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作者:杨春妮

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20年第12期

摘要: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进一步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等。同时,教育的发展也能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到缩小差距、增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尤其是高等教育,为我国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发展、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我国公共经济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公共经济学分析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进步,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也成为了学者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公共经济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不公平问题,探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第一,高校扩大招生,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被占尽,这对有些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高校学生的规模平均每年以近90万的数字增加。中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接近50%,步入了大众化教育。大众化教育带来了高校受教育人口的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的现象。由于高校开展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被占尽。包括师资、教学设备、政府各项补助经费等不能普及到每一个高校。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质量下滑导致的学生学习质量不好,大量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不够,毕业后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第二,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公,这对于一般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在实施大学的投资计划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主要将经费倾向于211 的大学、985的大学等其他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会带来以下问题:一是导致学生之间成绩差距大,进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加大;二是致使学生的心理预期、老师的心理预期发生变化,对学生以后的社会认知有所改变,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悲剧性;三是从教育起点的不平等,发展到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学生进入社会后,致使贫富差距加大,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

第三,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大学选择课程的种类非常有限,并且有的课程质量不高,所以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不注重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乏有关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课程。有的高校教学方案制定过于标准化、统一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1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 人们一般认为,教育公平是公平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与拓展,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公平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原则。目前对教育公平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育公平就是教育机会均等,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前者是指尚未实现教育普及时要达到的目标,后者则指已经实现了教育普及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现实情况看,教育公平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即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 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3个层面。起点公平指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均等;过程公平指在任何同一层次的教育中,向任何受教育者所提供的教育条件在形式上(学校类型)、数量(学习年限)、内容(学校课程)、质量(教学与师资质量)等方面是相同的;结果公平是指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平等。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对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受教育者采取补偿性的教育措施,以补偿其因不利地位所造成的损害。在实现教育公平的3个层面过程中,教育财政的供给与分配在现代教育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是教

育实质平等的基础。 2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起点不公平 高等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现实存在的各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累积和延续。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不是建立在义务教育的相应发展之上,而是单向突进的。1998-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从%上升到%,而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却仅仅增长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最为狭窄的瓶颈。有了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高等教育的起点不公平直接影响其结果的不公平。 免费制度下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高等教育免费或收费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公立学校应当免费的观点,其主要依据是认为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穷人会因为收费而有可能被排斥在教育之外,这是不公平的。但也有研究认为,免费的高等教育等于用公共资金补贴高收入人群。免费的高等教育是让穷人支付富人上大学的费用。不取消高校免费入学制度,实际上就是坚持把穷人的收入作有利于富人的二次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学科,所以公共经济学应该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释之一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公共部门的外延: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国际组织。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公共部门的外延 (1)政府。略(2)公共企业。公共企业一般是指政府拥有的以提供公服务为宗旨的企业,但也包括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部分非国有企业。(3)非营利性组织。非营利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只盈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之外的公益组织,是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4)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跨国界的组织,它们所从事的许多活动都有公共性,但它们的活动不属于政府活动。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释二 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和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两大类。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家庭。 政府及其附属物。即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实体。 ①狭义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机构。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公共经济学有新、旧公共经济学之分。旧公共经济学就是财政学;新公共经济学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学。 一、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从它一诞生起就与国家、政府联系在一起。威廉·配第在1662年出版了《赋税论》,把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1)军费(2)官员俸禄和司法费用(3)宗教事务经费(4)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5)孤儿赡养费和无工作人员的生活救济费(6)修路架桥费用和其他公共福利费用 配第在这本书中分析了上述6项国家经费增加的原因,人民对赋税的反对和税收征课的办法,以及国家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开创了西方财政学的先河。 二、公共经济学的兴起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经济生活发生重大变革,在西方社会中政府的经济作用日益扩大,这样就给财政学提出许多新的课题。这些课题主要有:(1)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2)评估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3)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如何组织。 上述不是财政学所能回答的问题。于是,公共经济问题便产生了,但还没有公共经济学。 1959年,美国的经济学家马斯格类夫(Musgrave R.A.)出版了《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该书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相对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政府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内容。相对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采用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即注重实证分析,又注重规范分析。 第三节公共经济学价值基础 一、公共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手写补充) 二、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实证分析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并作出量的测定。2规范分析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指南,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既离不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 解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经济学所力图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1)经济现象是什么?经济事物的现状如何?(2)有几种可供选择的 方案,将会带来什么后果。(3)它不回答是不是应该作出这样的选择的问题。即它企图超脱和排斥价值判断(即关于社会的目标应该是什么,经济事物是好是坏,对社会有无意义的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是说明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实证科学。 ●规范经济学研究和回答的经济问题是:(1)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应该怎样解决;(2)什 么方案是好的,什么方案是不好的;(3)采用某种方案是否应该,是否合理,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 (二)演绎方法与归纳方法

