知识和增强健康信念,以达到宣教对象自我主动的采取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措施[1-2]。
故本研究以“知信行”健康管理模型为基础,分析并探讨其对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运动行为及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从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新疆某综合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9例,女性27例,年龄60.94±10.11岁。
1.2 研究方法1.2.1对照组统一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制定相关疾病的运动方案,患者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和运动健康宣教: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发放健康宣教材料,告知心血管病患者运动相关知识等。
1.2.2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知信行”健康管理理论实施延续性运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普及健康运动知识:责任护士告知患者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和运动训练对改善病情的优点,同时与患者间建立微信群,通过发布运动训练科普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适当的运动相关知识。
“知信行”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用于社区慢性病的应用效果
![“知信行”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用于社区慢性病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6401e12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8.png)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疾病在知信行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患有社区慢性病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按照家庭医生团队随机分组,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抽取60例作为研究样本。
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干预,为观察组开展知信行管理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干预,观察不同管理模式下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情绪影响、疾病认知影响、生活质量影响、用药依从性影响及自我约束能力影响。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被管理之前,焦虑和抑郁测量分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两组的分数都有所降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对慢性疾病的发生原因、诊疗及医疗、饮食搭配、服药水平理论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在管理对策展开之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呈较低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开展管理工作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观察项目的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
患者服药依从性水平更高的组是观察组(P<0.05)。
观察组患病目标护理后,对于自身疾病的约束水平更高一些,各观察项患者占比数均呈更高显示(P<0.05)。
结论:将知信行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用于社区慢性病护理工作中,能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并强化其对慢性病的正确认知,有利于规范患者行为,提高用药依从性,使之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知信行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慢性病;疾病认知前言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大部分患者均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患病因素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的严重影响[1]。
在开展社区护理期间,采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精准对接患者的健康需求,使患者感受到科学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生命健康[2]。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应用过程中,结合知信行护理模式,能打破传统护理工作的笼统性,进而优化护理程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改善自身行为,便于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病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的支点作用与慢性病防控———基于知信行模型的观点高其法,宋剑,丁立松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2.06.02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慢性病预防控制”成果(10cgl073)作者单位:510515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摘要】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防控体系是未来我国在慢性病领域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
根据知信行模型,慢性病患者不仅仅是现有医疗资源的使用者,而且也可能是医疗资源的重要来源,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其潜在的在预防控制慢性病中的作用。
本文基于知信行模型,探讨了慢性病患者的支点作用与慢性病防控,为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慢性病防控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知信行模型;支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72(2012)06-1858-03Fulcrum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Non -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s :A View Point Based on the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Model GAO Qi -fa ,SONG Jian ,DING Li -song.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 】 It is an important item to set up 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chronic diseases that is in accordancewith the situation in China for future ,which will also be come a strategy that is of priority to develop.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re not only users of medical resourc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medical resources.The key point is how to play their potential role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In this paper we ,based on the KAP model ,explore the fulcrum effect of the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thinking way for establishment of 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chronic diseases that is both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situation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model ;Fulcrum effect 我国卫生部陈竺部长在2011年第66届联合国大会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上提出,我国要建立适合自身国情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并将其列入国家优先发展战略[1]。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慢性病患者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力求改变患者仅是医疗资源的使用者而不能成为供给者的片面看法,为建立和完善适合国情的慢性病防控体系提供一些思路。
