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 种中药剂型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包括以下几种:
1. 汤剂: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成的制剂。
2. 丸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3. 散剂:将中药饮片粉碎成细粉,混匀而成的制剂。
4. 片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压制成片的制剂。
5. 胶囊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制剂。
6. 糖浆剂:将中药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成的浓稠液体制剂。
7. 口服液:将中药提取物加水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8. 栓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9. 软膏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皮肤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10. 气雾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耐压容器中的制剂。
以上是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
中药制剂的种类
中药制剂的种类
按物态分类:①液体剂型;②固体剂型;③半固体剂型;④气体剂型。
按分散系统分类:①真溶液型液体制剂;②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③乳浊液型液体制剂;④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①浸出制剂;②无菌制剂。
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①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②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知识拓展:
①中药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往往难以确定,因此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应综合进行考虑。
②中药制剂是按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组方而成,要根据药味的君、臣、佐、使地位,首选君药、贵重药和剧毒药建立分析方法。
③中药试剂中原药材往往差异较大,分析时应考虑药材来源与炮制等方面的影响。
④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具有一定得特殊性,应针对不同工艺、剂型和辅料等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和检测项目。
⑤中药制剂中杂质来源具有多途径的特点,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⑥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多为非单一性,应检测尽可能多的有效成分,综合进行质量评价。
中药剂型的分类
中药剂型的分类
一、按物态分类
①固体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栓剂、膜剂等;
②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
③液体剂型:如合剂、糖浆剂、注射剂等;
④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①真溶液型药剂:如溶液剂、部分注射剂、甘油剂;
②胶体溶液型药剂:如胶浆剂、涂膜剂;
③乳浊液型药剂:如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
④混悬液型药剂:如混悬剂、洗剂等。
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①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汤剂、合剂、糖浆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
以及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
②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注射给药:静脉、肌内、皮下、皮内及穴位注射剂;
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剂、烟剂;
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软膏剂、膏药、橡胶膏剂、涂膜剂、巴布剂、离子透入剂;
黏膜给药:滴眼剂、滴鼻剂、舌下片剂(膜剂)、含漱剂、栓剂、吹入剂。
四、按制法分类
①浸出药剂:如汤剂、合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②灭菌制剂:如注射剂、滴眼剂。
中药剂型的剂型分类
中药剂型是中药制药中制备药物制剂的形态和形式的统称。
中药药剂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膏剂、丹剂、胶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下面将对每种剂型进行简要的介绍:1. 汤剂:是最早出现的中药剂型之一,是将药物煎煮后滤去药渣,取药汤服用。
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但同时也保留了中药的天然成分,更接近于天然药物本身的药性。
2. 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状的中药剂型,易于吸收,便于服用,但同时也容易吸湿、发霉、变质。
3. 丸剂:是将药物细粉以蜜、水或面等为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子,便于服用,药效稳定,但作用缓慢。
4. 片剂:是将药物细粉压制成的圆形或异形固体片状剂型,易于携带和保存,药效稳定,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吸潮变质。
5.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煎熬浓缩后制成的浓稠液体剂型,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口感好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6. 丹剂:是将药物烧炼或溶化后制成的固体固体剂型,具有疗效显著、作用专一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有些药物易燃易爆。