公共经济学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 公共经济学研究是一门关于社会资源配置、政府干预和公共政策制 定的学科。本文将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应用,并探讨 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国家或政府在资源配置 中的作用、公共物品供给、税收与财政以及公共政策等领域的经济问题。 公共经济学关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及资源的公平分配。与私人 经济学主要关注个体的经济活动和利益最大化不同,公共经济学强调 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福利。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经济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 评估。 1. 理论分析: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主要通过建立模型和数学公式 来分析各种经济问题。例如,为了研究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反应,公 共经济学家可以构建纳税人行为模型,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结论。 2. 实证研究:公共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现实数据和统计方法,通过对实际政策和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公共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来评估某项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3. 政策评估:公共经济学对政策的评估是其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政府制定的各种公共政策都需要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对社会和经济的 影响。公共经济学家通过分析政策的利弊,提出改进建议,并为政策 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 三、公共经济学的应用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和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决策制定和政策实施有 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政府决策: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无论是制定税收政策、推行社会福利计划,还是处理市场失灵等 问题,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 2. 公共项目评估: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帮助评估公共项目的成本效益。例如,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社会福利增加和环境影 响等都需要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估。 3. 社会公平与资源分配:公共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探讨社会公 平和资源分配问题。通过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社会可以更好地理解贫 富差距、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等重要问题,从而制定更公正的政策。 四、公共经济学的重要性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 要影响。 首先,公共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政府 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政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1公共经济学热点案例分析

2021公共经济学热点案例分析 本文从对当今社会两种对立看法的描述出发,着重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公平和效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实现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友好的路径。高等教育政策要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和平衡,关键方法是以正确的手段提升效率,以多样的方法确保公平,达成二者的友好。 现阶段,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上面临着两难抉择:是依据公平性标准,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尽最大可能地确保公民对高等教育需求,还是依据效率标准,实施教育产业化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实现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最好配置。 1、教育“公平和效率”之争的由来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程度较高的国家来讲,高等教育政策制订过程中怎样兼顾提升全体国民素质的任务和培养能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高级人才任务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选择,公平和效率是任何一项高等教育政策全部必需要面正确一个两难选择。对于此,社会上有两种针锋相正确看法:一是提倡高等教育政策应“公平优先,效率次之”,一是提倡高等教育政策应“效率优先,公平次之”。 2、正确定识高等教育中的公平和效率取向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尽管有关教育产业化的争论不休,但学术界普遍认同高等教育含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高等教育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它含有强烈的竞争性和排她性,同时又含有显著的外部效应,含有公益事业的性质。因为产品属性通常决定市场属性,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一样也决定了高等教育市场的属性。 高等教育中的公平和效率及其关系,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平关键包含教育

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两个方面。详细地说,包含两个方面;能力相同的青年,不管其性别、种族、地域,全部有相等的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社会各阶层的组员,不管其家庭背景、个人出身,全部有相同的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此相对应,在相同条件下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叫不公平。 中国现阶段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效率为主”的标准,即认可差异教育的合理性,但社会对这种差异的“容忍度”也是有限的,高等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功效,就在于经过平衡和协调机制将差异教育控制在社会各阶层能够承受的程度之内。但也应看到,和经济领域内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关系有别,在高等教育领域内似乎不存在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直接的矛盾关系。高等教育的效率从本质上来讲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有效配置,关键是在经济学层面上加以讨论,影响高等教育效率的原因关键来自高等教育内部,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原因则关键来自高等教育外部。 3、实现高等教育政策公平和效率的友好高等教育政策的选择要倾向于实现多数人利益的公平。在教育资源很担心的情况下,必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标准。当然,在坚持效率优先标准的同时,我们必需经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促进教育公平。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提议: 第一,若把植物栽培学中重视效率的“花盆”方案和重视公平的“大地”方案引入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中,那么现在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应该采取有效地将“花盆”方案和“大地”方案相结合的“阳光普照”方案。第二,在高等教育布局上,加强中心和边缘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扩大优质高等教育的覆盖面,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打造出一批在边缘的高水平大学。第三,要适度淡化“关键高校”的情结。既要重视关键高校,也要重视非关键高校,注意提升整体高等教育

