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讲义(完整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性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本性。孟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萌芽。
P9感性欲望论——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23.P9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⑴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42.P16职业道德的发展历史:
⑴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
P17⑵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形成的三种方式:(1)代表人物的身体力行(2)约定俗成的过程(3)归纳总结,逐渐建立起为本行业从业人员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3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发展。分:官德、商德、医德、师德
4P18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两个基本判断:在广度上,职业道德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体系。社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上千种职业;职业道德在深度上日益注重人的价值
1.P22教师职业的产生:⑴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
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脑体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2.P22远古时代,一些氏族部落的首领,富有经验的老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3.P22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靠口传身教。
28.P11在奴隶社会,形成了以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绝对屈从为基本原则的道德关系。
29.P11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
⑴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
⑵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
⑶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30.P12封建道德最基本的基本原则: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⑵在道德内容上日益复杂,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①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风俗中独立出来②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③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⑶道德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
27.P11维护或反对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⑶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1.1.3道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
16.P6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17.P7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道德无用论”
37.P14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⑴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
⑵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
⑶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38.P14“道德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该说法是错误的。(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1.2.1职业道德的特征
39.P15职业道德的含义: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1.1.2道德的本质
6.P2关于道德本质的中外说法:
⑴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神的启示;
⑵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是人心所固有的善良或邪恶的意志。
⑶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⑷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⑸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2.1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11.P27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12.P27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1)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2)维护和推动社会发展(3)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13.P28促进人类自我完善表现在:(1)影响人的灵魂(2)开发人的智力资源(3)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人
4.P1在西方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为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5.P2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
(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
(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7.P2马克思伦理学认为(道德本质):
⑴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作用
⑵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⑶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8.P3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⑴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的作用;
⑵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
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这道德的变化
9.P3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与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
1.1 .1道德的含义
1.P1道德一词,在古代分开使用,“道”,最初的含义是指道路,如《诗经》中所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或学说。“德”即得,朱熹所说:“德者,得也。”
2.P1“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3.P1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42.P17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克拉底誓言》,是西方最早的医界职业道德文献。
43.P18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随着职业道德种类、内容等方面的丰富发展,对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也日益广泛开展起来,职业道德的种类更多了,每一种职业道德的内容也趋于完善。这样,职业道德已渐渐开始开展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道德体系。
40.P15职业道德的特色表现在:
⑴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职业性——职业道德的首要特征
⑵职业道德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具体性
⑶职业道德在调节范围上具有有限性
⑷职业道德在功能上具有适用性
1.2.2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41.P16职业道德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1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2职业活动的出现,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13.P5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
14.P5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
15.P5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
⑴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⑵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1.2.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44.P19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45.P2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2.1.1教师职业的产生
3.P24我国私人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家、墨家两大学派创立的。
4.P24孔子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这样,在中国和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以教为业并以此谋生的教师和教师职业。
5.儒家私学以孔子为最盛,孔子第一个办起了“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灌输的思想。
25.P32教师职业责任的方面:⑴对学生负责⑵对学生家长负责⑶对社会负责
10.P3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必定是该社会经济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那个阶级的道德。
11.P4马克思主义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
12.P4与政治、法律等规范体系相比,道德规范的特殊性: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1.P8剥削阶级在上升时期,其其道德在反对旧制度的斗争中起着进步作用,
1.1.4道德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2.P8道德的起源观点: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西汉的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西方,中世纪宗教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14.P29喜欢模仿教师称为“向师性”——是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5.P29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6.P301983年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7.P3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克服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需要
18.P30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
⑶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
24.P10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道德类型。
25.P10原始社会道德的特点(基本原则):⑴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⑵在道德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
26.P11奴隶社会道德的特征(基本原则):
⑴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是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
6.P24汉代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类。
7.P24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官学体系分中央学和地方学两大体系。
8.P251794年,法国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
9.P25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
10.P26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已是举世公认的真理。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34.P13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所谓社会主义道德,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体系。
35.P13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
36.P1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概括为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一个总目的。
19.P31如何引导教师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
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⑵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
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20.P31个人利益最大化产生的三大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21.P31反映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四点:公平竞争(第一位的)、诚实守信、互惠互利、自由竞争
2.3.1教师职业理想
22.P32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四个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技能
23.P32如何才能确立和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1)对教育的意义和地位要有深刻的理解(2)对教育的内在规律有正确的把握(3)对教育的具体工作要有热爱之情和献身精神
24.P32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4.P23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脑力劳动就成了剥削者的特权。
2.1.2教师职业的发展
5. P23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
6.P23奴隶社会出现“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
2.P24奴隶社会产生专门化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官学的教师都是由官吏兼任的,官即师,师即官,“吏师合一”
18.P7“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过分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
19.P7“道德无用论”或“非道德主义”完全否认道德的社会作用,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尼采
20.P7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道德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
2)道德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3)道德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31.P12封建社会道德,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伦理化、神秘化
32.P12封建道德进一步发展了歧视妇女的内容,提出“三从”“四德”
33.P13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特有的内容:
⑴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最基本的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主要的道德规范。
