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分析
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中的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中的裂缝控制措施建筑物结构设计在施工中对裂缝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裂缝的产生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裂缝控制措施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重点讨论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中的裂缝控制措施。
I. 引言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裂缝控制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II. 结构材料的选择在裂缝控制方面,合适的结构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采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以降低材料的开裂和断裂概率。
常见的选择包括高强度混凝土、耐久性较好的钢材等。
III. 结构布局结构布局是裂缝控制的关键。
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在布局设计中尽量减少刚度和温度变形的不一致,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通过优化构件的位置和尺寸来实现。
IV. 构件的设计1. 梁柱结构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在梁柱结构的设计中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和尺寸配置,以减少应力集中和变形不一致。
此外,要求在结构的设计中考虑荷载和温度变化对梁柱结构的影响。
2. 墙体结构在墙体结构的设计中,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采用适当的墙体厚度和钢筋配筋,以增加墙体的抗裂能力。
此外,要求在墙体的设计中考虑地震和风荷载对墙体的作用。
V.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温度和湿度是造成建筑物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温湿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设置伸缩缝、使用适当的防水和保温材料等。
VI. 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对于裂缝控制至关重要。
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
VII. 结论裂缝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建筑物结构设计规范中,裂缝控制措施被严格要求和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产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常见的裂缝有建筑物结构裂缝、装修裂缝和装饰材料裂缝等。
裂缝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原因:地震、地面沉降、地基沉降等自然灾害会引起建筑结构的裂缝产生。
2. 结构设计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如结构刚度不足、结构尺寸设计不当等,会导致裂缝产生。
3. 施工工艺问题: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比如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到位等,会导致裂缝产生。
4. 材料问题:建筑结构中使用的材料质量问题,如混凝土强度不够、钢筋锈蚀等,会引起裂缝的产生。
5. 变形问题:建筑结构受荷载作用时的变形问题,如温度变形、水平位移、竖向变形等,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为了控制建筑结构中裂缝的产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合理设计:在建筑结构的设计阶段,要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结构的尺寸和刚度,避免设计上的问题导致裂缝的产生。
2. 优质材料: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确保材料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从根本上避免因材料问题而产生裂缝。
3. 施工工艺控制: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振捣到位等,避免施工工艺问题导致裂缝的产生。
4. 建造监控: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建造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失误导致裂缝的产生。
5. 维护保养:及时对建筑结构进行维护保养,防止外界环境的侵蚀,减少因变形问题导致的裂缝产生。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控制裂缝产生需要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控制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房屋建筑中如何控制裂缝问题分析
关于房屋建筑中如何控制裂缝问题分析研究摘要: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解决好裂缝问题既可以保证住宅的使用性能,也可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
本文主要论述了房屋裂缝的种类,分析了房屋建筑中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了控制裂缝的措施和方法,以解决房屋建筑的裂缝问题,从而提高房屋的工程质量,达到延长房屋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文是个人的一些见解,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房屋;裂缝;梁板;墙体;前言混凝土材料本身是带裂缝工作的,出现某种程度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就要求我们认识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并采取相应控制技术对裂缝进行控制,达到抗裂防渗目的。
一、房屋建筑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房屋建筑中裂缝的种类有多种, 例如竖直裂缝、水平裂缝、斜裂缝等。
这些裂缝一般在施工后不久(1 个月~ 3 个月) 就开始出现, 并随时间发展, 有的数年才稳定。
其产生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多样。
1、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
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
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而砌体温度不变,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
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的更快,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
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加之钢筋混凝土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差别较大(钢筋混凝土为10×10-6,砖砌体为5×10-6),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并导致砖砌体中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当这个剪应力和拉应力超过了砖砌体的允许应力,就会产生裂缝。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裂缝问题与结构设计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为了有效的控制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以工程实际的地质条件为依据,据其结构形式,不断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并且制定完善的裂缝防治措施。
另外强化工程施工监管制度,保证施工单位依照规范制度严格执行,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1、建筑结构裂缝的危害裂缝的存在主要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下面几个方面的危害:(1)建筑结构刚度降低。
