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MRI诊断-文档资料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MRI诊断-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3d0f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b.png)
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 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血管造影可定位诊断,目前少用。 CT,绝大多数可定位、定量诊断,
大多数可定性诊断。 MRI,定位诊断优于CT,定性有时
有困难。
颅内肿瘤
婴儿及儿童以幕下肿瘤常见,髓母 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 见。
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来自成人则幕上多见,中年人最常见为 胶质瘤和脑膜瘤,老年人为脑膜瘤 和转移瘤。
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同而 各不相同。
神经胶质瘤(neuroglial tumors)
又称胶质瘤(glioma)。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脑
肿瘤的40%~50%。 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https://img.taocdn.com/s3/m/6295e0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e.png)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通常起源于大脑或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
它通常生长缓慢,但可能会对周围的神经组织和结构造成压迫和损害。
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确诊和治疗,影像学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CT和MRI成像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本文将就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和MRI成像上的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进行综述。
1. CT表现特征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影像上常呈现为非均匀性的低密度改变,肿瘤周围可见轻度水肿表现。
在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强化,在肿瘤的周边边缘可见璧状强化表现,部分肿瘤还会出现斑点状、环形、绒毛状强化。
肿瘤周围可见钙化表现,常常形成斑点状或环形,有时还可见到块状、片状钙化。
整体来说,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影像上的表现比较多样化,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2. CT诊断准确率目前研究表明,CT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在70%~80%左右。
虽然CT能够观察肿瘤的密度和形态,但在某些情况下,CT成像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诊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MRI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
1. MRI表现特征中枢神经细胞瘤在MRI影像上呈现为T1加权像上低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这是由于肿瘤内部含有较多的水分。
而在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强化表现,增强效果可能因肿瘤的血供和血管生成而不同。
MRI还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周边边缘和周围组织与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和侵袭性。
2. MRI诊断准确率研究表明,MR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以上。
相比于CT,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明显优势,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性质、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中应用更为广泛。
三、结合CT和MRI的综合诊断CT和MRI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限制,因此结合两者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性质和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三)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三)](https://img.taocdn.com/s3/m/5a08d6ce195f312b3169a529.png)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medulloblastoma, based on 651 cases.
• 临床及神经影像
– 患者常出现共济失调、步态紊乱。由于脑脊液循 环受阻,出现高颅压症状,包括嗜睡、头痛和晨 起呕吐 – 在CT 和MRI 上,髓母细胞瘤为高密度信号影,增 强后均匀强化。约l/3 患者发生脑脊液播散,影 像学上表现为软脑膜或脑室壁上出现点状高密度 /信号影
• 特点
– 相当于WHOⅣ级。是颅内罕见肿瘤,占松果体肿瘤的 45%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ineoblastoma based on 93 cases.
• 神经影像
• 肿瘤在CT 上呈大的分叶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 增强后可强化,少见钙化。MRI TlW上呈低信号或 等信号,可有不均匀增强
• 定义
– 发生于大脑或幕上的胚胎性肿瘤,由未分化的或分化 差的神经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向神经元、星 形细胞、室管膜细胞、肌肉或黑色素细胞方向分化的 能力
• 特点
– 相当于WH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位于幕上大脑和鞍上。松果体区的 PNET 为松果体母细胞瘤。发病年龄4 周~20 岁,平均 年龄5.5 岁,男女之比为2:1
On T1-weighted MRI, pineoblastoma shows homogeneous contrast enhancement.
A Large, haemorrhagic pineoblastoma.B Highly cellular pineoblastoma showing undifferentiated small cell histology.
Medulloblastoma of the cerebellar vermis compressing the brain stem.
