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长度+质量+时间单位换算大全,超全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长度+质量+时间单位换算大全,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8cd7e78d4b73f242326c5f55.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长度+质量+时间单位换算大全单位换算专项练习1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100厘米=()分米=()米1米=()分米80分米=()米400厘米=()分米=()米60厘米=()分米2分米=()厘米1米- 4分米=()分米9米=()分米10厘米=()分米120米- 28米()米600厘米=()米6米=()分米35分米- 25分米=()分米3分米=()厘米10米=()分米1分米5厘米=()厘米12米=()厘米2400厘米=()米7米-2米=()米=()分米7分米=()厘米500厘米=()分米13厘米+17厘米=()分米40分米=()厘米3米=()分米6分米+44分米=()米80厘米=()分米2米=()厘米24米-4米=()米100厘米=()米2分米=()厘米2米=()厘米=()毫米4厘米=()毫米8分米=()厘米15分米+85分米=()米5米=()分米40厘米=()分米6米=()分米=()厘米60分米=()米5米=()分米1米-2分米=()分米7分米=()厘米7分米=()厘米46厘米-16厘米=()分米200分米=()米3米=()厘米3米+12米=()分米7分米=()厘米5分米=()毫米17厘米+23厘米=()分米100毫米=()厘米600分米=()米25分米-10分米=()分米90分米=()米30厘米=()毫米71分米+29分米=()米80分米=()米1分米=()厘米20米=()分米=()厘米300厘米=()米25分米=()厘米2300米-300米=()千米60分米=()厘米800厘米=()米28千米+42千米=()千米600毫米=()厘米50分米=()米84厘米+16厘米=()米40米=()分米150毫米=()厘米58分米-8分米=()分米90分米=()米7厘米=()毫米2千米+14千米=()千米10毫米=()厘米40分米=()厘米23分米+47分米=()分米11米=()分米20厘米=()毫米700米+1300米=()千米90厘米=()分米60毫米=()厘米4200米-200米=()千米1千米=()米2000米=()千米1米- 2分米=()分米30分米=()米8分米=()厘米450厘米+50厘米=()厘米6米=()分米300厘米=()米3千米+17千米=()千米80毫米=()厘米9000米=()千米1米-30厘米=()厘米10分米=()米20米=()分米21米-7米=()米4000米=()千米9分米=()毫米1米- 3分米=()分米5千米=()米400分米=()米1米=()分米=()厘米600厘米=()分米13分米=()毫米1吨-4000千克=()千克3米=()厘米6米=()毫米1千米-300米=()米15分米=()毫米7厘米=()毫米1300米+700米=()千米2米=()厘米8吨=()千克1米-9分米=()分米1吨=()千克6000千克=()吨1米+9分米=()分米10分米=()米8000米=()千米1米-2分米=()分米4千克=()克2000克=()千克2厘米+8毫米=()毫米10千克=( )克15分米=( )毫米14厘米+26厘米=( )厘米=( )分米6吨=( )千克4000千克=( )吨1厘米+2毫米=()毫米3千克=( )克5000克=( ) 千克8厘米+12厘米=( )厘米=( )分米6千克=( )克2000千克=( )吨23毫米+17毫米=( )毫米=( )厘米8千克=( )克40厘米=( )分米49厘米-39厘米=( )厘米=( )分米8千米=( )米9000千克=( )吨85毫米-45毫米=( )毫米=( )厘米3米=( )厘米7000米=( )千米17分米+13分米=( )分米=( )米2吨=( )千克3000米=( )千米5000米-2千米=( )米4千克=( )克800分米=( )米3000米+2千米=( )千米5千米=( )米5厘米=( )毫米63毫米-23毫米=()厘米8米=( )分米30厘米=( )分米5400克=( )千克( )克50分米=( )米10厘米=( ) 分米8分米+15分米=( )分米2米=( )厘米10毫米=( )厘米25厘米+35厘米=( )分米100厘米=( )米90毫米=( )厘米1米-70厘米=( )厘米9千米=( )米1000千米=( )米1米+30厘米=( )厘米4米=( )厘米8000米=( )千米35厘米-30厘米=( ) 毫米30分米==( )米500厘米=( )米2000米+1千米=( )米7千米=( )米4000克=( ) 千克5000米+7000米=( )千米3吨=( )千克( )千克=6吨7千米-3000米=( )米3千米=( )米2000千克=( )吨1千米-600米=( )米4米=( )分米( )千克=5000克2千米+1200米=( )米9米=( )分米70分米=( )米1200克-200克=( ) 千克1米=( )分米3千克250克=( )克1300千克+700千克=( )吨1米=( ) 厘米1分米-2厘米=( ) 厘米1千克-500克=( ) 克900厘米=( )米20米-15米=( )米2千米-800米=( )米80分米=( )米9090千克-9吨=( ) 千克2吨500千克=( ) 千克30分米=( )米200克+800克=( )千克8吨70千克=( ) 千克5分米=( )厘米1吨-100千克=( )千克1吨-300千克=( ) 千克7分米=( )厘米3毫米+17毫米=()厘米3500千克-500千克=( )吨2分米=( )厘米6400米-6千米=( )米5吨+40千克=( ) 千克3厘米=( )毫米75吨-50吨=( )吨75厘米=( ) 分米( )厘米6厘米=( )毫米20分米+30分米=( )米3200千克=( )吨( ) 千克8厘米=( )毫米1米5分米=( )米3500千克=( )吨( ) 千克90毫米=( )厘米3千克8克=( ) 克5040千克=( )吨( ) 千克20毫米=( )厘米6吨60千克=( ) 千克300千克+700千克=( )吨40毫米=( )厘米1千米900米=( )米10吨-9000千克=( ) 千克4厘米=( )毫米42吨-5000千克=( ) 吨500克+500克=( ) 千克3000千克=( )吨1800克-800克=( ) 千克46千克-26千克=( ) 千克170毫米=( )厘米300米+700米=( )千米2000米+8000米=( )千米15吨=( ) 千克8千米-5000米=( )米1千米-200米=( )米7000米=( )千米6千米-4000米=( )千米4千米+800米=( )米3厘米=( )分米600毫米=( ) 分米40厘米-35厘米=( ) 厘米15米=( ) 分米34厘米+56厘米=( ) 分米48厘米-15厘米=( ) 厘米8厘米=( ) 分米12分米+8分米=( )米28分米+47分米=( )分米()分()秒=450秒210秒=()分()秒300秒=()分()分()秒=270秒270秒=()分()秒60秒=()分()分()秒=150秒330秒=()分()秒120秒=()分()分()秒=330秒150秒=()分()秒6分=()秒()秒=4分90秒= ()分()秒2分=()秒()分=480秒()秒=1分30秒3分=()秒()分=60秒()秒=4分30秒8分=()秒480秒=()分120秒=()分9分30秒=()秒()秒=7分60秒= ()分540秒=()分1分30秒= ()秒()秒=6分3分30秒=()秒9分=()秒7分30秒=()秒()秒=5分()分=180秒()秒=1分30秒。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9daf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1.png)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一、内容简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课程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构建了全面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系。
本课程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的初步认识与测量,以及简单的统计概念和数据整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详细解析每个部分的知识点。
1. 介绍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况和重要性。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是一本面向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它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工具。
该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知识框架。