7. 胶剂:是将动物胶经过熬炼、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丸,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的特点,但有些药物易产生异味。
8. 胶囊剂:是将药物置于硬胶囊中制成的制剂,便于吞服,易于保存和携带,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变质。
9. 注射剂:是中药制剂中最精细的剂型之一,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的溶液或微球注射到人体内的一种给药方式,作用迅速,但有一定的风险性。
除了以上所述的常见剂型,中药药剂型还有很多其他种类,如气雾剂、栓剂、滴丸剂等。
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需求、医疗环境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剂型。
总的来说,中药药剂型的分类多种多样,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选择合适的剂型对于提高中药的药效、方便患者使用、保持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学研究的深入,中药药剂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使用中药如何选剂型
使用中药如何选剂型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源远流长,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
然而,选取适当的剂型对于中药的疗效和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在使用中药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剂型,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用药安全。
一、剂型的概念及分类中药剂型是指中药制剂的外观形态和物理性质,是药物剂量给药的载体。
根据制剂特征,中药剂型可分为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和气雾剂型等。
1.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包括汤剂、浸膏、煎膏、浸剂等。
这些剂型通过煎煮、浸泡等工艺制成,易于给药和吸收。
2.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是通过将中药经过研磨、压制等处理制成固体形态的剂型。
固体剂型便于携带和保存,并且剂量易于控制。
3. 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包括膏剂、软膏、糊剂等,是通过将中药与外用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状剂型。
这些剂型常用于外用治疗,方便涂抹和吸收。
4. 气雾剂型气雾剂型包括喷雾剂、气雾剂等,是将中药制成微细颗粒或粉末悬浮在气体中,通过喷射装置进行给药。
气雾剂型适用于口腔、喉部等局部给药。
二、选剂型的原则在应用中药时,选择适当的剂型能够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是选择中药剂型的原则:1. 病情特点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具备合适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的剂型。
例如,急性发作的疾病可选用液体剂型,以便更快地发挥药物作用;而慢性疾病可选用固体剂型,以便长期维持药效。
2. 给药途径根据治疗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比如,口腔溃疡可选用气雾剂型,便于局部喷雾给药;而消化不良可选用片剂或丸剂,方便口服给药。
3. 患者特点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饮食习惯等因素。
例如,儿童和老年人通常更适合使用液体剂型,因为易于咽下和吸收;而好咀嚼的固体剂型则适合年轻人。
4. 药物特性根据中药的药物特性选择剂型。
比如,挥发性成分较多的中药适合选择气雾剂型,以保持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三、常见中药的剂型选择根据常见中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经验,介绍一些常见中药的剂型选择建议:1. 陈皮陈皮有理气、解郁等功效,常用于肝胃气滞的治疗。
中药常用的剂型
中药常用的剂型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瑰宝,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的剂型也逐渐丰富多样,适应了不同人群和疾病的治疗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常用的几种剂型及其特点。
一、汤剂汤剂是中药最为传统的剂型之一,通过将药材加水煎煮而成。
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能够迅速发挥药效,对于急性病症尤为适用。
此外,汤剂还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配,灵活性较高。
然而,汤剂的缺点也较为明显,如口感苦涩、携带不便、保存时间短等。
二、丸剂丸剂是将药材粉末与适量的粘合剂、润滑剂等辅助成分混合后制成的固体剂型。
丸剂具有剂量准确、便于携带和保存的优点,适用于慢性病症的长期治疗。
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丸剂可分为蜜丸、水丸、糊丸等。
蜜丸以蜂蜜为粘合剂,口感较好,但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水丸以水为粘合剂,易于消化吸收;糊丸则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药效持久。
三、散剂散剂是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后直接服用的剂型。
散剂具有制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适用于临时调配和急救。
散剂的吸收速度较快,但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由于散剂的口感较差且容易飘散,使用时需注意防止呛咳和浪费。
四、膏剂膏剂是将药材与适量的油脂、蜂蜡等基质混合后加热熔化制成的半固体剂型。
膏剂具有药效持久、易于涂抹和渗透皮肤的特点,适用于皮肤病、风湿病等疾病的治疗。
根据基质的不同,膏剂可分为软膏、硬膏等。
软膏质地较为柔软,适用于皮肤较为敏感的患者;硬膏则质地较硬,药效更为持久。
五、丹剂丹剂是一种特殊的中药剂型,通过将药材粉末与适量的粘合剂、润滑剂等辅助成分混合后制成的小球形或椭圆形的固体剂型。
丹剂具有剂量小、药效强的特点,适用于治疗重病或顽固性疾病。
丹剂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但其在中医临床中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六、片剂片剂是将药材粉末与适量的辅料混合后压制成片状的固体剂型。
片剂具有剂量准确、携带方便、易于保存的优点,是现代中药制剂的主要形式之一。
