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进展
精细化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d286d8c5da50e2534d7f4e.png)
精细化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就精细化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择取我院进行麻醉护理的患者258例,根据时间将其分为两组,组1采用常规手段进行麻醉护理,共103例患者,为对照组;组2则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行的麻醉护理,有155例患者,为实验组。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麻醉护理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运用精细化管理的实验组操作合格率明显上升,护理意外发生率和投诉率明显下降,患者评分也有了很大提高。
结论:精细化管理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提高麻醉护理的护理质量,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精细化管理可以再麻醉护理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麻醉护理管理;评价;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293-02麻醉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问,是麻醉学与护理学结合的交叉学科,目的是培养出从事与麻醉工作相关的优秀护理人员。
麻醉护理现已成为临床麻醉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为了更好地实施麻醉护理,需要对麻醉护理加强管理[1]。
为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切实加强麻醉护理工作,充分调动麻醉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麻醉护理服务,我院对就麻醉护理进行了精细化管理。
为了研究精细化管理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对我科室近几年收治的进行麻醉护理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做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择取于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接收并进行过麻醉护理的患者258例为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组1为实施常规麻醉护理患者,有103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在13~55岁,平均年龄31±5.3岁,为对照组;组2是采用精细化管理进行麻醉护理的患者,有155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63例;患者年龄在20~58岁,平均年龄35±3.4岁,为实验组。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d72aa9f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6.png)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麻醉患者70例,入院时间2021年3月至2022年3年,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细节组,各35例。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细节组患者细节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细节组明显较常规组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医疗纠纷事件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细节组明显较常规组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采用细节护理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获得患者一致认可,效果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细节护理;满意度;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麻醉科室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麻醉恢复室,其作用是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进行检测,以加快患者恢复。
多数麻醉室患者刚做完手术,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动态监测。
一旦出现护理差错,给患者术后恢复带来不良影响,增加医疗纠纷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细节护理作为全方位护理的一种,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效果[1]。
本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麻醉患者70例,待其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实施细节护理,探究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麻醉患者70例,入院时间2021年3月至2022年3年,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细节组,各35例。
常规组男20例,女15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6.47±5.28)岁,24例局部麻醉,11例全身麻醉。
细节组男21例,女14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47.04±5.79)岁。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齐全;(2)患者家属签署知情书,主动参与本次研究。
(3)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异常;(2)脏器功能严重不全;(3)精神异常。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906a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8.png)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设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模式。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并为医院节约成本。
本文将从资源配置、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优化资源配置。
手术室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用品等,都需要合理配置,以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根据手术的种类、难度和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和设备。
在手术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以保证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能够持续进行;而在手术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则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数量,以节约成本。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流程优化。
手术室的工作流程复杂而繁琐,包括手术准备、无菌操作、患者护理等多个环节。
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对手术室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手术准备阶段,可以采用组织化管理,将手术所需的器械和用品提前准备好,避免手术延迟和耽误;在无菌操作阶段,可以建立清晰的操作标准和规范,加强培训和督导,以确保无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第三个重要应用是质量管理。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因此质量管理成为手术室的重要任务。
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规范和标准、建立质量评估指标和监控机制等。
还可以开展持续的教育培训和绩效评估,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还可以通过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系统,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dd891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f.png)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方法论,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分析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将手术室的各个环节细分化,明确各个护理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提高护理工作的分工和协同性。
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如电子病历和手术室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护理标准,减少了错误和差错的发生概率,降低手术的风险。