该教材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对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2. 提醒读者在阅读本文前了解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内容。
在阅读本文之前,为了更好地理解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建议读者先对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
了解数学课程的基本框架和核心知识点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掌握本文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涉及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认知、图形的测量与计算等基本概念。
通过提前了解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者还可以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二、数与代数认识整数及大小比较:学习掌握整数的概念,包括正整数和零,能够正确读写整数。
学习比较整数的大小,理解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
数的组成与分解:了解数的组成,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的概念,掌握整整百数的读写。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4506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7.png)
冀教版三年及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1.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用“0”占位。
(2)万以内数的组成: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是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注:填空题---问是一个数是()位数的时候括号里的答案必须大写,问一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千组成的时候括号里的答案必须小写。
】2.认识一万(1)万是比千大的计数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
(2)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
(3)从右往左数,第五位是(万位)。
(4)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5)最小的五位数与最大的四位数差(1)。
(6)一个数最高位是百位,是(三位数)。
最高为上是千位,这个数是(四位数)。
最高位是万位,那么这个数是(五位数)。
【注意:问几位数必须要大写。
】(7)100张纸大约(1厘米)厚,1万张同样的纸大约是(100厘米),也就是大约(1米)厚。
(8)最小的四位数至少加上(9)个千才能成为五位数。
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看位数,位数不同则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位数越少这个数就越小。
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大的那个数字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依次类推。
4.近似数(1)定义: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者(整千)的数就是准确数的近似数。
【注:与实际完全相符合的数称为准确数,与实际数字比较接近,但不完全符合的数称之为近似数】(2)“≈”叫做(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个,近似的标准不同,近似的结果也就不同。
(4)近似数可能比准确数大,也可能比准确数小。
5.估算(1)先把算式中的数看成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大估、中估或者小估。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8e094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d.png)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一、内容综述在数与代数方面,学生将复习并学习基础的整数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大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等。
还将接触乘法口诀表,开始学习乘法与除法,并理解基本的代数概念,如用字母表示数等。
这些知识点对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
在空间与几何方面,学生将学习图形的认识,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和三维物体的认识。
他们将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活动,学习图形的性质,如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通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
他们将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学习使用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现象。
书中还包含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如观察与推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学习将贯穿整本书的所有章节,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情境进行培养和提高。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数学学习框架,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第一单元:数的认识与计算数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理解正数与负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并读出不同形式的数字。
特别重要的是,要理解数字之间的等量关系,为后续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数的比较:学生应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理解大小等于、大于、小于等概念,并能准确应用。
四则运算: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包括其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
学习并理解混合运算,掌握括号的运算优先级。
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数的估算: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估算结果的大小,并能进行合理的判断。
这将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字的性质:学习奇偶数、质数、合数等数字性质,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字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总结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44f5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8.png)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内容,以帮助学生
们快速回顾和复所学知识。
一、数量
1. 熟练掌握1-100以内的数字及其读法。
2. 能够用中文概念表示1-100以内的数字,如十、百等。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与排序,理解大小关系。
二、算法
1. 能够灵活应用加法与减法的算法,解决一步一步的简单计算题。
2. 对于带有括号的算式,能够正确地使用加法与减法进行计算。
