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线面角与面面角的一个公式及应用

合集下载

专题03 利用向量法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及距离问题(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

专题03 利用向量法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及距离问题(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

专题03利用向量法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及距离问题【知识梳理】(1)异面直线所成角公式: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1l ,2l 上的方向向量,θ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则cos cos ,⋅==a b a b a bθ.(2)线面角公式:设l 为平面α的斜线,a 为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θ为l 与α所成角的大小,则sin cos ,⋅==a n a n a nθ.(3)二面角公式:设1n ,2n 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二面角的大小为θ,则12,=n n θ或12,-n n 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相等或互补),其中1212cos ⋅=n n n n θ.(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也不必寻找公垂线段,只需利用向量的正射影性质直接计算.如图,设两条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n ,这时分别在,a b 上任取,A B 两点,则向量在n 上的正射影长就是两条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则||||||||⋅=⋅=n AB n d AB n n 即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等于两异面直线上分别任取两点的向量和公垂线方向向量的数量积的绝对值与公垂线的方向向量模的比值.(5)点到平面的距离A 为平面α外一点(如图),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过A 作平面α的斜线AB 及垂线AH .|n ||n |||||sin |||cos ,|=||nn⋅⋅=⋅=⋅<>=⋅AB AB AH AB AB AB n AB AB θ||||⋅=AB n d n (6)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两点对应向量AB 的模AB 计算.(7)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过定点A 且垂直于直线l 的向量为n ,则定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PA n d PA cos PA,n n⋅=〈〉=.【专题过关】【考点目录】考点1:异面直线所成角考点2:线面角考点3:二面角考点4:点到直线的距离考点5: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平面到平面的距离考点6:异面直线的距离【典型例题】考点1:异面直线所成角1.(2022·贵州·遵义市第五中学高二期中(理))在三棱锥P —ABC 中,PA 、PB 、PC 两两垂直,且PA =PB =PC ,M 、N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N 和BM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33B .36C .63D .66【答案】B【解析】以点P 为坐标原点,以PA ,PB ,PC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令2PA =,则()0,0,0P ,()0,2,0B ,()1,0,0M ,()1,1,0N ,则(1,1,0)PN =,(1,2,1)BM =-,设异面直线PN 和BM 所成角为θ,则||3cos 6||||PN BM PN BM θ⋅==.故选:B.2.(2022·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二期中(理))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起,使得平面ABD ⊥平面CBD ,则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12B 2C .12-D .2【答案】A【解析】取BD 中点为O ,连接,AO CO ,所以,AO BD CO BD ⊥⊥,又面ABD ⊥面CBD 且交线为BD ,AO ⊂面ABD ,所以AO ⊥面CBD ,OC ⊂面CBD ,则AO CO ⊥.设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2,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0,0,1),1,0,0,0,1,0,1,0,0A B C D -,所以()()=1,0,1,=1,1,0AB CD ---,1cos ,222AB CD AB CD AB CD⋅==-⨯.所以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2.故选:A3.(2022·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理))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3AC =,4BC =,13CC =,90ACB ∠=︒,则1BC 与1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3210B .3210-C .24D 5【答案】A【解析】因为11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且90ACB ∠=︒,所以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110,4,0,0,0,0,0,0,3,3,0,3B C C A ,所以()()110,4,3,3,0,3BC AC =-=--,115,992BC A C ==+设1BC 与1AC 所成角为θ,所以11932cos cos ,532BC A Cθ-===⨯.则1BC 与1AC 32故选:A.4.(2022·福建宁德·高二期中)若异面直线1l ,2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1,0,2a =-,()0,2,1b =,则异面直线1l 与2l 的夹角的余弦值等于()A .25-B .25C .255-D 255【答案】B【解析】由题,()22125a =+-=,22215b =+=,则22cos 555a b a bθ⋅-==⋅⋅,故选:B5.(2022·河南·焦作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理))已知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D ⊥平面ABCD ,线段,AB SC 的中点分别为E ,F ,若异面直线EC 与BF 5SD =()A .1B .32C .2D .3【答案】C【解析】如图示,以D 为原点,,,DA DC DS 分别为x 、y 、z 轴正方向联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0SD t t =>.则()0,0,0D ,()1,0,0A ,()1,1,0B ,()0,1,0C ,()0,0,S t ,11,,02E ⎛⎫⎪⎝⎭,10,,22t F ⎛⎫ ⎪⎝⎭.所以11,,02EC ⎛⎫=- ⎪⎝⎭,11,,22t BF ⎛⎫=-- ⎪⎝⎭.因为异面直线EC 与BF 55211054cos ,1111444EC BF EC BF EC BFt -+==⨯+⨯++,解得:t =2.即SD =2.故选:C6.(2021·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高二期中)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2DC SD ==,点M 是侧棱SC 的中点,2AD =则异面直线CD 与BM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答案】3π【解析】由题知,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所以DA 、DC 、DS 两两垂直故以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2DC SD ==,2AD =,点M 是侧棱SC 的中点,则()0,0,0D ,()0,2,0C ,)2,2,0B ,()0,0,2S ,()0,1,1M 所以()0,2,0DC =,()2,1,1BM =--设异面直线CD 与BM 所成角为θ则21cos 22211DC BM DC BMθ⋅-===⨯++⋅因为异面直线的夹角为0,2π⎛⎤⎥⎝⎦所以3πθ=故答案为:3π.7.(2021·广东·江门市广雅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 2.AB AA ==E 、F 分别是BC 、11AC 的中点.设D 是线段11B C 上的(包括两个端点......)动点,当直线BD 与EF 所10BD 的长为_______.【答案】【解析】如图以E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0,,2,0,1,0,22E F B ⎛⎫- ⎪ ⎪⎝⎭设(0,,2)(11)D t t -≤≤,则()1,2,0,1,22EF BD t ⎫==+⎪⎪⎝⎭,设直线BD 与EF 所成角为θ所以cos ||||EF BD EF BD θ⋅==22314370t t +-=,解得1t =或3723t =-(舍去),所以BD ==故答案为:8.(2021·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在正四棱锥V ABCD -中, E 为BC 的中点,2AB AV ==.已知F 为直线VA 上一点,且F 与A 不重合,若异面直线BF 与VE 所成角为余弦值为216,则VF VA =________.【答案】23【解析】连接AC 、BD 交于点O ,则AC BD ⊥,因为四棱锥V ABCD -为正四棱锥,故VO ⊥底面ABCD ,以点O 为坐标原点,OA 、OB 、OV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E ⎛⎫ ⎪ ⎪⎝⎭、(V、()B ,设),0,VF VA λλ===-,其中01λ≤≤,(0,BV =,则)),1BF BV VF λ=+=-,22,22VE ⎛=- ⎝,由已知可得21cos ,6BF VE BF VE BF VE ⋅<>==⋅,整理可得2620λλ--=,因为01λ≤≤,解得23λ=,即23VF VA =.故答案为:23考点2:线面角9.(2022·山东·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棱长为2,M 、N 分别为1A B 、AC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11BCC B ;(2)求1A B 与平面11A B CD 所成角的大小.【解析】(1)如图,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0A ,()0,2,0C ,()12,0,2A ,(2,2,0)B ,()12,2,2B ,()2,1,1M ,()1,1,0N .所以()1,0,1MN =--,因为DC ⊥平面11BCC B ,所以平面11BCC B 的一个法向量为(0,2,0)DC =,因为0MN DC ⋅=,所以MN DC ⊥,因为MN ⊂平面11BCC B ,所以//MN 平面11BCC B (2)()0,2,0DC =,()12,0,2DA =,()10,2,2A B =-.设平面11A B 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122020DA n x z DC n y ⎧⋅=+=⎨⋅==⎩,令1z =,则1x =-,0y =,所以()1,0,1n =-设1A B 与平面11A B CD 所成角为θ,则1111sin cos ,2A B n A B n A B nθ⋅===⋅.因为0180θ︒≤<︒,所以1A B 与平面11A B CD 所成角为30°.10.(2021·黑龙江·哈尔滨七十三中高二期中(理))如图,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边长2AB =,侧棱1BB 的长为4,过点B 作1B C 的垂线交侧棱1CC 于点E ,交1B C 于点F.(1)求证:1A C ⊥平面BED ;(2)求1A B 与平面BD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析】(1)连接AC ,因为1111ABCD AB C D -是正四棱柱,即底面为正方形,则BD AC ⊥,又1A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则1BD AA ⊥,又1AC AA A =∩,1,AC AA ⊂平面1A AC ,故BD ⊥平面1A AC ,而1AC ⊂平面1A AC ,则1BD AC ⊥,同理得1BE AC ⊥,又BD BE B ⋂=,,BD BE ⊂平面BDE ,所以1A C ⊥平面BDE ;(2)以DA 、DC 、1DD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2,2,0B ,()()12,0,4,0,2,0A C ,∴()10,2,4A B =-,()12,2,4AC =--,由题可知()12,2,4AC =--为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设1A B 与平面BDE 所成的角为α,则1130sin cos 62024,C A B A α==⋅,即1A B 与平面BD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306.11.