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产业发展统计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体育产业发展统计研究报告为适应体育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2008年,国家统计局和
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订印发了《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为
我们开展体育产业统计提供了规范标准。
我们利用第二次全国经
济普查资料,结合2008年省统计局和省体育局联合开展的体育
产业专项调查,以及和体育产业统计相关的资料,对我市2008
年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项统计研究。
一、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基本概念
体育及相关产业是一种利用体育自身功能及幅射作用创造
价值的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
它贯穿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体育场馆建筑活动和体育服务全过
程,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各种参和产业活动的机构(行政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体经营活动。
按照《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1、体育组织管理活动。
主要包括:体育行政、事业组织管
理活动;体育社会团体服务、体育基金会等其他体育组织管理活
动。
2、体育场馆管理活动。
主要包括:综合体育场(馆)、体育训练基地、游泳比赛场馆、足、篮、排、网、羽、乒球类场馆、棋牌比赛场馆等的体育场馆管理活动。
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
主要包括:保龄球馆、健身中心(馆)、台球室、飞镖室、高尔夫球场、射击、射箭馆(场)、滑沙、滑雪以及模拟滑雪场所的活动、惊险娱乐活动场所(跳伞、滑翔、蹦极、攀岩、滑道等)、娱乐性军事训练、体能训练场所等体育健身休闲活动。
4、体育中介活动。
主要包括:运动员的个人经纪代理、体育赛事票务代理、运动会筹备、策划、组织等体育商务服务活动;体育经济咨询服务;体育经纪服务。
5、其他体育活动。
主要包括:体育培训服务;体育科研服务;体育彩票服务;体育图书、期刊出版、体育类音像制作和出版、体育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播出、体育类节目进出口等体育传媒服务;体育用品展览服务;体育用品市场管理服务;体育场馆设计服务;体育场所保洁服务;体育文物及文化保护服务。
6、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
主要包
括: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服装及鞋帽制造;游艺用品及室内游艺器材、体育项目用网(兜)、运动包、运动用饮料、运动枪、运动场地滚压机、割草机、高尔夫球机动车、竞赛型自行车、足球场、体育场等用的显示器等相关体育产品制造。
7、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
主要包括: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产品批发;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产品零售;体育用品国际、国内贸易代理服务。
8、体育场馆建筑活动。
主要包括:体育及休闲健身用房屋建筑;室外体育用设施体育场工程建筑。
二、南京体育及相关产业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
按照以上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的八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对2008年南京体育及相关产业有关规模数据进行综合加工计算,主要数据情况如下:
1、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2008年,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7.0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45%。
体育服务环节(即下表中的前5类活动)增加值为9.30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49%。
从构成看,体育服务环节占大头,比重为54.7%;体育产品
生产、销售和场馆建筑活动环节占45.3%。
从具体活动类型看,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产生的增加值最多,占总量为四分之一;其次是其他体育活动,比重也超过20%;比重在10-20%之间的是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规模较小,比重在10%以下的行业是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建筑活动、体育中介活动。
各类活动增加值及比重
增加值(亿元)比重(%)体育产业合计17.01 100
体育组织管理活动 1.56 9.2
体育场馆管理活动 1.88 11.1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 1.81 10.6
体育中介活动0.25 1.5
其他体育活动 3.80 22.3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 4.27 25.1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 2.90 17.0
体育场馆建筑活动0.54 3.2
2、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
2008年,全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为2.46万人。
从构成看,体育产品生产、销售和场馆建筑活动环节占大头,比重接近6成,达58.5%;体育服务环节占41.5%。
从具体活动类型看,提供就业最多的仍是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比重高达36.5%;其次是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两者相差无几,比重均接近20%;其他体育活动比重也在10%以上;从业人员较少的是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场馆建筑活动、体育中介活动。
各类活动从业人员及比重
比重(%)
年末从业人员
(万人)
体育产业合计 2.41 100
体育组织管理活动0.12 5.0
体育场馆管理活动0.08 3.3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0.44 18.2
体育中介活动0.04 1.7
其他体育活动0.32 13.3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0.88 36.5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0.46 19.1
体育场馆建筑活动0.07 2.9
3、体育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
2008年年末全市体育产业固定资产原价为101.08亿元。