在手术准备阶段,护士通过检查手术室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在手术进行中,护士通过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在手术结束后,护士通过及时的术后护理和监测,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学素养。
通过制定规范的护理操作和质量评估标准,激励和约束护士的行为,提高其责任感和积极性。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团队合作,促进护士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提高整个手术室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探究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92d6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f.png)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麻醉后的护理复苏管理一直是医护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其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效果。
由于手术麻醉后的护理复苏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测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和康复顺利。
当前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护理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多,信息传递不及时和准确,护理措施不够规范和标准化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护理质量的不稳定和患者的满意度不高。
为了提高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强调细节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
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将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于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应用和推广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升医护人员对于护理管理的认识和意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精细化管理是指通过科学、规范和系统的管理方法,以提高绩效和效率为目的的管理方式。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精细化管理着力于把握管理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注重每一个细小的管理动作,从而确保整体管理的高效性和质量。
2. 精细化管理强调数据分析:精细化管理强调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运用,实现对管理过程的精确控制和即时调整,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3. 精细化管理追求精准化目标:精细化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和详细的管理计划,力求实现精细化、精确化的管理效果。
细节管理在麻醉复苏室(PA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细节管理在麻醉复苏室(PA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1fd808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3.png)
细节管理在麻醉复苏室(PA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选择的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麻醉复苏室观察的208例研究患者按入组序号的单双数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各有104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管理和细节管理,统计麻醉苏醒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统计麻醉复苏期间两组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快、复苏室停留时间短、麻醉复苏观察期间的不良护理时间发生率低,各指标与参照组均有鲜明对比(P<0.05)。
结论在麻醉复苏室中观察的术后患者应用细节管理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有效预防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复苏期,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细节管理;麻醉复苏室;护理效果临床手术治疗是现阶段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麻醉是手术进行的必要操作。
但术后患者生理指标暂不稳定[1],且由于患者机体存在不同差异,再加上麻醉作用、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呼吸抑制或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容易并发各类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2]。
因此,细化麻醉复苏室的管理流程,提升管理质量至关重要。
鉴于此,本文主要就细节管理在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汇报。
1资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麻醉复苏室观察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静脉麻醉患者87例、全麻气管插管麻醉患者121例。
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编号,并根据编号的单双情况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104例患者。
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有58例和46例,年龄区间介于24-7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8.36±4.5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有61例和43例,年龄区间介于26-81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1.07±4.92)岁,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可知组间差异微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分析精细个体化护理在麻醉恢复管理中的应用
![分析精细个体化护理在麻醉恢复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08315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8.png)
分析精细个体化护理在麻醉恢复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细个体化护理在麻醉恢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8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在麻醉复苏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应用精细个体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视觉模拟评分(VSA)、镇静程度评分(Ramsay)、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复苏期V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精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复苏期疼痛、镇静效果,同时也利于降低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麻醉;手术;疼痛;镇静;满意度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可逆性功能抑制,从而利于手术等操作的顺利进行[1]。
当麻醉作用逐渐消失时,患者疼痛感受逐渐恢复,术后不适可逐渐出现,同时也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等相关不良反应现象[2]。
因此在麻醉恢复阶段需要加强护理,改善患者不良感受,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将探讨分析精细个体化护理在麻醉恢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8例患者。
所选患者均采用全麻后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47.25±14.37)岁。
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19~72岁,平均(46.81±15.09)岁。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患者术后送入复苏室观察,常规应用心电监护仪,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及体征变化情况。
对患者给予吸氧治疗,遵医嘱为患者用药治疗。
观察组采用精细个体化护理。
细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细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eef2db7cd184254a3535cb.png)