(2021·河北唐山·高二期中)如图(1),△BCD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且∠ACD =45°,AB =2AD ,E 是BD 的中点,将△BCD 沿AD 翻折,使得平面ACD ⊥平面ABD ,得到的图形如图(2).(1)求证:AB⊥CD;(2)求直线AE与平面BCE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由图(1)知,在图(2)中AC⊥AD,AB⊥AD,∵平面ACD⊥平面ABD,平面ACD∩平面ABD=AD,AB⊂平面ABD,∴AB⊥平面ACD,又CD⊂平面ACD,∴AB⊥CD;(2)由(1)可知AB⊥平面ACD,又AC⊂平面ACD,∴AB⊥AC.以A为原点,AC,AB,AD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AC=1,则A(0,0,0),B(0,2,0),C(1,0,0),D(0,0,1),E(0,1,12),∴A E=10,1,2⎛⎫,⎪⎝⎭BC=(120),BE,-,=10,1,2⎛⎫-,⎪⎝⎭设平面BCE的法向量为n=(x,y,z),由20102BC n x yn BE y z⎧⋅=-=⎪⎨⋅=-+=⎪⎩,令y=1,得x=2,z=2,则n=(2,1,2),……设直线AE与平面BCE所成角为θ,则245 sin|cos,|15532AE nθ==⨯故直线AE与平面BCE4512.(2022·贵州·遵义市第五中学高二期中(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ABP,BC//AD,∠PAB=90°,PA=AB=2,AD=3,BC=1,E是PB的中点.(1)证明:PB ⊥平面ADE ;(2)求直线AP 与平面AE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因AD ⊥平面ABP ,PB ⊂平面ABP ,则AD ⊥PB ,又PA =AB =2,E 是PB 的中点,则有AE ⊥PB ,而AE AD A =,,AE AD ⊂平面ADE ,所以PB ⊥平面ADE .(2)因AD ⊥平面ABP ,∠PAB =90°,则直线,,AB AD AP 两两垂直,以点A 为原点,射线,,AB AD AP 分别为x ,y ,z 轴非负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0,0,0),(1,0,1),(0,0,2),(2,1,0)A E P C ,(1,0,1),(2,1,0),(0,0,2)AE AC AP ===,令平面A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020n AE x z n AC x y ⎧⋅=+=⎨⋅=+=⎩,令1x =-,得(121)n ,,=-,令直线AP 与平面AEC 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26sin |cos ,|||||62n AP n AP n AP θ⋅=〈〉==⨯所以直线AP 与平面AEC 613.(2022·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二期中(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D BC ∥,90ABC ∠=︒,2PA AB BC ===,1AD =,点M ,N 分别为棱PB ,DC 的中点.(1)求证:AM ∥平面PCD ;(2)求直线MN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0,2,0,2,2,0A B C ,()()()1,0,0,0,0,2,0,1,1D P M ,则()()0,1,1,1,0,2AM PD ==-,()1,2,0CD =--,设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r,则2020n PD x z n CD x y ⎧⋅=-=⎨⋅=--=⎩,令1z =,则2,1x y ==-,则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2,1,1n =-,0110,n AM n AM∴⋅=-+=∴⊥//AM ∴平面PCD(2)由(1)得3,1,02N ⎛⎫ ⎪⎝⎭,3,0,12MN ⎛⎫=- ⎪⎝⎭设直线MN 与平面PCD 所成角为θ.sin cos ,n MN MN n n MNθ⋅∴==⋅39=∴直线MN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7839.14.(2021·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ABCD ⊥平面,,//AB AD BC AD ⊥,点M 是棱PD 上一点,且满足2,4AB BC AD PA ====.(1)求二面角A CD P --的正弦值;(2)若直线AM 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求MD 的长.【解析】(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A ,(2,2,0)C ,(0,4,0)D ,(0,0,4)P ,(2,2,0)CD =-,(0,4,4)PD =-,设平面PCD 法向量(,,)n x y z =,则00n CD n PD ⎧⋅=⎨⋅=⎩,即220440x y y z -+=⎧⎨-=⎩,令1x =,111x y z =⎧⎪=⎨⎪=⎩,即(1,1,1)n =,又平面ACD 的法向量(0,0,1)m =,cos ,3m n m n m n⋅〈〉=,故二面角A CD P --3=.(2)设MD PD λ=(01λ≤≤),(0,4,4)MD λλ=-,点(0,4,44)M λλ-,∴(0,4,44)AM λλ=-,由(1)得平面PCD 法向量(1,1,1)n =,且直线AM 与平面PCD∴6cos ,3AM n AM n AM n⋅〈〉==,解得12λ=,即12=MD PD ,又PD 12==MD PD 15.(2022·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D ⊥平面ABCD ,E 是棱PC 的中点.(1)证明://PA 平面BDE ;(2)若1,90PD AD BD ADB ===∠=︒,F 为棱PB 上一点,DF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大小为30°,求PFPB的值.【解析】(1)如图,连接AC 交BD 于点M ,连接EM ,因为M 是AC 的中点,E 是PC 的中点,所以//PA EM 又ME ⊂平面BDE ,PA ⊄平面BDE ,所以//PA 平面BDE(2)因为1,90PD AD BD ADB ===∠=︒,所以AD BD ⊥,故以D 为坐标原点,DA 为x 轴,DB 为y 轴,DP 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10,0,0,1,0,0,0,1,0,0,0,1,1,1,0,,,222D A B P C E ⎛⎫-- ⎪⎝⎭,()111,,,0,1,0222DE DB ⎛⎫=-= ⎪⎝⎭,设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r ,则00n DE n DB ⎧⋅=⎨⋅=⎩,即11102220x y z y ⎧-++=⎪⎨⎪=⎩,故取()1,0,1n =,设(01)PF PB λλ=<<,则()()0,,1,0,,1F DF λλλλ-=-因为直线DF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大小为30,所以1sin302DF n DF n⋅==12=解得12λ=,故此时12PF PB =.16.(2022·江苏·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二期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2PD AD ==,AD PC ⊥,点E 在线段PC 上(不与端点重合),30PCD ∠=︒.(1)求证:AD ⊥平面PCD ;(2)是否存在点E 使得直线PB 与平面ADE 所成角为30°?若存在,求出PEEC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可得AD CD ⊥,又由AD PC ⊥,且CDPC C =,CD ⊂平面PCD ,PC ⊂平面PCD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D ⊥平面PCD .(2)在平面PCD 中,过点D 作DF CD ⊥交PC 于点F .由(1)知AD ⊥平面PCD ,所以AD DF ⊥,又由AD DC ⊥,以{},,DA DC DF 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如图所示,则()(0,0,0),2,0,0D A ,()2,2,0B ,()0,2,0C,(0,P -,设PEEC λ=,则PE EC λ=,所以212,,11AE AP PE λλλ⎛⎫-=+=- ++⎝⎭,()2,0,0AD =-,(2,3,PB =uu r设平面AD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2120120AE n x y AD n x λλ⎧-⋅=-++=⎪⎨+⎪⋅=-=⎩,取y =0,12x z λ==-,所以平面ADE的一个法向量()2n λ=-,因为直线PB 与平面ADE 所成角为30,所以1sin 30cos ,2PB n ︒==,解得5λ=±综上可得,存在点E 使得直线PB 与平面ADE 所成角为30,且5PEEC=±考点3:二面角17.(2022·云南·罗平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为1AB 的中点,1B C 交1BC 于点E ,AC BC ⊥,1CA CB CC ==.(1)求证:DE ∥平面11AAC C ;(2)求平面1AB C 与平面11A B C 的夹角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因为111ABC A B C -为三棱柱,所以平面11BCC B 是平行四边形,又1B C 交1BC 于点E ,所以E 是1B C 的中点.又D 为1AB 的中点,所以//DE AC ,又AC ⊂平面11AAC C ,DE ⊂/平面11AAC C ,所以//DE 平面11AAC C ;(2)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111A B C ,又AC BC ⊥,所以11C A 、11C B 、1C C 两两互相垂直,所以以1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11C A 、11C B 、1C C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C xyz -,如图所示.设11CA CB CC ===,则1(0,0,0)C ,1(1,0,0)A ,1(0,1,0)B ,(1,0,1)A ,(0,0,1)C ,所以1(1,1,1)AB =--,(1,0,0)=-AC ,11(1,1,0)=-A B ,1(1,0,1)AC =-.设平面1AB 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100n AB n AC ⎧⋅=⎨⋅=⎩,所以00x y z x -+-=⎧⎨-=⎩,不妨令1y =,则(0,1,1)n =,设平面11A B 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11100m A B m A C ⎧⋅=⎪⎨⋅=⎪⎩,所以00x y x z -+=⎧⎨-+=⎩,不妨令1y =,则(1,1,1)m =.所以cos ||||m n m n m n ⋅〈⋅〉===⋅所以平面1AB C 与平面11A B C18.(2022·江苏·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二期中)如图,已知三棱锥O ABC -的侧棱,,OA OB OC 两两垂直,且1,2OA OB OC ===,E 是OC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BE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2)求二面角A BE C --的正弦值.【解析】(1)以O 为原点,OB ,OC ,O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0,0,1A ,()2,0,0B ,()0,2,0C ,()0,1,0E .()()()2,0,00,1,02,1,0EB =-=-,()0,2,1AC =-.2cos 5EB AC =-,.由于异面直线BE 与AC 所成的角是锐角,故其余弦值是25.(2)()()2,0,10,1,1AB AE =-=-,.设平面ABE 的法向量为()1,,n x y z =,则由11n AB n AE ⊥⊥,,得200x z y z -=⎧⎨-=⎩,取()11,2,2n =.由题意可得,平面BEC 为xOy 平面,则其一个法向量为()20,0,1n =u u r,1212122cos 3n n n n n n ⋅===⋅,,则12sin 3n n =,,即二面角A BE C --的正弦值为3.19.(2021·福建·厦门一中高二期中)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2BC =,4ABC π∠=,四边形ACEF 为矩形,平面ACEF ⊥平面ABCD ,1AF =,点M 在线段EF 上运动.