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色谱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制备色谱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陈峰(海正药业)ppt课件

制备色谱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陈峰(海正药业)ppt课件

制备色谱技术专家研讨会
传统纯化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般结晶方法: • 选择性差 • 分离方法难开发 • 底物要求高 • 工艺重复性差,操作要求高
制备色谱技术专家研讨会
传统纯化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般中低压色谱方法: • 分离效果:杂质控制、选择性 • 分离效率:上样量、操作时间 • 回收率 • 载体重复利用 • 溶剂使用量 • 安全性
制备色谱技术专家研讨会
2、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对溶液中的不同离子有不同的亲 和力,对它们的吸附有选择性。各种离子受树脂 交换吸附作用的强弱程度有一般的规律,但不同 的树脂可能略有差异。 制药工业离子交换树脂对发展新一代的抗菌素 及对原有抗菌素的质量改良具有重要作用。链霉 素的开发成功即是突出的例子。近年还在中药提 成等方面有所研究。
3、反相C18
反相C18(Octadecylsilyl,简称ODS),即十八烷基 硅烷键合硅胶填料,这种填料在反相色谱中发挥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它可完成高效液相色谱70~80%的分析任务。 由于C18(ODS)是长链烷基键合相,有较高的碳含量和更 好的疏水性,对各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因此在生物化学分析工作中应用的最为广泛,近年来,为 适应氨基酸、小肽等生物分子的分析任务,又发展了CH、 C3、C4等短链烷基键合相和大孔硅胶(20~40μm)。 目前工业制备的医药案例以反 相居多,采用 10um 反相C18,DAC柱系统。

制备色谱技术专家研讨会
工业制备色谱的历史发展
原料药纯化面临的挑战 1.生产效率 2.环境效应 3.药品自身特点—纯度和杂质 • 三者互相牵制,最终决定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效益
制备色谱技术专家研讨会
生产效率 环境效应 纯度 杂质

制备液相色谱技术LCMSPPT课件

制备液相色谱技术LCMSPPT课件
第49页/共68页
扩散
扩散使峰(谱带)变宽 ,严重削弱了 色谱的分辨(分离)能力。
谱带变宽与流速成反比,与管线长度和 管线内径成正比。
第50页/共68页
三种不同管径的扩散影响
所以,制备液相色谱中更应注意缩短管路的长度,减少不必要的死体积。
第51页/共68页
各种类型的制备液相展示
第52页/共68页
第44页/共68页
两个问题:
1、延迟体积校正 2、扩散影响
第45页/共68页
什么是延迟体积?
理想情况下,当检测器检测到组分信号 时,同一时刻,组分也被馏分收集器收集到。
实际情况下,这是做不到的,因为存在 一个延迟体积。
延迟体积:检测池到馏分收集器之间管 路的体积。
第46页/共68页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流路示意图
30mlmin30mlmin计算结果25mg035mlmin流速下的色谱图经放大计算采用不同的柱径进样量和流速样品的色谱图在分析型色谱柱上不同进样量的色谱图massbasedtimebased根据馏分的保留时间及其色谱峰宽以时间作为馏分收集器动作的指令参数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的原理:
色谱分离原理无论是分析型色谱还是制备型色谱都是相同的 ,那就是色谱理论。
合物的能力不同。
第2页/共68页
第3页/共68页
第4页/共68页
第5页/共68页
经典制备色谱方法 优点: 设备简单,投资小,见效快。能满足一般样
品的 纯化要求。 缺点: 效率低下,收率低,对于过于复杂的化合物
,纯化效果不理想。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 优点:效率高,收率相对较高,特别适合复杂样品、
性质接近化合物的纯化。纯化效果理想。 缺点:设备复杂昂贵,投资大,运行费用较高。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7章 制备色谱技术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7章 制备色谱技术
第7章 制备色谱技术
7.1 制备薄层色谱技术 7.2 常规柱色谱技术 7.3 加压液相色谱技术 7.4 逆流色谱法 7.5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7.6 模拟床移动色谱法 7.7 制备气相色谱法 7.8 径相色谱法 7.9 顶替色谱法 7.10 离子交换与吸附
制备色谱技术
制备色谱的特点:
最有效的制备性分离技术;
实验室规模、小批量生产、产业化制备;
不同领域产品量不一样,阐明化学结构和
生物活性,30-50 mg足够,分析用标准
品100 mg以上,有机合成通常需要g级以
上;
薄层色谱
柱色谱
制备色谱技术
7.1 制备薄层色谱技术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离快速、灵敏度及 分辨率高; a. 切割谱带更加方便; b. 自动化:自动点样仪、自动程序展开仪、 薄层扫描仪、多种强制流动技术、多种联 用技术如傅立叶变换红外、拉曼、质谱等。
50-300
2-7
50-500
2-12
制备色谱技术
7.2 常规柱色谱技术
可使用较大直径的色谱柱,更多的固定相,
因此样品量可以更大;
分离速度较慢,样品可能被不可逆吸附;
不适合小颗粒的吸附剂?
改进方法:减压、加压等
制备色谱技术
柱色谱常用固定相
(1)硅胶:官能团和分子的几何形状,对异构
比表面积
制备色谱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使用:
用前需预处理除去杂质:
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
渗漉法----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湿法装柱,浸泡12
h后洗脱2-3倍柱体积,再浸泡3-5 h后洗脱2-3倍柱体
积,重复直到流出的有机溶剂与水混合不呈现白色乳 浊现象为止,用大量蒸馏水洗去乙醇即可。如单独采 用有机溶剂洗不尽杂质,则可用酸碱处理,2-5%盐 酸、2-5%NaOH溶液浸泡,洗脱,水洗。