裂缝的产生会导致裂缝截面位置的中性轴出现上移的情况,特别是在裂缝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建筑结构的变形也会不断的增加,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刚度下降。
另外,随着刚度的下降,建筑结构在高压的作用下,其对应的疲劳度也会发生降低的现象。
(2)抗剪能力降低。
裂缝的产生和存在不但会导致建筑结构刚度降低,还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抗剪力出现下降,因为裂缝的产生会导致建筑结构各个截面出现严重的开裂,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被破坏,从而导致支撑抗剪作用的截面面积减少,进而导致整个结构的抗剪力大大的下降。
(3)导致强度下降。
在建筑结构中,裂缝的产生会成为空气、水分及其他侵蚀介质侵蚀钢筋的通道,久而久之使钢筋产生锈蚀。
从而削弱了钢筋的受力截面积,在有防水的部位还会引起漏水,影响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产生的原因2.1 温度应力影响在建筑工程中,温度应力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而温度应力出现变化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存在自生应力和约束应力。
建筑物结构内外温度不同使得建筑结构自身产生的温度应力是自生应力,常出现在一些尺寸较大的构件上。
当早晚温差变大或者混凝土表面散热率不均匀,建筑物就会产生这种自生应力使建筑工程表面出现裂缝缝。
例如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按照要求对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内部热量比混凝土表面温度散发速度慢,混凝土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出现显着的压力变化,导致混凝土撕裂变形,出现裂缝。
2.2 地基下沉影响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的原因有很多,客观上讲,建筑物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土质差别较大等原因都会造成地基沉降不均匀;主观上讲,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不当、地基处理方式过多、平面变化造成楼面荷载不均、建筑物纵墙刚度过低、建筑设计不规范等原因也会使地基沉降不均匀。
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析 张嘉驿
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析张嘉驿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注重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
然而,裂缝一直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产生裂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控制裂缝问题,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提高。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控制措施1、建筑结构设计裂缝危害性分析(1)建筑建设过程中要切实提高针对建筑安全性问题处理,保障建筑结构整体合理化运行,降低钢性成本,在建筑建设整个过程中,要推动整体工程结构管理,加大建筑裂缝严重问题处理,降低刚度和高压力,保障建筑工程建设合理化水平。
(2)抗剪能力降低也会威胁到建筑物安全和稳定性,建筑截面如果出现问题,要不断推动建筑结构管理,保障建筑整体抗剪能力。
(3)建筑整体强度降低,工程结构整体强度降低中,最主要原因就是建筑裂缝抗剪能力比较弱,要保障建筑工程产生裂缝,需要提高建筑混凝土内部水和空气质量,推动建筑结构整体结构工程强度。
针对建筑整体工程耐久性,保障工程建设后期的管理工作。
2、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2.1荷载因素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成后,需要考虑到来自机构构建和来自整个建筑系统的荷载。
这些外荷载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带来压力,如果长期处在一个高于设计标准的荷载值,就会随着时间的积累产生荷载裂缝,这主要和动、静荷载和次应力息息相关。
2.2温度因素温度应力裂缝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国土受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其表现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在巨大的湿热差下,热胀冷缩现象就更加明显。
在项目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过程中,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就很难把控其中的参数。
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大量水分流失就会造成建筑裂缝的自身。
如果在内外部温度、湿度差异过大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表层就会率先团结,内部则相对滞后,这种情况也会造成裂缝,并且会沿着结构线不断的延伸。
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探讨
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裂缝会对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外观造成影响。
为了控制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设计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确定结构的形式和布局:结构的形式和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荷载情况,以适应力学特性和应力分布的要求。
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局能够减小应力集中,降低裂缝的发生风险。
2. 控制结构变形:通过控制结构的变形来减小裂缝的发生和扩展。
在四周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结构的刚度,可以减小变形,从而减小了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3. 合理设计结构连接点:连接点是裂缝发生和扩展的薄弱部位。
为了减小裂缝的风险,设计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计连接点,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以提高连接的强度和刚度。
4. 合理设计和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是导致裂缝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确定混凝土用量和配合比,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减小裂缝的发生和扩展。
5. 采用适当的预应力和钢筋配筋:适当的预应力和钢筋配筋可以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选取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的数量和布设方式,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6. 控制荷载施加和变化速度:荷载的施加和变化速度对结构的变形和应力水平有直接影响。
为了减小裂缝的风险,应该合理控制荷载的施加和变化速度,避免荷载突然增大或减小,以免对结构造成较大的变形和应力。
7. 合理选择材料和使用优质材料: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直接影响结构的抗裂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材料,采用优质材料,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和抗裂性能。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解析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解析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建筑的损坏和安全隐患。
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对策,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原因一:基础不牢固
建筑结构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建筑的关键部分。
如果基础不够牢固,会导致地基下沉、
土壤松动或者不均匀的沉降,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缝。
此时的对策是通过增加地基深度、
使用加固材料或者重新固定基础来解决。
原因二:材料不均匀或质量不高