(1)当AE DM ⊥时,求点M 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求平面MBC 与平面ECD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解析】(1)2AB =2AD BC ==,4ABC π∠=,∴222cos 2AC AB BC AB BC ABC +-⋅∠∴222AB AC BC +=,∴90BAC ∠=︒,AB AC ∴⊥,又AF AC ⊥,又平面ACEF ⊥平面ABCD ,平面ACEF 平面ABCD AC =,AF ⊂平面ACEF ,AF ∴⊥平面ABCD ,所以以AB ,AC ,AF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2,0,0),(0,2,0),(2,2,0),(0,2,1),(0,0,1)A B C D E F-,设(0,,1),02M y y 则2,1)AE =,(2,2,1)DM y =-AE DM ⊥,∴2(2)10AE DM y ⋅=-+=,解得22y =,∴12FM FE =.∴当AE DM ⊥时,点M 为EF 的中点.(2)由(1)可得(2,,1)2BM =,(BC =设平面MBC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m x y z =,则111112020m BM y z m BC ⎧⋅=+=⎪⎨⎪⋅==⎩,取12y =,则m =,易知平面ECD 的一个法向量为(0,1,0)n =,∴cos |cos ,|||||m n m n m n θ⋅=<>=⋅∴平面MBC 与平面ECD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05.20.(2022·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二期中(理))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60BAC ∠=,点F 在斜边AB 上,且4AB AF =,AD ⊥平面ABC ,BE ⊥平面ABC ,3AD =,4AC BE ==.(1)求证:DF ⊥平面CEF ;(2)点M 在线段BC 上,且二面角F DM C --的余弦值为25,求CM 的长度.【解析】(1)90ACB ∠=,60BAC ∠=,4AC =,8AB ∴=,又4AB AF =,2AF ∴=;2222cos 2016cos6012CF AC AF AC AF BAC ∴=+-⋅∠=-=,解得:CF =,222AF CF AC ∴+=,则AF CF ⊥;DA ⊥平面ABC ,CF ⊂平面ABC ,CF AD ∴⊥;又,AF AD ⊂平面ADF ,AFA AD =,CF ∴⊥平面ADF ,DF ⊂平面ADF ,DF CF ∴⊥;连接ED ,在四边形ABED 中,作DH BE ⊥,垂足为H,如下图所示,DF ==EF ==,DE =222DF EF DE ∴+=,则DF EF ^;,CF EF ⊂平面CEF ,CF EF F ⋂=,DF ⊥∴平面CEF .(2)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正方向为,x y 轴,以BE 的平行线为z 轴,可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CM m =,则()0,,0M m ,()0,0,0C ,()4,0,3D,()F ,()4,,3MD m ∴=-,()4,0,3CD =,()1,FD =,设平面DM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43030MD n x my z FD n x z ⎧⋅=-+=⎪⎨⋅=+=⎪⎩,令9y =,解得:3x m =-z m =,()3n m m ∴=--;设平面CDM 的法向量(),,m a b c =,则430430CD m a c MD m a mb c ⎧⋅=+=⎨⋅=-+=⎩,令3a =,解得:0b =,4c =-,()3,0,4m ∴=-;二面角F DM C --的余弦值为25,2cos ,5m n m n m n ⋅∴<>==⋅,25=,((()222134381m m m ⎡⎤∴-=-++⎢⎥⎣⎦,解得:m;当m F DM C --为钝二面角,不合题意;则二面角F DM C --的余弦值为25时,CM =21.(2022·江苏徐州·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在四棱锥中P ABCD -,2AB DC=,0AB BC ⋅=,AP BD ⊥,且AP DP DC BC ====(1)求证:平面ADP ⊥平面ABCD ;(2)已知点E 是线段BP 上的动点(不与点P 、B 重合),若使二面角E AD P --的大小为4π,试确定点E 的位置.【解析】(1)连接BD ,由2AB DC =,0AB BC ⋅=知242,//,AB DC AB DC CD BC ==⊥,在Rt BCD 中,22216,4BD CD BC BD =+==,设AB 的中点为Q ,连接DQ ,则//,CD QB QB CD =,所以四边形BCDQ 为平行四边形,又,CD BC DC BC ⊥=,所以四边形BCDQ 为正方形,所以,22DQ AB DQ AQ ⊥==Rt AQD 中,22216AD AQ DQ =+=,在Rt ABD 中,222161632AD BD AB +=+==,所以AD BD ⊥,又,AP BD AP AD A ⊥⋂=,,AP AD ⊂平面ADP ,所以BD ⊥平面ADP ,又BD ⊂平面ABCD ,所以平面ADP ⊥平面ABCD ;(2)在APD △中,2228816AP PD AD +=+==,所以AP PD ⊥,在Rt APD 中,过点P 作PF AD ⊥,垂足为F ,因为PA PD =,所以F 为AD 中点,所以2PF DF ==,由(1)得BD ⊥平面ADP ,PF ⊂平面ADP ,则BD PF ⊥,,AD BD ⊂平面ABCD ,ADBD D =,则PF ⊥平面ABCD .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B 所在直线为,x y 轴,以过点D 与平面ABCD 垂直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坐标系,则(0,0,0),(4,0,0),(0,4,0),(2,0,2),(4,0,0),(2,4,2)D A B P DA PB ==--,设()(2,4,2),0,1PE PB λλλλλ==--∈,则(22,4,22)DE DP PE λλλ=+=--,易知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为(0,1,0)m =,设平面EA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40224220n DA x n DE x y z λλλ⎧⋅==⎪⎨⋅=-++-=⎪⎩,令1z =,则1(0,,1)2n λλ-=,所以221cos ,cos 4211m n m n m nλπλλλ⋅-===⎛⎫+ ⎪-⎝⎭,即2122521λλλ-=-+,即23210λλ+-=,解得1λ=-(舍)或13λ=,所以,当点E 在线段BP 上满足13PE PB =时,使二面角E AD P --的大小为4π.22.(2021·湖北十堰·高二期中)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梯形ABMN 所在平面垂直,//,2,4,23AN BM AB AN BM CN ====(1)证明:BM ⊥平面ABCD ;(2)在线段CM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二面角E BN M --的余弦值为33,若存在求出CE E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正方形ABCD 中,BC AB ⊥,因为平面ABCD ⊥平面ABMN ,平面ABCD平面,ABMN AB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ABMN ,所以BC BM ⊥,且BC BN ⊥,2,23BC CN ==所以2222BN CN BC -,又因为2AB AN ==,所以222BN AB AN =+,所以AN AB ⊥,又因为AN //BM ,所以BM AB ⊥,BC BA B =,所以BM ⊥平面ABCD .(2)由(1)知,BM ⊥平面,ABCD BM AB ⊥,以B 为坐标原点,,,BA BM B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0,0,0,0,0,2,2,2,0,0,4,0B C N M 设点(),,,,E x y z CE CM λ=[0,λ∈1],则()(),,20,4,2x y z λ-=-,所以0422x y z λλ=⎧⎪=⎨⎪=-⎩,所以()0,4,22E λλ-,所以()()2,2,0,0,4,22BN BE λλ==-,设平面BEN 的法向量为(),,m x y z =,()2204220m x y m y z λλ⋅=+=⎧∴⎨⋅=+-=⎩令1x =,所以21,1y z λλ=-=-,所以2(1,1,)1m λλ=--,显然,平面BMN 的法向量为()0,0,2BC =,所以cos ,BC m BC m BC m⋅=⋅3==即2642λλ=-+,即23210λλ+-=,解得13λ=或1-(舍),则存在一点E ,且12CE EM =.考点4:点到直线的距离23.(2021·云南大理·高二期中)鳖臑是指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如图,在鳖臑P ABC -中,PA ⊥平面ABC ,2AB BC PA ===,D ,E 分别是棱AB ,PC 的中点,点F是线段DE 的中点,则点F 到直线AC 的距离是()A .38B 6C .118D .224【答案】B 【解析】因为AB BC =,且ABC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B BC ⊥.以B 为原点,分别以BC ,BA 的方向为x ,y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 xyz -.因为2AB BC PA ===,所以()0,2,0A ,()2,0,0C ,()0,1,0D ,()1,1,1E ,则()2,2,0AC =-,11,1,22AF ⎛⎫=- ⎪⎝⎭.故点F到直线AC 的距离2221136144422AF AF AC AC d ⎛⎫⋅⎛⎫⎪=-++-= ⎪ ⎪⎝⎭⎝⎭.故点F 到直线AC 的距离是6424.(2021·河北·石家庄市第十二中学高二期中)已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1,0,2)n =,点()0,1,1A 在直线l 上,则点()1,2,2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A .230B 30C 3010D 305【答案】D【解析】由已知得(1,1,1)PA =---,因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1,0,2)n =,所以点()1,2,2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2222212930335512PA n PA n ⎛⎫⎛⎫⋅-----= ⎪ ⎪ ⎪+⎝⎭⎝⎭故选:D25.(2021·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二期中)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项点()0,0,0D ,()2,0,0A ,()2,4,0B ,()10,4,2C =,则点1A 与直线1BC 之间的距离为()A .B .2C .125D .52【答案】A【解析】如图,由题意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1(000)(200)(240)(042)D A B C ,,,,,,,,,,,,则1422AB BC CC ===,,,连接111A B AC ,,所以1111A B A C BC ===得11A BC V 是等腰三角形,取1BC 的中点O ,连接1OA ,则1OA ⊥1BC ,即点1A 到直线1BC 的距离为1OA ,在1Rt A OB 中,有1OA ==故选:A26.(2021·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高二期中)已知空间中三点(1,0,0)A -,(0,1,1)B -,(2,1,2)C --,则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A B C D 【答案】A【解析】依题意得()()1,1,2,1,1,1AC AB =--=-则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63d =故选:A27.(2022·江西南昌·高二期中(理))如图,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BC 的中点,点P 在线段1D E 上,点Р到直线1CC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答案】5【解析】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0,4,0),(0,0,4),(2,4,0),(0,4,4)C D E C ,11(2,0,0),(0,0,4),(2,4,4)CE CC ED ===--,因点P 在线段1D E 上,则[0,1]λ∈,1(2,4,4)EP ED λλλλ==--,(22,4,4)CP CE EP λλλ=+=--,向量CP 在向量1CC 上投影长为11||4||CP CC d CC λ⋅==,而||CP =,则点Р到直线1CC的距离4525h =,当且仅当15λ=时取“=”,所以点Р到直线1CC的距离的最小值为5.28.(2022·福建龙岩·高二期中)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1,1,1m =-,且l 过点()1,1,1A -,则点()0,1,1P -到l 的距离为___________.【解析】(1,0,2)AP =-,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1,1,1m =-,由题意得点P 到l的距离d =29.(2021·山东·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平面11A ABB 的中心,E 为BC 的中点,则点O 到直线1A E 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3【解析】如图,以D 为原点建系,则()()()12,0,2,2,1,1,1,2,0A O E ,则()()110,1,1,1,2,2AO A E =-=--,则111111cos ,3A O A E A O A E A O A E⋅==,又[]11,0,A O A E π∈,所以111sin ,3A O A E =,所以点O 到直线1A E的距离为1111sin ,33A O A O A E ==.