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5.20 汉字的演变15张ppt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5.20 汉字的演变15张ppt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一、最初的汉字 1.原始文字:原始陶器上的_刻__画__符__号__可能就Leabharlann 原始的文字。2.甲骨文与金文:
概念 特点
定义:_商__朝__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_龟__甲__兽__骨__上,这 种文字叫做甲骨文。
汉字 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_____由它发展而来。
意义
①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_文__字__材__料__。 ②从_商__朝__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汉字的演变】 材料二 汉字的演变
材料三 不要再把汉字仅仅看作书法工具。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 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在文字领域,它是全人类 唯一长生的奇迹。
——余秋雨
(2)观察材料二中的图三,简单说一下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体现的 规律。 提示: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小篆(秦朝)→隶书(秦汉)→草书 (汉朝后期)→楷书(汉朝后期)→行书(汉朝后期)。 规律: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3)文字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 华文明的什么特征? 提示:特征: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创新发展。
【归纳记忆】 ☉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原始文字产生。 ☉商朝:甲骨文,汉字由它发展而来。 ☉商周: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 ☉秦朝:秦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隶书,逐渐流行。 ☉汉朝:隶书广泛推广,草书、楷书和行书形成。 ☉三国两晋:,草书、楷书和行书趋向成熟。
【比较记忆】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 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史料解读】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十课《甲骨文》PPT课件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十课《甲骨文》PPT课件
甲骨文简介
•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 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 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 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 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龟 甲 上 的
文 字
兽骨 上的文字
• 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 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 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 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 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 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 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商代开始我国有了可靠的 文字记载
甲骨文对中国文化起了什么 作用?
甲骨文是一种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 是一文化
请同学们上网多了解甲骨文
精美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文字由 它发展而来,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 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 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 问病痛、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 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 展的状况。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上)(3)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上)(3)

特点如何?
甲 骨 文 商 王 武 丁 的 征 讨 卜 辞
甲骨文有何历史价值?地位 如何?
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和阶 级关系的状况,反映了商朝奴隶社会 的历史,是商朝的“国家档案”,对 研究我国奴隶社会历史有重要参考价 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 始,这是我国文明史的开始。
1、我国最早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是:
隶书
最大的特点就是:字形“扁平方正”。 其典型笔法是有波势,用挑法, 即 “蚕头燕尾”.
清代邓石如 隶书
湖南长沙马王堆 汉墓出土的帛书 《老子》
小篆和隶书
久 远 也 , 如 后 嗣 , 成 功 盛 建蜀 宁郡 元李 年府 闰君 月讳 戊冰 申, 朔
汉代隶书
秦代小篆
草书 楷书 行书
唐代纸
现代纸
甲骨文
印章篆刻
吴昌硕: 园丁生于梅 洞长于竹洞
有历 有 另 力历 快 一 。可 有 种 见慢用 ,,毛 其线笔 转条书 折有写 圆粗: 润有运 自细笔 然,有 ,起轻 含落有 蓄运重 而收,
实一 挺种 拔以 刀 代 笔 : 笔 画 犀 利 、 瘦 硬 、 坚匀 列, 整庄 齐重 。肃 穆 ,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 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 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 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 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 拼音。 明末清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 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 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 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 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川教版)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川教版)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占卜龟甲正、反面比较图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 墟出土,上面刻有“王令众 人协田”卜辞。意思是商王 命令众人(农业奴隶)在田 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商代 农业生产的情况。
“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这是一块完整的牛胛骨。牛骨长 32.2厘米,宽19.8厘米,正面刻辞四条, 背面2条,花160余字,字内填朱。刻辞 所记内容为商王武丁狩猎、祭祖和当时 的天象。这片刻辞巨大完整,是研究商 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象的重要资料。
商代狩猎甲骨文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戈) (戌)人荷着戈
(戌)斧钺
一手拿钺 一手捉俘虏
(刀)
人拿着刀
(弓)
பைடு நூலகம்
(矢)
(射)用弓箭射
(毋)
一手拿戈 一手拿盾
商代甲骨文所见武器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中“象形字” “会意字”举例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二、金文
商朝、西周时期,刻在 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散氏盘
散氏盘铭文
散氏盘,口径54.6厘米,重21.1公斤,西周晚期制器,传清朝 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盘内底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了贵族 之间移付田地的约契,为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
返 回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三、小篆和隶书
秦朝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 汉朝时期隶书广泛使用。
西周的青铜器
西周宣王时,陕西岐山出土 。鼎高 53.8 厘米 ,口径 47.9 厘米。重 34.705公斤。腹内铸有铭文 32行、497 字,是现存铭文最多的青铜器。现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汉字的演变》PPT课件 (6)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汉字的演变》PPT课件 (6)
“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商王征伐牛骨刻辞
刻辞记载着商王征伐鬼方(一个 方国)的内容。目前刻有“鬼方”的 甲骨仅有三片,这是其中之一。
刻干支表牛骨
长约22.5厘米,宽66.6厘米,河南 安阳殷墟出土。牛骨上刻有干支表。商 代以干支记日,这种方法延续到后代。
你认识这个字吗?能说出 它的造字方法吗?