CT、MRI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CT、MRI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a7aae1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8.png)
406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 43(3)·临床研究·CT 、MRI 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刘波* 钱伟军△(开封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 目的:研究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5例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行CT 与MRI 检查,观察患者病变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等特征;最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RI 、CT 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67例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
CT 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6.57%、75.00%、85.33%;MRI 检查分别为88.06%、87.50%、88.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CT 与MRI 检查均有效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CT 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应用价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是临床少见但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以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主,好发于儿童与婴幼儿,成年人较少见。
该类疾病恶化速度极快,病死率高[1]。
临床上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继发性瘤体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原发性则以幕上脑实质多见[2],其中继发性较常见。
手术切除后病理活检可对肿瘤进行准确诊断,但如何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之一[3]。
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但目前有关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最佳手段仍存在争议[4]。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8c4a1e8a1eb91a37f1115ceb.png)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分析2008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CNC 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和病历资料。
结果全部7例肿瘤均位于侧脑室内,与透明隔分界不清,病变呈不规则形肿块影,周边可有分叶,肿块前后径较长,左右径较短。
CT平扫显示7例肿块实质与脑组织呈等或稍高密度,6例肿块内部见囊变区和钙化影,病灶周边清楚,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呈中度或强化,囊变区无强化;MRI平扫显示6例肿瘤由囊性部分和实性部分组成,1例由实性部分组成,实性部分与周围脑组织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与脑脊液呈等信号,肿瘤内部囊变区之间见丝网状分隔,注射造影剂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
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综合分析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标签: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室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是一种好发于脑室系统内的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细胞分化级别较低,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临床发病率较低,约占颅内肿瘤的0.25%~0.50%[1],好发于生命活动旺盛的中青年人群,CNC组织学特点不同于其他颅内肿瘤,并且预后良好,术前明确诊断显得尤为关键[2],CT和MRI检查可准确判断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受累范围,评估脑积水情况,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通过分析7例CNC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并结合其病历资料,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 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例患者均于2008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术后均病理证实为CNC,男5例,女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3岁,中位年龄为3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1个月,平均3.6个月。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fdb6b3f10661ed9ad51f3fa.png)
【] 邱 贵 兴译 . 8 肩肘 关 节置 换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62 4 M】 北 人 20 : ・ 5
2 5. 5
切 除,韧 带及关节囊 必须得到修复 ,才能恢复肘 关节满意的功能 。 参 考文 献
[ 】 Hoc k s R F atr s n ilc t n f h lo M] I ; 1 th i N.rcu e a d ds a o s ee w[ / n s o i o t b /
[0 1]王 友华 . 冠 突 骨 折 对肘 关节 稳 定 性 的 影响 [] 尺骨 J. 骨 科 杂 中华
志 ,0 52 ()15 1 8 2 0 ,53 :5 — . 5
【1 1]张世 民 , 光 荣. 关节 后 脱位 伴 桡 骨 头和 尺 骨 冠 突骨 折 ( 怖 俞 肘 恐 三 联 征)例初 步 报告 [ . 5 J 中国矫 形 外科 杂 志 , 0 , (4: 6 — ] 2 71 1)1 9 0 5 0
பைடு நூலகம்1 2. 3
[2 mi Hock s N . da e da dn c rcue ao 1 】S t GR, th isR Ra il a n ekfa trsa tm h h n ig ieie o rp r lcme t fne l x t nJ. h ud r c ud l sfr o e ae n tma f ai [ J o le n p p oi i o ]S Elo S r,9 65 1:1 - 1 . b w ug 1 9 ,()13 17
Ro k o CA, e nDPBuc l c wo d Gre , hozRW ta e lRo k o n Gr s ’ S c wo da d e s fa t e n d ls4 t dVol r cursi a u t. h e ume 1Phld lh aLipic t , i ep i, p n ot a 2Ra e , v n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fcad80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b.png)