公共经济学案例范文

公共经济学案例范文 案例一:美国公共教育的效率问题 案例背景: 美国公共教育系统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其教育成绩在国际上并不出色。尽管美国在教育领域的投入相对较高,但学生的学习成果却不尽如人意。 案例分析: 这个问题可以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首先,美国公共教育系统 受到政府的资金供应,政府的供应会导致资源配置问题。政府通常没有明 确的利润目标,也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的运作。其次,美国公共教育系统的管理机构庞大而复杂,各个层级之间 的沟通和决策效率较低。这使得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变得缓慢和复杂。 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美国公共教育的效率,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的正常使用和教育 成果的提高。其次,可以鼓励市场竞争,引入私营部门的参与,为家长提 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此外,教育管理体制,简化机构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该案例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公共教育系统存在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对公共教育经济学的理解, 并为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案例二:欧洲国家的福利国家经济模式 案例背景:

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福利国家经济模式,即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社会保障 措施,提供广泛的社会福利,包括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和养老金等。这种 模式被认为能够提高社会公平和减少贫困。 案例分析: 福利国家经济模式在欧洲国家中普遍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 露出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福利国家模式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社会福利支出,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往往需要高额的税收来维持福利支出。其次,该模式也可能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文化,一些人可能更倾向于依赖政府 的援助,而不是自己努力赚取收入。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福利国家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改 进措施。首先,政府应该加强财政管理,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其次,可以鼓励更多的社会参与,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激励给那些有能力 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此外,可以探索一些创新的社会保障模式,如基本收 入制度,以提高福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该案例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欧洲国家采用的福利国家经济模式,并探讨了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深入 了解福利国家模式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应用和挑战。

公共经济学理论

公共经济学理论 公共经济学理论的定义是解决公共问题的经济分析方法。公共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政府掌握有效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政治政策,确保公众利益。它是一个研究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经济学科,涉及经济分析和决策制定,还包括分析公共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这一理论可以帮助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预测和评估政策的经济影响,并针对公共问题和服务,制定、实施和评估有效的公共政策。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分为公共政策实施和服务、政府和市场运作,以及政策效率与公平性等几个方面。公共政策实施与服务的研究着重于分析政府的决策过程,动态调查及测量公共机构对市场环境的影响,以及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之间的经济联系。政府和市场运作研究分析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协调,以及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政策效率与公平性研究分析政策最优性,包括公平性、效率、分配公平性等。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跨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技术学等。公共经济学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的实证研究领域,综合考虑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运用具体政策情况分析及形成政策建议。 公共经济学有三种典型的层次结构:宏观结构、结构性分析和实证研究。宏观结构涉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角度来审视公共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宏观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公共政策的效率和长期发展趋势。结构性分析则试图把公共政策纳入经济分析的框架,目

的是更深入的研究公共政策的行为机制。实证研究则对具体的政策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评估分析政策的经济效果,为政策优化提供支持。 公共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政府科学管理、提出有效的政策,以保障公众利益。它是一个涉及多种学科的实证研究领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角度,审视公共政策的设计和实施,综合考虑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运用具体政策情况分析及形成政策建议,以及把公共政策纳入经济分析的框架,最终为政策优化提供支持。公共经济学理论可以使政策更加公平、效率、可行,帮助政府实施有效的政策,避免政策的不当实施,有效保护公共利益。 总之,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是政府掌握有效的管理和实施有效的政治政策的基础,可以帮助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预测和评估政策的经济影响,并针对公共问题和服务,制定、实施和评估有效的公共政策,最终可以使政策更加公平、效率、可行,为民众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平价值与市场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平价值与市场价值 公平价值与市场价值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 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对公平价值与市场价值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定义公平价值和市场价值。公平价值是指根据一定的道德、伦理 或社会准则来评判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它强调的是社会公正和平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待遇。市场价值则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形成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它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反映了市场上的实际交易价格。 公平价值与市场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市场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 决定的,它反映了市场上的实际交易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而公平价值强调的是社会公正和平等,它可能会对市场交易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干预和调整。例如,在市场交易中,某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可能会被市场供求关系推动到较高的水平,而公平价值可能会要求对这些商品或服务进行一定的调控,以保证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然而,公平价值和市场价值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公平价 值和市场价值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市场价值的形成是在供求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供求关系又受到消费者需求、生产成本、竞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公平价值的要求可能会对这些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市场价值的形成。例如,某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被认为过高时,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需求,从而影响市场价值的形成。 另一方面,市场价值也可以对公平价值产生影响。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可以 促使企业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从而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也符合公平价值的要求,即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市场价值的形成还可以通过价格信号的传递,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社会福利。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旨在研究政府在资源配置 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课程将通 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 领域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与职责; 3. 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4. 研究公共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并能运用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市场失灵与公共物品 1.1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1.2 公共物品的特点与供给机制 2. 外部性与公共政策 2.1 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2.2 政府介入解决外部性的方式与效果