中药减肥的七种常见剂型介绍
中药减肥的七种常见剂型介绍中药减肥在当今社会备受瞩目,许多人正在寻找一种健康有效的减肥方法。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已经应用于减肥领域。
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需求,接下来将介绍中药减肥的七种常见剂型。
一、中药颗粒剂中药颗粒剂是将经过研磨和制粒处理的中药制剂,具有便携、调配方便等特点。
该剂型偏向单方用药,即使用一种中草药的提取物。
常用的中药颗粒剂有山楂颗粒、薏苡仁颗粒等,它们通过调节新陈代谢和促进脂肪燃烧来帮助减肥。
二、中药胶囊剂中药胶囊剂是将中草药粉末装入胶囊并封装成丸剂状的制剂。
常见的中药胶囊剂有枸杞子胶囊、山楂胶囊等。
这种剂型适用于需要长期服用中草药的人群,具有方便使用和准确剂量的优势。
三、中药散剂中药散剂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细粉后,存放在瓶或袋中的制剂。
常见的中药散剂有荷叶散、莱菔子散等,其通过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提供营养物质来促进减肥效果。
四、中药片剂中药片剂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后,经过压片或制粒后成形的制剂。
常见的中药片剂有山楂片、薏苡仁片等。
中药片剂具有携带方便、剂量准确的特点,适合需要按照特定剂量服用的人群。
五、中药茶剂中药茶剂是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茶剂,具有清热解暑、消除湿气等功效。
常见的中药茶剂有绿豆山楂茶、莱菔子红茶等。
通过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和促进新陈代谢,中药茶剂可以帮助减少脂肪的积累。
六、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或切碎后,制成方便泡服的制剂。
常见的中药饮片有枸杞子饮片、山楂饮片等。
中药饮片便于携带和使用,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配制剂量,促进新陈代谢和燃烧脂肪。
七、中药煎剂中药煎剂是最传统的中草药使用形式,是将中草药煎煮后得到的药液。
常见的中药煎剂有薏苡仁煎剂、山楂煎剂等。
中药煎剂适合需要中草药浓度较高的人群,但它需要耐心等待制作过程。
以上是中药减肥的七种常见剂型介绍。
根据个人需求和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减肥剂型。
然而,无论选择哪种剂型,在服用中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以便确定最佳的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剂型科普
中药剂型科普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制剂的形态和形式,它是根据药物的性质、治疗目的和给药途径等因素选择的。
中药剂型的选择和制备对于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常见的中药剂型有:
1.汤剂:是将中药饮片煎煮后得到的液体剂型。
它是中医治疗中最常用的剂型,因为它能够充分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并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药物的组成。
2.散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直接服用或与其他药物混合制成的剂型。
散剂便于携带和服用,但其疗效可能不如汤剂。
3.丸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制成的球形或椭圆形的剂型。
丸剂便于保存和服用,但其疗效可能受到丸剂大小和硬度的影响。
4.膏剂:是将中药煎煮后的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蜜糖或其他粘稠物质制成的半固态剂型。
膏剂便于服用,但其保存期限较短。
5.酒剂:是将中药浸泡在酒中制成的剂型。
酒剂可以增强药物的渗透力,但其服用量应受到限制,因为酒精可能对肝脏有害。
6.片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后制成的片状剂型。
片剂便于服用和携带,但其疗效可能受到片剂大小和硬度的影响。
7.颗粒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量的粘合剂混合后制成的颗粒状剂型。
颗粒剂便于服用和携带,但其疗效可能受到颗粒大小和硬度的影响。
8.注射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后制成的液体剂型。
注射剂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但其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且需要专业的操作技巧。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材料经过加工、炮制、贮藏等工艺,制成适宜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形式。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制剂在临床使用时的形态和规格。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用途,中药剂型可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介绍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1. 饮片剂:饮片剂是最常见的中药剂型之一,是经过炮制和贮藏等工艺处理后,制成片剂供患者直接服用。
饮片剂可在煎剂、浸泡剂等形式下使用。
2. 散剂:散剂是将中药原料加工成细粉或粉末状,可直接服用或配合其他药剂使用。
散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冲服、调配等。
3. 膏剂:膏剂是将中药原料制成具有一定粘度和流动性的糊状物,适用于外用,如贴敷、擦拭等。
4. 膜剂:膜剂是将中药浸膜或涂敷于合适的基材上制成的剂型,适用于局部皮肤病变,如湿润性、糜烂性皮肤病。
5. 糊剂:糊剂是将中药制成粘度适宜的糊状剂型,适用于冲服、灌肠等用途。
6. 丸剂:丸剂是将炮制后的中药原料制成固体球状物,可直接冲服或咀嚼后服用。
7. 散剂颗粒:散剂颗粒是将中药原料研磨制成粉末状,再经过配方、制粒等工艺制成颗粒剂型。
散剂颗粒易于服用和调剂,广泛应用于门诊和家庭保健。
8. 口服液:口服液是将中药煎剂或浸膏剂等调制成适宜口服的液体剂型,便于患者直接饮用,剂型透明或悬浮状。
9.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中药煎剂、提取物等通过注射剂针筒或其他注射器具,以注射的方式给药。
10. 软胶囊剂:软胶囊剂是将中药制剂装入可溶性胶囊内的剂型,既方便患者服用,也易于调剂。
11. 乳剂:乳剂是由水相和油相组成的混合液体,中药原料经过炮制和分散剂等工艺制成的剂型。
12. 眼药剂:眼药剂是经过抗菌、抗炎等处理后,制成用于眼部疾病治疗的药物形式。
13. 贴剂:贴剂是将中药煎剂或制剂均匀地涂敷在基材上, 并保持其药物活性,适用于外用贴敷。