故答案为:23.考点5: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平面到平面的距离30.(2020·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在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2AB AD ==,15AA =,E ,F 分别为1DD ,1BB 上的点,且11DE B F ==.(1)求证:BE ⊥平面ACF :(2)求点B 到平面ACF 的距离.【解析】(1)以D 为坐标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则()()()()()2,0,0,2,2,0,0,2,0,0,0,1,2,2,4A B C E F ,设面AC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2,2,0,0,2,4AC AF -=,可得00n AC n AF ⎧⋅=⎪⎨⋅=⎪⎩,即220240x y y z -+=⎧⎨+=⎩,不妨令1z =则()=2,2,1n BE --=,BE ∴⊥平面ACF .(2)()=0,2,0AB ,则点B 到平面ACF 的距离为43AB nn⋅=.31.(2022·江苏·2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则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答案】33【解析】记AC 与BD 的交点为O ,图1中,由正方形性质可知AC BD ⊥,所以在图2中,,OB AC OD AC ⊥⊥,所以2BOD π∠=,即OB OD⊥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易知1OA OB OC OD ====则(0,0,1),(0,1,0),(1,0,0),(0,1,0)A B C D -则(0,1,1),(1,0,1),(0,2,0)AB AC BD =--=-=设(,,)n x y z =为平面ABC 的法向量,则00AB n y z AC n x z ⎧⋅=--=⎨⋅=-=⎩,取1x =,得(1,1,1)n =-所以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22333BD n d n⋅===故答案为:23332.(2022·河南·濮阳一高高二期中(理))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若E ,F 分别是上底棱的中点,则点A 到平面11B D EF 的距离为______.【答案】1【解析】以1D 为坐标原点,11111,,D A D C D 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1A ,()11,1,0B ,10,,12E ⎛⎫⎪⎝⎭,()10,0,0D ,设平面11B D EF 的法向量(),,m x y z =,则有1111020m D E y z m D B x y ⎧⋅=+=⎪⎨⎪⋅=+=⎩,令2y =得:2,1x z =-=-,故()2,2,1m =--,其中()10,1,1AB =-,则点A 到平面11B D EF 的距离为11AB m d m⋅===故答案为:133.(2022·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期中)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平面1AB C 与平面11AC D 间的距离是________.【解析】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1A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A 、()11,0,1B 、()1,1,0C 、()0,1,0D 、()10,0,1A 、()11,1,1C ,设平面1AB C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11,0,1AB =,()1,1,0AC =,由1111100m AB x z m AC x y ⎧⋅=+=⎪⎨⋅=+=⎪⎩,取11x =,可得()1,1,1m =--,设平面11AC D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10,1,1DA =-,()11,0,1DC =,由12212200n DA y z n DC x z ⎧⋅=-+=⎪⎨⋅=+=⎪⎩,取21x =,可得()1,1,1n =--r ,因为m n =,平面1AB C 与平面11AC D 不重合,故平面1//AB C 平面11AC D ,()0,1,0AD =uuu r ,所以,平面1AB C 与平面11AC D 间的距离为1333AD m d m⋅==故答案为:33.34.(多选题)(2020·辽宁·大连八中高二期中)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E O 分别是11A B ,11AC 的中点,P 在正方体内部且满足1132243AP AB AD A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点A 到直线BE 255B .点O 到平面11ABCD 的距离是24C .平面1A BD 与平面11B CD 3D .点P 到直线AD 的距离为56【答案】ABCD【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A ,(1,0,0)B ,(0,1,0)D ,1(0,0,1)A ,1(1,1,1)C ,()10,1,1D ,1,0,12E ⎛⎫⎪⎝⎭,所以1(1,0,0),,0,12BA BE ⎛⎫=-=- ⎪⎝⎭.设ABE θ∠=,则||5cos 5||||BA BE BA BE θ⋅==,25sin 5θ==.故A 到直线BE的距离1||sin 1d BA θ===,故选项A 正确.易知111111,,0222C O C A ⎛⎫==-- ⎪⎝⎭,平面11ABC D 的一个法向量1(0,1,1)DA =-,则点O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11211||224||DA C O d DA ⋅===,故选项B 正确.1111(1,0,1),(0,1,1),(0,1,0)A B A D A D =-=-=.设平面1A 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10,0,n A B n A D ⎧⋅=⎪⎨⋅=⎪⎩所以0,0,x z y z -=⎧⎨-=⎩令1z =,得1,1y x ==,所以(1,1,1)n =.所以点1D 到平面1A BD的距离113||||A D n d n ⋅===因为平面1//A BD 平面11B CD ,所以平面1A BD 与平面11B CD 间的距离等于点1D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所以平面1A BD 与平面11B CD 间的距离为3.故选项C 正确.因为1312423AP AB AD AA =++,所以312,,423AP ⎛⎫= ⎪⎝⎭,又(1,0,0)AB =,则34||AP AB AB ⋅=,所以点P 到AB 的距离56d ==.故选项D 正确.故选:ABCD.考点6:异面直线的距离35.(2021·安徽·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二期中)如图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AB BC ==,12AA =.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1C D ,AC 上,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A .13B .23C .1D .43【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为异面直线1C D 、AC 的公垂线的长度.如下图所示,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1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1,0,0A 、()0,1,0C 、()10,1,2C 、()0,0,0D ,所以,()1,1,0AC =-,()10,1,2=DC ,()1,0,0DA =,设向量(),,n x y z =满足n AC ⊥,1⊥n DC ,由题意可得1020n AC x y n DC y z ⎧⋅=-+=⎪⎨⋅=+=⎪⎩,解得2x yy z =⎧⎪⎨=-⎪⎩,取2y =,则2x =,1z =-,可得()2,2,1n =-,因此,min 23DA n PQ n⋅==.故选:B .36.(2021·辽宁沈阳·高二期中)定义: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距离的最小值.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2BC =,13AA =,则异面直线AC 与1BC 之间的距离是()A 5B 7C 6D .67【答案】D【解析】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2,0,0,0,1,0,2,1,0,0,1,3A C B C ,则()2,1,0AC =-,()12,0,3BC =-,设AC 和1BC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n x y z =,则100n AC n BC ⎧⋅=⎪⎨⋅=⎪⎩,即20230x y x z -+=⎧⎨-+=⎩,令3x =,则()3,6,2n =,()0,1,0AB =,67AB n d n⋅∴==.故选:D.37.(2021·上海交大附中高二期中)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4AB =,则异面直线AB 和1AC 的距离为___________.【答案】【解析】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1,,DA DC DD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1(4,0,0),(4,4,0),(0,4,0),(4,0,4)A B C A ,则1(0,4,0),(4,4,4)AB CA ==-,1(0,0,4)AA =设(,,)m x y z =是异面直线AB 和1AC 的公垂线的一个方向向量,则1404440m AB y m CA x y z ⎧⋅==⎪⎨⋅=-+=⎪⎩,令1x =,则(1,0,1)m =-,所以异面直线AB 和1AC的距离为1AA m m ⋅==故答案为:38.(2021·广东·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三条侧棱PA ,PB ,PC 两两垂直,且3PA PB PC ===,G 是PAB △的重心,E ,F 分别为BC ,PB 上的点,且::1:2BE EC PF FB ==.(1)求证:平面GEF ⊥平面PBC ;(2)求证:EG 是直线PG 与BC 的公垂线;(3)求异面直线PG 与BC 的距离.【解析】(1)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3,0,0,0,3,0,0,0,3,0,1,0,0,2,1,1,1,0A B C F E G ,()1,0,0GF =-,0,0GF PC GF PB ⋅=⋅=,所以,,GF PC GF PB PC PB P ⊥⊥⋂=,所以GF ⊥平面PBC ,由于GF ⊂平面GEF ,所以平面GEF ⊥平面PBC .(2)()()1,1,1,0,3,3EG BC =--=-,0,0EG PG EG BC ⋅=⋅=,所以EG 是直线PG 与BC 的公垂线.(3)2221113EG =++=所以异面直线PG 与BC39.(2021·全国·高二期中)如下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PA ⊥平面ABCD ,且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2,12ABC BAD PA AD AB BC π∠=∠=====.(1)求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夹角的余弦值;(2)求异面直线PB 与CD 之间的距离.【解析】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0,0,0,1,0,0,1,1,0,0,2,0,0,0,2A B C D P .(1)因为PA ⊥平面ABCD ,且AD ⊂平面ABCD ,所以PA AD ⊥,又AB AD ⊥,且PAAB A =,所以AD ⊥平面PAB ,所以()0,2,0AD =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易知()()1,1,2,0,2,2PC PD =-=-uu u r uu u r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0,0,m PC m PD ⎧⋅=⎨⋅=⎩即20,220,x y y z +-=⎧⎨-=⎩,令1y =解得1,1z x ==.所以()1,1,1m =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从而3cos ,AD m AD m AD m⋅==uuu r u r uuu r u r uuu r u r PAB 与平面PCD 所成夹角为锐角所以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夹角的余弦值为33.(2)()1,0,2BP =-,设Q 为直线PB 上一点,且(),0,2BQ BP λλλ==-,因为()0,1,0CB =-,所以(),1,2CQ CB BQ λλ=+=--,又()1,1,0CD =-,所以点Q 到直线CD 的距离()22cos d CQ CQ CQ CD =-⋅uu u r uu u r uu u r uu u r===,因为22919144222999λλλ⎛⎫++=++≥⎪⎝⎭,所以23d≥,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之间的距离为2 3.。