细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并分析细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手术麻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
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细节化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而言,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手术麻醉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将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标签:细节护理;麻醉恢复室;管理;应用在医院中,护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重复性高以及琐碎的工作。
在临床上,做好护理工作不仅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同时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大的提升[1]。
在护理过程中如出现差错,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时间。
严重者可引发护患纠纷事件,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现笔者对该院收治的60例手术麻醉患者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在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手术麻醉患者作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30)和参照组(n=30)。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最小年龄为12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30.16±2.54)岁;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龄为11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32.15±2.38)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如性别、年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自愿签署同意书,并上报该院伦理委员会,得到认可和批准。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59ad43b9d528ea81c779dc.png)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2015年1月起,所在医院手术室开展精细化管理,随机选取期间500例就诊患者作为实验组。
与此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2014年度5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就诊期间采用一般护理管理模式,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麻醉复苏效果更为显著,主要体现在: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麻醉复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4%、1.2%,对照组则分别为2.6%、3.6%,2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管理流程、护理安全、麻醉复苏病区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麻醉复苏护理管理工作中,效果明显,能够保证患者安全就诊。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手术麻醉;麻醉复苏;护理管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在医院麻醉复苏室于2015年1月起实施精细化管理,选取2015年度500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本组患者满足手术相关操作标准[1]。
本组男性260例,女性患者240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6.82±2.61)岁,就诊时间为(5.24±1.07)d。
随机选取2014年度5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男性265例,女性患者235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7.04±2..56)岁,就诊时间为(5.07±1.12)d。
排除不满足手术操作相关指征及精神疾病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本组患者入麻醉复苏室后,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模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对症护理。
认真执行医嘱相关规定,保证患者安全就诊。
观察组:本组患者接受精细化管理,主要实施步骤如下:①充分利用多种监测设备,对患者麻醉复苏全程进行严密观察,从而有效预防麻醉复苏及术后并发症。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98a2af7e21af45b207a8a2.png)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麻醉后复苏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精细化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麻醉复苏效果、Riker镇静-躁动评分、切口疼痛、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复苏室滞留时间都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切口VAS评分、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更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细化管理能有效促进患者麻醉后复苏,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麻醉复苏的护理管理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手术麻醉;复苏;护理管理;应用研究手术麻醉后复苏效果是衡量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复苏管理有助于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尽早恢复正常,为此本文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复苏护理管理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49例,男35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6±2.2)岁,手术部位中胸腹部手术21例,背部手术15例,四肢手术13例,ASA分级中Ⅰ级24例,Ⅱ级18例,Ⅲ级7例,手术时间(68.4±3.5)min,切口长度(7.6±0.7)cm,对照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7±2.5)岁,手术部位中胸腹部手术18例,背部手术14例,四肢手术11例,ASA分级中Ⅰ级22例,Ⅱ级16例,Ⅲ级5例,手术时间(65.9±4.2)min,切口长度(7.2±0.9)cm,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代金香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代金香](https://img.taocdn.com/s3/m/438d3c2de009581b6ad9eb97.png)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代金香摘要:目的: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性。
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手术麻醉后复苏120例患者(在2016年8月22日至2017年8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精细化管理干预,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干预,有60例。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医疗水平(95.38±2.74)分、服务质量(97.22±1.05)分、服务态度(96.85±1.7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手术麻醉后复苏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手术;麻醉;复苏;护理管理麻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提高安全性,需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早期的常规护理管理缺乏针对性,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对此部分学者提议实施精细化管理,其具有科学、先进、安全的护理理念,属于一种上下共同追求极致的精细化思维方式,在患者应用和护理发展中均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性,同时也是患者术后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保障 [1]。
而本文旨在探索手术麻醉后复苏患者实施不同管理方式的价值性,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将120例在2016年8月22日至2017年8月22日期间收治的手术麻醉后复苏患者作为本次实验人员,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各有60例。
入选标准:(1)患者均无麻醉药物过敏现象;(2)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试验;(3)患者均存在手术适应证。
