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率统计数据(1949---2017)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2020年达到60.6%。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演变1. 20世纪初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主要集中在商业、工业中心城市。

城市人口主要由外来人口、贫民和少数精英组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2. 20世纪中期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中国实行“大跃进”和“三线建设”等计划,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城市人口从1950年的4910万增加到1965年的1.03亿,城市化率达到17.9%。

此时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管理相对落后,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

3. 20世纪末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加速趋势。

随着1990年代后期城市化率的上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质量有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改善。

二、未来趋势1. 新型城镇化未来城市化进程将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成为“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将致力于城(市)镇融合、城市更新、城市服务、城镇交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并倡导绿色、可持续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2. 城市多样性未来城市化进程将呈现出城市多样性的态势。

城市将呈现出分层、分级、分散的趋势,城市与城镇之间的界限将不再清晰。

未来城市的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符合不同群体需求、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

3. 信息化城市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将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发展。

数字城市将通过智能化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转,推动城市的智慧化、可持续化和生态化发展。

4. 跨国城市化未来城市化进程还将面临着国际化、跨国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之间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各国不仅需要加强城市间经济、文化和学术交流,还需要推进全球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2023-2023全国及各城镇化率

2023-2023全国及各城镇化率

2000-2011全国及各城镇化率[正文]一、全国城镇化率概述全国城镇化率是指全国范围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评估国家城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自2000年至2011年,全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

二、2000年全国及各城镇化率情况2000年,全国城镇化率为36.2%,其中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达到65.1%,二线城市为39.7%,三线城市为32.6%。

小城镇的城镇化率为27.9%,农村地区为22.8%。

三、2001年全国及各城镇化率情况2001年,全国城镇化率继续增长,达到37.8%。

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为66.3%,二线城市为40.4%,三线城市为33.7%。

小城镇的城镇化率为29.1%,农村地区为24.6%。

四、2002年全国及各城镇化率情况2002年,全国城镇化率继续上升,达到39.1%。

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为67.8%,二线城市为41.3%,三线城市为35.2%。

小城镇的城镇化率为31.6%,农村地区为26.9%。

五、2003年全国及各城镇化率情况2003年,全国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至40.9%。

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为69.4%,二线城市为42.6%,三线城市为36.8%。

小城镇的城镇化率为33.2%,农村地区为28.8%。

六、2004年全国及各城镇化率情况2004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42.8%。

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为70.9%,二线城市为43.9%,三线城市为38.4%。

小城镇的城镇化率为35.1%,农村地区为30.9%。

七、2005年全国及各城镇化率情况2005年,全国城镇化率继续上升至44.9%。

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为72.6%,二线城市为45.5%,三线城市为39.9%。

小城镇的城镇化率为36.8%,农村地区为33.1%。

八、2006年全国及各城镇化率情况2006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47.4%。

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为74.4%,二线城市为47.5%,三线城市为42.7%。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见证城乡发展的历史变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1949年的10.64%到2020年的63.89%,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见证了我国城乡发展的历史变迁。

1949年,我国城市化率仅为10.64%,当时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发展水平较低。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城市化率提高到15.39%。

这一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主要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主。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波动。

1978年,城市化率为17.92%,与1957年相比,增长缓慢。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1990年,城市化率达到26.41%,短短12年间,提高了8.49个百分点。

21世纪初,我国城市化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1年,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标志着我国城乡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城市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带动了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持续提高。

2019年,城市化率达到60.60%,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城市化率略有波动,但仍达到63.89%。

在这一过程中,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相继实施,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的提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将继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探寻城乡融合的未来路径一、城乡发展的互动与协调二、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在追求城市化率的同时,我国更加注重城市化质量的提升。

这包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

例如,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城市绿化,力求让城市生活更宜居。

通过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城市化率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农村的衰落。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引言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对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方法本文采用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数据进行分析。

城镇化率指的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城镇人口的规模。

结果最高城镇化率- 北京市:76.6%- 上海市:74.9%- 天津市:64.9%最低城镇化率- 西藏自治区:26.2%- 青海省:36.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6.6%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8.52%。

