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酒后驾驶的社会调查
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
![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c5256a0508763230121213.png)
关于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作者: ————————————————————————————————日期:社会调查报告课题名称关于酒后驾驶的社会调查分校名称乌伊岭电大年级名称法学专科班专业名称法律事务学生学号学生姓名石磊指导教师张春真2013年10月10日关于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关注酒后驾驶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对酒后驾驶提出防范措施。
调查时间:2015年3月12日—2015年5月12日调查地点:律师事务所、交警队等。
调查对象:法律工作者、交警队干警等。
调查方式:本调查报告采取网上收集资料、电话、面谈等方法进行调查。
为了完成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加强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尤其是对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我于2015年3月12日至2015年5月12日在某律师事务所和某交警队进行了关于酒后驾驶的社会调查,现就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一、酒后驾驶的基本情况首先,我们先来分析酒后驾车的原因,在交警部门的帮助下,我在网上从个人角度和社会监管角度分别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酒后驾车的主要原因从驾驶人个人角度来看,依次是朋友的怂恿占44.65%;侥幸心理占24.73%;以为自己酒量大和技术高占30.62%。
从社会监管角度看,依次是:现有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大占29.87%;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占27.00%。
从客观因素来看,依次是担心车辆停在外不安全占24.65%;担心次日早上需要用车占19.53%。
此次调查共有194名网友提交了调查意见,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34人占94.69%;中青年网友居多,31到40岁的占44.51%;学历层次丰富,大专以上学历占到70.79%,高中及以下的占29.21%。
根据来自网上的调查显示,有93.45%的被调查者同意酒后驾驶属于违法行为,但被问及是否有过酒后驾驶行为时,仅有24.68%的被调查者从未有过酒后驾驶行为。
“酒后驾驶”专项整治活动自查报告
![“酒后驾驶”专项整治活动自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5fd86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2.png)
“酒后驾驶”专项整治活动自查报告酒后驾驶专项整治活动自查报告一、前言“酒后驾驶”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加强对酒后驾驶行为的打击,我单位于XXXX年组织开展了酒后驾驶专项整治活动。
活动期间,我单位对酒后驾驶情况开展了全面自查,以确保全员的安全和行业的正常运行。
现将本次活动的自查报告如下:二、自查范围和对象本次自查活动的范围包括我单位所有员工和从业人员,以及与我单位有业务合作的驾驶人员。
活动的目的是查找出酒后驾驶行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和处置措施。
三、自查方式和内容为了全面了解员工和从业人员的酒后驾驶情况,我单位采取了以下自查方式和内容:1. 网上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员工和从业人员的酒后驾驶情况,包括平时和节假日的饮酒习惯、醉酒程度、是否存在酒后驾驶的行为等。
2. 数据分析:对我单位车辆的行驶记录和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查找是否存在酒后驾驶的迹象。
3. 应急演练:组织员工进行酒后驾驶的应急演练,包括酒精检测仪的正确使用、酒驾现场处理流程等。
4. 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员工和从业人员宣传酒后驾驶的危害性和法律法规要求。
四、自查结果分析1. 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员工和从业人员有清醒的意识,不饮酒驾驶。
但仍有少数人存在饮酒后驾驶的行为,主要集中在一些重要节假日和夜间工作时间段。
对于这些情况,我单位积极进行教育和引导,并要求全员立即停止酒后驾驶。
2. 数据分析表明,我单位车辆行驶记录中暂未发现明显的酒后驾驶迹象,这是因为我单位严格执行酒驾零容忍政策,并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和监测。
但仍需继续加强对车辆行驶情况的监控,确保不存在酒后驾驶行为。
3. 应急演练中,员工对酒精检测仪的使用掌握不够熟练,对酒驾现场处理流程不够清晰。
针对这些问题,我单位将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应对酒后驾驶的处理能力。
4. 宣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员工和从业人员的酒后驾驶意识得到增强。
酒后驾驶调查调研报告
![酒后驾驶调查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b9731ec8d376eeafaa316a.png)
酒后驾驶调查调研报告酒后驾驶调查调研报告一.我国酒后驾驶现状十一届小组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次会议近日分组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一些常委委员制订,“在草案已有的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危险驾驶行为的处罚力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拟在刑法中增加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追逐竞使携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很多人听说这一条款的出炉都拍手叫好,于是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我们的家乡——河北省沽源县,我们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周一、周三、周五、周五四天车流量较大大的红绿灯点进行了调查,通过观察每一个被交警拦截下的司机及记录他们是否被罚的情况得到如下结果:周一有33辆车的司机是韦某驾驶,其中8人是醉酒驾驶。
周三有25辆车的司机是韦某驾驶,其中10是醉酒驾驶。
周五有28辆车的司机是韦某驾驶,其中11人是醉酒驾驶。
周日有63辆车的司机是酒后驾驶,其中有42认识醉酒驾驶。
并且我们通过网上调查100人、咨询交警得知醉酒协警驾驶的司机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一、27%的人看见交通信号灯后反应慢。
二、40%的下车女孩子开车方向左右摇摆不定,突然转向或者在路线中线驾驶。
三、15%的人逆向行驶。
四、7%的人乱踩刹车。
五、6%的人转弯幅度达,突然转弯或违法转弯。
八、5%的人黑夜开车不开前灯。
同时我们又咨询开车中年男子,发现几乎每个司机知道酒后开车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是有90%的人不知道是违反了什么法例。
同时67%的司机都未遂有醉酒驾车的经历,95%的人能都有酒后驾车的经历,但是当被问及既然晓得违反交通规则为什么还要驾驶时70%的人事故认为酒后驾驶绝不会出现事故,30%额人是抛开没办法,侥幸心理的存在使他们驾驶。
