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辛亥革命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小论文,要求如下:
a.围绕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历史意义及其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b.论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
c.论文结构合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危机,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2.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的成立等重大事件。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基本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辛亥革命》。
3.随后,播放一段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辛亥革命的史实,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首先,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危机,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
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探讨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时,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考。
3.针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b.在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时,教师可以联系现实,举例说明辛亥革命对民主制度建设的推动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3.引入新课:在总结完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后,教师顺势引出辛亥革命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导:“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场伟大的革命——辛亥革命爆发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场革命的过程、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1)武昌起义:介绍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4.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觉醒,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的仁人志士的崇高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练习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2.练习形式:选择题、简答题等。
3.学生完成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课堂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学生互动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4.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有哪些?
(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3)你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发展,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切勿抄袭。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讨论过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内讨论,整理出各自的观点和答案。
3.分享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质疑。
(四)课堂练习
1.列出辛亥革命的重大事件,并简要描述其影响。
2.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3.比较辛亥革命与其他国家革命的不同之处,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4.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分析辛亥革命未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民主制度不完善等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辛亥革命的背景有哪些?
b.辛亥革命的过程是怎样的?
c.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d.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有哪些影响?
3.主题探讨法:围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局限性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他们从多元视角进行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4.情境体验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氛围,增强其对历史事件的共鸣,提高学习兴趣。
5.课后拓展法: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辛亥革命相关论文或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口头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向家人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增进家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4.视频观看:推荐学生观看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等,让学生在视觉影像中进一步感受历史氛围,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以下书籍或文章,以拓宽视野,提高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选择辛亥革命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角度阐述其影响,不少于500字。
3.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不少于300字。
4.拓展阅读:《辛亥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一文,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4.辛亥革命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张和贡献是什么?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设计以下习题:
此外,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首先,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民族危机等。然后,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强调起义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各省响应起义的情况,以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在讲解过程中,着重强调以下知识点:
1.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
1.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它的导火线是什么?
2.请简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及其意义。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哪一年?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请列举辛亥革命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贡献。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过程和重大意义。

- 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包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 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能够对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 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意识,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 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 客观评价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等重要知识点。

2.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角色扮演,如模拟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会议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情境。

3.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问学生对辛亥革命中重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辛亥革命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 月10 日是什么日子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 教师讲解:“10 月10 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辛亥革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2. 背景介绍(10 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图片,如农民生活困苦、列强侵略、清政府腐败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辛亥革命成功与不足的原因、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等。
2.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3.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形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问答、填空、判断、简答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4.设计课后作业和思考题,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民主与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不足,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800字。
2.设计一份辛亥革命时间轴,标注出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要求图文并茂,展现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3.分析辛亥革命成功与不足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形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论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理解辛亥革命先驱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中涌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民主进步思想等,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明白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和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4.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等方面,设计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叙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论述题: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辛亥革命简报、制作辛亥革命知识卡片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真相,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各异,大部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有初步的认识,但往往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三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三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上与历史事件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辛亥革命背景:讲解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的加剧、民众疾苦等问题,为学生提供历史背景。
2.辛亥革命过程:详细讲述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等关键事件,让学生了解革命过程。
3.辛亥革命意义:阐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作用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价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和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课后总结: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收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4.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理、进步。
5.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三、教学策略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探讨辛亥革命的过程、分析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3课辛亥革命16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3课辛亥革命16
-孙中山等主要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贡献。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背后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辛亥革命。
-深入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相关问题,如:“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孙中山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情景再现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呈现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辛亥革命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图片展示: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如武昌起义、孙中山等历史人物肖像,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直观的认识。
3.视频播放:播放关于辛亥革命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4.故事讲解:讲述辛亥革命中的典型故事,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武昌起义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情景,再现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5.搜集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文物等资料,制作一份辛亥革命主题的手抄报或PPT,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能够反映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和时代特征。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其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3.帮助学生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
4.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资料的来源和价值,培养他们独立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总结,使他们对革命的过程和结果有更深刻的认识。
2.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让学生认识到革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旨在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分析革命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将重点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社会矛盾、革命过程和历史意义等方面,全面了解辛亥革命,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同时,结合课程内容,我将运用丰富的历史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以及革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中的关键问题,如革命的目标、动力、阻力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革命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高中历史课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课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课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过程;(2)运用历史思维,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阶级矛盾;(2)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史》第8课《辛亥革命》;2. 参考资料:辛亥革命相关论文、书籍;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民主革命的发展;(2)提问:辛亥革命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中占据怎样的地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阶级矛盾;(2)分析辛亥革命的过程,重点讲解重要事件和人物;(3)阐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论文,阐述其原因、过程和影响;2.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或相关历史景点,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实物和资料;3. 结合辛亥革命,谈谈自己对民主革命的认知和看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问题:例如“辛亥革命为什么会成功?”“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评价孙中山等革命领袖的历史贡献?”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是关于辛亥革命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基本信息。
2.掌握历史分析方法,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结果。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价。
2.问题导向,引导探究
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共同进步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对辛亥革命相关史料的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结果,突破教学难点。
4.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理解并尊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客观、公正评价历史的态度。
3.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4.13《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4.13《辛亥革命》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源,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
3.创设虚拟历史场景,如模拟辛亥革命起义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邀请历史专家或亲历者讲述辛亥革命的故事,让学生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历史的真实。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2.设定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撰写辛亥革命的历史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商技巧。
4.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
2.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
2.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解答问题,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辛亥革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5.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播放辛亥革命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
3.邀请历史专家或亲历者讲述辛亥革命的故事,让学生聆听历史的声音,感受历史的真实。
4.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临时约法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难点分析: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师:同学们,人们对孙中山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晚年有个伟大转变”。