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高或者材料不均匀,会导致建筑结构不稳定或者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引起裂缝。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
原因三:设计不合理或者结构不稳定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缺陷或者结构不稳定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
评估和修改建筑结构的设计,确保其能够承受正常的荷载和应力。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需
要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原因四:自然灾害或外力作用
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等)或者外力作用(如车辆碰撞)也是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
常见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使用对应的抗震设计方案、增加建筑结构
的稳定性、提高结构的韧性以及加入防护装置等。
在解决建筑结构出现裂缝问题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具体的原因,并
针对性地采取正确的对策。
持续的维护和检测也是确保建筑结构稳定的重要步骤,定期进
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裂缝问题,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和耐久的关
键。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房屋建筑等工程质量的重要性,由此对建筑工程施工方的相关工作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在针对建筑结构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造成建筑结构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结构在实际投入市场应用后,存在显著性的裂缝问题,即建筑外观存在裂纹。
裂纹的产生不仅威胁着建筑稳定性,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当建筑结构基底层出现显著性的不均匀沉降时,外层墙体受到的作用力呈现一种不均匀的趋势,也会导致墙体裂缝。
为了提升建筑结构质量,提高建筑使用后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出了控制裂缝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推动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控制措施引言建筑结构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能。
本文阐述的建筑结构裂缝问题是建筑结构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
通过具体分析裂缝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并据此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修补。
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干预,尽量降低裂缝出现概率,同时采用裂缝灌浆和填充等方法对已经产生的裂缝进行修补,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1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特点要找到裂缝产生的原因,首先就是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裂缝的特点,才可以更具有针对性。
裂缝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裂缝的方向一般为竖向裂缝,其长度受到墙体的高度影响,墙体中间的位置裂缝是最宽的,并以此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变细而消失;第二,裂缝分布比较集中,数量较多,墙体中间裂缝数量大于两端且裂缝最大;第三,裂缝一般在拆模后产生,温差变化对裂缝产生影响很大,裂缝在大气中暴露后,时间越长裂缝数量越多,但不影响裂缝宽度,同时修补后的裂缝依然有着轻微漏水现象。
2建筑结构形成裂缝的具体原因2.1温度差异根据裂缝的特点,不难看出墙体裂缝的产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最常见原因,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温度的变化会使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墙体产生裂缝。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解析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解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控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裂缝的产生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和美观性。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对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析。
本文将从裂缝的成因、控制方法以及解析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裂缝的成因1. 材料问题:建筑材料的选用和质量问题是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
材料的强度、变形特性、收缩膨胀性能和损伤性能等都会直接影响裂缝的产生。
2. 设计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错误估算和不合理确定结构构件尺寸、布置等都会直接导致裂缝的产生。
比如构件应力的集中、构件受力不均、梁柱连接不合理等都会引起裂缝。
3. 施工问题:错误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不当、施工中的振动、温度变化以及搅拌不均匀等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裂缝的控制方法1. 合理设计:要尽可能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布置方式、尺寸搭配等来避免裂缝的产生。
在设计中也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收缩和膨胀性能,尽量减少应力集中。
2. 优质材料:建筑结构的选材是影响裂缝产生的关键因素,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3. 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均匀性和砼的充实性,避免梁柱连接处的错位和砼浇筑时的振动等。
4. 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通过对混凝土进行预应力处理,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产生。
三、裂缝的解析技术1. 建筑监测:为了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裂缝问题,需要在建筑结构完工后进行全面检测。
常见的检测方式包括视觉检测、物理性能测试、超声波检测、电测法等。
2. 数值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建筑结构的裂缝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有效预测裂缝的产生位置、范围和形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3. 监控系统:在建筑结构中安装裂缝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裂缝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4. 建筑材料研究:通过对建筑材料的研究,开发更加具有抗裂性能的材料,可以有效解决裂缝问题。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摘要】建筑结构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强度不足、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和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墙体裂缝的发生,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选用适当的建筑材料,加强地基处理,提高墙体强度,并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监管。