线面角的求法总结

线面角的求法总结

| AB || AO | cos1 ,| AC || AB | cos2 | AO | cos1 cos2
又∵| AC || AO | cos ,
可以得到: cos cos1 cos2 ,
注意:
2
(0,
2
)
A
12
B
C
易得: cos cos1

,1
(0,
2
)
即可得:1

则可以得到:
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
A
B
α
O
D
C
图4
.
zyzl
..
..ຫໍສະໝຸດ 练习.如图,在正方体 AC1中,求面对角线 A1B 与对角面 BB1D1D 所成的角。
〖解〗(法一)连结 A1C1 与 B1D1 交于 O ,连结 OB ,
∵ DD1 A1C1 , B1D1 A1C1,∴ A1O 平面 BB1D1D ,
∴ A1BO 是 A1B 与对角面 BB1D1D 所成的角,
设AB 与 面 A B1C1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h/AB=4/5
图2
3. 利用公式 cosθ=cosθ1·cosθ2
已知,如图, AO 是平面 的斜线, A 是斜足,OB 垂直于平面 , B 为垂足,则
直线 AB 是斜线在平面 内的射影。设 AC 是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且
BC AC ,垂足为 C ,又设 AO 与 AB 所成角为1 , AB 与 AC 所成O角为 2 , AO 与 AC 所成角为 ,则易知:
2 6
3 2
,∴ A1BO
30

3
【基础知识精讲】 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如下三种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上的所有点在平面内,根据公理 1,如果直线上有两个点在

线面角和面面角两个典型例题

线面角和面面角两个典型例题
由题AE=AB=SA,SA⊥面ABCD,故SE⊥SB,面SEB⊥面EBC。
EB BC, CB 面SEB,SB 是SC 在面SEB内射影,
SE SC。
BSC 就是面SCD 与面SBA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SBC中, tan BSC BC 1 2 , SB 2 2
A
得SO 1, SD 11. 1 1 2 ABS的面积S1 AB SA ( AB) 2 2 2 2 1 连接DB, 得△DAB的面积 S 2 AB AD sin 135 0 2. 2
设D到平面 VS-ABD, 得 h S1 SO S 2 . 3 3
E D 1 解法一: 因AB、CD共面, AD BC,故 AB,CD相交,设其交点为 E
2
求面SCD与面SBA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2
A
B
C
E CD,CD 面SCD , E 面SCD ,同理E SAB,
连SE ,侧面SCD 面SAB SE , 那么E在面SCD、面SAB的交线上,
tan 2 . 2
练习:
选择题: 1、正四棱锥P-ABCD的所有棱长相等,E为PC中点,那么异面直线BE 与PA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D )
A,
1 2
B,
2 2
2 C, 3
D,
3 3
2、在正三棱锥S-ABC中,D为AB中点,且SD与BC所成角为450,则SD 与底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C
3 3
例1、
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侧 面SBC⊥底面ABCD,已知∠ABC=450,AB=2, S BC 2 2, SA SB 3.
(1)证明SA⊥BC; (2)求直线SD与平面SAB所成角的大小。

浅谈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定义方式及其中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

浅谈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定义方式及其中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

浅谈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定义方式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101300高中阶段在学习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时候,会给出线线角、线面角及面面角的定义,本文以角形成的定义方式及蕴含的基本思想为主,进行研究。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1)共面: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所成角,是利用两直线位置关系,平行、重合所成角为0度,如果相交就取交线所构成的锐角(或直角)。

(2)异面:如图所示,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和b,经过空间任一点O分别作直线a′∥a,b′∥b,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

θ定义方式:是发生定义法(即构造定义方式)定义中的“空间中任取一点O”,意味着:角的大小与O 点选取的位置无关;通过平移把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成两相交直线,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成平面图形问题的定义方式,体现了定义的纯粹性和完备性。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如图,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与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A叫做斜足.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P向平面引垂线PO,过垂足O和斜足A的直线AO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规定: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3、面面所成的角:(1)在二面角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和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构成的角称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2)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方法一:(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个特殊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如图所示,∠AOB为二面角α­a­β的平面角.方法二:(垂线法)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接该点与垂足,利用线面垂直可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如图所示,∠ACB为二面角α­m­β的平面角.4、线线、线面、面面所成角的定义方式线线、线面、面面所成角的定义方式是“属加种差定义法”。

线面角的求法总结

线面角的求法总结

线面角的三种求法1.直接法 :平面的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通常是解由斜线段,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起到联系各线段的作用。

例1 ( 如图1 )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解:(1) ∵SC ⊥SB,SC ⊥SA,BMHSCA图1∴SC ⊥平面SAB 故 SB 是斜线BC 在平面SAB 上的射影, ∴∠SBC 是直线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60°。

(2) 连结SM,CM ,则SM ⊥AB,又∵SC ⊥AB,∴AB ⊥平面SCM, ∴面ABC ⊥面SCM过S 作SH ⊥CM 于H, 则SH ⊥平面ABC ∴CH 即为 SC 在面ABC 内的射影。

∠SCH 为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sin ∠SCH=SH /SC∴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7/7 (“垂线”是相对的,SC 是面 SAB 的垂线,又是面 ABC 的斜线. 作面的垂线常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其思路是:先找出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然后一面内找出或作出交线的垂线,则得面的垂线。

) 2. 利用公式sin θ=h /ι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h 是 垂线段的长,ι是斜线段的长,其中求出垂线段的长(即斜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为此可用三棱锥的体积自等来求垂线段的长。

例2 ( 如图2) 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 , AB=3 ,BC=2, A 1A= 4 ,求AB 与面 AB 1C 1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A 1C 1D 1H4C123BAD解:设点 B 到AB 1C 1D 的距离为h, ∵V B ﹣AB 1C 1=V A ﹣BB 1C 1∴1/3 S △AB 1C 1·h= 1/3 S △BB 1C 1·AB ,易得h=12/5设AB 与 面 A B 1C 1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h /AB=4/5图23. 利用公式cos θ=cos θ1·cos θ2已知,如图,AO 是平面α的斜线,A 是斜足,OB 垂直于平面α,B 为垂足,则直线AB 是斜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专题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专题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专题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090θ<≤︒;垂直时,异面直线当b a ,900=θ。

例1.如图,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3,4,5,4AC BC AB AA ==== ,点D 为AB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1AC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角的取值范围:︒︒≤≤900θ。

例2. 如图、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一、 二面角:1.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BMH S CA _ C _1_1_A _1A_ C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1800θ 两个平面垂直:直二面角。

3.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方法有六种:1.定义法 :在棱上取一点O ,然后在两个平面内分别作过棱上O 点的垂线。

2.三垂线定理法:先找到一个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结两个垂足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3.向量法:分别作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求得。

二面角就是该夹角或其补角。

二面角一般都是在两个平面的相交线上,取恰当的点,经常是端点和中点。

例3.如图,E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C 1的中点,求 (1)二面角111D C A 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平面AB 1E 和底面C C BB 11所成锐角的正切值. 巩固练习1.若直线a 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α内所有的直线都与a 异面;B.α内不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A 1D 1B 11 EDBCAC.α内所有的直线都与a 相交;D.直线a 与平面α有公共点.2.空间四边形ABCD 中,若AB AD AC CB CD BD =====,则AD 与BC 所成角为( )A.030B.045C.060D.090 3.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与对角线AC 1异面的棱有( )条A.3B.4C.6D.84.如图长方体中,AB=AD=23,CC 1=2,则二面角C 1—BD —C 的大小为( ) A.300B.450C.600D.9005.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CB =CD ,AD ⊥BD ,点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求证:(1)直线EF ∥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6.如图,DC ⊥平面ABC ,EB ∥DC ,AC =BC =EB =2DC =2,∠ACB =120°,P ,Q 分别为AE ,AB 的中点.(1)证明:PQ ∥平面ACD ;(2)求AD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7.如图,已知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SA ⊥底面ABCD ,设SA =4,AB =2,求点A 到平面SBD 的距离;ABC D A 1B 1C 1D 1。

高三数学线线角线面角(教学课件201909)

高三数学线线角线面角(教学课件201909)

既至清泥 裕遣朱超石 愍其入怀 假授文官尚书 义符遣其将杜垣等与徐州刺史王仲德次湖陆 及自立 称令施行 阉人禁防黄泰平刀伤其膝 赜遣丹阳尹萧顺之讨杀之 岂复得出入狡狯 加黄钺 但按甲守之 高祖南伐 老贼奸谋 吴兴残暴之后 义隆遣赵道生贡驯象一 休仁请前锋决胜 扶风诸郡
衍遣豫章王综镇彭城 裕受黄钺 求权借广陵 日有十数 奢淫无度 号令自己 以王还邸 幽平二州牧 荡涤逋孽 景明初 子业召其南平王铄妃江氏偶诸左右 备知翰墨 颉攻滑台 而衍外援虽多 十二月 字叔达 故佃夫左右 骠骑 雍州刺史臧质 仍破邵陵 衍为左仆射 智浅谋疏 以沈怀文数直谏
遣黄延年朝于行宫 告之 皆系马省中;"彧大怒 玄甚惶惧 不克而还 又枭敷首 尝以南苑借张永 三年正月 骠骑大将军
镇南将军贺罗出下蔡 今三礼四义之将 驰走坠马 劫掠蜂起 寝于毡幄 鼠食敬宾两眼都尽 悖慢愈甚 固请免之 蠕蠕昔遭离乱 许以南面之日
迫糊口之
众 率众而入 慧景至广陵 为天下笑 而衍郁洲已遣二军以拒天惠 遣其朝贡 裕斩甫之 寻当遣使送药与汝 法生至彭城 并制装书画之具 已无所及 此上策也 又遣散骑常侍萧确 乃改年为景和 远相饯送 剑履上殿 建安王子真 俘斩二万 其兵虽强 鸾将王昙纷等万余人寇南青州 道成移镇东城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线线线面面面
2.求角的三个步骤:一猜,二证,三算.猜是关 键,在作线面角时,利用空间图形的平行,垂 直,对称关系,猜斜线上一点或斜线本身的 射影一定落在平面的某个地方,然后再证
;排卵期 https:// 排卵期