气相色谱法及其应用-PPT

气相色谱法及其应用-PPT
血液中乙醇,麻醉剂及氨基酸的分析;某些挥发性药 品的分析
第二部分 气相色谱仪系统及功能
GC工作过程示意图
载气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和 记录系统
进样系统
温控系统
一、载气系统
{ 气源
载气系统 净化干燥管
载气流速控制装置
常用载气:氮气、氦气、氢气及氩气
{ 载气选择依据 检测器 柱效
{
二、进样系统
进样系统
色谱柱的温度控制方式有: 恒温和程序升温 程序升温指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
低温向高温作线性或非线性变化,以达到用 最短时间获得最佳分离的目的。 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合物,往往采用程序 升温法进行分析。
恒温150 ℃
程序升温50~250℃, 8℃/min
正构烷烃恒温和程序升温色谱图比较
程序升温不仅可以改善分离,而且可 以缩短分析时间。
组分峰影响。
优点
准确度高
岛津GC-2014型
1 . 热导池检测器 (TCD)
A R1 R2 B 参比 测量
工作原理:纯载气是一条 直线,当有有试样气通过 时,由于导热系数与载气 不同,测量池中热敏电阻 上的温度发生变化,其阻 值随之改变,电桥平衡遭 破坏,AB两点间的电位 不再相等,记录仪上即出 现峰电位。待测组分的导 热系数越大,测量池中热 敏电阻上的温度变化越大, 其电阻值也越大。
V0 t0Fc
5 . 保留体积Vr
Vr tr Fc
6 .校正(调整)保留体积
三、峰高与峰面积-定量分析的依据
四、区域宽度-柱效
峰底宽度W
半峰宽W1/2 标准偏差σ
W 4 W1/2 2.35
五、 分离度 定义: R tr2tr1 2(tr2tr1) 12(W1W2) (W1W2) tr2, tr1: 组分2和组分1的保留时间 W2, W1: 组分2和组分1的峰底宽度