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28例,女性包括32例,平均年龄为(58.41±2.47)岁;疾病类型:25例患者为胃肠道手术,10例患者为大面积烧伤,25例患者为胸部手术。
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29例,女性包括31例,平均年龄为(58.53±2.78)岁;疾病类型:24例患者为胃肠道手术,12例患者为大面积烧伤,24例患者为胸部手术。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价值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价值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635ab9b3b3567ec112d8a43.png)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价值评价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手术麻醉后复苏患者180例,并从中选取90例设为实验组,其余90例设为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给予精细化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取得显著临床效果,患者恢复好,不良反应少,方法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手术后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价值评价由于术后麻醉复苏管理是患者在手术室内重要的护理内容[1],如果护理不当,不但会导致手术失败,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应受到重视[2]。
本研究为探索更科学有效的麻醉后复苏护理,对我院90例术后麻醉复苏患者进行不同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手术麻醉后复苏患者180例,并从中随机选取90例设为实验组,其余90例设为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男56例,女34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3.2±4.8)岁;其中甲状腺手术12例,胃肠手术14例,肝胆手术15例,骨折手术15例。
对照组患者男52例,女38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4.9±4.5)岁;其中甲状腺手术14例,胃肠手术13例,肝胆手术14例,骨折手术11例。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模式,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理护理、准备抢救药品以及补液治疗等。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手术麻醉后复苏的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①复苏室的精细化管理:麻醉复苏室又称为麻醉后的监测治疗室,其内配备有各种检测设备和仪器,可密切监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予以预防和治疗,保证患者能够安全返回病房。
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b479e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f.png)
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期间,选取本院手术室诊治的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方法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变化情况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确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44%VS15.56%),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效果好,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重大。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护理;精细化护理;SAS评分;SDS评分;不良反应手术室麻醉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是否能顺利开展,因此需要做好手术室麻醉护理工作[1]。
精细化护理是一种优质的护理干预模式,重视细节处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效果[2]。
为探究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详细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取患者90例,采用双盲方法分组,各45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案。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1-79岁,平均(49.55±8.45)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23-78岁,平均(49.44±8.31)岁。
2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根据一般模式对患者实施对症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计算各种麻醉用药的剂量并做好准备,以保证麻醉效果。
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如下:(1)精细化健康教育。
综合采用口头健康教育、健康手册、视频等多种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认知程度,促使缓和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c6208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5.png)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自我院收诊病例中选取47例手术麻醉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7月)展开研究,分组,对照组(23例)使用常规麻醉护理,精细化组(24例)加用精细化管理。
对比两组复苏情况[苏醒时间、醒后心率(HR)]、护理前后生命质量(ADL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复苏情况对比,精细化组苏醒时间明显较短,醒后HR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生命质量对比,精细化组ADL评分明显较高(P<0.05)。
结论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应用,可缩短苏醒时间,改善苏醒时生命指标,提升术后生命质量。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手术麻醉;复苏护理;管理手术是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手术作为创伤性操作,存在一定风险[1]。
麻醉可为手术提供更安全的前提,目前,麻醉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手术也适用不同的麻醉方式[2]。
本研究自我院收诊病例中选取47例手术麻醉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7月)展开研究,对精细化组手术麻醉患者在常规麻醉护理基础上加用精细化管理,旨在分析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我院收诊病例中选取47例手术麻醉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7月)展开研究,建档时间分组,分为对照组23例、精细化组24例。
对照组男13女10例,年龄22~68(45.24±2.94)岁;其中一级手术3例,二级手术7例,三级手术9例,四级手术4例;麻醉风险(ASA)分级:1级11例,2级9例,3级3例;精细化组男13女11例,年龄24~69(43.99±3.03)岁;其中一级手术4例,二级手术8例,三级手术9例,四级手术3例;ASA分级:1级12例,2级8例,3级4例。
两组以上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纳排标准1.2.1纳入符合手术适应症;ASA分级≤3级;家属签署同意书参与研究。
精细化管理在术后麻醉复苏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精细化管理在术后麻醉复苏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376e2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9.png)
精细化管理在术后麻醉复苏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8-23T15:51:21.34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作者:苗洁玉[导读] 研究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术后麻醉复苏护理管理中的效苗洁玉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阜阳 2366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术后麻醉复苏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方法:研究对象共计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分别接受精细化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麻醉用药剂量,术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更好。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促进麻醉后恢复清醒,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术后麻醉复苏;护理管理;效果精细化管理目前在临床上上应用十分广泛,这种管理模式十分重视“细化”和“精确”。