分析从最高城镇化率地区可以看出,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具有较高的城镇化率。

这主要是因为一线城市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

,一线城市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也吸引了更多人口来城市发展。

相对而言,最低城镇化率地区大多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

这些地区地理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对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可能有一定的保守态度,对城市化的接受程度较低。

总体来看,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出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的格局。

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普遍较高,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城市化程度密切相关。

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经济等多种原因,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结论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并不一致。

东部地区的一线城市城镇化率较高,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提供更好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助于实现全国城镇化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1] 国家统计局. (2020).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 中国城镇化发展报告. 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5-2014各城镇化率

1995-2014各城镇化率

1995-2014各城镇化率1995-2014各城镇化率引言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造等一系列转变。

城镇化率是一个衡量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程度的指标,它衡量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本文将分析1995年至2014年中国各城市的城镇化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读和讨论。

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城镇化率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涵盖了1995年至2014年的数据。

城镇化率数据是根据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得出的。

数据分析根据1995-2014年的城镇化率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点:1. 城镇化率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从整体趋势来看,1995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表明了城市人口比例相对农村人口比例的增加。

2.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率差异较大根据数据,不同地区的城镇化率差异较大。

一些发达地区,如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城镇化率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如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城镇化率较低。

这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有关。

3. 城镇化率增长速度较快的城市有一些城市在城镇化率增长方面表现出色。

这些城市通常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徙。

例如,深圳、上海和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持续增长,显示出这些城市在人口迁移和城市建设方面的强大吸引力。

4. 城镇化率相对较低的地区一些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的相对滞后有关。

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通常是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结论,1995年至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各城市的城镇化率整体呈增长趋势。

不同地区的城镇化率差异较大,一些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较低。

城镇化率增长速度较快的城市通常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而城镇化率相对较低的地区可能面临一些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1. 中国国家统计局. (年份). 城镇化率统计数据.2. Smith, J. (2010). Urbanization in China: Trends and Policy Reforms.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转型时期的城市化建设:中国的实践——从城市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

转型时期的城市化建设:中国的实践——从城市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
南京 财 经 大学学报 (双 月刊 )
2018年 第 1期 (总第 209期 )
转 型时 期 的城 市化 建设 :中 国 的实 践
从 城 市 化作 用 于 经 济增 长 的角度 出发
吴 煜
(复旦大学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哲学社 会科学创 新基地 ,上海00444)
摘 要 :通 过 构 建 一 个 包含 劳 动 力 转 移 的 两部 f1经 济增 长模 型 ,分 析 了城 市化 所 引起 的 劳 动 力 转 移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近 40年 的城 市化 实 践 证 明 ,对 于人 口众 多且 市 场 远 未 完善 的 转 型 国 家 ,中 国 的 城 市化 在 显 著 地 受 到 国 家经 济环 境 变化 影 响 的 同 时 ,日益 成 为政 府 推 动 经 济 发展 的 重 要 手 段 ,成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重 要 动 力 。
市化 率首 次 突破 50% ,城 乡结 构发 生历 史性 变 化 。虽 然 ,年 度 城镇 人 口和 城 市化 率 的 增 长在 2010年
关 键 词 :城 市 化 ;经 济增 长 ;劳动 力 转 移 ;劳 动 力 集 聚 中图 分 类 号 :F2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60 4 9(2018)01—0028~08
改革 开 放近 40年 ,中国通 过城 市化 建设 ,逐步 将 国家 内部 的人 口、产 业 、资本 等 各 种 资源 ,以城 市 这 一特 定 空间进 行全 方位 的配 置 和 调 整 。本 文 通 过 构 建 一个 包 含 劳 动 力转 移 的 两 部 门 经 济 增 长模 型 ,对城 市化 与 经济增 长 之 间的关 系 进行 研 究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用近 40年 中国城 市化 的实 践 来 进行 验证 。作者认 为 ,中国 的城 市化 通 过作 用于 各类 生产 要素 在空 间 上 的再 配 置 ,成 为推 动 经 济增 长 的 重 要途 径 。

中国各省城市化率(1993-2013年)

中国各省城市化率(1993-2013年)