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墙体裂缝的产生,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的发生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性,还会危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因此对于墙体裂缝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避免墙体裂缝问题给建筑工程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关键词】建筑结构,墙体裂缝,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强度不足,建筑材料,质量问题,设计问题,控制措施,建议,建筑材料选用,地基处理,墙体强度,监管加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结构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出现裂缝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裂缝的出现给建筑工程带来了诸多隐患,因此对于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裂缝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强度不足、建筑材料质量问题以及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等。
了解裂缝形成的原因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防止裂缝的产生。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结构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建议,以帮助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更加科学、合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2. 正文2.1 建筑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建筑结构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强度不足、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和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地基沉降是导致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基沉降可能是由于地基土质不均匀或承载力不足造成的,长期受重物压力也会引起地基沉降,使墙体承受不均匀的力而出现裂缝。
温度变化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季节更替或昼夜温差较大时,墙体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易出现裂缝。
强度不足是墙体裂缝的另一主要原因之一。
建筑现浇板上下贯穿裂缝应力分析控制
建筑现浇板上下贯穿裂缝应力分析控制现浇板上下贯穿裂缝的出现通常是由于表面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承载能力而引起的。
这种裂缝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控制。
要对现浇板上下贯穿裂缝的应力进行分析。
在现浇板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会产生应力。
这些应力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向,即垂直于现浇板平面的水平应力和平行于现浇板平面的垂直应力。
水平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而垂直应力主要由于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引起的。
在进行应力分析时,需要考虑现浇板的几何形状、材料的特性、施工工艺等因素。
通常,现浇板的弯曲应力最大,而在上下贯穿裂缝处,应力会集中。
要控制现浇板上下贯穿裂缝的应力,需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小应力集中。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现浇板的上下贯穿裂缝处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可以有效地减小应力集中,使应力能够得到分散和释放。
在伸缩缝处还可以设置防水层,以防止水渗透进入裂缝,进一步减小裂缝的扩大和深化。
另一种方法是在现浇板的上下贯穿裂缝处设置钢筋。
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降低应力集中。
还可以通过调整钢筋的布置和数量,进一步改善裂缝的控制效果。
还可以在现浇板的施工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控制剂。
控制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早期强度发展,从而减小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通过适当的养护措施来调整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进一步控制裂缝的形成和发展。
现浇板上下贯穿裂缝的应力分析和控制是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可以减小应力集中,降低裂缝的形成和扩大,提高现浇板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解析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解析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可能非常多样化,包括设计缺陷、材料问题、施工质量、建筑本身的自然变形等。
下面将就这些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设计缺陷设计缺陷是导致建筑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可能存在计算不准确、未考虑实际工况、梁柱布置不当等问题。
解决对策:在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师应该对建筑结构的各项参数进行准确计算,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抗震、抗风等能力符合要求。
还应该注重结构布置的合理性,保证结构的受力均衡,减小应力集中。
二、材料问题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也会导致结构裂缝的出现。
混凝土中可能出现骨料不均匀、水灰比偏大或偏小等问题;钢材可能存在锈蚀、强度不达标等问题。
解决对策: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需要在采购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
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养护、钢材的安装等各个环节都符合相关标准。
三、施工质量施工质量问题也是导致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一。
包括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监理不到位等。
解决对策: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艺的规范性。
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加强监理力度,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四、自然变形建筑结构自然变形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季节性的降雨和干旱引起的土体收缩等。
解决对策: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自然变形的影响,对结构进行合理的伸缩控制。
在养护期间对结构进行定期巡视和维护,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裂缝的扩大。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可能包括设计缺陷、材料问题、施工质量、自然变形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设计阶段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合理的布置,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同时考虑自然变形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伸缩控制和定期维护。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和解决建筑结构裂缝的问题,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摘要:为有效预防和处理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建设单位应明确结构裂缝的成因、类型和有效对策,全面掌握各种结构裂缝处理技术,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配比。