制备色谱PPT课件

制备色谱PPT课件

如果做液相色谱分析还要注意!
水:超纯水电阻率(MΩ•cm),25℃,最小 10.0 -18.0 硅酸盐(mg/L),最大 0.05 -0.003 微粒(micro-m)滤器 0.22 -0.2
流动相脱气&过滤o.2uM或0.45uM 流动相要现配现用。 样品要过滤: 样品用流动相溶解:
柱效
• 样品对柱效的影响
• 反相色谱的流动相通常以水作基础溶剂,再加入一定量的 能与水互溶的极性调整剂,如甲醇、乙腈、四氢呋喃等 。
• 乙腈-水系统要优于甲醇-水系统。乙腈的毒性是甲醇的5倍 ,是乙醇的25倍。价格是甲醇的6~7倍。
在通常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是溶剂的极性。但是对于缺乏 经验的新手不防用下面的方法来的快:
• 1由强到弱: 一般先用90%的乙腈(或甲醇)/水(或缓冲溶液 )进行试 验, 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到分离结果,然后根据出 峰情况调整有机溶剂(乙腈或甲醇)的比例。
为了最大效率地得到目标产 物,制备色谱总是在过载 的情况下操作,严重的过 载会使N很快下降,一学 者建议控制在组分峰的容 量因子下降10%左右。
样品的理化性质,浓度大小 ,分配比,扩散系数及容 量因子等都有影响。
• H=L/N
固定相对柱效的影响
• 颗粒大小,分配范围; • 形状,孔径大小; • 表面积或比表面积; • 表面化学性质;
分离因子越大,两组分峰的距离越远。当样品 固定时,分离因子取决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 。
因此,选择固定相&流动相是获得大的分离因 子的关键。
How?
固定相的选择
首先考虑样品的性质 疏水样品选择反相固定相 亲水样品选择正相固定相 大分子选择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 碳水化合物选择疏水色谱固定相 无几离子选离子色谱固定相 合成聚合物选凝胶色谱固定相 立体异构样品选环糊精固定相 外消旋样品选手性固定相

色谱分析ppt课件

色谱分析ppt课件
➢ 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称 为分配色谱法。
➢ 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 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色谱法。
➢ 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 法,称为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
最近,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定化分子) 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亲和色谱法,常用于蛋白 质的分离。
色谱过程
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
两种组分的理化性质原本存在着微小 的差异,经过反复多次地吸附→解吸→再 吸附→再解吸的过程使微小差异累积起来, 结果使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从而使 各个组分得到了分离。


1
2
3

色 谱 柱 ( 固 定 相 )
样品组分 1+2+3
➢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 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LSC)和液液色谱(LLC)。 ➢ 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这 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PC)。
2.按分离机理分类
➢ 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 的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 液体)称为固定相 ; 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 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 。
• 色谱分离中的两相是指系统具有一个有大比表面积 的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可以是固体或以某种 方式固定了的液体)和一个能携带待分离混合物流 过固定相的所谓流动相(mobile phase)(可以是气 体或液体)。

《制备液相色谱》课件

《制备液相色谱》课件

制备方法
1
设备和材料
选择适合的液相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仪器和色谱柱,准
样品制备
2
备所需的溶剂、标准品和其他实验材料。
对待分析的样品进行前处理,如萃取、
浓缩、净化等,以获得适合液相色谱分
析的样品。
3
色谱柱制备
选择合适的色谱填料,将填料装填至色
谱柱中,并保证填充的均匀和密实。
流动相制备
4
选择适当的溶剂组成和流速,根据分离 物的特性和目标,调配合适的流动相。
注意事项
仪器保养与维护
定期进行仪器的保养和维护, 及时更换柱和耗材,确保液 相色谱仪的正常运行。
样品处理注意事项
注意样品的前处理方式和条 件,避免干扰物的存在,保 证准确可靠的分离结果。
流动相配比的选择与考 虑
根据分离物的特性和色谱柱 的选择,调整流动相的选择 和配比,以获得最佳的分离 效果。
结论
• 掌握液相色谱的制备与优化技巧,可以实现高效准确的物质分离和分析。 • 液相色谱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前景,对于医药科研、环
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制备液相色谱》PPT课 件
液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本课件将介绍制备液相色谱的方法、操作 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和前景。
液相色谱的定义
• 液相色谱是一种分离技术,通过溶解在移动相中的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在色谱柱中 实现物质分离和分析。
• 液相色谱具有高选择性、高效能、高灵敏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环境、食品等领域。 • 液相色谱的应用包括药品质量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
操作流程
1
色谱柱填充
将填充好的色谱柱安装到仪器中,并调整好流量、压力等参数,以确保柱的正常运行。