3. 理解加法与减法的逆运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算。
三、形状与空间
1. 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名称,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能够观察分辨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命名和描绘。
3. 理解左右、上下、前后等基本方位概念,能够根据指示进行
简单的方位判断。
四、实际应用
1. 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单位,如长、重、容积等。
2. 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重量和容积的估算和比较。
3. 能够将已知的单位换算成另一种单位,并能够将单位换算应
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数学思维
1.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寻找问题的规律和解
决方法。
2. 锻炼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耐心和坚持的品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怕困难。
以上就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内容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学生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祝各位同学学业进步!。
冀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汇总
![冀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c91c3cf852458fb770b56c3.png)
冀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汇总注意事项:1、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计算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原数。
4、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后一位,一位一位的往后比。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二、近似数1、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叫做近似数。
2、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写近似数时,如果不是整十的数,就写成整十的数;是整十的就写成整百的数;是整百的数就写成整千的数。
三、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他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吨:称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吨作单位。
用t表示。
1、千克: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用kg表示。
2、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用g表示。
3、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吨=1000千克或 1 t = 1000 kg1千克=1000克或 1 kg = 1000 g四、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边的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每条边的长叫边长3、周长:一周边线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4、多边形计算方法五、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笔算:从最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哪一位不够除就商0占位,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66bc7aede80d4d8d15a4fe2.png)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背诵)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0(a≠0)知识点三:运算定律(背诵并灵活运用)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归纳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86355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3.png)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归纳
一、数的认识
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的概念。
2. 数的分类:自然数、序数、整数、分数等。
3. 数的比较:可以通过比较大小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来判断数的大小关系。
二、数的运算
1. 加法:加法是指把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它们的总和。
2. 减法: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3. 乘法:乘法是指把一个数复制若干次,得到它的倍数。
4. 除法:除法是指把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求每份的大小。
5. 运算法则: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运算法则。
三、数的应用
1. 解决问题:数学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长度等。
2. 计算面积: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计算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3. 计算周长: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计算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以上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的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进行数的运算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祝学习愉快!。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da351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0.png)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Knowledge Summary of Unit 1: Large Numbers in Daily Life1.Reading and Writing XXX: When reading numbers。
a single zero een digits or two consecutive zeros should be read as one zero。
The zeros at the end of a number should not be read。
When writing numbers。
a place holder should be used when thereis no XXX.2.XXX: XXX there are。
the digit in the hundreds place represents how many hundreds there are。
the digit in the tens place represents how many tens there are。
and the digit in theones place XXX is equal to ten one thousands.paring XXX: To compare two numbers。