3. 税收与税收改革 3.1 税收原理和税负分析 3.2 税制改革的目标和策略 4. 市场竞争与垄断 4.1 市场竞争的条件和效果 4.2 垄断市场的特征和调控 5. 公共选择理论 5.1 个人理性行为与集体决策 5.2 选民的操纵与选举制度设计 6. 教育、医疗与社会福利 6.1 公共教育与教育投资 6.2 医疗保健与健康资源分配 6.3 社会福利与贫困救助 7. 环境保护与资源配置 7.1 环境污染与生态经济学 7.2 自然资源的产权和管理 四、教学方法

1. 经济学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系统介绍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概念。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公共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 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提升学术能力。 五、考核方式 1. 期中考试:对课程前半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积极性。 3. 个人研究报告:对学生研究报告的内容和学术质量进行评估。 4. 期末考试:对全年度的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参考教材 1. "公共经济学导论",李洪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公共经济学:政府、市场与资源配置",程远森,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3. "现代公共财政经济学",陈旭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七、教学时程安排

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

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 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不外乎是关于教育公平所涉及到的受教育权利和实现机制的公平性及其评价的研究。具体为对受教育权利的研究,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更进一步的就是对受教育权利或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机制,即对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研究,更多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标签:教育技术论文 义务教育,是指我国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1986年国家制订《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就强调了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公平合理、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权利是义务教育的任务,强调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受教育需求的公平性是义务教育的出发点。 一、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 从本质上讲,教育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大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众事务。从理论上分析,公共教育事业管理,涉及到两个理论:一个公共事务理论,一个是公共产品理论。当然由于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也说明教育既有公共性又有私人性,教育的不同部分,其纯与私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非义务的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受益,很大程度主要体现在教育者个人,私人产品性也很突出,产品提供的方式以混合提供为主要,实行成本分担机制。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强制义务教育,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社会受益面最大,教育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性最高,因此决定了这类教育产品公共性程度非常高,已是倾向于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甚至某种意义上就是纯公共产品。产品的提供方式以政府的公共提供为主要形式,即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实行免费教育,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需要。 二、目前义务教育的非公平问题 由于提倡提高办学效益,提出重点发展个别高质量的小学、中学的主张,政府在教育投入、教师资源配置、学生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这样的结果是优质教育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学校手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资源的非均衡分配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学校间的差距造成了公众享受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重点学校制度以精英教育培养尖子生为目标,与义务教育使人人享用平等教育的宗旨是背离的。就近入学制度是保证义务教育的主要手段,但是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不合理,学校间明显差距的存在使这一政策无法体现它的公平原则。就近入学意味着你没有选择好学校的余地,碰巧跟好学校做邻居,那么你就可以上好学校,碰不巧就只能上差学校,这本身就是带有偶然性的,有人称之为是“家庭居所决定是否享有优质资源”。转择校意愿的产生和择校制度,就是因为伴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化而派生出来的。从理论上看,择校是“家长们放弃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