制备液相色谱技术LCMS ppt课件

制备液相色谱技术LCMS ppt课件
经典制备色谱方法:柱色谱、薄层色谱 … … 相同:目的相同;某些方法原理也相同。 不同:自动化程度不同,效率不同,分离复杂化
合物的能力不同。
经典制备色谱方法 优点: 设备简单,投资小,见效快。能满足一般样
品的 纯化要求。 缺点: 效率低下,收率低,对于过于复杂的化合物
,纯化效果不理想。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 优点:效率高,收率相对较高,特别适合复杂样品、
性质接近化合物的纯化。纯化效果理想。 缺点:设备复杂昂贵,投资大,运行费用较高。
制备液相色谱又称纯化系统,是目前高效 率制备纯化合物最有力的方法,广泛应用于:
1.天然产物的分离与纯化 2.合成药物的纯化 3.合成反应中间产物或副产物的制备 4.手性药物的分离与纯化 5.药物杂质的分离制备
... ...
重复性
选择性要求
色谱柱吸附等温线
正常载荷(loading):
色谱柱吸附等温线
超载(overloading):
纯度(purity)、产量(throughput) 和收益(yield)(PTY)三者的关系
浓度过载和体积过载
制备液相色谱技术LCMS
什么时候使用浓度过载?
什么时候使用体积过载?
实际情况下,这是做不到的,因为存在 一个延迟体积。
延迟体积:检测池到馏分收集器之间管 路的体积。
制备液相色谱技术LCMS
制备液相色谱技术LCMS
后运行时间:是指分析物组分从检测池到 馏分收集器所用的时间。
为了准确地触发馏分收集器的启动和停止, 必须测定后运行时间。后运行时间可以转换成 与流速无关的延迟体积。
设置阈值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噪声的影响。
制备液相色谱技术LCMS
Peak-based实例(只收集后面这一组分)

色谱法基本理论PPT课件

色谱法基本理论PPT课件
阐述本ppt课件的目的,即帮助学习者 系统了解和掌握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技术和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0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来实现分离。当流动 相经过固定相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使得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 衡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开发新型色谱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型色谱技术,如微流控芯片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样品分析。
联用技术结合
将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光谱等)联用,可以实现更复杂 样品的高效分离和鉴定。
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实现色谱分析的远程控制、实时监 测和数据分析,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感谢您的观看
分配平衡
色谱法中的分配平衡是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布情况。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 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相互作用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分配平衡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物质与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分配平衡,从而实现分离。
固定相和流动相
保留机制
01
保留机制
保留机制是指物质在色谱法中通过固定相的保留作用而滞留在固定相中
的过程。物质的保留机制主要取决于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
性质差异。
02
竞争吸附
在色谱法中,多种物质会竞争吸附到固定相上,形成竞争吸附现象。竞
争吸附会影响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分离效果,因此在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
时需要考虑竞争吸附的影响。
色谱法可用于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通过分析反应中间产物和产物, 揭示反应机理和速率常数。