二.是否应将精神异常驾驶纳入刑法通过以上调查,酒后驾驶的严峻性却由非一般,如果我们确实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因为酒后驾驶不仅仅危害了驾驶人自己的性命安全,更是对道德安全具有安全管理严重危害,但是为什么酒后驾驶酒后的情况频现呢?我们应该如何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有效制止酒后高速行驶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以下浅薄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酒驾的调查报告
![关于酒驾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b94bb2f524ccbff12184b0.png)
关于酒驾的社会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对娄烦县交警、出租车司机等的调查,了解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法律上对酒驾的约束,提高人们对酒后驾驶的重视。
调查时间: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15日调查地点:娄烦县城调查对象:娄烦县交警、出租车司机调查方法:问卷式、访谈法、观察法调查结论:通过对娄烦县交警、出租车司机的调查,发现现在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酒后驾驶造成的,提出酒后驾驶的预防措施及避免方法。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县汽车人均拥有量不断攀升。
我县频繁发生因酒后驾车而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醉驾”连同跟在后面的死伤数据,一再触痛公众敏感的神经—2011年1月至12月,我县范围内共发生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15起,死亡8人,重伤6人。
酒后驾驶行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我国酒后驾车肇事案件发生愈发频繁,所引发的恶性社会治安事件也愈加严重。
我国现有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以及汽车形式安全教育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交通体系,其教育的不完善,执法的松散,以及个别汽车驾驶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漠视等等一系列的弊端不断呈现,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酒后驾驶作为引起恶性交通肇事事件的重要原因,其问题的严重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完善现有的交通法律法规,加大教育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对酒后驾驶这一恶劣行为实行“零容忍”。
一、酒后驾车的危害性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曾进行了“远离酒后驾驶”的活动,在实验室证明了酒后驾驶的危险性。
未饮酒前,他们的刹车反应时间分别为0.75秒、0.56秒和0.56 秒。
在饮一听350毫升啤酒30分钟后,酒精开始在体内发挥作用,同样的机器测试结果显示,三人的反应时间分别提高到1.22秒、1.38秒和1.05秒。
实验证明交通事故的危险度随着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酒精对驾驶的影响包括:1、视觉能力变差。
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的视觉角度为180度,酒后的视觉角度将会缩减,喝越多,就越无法看清旁边的景物;此外,亦可能抓不准目标,看不清楚车道线,对光的适应也变差了。
交警队查酒驾实践报告
![交警队查酒驾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f6339d71fe910ef12df8bb.png)
交警队查酒驾实践报告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说:“道路交通事故日益成为影响各国卫生与发展的一大关切问题题。
据调查,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15至44岁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死因。
在世界各地的道路上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亡,此外每年约有XX万至5000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而造成非致命性伤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高xx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著名音乐人,导演,制作人,词曲创作者。
我们所熟知的《同桌的你》便是出自高xx之手。
然而在201x年5月9日 22:25,高xx驾车在东直门外大街与三车发生事故。
5月9日 22:55因为醉驾嫌疑,高xx被带回东城交通支队接受调查。
5月10日 1:30,高xx血液经检测,每百毫克血液含酒精243.04毫克。
5月10日 16:15,高xx被带上警车送往东城区看守所。
5月16日 10:00,高xx被吊销驾照,同时因驾照过期,被罚款1000元。
5月17日 14:30,东城法院对高xx醉驾案做出一审判决。
高xx9日晚因酒后驾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
高xx随后因涉嫌酒后驾车被警方带走。
16日,北京东城法院把他从东城区看守所带出来,接受东城交通支队对他的行政处罚:吊销驾驶执照。
由于到期没有续办驾照的行为,他被罚款一千块钱。
在现场高xx没有提出申诉和申辩的要求。
高xx酒驾,我们没必要太过惊诧。
高xx是著名音乐人,是《中国达人秀》上的当红评委,可他跟我们一样是普通人,是人都会犯点错误,这是难免的。
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认清错误。
可喜的是,高xx作出“永不酒驾”的承诺,希望这是刻骨铭心之后的反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该幸灾乐祸,要跟高xx一起坐下来反思,如果是我们自己该怎么办,我们自己也该对酒驾说不。
检察院危险驾驶罪调研报告
![检察院危险驾驶罪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06f7e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4.png)
检察院危险驾驶罪调研报告危险驾驶罪是指驾驶机动车时,违反交通法规,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该罪行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因此检察院对危险驾驶罪进行调研分析,旨在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公众安全。
危险驾驶罪案发率逐年上升,一方面与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驾驶员的意识素质密切相关。
从案件分布来看,危险驾驶罪主要发生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
高速公路上的危险驾驶罪主要涉及超速、逆行和追尾等行为。
城市道路上的危险驾驶罪案件主要包括闯红灯、压线行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
这些违法行为的发生往往造成严重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针对危险驾驶罪的性质和特点,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负有重要职责。
首先,检察院需要承担危险驾驶罪的审查逮捕工作。
在案件初查阶段,检察院需要审查警方侦破的危险驾驶罪案件是否符合立案和逮捕的条件。
其次,检察院要参与危险驾驶罪案件的审理工作。
在庭审环节中,检察院提出公诉意见,对被告人的罪行进行控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检察院要参与对危险驾驶罪犯的刑罚执行监督。
在犯罪执行阶段,检察院要对犯罪分子是否执行刑罚依法、是否进行再教育工作等进行监督。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侦查部门在有些危险驾驶罪案件中证据收集不充分,导致案件难以确定罪责。