14. 水剂:水剂是将中药原料制成液体剂型,适用于口服、外用或洗浸等用途。
15. 喷雾剂:喷雾剂是将中药煎剂或其他溶剂制成气雾剂型,通过喷雾器器具进行直接喷洒使用。
常用中药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医药健闻常用中药制剂的种类及特点吴现超 (河南京城皮肤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将中药制成适合于医疗的形式,如注射剂、片剂、丸剂、膏剂、气雾剂和散剂等。
传统的中药学和现代科学理论技术相结合研究的中药剂型,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毒副反应,方便服用、贮藏和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药制剂的优势可提高用药的便利性。
大部分中药制剂都是药厂不生产的品种,通过中药制剂可满足临床医疗需求。
另外,中药制剂还结合了临床具体情况,随时能对处方进行调整,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避免了中药西化现象。
针对不同的用药需求,当前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中药制剂,较为常见的有丸剂、散剂、膏剂和片剂等。
丸剂丸剂是将药材提取物或细粉添加合适的辅料或粘合剂,以便形成类球形的固体制剂。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还可以将丸剂细分为多种类型。
(1)水蜜丸。
是将水和蜂蜜通过合适的比例混合后成为粘合剂,再将药材细粉加入其中制成类球状,作用虽然缓慢,但药效持久。
补益类药物多采用水蜜丸,如补中益气丸。
(2)蜜丸。
蜜丸和水蜜丸不同之处在于制剂含水量低,方便保存,是中医临床常使用的制剂类型。
其中,超过0.5 g的是大蜜丸,小于0.5 g 的为小蜜丸。
蜂蜜作为其中的粘合剂,还具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功效。
该制药类型同样起效缓慢,多为小儿、滋补类用药,另外可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3)浓缩丸。
通过煎煮提取中药材的煎液,再添加药物的细粉末或少量辅料,将煎液粘合为药剂。
浓缩丸的体积小,但药物的有效性高,便于服用。
(4)糊丸。
糊丸在面糊和米糊中加入药材细粉,制成质地坚硬、药效长、毒副作用少的药丸。
该制药方式可以缓和刺激性成分,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因此有毒药物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常制造为糊丸。
(5)蜡丸。
蜡丸是中药制剂的长效剂型之一。
粘合剂为蜂蜡,溶化十分缓慢,对延长药效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防止患者服用后药物中毒,避免对胃肠形成强烈的刺激。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知识点!中药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不够方便,每次服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煎煮,这对治疗疾病造成一定的烦恼。
但是,通过科学技术将中药制作成药剂使用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点,让中药更加的完美。
那么中药制剂的类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下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吧!中药制剂中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下,通过不断的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并且积累了非常方法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今天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的结果。
通常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酒、茶、锭、丸、散已经膏等,并且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1.丸剂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
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
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中药材剂型
中药材剂型、中药材剂型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药物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剂型:1.汤剂: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得到液体制剂,是最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
其优点是口服吸收迅速、起效快、疗效确切、加减灵活,但缺点是制备及携带储存相对不便。
2.散剂:将中药材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
优点是制作简便,便于携带和储存,缺点是其药效受到制备工艺和粒度等因素的影响。
3.丸剂:将中药材粉碎成细粉后,再用冷开水、米糊等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型。
包括蜜丸、水丸、浓缩丸等。
其优点是药效持久、服用方便、剂量准确,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4.膏剂:将中药材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
其优点是药物含量高、药效持久,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繁琐。
5.丹剂:一般是指含有汞,硫磺等矿物,经过加热升华提练而成的一种化合制剂。
其优点是剂量小、作用大、含矿物质之多,但缺点是毒性较大,不可久服。
多外用,内服慎之又慎。
6.片剂:由中药材提取物或粉末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其优点是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但缺点是制备工艺相对复杂。
7.颗粒剂(冲剂):由中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其优点是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但缺点是易吸潮。
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
除了以上剂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剂型如胶囊剂、酒剂、茶剂等。
不同的中药材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剂型进行治疗。
中药行业的药物剂型选择与优化