色谱概论及薄层色谱法PPT课件

色谱概论及薄层色谱法PPT课件

操作技巧要求高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 需要经验丰富的实验员进行操作。
对环境条件敏感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效果易受环境温度、 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薄层色谱法的展望
优化实验条件
发展新型薄层板
未来可以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提高薄层色 谱法的分离效果和定量分析精度。
研究开发新型的薄层板材料和制备方法, 提高薄层色谱法的分离速度和分辨率。
色谱概论及薄层色谱 法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色谱概论 • 薄层色谱法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技术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 薄层色谱法的优缺点及展望
01
色谱概论
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基于不同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 配平衡原理。
分类
按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分 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 谱等;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柱色谱 、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等。
色谱法的原理
固定相
选择合适的固体或液体作为固定 相,与流动相相对静止,使混合 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中产生吸附、
溶解或分配作用。
流动相
选择合适的液体或气体作为流动 相,使混合物中的组分随流动相 通过固定相,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合于实验室和现场分析。
分离速度快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时间相对较 短,可以快速得到分离结果。
适用范围广
薄层色谱法适用于各种不同性 质的混合物,如有机物、无机
物、高分子化合物等。
薄层色谱法的缺点
定量分析精度不高
由于薄层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和操作方 法的限制,其定量分析的精度相对较 低。
对样品要求较高
薄层色谱法要求样品具有一定的挥发 性、稳定性和溶解性,对于某些特殊 样品可能不太适用。

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的使用ppt课件

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的使用ppt课件
(动画)
2.色谱法分类
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
按分离柱不同可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
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也称为淋洗液)。 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离子色谱:液相色谱的一种,以特制的离子交换树脂为固 定相,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为流动相。
(2) 梯度淋洗装置
外梯度:
利用两台高压输液泵, 将两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 定的比例送入梯度混合室, 混合后进入色谱柱。
内梯度:
一台高压泵, 通过比例 调节阀,将两种或多种不同 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的比例抽 入高压泵中混合。
(3) 进样装置
流路中为高压力工作状态,
通常使用耐高压的六通阀进样装置,
其结构如图所示:
2. 固定相及分离柱
气相色谱中的固定液原则上都可以用于液相色谱,其 选用原则与气相色谱一样。
选择合适的固定相,降低填料粒度可显著提高柱效, 但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分离柱的制备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 高的工作,一般很少自行制备。
选择短柱、细内径提高分析速度;
研制高效柱填料是一活跃领域。
3. 流动相及流动相的极性
分配系数 K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 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 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 / mL)比,称为分配系数, 用K 表示,即: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分配系数 K的讨论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分在称之为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 分配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 流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免疫亲和色谱PPT课件

免疫亲和色谱PPT课件

3
生物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开发具有高亲 和力和选择性的免疫亲和色谱配体,提高分离效 果。
提高免疫亲和色谱的特异性、灵敏度与重现性
优化免疫亲和色谱配体
通过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对免疫亲和色谱配体进行改造 和优化,提高其亲和力和选择性。
信号放大技术
结合酶促反应、化学放大等技术,提高检测信号的强度和灵敏度, 降低检测限。
免疫亲和色谱ppt课件
• 免疫亲和色谱简介 • 免疫亲和色谱的制备 • 免疫亲和色谱的操作流程 • 免疫亲和色谱的实际应用案例 • 免疫亲和色谱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免疫亲和色谱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免疫亲和色谱是一种基于抗原-抗 体特异性结合的分离分析技术。
原理
利用抗体或抗原与固定相上的配 基进行特异性结合,达到分离目 标物质的目的。
免疫亲和色谱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生物药物分离纯化
用于分离纯化抗体、蛋白质、 酶等生物药物。
临床诊断
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的抗原、 抗体,辅助疾病诊断。
环境监测
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如毒素、重金属等。
食品安全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农药残留等。
免疫亲和色谱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高特异性、高纯度分离、操作简便、 可重复使用等。
准确性。
样品纯化
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提高样品的纯 度,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分析。
样品标记
对样品进行标记,以便在免疫亲和 色谱分离过程中进行追踪和检测。
免疫亲和色谱分离
抗体选择
选择针对目标分子的特 异性抗体,确保分离的
准确性和高效性。