术后护理管理指的是术后监测、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针对性护理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保证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1]。
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精细化管理在术后麻醉复苏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这项研究中,我院选择了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全部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6:4,平均年龄为(46.9±5.2)岁。
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这样两组患者就不存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才能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后才正式开始进行。
1.2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接受精细化管理,具体为:1.2.1麻醉恢复室精细化管理:麻恢室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设备和监测仪器对患者麻醉恢复过程进行检查,预防或尽早发现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保证患者术后可以安全返回病室。
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234d89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8.png)
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2-10-18T03:07:32.24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8期作者:沈倩1 [导读] 目的:探索将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后护理管理中沈倩1 1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手术麻醉科 435000。
【摘要】目的:探索将精细化护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后护理管理中,观察患者的麻醉后复苏效果。
方法:研究所用病例来自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我院手术室全麻治疗的88例患者,对8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精细化组各44例,常规组患者在手术麻醉之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精细化组则采用精细化管理进行复苏后护理。
结果:精细化组的清醒程度、呼吸道通畅程度、肢体活动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
精细化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手术麻醉后苏醒护理管理患者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相比于常规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麻醉苏醒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可作为麻醉护理推广方法。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苏醒;精细化管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大多需要经过麻醉,然而患者在处于麻醉昏迷阶段接受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既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同时也确保患者手术之后能够快速苏醒,降低并发症的产生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手术效果和康复治疗。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强调从细节和精确度等方面来提高护理质量,在医院其他科室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将其应用于术后麻醉苏醒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进而促进患者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本项研究中以88例麻醉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对于研究的详细内容进行如下分析:1资料与方法本项研究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为时间段,将进入本院接受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
细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细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ed60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3.png)
细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01月至2023年01月接诊的88例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接受细节护理。
结果研究组在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麻醉恢复室应用细节护理可有效促进全麻患者的身体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细节护理;应用效果;麻醉恢复室是全麻患者在手术后苏醒和恢复的重要场所,全麻手术患者因麻醉药物的残留和手术创伤等原因,在恢复期间常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苏醒延迟、呼吸抑制、血压波动等,因此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恢复至关重要[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护理模式和方法在麻醉恢复室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细节护理是一种全面、细致的护理模式,从细节入手,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2]。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01月至2023年01月接诊的88例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接受细节护理。
对照组包括44例全麻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从20岁至66岁,平均年龄为40.4±2.3岁。
研究组也包括44例全麻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从21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41.0±2.4岁。
对比两组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这意味着,两组全麻患者在基线水平上具有可比性,我们的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1.2方法对于对照组的44例全麻患者,我们给予了常规的护理服务。
具体操作如下:当全麻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会清理其分泌物,并妥善固定引流管等。
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46e10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2.png)
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的价值。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86例手术室麻醉患者分为对比组和观测组,其中对比组(n=43)应用常规护理,观测组(n=43)应用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苏醒情况与护理效果。
结果:观测组苏醒时间、护理交接时间较对比组更短,且苏醒期躁动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结论:手术室麻醉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可预防躁动发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效果麻醉是手术重要环节,但药物剂量不同会对患者造成差异化影响,严重者可出现药源性的心率异常、恶心呕吐,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安全,予以恰当护理改善患者状态极为必要[1]。
但当前常规护理服务更为流程化,难以全面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探讨新的可行护理模式迫在眉睫[2]。
本研究选择精细化护理,并实际将我院患者纳为研究对象,与常规护理相对比,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86例手术室麻醉患者分为对比组和观测组,各43例,其中对比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3~71岁,平均(43.68±6.19)岁。
观测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21~74岁,平均(44.26±5.84)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护理方法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于手术室密切监测患者恢复情况,注意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恶性表现及时联系医师处理。