first compare their digit places。
If the numbers have the same number of digits。
compare the digit in the thousands place。
If the digit in the thousands place is the same。
compare the digit in the hundreds place。
and so on.4.Estimating with n and n: To estimate the sum or differenceof two numbers。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7f38637cd184254b3535d0.png)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知识模块具体内容要点提示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读写: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万以内数的组成: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千,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读数时要注意0的读法。
认识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写作:10000或1万。
千和万之间的进率都是10。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可以先比较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千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对于整数,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较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这个数称为近似数。
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
估算1.加法估算:先把两个加数看出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相加。
2.减法计算: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相减。
估算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如估带钱问题时要多估。
解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根据商家推出的有奖促销活动的具体内容合理地购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购物。
在商品有奖促销或降价时购物较合理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34d245f5335a8102d2203b.png)
(2)每8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258÷8=
(个)
258÷8=
……2(块) 32 (个)
3 2 8 2 5 8 2 4 1 1 6 2
答:每8块装一盒,需要33个盒子。
归纳 总结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先用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如果不够商 1,就将 百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计算, 商的首位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把余数和个位上的 数合起来继续除,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2.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试一试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并验算。
602÷8 564÷5
295÷4
706÷6
练一练
1. 佳佳买来一本故事书,共有264页。
264÷8=33(天) 答:如果每天看8页,33天能看完。
2. 提出倍数问题并解答。
3.
386÷3 384÷7
382÷9 635÷4 209÷3
543÷3 856÷7
258÷7=
(个)
258÷7=
(个)
3 6 7 2 5 8 2 1 4 4 2 6 多出的6块,怎么办?
258÷7=
……6 1 4 4
6 8
8 2 6
验算:
3 6 × 4 7
2 5 2 + 6 2 5 8
答:每7块装一盒,需要37个盒子。
把258块月饼装盒。
笔算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有余数 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商两位数且有余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 法,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估计商是几位数的过 程中发展数感。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c451bf3ad02de80d4d840b6.png)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高位开始。
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都不读认识一万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记作:10000“万”也是计数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中,万位在右起第五位万以内数的大把8611、7435和4373从大到小排列。
8611>7435>4373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小比较的方法开始比起,一位一位地比较续表近似数的认识(1)丫丫家到学校的距离是630米,约是(600)米。
(2)每台洗衣机的售价是1280元,约是(1000)元。
求近似数的方法:看这个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整千、几千几百……的数,这个整十、整百、整千、几千几百……的数就是近似数加减法的估算估算637+107≈482-317≈637+107≈640+110=750482-317≈480-320=160把题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口算出结果第二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0×4=80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到的是几个十,也就是几十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续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38×2=763 8×1 27 6先把相同数位对齐,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个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48×3=1444 8×231 4 4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积的十位时注意先加上个位上进的数,再向百位进位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 248×5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0和任何0×5=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数相乘都得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 508×35 0 8×231 52 4因数中间有0,也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那么必须加上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280×3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让一位数与从三位数右边数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对齐,最后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也可以按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214×3≈200×3=600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可以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也可以看成几百几十的数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1080×3≈1000×3=3000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可以把四位数看成整千数,还可以看成几千几百的数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图形的运动认识平移现象电动门等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平移认识旋转现象绕着一个中心点或轴转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旋转认识对称现象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折纸、剪纸折纸的方法。