➢ 信号
T1WI T2WI T2WI-FLAIR
低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aa
ba
ca
脊髓空洞
二、脊髓疾病
(五)椎管内血管畸形
X线:DSA检查能显示脊髓AVM供血动脉的起源、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走向
CT:增强检查病变血管呈迂曲条状、团块状强化,CTA检查可显示AVM全貌
MRI
➢ 普通检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增强检查:点状、斑片状或弥漫脑回状强化,也可无强化
病毒性脑炎
一、颅脑疾病
(五)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
CT
➢ 平扫:多灶性低或等密度区,多无占位效应 ➢ 增强检查:活动期病灶有强化,慢性期则无强化
MRI: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是其主要特点
脑脓肿
结核性脑膜脑炎
CT
➢ 结核性脑膜炎:脑池内高密度渗出,可钙化;增强扫描后脑膜线样或结节状强化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平扫为等或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MRI
➢ 结核性脑膜炎:脑底池结构不清,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同CT ➢ 脑结核球和结核性脑脓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同CT
脑脓肿
CT
➢ 急性炎症期 平扫:大片状密度,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不规则斑点状、脑回样强化
➢ 化脓坏死期 平扫:低密度区内出现更低密度坏死灶 增强检查:轻度不均匀性强化
➢ 脓肿形成期 平扫:等密度环,内为低密度并可有气泡影 增强检查:脓肿壁环形强化,完整、光滑、均匀
脑脓肿
MRI
脑脓肿
➢ 急性炎症期 平扫:稍低T1信号,稍高T2信号,边缘模糊 增强检查:无强化或斑点状强化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诊断1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诊断1](https://img.taocdn.com/s3/m/105df4c9856a561252d36f9f.png)
陈旧性梗塞(4 陈旧性梗塞 (4-6w)
边缘清楚,近于脑脊液密度的囊腔, 有负占位效应
陈梗
(2)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常发坐在缺血性梗死一周后。 CT:平扫,呈低密度脑梗死灶内,出现 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 效应较明显。 MRI:平扫,梗死区内出现短T₁高信 号灶。
CT:肿瘤起源脑外,多有完整的包膜,呈结 节状,境界清楚,密度较高,明显强化。周 围脑组织受压。
脑膜瘤侵蚀颅骨,导致骨破坏或反应 性骨增生
MRI:肿瘤起源脑外,多有完整的包膜,呈结节状,境界 清楚,T1呈低信号,T2 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明显强化, 可见脑膜尾征。周围脑组织受压,“白质塌陷征”。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Grade1 Grade1-2)
MRI:T1 低信号,T2 高信号,均匀,境界清楚,无灶周水肿, 无强化或强化轻微,占位效应轻或无。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Grade3 Grade3-4)
CT:混杂密度,境界不清楚,出血坏死,灶周水肿明显, 强化明显,占位效应重。
(1)缺血性脑梗塞 (1) 缺血性脑梗塞
发病24 发病 24小时内 小时内CT CT可阴性 可阴性 CT特点: CT 特点: 形态:楔形和不规则形 形态 :楔形和不规则形 范围:灰白质均累及 范围 :灰白质均累及 周围:脑水肿、占位效应 周围 :脑水肿、占位效应
急性梗塞(<1 (<1w) w)
CT:楔形低密度,累及灰白质,组织肿胀,灰白质分界消失
弥漫性轴索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SWI
7. 颅内迟发性血肿 CT和MRI表现与前 述同类型血肿相同
8.脑外伤后遗症常见的脑外伤后遗症包 括脑软化、脑萎缩、脑积水、脑穿通畸 形囊肿等、 (1)脑软化:脑软化(encephalomalacia) 为脑挫裂伤后脑组织坏死、吸收而形成 的的病理性残腔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f98c1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c.png)
肺 癌 脑 转
移
左肺癌脑转移
T1WI平扫 多发脑转移癌
T2WI
男,55岁,头痛10天。
T1WI增强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病程长 圆形、哑铃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锐利,水肿
相对较轻 广基与颅骨或硬膜相连,可有颅骨反应性增生和或压
迫 增强后呈明显均一强化,部分可见硬膜尾征 位于好发部位可提示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中线旁的深部脑组织(脑干、丘脑及基底节
区)或脑室旁白质区多见,病灶可位于脑实 质表面。 病灶形态: 团块状、类圆形,边缘清晰但多不 规则,可见切迹、棘状突起或分叶,典型呈 握拳征。 病灶大小: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5mm~80mm, 平均20.5mm。
影像学表现
信号: 平扫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 号最为特征,坏死或囊变少见;
男,42岁,椎管肿瘤术后,双侧肢体麻木半年
(L2-4椎管内)符合间变性室管膜瘤伴坏死(WHOⅢ级)。
室管膜瘤
部位: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颈髓 形态:长圆形,球形,分叶状 信号:T2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种植转移和脊髓空洞形成是其较特征改变 出血较星形细胞瘤多见。
矢状位T2WI
冠状位T2WI
矢状位T1WI--C+
冠状位T1WI--C+
病理组织片—脊膜瘤
T1WI
T2WI
T2WI
女,62岁,左下肢无力。T3-4水平椎管内髓外硬 膜下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
横断面T2WI
肿块上方层面
肿块层面 平扫横断面示肿块部位蛛网膜下腔 消失,肿块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为髓外硬膜下病变的共同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MR(一)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MR(一)](https://img.taocdn.com/s3/m/41405a270066f5335a8121a5.png)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冠状位增强
矢状位增强
Ⅳ 级 星 形 细 胞 瘤
同前病例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2.幕下星形细胞瘤 A.与幕上星形细胞瘤相比,囊变率 高而水肿较轻; B.囊性和实性部分均为长T1、长T2 信号,实性部分强化; C.没有骨伪影的干扰,MRI优于CT, 可清楚分辨肿瘤与脑干的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常 见 肿瘤的MRI诊断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钱银锋
颅内肿瘤
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 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血管造影可定位诊断,目前少用。 CT,绝大多数可定位、定量诊断, 大多数可定性诊断。 MRI,定位诊断优于CT,定性有时 有困难。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发生于小脑者:
A.多位于小脑半球,亦可位于蚓部。 B.多为囊实性。