1 慢性病防控现状严峻当前,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2010年北京居民死因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户籍居民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90.36%,而传染病在死因中的位次从解放初期的首位降至近年的第九或第十位,占总死亡的比例不足1%[2]。
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也显示,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与2003年调查相比,患病率增加4.9个百分点。
据此推算全国2008年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2.6亿,比2003年增加了0.6亿[3]。
现代医学证明,不良行为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膳食不合理等,是造成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
改变这些不良行为,就可以大大减少患慢性病的概率。
而且这种方式还具有非常理想的成本-效益比,在政策与经济层面上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在中国落实吸烟、膳食、久坐、饮酒等五项优先干预措施所需的年人均经济投入仅不足3美元[1]。
但这些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并没有有效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
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DSPs )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主要结果显示,与2007年监测结果比较,2010年18耀69岁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有所上升,吸烟率有所下降,饮酒率持平,饮食、久坐等不良健康行为没有相应数据对比,但符合要求的比例较低[5]。
其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死于慢性病,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和医疗资源的紧张等诸多问题。
促进人们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依然是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2 认识与行为的关系———基于知信行模型2.1 知信行模型[6] 要理解人们为什么没有采取预防行动这一问题,非常有必要了解“人们是如何选择行为的”。
人们通常认为,行为不仅是由人做出的,而且是通过人的理性思考并选择而做出的,包含着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它强调人在行为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而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的关系,加入了大脑对刺激、反应的双层控制,以至于即使没有相应的刺激,也一样能做出行为反应。
·8581·万方数据知信行模型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着重分析如何从不良的行为模式向健康的行为模式转变。
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可用公式表示:知识-信念-行为。
“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态度,“行”为行为、行动。
知信行模型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
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
2.2 知信行模型下,知识转变成行为的具体路径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拥有某种知识是人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行行动的前提。
要使知识发挥作用,人们还必须相信这种知识,这样才能产生采取行动的动力,这种动力会促使人们做出行动。
即只有把拥有的知识转变为自身的某种特征时,才能产生行动动力,行动动力再转变为实际行动,完成“知识-主体某种特征(相信)-行动动力-行动”这一链条。
这一链条包含着四个转变,第一转变为从缺乏相关知识转变为拥有相关知识;第二转变为从拥有的相关知识转变为相信拥有的知识;第三转变为从相信拥有的知识转变为行动的动力;第四转变为行动的动力转变成具体的行动。
2.2.1 从缺乏相关知识转变为拥有相关知识的第一转变过程和机制相对容易实现 在相关知识已经存在的前提下,把主体缺乏的相关知识通过某种介质提供给主体。
这些介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体相当于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只要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就可以实现这一转变。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转变是比较容易的。
2.2.2 从拥有的相关知识转变为相信拥有的知识的第二转变过程较困难 接受知识的主体可以只是接受者和拥有者,可以不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知识要对拥有者的行为产生影响,必须再经过转换,变成接受者自己的某种特征,才能对行为产生影响。
但主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某种特征,这一过程显然与主体所处的环境、主体的诉求和知识的作用相关。
主体所处的环境对主体提出问题,影响着主体的诉求,使主体产生对知识的需求。
如果知识能够使其认为解释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主体就容易相信这种知识,除非出现更好的知识。
如果其所处的环境没有对主体提出问题,这些知识将很少对其产生作用,主体也就很难相信知识,但一旦遇到类似问题,这些知识将会提供帮助。
2.2.3 从相信拥有的知识转变为行动动力的第三转变过程依赖于主体如何把握问题的紧迫性与严重性 相信知识只是为使用知识提供了基础,但并不意味着主体会使用相关知识。
如果主体所处的环境没有对其提出问题,或者其没有意识到提出的问题,或者主体认为问题的严重性不足,知识依然不能被使用,也就不能转变为行动的动力。
我们未雨绸缪的能力来自于我们对问题的感知能力,而问题的感知能力又基于我们拥有的知识。
知识-问题之间的往复循环导致知识与行动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
2.2.4 由知识而形成的行动动力要克服其他因素的影响才能转化成具体的行动 行动的动力与其他影响行动的力量相互影响,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才能转变成具体的行动。
因此,实现的行动与原初期望实现的行动可能并不一致,或者不能持久,造成行动的扭曲。
因此,要完成知-信-行这一看似简单的流程,其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但无论过程怎么复杂,知识是行动的前提,相信知识才能行动。
由于人是知识积累的集合,即使是相信知识也不一定产生期望的行动。
因此,如要达到想要的行动,强制远比通过主体的自觉更有效,但由于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够保证行动会永远正确。
因此,强制的有效性也可能转变成灾难性。
3 慢性病患者在慢性病防控中的支点作用知信行模型简要说明了知识通过改变人们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虽然这一过程复杂多变,而且这也并不是改变人们行为选择的惟一方式,但知识与行动的密切关系依然是可以被观测到的。
因此,传播相关知识是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健康教育自然也就成了传播健康知识、开展预防工作的重要措施。
但只有在对“如何进行健康教育才能有效传播健康知识”、“健康知识如何能被居民接受”等基础性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