从构成看,占有固定资产最多的是体育服务环节,比重超过6成,达61.8%;体育产品生产、销售和场馆建筑活动环节占38.2%。
从具体活动类型看,体育场馆管理活动最大,超过总量的一半,比重达51.2%;其次是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比重为达23.7%;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也比较多,比重为14.3%;较少的是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其他体育活动、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建筑活动、体育中介活动,5类活动的总和比重仅占10.8%。
各类活动固定资产原价及比重
比重(%)
年末固定资产原价
(亿元)
体育产业合计101.08 100
体育组织管理活动0.36 0.4
体育场馆管理活动51.79 51.2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 6.89 6.8
体育中介活动0.12 0.1
其他体育活动 3.32 3.3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24.01 23.7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14.42 14.3
体育场馆建筑活动0.17 0.2
4、体育及相关产业向国家交纳的主要税金。
2008年,全市体育产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为1.44亿元。
从构成看,体育产品生产、销售和场馆建筑活动环节,是纳税的主体,比重超过8成,达83.3%;体育服务环节纳税较少,比重仅占16.7%。
从具体活动类型看,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纳税最多,比重超过4成,占42.3%;其次是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36.8%;比重超过10%的还有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建筑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中介活动纳税都很少,只有200万元左右;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其他体育活动仅有几十万元的纳税,基本可或略不计。
各类活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及比重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比重(%)
加和应交增值税
(亿元)
体育产业合计 1.44 100
体育组织管理活动0.00 0.0
体育场馆管理活动0.02 1.4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0.20 13.9
体育中介活动0.02 1.4
其他体育活动0.00 0.0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0.61 42.3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0.53 36.8
体育场馆建筑活动0.06 4.2
5、体育及相关产业利润总额。
2008年,全市体育产业利润总额为4.34亿元。
从构成看,也主要集中于体育产品生产、销售和场馆建筑活动环节,比重超过6成,达60.5%;体育服务环节,比重不足4成,占39.5%。
从具体活动类型看,利润最多的是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比重超过3成,达30.9%;其次是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占27.4%;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占24.6%;体育场馆建筑活动、体育中介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
其他体育活动利润均比较少,四者合计占17.3%;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不仅没有利润,还亏损了近百万元,这和该活动类型非赢利性质有很大关系。
各类活动利润总额及比重
比重(%)
利润总额
(亿元)
体育产业合计 4.34 100
体育组织管理活动-0.01 -0.2
体育场馆管理活动0.13 3.0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 1.34 30.9
体育中介活动0.19 4.4
其他体育活动0.06 1.4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 1.19 27.4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 1.07 24.6
体育场馆建筑活动0.37 8.5
三、体育相关发展情况分析
南京市体育产业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获得了较快发展。
一是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体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日渐兴旺,目前各类体育经营场馆已超过470家。
二是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逐步升温,国家、国际级的知名品牌赛事相继落户南京,提升了南京的
形象,体育名片的作用逐步显现。
三是体育培训市场稳中发展。
四是体育用品市场显示巨大潜力。
五是体育彩票市场红红火火。
目前体育彩票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
1、体育健身休闲业。
全市已具有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160家,体育健身休闲业已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并存,高、中、低档健身休闲产品并存的市场格局。
大众普及性项目主要有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瑜伽、健身操等,其所占的比例也最高,为81%;中高端项目主要有网球、高尔夫、马术等所占的比例约为14%;极限项目和时尚项目主要有汽摩、热气球、滑翔伞、攀岩、轮滑、电子竞技等所占的比例约为5%。
2、体育竞赛表演业。
近五年,南京市组织国际、全国、省级赛事约占全省的58%,使江苏成为全国体育竞赛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而且,承办比赛呈现出规格高、水平高、规模大等特点。
体育竞赛表演主要涉及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棋牌等,其分布比例篮球、排球和足球约占41%,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棋牌约占35%,其它项目约占24%。
从市场化的角度看,南京市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尚处于发育阶段。
3、体育场馆服务业。
全市共有体育场馆5000多个。
主要
有多功能综合体育场馆、单项目功能体育馆两种类型。
其中多功能综合体育馆占多数,主要分布在校园体育场馆、奥体中心以及各区体育场馆;单项目体育场馆主要分布在各居民小区的体育场馆。
4、体育彩票销售业。
体育彩票销售发展状况较好,截止2008年底,南京市体育彩票销售站点1049个,管理和销售人员达2580人,体育彩票销售收入6.62亿元。
5、体育赞助业。
已经形成以资金为主,实物和技术等为辅的赞助格局。