中药行业的药物剂型选择与优化自古以来,中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其药物剂型的选择与优化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就中药行业的药物剂型选择与优化进行探讨,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路。
一、中药药物剂型的选择中药的药物剂型选择应综合考虑中药药材的性质、功效、用途以及患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药物剂型。
1. 固体制剂固体制剂是中药制剂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丸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
这些制剂便于携带和保存,服用方便,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例如,丸剂在中药行业中广泛使用,因其易于服用和调配剂量,适合长期服用。
2. 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包括煎剂、浸膏剂、糖浆剂等。
这些制剂常用于急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
例如,煎剂可以直接用于煎汤服用,方便快捷。
3. 贴剂贴剂是一种透皮给药形式,通过将中药药物制成贴剂,可以实现药物直接进入体内,避免了经胃肠道的代谢过程。
贴剂适用于皮肤病、关节痛等局部症状的治疗,并具有方便使用、减少副作用等优点。
4. 注射剂注射剂常用于严重急性疾病或紧急抢救的治疗,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体内靶位,起到迅速救治的作用。
但是,注射剂的应用范围相对有限,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控制。
二、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是指通过改进现有剂型的制备工艺、增强药效或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药剂型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药物剂型的优化方法。
1. 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对于溶解度低的中药药材,可以通过提高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来增强药效。
例如,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粒子,可以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提高溶解度,从而增强中药药物的疗效。
2. 减少药物毒性和副作用一些中药药物存在毒性和副作用,可以通过优化药物剂型来减少其毒性和副作用。
例如,采用微球制剂技术,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减少对机体的刺激,降低药物的毒性。
3. 增强稳定性和长效性中药药物剂型的稳定性对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中药制剂与剂型-2
乳状型注射剂:不得相分离,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
“入赘”)
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和椎管内注射。
(“静椎”病导致头“混”)管内注射:不得加增溶剂、抑菌剂(“锥一针”)
静脉给药、脑池内、椎管内、硬膜外:不得加抑菌剂中药注射剂:不宜制成混悬型注射液
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
内服散
剂: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或直接用水送服,川芎茶调散局部用散剂:九一散,撒布剂或撒粉
(内服+外用)散剂:九分散
特殊散剂:含毒性药散剂----九分散含低共熔成分散剂------避瘟散含液体成分散剂------蛇胆川贝散分剂量散剂:单次剂量分装,多为内服散剂。
非剂量散剂:总剂量包装,多为外用散剂。
配研法:毒性药、贵重药、药物剂量小的药物。
含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单剂量包装。
中药局部用散剂、化学药局部用散剂、儿科用散剂:过7号筛叁95% (中药6号筛)。
水分:中药散剂不得过9%。
浸出制剂溶剂:水或乙醇
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
醇浸出制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
含糖浸出制剂:煎膏剂(膏滋)、糖浆剂
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滴眼剂
汤剂的制备:先煎、后下、包煎、烊化
崩解时限总结:。
中药学中药的制剂与剂型
中药学中药的制剂与剂型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科学,其中药的制剂和剂型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
中药的制剂和剂型是指将中药草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备和配制而成的药品形态。
下面将介绍中药的制剂和剂型以及其特点。
一、中药的制剂中药的制剂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和技术将中药草药进行炮制、研磨、提取、浸泡等处理后制成的成品药。
中药的制剂包括药膏、丸剂、散剂、煎剂等。
1. 药膏:药膏是将中药制成糊状或膏状的药品形态。
药膏具有易于涂抹、吸收迅速的特点,常用于外敷治疗。
2. 丸剂:丸剂是将中药制成球状或扁圆形的药品形态。
丸剂具有便于服用、储存方便的特点,常用于内服治疗。
3. 散剂:散剂是将中药制成粉末状的药品形态。
散剂可以方便地加入水或药片中服用,常用于内服治疗。
4. 煎剂:煎剂是将中药草药煎煮成汁液的药品形态。
煎剂具有药效强、易于吸收的特点,常用于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二、中药的剂型中药的剂型是指中药的药品形态,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使用需求,将中药制剂进一步加工和配制成适合患者服用或使用的形态。
中药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外用剂等。
1. 片剂:片剂是将中药制剂制成薄片状的药品形态。
片剂具有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的特点,常用于口服治疗。
2.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中药制剂装填入胶囊中的药品形态。
胶囊剂具有方便患者服用、药效稳定的特点,常用于口服治疗。
3.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中药制剂制成适合注射的药品形态。
注射剂具有药效迅速、剂量准确的特点,常用于重症患者或需要迅速救治的情况下使用。