公共经济学的社会公平与福利分配

公共经济学的社会公平与福利分配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国家和政府如何干预市场经济运行的学科,其中 一个重要的理论领域就是社会公平与福利分配。社会公平和福利分配 是一个国家在公共经济政策制定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目的是通过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正和福利最大化。本文将探讨公共经济学 在实现社会公平和福利分配中的作用和挑战。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背景 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其研究的对象是国家和政府 的经济行为和政策。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政府如何有效干预市场经济,以及该干预对社会公平和福利分配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经济 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公正发展至关重要。 二、公共经济学的社会公平理论 在公共经济学中,社会公平被定义为人们对于社会资源和财富分配 的公正感受。社会公平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的干预和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共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收入再分配 收入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纳税和社会福利项目来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通过税收政策和福利制度,政府可以将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给 相对贫困的群体,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然而,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 水平以及有效的福利制度仍然是公共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2. 教育和培训 公共经济学认为教育和培训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培训资源,政府可以帮助个体提升技能和能力,从而增加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这样一来,不同阶层的人们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机会,实现社会流动和福利的提升。 3. 社会保障体系 公共经济学主张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保险、退休金、医疗保险等,通过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减轻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对个体的影响。 三、公共经济学的福利分配理论 福利分配是公共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议题,主要关注的是资源和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效果。公共经济学的福利分配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均等原则 均等原则认为,每个个体应该享有平等的资源和机会。在实践中,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和公共支出来实现资源和财富的均等分配。然而,完全的均等分配可能会抑制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 边际效用递减原则

掌握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

掌握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政府在经 济活动中的作用和职责。掌握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 社会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一些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和主要研究领域。 一、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是公共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主要研究的是公 共物品的性质、供给和需求。公共物品是指既不排他性又不竞争性的 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供给。这是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 性质导致其无法由个体自愿提供,因此需要政府进行供给。而公共物 品的性质也决定了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时需要考虑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的问题。 二、外部性 外部性是公共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经济 活动对于除了参与者之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外部性可以是正面的,比如环保行为对整个社会的益处;也可以是负面的,比如工业排放对 环境的污染。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因为市场机制无法考虑 到外部性对其他人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公共经济中需要通过税收、 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外部性的负面影响。 三、税收与财政

税收和财政是公共经济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税收是政府为获得财 政收入而强制性征收于纳税人的款项,它是政府实施经济调节和社会 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税收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到税基、税率、税 收分配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进行调整。财政则是政府收支的管理和调控,旨在实现公共支出的最大化和 财政收入的平衡。 四、社会保障与福利经济学 社会保障与福利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中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 关注的是政府如何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旨在为社会的弱势 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福利经济学则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税收和转移 支付来实现收入再分配,以减少贫富差距并促进社会公平。 总结起来,公共经济学理论涉及到公共物品、外部性、税收与财政、社会保障与福利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掌握这些理论对于理解和 分析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决策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提 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福祉。

公共经济学相关课程

公共经济学相关课程 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公共经济学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和责任,以及政府如何影响市场和社会福利。 一、课程简介 公共经济学相关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公共经济学概论: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公共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关系。 2. 政府经济角色:探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能,包括资源配置、市场失灵的修正、收入再分配、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 3.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研究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其供给方式,以及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和修正措施。 4. 税收与财政政策:分析税收的基本原理和税收制度的设计,以及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5. 社会保障与福利经济学:讨论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与改革,以及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6.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机制和过程,以及政府行为

的效率和公平性。 二、课程重点 公共经济学相关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重点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理论分析能力:学习和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公共经济问题。 2. 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了解公共经济现象的实际情况,掌握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政策评估能力:学习如何评估和衡量公共政策的效果和影响,能够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方案。 4. 组织协调能力: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培养在集体决策和协调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公共经济工作做好准备。 三、课程应用 公共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对于从事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公共经济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决策分析: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经济学分析和建议,帮助政

公共经济学教学设计

公共经济学教学设计 背景 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公共经济学在现代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政府在国家经济中发挥了权威的作用,而公共经济学则是研究政府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协调国家经济。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环境下,强化公共经济学教学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良好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掌握公共经济学乃至应用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合理的公共经济学教学设计是必要的。 教学目标 基于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本课程旨在: 1.使学生理解国家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和延展,形成对公共经济学基 本概念及其学科意义的认识; 2.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相关工具和分析方法,了解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 主要方法; 3.帮助学生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基础概念 1.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政府经济活动的作用及其延展; 3.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途径 1.税收和支出;