其次,公安机关在处理一些危险驾驶罪案件时,对罪责的认定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判决结果不统一。
最后,一部分危险驾驶罪犯刑罚执行过程中的社会化教育和再教育工作不充分,无法有效改变他们的违法行为。
改善危险驾驶罪案件处理的方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公安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危险驾驶罪的预防宣传工作,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其次,加强对危险驾驶罪证据收集的规范,确保案件证据充分、准确。
再次,加强对侦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办案过程中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最后,完善刑罚执行制度,加大对危险驾驶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力度,提高刑罚执行的社会效果。
综上所述,危险驾驶罪对社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检察院在危险驾驶罪的调查、审理和刑罚执行中有着重要职责。
酒驾调研报告
![酒驾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6a83a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7.png)
酒驾调研报告
《酒驾调研报告》
近年来,酒驾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酒驾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酒驾的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酒驾在许多地区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人在喝酒后驾车,而且很多人对于酒驾的危害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调研还显示,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数量在逐年增加,其中许多事故都导致了严重的人身伤亡。
另外,调研还发现,一些人在喝酒后依然选择驾车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控制能力足够,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打车费用过高,因此选择了酒后驾车。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酒驾问题,社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酒驾危害的认识。
同时,政府也应该出台更加严厉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从而有效地遏制酒驾的发生。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酒后代驾和专车等服务的推广,以降低人们酒后驾车的诱惑和可能性。
总的来看,酒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共同努力来减少酒驾带来的危害。
酒驾分析报告
![酒驾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4161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f.png)
酒驾分析报告一、介绍酒驾是指在驾驶机动车辆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法定的限制值。
酒驾行为不仅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同时也对驾驶者本身和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为了深入分析酒驾现象以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本报告将从多个角度对酒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数据来源本次酒驾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渠道:1.公安部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酒驾违法数据;2.媒体报道的酒驾事故案例;3.相关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
综合以上数据来源,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酒驾问题的现状和特征。
三、酒驾现状分析1. 酒驾违法数据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酒驾违法行为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一定规模的酒驾事件。
以下是近三年酒驾违法数据的统计情况:•2018年:共发生酒驾违法事件5000起,占总交通违法事件的5%;•2019年:共发生酒驾违法事件4000起,占总交通违法事件的4%;•2020年:共发生酒驾违法事件3500起,占总交通违法事件的3%。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酒驾违法事件的数量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较高的风险。
2. 酒驾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媒体报道的酒驾事故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酒驾事故多发生在晚上和周末,也就是人们社交娱乐活动频繁的时段;•大多数酒驾事故发生在城市道路上,主要原因是城市道路拥挤、复杂的交通状况容易导致驾驶人的注意力分散;•酒驾事故中死亡和严重伤害的情况居多,酒后驾驶不仅危害自己生命安全,还对他人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四、酒驾原因分析1. 社会化饮酒观念饮酒在我国是一种社交和娱乐活动习惯,在一些场合甚至被视为待客之道。
这种社会化饮酒观念导致了一部分人饮酒后仍然选择驾车上路,忽视了酒后驾驶的危险性。
2. 缺乏法律意识尽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酒驾的禁止,但部分驾驶人对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根本不重视。
缺乏法律意识导致他们在饮酒后依然冒险开车。
3. 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虽然交管部门加大了对酒驾的打击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于沈阳市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沈阳市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5fa22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6e.png)
关于沈阳市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沈阳市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深入调查分析,本报特就沈阳市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三个典型案例。
一、 2018年12月11日,沈阳市万达广场发生一起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
当时,一名男司机驾车出行时遇到了红灯,但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直接加速狂飙,随后失控撞向路边的护栏上。
经检查,该司机在车内被查出酒精含量已经超标。
二、 2019年5月21日,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沈辽路上发生一起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