临床表现: A.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B.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MRI: 1.幕上星形细胞瘤: A.长T1、长T2信号,以T2延长明显; B.Ⅱ囊液内蛋白含量较高,T1WI上 信号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增强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增强
T1WI 增强
毛 细 胞 型 星 形 细 胞 瘤
脑干星形细胞瘤
增强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增强
T1WI 增强
脑干星形细胞瘤
增强 T1WI
T2WI
同前病例
增强
T1WI 增强
颅内肿瘤
婴儿及儿童以幕下肿瘤常见,髓母 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 见。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a2f57fe4693daef5ef73d97.png)
医学 影 像 ・
2 0 1 3 年 1 O 月 第 5 1 卷 第 2 9 期
中枢神 经细胞瘤 的 C T 和 MR I 表现
罗 志 程 邓 新 源 梁 菊 香
广 东省 高 州市 人 民 医院磁 共 振科 . 广东 高 州
5 2 5 2 0 0
【 摘 要】目的 探讨 中枢神 经 细胞 瘤 ( C N C ) 的C T和 MR I 表现 , 提 高对 本 病 的认 识 。 方法 分 析 2 0 0 8年 2月~ 2 0 1 3
o u r k n o wl e d g e 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s R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C T a n d M RI d a t a a n d me d i c a l r e c o r d s o f 7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NC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i n t h e De p a tme r n t o f n e u r o s u r g e r y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F e b r u a r y 2 0 0 8 t o F e b ua r r y 2 01 3 . Re - s u i t s Al l t h e t u mo r s o f 7 p a t i e n t s we r e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l a t e r l a v e n t ic r l e s a n d i t h a d n o c l e a r d e ma r c a t i o n wi t h s e p t u m p e l l u c i d u m, t h e l e s i o n s h o we d i r r e g u l a r ma s s ,s u r r o u n d i n g a l o b u l a t e d ma s s ,l o n g a n t e r o p o s t e r i o r d i a me t e r , s h o t r t r a n s — v e r s e d i a me t e r .t u mo r e s s e n c e a n d b r a i n t i s s u e o f 7 pa t i e n t s s h o we d i s o - o r h y p e r -d e n s i t y o n CT e x a mi n a t i o n ,c y s t i c a r e a s a n d c lc a i f i c a t i o n we r e s e e n i n t h e i n t e r n l a ma s s e s o f 6 p a t i e n t s , t h e l e s i o n s s h o we d a s h a r p b o r d e r s ,s u b s t a n t i a l p a t r o f t h e ma s s e s s h o we d mo d e r a t e o r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e n h a n c e me n t a f t e r i n t e n s i f i e d s c a n n i n g ,a n d n o e n h a n c e me n t i n c y s t i c a r e a s ;C y s t i c a n d s o l i d p a ts r we r e i n t u mo r s o f 6 c a s e s ft a e r M RI s c a n n i n g , o n l y s o l i d p a r t wa s i n 1 c a s e , e q u a l
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249272b9d528ea80c77960.png)
87中医手法加热敷是临床中医疗法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医手法通过按摩的方式可有效松弛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同时中医手法还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情况,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感的目的;而热敷方中的花椒、当归、红花皆是活血养血、止痛通络的良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状。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手法加热敷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颈椎活动度。
这是因为采用中医手法通过直接作用力使颈肩部局部失衡的生物力恢复至平衡状态,以舒缓患者颈肩部酸痛、麻木等症状,起到消除疲劳、镇痛止痛的作用,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中医手法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颈肩部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患者的颈椎活动能力。
中医疗法加热敷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疼痛感较弱、安全性较高等优点,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从而避免了不良结局的发生,增强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CT 检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正确率极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医手法加热敷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增强患者颈椎活动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实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冷华平,段永壮,李宽宽,等.颈前路减压zero-p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像学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05):12-15.[2]宋奇,郭卫春,代国,等.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1):86-89.[3]曹晔,王月秋,王静霞,等.CT 引导下颈椎横突后结节小针刀松解与盲法进针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5):672-676.[4]戎玉罗,罗勇骏,刘蔚,等.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影响[J].脊柱外科杂志,2019,17(02):7-12.[5]薛建利,董军,孔洋,等.ACCF 和双节段ACDF 治疗连续双间隙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疗效[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39;No.213(4):551-557.[6]眭江涛,马涌,马原,等.前路多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综合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21(13):132-133.中枢神经细胞瘤(CNC)患者发病率比较低,占据颅内肿瘤发病人数的0.1%到0.4%,予以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状况[1]。
