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长恨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长恨歌》

外国语学院102班杨华婷

《长恨歌》是一首写的荡气回肠的诗,里面描写了显而易见的两种感情,一是对唐玄宗因贪恋美色而荒误国事的讽刺,一是对他和杨玉环深厚感情的感叹和惋惜。从作为一个国君的角度来说,“爱江山更爱美人”固然是昏庸至极,但我更为他们两人之间的情意感动,很小的时候看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就已经为这种生死不弃的誓言所感动,现在自己已经有能力理解故事的所有,更加觉得此情可贵。

作为一个女人来说,一辈子能得到一个人对她无所求的恩宠,是何等的幸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因有上天赐予的美丽容颜,而得到他人不能得到的宠爱,她是幸运的,从她自身的角度来讲,她没有任何的奢望,只是希望有人可以和自己白头偕老。红尘反复来去,美人孤寂有谁问?他是一朝君王,自然有很多国家大事需要处理,自己的小小愿望,只是一起慢慢变老,在朝中大臣都说她蛊惑君心时,自己的苦楚从来无处发泄,像鸟一样捆绑,绑不住她年华;像繁华正盛开,挡不住她灿烂,旁人只看到她“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来没人解读她的寂寞,只有君王,对她无微不至的呵护,至死不渝的守候,让她感到自己的价值。只是这种宠爱的比重远远大于国君对国事的关注,终导致血流成河,“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在国家人民和她的天平上,他还是把重心放在了人民的一边,含泪赐死他的贵妃,心中又如何不痛,“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兵胜归来,所有的景色都像原来一样,只是人已经不在了,“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每天夜晚都是孤枕难眠,想起原来的恩爱缠绵,总是禁不住泪水涟涟,人们都说她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可是谁曾了解,她是他心中唯一的安慰啊,国事烦劳,身心俱疲的时候只有她能让自己开怀,对别人来说,她什么都不是,可对他,却是他人生的全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美人如此多娇,英雄连江山都不要。一颦一语如此温柔妖娇,再美的江山都比不上红颜一笑。最深的爱,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而永恒的。在梦中与她相见,看到她因思念而日夜憔悴的面容,不仅心疼的皱起眉来,那么多日夜的长长思念都无从说起,两人默默相对,千言万语都融化成了铭记的眼光,知道梦好难留,可还是不愿这场期盼已久的相见匆匆化作云烟,只有把以前的旧物拿出来赠别,让对方记得自己曾经来过,从不曾忘记彼此的容颜。雾气将散,可是还是不舍得分开,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你知道,我一直都很想你。。。”只是恨不能长相厮守,你知道,我宁愿用整个江山,来换取你的回眸一笑,只是,我不能。不能这么自私的只为留住你而舍弃了苍生,我何以保全所有啊!如果再选一次,马嵬坡依旧会是我们的分别之处,我相信你也会同意这样的选择。凡事不能两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去经年,待到几世之后,我们再相见。

诗读到这里,心底不禁泛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暖流,从来世间少真爱,这又是难能可贵的一个,纵使它建立在不合时宜的朝代,不合适宜的人身上,可真的,深深为此感动。耳边响起温润如玉的歌声:“我唱着钗头凤/看世间风月几多重/我打碎玉玲珑/相见别离都太匆匆/红颜霓裳未央宫中舞出一点红/解游园惊梦/落/鸿断声中繁华一场梦/我唱完钗头凤/叹多情自古遭戏弄/我折断锦芙蓉/走过千年还两空空/一城飞絮几度春风长恨还无用/解游龙戏凤我几杯愁绪唱罢还是痛。”

几千年之后,我们再相遇,上演的不会再是生死离别的悲剧,彼此的付出,换来的将是一盏阳光的温暖。

安意如说,论杨贵妃,它最合适了。这个女子是我们都熟悉的了,她被历史说成是那个时代的红颜祸水,从一代佳人到结局竟是马嵬坡前“一掊黄土收艳骨,数丈白绫掩风流。”

从此香消玉陨,让后世的人无不为她感到可惜。若是这么个大美人放到现代来,不知又有多少男子为之疯狂了,是不是也会有人宁要美人不要“江山”了。

我们不仅仅是感叹她的美丽,更感慨于“三郎”与“玉环”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不知玉环在马嵬坡的最后一夜,是否恨过“三郎”,曾经的山盟海誓,换来今朝的数丈白绫。也许玉环懂得“三郎”的心,他是她的“三郎”,却是天下人的皇帝,于是她心甘情愿的先走一步,只在奈何桥旁等着这个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

还是安意如说的好: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早闻白居易的感伤诗能“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歌咏者”。今日读《长恨歌》,果然名不虚传。初看此题,一般人易误以为白居易亦凡夫俗子,将恨追究在杨贵妃身上,恨她因色误君,从而误了国。而事实不然,或者说是截然相反,作者在此诗中对女性的认识有了重大的突破。作者对本诗表现的

唯一的女性——杨贵妃赋予了极大的同情,塑造了女性的悲剧。女性漂亮不是罪。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杨玉环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一朝选在君王侧”也

许并不是她所希望的生活,但命运却让她走上了贵妃之路,充满了宫廷斗争的后宫生活。

也许唐玄宗对她的爱让杨玉环也爱上了这位君王,这更不是她的错,若连爱一个人也有错,那世上错者岂不是千千万?而后杨玉环死了,为了“六军不发无奈何”,她死得多么无辜,多么悲惨,多么凄凉,“花钿委地无人收”。这乱世的爆发与她何干?她有何错?她仅仅是个政治悲剧的牺牲品,直接的受害者。

悲剧不是杨玉环个人造成的,而政治悲剧是身为皇帝的唐玄宗的悲剧,而这政治悲剧又是封建制度下不可避免的悲剧。杨玉环的死也许可以让六军重振,却不能改变安史之乱的爆发,蔓延。

古人云:红颜祸水。我却说错错错。并不是因为我是女生而偏袒红颜,而是事实摆在眼前,古往今来重男轻女,霸业在手的男人总逃不了美人关,而后的覆国就由那可怜的女性来承担。过因红颜?若不非一国君王因色误国,国会破?家会亡?得宠也好,失宠也罢,在封建社会女性的最终命运永远是个悲剧。无论是认命,抑或进行怎样的抗争,女性无一幸免——全是悲剧,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作者在此是种写明了唐玄宗重色,思色,求色,得色,宠色,失色,思色的一系列,通过唐玄宗记当时社会的渲染,将杨贵妃不仅仅作为个人的悲剧,更把她作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的典型,提高到了社会悲剧,进而是这个典型更有社会价值。

诗名《长恨歌》,却在诗末才点名了“恨”,恨因求色误国的君主悲剧,恨因君王的悲剧而导致的国家的悲剧,恨因社会的悲剧而导致的女性的悲剧,前篇大篇幅的铺垫将“恨”大大升华,也点明了主题。

作者将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将杨玉环的悲剧通过历史事实的描写和浪漫的想象结合表现得淋漓尽致。恨、同情交织在一起。更恨当时的君王亦不醒悟,一语双关。红颜只是引申。红颜,千年恨?想必白居易早已否决了这个问题,红颜古往今来数不胜数,元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