3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意识。
P9感性欲望论——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23.P9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⑴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42.P16职业道德的发展历史:
⑴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
P17⑵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形成的三种方式:(1)代表人物的身体力行(2)约定俗成的过程(3)归纳总结,逐渐建立起为本行业从业人员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3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发展。分:官德、商德、医德、师德
4P18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两个基本判断:在广度上,职业道德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体系。社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上千种职业;职业道德在深度上日益注重人的价值
1.P22教师职业的产生:⑴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
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脑体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2.P22远古时代,一些氏族部落的首领,富有经验的老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3.P22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靠口传身教。
28.P11在奴隶社会,形成了以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绝对屈从为基本原则的道德关系。
29.P11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
⑴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
⑵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
⑶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30.P12封建道德最基本的基本原则: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⑵在道德内容上日益复杂,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①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风俗中独立出来②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③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⑶道德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
27.P11维护或反对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⑶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1.1.3道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
16.P6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17.P7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道德无用论”
37.P14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⑴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
⑵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
⑶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38.P14“道德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该说法是错误的。(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1.2.1职业道德的特征
39.P15职业道德的含义: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1.1.2道德的本质
6.P2关于道德本质的中外说法:
⑴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神的启示;
⑵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是人心所固有的善良或邪恶的意志。
⑶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⑷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⑸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2.1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11.P27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12.P27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1)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2)维护和推动社会发展(3)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13.P28促进人类自我完善表现在:(1)影响人的灵魂(2)开发人的智力资源(3)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人
4.P1在西方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为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5.P2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
(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
(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7.P2马克思伦理学认为(道德本质):
⑴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作用
⑵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⑶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8.P3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⑴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的作用;
⑵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
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这道德的变化
9.P3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与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
1.1 .1道德的含义
1.P1道德一词,在古代分开使用,“道”,最初的含义是指道路,如《诗经》中所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或学说。“德”即得,朱熹所说:“德者,得也。”
2.P1“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3.P1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42.P17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克拉底誓言》,是西方最早的医界职业道德文献。
43.P18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随着职业道德种类、内容等方面的丰富发展,对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也日益广泛开展起来,职业道德的种类更多了,每一种职业道德的内容也趋于完善。这样,职业道德已渐渐开始开展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道德体系。
40.P15职业道德的特色表现在:
⑴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职业性——职业道德的首要特征
⑵职业道德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具体性
⑶职业道德在调节范围上具有有限性
⑷职业道德在功能上具有适用性
1.2.2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41.P16职业道德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1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2职业活动的出现,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13.P5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
14.P5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
15.P5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
⑴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⑵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1.2.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44.P19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45.P2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2.1.1教师职业的产生
3.P24我国私人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家、墨家两大学派创立的。
4.P24孔子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这样,在中国和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以教为业并以此谋生的教师和教师职业。
5.儒家私学以孔子为最盛,孔子第一个办起了“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灌输的思想。
25.P32教师职业责任的方面:⑴对学生负责⑵对学生家长负责⑶对社会负责
10.P3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必定是该社会经济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那个阶级的道德。
11.P4马克思主义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
12.P4与政治、法律等规范体系相比,道德规范的特殊性: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1.P8剥削阶级在上升时期,其其道德在反对旧制度的斗争中起着进步作用,
1.1.4道德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2.P8道德的起源观点: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西汉的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西方,中世纪宗教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14.P29喜欢模仿教师称为“向师性”——是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5.P29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6.P301983年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7.P3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克服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需要
18.P30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
⑶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
24.P10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道德类型。
25.P10原始社会道德的特点(基本原则):⑴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⑵在道德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
26.P11奴隶社会道德的特征(基本原则):
⑴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是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
6.P24汉代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类。
7.P24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官学体系分中央学和地方学两大体系。
8.P251794年,法国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
9.P25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
10.P26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已是举世公认的真理。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34.P13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所谓社会主义道德,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体系。
35.P13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
36.P1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概括为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一个总目的。
19.P31如何引导教师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
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⑵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
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20.P31个人利益最大化产生的三大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21.P31反映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四点:公平竞争(第一位的)、诚实守信、互惠互利、自由竞争
2.3.1教师职业理想
22.P32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四个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技能
23.P32如何才能确立和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1)对教育的意义和地位要有深刻的理解(2)对教育的内在规律有正确的把握(3)对教育的具体工作要有热爱之情和献身精神
24.P32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4.P23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脑力劳动就成了剥削者的特权。
2.1.2教师职业的发展
5. P23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
6.P23奴隶社会出现“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
2.P24奴隶社会产生专门化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官学的教师都是由官吏兼任的,官即师,师即官,“吏师合一”
18.P7“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过分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
19.P7“道德无用论”或“非道德主义”完全否认道德的社会作用,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尼采
20.P7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道德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
2)道德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3)道德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31.P12封建社会道德,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伦理化、神秘化
32.P12封建道德进一步发展了歧视妇女的内容,提出“三从”“四德”
33.P13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特有的内容:
⑴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最基本的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主要的道德规范。
3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