4. 外用剂:外用剂是将中药制剂应用于皮肤表面的药品形态。
外用剂具有方便使用、直接作用于局部的特点,常用于外敷治疗。
总结:中药的制剂和剂型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将中药草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配制而成的成品药。
中药的制剂包括药膏、丸剂、散剂、煎剂等,而中药的剂型则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外用剂等。
不同的制剂和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使用需求,能够提高中药的药效和使用效果。
简述中药剂型的分类并举例
中药剂型的分类及举例中药剂型是指中药经过炮制、加工后制成的药物形式。
根据中药剂型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中药剂型的分类进行简述,并给出一些具体的举例。
一、草药剂型草药剂型是中药颗粒、散剂等以生药材为基础制成的剂型。
它们通常是以草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为原料,经过炮制和加工制成的。
草药剂型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内服和外用,具有疏风散寒、清热解毒、养阴安神等功效。
举例:•葛根颗粒: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症状。
•金银花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二、制剂剂型制剂剂型是中药以草药为基础,经过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剂型。
制剂剂型常用于中药的内服治疗,常见的制剂剂型包括浸膏、丸剂、胶囊等,其特点是药效稳定、服用方便。
举例:•蝉蜕膏:以蝉蜕为原料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性皮肤病。
•金匮肾气丸:采用人参、枸杞子、茯苓等中草药制成,具有益气、健脾、补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导致的体倦乏力等症状。
三、外用剂型外用剂型是中药以药膏、贴剂等形式制成的剂型,主要用于中药的外用治疗。
外用剂型通常能够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
举例:•透皮黄连散:由黄连、黄柏、连翘等中草药制成的药物,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病等。
•龙血竭贴剂:主要成分为龙血竭、穿山甲鳞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外伤后的瘀血、肿胀等症状。
四、注射剂型注射剂型是中药通过注射途径给药的剂型。
中药注射剂对病情危重、需要快速起效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举例:•三七注射液:由三七、生地、决明子等中药成分制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中风、血栓等疾病的治疗。
五、口服液剂型口服液剂型是中药经过制剂处理后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于治疗儿童和老年人等不适合吞咽固体药物的人群。
举例:•牛黄清心丸口服液:以黄连、牛黄、丹参等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高热、急性喉炎等症状的治疗。
中药专业知识--中药制剂与剂型
中药专业知识--中药制剂与剂型基础班:按章节顺序讲解考什么?——学什么!常见剂型散剂3-0、颗粒剂0、片剂1-4、丸剂5-4浸出制剂1-1、液体制剂1-0注射剂6-1、眼用制剂2-1外用膏剂3-2栓剂1-0、胶囊剂4-3、气雾剂1-4其他其他剂型0-2、新剂型1-4、新技术基本理论剂型分类选择0-1、制剂卫生与稳定性1-0药物体内过程1-0传统剂型丸、散、膏、丹、酒、露、汤、饮、胶、茶、糕、锭、线、条、棒、钉、灸、熨现代剂型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气雾剂、喷雾剂、合剂、糖浆剂、乳剂、酊剂、注射剂、软膏剂、栓剂、膜剂、涂膜剂、贴膏剂、贴剂、滴眼剂怎么学?一、理解→关键词→秒杀!1.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的药物剂型?糖浆剂、煎膏剂、蜜丸2.口服制剂标签上注明“用前摇匀”?混悬剂3.适用于急症治疗的剂型?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二、口诀/总结/图表/→强化记忆→秒杀!4.常用于偏酸性药液的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5.水分含量不得过9.0%的是?蜜丸/浓缩蜜丸/水蜜丸/浓缩水蜜丸/水丸/浓缩水丸/糊丸/散剂/颗粒剂蜜丸含水多,3×543,蜡滴无水分几个概念1.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
2.制剂:根据药典、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
3.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4.中药材:来源于动物、矿物、植物,经过简单加工或未经加工而取得的生药材——城乡集贸市场5.中药饮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6.中成药:以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为原料,经批准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处方药、非处方药)7.中药提取物: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获得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结构明确的成分含量>50%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选择复习要点:1.剂型的不同分类方法及涉及的剂型2.剂型与疗效3.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1.按物态分类液体、固体、半固体、气体。
中药制剂与剂型
中药制剂与剂型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按物态分类的剂型:1、液体剂型,如合剂、糖浆剂、露剂、搽剂、注射剂、洗剂、涂膜剂等。
2、固体剂型,如丸剂、片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膜剂、锭剂等。
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凝胶剂、贴膏剂等。
4、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
根据药物在溶剂中的分散特性,分为真溶液型液体制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乳浊液型液体制剂、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有浸出制剂和无菌制剂。