右陈奉伯称敕开承明门出 驱龙池之种 每在疆场 肃兹九伐 俘斩数百 时义隆江北萧条 以自副贰 七年 次洪 二萧竞涂泥之中 兵士竞进 "裕率众军至彭城 大败王宝惠等 开承明门入殿 玄白德宗 以功稍迁建武将军 护军褚渊 相王有疾 瀚漠羁縻之表 百姓日用而不知 宰傅神略 又增封十郡

高考理科数学必考——几何证明与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面面角

高考理科数学必考——几何证明与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面面角

高考理科数学必考——几何证明与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面
面角
时间过的飞快,距离高考的时间就只剩76天了,同学和老师也越来越紧张了,有些地方欠缺的同学开始寝食难安,老师也赶快奉献点干货来帮助几何证明欠缺的学生。

立体几何其实难度不大,只要你会空间向量,会建系,一切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在这先分析这些立体几何的解题思路。

在立体几何中,第一问一般会让你证明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平行、面面垂直
1、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1、平移的方法,找到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
2、利用面面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2、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证明直线与平面内相交的两直线垂直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1、证明一个平面内两相交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两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
2、证明平面内两相交的直线分别平行另一个平面
4、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先证明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这条直线还在另一个平面内
利用这些方法第一问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在立体几何第二中,会求线面角、面面角,在第二步中,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就可以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第二问的步骤1、找三垂,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写出各个点的坐标
3、求出直线向量、面的法向量
4、利用夹角公式算出余弦值
下面通过两个例题说明一下这个空间几何。

线面角的求法总结

线面角的求法总结

线面角的求法总结三种求解线面角的方法1.直接法:当平面的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相交时,它们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一般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来计算,其中垂线段是最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联系各线段。

例如,在四面体ABCS中,SA、SB、SC两两垂直,且∠SBA=45°,∠SBC=60°,M为AB的中点,求(1)BC与平面SAB所成的角。

(2)S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解:(1)由于SC垂直于SB和SA,因此SB是BC在平面SAB上的射影,∴∠XXX为60°。

2)连接SM和CM,得到SM垂直于AB。

由于SC垂直于AB,因此AB垂直于平面SCM,从而面ABC垂直于面SCM。

过S作SH⊥CM于H,则SH⊥平面ABC,∴CH即为SC在面ABC内的射影。

因此,∠SCH为S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其正弦值为√7/7.2.利用公式sinθ=h/ι,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h是垂线段的长,ι是斜线段的长。

求出垂线段的长是关键也是难点,可以使用三棱锥的体积相等来求解。

例如,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3,BC=2,A1A=4,求AB与面AB1C1D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设点B到AB1C1D1的距离为h,由于VAB1C1D1=VA1B1C1D,因此1/3S△AB1C1·h=1/3S△BB1C1·AB,解得h=12/5.设AB与面AB1C1D1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h/AB=4/5.3.利用公式cosθ=cosθ1·cosθ2已知,其中AO是平面α的斜线,A是斜足,OB垂直于平面α,B为垂足,则直线AB是斜线在平面α内的射影。

设AC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且OBC垂直于AC,垂足为C,则∠BAO=θ1,∠BAC=θ2.例如,如图所示,求直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由于OB垂直于平面α,因此∠XXX即为直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

复习讲义—线面角与面面角(含答案)

复习讲义—线面角与面面角(含答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高二数学〔下〕复习讲义〔1〕线面角与面面角一、知识与方法要点:1.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即确定过斜线上一点向平面所作垂线的垂足,这时经常要用面面垂直来确定垂足的位置。

假设垂足的位置难以确定,可考虑用其它方法求出斜线上一点到平面的间隔。

2.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求二面角大小的关键是找到或者者作出它的平面角(要证明)。

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经常要用三垂线定理,关键是过二面角的一个面内的一点向另一个面作垂线,并确定垂足的位置。

假设二面角的平面角难以作出,可考虑用射影面积公式求二面角的大小。

3.断定两个平面垂直,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一条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直线。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假设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二、例题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C1D1中点.(1)求证:AC1⊥平面A1BD.(2)求BM与平面A1BD成的角的正切值.解:(1)连AC,∵C1C⊥平面ABCD,∴C1C⊥BD.又AC⊥BD,∴AC1⊥BD.同理AC1⊥A1B∵A1B∩BD=B.∴AC1⊥平面A1BD .(2)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连AD1,AD1交A1D 于E ,连结ME ,在△D1AC1中,ME∥AC1,∵AC1⊥平面A1BD .∴ME⊥平面A1BD .连结BE ,那么∠MBE 为BM 与平面A1BD 成的角.在Rt MEB ∆中,1322AC ME==, 22262BE a a ⎛⎫=+= ⎪ ⎪⎝⎭,∴2tan 2ME MBE BE ∠==.例2.如图,把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以斜边AB 为轴旋转,使C 点挪动的间隔等于AC 时停顿,并记为点P . 〔1〕求证:面ABP⊥面ABC ;〔2〕求二面角C-BP-A 的余弦值. 证明〔1〕 由题设知AP =CP =BP .∴点P 在面ABC 的射影D 应是△ABC 的外心, 即D∈AB.∵PD⊥AB,PD ⊂面ABP , 由面面垂直的断定定理知,面ABP⊥面ABC . 〔2〕解法1 取PB 中点E ,连结CE 、DE 、CD . ∵△BCP 为正三角形,∴CE⊥BD.△BO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PB.∴∠CED 为二面角C-BP-A 的平面角. 又由〔1〕知,面ABP⊥面ABC ,DC⊥AB,AB =面ABP∩面ABC ,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DC⊥面ABP .∴DC⊥DE.因此△CDE 为直角三角形.设1BC =,那么32CE =,12DE =,132cos 332DE CED CE ∠===. 例3.如下列图,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E BB ∈,截面1A EC ⊥侧面1AC .(1)求证:1BE EB =;(2)假设111AA A B =,求平面1A EC 与平面111A B C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度数.证明:在截面A1EC 内,过E 作EG⊥A 1C ,G 是垂足,如图,∵面A 1EC⊥面AC 1,∴EG⊥侧面AC 1.取AC 的中点F ,分别连结BF 和FC ,由AB =BC 得BF⊥AC. ∵面ABC⊥侧面AC 1,∴BF⊥侧面AC 1,得BF∥EG.BF 和EG 确定一个平面,交侧面AC 1于FG . ∵BE∥侧面AC 1,∴BE∥FG,四边形BEGF 是,BE =FG .∴BE∥AA 1,∴FG∥AA 1,△AA 1C∽△FGC. 解:(2)分别延长CE 和C1B1交于点D ,连结A 1D . ∵∠B 1A 1C 1=∠B 1C 1A 1=60°,∴∠DA 1C 1=∠DA 1B 1+∠B 1A 1C 1=90°,即DA 1⊥A 1C 1. ∵CC 1⊥面A 1C 1B 1,由三垂线定理得DA 1⊥A 1C ,所以∠CA 1C 1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且∠A 1C 1C =90°. ∵CC 1=AA 1=A 1B 1=A 1C 1,∴∠CA 1C 1=45°,即所求二面角为45°. 说明:假设改用面积射影定理,那么还有另外的解法.三、作业: 1.平面的一条斜线a 与平面成角,直线b,且a,b 异面,那么a 与b 所成的角为〔A 〕A .有最小值,有最大值2π B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2π。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与求法思路知识分享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与求法思路知识分享

D B A C α空间中的夹角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③利用解三角形来求角。

简称为“作,证,求”2、线面夹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0[π。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若线面平行,线在面内,线面垂直,则不用此法,因为角度不用问你也知道)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也是简称为“作,证,求”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β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θβ≤;(这个证明,需要用到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请跳过。

在右图的解释为 BAD CAD ∠>∠) )2.1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已知:如图,BAC ∠在一个平面α内,,,PN AC PM AB PN PM ⊥⊥且=(就是点P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过P 作PO α⊥(说明点O 为P 点在面α内的射影)求证:OAN OAM ∠∠=(OAN OAM ∠∠=,所以AO 为BAC ∠的角平分线,所以点O 会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证明:Q PA =PA ,PN =PM ,90PNA PMA ∠∠︒==PNA PMA ∴∆≅∆(斜边直角边定理)AN AM ∴= ①(PO NO MO PN PM α⊥⎫⇒=⎬⎭斜线长相等推射影长相等)=O AN AM AO AO AMO ANO NAO MAO OM N ⎫⎪⇒∆≅∆⇒∠∠⎬⎪⎭==== 所以,点P 在面的射影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