配合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可视情况使用约束带避免躁动。
观测组应用精细化护理,具体措施:①组建管理小组:组建由麻醉科护士长为首的护理管理小组,由组长根据护理人员情况分配岗位,细化工作职责,在实际操作前开展专业培训与考核,所有人员均需通过考核才可开展护理工作。
精细化护理服务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作用
![精细化护理服务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e5bd3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7.png)
精细化护理服务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
方法此次的临床科研考察对象,均为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合计345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病患分为了对照组173例和观察组172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情绪评分相似,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情绪评分及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细化护理对麻醉患者极其重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手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服务;手术室;麻醉;心理状态;不良反应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医疗服务按照正常秩序实施的重要保证[1-2]。
目前,麻醉的方式种类很多,受麻醉药物类型及计量的影响,很容易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极其影响患者恢复时间。
因此,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予以精细化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并尽可能减轻、减少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故本次研究选取345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探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的临床科研考察对象,均为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合计345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病患分为对照组173例和观察组172例。
观察组患者男87例,女86例;患者年龄均值(60.22±2.36)岁;对照组患者男86例,女86例;患者年龄均值(60.21±2.98)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故本次研究可行。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
①麻醉术前健康宣教:赠予患者《麻醉医典通》手册,手册内容主要包括:注意事项、麻醉方式、麻醉医护等,让患者了解麻醉基本常识[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
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在医学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医学护理和医学方式的看法也在不
断地变化,在术后给病人提供安全、有效、舒适的护理,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对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意在对
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手术麻醉;复苏护理;精细化管理
引言:在当前,我国的医院中,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先进理念,它
的本质就是对科学管理的执着地追求,它是一种上下共同努力,去达到极致的精
细化思维方式。
外科手术中,麻醉后的恢复是外科手术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也
是保证病人手术中的生命最基本的保证,所以做好对麻醉复苏期间的护理是重中
之重。
1.护理人员的安排
首先要做到对于进入到麻醉剂复苏区的病人,实行24小时的全过程照顾,
护士数量和病床数量的比率是2:1。
由麻醉师负责病人的转出、用药的处理,以
便应付突发情况[1]。
复苏护士不仅要掌握 I C U的基础技能,还要熟悉手动控制
气道等技能,并且熟悉麻醉的有关内容。
然后按手术间的工作负荷,实行轮换制。
日常工作中,护士要完成人员登记,医疗设备维护,药物消耗结算等工作。
充分
发挥护士的作用,保证护士的工作状态。
2.麻醉恢复室的管理
2.1环境管理
医院的麻醉科和手术室距离麻醉恢复室很近,可以保证病人能够快速进行转移。
将麻醉恢复室里的温度一般维持在22~25℃,空气湿度维持在40% c~60%℃。
有利于患者的恢复[2]。
2.2物品和医疗设备
保证每个床位必须配备有心电监护仪,补液系统,负压吸入系统,中心供氧
系统,通气系统等。
在床边配有一个抽屉,里面放着卫生纸巾、绷带、吸痰管、
电极片等日常护理、化验等用品。
3.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
3.1交接流程
把病人送到恢复室后,把病人的情况告诉麻醉医师,麻醉方式,术中失血、
尿量、输液量,以及手术过程,在恢复室,在进行换班的护士要向接班的护士通
报病人的基本状况,如病人的基本状况,手术中的输血,输液,各种备用物品,
伤口敷料,皮肤,引流管等。
3.2监测治疗
在患者回到恢复室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有心电监测、呼吸机等的监测,并记
录指标,同时密切关注肌张力、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的恢复和意识清醒程度。
如
果病人的状态很差,要第一时间通知医师,在医师的指导下,按照医师的指示,
进行急救。
3.3体位管理
在患者没有完全苏醒时,应尽量保持平卧位,同时将头倾斜,为防止拔管时
发生事故,可适当应用上肢约束带和围栏。
病人的神志清醒以后,视病人的情况
进行床角度的调节[3]。
3.4麻醉护理
因为在应用了麻醉剂之后,有些病人会有相应的症状,很容易引起病人的焦虑,所以护士要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同时要注意病人的神经功能,肌肉张力,循环,呼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要注意病人的伤口和引流管的护理。
4.精细化管理
4.1培养精细化管理理念
通过对护士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在对手术中实施手术麻醉病人的康复护
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时常进行精细化的思想培养[4]。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工
作过程复杂,要求大部分人员都能参加,所以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对整体的要求
很高。
由护士长对护士展开精细化管理的训练,并在实际工作中展开引导和沟通,让护理人员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作用,理解它的概念。
4.2完善护理服务管理体系
首先对护士工作采取分级管理,采用科学的、高效的灵活的工作计划和人手
配置,充分利用了人力,保证了护士工作效率、质量、连续性和全程参与,同时
也让护士能够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工作[5]。
继而制定一套完整的责任追究体系,
通过这套体系,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和完善,为
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按照护士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对其岗位进行
适当的指派,指派到岗位的护士有一个试用期,在试用期内,评估其专业技能、
个人能力、工作状况和对精细管理的理解,确定其符合要求后,才可留用[6]。
结语:综上所述,在麻醉后的复苏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监控,
并持续对患者进行护理,直至患者的身体状况趋于平稳为止。
恢复室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长承担着很大的责任,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是为强化恢复室高质量的护
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王海静.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
用分析[J].临床研究,2022,30(11):170-173.
[2]林晓兰,王阿丽.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0):14-16.
[3]王幸芝,谢春花,郑娜,胡婷,尹帆.行全身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复苏室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07):139-141.
[4]田津泽,邵春雪.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8):35-38.
[5]李小玉.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复苏期应用保温护理对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的促进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7):141-142.
[6]曾燕云,许惠春.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