本文从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危害及成因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裂缝处理技术,以期有效地解决结构裂缝问题,对提高房屋建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处理技术要点1建筑结构设计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1.1应力裂纹塑性收缩、碳化收缩等收缩问题会引起混凝土结构裂缝,一般称为应力裂缝。
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体积经常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收缩。
此时,由于支架的约束,墙板周围不能自由延伸。
如果混凝土收缩导致一定的粘结力,就会导致现浇板开裂,而混凝土结构的开裂部位一般会出现在应力相对集中的部位,进而产生应力裂缝。
而且,如果过早拆模,混凝土还没有最终凝结,此时对混凝土施加压力,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变形开裂。
在实际工程中,应区分应力裂纹和温度应力裂纹。
1.2塑性收缩变形塑性收缩变形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的塑性收缩引起的,从而导致裂缝现象。
通常在混凝土终凝前和塑性状态下。
由于上部混凝土的均匀沉降是有限的,如果上面有大的骨料、钢筋或大平面面积的混凝土,水平收缩小于垂直收缩,就会产生不规则的深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多平行分布,间距很小,约0.5mm。
1.3基础裂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在建筑地基基础上进行的。
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处理水平对工程的施工和正常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现阶段城市用地紧张的加剧,一些软基开始建设,软基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地基不均匀沉降反映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中,即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应力分布,导致墙体开裂。
如果不注意裂缝的发展,裂缝的肆意发展又可能使不均匀沉降更加严重。
2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措施2.1合理设计混凝土材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选择混凝土材料要考虑很多因素,主要考虑混凝土本身的强度和混凝土浇筑构件的厚度。
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控制裂缝
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控制裂缝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旦出现裂缝问题,就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影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裂缝,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首先,我们必须准确地了解裂缝的形成原因。
建筑结构中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温度变化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建筑材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这就会导致建筑结构的裂缝问题。
特别是在某些极端天气条件下,如严寒冰雪或高温高湿,建筑材料的膨胀和收缩更为明显。
二、建筑物自重建筑材料本身有一定的弹性,但当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材料的承重压力会逐渐增加,这就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中的裂缝。
三、地震地震是建筑结构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它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引起裂缝的出现。
以上三个原因是造成建筑结构中裂缝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控制裂缝的方法:一、正确选择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选择有一定弹性的材料。
另外,建筑材料的承重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承重能力过低,那么在建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
二、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使用专业的软件模拟建筑物的结构,以便准确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和承重能力。
通过模拟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裂缝的控制。
三、设置适当的伸缩缝和支撑结构建筑结构中的伸缩缝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解决建筑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膨胀和收缩问题。
同时,我们也可以安装适当的支撑结构,在建筑结构中起到稳固和加强的作用,从而减少裂缝的发生。
四、优化建筑设计在建筑结构中,有些设计可能有一定的缺陷,这将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优化设计,确保建筑物有一个稳固的结构,并能够承受各种环境的变化。
上述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控制裂缝的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1. 引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和承载能力。
然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结构的美观性,还可能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分析和控制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裂缝类型及成因分析2.1 常见裂缝类型2.2 裂缝成因分析3. 裂缝分析方法3.1 细观分析法3.2 宏观分析法4. 裂缝控制措施4.1 确定预应力筋的合理布置4.2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4.3 增加结构的刚度4.4 采取裂缝预应力控制技术5. 结构施工与维护中的注意事项5.1 施工时的质量控制5.2 维护中的裂缝监测与处理6.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6.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 裂缝控制相关标准7. 结论附件:裂缝分析报告、结构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用于指导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2. 裂缝控制相关标准:包括收缩裂缝控制、温度应力控制等方面的标准,用于指导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设计和施工。
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维修技术手册1. 引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和承载能力。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结构的美观性,还可能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修复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裂缝类型及原因分析2.1 常见裂缝类型及特征2.2 裂缝形成原因分析3. 裂缝维修方法3.1 裂缝修复材料选择与使用3.2 表面裂缝维修方法3.3 深度裂缝维修方法3.4 裂缝注浆技术及注意事项4. 结构维护与检测4.1 结构维护措施4.2 裂缝监测指标及方法4.3 维修后的结构检验与评估5. 法律法规及标准5.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维修技术规范5.2 结构维护管理相关标准6. 结论附件:裂缝维修方案、维修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维修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用于指导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和维护工作。