2.政治影响; 3.管制和产权规定; 4.个体行为和社会成本。 第三章:经济分析工具与方法 1.政府公共选择理论; 2.经济学计量模型; 3.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 教学方式 1.教师授课:教师主要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政府经济活动的作 用、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等基本概念,以及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途径等方面的知识点。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理论; 2.学生研讨和报告:要求学生在课堂前做好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并组织学生团队完成相关研究任务,如撰写论文、研究报告等; 3.视频教学:针对具体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开设专题讲座,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及考核 1.平时表现:包括学习笔记、课堂参与等方面的评价; 2.期中考试:通过基础知识的测试,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 3.课程设计作业: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以公共经济学为主题的 论文、研究报告等; 4.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工具和应用的掌握 程度。

公共管理中教育公平问题的解析及其对策

公共管理中教育公平问题的解析及其对策 [摘要]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教育管理过程中公平问题的解析,阐述教育公平问题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是公共管理,公共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质量公平、教育结果公平。教育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平,在人的生存问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以后,教育就成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教育公平对社会影响是潜在的,长期的。任何社会都是有差别存在的,但是只要更多的人有了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有了教育质量的公平,社会的弱势群体才有可能通过努力和奋斗,流动到经济、政治、社会地位更高的阶层。教育公平可以保证和促进社会正常流动,而社会正常流动是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取得辉煌成果,但教育的公平性却在恶化。这些不公教育现象的主要表现、引发的根源以及解决的办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极为紧迫的一个研究课题。 一、当今教育公平的焦点问题 (一)城乡差距。“农村学校像非洲,城市学校像欧洲”。农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差,近年来,学生和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学生离开农村到县城读书的增多,农村学校班额越来越小,一个年级一个班的现象极为普遍,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只享有一半的义务教育经费和不到一半的基建投资。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与人口根不不成比例。 (二)区域间不均衡。西部和东部拥有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人口约3000万的甘肃只有十几所本科院校。在东部的江苏省,7000多万人口却有100多所大学。贫困地区脱贫要依靠教育,可当地高校资源多书贫乏,学生考大学难是个不争的事实。部分高校虽名义上是全国招生,但实际上本地考生已经超过70%。 (三)阶层差距。注明教育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说,自改个开放以来,不同家庭背景的子女在高等教育中入学机会的差异一直存在,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拥有更多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者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它们在国家重点高校占有较大的份额,它们的录取分数却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

了解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

了解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职责,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核心理论,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能以及它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的学科。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市场交换和个体行为,还包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公共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改善经济的运行效率和社会公平性。 二、公共经济学的原则和核心理论 1. 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理论。根据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有效分配资源,需要政府的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不完全信息和垄断等问题。 2. 公共物品与集体行动 公共物品是指一种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例如国防、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物品的特点导致市场无法提供足

够的供给量,需要政府来提供和分配。同时,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集体行动,需要政府通过征税等手段来调动公民的参与。 3. 纳什均衡与政府的博弈 公共经济学还研究政府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政府和个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合作问题。纳什均衡理论是研究博弈理论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和行为。 4. 政府的税收与支出政策 公共经济学研究政府的税收与支出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税收政策影响着个体和企业的行为,可以用来调节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支出政策通过国家预算和财政投入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标,如促进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等。 5. 市场失灵与监管政策 公共经济学关注市场失灵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监管政策。市场失灵可以包括垄断行为、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政府通过监管机构和法律制度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有效。 三、公共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原则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同时,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也被应用于公共财政、环境保护、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决策。

公共经济学理论

公共经济学理论 公共经济学理论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学科。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的目标和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效率和公平。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最优分配,追求最大的总体福利。公平是指资源在社会中的合理分配,追求公平正义。这两个原理相辅相成,旨在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 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监管者、调节者和提供者的角色。作为监管者,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作为调节者,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的波动和不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作为提供者,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卫生、交通等,满足市场供给不足的需求。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私人利益冲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些情况下,政府需要干预市场,以弥补

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的干预手段包括征税、补贴、价格管制、监管等。 四、政府干预的目标和手段 政府干预的目标主要包括资源配置优化、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稳定。 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政府还通 过监管和补贴来引导资源在社会中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在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等危机时期,政府还可以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 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恢复市场信心。 总结 公共经济学理论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监管者、调节者和提供者的多重角色。市场失灵是公 共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带来 的负面影响。最终,政府的干预目标在于资源配置的优化、收入再分 配和社会稳定的实现。 通过对公共经济学理论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政府在经济中 的作用和职责,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依据。公共经济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断发展和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 持和决策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