制备加压色谱ppt课件

制备加压色谱ppt课件
用 硝酸银处 理过的硅胶来 分离含烯键的 几何异构体混 合物具有较好 效果 (VaN Beek和Subrtova,2019),然而这种硅胶用于制备型分离并不常见。有关这类色 谱柱的制备方法曾有过介绍(Heath和Sonnet,1980;Morita:等,1983)。Li 等(2019)报道了用含有10%硝酸银的硅胶柱进行快速分离,即将200~300目硅 胶与硝酸银水溶液一起研磨,然后置于150℃的烘箱中干燥。他们用此吸附剂分 离甾体和三萜混合物,每50g吸附剂可上样1g。同时还报道了制备含硝酸银硅胶 的薄层色谱板的方法。
5.1.3.2硅胶衍生的固定相 大孔硅胶是最重要的液固色谱固定相,也被用于制备键合相固定相。根据制
备方法的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径、表面积及颗粒形状(不规则或球形)的吸附剂。 对于分析型高压液相色谱柱,大都采用颗粒度在5~10μm的填料,而对于制备 型液相色谱柱,通常采用直径在10~40μm或更大颗粒的填料。
Royleanones和coleons(如醌的甲基化物,2)一类高度氧化及脱水的abietanoic二 萜类植物色素因会产生严重的拖尾现象。难以用常规的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尽管采 用缓冲液处理过的硅胶(见5·1·3·2节)分离效果较好,但仍存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胶表面吸附的缓冲 剂有可能被洗脱下来的问题。在寻找含有化学键合酸性基团固定相时。研究者发现 质子化的强阳离子交换树脂能分离上述二萜类化合物。色谱柱内可装填Partisil 10 SCX(苯磺酸型;由于分离主要是通过吸附原理,化学键合相硅胶需具有游离的硅 烷醇基团),并以己烷一二氯甲烷和己烷一二氯甲烷一甲醇为洗脱剂。利用该方法, Rtiedi(1985)从唇形科植物Plectranthus parvirus和P.strigosus中分得八个 parviflorones类化合物(具有化合物2骨架的醌的甲基化物),所用洗脱剂为己烷一 二氯甲烷一氯仿一甲醇100:100:15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样品的制备与纯化
样品的制备对于复杂的分离与纯化非常重要。恰当的样品预处理可免去 后续操作过程中的许多麻烦,使分离纯化变得更为容易。无论样品是来源于 混有蛋白质的生物体、生产中混有残存催化剂的工业制品,或混有干扰杂质 的植物体,通过简单的预处理就可以除去其中大部分不需要的物质。 样品的预处理特别适用于需要使用昂贵的制备型高压液相色谱柱时。尽 管制备样品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其中许多操作与分析型高压液相色谱中所采 用的一样。当处理生物样品时问题可能更加复杂,因为样品不仅可能含有复 杂的大分子,而且还可能混有前面纯化过程中残留的缓冲液、盐及洗涤剂。 因此,必须在预处理中去除上述污染物以免污染高压液相色谱柱。 在设计纯化方案时,通常先使用高效与低分辨率的预处理方法,其中包 括一些经典的方法,如选择性溶剂提取、过滤、沉淀、透析、离心及简单的 常压柱色谱分离等。而一些较新的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等则 更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 生物分子(尤其是生物聚合体)与常见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明显不同,需要 使用特殊的预处理方法。除常用的离心、沉淀(如用硫酸铵沉淀蛋白质)、离 子交换及凝胶过滤等方法(Wehr,1990)外,可用透析、超滤等专用方法。
制备色谱应用
目前,有关分析方法方面的文献有很多,但专门论述制备型色谱技术 的著作还很少。本书试图填补这方面的缺憾,在分离方法的设计方面向 读者提供一些指导。 自本书第一版于1986年发行以来,天然产物的研究又取得了重大进展 。谱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仪器自动化程度 的提高及X单晶衍射技术的常规化,都极大地简化了天然产物的结构解析 工作。因而,如何有效地从有机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 活性的纯化合物已成为研究的主要课题。活性物质的极性可能很高或很 低,它们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失去生物活性,因此,一定要采 用温和的分离条件,并需要引入各种新的以及已改进的色谱分离方法来 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归纳并选择性地整理了 近期发表的各种新的色谱技术与应用实例,以供读者选 用,同时在各章后列出了主要参考资料。 本书的第一部分叙述样品预处理的主要方法,色谱分离之前的预处理 可以节省许多后续纯化所花费的时间。其次论述液一固色谱分离方法, 并着重介绍各种加压色谱方法。此后介绍各种液一液色谱技术及其在分 离不稳定化合物中的优越性。大分子及手性物质的分离在本书中被分别 列为一章来介绍。这两章的内容对于新型药物、基因产品乃至初级代谢 产物的分离都十分重要。本书的最后一章论述的是设计分离路线的策略 。