CT和MR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CT和MR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0019b3a3968011ca300913c.png)
胞瘤起源于神经元或室管膜, 因此也常常被误诊为透 明细胞型室管膜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 给治疗和 预后带来了很大困扰� 中枢神经细胞瘤好发位置具有自己的特点, 绝大多数发生于脑室内, 最常见部位为脑室体前部 2 /3 及孟氏孔区, 多数以宽 基底和透明隔相连, 多数发生于单侧脑室, 向对侧生长, 少数累及三脑室, 位于 四脑室的罕 见�形态表现 为不规则 形的分叶状 或类圆形, 边界清晰�本组中 9 例患 者发病部位均位于 脑室体前部 2 /3 及孟氏孔 区, 单侧 脑室内肿瘤 6 例, 双侧 2 例, 累及三 脑室 1 例 � C T 下可见肿瘤部位呈等或稍高密度的混 合密度, 其中以等密度或低密度的钙化 � 囊变区最为常见, 钙化的形式多样, 呈点 状� 片状或条带状�增强后中轻度强化, 增强多不均匀 , 可 能与钙 化� 囊变有关 , 一 般无水 肿或见 轻度水肿 �M RI 的检 查优于 C T, 可以清晰 显示瘤体� 侧脑室壁和透明隔的关系, 可见形态不规则, 多呈 现出土 豆状分 叶, 一 般认为 这是中枢 神经细 胞瘤特 殊的形态表现�M RI 下 T1 W I 信 号呈等或稍低信号, T2 W I 呈等或稍高信号, T1 W I 的不均匀信号可以区分钙 化� 血 管流空和坏 M RI 下 见 1 例 死囊变, 其中高密度信号则代表出血, 而在 C T 下 则无明 显高密 度血肿 表现, 本组 9 例患者 中 C T 下 未见 出血, 出血� 1 例误诊为少枝胶质细胞瘤, 影像学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其中有 3 例误诊为室管膜瘤, 误诊率为 44. 4% �因此有必 要对中枢神经细胞瘤与其他类型的肿瘤进行鉴别�与室管膜瘤比较
戴琢 刘军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 1 982 年被首次提出的病理学诊断概念, 由一 种分化较好的小神经元细胞构成, 一般呈良性, 预后较好� 但由于其临床发病率低, 所占比例不足颅内肿瘤的 1 % , 因而缺少较大样本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导致临床 诊断过程 中易与少突 胶质细胞瘤或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混淆, 从而给治疗及预后 带来不利影响�笔者通过分析 9 例中枢神经细 胞瘤的 C T 和 M RI 特点, 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 . 一 般资料: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 0 03 年 3 月至 2 01 1 年 1 月, 均经过 C T 和 M RI 诊断, 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中枢 � 神经细胞瘤患者共 9 例�男 5 例, 女� 4 例, 年龄 2 2 41 岁, 平均( 32 . 1 5 . 6 ) 岁, 病程 4 个月至 6 年, 平均( 3 6. 1 1 4. 3 ) 个月� 其中头痛 8 例, 视力改变 4 例, 呕吐 3 例, 感觉异常 2 例, 视盘水肿 2 例, 感觉异常 2 例, 嗜睡 1 例� 2 . 方法: 本组患者均经过 C T 和 M RI 诊断�C T 采用Si m ens 64层螺旋 C T 机, 设置层厚和层间隔为 1 0 m m , 进行连 续扫描, 增强扫描应用碘海醇 80 m l , 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M RI 检查采用 G E 1 . 5 T 或 P hi l i p s 3 . 0 T 超导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常规 平扫和增强扫描, 轴面采用 SE T1 W I 和 F SE T2 W I, 矢状面应用 SE T1 W I, 冠状面应 用 F SE T2 W I� 层厚 6 m m , 间隔 2 m m �增 , 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1 5 m l 常规性横断面� 矢状面及冠状面 T1 W I 扫描� 二� 结果 � 1 . 大小 � : 瘤体最大体积为 5 1 m m 46 m m 42 m m , 最小体 积为 3 1 m m 2 6 m m 2 0 m m � 2 . 位置: 9 例患者瘤体均位 于脑室体前部 2 /3 � 孟氏孔区, 且与透明隔接近, 其中右侧侧脑室内肿瘤 3 例, 左侧 侧脑室内肿 瘤 3 例, 两侧侧脑室同时受累 2 例, 两侧 侧脑室并累及三脑室 1 例� 3 . 形态: 8 例 呈不规则形, 边界清晰, 分叶状程度不等, 3 例呈类圆形� 4. C T 表现: 表现为不均匀 的等或稍高密度肿块, 5 例囊性病变区呈低密度, 4 例钙化, 以广基与侧脑室透明隔相连 , 其中 3 例呈点片状, 1 例呈条带状�增强扫描呈中轻度强化, 周围见轻度水肿 1 例� 5 . M RI 表现: T1 W I 信号呈 等或稍低信号, T2 W I 呈等或稍高信号, T1 W I 和 T2 W I 内 均含有 高低不均 的信号�2 例瘤内钙 化, 1 例血管流空, 1 例坏死囊变, 呈现出较 低 T1 W I 信号, 1 例出 血, 呈 现出相 对较高 T1 W I 信号�T2 W I 信号 中的较低 信号代 1 例信号 最高, 表瘤内钙化� 血管流空和坏死囊变, 与脑脊 液类似, 为 液化坏死 区( 图 1 ) �F LA IR 序 列显示 等或更 高信号�增 强扫描结果与 C T 类似, 呈中轻度强化� 6. 与病理诊断比较 : 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1 例误诊为少枝胶质细胞瘤, 其中有 3 例误诊为室管膜瘤, 误诊率为 44. 4%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2be36daa5acfa1c7ab00cc87.png)
PCNSL与转移瘤
• 转移瘤虽然也可以出现L ip升高,但转移瘤
•
的NAA通常有明显降低,此外,转移瘤的Cr
•
也有明显降低,转移瘤多伴有坏死。
PCNSL与脑膜瘤
• 脑膜瘤:单发的均匀强化的与脑表面接触的淋巴可酷似脑膜瘤, 两者CT与MRI所见相似,脑膜瘤瘤体增强效应较淋巴瘤更明显, MRI多方位扫描重建图像可显示瘤体与脑膜的关系密切,MRI可见 脑外肿瘤的特征,T2WI上邻近蛛网膜下腔增宽,肿瘤周围有高信 号的脑积液包绕,增强可见脑膜尾征,此有利于对脑膜瘤的诊断; 另外二者血管造影表现不同,脑膜瘤染色均匀呈雪团状,而淋巴 瘤与此相反,可资鉴别。
有(巨大)Lac /Lip复合峰 低PWI灌注,明显强化 周围脑白质均有中度水肿,水肿沿白质分布达皮层下
T2WI等或稍高
典型征象
图1 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枕叶不规则团块状强化 病灶,有切迹及棘状突起。(棘征) 图2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豆状核团块状强化病 灶,脐凹征象明显。 (脐凹征)
概述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是一种仅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约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1%(有的文献报道 占2%,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 起源于脑血管周围的未分化多功能干细胞,所以在无淋巴组织的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发生淋巴瘤。分为何杰金淋巴瘤(HL)和非何 杰金淋巴瘤(NHL)