鲁迅说:“中山先生,生来[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在先生诞辰140年的时候,社会各界都举办了纪念活动,先生毕生从事民主革命,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先行者]。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师:欲学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缅怀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就必须了解先生的革命事迹。

辛亥革命高中历史教案

辛亥革命高中历史教案

辛亥革命高中历史教案【篇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李丽雯】13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直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案例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内容分析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秋民主的潮流”中的内容,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主进程的丰碑。

19世纪末,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岌岌可危,孙中山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分分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着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逼迫清帝退位,自己当选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在此期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限制总统权力,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之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将倾的清政府,为导出革命活动作铺垫。

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本课,但高中阶段他们对于革命类型的课程理解、归纳能力比较弱,历史认知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要注意史论结合,以史实导出结论,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学会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课程内容的乏味,在教学中可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引用故事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敬畏之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
3.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自由思想,使他们认识到辛亥革命对民主制度、民族独立、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哪些内外因素?”“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结合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和事件,如武昌起义、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互补知识,提高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认识辛亥革命,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他们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辛亥革命有了初步了解,但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较浓,但对辛亥革命背后的历史规律、社会矛盾等方面可能缺乏系统认识。此外,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力有待加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也需要提高。
3.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阐述它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成功与不足。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运用比较法,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和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2)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比较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2)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比较分析:(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和联系;(2)总结比较结果,强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 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3. 对比分析辛亥革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区别和联系。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那么怎么设计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5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川教版教材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3课《辛亥革命》。