当时,一辆小汽车因驾驶员醉酒失控,从路中飞出,直接撞上了桥边的饮水机上,造成一名路人受伤。
经检查,该司机酒精含量已超过刑法规定的最高标准。
三、 2020年7月9日,沈阳市和平区天津街发生一起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
当时,一辆中型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翻,导致车上20名乘客受伤,其中6人伤势严重。
经检查发现,该司机酒精含量达到了高危程度。
以上三起案件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警惕,同时也再次强调了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及时依法打击醉酒型危险驾驶行为,严惩不贷,是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我们也需进一步提高广大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切勿酒后驾车,坚决做到守法文明、文明出行。
此外,针对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在社会各界、政府及公安部门齐心协力下,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打击力度。
一方面,加大对酒驾的治理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醒目程度,同时采用视频监控、抽查酒驾等手段,压实责任,严厉打击醉酒驾驶。
另一方面,增强司法力度,依据相关法律和条文,对涉及醉酒驾驶的司机进行刑事判决,以重判罚的手段来震慑犯罪分子,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总之,我市的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情况仍然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规范措施,但要真正遏制这种不法行为,仅靠公安机关和司法机构的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各方应当共同发力,共同监督,做到从源头上,切实遏制酒后驾车的危害,为全社会的安全出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教师醉驾现状调查报告
![教师醉驾现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071e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e.png)
教师醉驾现状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教师作为社会的引路人,扮演着培养学生的角色,他们在素质、道德和法律意识上都应成为学生的榜样。
然而,近年来,部分教师却被曝出饮酒后驾车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解教师醉驾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的教师进行了调查。
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个人信息、饮酒习惯和醉驾行为等问题的问卷,并通过网络、线下等渠道广泛分发。
问卷涵盖了以下方面内容:1. 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2. 受访者的饮酒习惯,包括是否饮酒、饮酒频率、饮酒量等;3. 受访者是否有醉驾行为,醉驾频率、原因和对此行为的认知等;我们收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共计500份有效问卷,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几个主要发现。
饮酒情况从调查结果可得知,有70%的受访教师认为自己有饮酒的习惯,其中男性教师饮酒率高于女性教师。
关于饮酒频率,近40%的受访教师表示每周都会喝酒,其中超过半数的人每周喝酒次数超过3次。
另外,约15%的受访者表示会因特殊场合(如节日、庆祝活动等)而增加饮酒量。
醉驾行为在调查中,有20%的受访教师承认曾经有酒后驾驶的行为。
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教师的醉驾行为显著高于女性教师。
其中,50%的醉驾受访教师表示曾经有1-2次醉驾经历,约15%曾经有3-5次醉驾经历。
醉驾原因和认知调查显示,主要的醉驾原因包括社交聚会、压力释放和开车便利。
近60%的受访教师表示因为社交聚会饮酒后驾车,其次是为了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
令人担忧的是,有超过20%的受访教师对酒后驾车触犯法律的认知较模糊,认为只有酒精超过法定限值才构成醉驾。
此外,还有约30%的受访教师认为教师醉驾行为并不严重,认为教师在社会上享有特权,因此不会受到太多惩罚或负面影响。
这种观念对减少教师醉驾行为的打击力度产生了不利影响。
结论与建议醉驾一直是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教师醉驾更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
年轻人喝酒调研报告
![年轻人喝酒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0aad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d.png)
年轻人喝酒调研报告标题:中国年轻人饮酒行为调研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年轻人的饮酒行为逐渐受到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2000名中国年轻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了他们的饮酒态度、饮酒频率、酒品偏好以及酒后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对饮酒的态度较为开放,饮酒频率略有增加,且对啤酒和洋酒品牌有较高的偏好。
然而,过度饮酒和酒后驾驶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基于此,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提高年轻人的饮酒意识和饮酒责任感。
关键词:年轻人、饮酒行为、调研、酒品偏好、酒后行为正文:引言:饮酒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交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在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下,中国年轻人的饮酒行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调研旨在了解中国年轻人的饮酒态度、行为习惯以及酒后行为,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收集了2000份有效问卷和20个访谈样本。
问卷内容涵盖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饮酒频率与量、酒品偏好、酒后行为等多个方面。
访谈则针对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加深了对饮酒行为的理解。
调查结果:1. 饮酒态度:超过70%的年轻人认为饮酒可以带来轻松和社交的氛围,同时也有近50%的人认为过度饮酒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2. 饮酒频率: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于前几年,年轻人的饮酒频率有所增加,特别是男性年轻人。
3. 酒品偏好:在酒品偏好方面,啤酒和洋酒是年轻人最常选择的两种酒品,分别占据了60%和40%的份额。
4. 酒后行为:令人担忧的是,超过50%的年轻人承认曾经有过酒后驾驶的经历,而且近60%的人在饮酒过程中容易发生口角与暴力行为。
讨论与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年轻人饮酒行为的引导和干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饮酒知识宣传:通过社会媒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渠道,普及饮酒知识,提高年轻人的饮酒意识,并告诫他们饮酒的健康风险。