关于房屋建筑结构楼板裂缝的分析和控制措施
建筑结构楼板裂缝的分析和控制措施一、建筑结构楼板裂缝的主要类型根据当前房屋整改工作中资料收集数据发现,楼板裂缝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1纵向裂缝,这种裂缝最为常见,也就这沿着建筑物纵向出现一道裂缝,主要就是板下皮,上下贯通的并不多见。
1.2横向裂缝,也就是沿着建筑物横向所出现的裂缝,一般出现在跨中1/3 的范围内,与纵向裂缝一样板下皮居多,贯通的较少。
1.3不规则裂缝,也就是裂缝没有任何规则可言,既不是纵向、也不是横向的裂缝,这种裂缝在任何楼板结构中都可能出现。
1.4角部裂缝,也就是房屋的各个角上出现的裂缝,一般是板下皮。
1.5顺埋电线管方向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较常见,一般出现在楼板下皮。
二、房屋结构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房屋结构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设计上的原因,也有施工过程中原因,还有使用过程中的原因,根据已完成项目建筑工程的结构楼板裂缝资料收集做了如下总结:2.1 设计方面的原因。
设计单位为满足建设单位的经费需求,未按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未设计“2缝1带”(伸缩缝、沉降缝与后浇带)或仅设计沉降缝,施工图交底时,设计单位未向施工单位陈述清楚,未向建设单位陈述必要设置重要意义。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设计规范不重视,施工单位总是以“按图施工”为理由未设置(伸缩缝、沉降缝与后浇带)或少设置。
设计单位为满足建设单位的建造成本需求,结构设计降低含钢量即配筋率、降低混凝土指标即砼含量,用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方式来达到设计验算满足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
楼板板厚不足。
现在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基本上都是 C30,就其材料强度来说不存在强度不够的问题,但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骨料粗细、水灰比等混凝土配料信息总是凭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结果控制,但不能完全考证和控制。
因此楼板的刚度与板的设计厚度有关、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原因综合因素有关。
在我们楼板跨度比较大或是异形板中过分相信设计单位的计算软件设计荷载值,会不会忽略了挠度计算值,从而把板的厚度取得比较薄,虽然我们施工中的板配筋足够了,但是由于挠度过大板也会开裂。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与防火控制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与防火控制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与防火控制的关联性,强调在结构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
通过良好的基础设计、适当的结构形式选择和合适的材料应用,可以有效减缓裂缝的产生。
在防火控制方面,通过防火建筑设计、使用防火建筑材料、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合理设计和配置灭火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的防火水平。
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于安全居住和工作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控制;防火控制;基础设计引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和防火控制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裂缝控制关乎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而防火控制则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
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的关联性以及在结构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一、裂缝控制与防火控制的关联性裂缝控制与防火控制的关联性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在裂缝控制方面,选用具有较好抗变形性能的材料可以有效减缓裂缝的产生。
在防火控制方面,需选择具备良好防火性能的建筑材料,以降低火灾发生时材料燃烧的可能性,减缓火势蔓延。
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裂缝控制和防火控制要求。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可以减少结构受力引起的裂缝,同时在防火方面,某些结构形式可能更有利于防火隔离。
因此,在结构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裂缝控制和防火控制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
良好的基础设计也是裂缝控制和防火控制的基础。
基础是建筑的支撑系统,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减缓裂缝的产生,并在火灾发生时确保建筑的稳定性。
基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建筑结构的特点,以满足裂缝控制和防火控制要求。
在防火控制方面,建筑的整体设计也需要考虑阻止火势蔓延的措施。
通过合理设置防火墙、防火隔离带等设计,可以有效控制火势传播,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
这与裂缝控制的理念相呼应,都是为了保障建筑在面临不同威胁时能够保持安全[1]。
二、结构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一)良好的基础设计在建筑工程中,良好的基础设计是确保结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关键步骤,通过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建筑荷载和基础形式等因素,设计者可以降低基础沉降引起的结构变形,从而有效减少裂缝的发生可能性。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解析
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解析建筑结构中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材料问题、设计问题、施工问题和使用环境问题。
下面将对每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材料问题:1.材料质量不合格:如果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设计要求,容易出现裂缝。
对策: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选择和采购材料,确保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杜绝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使用。
2.材料的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建筑材料的性能包括强度、韧性、抗渗性等,如果材料的性能与设计要求不一致,易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对策: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确保材料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二、设计问题:1.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如不考虑地基状况、不合理的布置、不合理的受力分配等,容易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对策: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地基状况、合理布置结构、合理分配受力,确保结构设计合理。
2.设计参数选取错误:设计中的参数选取错误也是导致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一。
对策: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设计参数,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三、施工问题:1.施工操作不当:如果施工操作不标准、不规范,如混凝土拌和工艺不当、钢筋绑扎不牢固等,容易导致结构裂缝。
对策: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施工操作规范。
2.施工过程中温度变化过大: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如果温度变化过大,会导致结构出现热裂缝。