Atypical PCNSL in a 59-year-old man Grade 4
PCNSL
Metastasis
慢性肉芽肿性炎
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鉴别
嗜血管性分布 T1WI T2WI 强化 坏死 DWI MRS PWI 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
MRI_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MRI_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4877d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6.png)
2023年9月第9卷第9期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研究靖婧靖婧,,周嘉慧周嘉慧,,葛全序威海市立医院影像科,山东威海264200摘要目的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采用MRI诊断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接诊的10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提供CT诊断和MRI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最终参考标准,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应用CT诊断和MRI诊断的效果。
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为78.00%,CT诊断的阳性率为70.00%,MRI 诊断的阳性率为77.00%。
MRI诊断的敏感度97.44%、特异度95.45%、准确率97.00%,均高于CT诊断的79.49%、63.64%、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1、6.844、18.882,P<0.05)。
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采用MRI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诊断;效能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9.21Diagnostic Value of MRI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JING Jing, ZHOU Jiahui, GE QuanxuDepartment of Imaging, Weihai Municipal Hospital, Weihai, Shandong Province, 264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suspected of CNS lymphoma admitted to Weihai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CT diag‐nosis and MRI diagnosis were provided for all patient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taken as the final reference standar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CT diagnosis and MRI diagnosis in the diagnosis of CNS lymphoma.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78.00%, that of CT diagnosis was 70.00%, and that of MRI diagnosis was 77.00%.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MRI diagnosis were 97.44%, 95.45% and 97.00%,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T diagnosis (79.49%, 63.64% and 76.00%),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581, 6.844, 18.882, P<0.05). Conclusion MRI 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has high applica‐tion efficiency,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al use.Key word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MRI diagnosis; Efficiency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脊髓、脑、软脑膜和眼眶等部位[1]。
1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CT 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1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CT MRI影像学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581e11fad6195f312ba6b9.png)
教, 以 取 得 患 儿家 属 的配 合 , 同 时应 做 好 本 病 的 早 期 诊 断 、 并 及 时 治疗 是 医务 工 作 者 重 要 的 责 任 。 4 参 考 文 献
[ 1 ] 邢小芬 . 臂 丛 神经 损 伤 原 因 分 析 及 预 防 [ J ] .河 北 医学 , 2 0 0 5 ,
( 1 3) : 6 7 - 7 0 .
组 织病 理学 检查 结 果 表 明 , 本 品有 减 轻 动 物 胫 神 经 的髓 鞘 肿
胀 发 生 率 和 降低 变 性 胫 神 经 纤 维 数 量 等 作 用 。 神 经 组 织 受 损后 , N GF受 体 表 达 增 加 , 表 明受损 后 的神经元 对 N GF的 需 求增 加 。 引人 外 源 性 的 神 经 生 长 因 子 可 以维 持 神 经 元 存 活, 促进神经元的代谢 , 并 定 向诱 导 轴 突 再 生 , 促 进 受 损 神 经
的废 用 性 萎 缩 , 重者 可导 致 患 侧 手 臂 比 健 侧 短 小 。本 病 可造
成患者终身残疾 , 严 重 影 响患 儿 的肢 体 功 能 。 多 发 生 于 初 产
妇、 经产妇的巨大儿 , 因此 做 好 孕 产 期 保 健 工 作 , 正 确 及 时判 断产妇 , 胎儿的临产时情 况 , 及 时 识 别 并 采 取 有 效 的 生 产 方 式, 妥 善 处 理产 程 中 的 异 常 情 况 , 以 预 防 和 减 缓 臂 丛 神 经 损 伤 的发 生 至 关 重 要 。 恩 经 复 药 物 主 要 成 分 系 从 小 鼠颌 下 腺 中提 取 纯 化 的神 经 生 长 因子 ( mN GF ) , 纯度可达 9 8 以上 , 与 人体 NGF的结 构 具 有 高度 的 同 源 性 , 生 物 效 应 也 无 明 显 的种 问 特 异 性 , 是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特征性表现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特征性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f81688be53a580216fcfea2.png)
中枢 神 经细 胞瘤 的 MR 特 征 性表 现 I
曹亚红’ 崔 权
类中将神经细 胞瘤 归为神 经元 和混合神
经元 一神经胶质肿瘤 , 分为 中央性神经细 胞瘤和脑室外 神经 细胞 瘤 , WHO分 级 为 I 级和 Ⅱ级 … 。18 9 2年 由 H son等 J asu 首先报 道 2例脑 室内肿瘤 , 并首次将其命 名为中枢 神经 细胞 瘤 。20 00年 WH 中 O 枢神经 系统 肿瘤分 类 中将其 归为神 经元 起源的 良性肿瘤 J 。关 于其 组织发 生有 两种学说 , huh 等 学者 认为 C C起 Ii i s c N
t no u a e t ln uo y n el{ . i f m nc nr e rct l c l J1J o h a oa s N uoc R s 19 , 1 4) 5 6—5 5 e rs i e ,9 8 5 ( :2 3.