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70104adde80d4d8d05a4f05.png)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一:0的运算(背诵)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0(a≠0)知识点二:运算定律(背诵并灵活运用)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除法_冀教版-教育文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三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除法_冀教版-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172c74a7fd5360cbb1adb0a.png)
第三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51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提示: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的思路基本相同,但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写格式完全不同,因而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皮球装盒问题,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计算方法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体会教学计算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及商和余数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和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完后还有剩余(要小于除数),那么,剩余的数就是余数。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84÷6= 96÷3 =72÷9=2.最大能填几?()×4<25 ()×7<60 ()×4<10【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的内容,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铺垫。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谈话引出:幼儿园的阿姨想把82个皮球装进盒,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课件出示)提出问题:每6个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板书计算过程。
(一边板书一边讲解)82÷6=13(个)……4(个)师: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生:这道题计算中出现了余数。
(余数就是剩下不够分的数。
)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生:计算82÷6=13(个)……4(个)那么到底需要多少个盒子?学生讨论:余下的4个也需要装1个盒子,一共需要13+1=14(个)。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
如果每8个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学生试着算一算。
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的个位为什么要写0。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余数冀教版(共24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余数冀教版(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2ae6ae31126edb6f1a10bb.png)
1 填空。
(1)要使□4÷6=△,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6 )。 (2)最大的两位数除以7,商( 14 )余数( 1 )。 (3)76÷( 6 )商12余4。 (4)( 80)÷9商8余8。
2 判断。
(1)一个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定是一位数。 ( × )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1。 ( √ )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4。 ( √ )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4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余数
冀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 计算。 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 联系。
王老师和77名学生一起去郊游,每辆车可坐8人,他们最少需 要租多少辆车?(本题不考虑司机的座位)
1 有34个苹果。 (1)每袋装4个,可以装( 8 )袋,还剩( 2 )个。 (2)每袋装5个,可以装( 6 )袋,还剩( 4 )个。:学|科|网] (3)每袋装6个,可以装( 5 )袋,还剩( 4 )个。[
2 选择。
(1)下面的算式中,( C )的余数是3。 A. 12÷4 B. 16÷3[ ]C. 23÷4
12÷5=2……2 12÷8=1……4 12÷10=1……2
12÷7=1……5 12÷9=1……3 12÷11=1……1
不同的余数有5、4、3、2、1,共5个。
7 有23米布,每2米做一条裤子,最多能做多少条裤子? 23÷2=11(条)……1(米) 答:最多能做11条裤子。
8 有63朵花,每6朵扎一束,最多能扎多少束?
3 选择。
(1)下列式子中,( C )的余数是6。 A.50÷8 B.30÷5 C.62÷7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运动(一)-认识旋转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运动(一)-认识旋转](https://img.taocdn.com/s3/m/8ab28ce5360cba1aa811daf1.png)
游乐园。
说一说它们都是怎样运动的?
像旋转木马、摩天轮、风车的运动,这些 运动现象都是旋转。
观察上图,说一说物体的运动是不是旋转?
旋转:
物体绕着某一固定的点或轴转 动,这种运动现象叫旋转。
旋转的特征:
旋转都是围绕这一个固定点或 轴转动,且物体的大小、形状没 有发生变化,只是自身方向发生 变化。
图形的运动(一)
认识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经历感受、认识旋转现象的过 程。 2、能辨认并从现实生活中找出旋转现象。 3、对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好奇心,激发 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同学们,你们去过 游乐园吗?谁能说 一说自己都玩过哪
些游乐项目?
游乐园。