象形
)。
A.夏朝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商朝
C.西周
D.春秋
C 4.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C 5.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结束
Thank you!
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 的现代汉字吗?
会人 牛 意
水日
上 下 明射
鼠牛 虎兔


龙蛇 马羊
文 十

猴鸡 狗猪
生 肖
金文
“海内青铜器三宝”之一:大克鼎
金文
“海内青铜器三宝”之一:大盂鼎
金文
“海内青铜器三宝” 之一:毛公鼎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篆、隶、楷、行、草 是汉字的五种字体, 你知道他们的来源吗?
小篆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调兵虎符
秦始皇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半两钱
小篆
秦琅琊刻石(小篆)
秦《峄山刻石》(小篆)
隶书
云梦睡虎地秦简 (部分)
隶书
甘肃《武威汉简》(隶书) 汉代蔡邕[yōng]《熹平石经》(隶书)
草书、楷和行书
三 国 曹 魏 钟 繇

推荐2019最新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第20课汉字的演变-优质PPT

推荐2019最新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导学案:第20课汉字的演变-优质PPT

第 20 课汉字的演变【教课目的】1识记与理解记着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 能力与方法经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育学生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力。

经过教师的指引,培育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培育学生察看和区分事物的能经过对各样汉字的比较,3.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汉字的特色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长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感情。

经过对汉字的赏识,提升文化修养和审美情味。

【教课重难点】1.要点:甲骨文。

2.难点:小篆。

【教课器具】多媒体 CAI 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讲课种类】新讲课【学生活动设计】1.教师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怀疑,调换学生学习历史的踊跃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议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板书设计】一、甲骨文1.汉字的演变( 1)、汉字的发源( 2)、汉字的最先模样2.甲骨文二、金文( 一 ). 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二 ) 、古老的密码 --- 战国文字:三、小篆和隶书(一)小篆---汉字的一致(二)牢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四、草书、楷书和行书(一)汉字字体的模范:楷书(二)迅速书写的字体-- 草书与行书【教课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文字游戏, 请大家看投影并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1、山石 ____上古木 ____ 此木是 ___。

( 岩、枯、柴)2、 ____泉边 ____好 ____真妙。

(白水、女子、少女)3、 ____是柴山山 ____ 。

(此木、出)做文字游戏答题方法:按教师指定要求回答与学生自由抢答相联合,按组计分。

4、因火生 ____夕夕 ____ 。

(烟、多)问:同学们,讲解新课投影:“想想”我们每日书写汉字,每日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函吗?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办感人民显示出了奇特的智慧。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字的演变》课件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字的演变》课件

史海拾贝
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yì ]荣
1845~1900 字正儒 一字廉生 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 中国近代金石学家
王懿荣纪念馆
甲骨文之父
慧眼识字





象形字

会意字
鼠 龙 猴

蛇 鸡
虎 马

兔 羊 猪
甲 骨 文 十 二 生 肖
思考: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中处于 什么地位?
从甲骨文单字的数量、构字形式 的多样性说明甲骨文已经是一种 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 由它发展而来的。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好吗?
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理由:
1.甲骨文已相当成熟和完备,不是起源时期的、亦 即很原始的文字。
(从甲骨文单字的数量、构字形式的多样性与成熟性说明甲骨文 的成熟性和完备性)
2.早于甲骨文的早期文字或疑似的早期文字已发现。 3..……
汉字萌芽
我国文字是由 什么逐渐演变 而来:
二试身手

学习探究三:
1、它何时成为全国统一使用的 标准字体?
2、字体的统一有何积极作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小篆
三试身手
小篆
隶书
小篆和隶书的区别?
笔 画 弯 曲 笔 画 平 直
《小篆》
《隶书立轴》
学习探究四:
1、出现 汉朝后期,一些人用“草法”和 “楷法”书写文字,形成草书和楷书。 接着,出现行书。 2、成熟 三国两晋时,草书、楷书、行书趋 向成熟。
草 书
草 书
楷书《岳阳楼记》
行 书
四试身手

《汉字的演变》课件

《汉字的演变》课件

汉字的发展
商代和西周时期
出现有系统的文字,并且被刻在许多的青铜器 里。
秦汉时期
将不同的文字合并起来,并且形成了古文字体 系。
春秋战国时期
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字,例如楚国的文字是有 代表性的。
隋唐时期
经过简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今天的汉字,这也 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汉字形态的来源。
汉字的演变对文化的影响
1
发明语言的文字符号
使得语言有了标准,加快了文化的发展。
古文化传承
2
汉字不仅传递了知识和技艺,而且吸纳
了其他文化的精华,形成了更具较强中
华特色的文化体系。
3
丰富中华文化
作为中文的文字,汉字一直以来都是中 华文化的重要代表、标志和载体。
结束语
语言之魂
汉字的演变是汉族文化的源头和灵魂所在,为世界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遗产。
《汉字的演变》PPT课件
# 汉字的演变 通过本次演讲,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探讨汉字演变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汉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
最初的汉字是按照物象图形来制作的,非常类似于 古人绘制的图画。
指事文字
在文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汉字的读音开始出现了, 并且有所发展,例如用算盘来表示“数”。
会意文字
第三个阶段的汉字则是由两个或多个文字的部分合 成,形成完整的单个汉字。
中华文化
传统汉字已经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希望大家能够 珍视汉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谢谢观看