线线、线面、面面角的问题讲解

线线、线面、面面角的问题讲解

作平面的垂线段构作含所求线面角的三角形求之.
②公式法:求斜线与平面所成
的角,还可以利用三面角的余 弦公式:cosα=cosβcosγ
α βγ
8

β γ
n A
P
在Rt△PAC中,cosβ=
AC AP
B
在Rt△ABC中,cosγ=
C
在Rt△PAB中,cosα=
AB
AC AB
AP
cosβ cos γ AC AB AB cos α
⑤向量法:
面面角等于两平面的法向
17.(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边长为2的线段AB夹在直二面角α-l-β的 两个半平面内,A∈α,B∈β,且AB与平面α、β所 成的角都是300 ,AC⊥l垂足为C,BD⊥l,垂足为 D. (Ⅰ) 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 (Ⅱ)求二面角C-AB-D所成平面角的余弦值.
α
A
如何合理的选择正确的方 法解“立几”题?
条异面直线的关系.
7
注:当余弦值为负值时其对应角为钝角,这不符合 定义,故其补角为所求的角.
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0º 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90º;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及斜
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关键是
找准斜线段在平面内的射影;
①直接法:通常是从斜线上找特殊点,




1
【08深一模】18.(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ABCDE中,DA⊥平面EAB,
CB//DA,EA=DA=AB=2CB,EA⊥AB,M是EC的 中点,(Ⅰ) 求证:DM⊥EB; (Ⅱ)求二面角M-BD-A的余弦值.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公式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公式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公式
线线角:
1、定义:线线角是由两条相交的直线上所标注的交汇夹角。

2、公式:计算线线角的公式是以弧度为单位的夹角的函数,公式为:
ϴ=arctan[(y2-y1)/(x2-x1)]。

3、特殊情况下:当两条直线平行时,线线角是否存在?此时两条直线不相交,因此没有线线角存在;当两条直线重合时,此时也可以设定一个夹角为0度的直角,这样线线角的值也是零。

线面角:
1、定义:线面角是指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时,定义的一个夹角。

2、公式:计算线面角的公式为θ=arccos[n∙l/|n||l|],其中n是平面的法向量,l是直线上的位置向量。

3、特殊情况下:当线与平面垂直时,线面角的值为90度,即θ=π/2;当线与平面平行时,线面角的值为零,即θ=0。

面面角:
1、定义:面面角是两个平面在不同方向上接触的交点夹角。

2、公式:计算面面角的公式为θ=arccos[n1∙n2/|n1||n2|],其中n1、n2是平面的法向量。

3、特殊情况下:当两平面垂直时,面面角的值为90度,即θ=π/2;当两平面平行时,面面角的值为零,即θ=0。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数学人教】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数学人教】

知识梳理
题型一 用定义求线面角
【例1】在正四面体ABCD中,E为棱AD中点,连CE,求CE和平面BCD所成角 的正弦值. [思路探索] 可作出线面角,在三角形中解出.
解 如图,过A、E分别作AO⊥平面BCD, EG⊥平面BCD,O、G为垂足. ∴AO=2GE,AO、GE确定平面AOD,连结 GC,则∠ECG为CE和平面BCD所成的角.
知识梳理
【例 3】(12 分)如图所示,正三棱柱 ABC-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a,侧棱 长为 2a,求 AC1 与侧面 ABB1A1 所成角的正弦值.
审题指导 建立坐标系,用 sin θ=|cosφ|=求线面角.
知识梳理
【题后反思】 (1)用向量法可避开找角的困难,但计算繁琐,所以注意 计算上不要失误. (2)在求已知平面的法向量时,若图中有垂直于平面的直线时,可直接 确定法向量;当图中没有垂直于平面的直线时,可设出平面法向量的 坐标,用解不定方程组的方法来确定法向量.
知识梳理
公式cos θ=cos θ 1 ·cos θ 2的理解 由0≤cos θ 2 ≤1,∴cos θ≤cos θ 1 ,从而θ1≤θ.在公式中,令θ 2 =90°,则cos θ=cos θ 1 ·cos 90°=0. ∴θ=90°,即当AC⊥BC时,AC⊥AO. 此即三垂线定理,反之若θ=90°,可知θ2=90°,即为三垂线定理的逆 定理,即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可看成此公式的特例.
知识梳理
∵M 为 DC 的中点,∴CM=12a
∴BM=
a42+a2=
5 2a
又 ME=12PD=12a,∴BE= 54a2+14a2= 26a
知识梳理
∴在 Rt△BME 中
cos∠MBE=BBME =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及求法思路

空间中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成法原理及求法思路

DBA Cα空间中的夹角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围是]2,0(π。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③利用解三角形来求角。

简称为“作,证,求〞2、线面夹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围是]2,0[π。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假设线面平行,线在面,线面垂直,那么不用此法,因为角度不用问你也知道〕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也是简称为“作,证,求〞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假设θ为线面角,β为斜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那么有θβ≤;〔这个证明,需要用到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请跳过。

在右图的解释为BAD CAD∠>∠〕〕2.1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如图,BAC∠在一个平面α,,,PN AC PM AB PN PM⊥⊥且=〔就是点P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过P作POα⊥〔说明点O为P点在面α的射影〕求证:OAN OAM∠∠=〔OAN OAM∠∠=,所以AO为BAC∠的角平分线,所以点O会在BAC∠的角平分线上〕证明:PA=PA,PN=PM,90PNA PMA∠∠︒==PNA PMA∴∆≅∆〔斜边直角边定理〕AN AM∴=①(PO NO MO PN PM α⊥⎫⇒=⎬⎭斜线长相等推射影长相等)= O AN AM AO AO AMO ANO NAO MAO OM N ⎫⎪⇒∆≅∆⇒∠∠⎬⎪⎭==== 所以,点P 在面的射影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高考立体几何法宝)

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高考立体几何法宝)

1A 1B 1C 1D ABCD E FG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1.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⑴两个非零向量与垂直的充要条件是1122330a b a b a b a b ⊥⇔++=⑵两个非零向量与平行的充要条件是a ·b =±|a ||b | 2.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若a 与b 的夹角为θ(0≤θ≤π),且123(,,)a a a a =,123(,,)b b b b =,则 (1)点乘公式: a ·b =|a ||b | cos θ(2)模长公式:则212||a a a a a =⋅=++2||b b b b =⋅=+(3)夹角公式:2cos ||||a ba b a b a ⋅⋅==⋅+(4)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2||(AB AB x ==,A B d =①两条异面直线a 、b 间夹角0,2πα⎛⎫∈ ⎪⎝⎭在直线a 上取两点A 、B ,在直线b 上取两点C 、D ,若直线a 与b 的夹角为θ,则cos |cos ,|AB CD θ=<>=例1 (福建卷)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2,AD =1,点E 、F 、G 分别是DD 1、AB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E 与GF 所成的角是( )A .515arccosB .4π C .510arccosD .2π(向量法,传统法)PBCA例 2 (2005年全国高考天津卷)如图,PA ⊥平面ABC ,90ACB ∠=︒且PA AC BC a ===,则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解:(1)向量法(2)割补法:将此多面体补成正方体'''DBCA D B C P -,PB 与AC 所成的角的大小即此正方体主对角线PB 与棱BD 所成角的大小,在Rt △PDB中,即t a n 2PDDBA DB∠==. 点评:本题是将三棱柱补成正方体'''DBCA D B C P -②直线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0,2πθ⎛⎤∈ ⎥⎝⎦(重点讲述平行与垂直的证明)可转化成用向量→a 与平面α的法向量→n 的夹角ω表示,由向量平移得:若ππ(图);若ππ平面α的法向量→n 是向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必备工具.求平面法向量的一般步骤:(1)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111222(,,),(,,)a a b c b a b c == (2)设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3)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y,z 的方程组(0a <(4)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组解,即得法向量。

线面角的求法

线面角的求法

03
线面角的应用
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01
直线和平面的交点
02
三角形的高线
通过线面角,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和一 个平面的交点位置。
在三角形中,可以使用线面角确定高 线的位置,从而求得三角形的面积。
03
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通过线面角,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和一 个圆的位置关系。
空间几何中的应用
确定空间中点的位置
通过线面角,可以确定一个点在 三个平面上的位置。源自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和体积
通过线面角,可以确定一个几何 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异面直线的距离
通过线面角,可以确定两条异面 直线之间的距离。
物理学中的应用
弹性碰撞
在弹性碰撞中,可以通过线面 角确定入射和反射的角度。
光的反射和折射
在光学中,可以通过线面角确定 光的反射和折射角度。
波的传播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可以通过线面 角确定波的方向。
利用圆的性质
在圆中,利用圆的性质可以求出圆的半径和 圆心坐标等。
利用向量求解的技巧
01
02
03
向量的数量积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可以求 出两个向量的夹角,进而 求出线面角。
向量的向量积
利用向量的向量积可以求 出两个向量的外积,进而 求出线面角。
向量的模长
利用向量的模长可以求出 线段或平面的长度等。
06
计算点的坐标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计算出线 段或平面上的点的坐标。
计算向量
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性质,计 算出线段或平面上的向量的坐
标。
利用几何定理求解的技巧
利用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线 段或平面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

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

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在数学中,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是用于计算和表达线与面之间夹角的一种有用的公式。

通常,夹角定义为线段或特征线之间的角度,其相交或与面相接的,夹角也是一个有用的数学工具。

为了计算线与面之间的夹角,需要对特定对象的形状和特征进行分析。

通常,夹角的尺寸会受到面的两个斜率的影响。

这一点也可以用性质的名义来表达:一个夹角可以被认为是由其斜率之间的差值确定的。

因此,计算线与面之间的夹角时,实际上是要求出两个斜率之间的角度差。

计算斜率差所需的步骤可以概括如下:确定面的斜率,然后求出两个斜率之间的角度。

具体步骤如下: 1.先,使用两个已知方程,如:y = ax + b y = cx+d,将它们分别代入两个斜率的公式中,即:tan = (a-b)/(c-d)2.后,将两个斜率的角度之差转换为弧度,即:tan = (a-b)/(c-d),其中θ表示两线之间的夹角,以弧度表示。