瘤。20 0 7年 WH 中枢神 经 系统 肿瘤 分 O
29. 8 】5
现, 以此可与脑室 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
脑 室 内 C C需 和 以 下 病 相 鉴 别 : N 室 管 膜 下 巨 细 胞 星 形 细 胞 瘤 , 发 生 于 2 多 0
C C MR 孟 氏孔 N I
di 1. 9 9j i n 10 o : 0 3 6 / . s . 0 7— 6 4 . 0 0 s 1x 2 1 .
MR表现 : 扫 1 平 0例侧 脑 室 内肿瘤 均表现信号 明显不均 一 , 1 呈 不均匀 T WI
(2 ) 颅 内压 增 高 ( l , 力 下 降 6% , 4 %) 视
( 8 ) 癫 痫 (2 ) 1% , 1% 。 脑 室 内 C C最 主要 的 M 特 征 性 表 N R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诊断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bd040230066f5335a812111.png)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诊断【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和mri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cnc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
结果 4例均位于透明隔及双侧侧脑室体部前2/3,分别向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内生长, 1例附着于右侧侧脑室顶部向下生长, ct为等高混杂密度,其中1例可见钙化, mri为混杂信号, 4例不均匀中等或明显强化, 1例未见明显强化。
结论 cnc是少见的颅内肿瘤,其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再结合发病年龄和部位,有望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cnc)为颅内少见肿瘤,好发于中青年[1],且主要集中发生于侧脑室,发生在脑实质内的罕见。
笔者回顾性分析5例cnc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5例患者中3例行ct扫描, ct均为外院片(机器型号不详),扫描层厚10 cm,层10 cm, 5例均行mri检查, mri采用ge signa3.0t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使用八通道相控阵头颈联合线圈,行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横断面采用t1-flair和t2-flair,矢状面采用t1-flair,冠状面采用t1-flair, 4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使用gd-dtpa增强扫描,剂量为0.2 mmol/kg体重。
2 结果5例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边缘清晰,可见不同程度的分叶,呈“土豆”状改变,瘤体最大者约为5.0 cm×3.9 cm×4.5 cm,最小者约为2.5 cm×3.0 cm×2.2 cm,肿瘤中心都位于侧脑室体部与透明隔之间,与透明隔呈宽基地相连,分界不清,均有双侧或患侧侧脑室扩大,边缘圆钝等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3系首都医科大学2001级博士研究生;△现工作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中枢神经放射学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胡 凌3,高培毅△【摘要】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 NC)的MRI诊断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 NC 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1~49岁,平均28.5岁,分析其MRI表现。
结果 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和(或)第三脑室,靠近M onro孔处,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强度与皮层灰质比较多为等或略高信号。
内部多见囊变、出血及钙化,边缘清晰。
结论 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 NC的诊断。
MR有助于术前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透明隔MR Diagnosis of Central N eurocytoma:A R eport of19C asesH U Ling,G AO PeiyiNeuroimaging Center,The A ffiliated T iantan H 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50,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MR features of central neurocytoma.Materials and Methods MR findings in19cases with pathologically2proved neurocyt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ients included12males and7females,aged11~49with the average of28.5years.R esults All tum ors were located at the septum pellucidum between the lateral ventricles and/or the third ventricle close to M onro foramen,presenting as is o2signal on T1WI and is o2or hyper2signal on T2WI.Cystic degeneration, hem orrhage and calcification within the tum or were seen in m ost cases.The tum or showed a sharp border.Conclusion Central neurocytoma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a mass located at septum pellucidum is found in a y oung patient.MRI is helpful in making a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in deciding surgical plan.【K ey w ords】 Central neurocytoma MRI Septum pellucidum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 NC)最早由Hass oun等[1]于1982年报道,是比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迄今大约有百余例报道,不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
因C NC生物学特征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因此有必要在术前作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以帮助治疗方案的选择。
笔者共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 NC19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
