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四节 来自地球动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公式G=mg。

3.知道重心的概念。

4.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在建筑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自制不倒翁。

4.探究寻找物体重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课外阅读了解有关航天中超重、失重的知识。

2.初步认识重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重大意义。

3.能思索如果没有重力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增强对地球的珍爱感情。

【教学重点】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重垂线、汤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以下三种不同物体运动的情况:
1.把一个木块举到一定高度放手让其自由下落。

2.将一支粉笔头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个乒乓球在讲桌上沿直线滚动,滚到讲桌边后落向地面。

师:以上三种物体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落向地面。

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这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很善于观察、思考。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来自地球的力。

(二)进行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1有关重力知识及信息窗内容。

生:阅读。

师:通过以上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生乙: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生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成熟的苹果会竖直下落。

师:大家阅读很认真,而且抓住了要点,讲得很好。

据说正是下落的苹果打在牛顿的头上,激发了他的灵感,打开了揭示引力迷宫的大门。

希望以后下落的桔子、梨子打在你们的头上,你们也能产生灵感,再打开一个个科学迷宫。

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重力的认识也一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信息窗”。

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师:对,地球是否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根据是什么?
生:根据物体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

师:有疑问吗?
生:地球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怎么不会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师:因为墙球的质量很大,受到的力很小,所以感觉不到地球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板书: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二、重力大小
师:重力是一种力,则重力也应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如何确定?下面,我们先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
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定。

师:正确。

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大小?
生:把物体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师:基本正确,请大家注意: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要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指针示数稳定,才能读出示数。

否则,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指针示数不稳定,无法读出示数的。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

请同学们猜想:钩码的质量越大,那么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否也越大?
生:钩码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也越大。

师: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生:实验。

师:现在大家基本上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知道任何猜想是要用实验验证。

你们准备如何设计实验?
生:桌面上有6只质量为50g的钩码,第1次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只钩码,测出它的重力大小,然后逐个增加,分别出2只钩码,3只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并填在课本P112表格中,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你设计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下面大家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检查。

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参与。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实验数据,看看哪些数据是相似的,哪些数据表现出异常,为什么会这样?
生:讨论、交流。

师: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

师:正确,你归纳得很好,在物理学中用符号G表示物重,m表示质量,g表示一个物体的物重跟这个物体的质量之比,则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为G/m=g或G=mg。

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取g=10N/kg,即质量为lkg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10N。

如果题目没有交代,一般g取9.8N/kg。

板书:G/m-g,或G=mg。

m单位是kg,G单位是N,g单位是N/kg。

例题1:
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指出:一道题目中有两个质量,两个重力,应用角标以示区别,如m1、m2,G1、G2。

请同学口述第一部分计算过程;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做第二部分内容。

例题2:一块钢锭质量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已知:m=4t=4×103kg g=9.8N/kg
求:G=?
解:G=mg=4×103kg×9.8N/kg=3.92×104N
答:钢锭所受的重力是3.92×104N
师:这里请大家注意:人们常说“这一袋米的重量是10kg"或“买10kg的大米”都指的是质量,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然而,人们在生活中也常把重量理解为所受重力的大小,特别是还有不少的物理书、科普书也把重力称为重量。

为了回避这些模糊不清甚至彼此矛盾的提法,我们教材中将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称为物重,质量就是质量,不提“重量”这个词。

三、重力方向
请同学们观察:(1)小木块自由下落的方向。

(2)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小球受重力作用自由下落,下落时运动方向即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竖直向下;悬挂的物体受重力的作用拉悬线自由下垂,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方向,这一方向竖直向下。

师: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板书: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出示重垂线,让学生观察。

演示重垂线检查教室墙面否竖直。

师:重垂线的原理是什么?
生: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师:你还知道重垂线有哪些应用?
生甲:用重垂线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

生乙: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演示实验如下图,让学生观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重垂线与水平桌面、倾斜桌面是否垂直?
生:两条重垂线方向相同,都在竖直方向,重垂线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倾斜桌面不垂直。

师:课后每位同学自制一重垂线,校准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窗台是否水平。

师:地球是圆的,站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所受重力都是竖直向下的?(出示在和我们中国相对应的地球的另一面阿根廷人的幻灯片)
生:讨论、交流。

师:重力方向实质是指向地心的。

(地球半径方向和地球表面—一水平面垂直),对于中国人和阿根廷人上下判断与我们是一样的。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师:请问学们阅读课本P114下半部分内容。

学生阅读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是叫做重心。

生乙: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质量分布均匀的球的重心在球心。

师:有问题吗?
生:质量分布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哪里?如何确定?
师:这样的物体的重心也是可以计算出来,只是很复杂,还必须使用高等数学。

但其中一些小物体的重心也可以通过实验把它的大致位置找出来,如课本P114图6—24汤匙的重心。

下面请大家找一找自己的钢笔、铅笔、文具盒的重心。

学生随堂实验探究。

师:人体的重心会随姿态的改变而改变,原因是人的几何形状改变了。

人下蹲时,重心如何改变;人站起来时,重心又如何改变。

生:人下蹲时,重心降低;人站起来时,重心升高。

师:由于重力的作用线过重心,方形薄板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测定。

演示实验:先后用绳系住方形薄板同一条边上的两个端点,并悬挂起来,板静止时,重心在过端点的竖直线上,将两次悬挂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条竖直线画下来,可以确定重心就在这两条线的交点O处。

实验结果表明:方形薄板的重心就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师:悬挂法可以确立各种物体的重心,一般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115“信息窗”提高物体稳度的决窍。

学生阅读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提高稳度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大支承面;二是降低重心。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重力与质量关系为G=mg,g=9.8N/k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师:你归纳得很好,说明你上课很认真,希望今后保持这种习惯,下面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一、重力的概念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二、重力大小
G=mg
三、重力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稳度
【布置作业】
1、课本P116 1、
2、3。

2.同步探究的相关题目。

《来自地球的力》学情分析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地学习,部分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

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

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

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

第四类:基础差,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着老师。

这些孩子的家长当然也在督促。

第五类:跟不上正常的进度。

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探究世界,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物理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知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多督促、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抓好平时辅导,给予学生帮助。

《来自地球的力》效果分析
一、闪光点
1、较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将教师的积
极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找出事实中的客观规律。

2、显现了创新教育思想。

在本堂课中,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并鼓励其用创
新的思维来处理有关科学探究。

3、合理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将有关信息以课件的形式展
示,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中接受知识。

4、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各方面得到了锻炼,
尤其让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更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
1、关注全体不够。

基础好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学困生很少有发言机
会。

尤其在讨论、交流环节表现得较明显。

2、目标达成度还有待提高。

三、应对策略
1、加强学习小组建设。

明确学习小组成员的职责,要求各成员在讨论交流时一
定要畅所欲言。

2、搞好“教学稿”设计。

把师生在课堂教学的职责固化下来,教师尽可能少讲、
精讲,让学生多展示自己、消化课堂内容;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

《来自地球的力》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使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重力,又是学习力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对前后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重力的存在”和“探究重力大小因素”。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公式G=mg。

3.知道重心的概念。

4.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在建筑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自制不倒翁。

4.探究寻找物体重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课外阅读了解有关航天中超重、失重的知识。

2.初步认识重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重大意义。

3.能思索如果没有重力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增强对地球的珍爱感情。

【教学重点】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