酒后驾车法律案件(3篇)
![酒后驾车法律案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90a02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4.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酒后驾车这一严重违法行为,却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酒后驾车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有一些驾驶员置法律法规于不顾,以身试法。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酒后驾车法律案件为例,分析其背后的法律问题,以期对酒后驾车行为进行警示。
二、案件简介2019年某日凌晨,被告人王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市区内行驶。
行驶过程中,王某感到身体不适,停车休息时喝了一瓶啤酒。
休息约10分钟后,王某继续驾车行驶。
在行驶至某路段时,王某因酒精作用,操作失误,导致车辆失控,撞向路边行人,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王某主动报警,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违法行为。
三、案件分析1. 酒后驾车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饮酒、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本案中,被告人王某在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酒后驾车。
根据法律规定,王某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犯罪构成的认定(1)犯罪主体被告人王某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且持有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符合酒后驾车犯罪的主体要求。
(2)犯罪客体王某酒后驾车行为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符合犯罪客体的要求。
(3)犯罪主观方面王某明知酒后驾车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但仍然放任后果的发生,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4)犯罪客观方面王某在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符合犯罪客观方面的要求。
综上所述,被告人王某的行为符合酒后驾车犯罪的构成要件,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 刑事责任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酒驾的社会调查报告
![酒驾的社会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59757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3.png)
酒驾的社会调查报告酒驾的社会调查报告1引言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说:“道路交通事故日益成为影响各国卫生与开展的一大关切问题。
”据调查,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某某至44岁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死因。
在世界各地的道路上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亡,此外每年约有20某某万至5000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而造成非致命性伤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正文一、酒后驾车的危害性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曾进行了“远离酒后驾驶”的活动,在实验室证明了酒后驾驶的危险性。
未饮酒前,他们的刹车反响时间分别为0.75秒、0.56秒和0.56 秒。
在饮一听350毫升啤酒30分钟后,酒精开始在体内发挥作用,同样的机器测试结果显示,三人的反响时间分别提高到1.22秒、1.38秒和1.05秒。
实验证明交通事故的危险度随着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酒精对驾驶的影响包括:1、视觉能力变差。
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的视觉角度为180度,酒后的视觉角度将会缩减,喝越多,就越无法看清旁边的景物;此外,亦可能抓不准目标,看不清楚车道线,对光的适应也变差了。
2、运动反射神经迟钝:驾驶人以为脚提起来要踩煞车,其实已慢了一两秒。
车速如果是60公里,一秒钟车子就已经跑了16.67公尺,假设是时速100公里,一秒行驶距离那么为27.78公尺,这种相差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
根据研究指出:呼气酒精浓度达0.25mg/L 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05%(50mg/dL)以上,将产生复杂技巧的障碍、驾驶能力变坏,肇事率比未饮酒时高二倍。
而在呼气酒精浓度达 0.55mg/L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某某%即某某0mg/dL以上时,其平衡感与判断力障碍度升高,肇事率比未饮酒时高十倍;其实身体中酒精浓度在这样的标准以上,大多数人会感觉很不舒服,头晕、心跳急促、呕吐等。
酒驾安全隐患排查报告(3篇)
![酒驾安全隐患排查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875c6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c.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酒驾这一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也日益凸显,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酒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报告对酒驾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酒驾安全隐患排查背景1. 酒驾事故频发,危害严重近年来,我国酒驾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酒驾事故死亡人数高达数千人,受伤人数更是难以计数。
酒驾事故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痛苦,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2. 酒驾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尽管我国对酒驾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但仍有一部分驾驶员心存侥幸,酒后驾车。
这些驾驶员往往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导致酒驾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3. 酒驾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亟待加强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酒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对酒驾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析酒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酒驾安全隐患排查内容1. 酒驾事故发生地点通过对酒驾事故数据的分析,发现以下地点为酒驾事故高发区域:(1)城乡结合部:由于城乡结合部交通流量较大,驾驶员在疲劳、酒后等情况下容易发生事故。