第20课--汉字的演变PPT课件

第20课--汉字的演变PPT课件

-
6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 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 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 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 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 的。
-
7
汉字萌芽
我国文字是由 什么逐渐演变 而来:
刻画符号 (原始陶器上)
-
8
•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 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 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 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 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种样式,称为大篆。
秦统一全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通 用的标准字体。书写简便的隶书也逐渐
流行。
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
-
23
1、小篆
秦代的统一文字,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 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 《峄山刻石》。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
24
2、隶书
• 隶书,是小篆的 简便写法,最早 流行于秦代下层 人物中间,相传 为程邈在监狱中 将其整理成一种 新字体。
-
14
-
15
-
16
“众人协田”卜骨 这 是从河南安阳殷墟出 土的一块卜骨。上面 刻有“王大令众人日 协田”,意思是商王 命令众人进行集体耕 作。它反映了商代使 用奴隶进行农业生产 的情况。
-
17
我国有文
字可考的历 史是从商朝 开始的
-
18
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一、从文字史的角度看,它本身是比较成熟完备的文字,汉 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
36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散氏盘
散氏盘铭文
散氏盘,口径54.6厘米,重21.1公斤,西周晚期制器,传清朝 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盘内底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了贵族 之间移付田地的约契,为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
返回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小篆和隶书
小篆印章(今人)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清代邓石如隶书
返回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草书、楷书和行书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汉代张芝草书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刻干支表牛骨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类似手铐 用“幸”铐起双手 监狱里关押带“幸”的犯人 用刀割掉鼻子 用戈砍掉人头
甲骨文字锯体掉现脚的刑罚举例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字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甲骨文中“象形字” “会意字”举例
云梦睡虎地秦简(部分) 隶书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 号墓出土。睡虎地秦简为研究隶 书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汉代蔡邕《熹平石经》 (隶书)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甘肃《武威汉简》(隶书)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甲骨文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刻划符号表
川教版历史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1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2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 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卜”形 裂纹。
3 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 附近。
4
钻凿卜骨的工具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这块牛骨在河南安阳殷 墟出土,上面刻有“王大令 众人日协田”卜辞。意思是 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 在田地上集体耕作,反映了 商代农业生产的情况。
金文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毛公鼎铭文
毛公鼎
西周宣王时,陕西岐山出土 。鼎高 53.8 厘米 ,口径 47.9 厘米。 重34.705公斤。腹内铸有铭文32行、497 字,是现存铭文最多的青 铜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大盂鼎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和隶书 ■草书、楷书和行书
导入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从“鱼”字的 演变可以推断汉字 演变的过程。
文字的演变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 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 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 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 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 吗?
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渔家 乐舟来去
生鱼 酒归莫问


方出 射鹿月明


古人 而自鸡不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这块牛骨上的刻辞记载着商王 征伐鬼方(一个方国)的内容。目 前刻有“鬼方”的甲骨仅有三片。 这一片是其中之一。
商王征伐牛骨刻辞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这块牛骨长约22.5厘米, 宽66.6厘米,河南安阳殷墟出 土。牛骨上刻有干支表。商代 以干支记日。这种方法延续到 后代。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秦始皇在位期间,五次巡视各地,七 次刻石,包括绎山刻石、琅琊刻石、泰山 刻石等,现保存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琊 刻石以及后人的一些拓本、摹本。
秦琅琊刻石(小篆)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秦《绎山刻石》(小篆)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鼎高101.9厘米,立 耳、鼓腹、三柱足,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鼎腹内壁有铭文十九行二百九十一字,记载周康王 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 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由 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大盂鼎铭文是 史学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


学川 朋为今用


洋中 百花齐放

鸟山 幽门老西
陈出 新东雨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图中所示为周人占卜甲骨,主要在陕西岐山(即周原)出土。现在已发 现甲骨约一万七千多片,有刻辞的甲骨二百九十片左右,共九百多字。为西 周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史资料。
返回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车”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演变》 课件
商代狩猎甲骨文
这是一块完整的牛胛骨。牛骨长 32.2厘米,宽19.8厘米,正面刻辞四条, 背面2条,花160余字,字内填朱。刻辞 所记内容为商王武丁狩猎、祭祖和当时 的天象。这片刻辞巨大完整,是研究商 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象的重要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