1 资料与方法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1~49岁,平均28.5岁。
13例以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就诊,70%病程在半年以内。
使用GE Signa1.5T和3.0T及T oshiba Visart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线圈,自旋回波(SE)序列,GE1.5T和3.0T及T oshiba1.5T T1WI及T2WI,TR/TE分别为370ms/25ms,4200ms/90ms 和2240ms/19ms,5000ms/123ms及325ms/15ms, 4800ms/100ms,必要时采用梯度回波序列,层厚5mm,无间隔,轴、矢、冠状位扫描。
19例均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G d2DTPA,北陆公司),剂量0.2ml/kg体重。
15例术前亦行CT检查。
2 结果MRI表现: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和/或第三脑室,靠近M onro孔处,肿瘤实质部分T1WI呈等信号,17例内部见大小不等的多发低信号囊变区(图1);T2WI信号强度与皮层灰质比较为等或略高信号(图2)。
病变呈不规则形,平均大小为4.2cm×3.1cm×2.8cm,边缘清晰,脑室周边脑实质未见水肿及浸润征象。
6例生长在M onro孔附近或累及M onro 孔,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增强扫描病变均见轻至中度不规则强化(图3)。
3例肿瘤内可见短T 1出血征象,占15.8%(图4、5)。
15例行CT 检查者中,4例可见高密度钙化,占26.7%。
19例术后病理结果:HE 染色,光镜下肿瘤细胞大小一致,核圆形规则,染色质点彩状,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象。
部分细胞“核周空晕”较明显,似少枝胶质细胞瘤。
有4例见到特征性的无细胞性神经纤维岛,多呈星状,散在分布,边缘不太规则,外周有肿瘤细胞围绕,并可见到单排或多排的肿瘤细胞呈溪流样流入基质岛。
部分病例可见钙化(图6)。
3 讨论Hass oun 等[1]于1982年首先报道2例成人脑室内肿瘤,光镜下组织学图像酷似少枝胶质细胞瘤。
但是,电镜下观察发现瘤细胞具有向神经元分化的特征,超微结构显示了肿瘤细胞具有轴突样突起,胞浆内有微管等胶质瘤不具备的特征,并首次命名为C NC 。
免疫组织化学神经微丝(NF )及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 )染色对C NC 的诊断有帮助[3]。
之后10余年,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详细地研究,确认C NC 是一种新发现的神经元良性肿瘤,故在1993年第2版WH 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正式将其归类为神经元肿瘤组中[4]。
C NC 的影像学特点主要有肿瘤发生部位比较特异。
本组病例均累及透明隔,肿瘤体积较大,这与其生长部位及肿瘤生长缓慢有关,脑室内生长空间较大,当病变累及M onro 孔造成颅内高压时临床才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
肿瘤位置较深,不直接影响大脑皮质,较少(本组仅有2例)有抽搐、部分神经功能缺失等症状。
肿瘤MR 信号无明显特异性,较有特点的为T 1WI 基本呈等信号,而较多发的胶质瘤T 1WI 多为低信号。
C NC 囊变多为小囊状,部分肿瘤内可见出血(本组为3例,占15.8%)。
有文献报道,C NC 钙化可占40%~50%[5],本组钙化率为26.7%。
本组中2例可见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
从生长位置,边界清楚,呈等T 1信号,瘤内囊变、出血、钙化及流空信号均对本病的诊断有所帮助。
但由于肿瘤信号无明显特异性,C NC 的影像学鉴别诊断需要参考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位置。
本病需要同其他好发于青年人的脑室内肿瘤如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胶样囊肿等相鉴别。
少枝胶质细胞瘤主要位于大脑半球的白质,最常见的部位为额叶,肿瘤内常见钙化;且单纯的脑室内少枝胶质细胞瘤极为罕见。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与结节性硬化有关,多发生于20岁前;MRI 表现边缘清晰,信号均匀,囊变坏死较少见,CT 可见室管膜下钙化等其他结节性硬化的改变。
脑室内星形细胞瘤也可以发生钙化,但是在20%的病例出现瘤周水肿[6],这在C NC中较少见。
胶样囊肿特异性发生在M onro 孔,因此较早发生脑积水而出现临床症状,病变直径多为1cm左右,因囊肿内所含物质不同T1WI可呈低、等、高信号,且信号均匀,边缘清晰。
C NC是一种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的肿瘤,文献所报道的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即使少数复发者,组织学形态仍与原来相似。
本组中仅有1例术后复发。
本院曾报道17例C NC14例全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死亡(因为病变范围过大或术后并发症)。
11例获随访,无1例复发。
手术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方案,不能完全切除者,可辅以放疗[7]。
由此可见术前正确的影像学诊断,可以协助神经外科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总之,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 NC 的可能。
MRI有助于术前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1 Hass oun J,G ambarell D,G ris oli F,et al.Central neurocytoma:an electron2microscopic study of tw o cases.Acta Neuropathol(Berl), 1982,56:1512 Ruppert J.Central neurocytoma:a case study.J Neurosci Nurs,2002 34:2013 T ownsend JJ,Seaman JP.Central neurocytoma:a rare benign intraven2 tricular tum or.Acta Neuropathol(Berl),1986,71:1674 K leihues P,Burger PC,Scheithauer BW.H istological typing of tum ors of the central nerv ous system.In:w 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2 tional H 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um ors.2nd,S pringer Verlag: Berlin,Heidelberg,19935 M clendon RE,Provenzale J.G lioneuronal tum ors of the central nerv ous system.Brain Tum or Pathol,2002,196 K endall B,Reider G,Valentine A.Diagnosis of masses presenting within the venticules on com puted tom ography.Neuroradiology,1983, 25:11227 于书卿,赵继宗.中枢神经细胞瘤17例临床分析.北京医学, 2002,24:23(收稿:2003-06-06)病例报告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一例楼海燕,王仁法 患者 男,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