地区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北京北京0.7120.7200.7260.7330.7420.7370.756天津天津0.7080.7080.7080.7120.7120.7140.718河北河北0.2090.2170.2280.2420.2480.2520.255山西山西0.3100.3190.3240.3320.3370.3410.345内蒙古内蒙古0.3750.3810.3870.3930.3990.4060.412辽宁辽宁0.5200.5240.5300.5330.5370.5400.542吉林吉林0.4880.4960.4990.4980.5000.5000.498黑龙江黑龙江0.4960.5050.5060.5110.5070.5120.514上海上海0.7760.7980.8210.8310.8500.8610.875江苏江苏0.2910.3030.3160.3270.3330.3390.361浙江浙江0.3960.4070.4170.4260.4400.4560.471安徽安徽0.2330.2350.2470.2560.2620.2670.277福建福建0.3470.3590.3660.3790.3870.3980.410江西江西0.2460.2540.2620.2660.2700.2710.273山东山东0.3400.3710.3760.3920.3900.3790.375河南河南0.1940.2090.2170.2230.2280.2300.230湖北湖北0.3240.3540.3690.3800.3900.3950.399湖南湖南0.2350.2460.2560.2680.2770.2840.291广东广东0.4760.5150.5280.5420.5510.5550.556广西广西0.2220.2380.2530.2660.2740.2800.284海南海南0.2930.3060.3090.3490.3650.3800.388重庆重庆0.2190.2340.2490.2650.2810.2980.316四川四川0.2260.2390.2470.2540.2620.2530.261贵州贵州0.2290.2400.2380.2410.2410.2420.242云南云南0.1930.1990.2040.2090.2150.2190.228西藏西藏0.1420.1480.1590.1630.1690.1750.186陕西陕西0.2690.2760.2850.2930.3040.3110.315甘肃甘肃0.2150.2210.2250.2290.2320.2350.236青海青海0.3290.3340.3370.3430.3480.3530.347宁夏宁夏0.2970.3220.3220.3240.3280.3320.330新疆新疆0.3310.3350.3390.3430.3390.3390.340全国注:1993-2000为周一星(2006)的修订值,2005-2012为统计局数据,2001-2004根据联合国法利用2000和2005年0.0826330.082743-0.049160.042946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0.7760.7890.8020.8140.8250.8360.8430.8450.8490.7200.7270.7330.7390.7450.7510.7570.7630.7720.2620.2830.3050.3280.3520.3770.3880.4030.4190.3510.3640.3780.3920.4070.4210.4300.4400.4510.4280.4370.4460.4540.4630.4720.4860.5020.5170.5440.5520.5610.5700.5780.5870.5900.5920.6010.4980.5030.5090.5140.5200.5250.5300.5320.5320.5160.5190.5220.5250.5280.5310.5350.5390.5540.8850.8860.8870.8880.8900.8910.8870.8870.8860.4180.4350.4520.4700.4870.5050.5190.5320.5430.4890.5030.5180.5320.5460.5600.5650.5720.5760.2800.2940.3090.3240.3390.3550.3710.3870.4050.4180.4330.4480.4630.4790.4940.5040.5140.5300.2780.2950.3130.3310.3500.3700.3870.3980.4140.3820.3950.4090.4220.4360.4500.4610.4680.4760.2330.2470.2610.2760.2910.3070.3250.3430.3600.4050.4100.4160.4210.4270.4320.4380.4430.4520.2990.3130.3270.3410.3550.3700.3870.4050.4220.5540.5640.5750.5860.5960.6070.6300.6310.6340.2840.2940.3040.3150.3250.3360.3460.3620.3820.4180.4250.4320.4380.4450.4520.4610.4720.4800.3340.3560.3800.4030.4270.4520.4670.4830.5000.2670.2790.2910.3040.3170.3300.3430.3560.3740.2390.2450.2510.2570.2630.2690.2750.2820.2910.2350.2460.2580.2700.2820.2950.3050.3160.3300.1900.1940.1970.2010.2050.2090.2110.2150.2190.3240.3330.3430.3530.3620.3720.3910.4060.4210.2410.2520.2640.2760.2880.3000.3110.3230.3360.3490.3580.3660.3750.3840.3930.3930.4010.4090.3250.3440.3630.3830.4030.4230.4300.4400.4500.3390.3450.3520.3580.3650.3720.3790.3920.3960.4300.4430.4590.470用2000和2005年数据修订得到。