3.后,将计算出来的弧度转换为角度制,即:θ = tan-1(a-b)/(c-d),其中θ表示两线之间的夹角,以角度表示。

因此,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为:θ = tan-1(a-b)/(c-d),其中θ表示两线之间的夹角,以角度表示。

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可以用于多种场合,比如用于研究光线在不同表面上的反射及其受夹角影响的模型。

此外,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还可以用来计算任何多边形中的内角和外角,以及计算反射和折射角。

它还可以用于确定任何形状的面积和体积。

另外,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也可用于进行点、线、面之间关系的描述和计算。

特别是,在三维空间中,有关点、线、面的计算需要考虑空间以及夹角的定义,因此,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它可以在各种数学应用中被广泛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公式可以用于了解、计算和表达线与面之间的夹角,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空间几何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室 J 习 南 朗距 离
( 效学 教 学通 讯 ) 2 0 ∞ 年 第 4期 ( 总第 1 2 5期 )
僻 够一
关联 线面 角与 面面 角的. 一个 公 式 及 应 用
( 湖 南 东安 1中 4 2 5 9 0 0 ) 陈 世 明
6 6 ;
由 勾 股 定 理 得
EF 2 +BF 2 =BE , 所 以
( ) + ( ) :1
从而 0 1 =a r c s i n . 例 5 如图 4 , 在 正 三 棱 柱 AB c— A1 B1 c1
中, E∈B B l , 截面 A 1 E C A _ 侧面 A C 1 .
AB = c. 1 3  ̄ 7= a, C A = b.
在 一定 的 条件 下 , 应用 公 式 ( I) . ( Ⅱ) 可直 接 求 出 有 关 空 间 角 和 空 间距 离 . 而 不 需 作 出 所
足 为 F, 因为 P E/ /A D. 所 以 P E上 平 面 s 配 , P E上 sB, 连 P F, 则 P F 为平 面 s 配 的斜 线 , 由 于它 的射 影 E F上 s B, 所以 P F上 s B, P F 即 为 A C上 任 意 一点 P到 s B的距 离 . ,
为0 1 , 则 由公式 ( Ⅱ) 得 s i n 2 0 1 -s 4 i n 2 4 5 。 =s j n 2 0
B C U1 B1 , 连 结 B1 E交 B C1 于 F, 由三 垂 线定 理 的 逆 定 理 知 B1 EA _ B C1 , 设 A B=2 , B1 B =a, 则
点. ( 1) 证 明
B B
解: ( 1 ) 从略 . ( 2 )设 圆 柱 的 底 面 半 径 为 r , A B E =n, 则
_

:3 .
图 2
÷ s i n 2 d ・ 2 r
所以s i n 2 a=1 。 所 以 口=4 ,. 5
A B 1 ∥平面 Ⅱ 1 .
又面A B C上 面 Ax A G C1 , 且 AAl 上 A1 C, 则
( 2) 延 长
c E交 cl Bl的 延
长 线 于 D。 连 结 Al D,由 (1 )得 D图 4
由公 式 (Ⅱ) 得 s i n 2 日 1 +s i n 2 =s i n 2 9 0 所以 s i n 0 l = . 从而 目 1 =4 5 .
( 2 )假 设 A B1 A _ B C1 , 求以 B C1 为棱, D B Cl 与 a , 为 面 的二 面 角 a的度 数 ( 1 9 9 4年 全 国 高 考 试题 ) 解 : ( 1 ) 从 略
( 2 )过 A 作 A E上 B C 于 E,则 A E 上 面
设 二 面 角 E一 肋 一 A 的 大 小 为 0 ,易 得 s i n 0= , 又 易知 E B NI  ̄A B O9所 成 的 角 为 。 =4 5 。 , E 上E D B, 又设 E D 与 面 AB E D 所 成 的 角
设 P E 为 z, 贝 4C E =P E =z, B E =√ 2 口一 .
E = 1



。 c 的 距 离 , 故 异 面 直 线 s B 、 A C 的 距 离 为 学 n
解 法 2 :由
已知可 得 两个 全

等 的等 腰 直 角 三
誓一

角 形 AB C 和 三
B1 E=、 / Ⅱ 4 - 1 , B C 1 =、 / 口 +4 .
又 R t / , . B E Fc , '  ̄ R t / , . C1 B1 F, 所 以 EF=
即s i n Z 0  ̄ 寺= 号
所以s i n 2 1 =
厂=
号 B E = { / , B F = 号 B c - = 号 / ,
(I )
 ̄Z X A / 3 C中, ∞ =
在 Rt z x ( x ] D中, ∞ :C D. s i n 口:a b s i n Cs i n 口
所以 s i n Z O l +s i n 2 O : =( ) +( ) 2 _
( + ) (a b s i n c) 2 s i n 2 8 = ・
例 3 如 图 已 知 A1 B1 C1 一 A B C 是 正 三 棱
( 2 )如 果 圆 柱 与 三 棱 锥 D— AB E 的 体 积 比 等于 3 , 求直 线 D E 与平 面 A / K / )所 成 的 角 . ( 1 9 9 5年 全 国 高 考 试 题 )
柱。 D 是A C 的 中
角形 ¥ 1 3 C,斜 边
1 3  ̄ 7= √ 2 n. 设 1 3  ̄ 7 s
图 3 C
n—z) , 在 Rt AP E F 中,
p F2 = l E 2 +E F 2 :z 2 +
2 一 √ 互 +a 2 =
的 中 点 为 D。连
A D、 印 。 则 AD上 1 3  ̄ 7 . 印 上1 3  ̄ 7 , 所 以 AD S 为
0/ 2 3 . 2
=_ a b s i n C
命题. 若  ̄. A B C 所 在 平 面 口与 过 A B 的平
面0 t 成 角 口, 另两边 A C, B C与平面 0 t 所 成 的 角 分别为 口 1 , 口 2 , A, B 为  ̄. A B C 的两个 内角 . 则
s  ̄ n 2 8 l +s i n 2 8 2 + =( s i n 2 A +s i n 2 B) s i n 2 8
求 的有 关 空 间 角和 空 间距 离 , 举例如下 . 例 l Rt △ AB c 的斜 边 A B 在 平 面 d 内。 A C, B C 分 别 与 平 面 a成 3 0 角和 4 5 " 角, 求 平 面

又 肋 =C 1 D =, / g , 所 以 c1 D +/ 3 D =
故 命 题 获证
图 1
又 过 C 作 回 上
特 别地 , 在  ̄. A B C中, 当 c=9 0 时, 则有
s i n 2  ̄ I +s m2 . 岛 =s m ’ 2 口 ( Ⅱ)
AB 于 D.连 结 ( 9 1 9 , 由 三 垂 线 定 理 的 逆 定 理 知 口 = , 令
B E=E B l , 所以 D B1 =Bl C 1 .
令 AAl :A1 B1 =1 . 则
AI D , / 3 , Al Cl = OCl =l , DCl =2

故. 4 A l 与 底 面 所成 的 角为 4 5 。 ( 2 )过 Al作 A1 D 上AC 于 D, 则 易 知 A1 D
在A C上 任 取 一 点 P, 在平 面 A B C 中过 P 作P E上 1 3  ̄ 7 , 在平面 S / 3 C 中 过 E作 E F上 S B. 垂
D1 B; ③A C与 B C1
维普资讯
4 4・ 重庆
( 数学教学通讯) 2 ∞0 年 第 4期 ( 总第 1 2 5期 )
所以s i n 0=
从 而 0=6 0  ̄
s i n 口=s i n 3 0 。 -s 4 i n 2 3 0 。 =÷
所以 s i n n= , 从 而 a=4 , 5 例 4 如 图 3 。 圆柱 的轴 截 面
A/ K/ ) 是 正 方

例 2 Rt AA B C中, A C =2 4 c r n , B C =7 c r n , 过斜边 A B 作 平 面 a与 平 面 A B C成 3 0 * 角, 求 c
詈 ( X - 等 n ) + 詈 n ≥ 詈 n 2 , 所 以 当 z = 等 。
时, P F 的 最 小 值 为 n, 它就 是 异 面 直 线 S B 与
AC 的 距B C 所 成二 面 角 的平 面 角 , 且
AD= 印 : Ⅱ. 在 / ' AD S 中, A D + ) 2 =口 .
上 面 AB C. 叉. 4 Al 上Al C, . 4 Al =A1 C, 所以 A D=
DC .
从 而 Al C= √ 芝 , C D=
在/ " Al DC 中 , 因 为 A1 D +A1 C =
以 C Al D =9 0 "
. 所
又 L AB C =9 0 "
故 AD S=9 0 * , 所以平面 A B C上 平 面 S B C, A D
上平面 S B C.
练习 : 已知 正 方 体
一Al Bl Cl D1的 棱
长为 a , 试求 ( 1 ) Bl 到 平面 B C l Al 的距 离 ; ( 2 )
下列 异 面直 线 的距 离 : ① Dl B 与 Cl C; ② AC 与
i n 2 0 =
证: 如 图 1 ,
过 C 作 ∞ J _口

于 0. 连 结 ∞ .
t 3 0. 则 C A O=
口 1 , a D = 2 .
s i n 2 Cs n 2 0=
( s i n 2 A +s m . 2 B) s i n 2 口


B c { , 所 以 B D C 1 =9 0 *
又 易知 B D, C1 D 与面 C / 3 C1 所 成 的 角 均 为
3 0 。 , 故 由公 式 ( Ⅱ) 得
与 AA B C所 在平 面 所成 角 的度 数 . 解: 设 所 求 角 为 n, 则 由 公 式 (Ⅱ) 得
《 n 2 0 = s i n z 3 0 . + s i n 4 5 . =}
到 平 面 a的 距 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