观察情景图,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游乐项目?
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旋转 现象?
练一练
1.找一找下面事物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2.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平移的画“√”,旋转的画“×”。
×
×
√
√
×
×
3.自己做一个小幅 文 人 画 有 5 个 特 和 屈 辱 感 他 前 往 瑞 典 发 送 的 发 送 到 法 国 俄 国 个 儿 而 后 七 日 后 教 屠 夫 汉 文 条 件 虽 然 公 司 的 营 业 日 的 分 公 司 问 题 与 入 口 化 工 集 团 具 体 如 何 退 还 退 伙 公 司 股 份 的 七 月 五 日 合 同 公 司 软 腭 为 人 体 热 饭 围 绕 捍 卫 条 约 人 体 也 日 夜 人 因 为 沿 途 统 一 欧 哟 与 体 育 体 育 人 体 也 有 体 育 课 接 过 槐 金 金 葵 花 进 口 货 更 好 的 回 答 让 他 觉 得 他 于 一 九 一 九 到 海 地 工 人 华 人 特 他 太 太 和 任 何 人 提 及 然 而 他 二 句 土 语 竟 如 同 人 体 二 条 儿 童 却 如 同 去 幼 儿 园 为 特 区 哦 他 [ 去 推 敲 人 提 起 瑞 特 辟 哦 却 人 推 入 桃 花 片 热 体 哦 聘 请 人 体 期 间 提 起 人 体 哦 聘 请 热 键 提 起 如 哦 行 业 我 日 夜 [ 区 近 日 哦 电 话 费 计 亏 损 的 分 公 牛 三 顿 饭 机 构 和 人 员 和 计 划 ; 色 后 哦 提 起 无 讹 体 哦 却 要 闻 入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df064a852d380eb63946d51.png)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1、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虚线叫做对称轴 .2、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3、简便计算:找准近似数,看清运算符号,多加再减,多减再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 .4、加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1)利用加数互换位置来重新计算;(2)利用减法验算:和 - 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5、减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6、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是有小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运算顺序.7、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8、单价×数量 =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9、笔算除法的方法和步:(1)先写一个“”表示除号,除号前面写被除数,左写除数;(2)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3)把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要和被除数相同数位;(4)把除数和商的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也要相同数位;(5)用被减数减去除数和商的 .10、形的度就是形的周.11、方形周 =( +)× 2正方形周=× 412、方形=周÷ 2-=周÷ 2-13、正方形的 =周÷ 414、写数要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中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15、要从高位起,千位上是几就几千,百位上是几就几百⋯⋯,中有一个或两个” 0”,都只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 .16、多位数比大小: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17、10 个一千是一万; 100 个一百是一万; 1000 个十是一万 .18、1000 千克也叫一吨,“吨”可以用“ t”表示 .19、1 吨=1000 千克1t=1000kg20、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21、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2、一个乘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一个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0 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3、竖式计算的简便书写格式:一位数和三位数中0 前面的数字对齐 .与哪一位相乘所得的积的末尾就要与那一位对齐,再看三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1、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组成(1)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万以内数的读法、1、从最高位开始读、2、末尾有零一个也不读、3、中间有零只读一个零、4、读作用汉字3、万以内数的写法、1、从最高位开始写、2、写作用阿拉伯数字二、认识一万1、一万的读法与写法读作:一万写作:100002、一万的组成1 个一万是一万2 个五千是一万 5 个二千是一万10 个一千是一万20 个五百是一万50 个二百是一万100 个一百是一万200 个五十是一万500 个二十是一万1000 个十是一万2000 个五十一万5000 个二十一万8 个1250 是一万80 个125 是一万4 个2500 是一万40 个250 是一万400 个25 是一万三、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1、比较方法比较大小时首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2、比较大小事注意单位转换举例:(1)1 吨○800 千克比较时转换单位1 吨=1000 千克1000 千克>800 千克,由此得出1 吨>800 千克举例:(2)10 米○100 分米比较时转换单位100 分米=10 米10 米=10 米,由此得出10 米=100 分米四、近似数1、什么是近似数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是近似数2、求近似数的方法(1)四舍五入法:满五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舍去。
例:65≈7064≈60(2)进一法:只要大于零就可以向前一位进一。
例:61≈70(常用于购物问题)3、什么是“≈”“≈”叫做约等于号,读作约等于。
4、注意点(1)、估十位看个位,估百位看十位,估千位看百位,以此类推。
(2)、现阶段我们常用的是估百位和千位,因为这样方便计算。
五、估算1、为什么要学习估算估算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知识,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点。
2、估算的方法(1)估算要求先估后算也就是先求出2 个数的近似数,然后把两个数的近似数相加、减,得出的的数不用求近似数。
(2)估算时要注意两个数都要估相同数位。
例:3652+4287≈4000+4000=8000,本题两个数估的都是千位。
3652+328≈3700+300=4000,本题因为328 最多只能估到百位,所以3652 也最多估到百位,所以3652≈3700。
、3、购物问题购物问题是估算时的特殊问题,此类问题估算时多用到“进一法”也就是在百342 元的物品时我们应该吧342 元估成350 元或400 元去计算。
6、购物问题购物问题更多的是合理计划与估算的结合,此类问题对于生活实践考察的较多,需要对于收入,剩余和其他消费有一个估算。
直到算到最后一位。
齐,各位乘起。
并且注意要加进上来的数。
认识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口算乘法1、乘法定义: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2、口算方法: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然后将乘得的所有 积相加。
举例:口算 123×3,方法是首先求 100×3=300,20×3=60,3×3=9,然后计算300+60+9=369,所以 123×3=369。