(2)夜间:夜间光线昏暗,驾驶员视线受限,容易发生事故。
(3)交叉路口:交叉路口交通流量复杂,驾驶员在注意力不集中、酒后等情况下容易发生事故。
2. 酒驾事故发生时段通过对酒驾事故数据的分析,发现以下时段为酒驾事故高发时段:(1)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此时段为人们休闲娱乐、饮酒高峰期,驾驶员酒后驾车事故发生率较高。
(2)周末及节假日:周末及节假日人们聚会活动增多,饮酒机会增多,酒驾事故发生率较高。
3. 酒驾事故发生原因(1)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部分驾驶员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酒后驾车。
(2)疲劳驾驶:驾驶员在连续工作或驾驶过程中,由于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生事故。
酒后驾驶调查报告(精选3篇)
![酒后驾驶调查报告(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c640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4.png)
酒后驾驶调查报告(精选3篇)酒后驾驶篇1近年来,我国因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而引发的每年多达数万起,酒后驾驶造成的死亡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就此,笔者对酒后驾驶及醉酒代驾问题进行了调查。
首先,笔者查阅了相关书籍,得到如下资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二、酒后驾驶在法律上可分为酒后或醉酒驾车两种违法行为,两者的界定:机动车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后驾驶。
三、酒的危害: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进入人体,作用于神经系统,可以产生麻醉作用。
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50mg/100ml 时,表现为精神愉快、有飘飘然感、容易冲动;酒精浓度达到150mg/100ml时,将出现激动、动作失调、手脚失控等行为表现;酒后驾车还会出现远视,视物的立体感发生误差,反应时间增多2至3倍,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就极易引发。
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比率为没有饮酒情况下的16倍,几率高达27%。
醉酒的具体影响:1.触觉能力降低。
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2.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学习酒驾情况汇报
![学习酒驾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0df6b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6.png)
学习酒驾情况汇报近年来,酒驾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酒驾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学习酒驾情况的汇报,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近年来的酒驾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显示,酒驾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中,造成的交通事故中,酒驾事故占比较高。
这些事故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我们对酒驾者的年龄、职业和酒驾次数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酒驾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至45岁之间,职业以司机、工人、销售人员等居多。
而且,大部分酒驾者并非初犯,有的甚至是多次酒驾。
这些数据表明,酒驾问题存在一定的社会特征,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加强治理。
另外,我们还调查了酒驾者的酒驾原因和酒后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酒驾者主要是因为酒后驾驶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以及对酒后驾驶危害的认识不足,才会酒后驾驶。
而在酒后行为方面,酒驾者普遍存在酒后闹事、酒后滋事等不良行为,给社会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最后,我们对当前酒驾治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我们认为,当前酒驾治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等。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和挑战,如酒驾者的社会特征复杂、酒后行为难以监管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酒驾治理工作,加大对酒驾者的处罚力度,提高社会对酒驾危害的认识,从而有效减少酒驾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酒驾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我们将继续关注酒驾情况的发展变化,加强对酒驾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酒驾总结报告范文(3篇)
![教师酒驾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1f85a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c.png)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酒驾问题在我国社会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更应该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然而,近期在我校教师队伍中,却发生了一起酒驾事件,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此,我们对此次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及总结报告如下。
二、事件经过2023年x月x日,我校教师李某酒后驾驶私家车,在途径市区主干道时被交警部门查获。
经检测,李某体内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该事件发生后,学校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李某进行严肃处理。
三、调查结果1. 李某在事发当晚与朋友聚餐,期间饮用了一定量的白酒。
2. 李某在饮酒后,未意识到酒驾的危害,依然选择驾驶私家车回家。
3. 李某在驾车过程中,因酒精作用,操作不当,被交警部门查获。
4. 学校对李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了处罚。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酒驾事件反映出我校部分教师法制观念淡薄,师德修养有待提高。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将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提高教师法律意识。
2.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日常行为的监督,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3. 学校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4. 学校将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安全意识,杜绝酒驾等违法行为。