一些有关生物活性(或其他)物质的具体的提取分离方法的综述文章分别发 表 在 ‘ ‘ Joumal of Chromatography”,“Joum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Analytical Chemistr,’, “Natural Product Reports'’,“Phytoehemical Analy‘s∥.“LC-GC Magazine'’及其他各种专业杂志上。另外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天然产物分离的 论 述 可 参 见 E.L.Ghisalberti 发 表 在 “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Detection,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eds S M Colegate,R J Molyneux,CRC Press,Boca Raton。1993),T A Van Beek发表在“Chemie~s from Plants”(ed N J Walton,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London,1 997) 及 “ Ad—vances in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of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eds S Natori,N Ikekawa和MSuzuki,John Wiley,New York,1981)中的有关章节。(中文专著有徐任生,陈仲良主编的《中草药有 效成分提取与分离》,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1989年第 二次印刷——译者注。)
第一章 引
言Leabharlann 色谱方法的起源与天然产物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继1906年Tswett的开 创性工作之后,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制备型液相色谱分离是于20世纪30年代 对植物代谢产物——色素,如叶绿素及胡萝卜素等的分离。天然产物的研 究与色谱方法持续保持紧密的关系,每当提及各种生物分子纯化方法的进 展时,都不能不考虑到色谱方法。仅就高压液相色谱技术而言,其应用就 涉及到制药工业、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及生物化学研究、能源、食品、化 妆品、环境科学、药物及维生素等许多领域。随着从微生物、海洋及陆地 高等生物体中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的工作日益引起广泛的兴趣,人们经常 需要从大量或少量的混合物中以有效、快速、低成本的方法分离出纯化合 物。通常的色谱分离方法很少能同时满足上述三个要求,因此,如何选择 正确的分离方法无疑非常重要。本书的第一版(1986)旨在集合各种制备型 的分离方法供读者参考。近年,各种色谱仪器及其新的应用又有了快速的 发展。因此,提供一本新的、包括目前正飞速发展的生物分子的分离技术 的参考书显然十分重要。
本书旨在着重介绍各种色谱技术的应用,而非详细描 述这些技术的原理。书中所列举的大部分实例来自次生代 谢产物及天然产物。因为制备型色谱的主要作用是对该类 物质的分离。对于大分子的分离与纯化,色谱分离也用于 分离某些重要的药用生物活性蛋白 ( 包括利用重组技术获 得的蛋白 ) 、生物治疗品与诊断试剂,以符合高纯度的要 求。因此,用于生物大分子纯化的一些特殊分离技术,如 亲和色谱和分子排阻色谱等也在本书中作了介绍。光学纯 度的治疗药物是另一日益受到重视的研究领域,本书第九 章列入了有关手性分子的分离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