药物剂型影响着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弱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刺激性等,决定着给药途径等。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有根据药物性质、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根据生产和“五方便”的要求。
《中国药典》对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作出了如下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识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严重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非无菌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品制剂、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4、非无菌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5、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6、有兼用途径的制剂中药制剂在制备的各个环节均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其主要途径包括原药材、药用辅料、制剂设备与器械、制药环境、操作人员、包装材料。
药物化学降解及其影响因素: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
通常有关贮存条件的规定为:1、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2、密闭,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3、密封,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4、熔封,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5、阴凉处,贮藏温度不超过20度。
6、凉暗处,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7、冷处,贮藏温度为2℃~10℃8、常温:贮藏温度为10℃~30℃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知识点!中药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不够方便,每次服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煎煮,这对治疗疾病造成一定的烦恼。
但是,通过科学技术将中药制作成药剂使用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点,让中药更加的完美。
那么中药制剂的类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下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吧!中药制剂中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下,通过不断的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并且积累了非常方法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今天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的结果。
通常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酒、茶、锭、丸、散已经膏等,并且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1.丸剂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
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
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丸者缓也:丸剂在服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溶化散开,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丸剂产生疗效较慢,药效也较持久,可以减少部分药材的不良气味,是目前中成药最常用的剂型。
但丸剂尚存在一定的缺点,服用剂量大,而且不便服用,尤其儿童服用更加困难;此外丸剂目前有效成分的质量标准还难以确定。
2.散剂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一。
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
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适宜于制成散剂。
3.煎膏剂(膏滋)煎膏剂是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
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
有滋补调理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4.片剂片剂是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
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
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5.丹剂丹剂是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过炼制、升华、融合等技术处理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为传统剂型。
大多含水银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
部分丸剂、散剂、锭剂品种多以朱砂为衣,因气色赤习称丹,不属于经典丹剂范畴。
6.颗粒剂(冲剂)颗粒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
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及含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
颗粒剂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7.锭剂锭剂是药材细粉与适量粘合剂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粘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
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
锭剂型大多作噙化之用。
8.胶剂胶剂是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凝固而成的固体内服制剂。