二、笔算乘法笔算方法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由各位乘起,不满十的直接写下来,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剩下的依旧写下来。
乘下一位时得出的得数加上进上来的数, 然后在写数和进数,以此类推 在计算是要注意相同数位对三、线段图与倍的初步线段图中的每一段都代表一倍,并且每一段都表示这相应的数,两个数相乘就能得出整段线段代表的总数。
举例:上图一段代表223 千克,牛有 3 段,所以牛的质量就是223×3=669(千克),由此题我们也可以得出牛的体重是雄狮的三倍。
四、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重点知识:0 乘任何数都得0。
中间有零的乘法末尾有零的乘法五、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不求近似数。
举例:251×4≈250×4=1000六、解决问题—钱怎么花钱怎么花的问题要注意审题和搭配,简单来说就是80 元去买几种东西,钱要花的合理!第三单元图形运动(一)一、平移1、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注意:(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3)平移是由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4)画图形平移时要注意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
2、常见的平移现象推拉窗的移动、伸缩门的移动、电梯的移动、升国旗、小汽车整体移动、传送带、缆车、抽屉等。
二、旋转1、旋转的定义: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注意:(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即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图形旋转后位置有可能没有发生改变。
2、常见的旋转现象旋转门、车轮、旋转木马、风车、摩天轮、直升机等。
三、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现象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注意:(1)画对称轴时常用虚线。
(2)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4)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5)只要有一条对称轴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6)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2、常见的轴对称现象(1)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数量:长方形(2 条)、正方形(4 条)、菱形(2 条)、圆(无数条)、等腰三角形(1 条)、正三角形(3 条)五角星(5 条)(2)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现象:蝴蝶、书、本、足球、篮球等。
(3)常见的轴对称汉子:田、日、口、回、吕、天、大、人等汉子。
(4)数字0 到9 中0、1、3、8 这几个数字是轴对称数字。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口算除法1、除法的定义:已知两个因数(乘数现在的叫法)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口算方法方法一:80÷4=20,把80 看做8 个十,8 个十除以4 就等于2 个十,2 个十就是20。
方法二:84÷4=21,用被除数的每一位上的数除以除数然后把他们的商加起来的和就是算式最后的商,80÷4=20,4÷4=1,20+1=21。
二、二位数除以一位数1、没有余数的除法(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的笔算方法: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将所得的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除以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有余数的除法(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在写横式时,一定要写余数,余数的单位名称与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商的单位名称则不一定与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2)、当被除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时,在语言叙述中要加上“大约”“大概”等词语,或者描述成“几倍多一些”更合乎情理。
注意:(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当个位不够商1 时,要用0 来占位。
(2)、在计算除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第一位不够除时要退到下一位除,其它位不够除时要用0 站位。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哪一位除以除数有余数的,就和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2、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上数的大小,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与除数相等,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的位数相同。
四、有0 的除法1、0 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2、笔算商中间有" 0"的除法,在除的过程当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 0"或小于除数,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 0",要在这一位上写" 0"。
这个" 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正好除尽,且被除数的个位是" 0",就在商的个位上写" 0"。
这个" 0"一定要写," 0"起占位的作用。
4、由于" 0"除以任何不是" 0"的数都得" 0",因此,写竖式时,可以省略用" 0"作被除数的这一过程,得出竖式的简便写法。
五、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时要多角度考虑,灵活运用多种解答方法。
2、解决问题之前要充分考虑题中的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
3、每列出一个算式,都要想一想求出的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
拓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57÷6=9∙∙∙∙∙∙∙∙3除数=(被除数-余数)÷商6=(57-3)÷9商=(被除数-余数)÷除数9=(57-3)÷6余数=被除数-商×除数3=57-9×6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1、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要先算乘法、除法。
2、不管乘法、除法在算式前,还是后,都要先计算。
算式改写:①480÷6=80 在算式改写中由①和②综合为③②86-80=6 在比计较三个算式中会发现③中没有综合算式:③86-480÷6 80,再比较就会发现80 被替换成了①中的算式80=480÷6,由此我们会发现由分步合并为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其中两个算式中同时存在的数会被替换成求出这个数的算式。
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算式改写:①86-80=6 在算式改写中由①和②综合为③②6×60=360 在比计较三个算式中会发现③中没有综合算式:③60×(86-80)6,再比较就会发现6 被替换成了①中的算式6=86-80,由此我们会发现由分步合并为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其中两个算式中同时存在的数会被替换成求出这个数的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