四、南京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特点及问题分析
目前南京市体育产业主要的突出问题是:一是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和国外和国内一些体育产业发展好的地区差距较大;二是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管理和事业性的比重较大,特别是体育服务中的市场化的比重很小。
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设施资源丰富,但公共利用水平低。
全市拥有各类体育场地5000多个,占地1000多万平方米,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但7—8成主要集中在省里和学校,目前都未能向社会开放,
综合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公共体育场所用于体育活动的使用率不高,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程度也相对不足。
2、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
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用在体育健身支出已超过全部消费支出的1%,从南京体育健身的消费市场情况分析,总体消费能力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体育用品产品层次偏低,产品竞争力不强。
综观国内的一些体育产业强市,其体育产品制造能力都比较强,不仅有一些在国际和国内知名度高的体育产品品牌,而且市场占有率也很高。
相比之下,南京在这方面比较弱。
4、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选用机制不活。
受目前国内体育人才市场的大环境影响,没有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就业大体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5、体育服务经营收益不高,制约体育产业的发展。
社会办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经济状况基本处于亏损和微利。
保龄球馆和游泳馆除少数外,基本全面亏损,健身健美场所微利。
五、南京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树立体育市场观念,转变政府职能,搞活经济体制。
体育赞
助商、媒体、观众和服务对象托起了体育产业大厦,所以必须为他们提供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
发展体育产业,还要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简政放权,使体育事业的发展逐步走向市场化、社会化,使体育经营管理单位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实体。
要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2、开拓多元化体育市场。
利用明星运动员的影响力积极拓展体育市场,促进现代体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使体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利用体育的衍生产品拓展体育市场;加大体育本身的投入以拓展体育市场。
3、探索消费途径,健全消费机制。
一是要加大对商业性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及社会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力度,注重竞赛表演市场经营主体和中介机构经营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二是要以提供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应为重点,坚持常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和新兴体育健身娱乐项目并举的开发方针。
三是要引进资本市场,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
4、政策引导体育产业市场机制的形成。
一是政府应鼓励和
支持不同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办体育经营实体,力促体育市场主体多元化,夯实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是要形成较为完备的体育市场体系,把促进各类体育专业市场的发育和成长作为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完善体育用品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市场、体育人才市场、体育技术信息市场和体育无形资产交易市场。
三是要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化,加大产业开发进度和力度。
加大对体育竞赛转播权、体育产品专利权、体育广告制作权、承办大型运动会的标志以及综合性的体育无形资产进行商业开发的力度,使体育产业在开发项目上实现本体化、多样化。
四要搞好主业和副业的配套经营,增强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推进体育产业向社会经济行为方向发展。
5、提高体育赛事综合效益。
一是要充分发挥竞赛管理人才和体育场地资源优势,积极申(承)办一批国内、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精心组织一批有特色、有创意、有规模、有市场的体育比赛,努力创出一批影响力大、上座率高的传统赛事品牌。
二是要大力推进办赛形式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竞赛组织专业化,加快培养高素质体育竞赛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体育赛事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推动体育赛事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全方位开发,着力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三是要积极探索区(县)、大产业集团联合举办大型比赛的路子,鼓励社会力量承办各类体育赛事。
6、推进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
积极开展体育服务认证,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
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研究建立体育产业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
推广体育服务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体育经营和服务人员素质。
加强体育经纪人管理,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体育中介组织在赛事推广和人才流动中的作用。
开展体育用品质量监管和产品认证工作,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南京体育产业发展统计研究调研组
拟稿人:赵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