五、整改措施1. 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法律意识。
2.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日常行为的监督,对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严肃处理。
3.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教师良好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4. 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安全意识,确保教师队伍安全稳定。
总之,我校将以此次酒驾事件为鉴,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第2篇一、报告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拥有量逐年攀升,酒后驾驶现象也随之增多。
对于酒驾人员的回访情况范文
![对于酒驾人员的回访情况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a442b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6.png)
对于酒驾人员的回访情况范文
题目:对于酒驾人员的回访情况
一、概述
近期,我们对去年因酒后驾车而被处理的一些人员进行了一次回访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10名曾因酒后驾驶被处以行政处罚或起诉的人员。
二、调查内容和方式
我们主要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否再次酒后驾车。
2. 是否深刻认识到酒后驾驶对自己和他人的危险性。
3. 是否改变了出行方式。
4. 对于处罚结果是否感到公平。
5. 对于加强酒后驾驶处罚的看法。
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对每位调查对象进行约20分钟的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结果
1. 调查发现,8位调查对象再也没有酒后驾驶,2位有过一次醉驾的情况但已真诚反思。
2. 所有调查对象均表示深深认识到酒后驾驶的危险性,自己曾是不理性的。
3. 大多数人今后都选择步行、打车或寻找同伴代驾出行。
4. 多数人认为当初的处罚力度适中,起到了警示作用。
也有部分人希望能有更重更全面的处罚。
5. 所有人都表示支持加强对酒后驾驶的处罚,以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
四、结论
总体来看,此次回访结果很令人欣慰。
大多数调查对象都能够深刻体会到错误,并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今后的教育应该重点在改变价值观上下功夫,让公众根本认识到酒后驾驶的危害性。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处罚力度。
只有立法严惩,社会舆论一致谴责,才能永远扼杀酒后驾驶这个错误行为。
以上就是对于酒驾人员回访情况的一个简要范文,内容包括了调查目的、方式、结果以及一些分析结论。
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酒后驾驶的社会调查篇一:关于酒驾的社会调查报告衡水广播电视大学报告题目:学校名称: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社会调查报告关于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衡水电大2009年秋法学专科周景跃0914009314746阴树起2011年8月20日2011年9月11日目录引言............................................正文............................................一、酒后驾车的危害性.........................二、酒后驾车情况调查.........................三、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法律上对酒驾的约束.......四、酒后驾驶的预防措施及避免方法.............结束语..........................................引言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说:“道路交通事故日益成为影响各国卫生与发展的一大关切问题。
”据调查,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15至44岁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死因。
在世界各地的道路上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亡,此外每年约有2000万至5000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而造成非致命性伤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正文一、酒后驾车的危害性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曾进行了“远离酒后驾驶”的活动,在实验室证明了酒后驾驶的危险性。
未饮酒前,他们的刹车反应时间分别为0.75秒、0.56秒和0.56 秒。
在饮一听350毫升啤酒30分钟后,酒精开始在体内发挥作用,同样的机器测试结果显示,三人的反应时间分别提高到1.22秒、1.38秒和1.05秒。
实验证明交通事故的危险度随着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酒精对驾驶的影响包括:1、视觉能力变差。
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的视觉角度为180度,酒后的视觉角度将会缩减,喝越多,就越无法看清旁边的景物;此外,亦可能抓不准目标,看不清楚车道线,对光的适应也变差了。
2、运动反射神经迟钝:驾驶人以为脚提起来要踩煞车,其实已慢了一两秒。
车速如果是60公里,一秒钟车子就已经跑了16.67公尺,若是时速100公里,一秒行驶距离则为27.78公尺,这种相差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
根据研究指出:呼气酒精浓度达0.25mg/L 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05%(50mg/dL)以上,将产生复杂技巧的障碍、驾驶能力变坏,肇事率比未饮酒时高二倍。
而在呼气酒精浓度达0.55mg/L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11%即110mg/dL以上时,其平衡感与判断力障碍度升高,肇事率比未饮酒时高十倍;其实身体中酒精浓度在这样的标准以上,大多数人会感觉很不舒服,头晕、心跳急促、呕吐等。
3、触觉能力降低。
由于酒会对人的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酒后人的手、脚触觉反应较平时降低,踩制动踏板时软弱无力,方向盘掌握不稳,车辆容易失控,驾驶人脚提起来要踩刹车,其实已慢了一两秒。
而一辆车时速60公里,一秒钟跑出16.67米;若时速100公里,一秒则为27.78米,这种相差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
4、判断能力降低:饮酒后,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操作错误增加,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
实验证明,饮酒者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酒精50毫克时,反应能力即有所下降。
达到100毫克时,下降约35%,达到150毫克时,下降50%,并使人动作失调,手脚失控。