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作为补益药,适用于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体虚弱者,可单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汤剂中使用。
至今胶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信誉,被广泛使用。
9.硬胶囊剂硬胶囊剂是将适量的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于硬胶囊中而制成的剂型。
主要是口服。
硬胶囊外观整洁美观,易于吞服,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崩解快,吸收好。
适用于对光敏感、不稳定或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或有特异气味的药物,或需要定时定位释放的药物。
儿童用药、对胃粘膜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10.软胶囊剂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
特点与硬胶囊相似。
硬胶囊和软胶囊经过适宜方法处理或用其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壳不溶于胃液,但在肠液中崩解释放活性成分,为肠溶胶囊。
11.糖浆剂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
它是在传统的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成药剂型。
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12.合剂合剂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
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
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质量稳定,携带方便,易保存。
13.酒剂酒剂是药材用黄酒或白酒为溶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又称药酒。
酒剂服用量少,吸收迅速,见效快,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补虚养体、跌打损伤等。
14.酊剂酊剂是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以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分内服和外用两种。
酊剂制备无需加热,成分较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剂量准确,吸收迅速,适宜于制备含有挥发性成分或不耐热成分的制剂。
15.露剂露剂是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制得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制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
又称药露。
临床多供内服,露剂能够保存药材固有的香味,便于服用和吸收,多具有解表清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16.注射剂注射剂是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经精制加工制备而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或可供临用前配制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
又称针剂。
注射剂可用于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剂量准确,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急救使用。
不宜在家庭中使用。
17.气雾剂、喷雾剂气雾剂是药物和抛射剂同装封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内容物喷出的制剂。
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式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
又称气溶胶。
气雾剂给药剂量小,起效迅速,稳定性强,副作用小。
不同剂型中成药的优点汤剂:吸收快,易发挥效用,并能结合辨证施治,随证组方,能全面照顾各种病证的特殊性。
丸剂:丸者,缓也。
多药力持久,服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及贮存。
适用于病情稳定,尤其在疾病恢复阶段或需巩固疗效者(也有用于急救)。
但是不能随病情变化如汤剂般灵活加减。
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及携带,但是内服吸收较汤剂为慢。
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可长期应用,滋补药多采用膏剂;外用膏剂,一般称为膏药,适用于外科疮疡肿疖或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疾病。
丹剂:是指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过加热升华,使之变成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制剂。
但由于临床运用的习惯,对某些较贵重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成的其他剂型,亦称为“丹”,遂使丹剂没有固定的剂型。
酒剂:一般指用白酒或黄酒浸制药材所得的浸出液。
适用于补养体虚、风湿疼痛及跌打损伤等证。
片剂:体积小,成本低,贮运方便。
针剂: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
在使用药物之前,要根据不同的药性和病情来决定选用不同的剂型。
一般地说,凡病起于骤急,欲取速效,多选用汤剂、针剂,中药注射剂在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应用;慢性疾患,宜于缓治久服,多用丸剂或膏剂,但是有些丸剂如安宫牛黄丸等,也可以治疗急性病;散剂的功效,较汤剂徐缓,比丸剂迅速;风湿痹痛,多采用酒剂。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中药制剂和不同剂型中成药的优点等有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于中药制剂的17个类型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
虽然中药制剂很方便,但是大家也不要滥用,毕竟是药三分毒,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不要随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