1990-2012全国各城镇化率

1990-2012全国各城镇化率

1990-2012全国各城镇化率1990-2012全国各城镇化率介绍本文档将对中国主要城市的城镇化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城镇发展的程度。

本文将通过对1990年至2012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和差异。

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

这些数据以年度为单位,包括各城市的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数量。

方法为了计算城镇化率,我们将城镇人口总数除以总人口,然后将结果乘以100。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百分比,表示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

结果和讨论我们将按照年份对城镇化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1990年城镇化率在1990年,中国全国城镇化率为29.68%。

这意味着城镇人口仅占中国总人口的29.68%。

2000年城镇化率在2000年,中国全国城镇化率提高到了36.16%。

这表明城市化进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010年城镇化率到了2010年,中国全国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到了49.68%。

这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12年城镇化率在2012年,中国全国城镇化率上升到了52.57%。

这表明城市化进程继续加速。

城市差异除了整体的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外,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也是值得注意的。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城镇化率通常高于其他城市。

这可能是由于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结论,中国全国的城镇化率在1990年至2012年间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人口流动和资源短缺。

以此为基础,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1995-2014各省市城镇化率

1995-2014各省市城镇化率

乡村人口(万
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海南省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重庆市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四川省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贵州省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2944 2917 2881 2807 2717 2620 2591
1447 1473 1508 1576 1658 1721 1724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752 2751 2750 2749 2747 2740 2734
1509 1491 1477 1468 1465 1461 1455
3238 3161 3092 2984 2847 2631 2581
2578 2638 2687 2774 2881 3089 3130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6737 6691 6639 6596 6570 6406 6380
3320 3209 3097 2975 2845 2767 2689
5191 5090 4990 4889 4767 4343 4215
2769 2849 2930 3009 3102 3468 3547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简版修正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简版修正

全国各地区城镇化率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镇化率的计算方式是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以下是各地区城镇化率的详细情况:1. 北京市:城镇化率达到85%,居全国之首。

这是由于北京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 上海市:城镇化率为83%,紧随北京市之后。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快速发展起来,城镇化进程也相对较快。

3. 广东省:城镇化率约为75%。

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与香港、澳门相邻,交通便利,加上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力资源,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4. 浙江省:城镇化率为72%。

浙江省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早、市场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了城市化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人才。

目前,浙江省已经形成了一批较为发达的城市群。

5. 江苏省:城镇化率约为70%。

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优势明显,拥有苏南和苏北两个经济圈。

苏南地区得益于距离上海市较近的地理优势,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较为成熟。

除了以上几个地区,其他各省份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主要原因包括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人口流动性不高等因素所导致。

要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改革,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

,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差异较大,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手段,推动各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城市化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城市化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城市化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作者:万睿涵来源:《中国经贸》2018年第04期【摘要】我国城市化进展迅速,本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优势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城市化推动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他大城市病问题。

本文认为我国应采取差异化的城市化政策,对大、中、小的城市化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以促进经济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大城市病;差异化一、引言改革开发以来的40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期。

统计显示,1949年-1979年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城市化率只增加了9.35%,平均每年增加0.31%,而1999年-2009年,仅仅10年增加了17.42%,平均每年增加1.74%,是之前的5.61倍。

2016年底为57.4%,预计2020年达到60%(具体如右图所示)。

虽然近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有所放缓,但仍将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中快速增长。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这意味着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意味着现代化。

二、城市化的优势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例如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等等,将会更加集中,从而使其管理起来更加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其次,它能够推动科技进步,使经济保持活力。

城市化的集聚效应,才使得地铁、高铁、共享单车等的产生成为可能。

城市化期间进行的大规模建设,能够带动中国各方面经济发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城市化建设,使其向二三产业转移,在其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可以增长见识、提高技能。

另外,城市化的发展,还能够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进城,促使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基础设施工程化、农业生产机械化等,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同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