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的驾驶人,越不能正确思考和判断车宽与路宽的关系,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酒后驾驶情况调查首先,我们先来分析酒后驾车的原因,在交警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在网上从个人角度和社会监管角度分别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酒后驾车的主要原因从驾驶人个人角度来看,依次是朋友的怂恿,占44.65%;侥幸心理,占24.73%;以为自己酒量大和技术高,占30.62%。
从社会监管角度看,依次是:现有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大、占29.87%;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占27.00%。
从客观因素来看,依次是担心车辆停放在外不安全、占24.65%;担心次日早上需要用车、占19.53%。
此次调查共有194名网友提交了调查意见,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34人,占94.69%;中青年网友居多,31到40岁的占44.51%;学历层次丰富,大专以上学历占到70.79%,高中及以下的占29.21%。
根据来自网上的调查显示,有93.45%的被调查者同意酒后驾驶属于违法行为,但被问及是否有过酒后驾驶行为时,仅有24.68%的被调查者从未有过酒后驾驶行为。
在被问及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何种心理时,有38.64%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过高的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46.75%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另外,有的14.61%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篇二:关于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课题名称关于酒后驾驶的社会调查分校名称乌伊岭电大年级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法学专科班法律事务石磊张春真2013年10 月10 日关于酒后驾驶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关注酒后驾驶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对酒后驾驶提出防范措施。
调查时间:2015年3月12日—2015年5月12日调查地点:律师事务所、交警队等。
调查对象:法律工作者、交警队干警等。
调查方式:本调查报告采取网上收集资料、电话、面谈等方法进行调查。
为了完成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加强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我于2015年3月12日至2015年5月12日在某律师事务所和某交警队进行了关于酒后驾驶的社会调查,现就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一、酒后驾驶的基本情况首先,我们先来分析酒后驾车的原因,在交警部门的帮助下,我在网上从个人角度和社会监管角度分别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酒后驾车的主要原因从驾驶人个人角度来看,依次是朋友的怂恿占44.65%;侥幸心理占24.73%;以为自己酒量大和技术高占30.62%。
从社会监管角度看,依次是:现有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大占29.87%;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占27.00%。
从客观因素来看,依次是担心车辆停在外不安全占24.65%;担心次日早上需要用车占19.53%。
此次调查共有194名网友提交了调查意见,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34人占94.69%;中青年网友居多,31到40岁的占44.51%;学历层次丰富,大专以上学历占到70.79%,高中及以下的占29.21%。
根据来自网上的调查显示,有93.45%的被调查者同意酒后驾驶属于违法行为,但被问及是否有过酒后驾驶行为时,仅有24.68%的被调查者从未有过酒后驾驶行为。
在被问及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何种心理时,有38.64%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过高的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46.75%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另外,有的14.61%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这里我们来区分两个概念:酒后驾车与醉酒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车;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其实,酒量的好坏和血液酒精浓度没有必然关系,有的人虽然自己觉得很清醒,根本没醉,但血液酒精浓度却已经达到0.8mg/ml以上了。
一般来讲,如果喝得极少,血液酒精浓度不到0.2mg/ml,但啤酒喝三瓶左右,红酒喝半瓶左右,或者白酒喝3两左右,人的血液酒精浓度就可能已经超过0.8mg/ml了。
二、酒后驾驶的危害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曾进行了“远离酒后驾驶”的活动,在实验室证明了酒后驾驶的危险性。
未饮酒前,他们的刹车反应时间分别为0.75秒、0.56秒和0.56 秒。
在饮一听350毫升啤酒30分钟后,酒精开始在体内发挥作用,同样的机器测试结果显示,三人的反应时间分别提高到1.22秒、1.38秒和1.05秒。
实验证明交通事故的危险度随着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酒精对驾驶的影响包括:1.视觉能力变差。
一般人在平常状态下的视觉角度为180度,酒后的视觉角度将会缩减,喝越多,就越无法看清旁边的景物;此外,亦可能抓不准目标,看不清楚车道线,对光的适应也变差了。
2.运动反射神经迟钝:驾驶人以为脚提起来要踩煞车,其实已慢了一两秒。
车速如果是60公里,一秒钟车子就已经跑了16.67公尺,若是时速100公里,一秒驶距离则为27.78公尺,这种相差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
根据研究指出:呼气酒精浓度达0.25mg/L 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05%(50mg/dL)以上,将产生复杂技巧的障碍、驾驶能力变坏,肇事率比未饮酒时高二倍。
而在呼气酒精浓度达0.55mg/L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11%即110mg/dL以上时,其平衡感与判断力障碍度升高,肇事率比未饮酒时高十倍;其实身体中酒精浓度在这样的标准以上,大多数人会感觉很不舒服,头晕、心跳急促、呕吐等。
3.触觉能力降低。
由于酒会对人的中枢神经起麻醉抑制作用,酒后人的手、脚触觉反应较平时降低,踩制动踏板时软弱无力,方向盘掌握不稳,车辆容易失控,驾驶人脚提起来要踩刹车,其实已慢了一两秒。
而一辆车时速60公里,一秒钟跑出16.67米;若时速100公里,一秒则为27.78米,这种相差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
4.判断能力降低:饮酒后,人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操作错误增加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
实验证明,饮酒者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酒精50毫克时,反应能力即有所下降。
达到100毫克时,下降约35%150毫克时,下降50%,并使人动作失调,手脚失控。
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的驾驶人,越不能正确思考和判断车宽与路宽的关系,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三、酒后驾驶的防治对策我国对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和刑事案件是有明确的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