对策: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温度变化,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以防止结构发生热裂缝。
四、使用环境问题:1.地基沉降: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对策:在地基处理和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地基处理的质量,加强地基检测和监测,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2.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对策: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确保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试论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试论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在建筑施工中,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占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否关系着建筑质量的实现,为此,要想提高整个建筑物的建设质量,建筑施工单位就要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而建设中对加强建筑裂缝的控制及维护,能够提高建筑的建筑质量。
本文主要是从建筑结构设计的角度,就建筑中裂缝问题的出现做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促进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
标签: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控制;对策引言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
混凝土是当今被人们所使用的主要的建筑材料,这就证明了混凝土结构极强的实用性的优点。
虽然混凝土应用的广泛,但是混凝土结构在质量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还是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解决混凝土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扩大其在建工程中的作用,最终能够获得安全性极高的建筑物。
同时,还应该重视裂缝问题的出现,尽量避免在建筑结构中有裂缝,或者把裂缝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混凝土结构裂缝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直困扰着工程质量,一旦出现较大裂缝就造成建筑质量的下降,使建筑出现安全隐患,这也会给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塑性沉降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建筑的钢筋和模板等对混凝土的骨料的沉降所造成的,这种裂缝的产生会给建筑物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在建筑的施工中,模板的绑扎操作如果不能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也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
(二)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原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塑性沉降裂缝产生原因有所不同。
收缩裂缝的出现多是由于建筑物浇筑阶段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影响,高温或者是大风等因素造成混凝土塑性状态不能得到有效处理,这就使得混凝土中的水分會发生快速蒸发,最终形成裂缝,这种原因引起的裂缝多出现在建筑的表面。
(三)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混凝土表面散热快及早晚温差悬殊大而造成的,这种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原因分析与控制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摘要:在建筑工程中,裂缝的产生,对工程的危害性较大,使得工程结构的刚度、强度以及抗剪能力都不断降低,进而为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为了控制和避免裂缝的产生,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希望对以后裂缝的出现起到一些防止作用,减少裂缝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结构裂缝;结构设计;预防措施0前言建筑裂缝直接影响建筑质量与安全使用。
普通裂缝虽不能直接造成建筑的坍塌,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但是它会造成建筑的渗漏、保护层的脱漏,导致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等一系列影响,而这些影响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影响建筑的外观的同时,还为建筑的安全埋下了伏笔。
通常在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面前,往往由于裂缝问题,导致地震来袭时建筑结构由于地震荷载而承受不住承整个建筑的重力,造成坍塌,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对此必须采取高度重视。
1、裂缝的危害性在建筑工程中,裂缝对工程结构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1 刚度降低裂缝的产生,会使得裂缝截面处的中性轴发生上移,尤其是裂缝比较严重时,工程结构的变形也会不断的加大,进而造成整个结构的刚度降低。
与此同时,随着刚度的降低,工程结构在高压力的作用下,其相应的疲劳度也会有所下降。
1.2 抗剪能力下降裂缝不仅会使得工程的刚度下降,而且还会使得整个工程结构的抗剪力大大降低,这是因为裂缝的产生,使得工程的各个截面出现严重的开裂,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被严重破坏,进而支撑抗剪作用的截面面积减小,从而整个结构的抗剪力就会大大降低。
1.3 强度降低在建筑工程中,裂缝的产生还会使得整个工程结构的强度降低。
因为,在工程结构中,裂缝的产生,造成钢筋外露,这样,极易导致水分和空气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造成侵蚀,最终引发混凝土发生质变,从而结构强度就会大大降低,随着强度的降低,裂缝也会不断变大,进而整个结构的耐久性降低,影响建筑的使用性能。
2、结构裂缝的原因与产生位置建筑裂缝主要分为荷载裂缝和非荷载裂缝两个方面,包括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物理性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20T11:16:09.3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作者:施新华
[导读] 有必要对建筑结构的裂缝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本文分析了引起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目前,在建筑结构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
但是,在这些钢筋混凝土建起的建筑结构中裂缝现象依旧较为常见,这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所埋下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人身安全。
因此,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裂缝的控制处理工作需要得到行业相关人员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成因;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结构细节设计体现了建筑的整体设计质量,而建筑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结构细节设计的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建筑的美观性,同时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建筑结构的裂缝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本文分析了引起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