本学习主题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课共分有三目:革命的酝酿,武昌起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因此我们这节课的线索就是革命的背景——爆发——结果——意义。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一种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在导学案设计中,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1.过程方面: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教师进行辅导;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形成共识;
(4)案例分析: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历史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5.搜集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物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表述清晰、观点明确;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无遗漏、错误;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外部原因;
(2)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教学难点:
(1)深入剖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内外部原因,特别是社会矛盾、民族危机等方面的分析;
(2)理解辛亥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作用;
2.选择一位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人物,如孙中山、黄兴等,分析其在该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要求结合历史背景,对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字数600字左右。
3.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合理、论述充分,字数600字左右。
4.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辛亥革命相关知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展开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4.设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辛亥革命相关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提高写作能力。
5.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加深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学生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阐述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过程和结论。
4.视频观后感:
-推荐学生观看一部与辛亥革命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辛亥革命》、《孙中山》等。
-观看后,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谈谈自己在观看过程中的感悟和对辛亥革命的新认识。
5.课堂延伸讨论:
-鼓励学生针对辛亥革命中的争议性问题,如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历史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习题:
1.列举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分析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学生完成练习后,我将及时给予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历史意义以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同时,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哪个原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辛亥革命过程中,有哪些关键事件和人物?他们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它对当代中国有哪些启示?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中山(1866-1925)
• • •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二课 辛亥革命
(课前提示、含义、本课结构)
知识结构 一.革命的背景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武昌起义 2.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3.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三.革命的意义
西方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使19末20世纪初的中国-----
问题探究:《临时约法》原则与意义
主权在民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否定君主专制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 自由平等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言论、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及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政务,公布法律”; “人治”观念 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 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
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革 命 失 败
表现:
直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 根本: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变。
材料一:吴玉章回忆录中这样记载:“辛亥革命后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材料二: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例题: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孤军奋战,在强大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标志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后刺杀宋教仁,1916年元旦 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这在根本上是因为 主观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 建立帝制;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A.中国广大民众觉悟程度太低 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坚持专制统治;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 B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 但以失败告终。 -----《中国近代史》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过于强大。
中华民族面临最大的危机就是---
亡国灭种
第一种:清政府的自救之路 1.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训练新兵、奖励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没有挽 实业、废科举,兴新学、派留学生、改革官制等。清 救统治,却加剧了社会矛盾。 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剥削人民。 面对民族危机, 19C末20初中国三大 2. 预备立宪: 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变革社会的政治舞台, 1911年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13名内阁大臣中满族 紧紧抓住最后自主发展民主政治的机会。 贵族 9人其中皇族7人,被讽为“皇族内阁” 第二种:维新派的改良之路
《临时约法》的意义: 结合美国共和政体与中国封建政体思考问题: 1.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1) 第一章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 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2.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组织原则? (4) 《临时约法》的目的和意义?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根据表格提示用简练的一句话 陈述故事,讲述革命经过。做好标记、识记,回答 问题时尽量脱离课本。时间3分钟。 引导提示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历史文献,旗帜及 事件的意义
东京 同盟会
时间 兴 1894年 起 1905年 发 1911年 展 4月 1911年 10月10 日 1912年 高 1月 1日 潮 1912年 2月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
⑴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⑵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 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 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 于新旧交替之中。
引导提示: 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 军事基础: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 甲午战败,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 和掠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社会基础 (2)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却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 2.经济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4.思想基础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的传播,为革命提供思想基础。 5.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革命政党的建立 6.军事准备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可 能 性 必 然 性
C.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 D.中国自然经济残余的影响 启示: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颁布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形势发展
宣统帝颁诏退位
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 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D.中华民国代表人民的利益 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理论是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D.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的1987年宪法,在中美两国 的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他们的共同之 处在于()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②都受启蒙思想影响 ③都规定实行总统制 ④都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及时训练:
1、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 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时间:年
1864
天京陷落
爆发
1851 1853 金田起义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 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 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三位伟人成就了中国在20 世纪的三次巨变
• •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二课 辛亥革命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中国国民党的国父” 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 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 二十世纪中国三大伟人 之一
2、“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 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 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 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 民全体”,还规定国家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这分别反映了下列哪两位西方启 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A.卢梭和康德 B.康德和孟德斯鸠 C.卢梭和孟德斯鸠 D.卢梭和伏尔泰
维新派 :中国必须由封建专制 维新变法的失败已经证 经过君主立宪,才能实现民 明改良的道路走不通 主共和。
六君子引颈就戮
第三种:革命派的革命之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 不断壮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此他们做了哪些准备?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一目,完成问题。回答问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同 时要用最简练概括的语句表述出来;尽量脱离课本。时间3分钟。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
问题: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呢?结合史 料提供内容来谈(论从史出的原则)。注意衡量
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最终任务和直接目标材料从那几个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皇帝是反动统治秩序赖以稳定的重心。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 1.政治上: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民主化) 材料二: 19152. 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83天后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近代化) 被迫取消帝制。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的10年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3.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工业化) 据统计,中国现代工业1914—1920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3.8%, 面粉、卷烟等轻工业年增长率超过了20%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 4.社会习俗上:移风易俗(社会习俗近代化) 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3.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 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 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 C 动摇了封建制度根基 D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前期(1851--1856年) 2、后期(1856--1864年) 天 京 变 乱 举定 北都 伐天 又京 西颁 征纲 领 永 安 建 制
发 展 形 势
顶天 峰京 突 围 至
核新 心纲 领 新
中 外 联 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