1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危害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存在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危害,具体体现为:大大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刚度,这是因为裂缝导致截面位置的中轴发生形变,出现位置上移或上移趋势,降低建筑结构的刚度;降低建筑的抗剪能力,裂缝的出现使得建筑界面的抗剪性能降低,从而导致结构的稳定性下降;3.大大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裂缝,导致混凝土钢筋裸露,钢筋裸露后会受到空气和雨水的共同作用,使得钢筋生锈,降低建筑结构强度,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也就大大降低。
2现浇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现浇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除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采购不符合工程施工标准的混凝土材料、温度变化、膨胀收缩或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外荷载力过大、养护环境不当等。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导致建筑物的结构也有所差别,而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性能、荷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合理选择混凝土的种类、数量及配方,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概率,而实际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混凝土选择的不合理或建筑结构荷载不够均匀等因素也成为现浇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会出现化学收缩或干燥收缩所导致的体积缩小的情况,而在这个过程中收缩速度过快也会产生裂缝现象,如用水量过大、水泥活性过高、集料不合理等都会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3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3.1确立正确的设计概念
建筑混凝土的设计概论反映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主要思路,正确梳理工程结构计算所需要的力学知识、建筑结构分析、原材料性能等部分的知识,从而为建筑设计方案确立一个正确的设计目标。
而正确的建筑混凝土设计概念的确立,也可以协调整体建筑与各分部构件的矛盾。
同时也可以确定建筑混凝土的实际负荷,保证整体混凝土设计方案抗裂性能良好且成本较低。
建筑结构设计概念的确立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即人为实际考察和计算机数据验算,首先应用计算机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核实,同时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程序的计算原理、适用范围等进行选择判断,同时综合分析变形、配筋、内力及结构周期等方面正确、规范与否,确定混凝土施工的类型、配方等信息。
3.2合理设计混凝土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自身的强度和混凝土浇筑构件的厚度等因素,混凝土强度一般与水泥用量、水灰比例、原材料强度等因素成正比,而混凝土强度提升会增加现浇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概率,再加上现浇板、梁等构件本身面积也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因此为了避免由于板、梁强度差异过大而导致的裂缝,在板、梁的浇筑设计时应规板、梁强度的不同等级,如梁混凝土的强度参数小于C30,而板混凝土强度参数应为C20。
同时柱、墙及节点核心区的现浇混凝土强度可略高于梁、板。
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规定现浇混凝土板的厚度,以板的计算跨度为依据,同时综合考虑楼板内部管线等因素,现浇板的厚度应不小于板跨度的三十分之一。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对顶层楼板之间设置相应的通风及保温隔热层可以有效的避免现浇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如架空隔热板、煤渣保温层等。
隔热层的设置可有效控制建筑表面对于热量的吸收,从而控制顶板、墙体的温度差异,避免由于温度差异过大导致现浇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3.3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综合素质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施工质量,在图纸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明确混凝土实际浇筑的细节,可以通过添加图解和文字说明来帮助进一步理解,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人起着主要作用,所以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
因此,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3.4设置变形缝
建筑沉降会导致裂缝的出现,为有效解决沉降造成的裂缝问题,可以在建筑中设置变形缝,通过变形缝避免地基沉降造成的建筑裂缝,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变形缝主要包括沉降缝和收缩缝。
沉降缝。
沉降缝指由于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层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他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可以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
可以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结构处、建筑中有明显荷载差异或高度差异部位、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的转折等部位设置沉降缝。
伸缩缝。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产生胀缩变形而产生裂缝的构造,可以通过对建筑结构的伸缩调节缓解建筑减小部位的承受的应力,进而起到稳固建筑结构,防止产生裂缝的作用。
3.5预应力与结构设计
在最近几年的现场状况来看,预应力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几何结构的尺寸、预应力筋的用量以及预应力结构抗裂程度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时取梁长的1/15,在现有设计与施工水平下,一般用1/18~1/20,既可以减少用钢量,还能减少结构自重。
例如,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应当确保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避免平面布置形状出现突变的情况。
在平面存在凹口时,应当在凹口部位的边缘设置拉梁,凹口周边的楼板应当适当的加厚并且对配筋进行强化,楼板的负筋应当拉通。
此外还应该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对建筑结构的长度进行控制,在建筑结构的长度超过相关规范规定的数值时,地下部位设置后浇带,地上应设置膨胀加强带。
后浇带通常设置在梁和楼板的1/3宽的位置,宽度应当在800~1000mm范围内。
加强带宽度一般为2000mm,带两侧布置密孔钢丝网,以此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隔开,钢丝网垂直布置于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并用钢筋加固。
膨胀加强带带内增设15%水平温度钢筋,水平温度钢筋均匀布置在上下层,内掺12%的膨胀混凝土后,且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
后浇带及加强带的设置应当将梁、墙和板完全的分开,钢筋仍然应该连续的配置。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结构裂缝是难以避免的,但需要在对建筑工程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细致地考虑可能出现裂缝的各种因素,并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对裂缝进行处理。
同时还需要对工程养护处理过程中一些人为因素的重视,保证达到工程养护施工的要求,还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重视,有效减少工程结构裂缝的出现,保证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春玲,李兴凯.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2010,28.
[2]刘一君.试论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低碳世界,2015(14):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