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诊断手册2

合集下载

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2)指示植物鉴定法: 适用缺素症的鉴定,即选择最容易缺乏该种元素, 症状表现最明显、最稳定的植物,种植在怀疑为缺乏该 元素的果树附近,观察其症状反应,从而确定病原。
草本植物及其缺素症状: 缺氮:花椰菜、甘蓝; 缺钾:马铃薯、蚕豆; 缺铁:甘蓝、马铃薯; 缺磷:油菜; 缺钙:甘蓝、花椰菜; 缺硼:甜菜、油菜。
3)人工诱发:根据初步分析的可疑病因,人为提供类
似发病的条件,如低温、缺某种元素、药害,观察植 株是否发病。 4)排除病因:采取某种治疗措施,如对病株注射或灌 根怀疑缺乏的元素,观察病情是否减轻或恢复。
思考题
1、怎样对侵染性病害进行诊断? 2、怎样对非侵染性病害进行诊断? 3、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是否都可以 利用柯赫法则?
第九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一节 传染性病害的诊断
1、根据病害发生特点和症状观察初步推断病因;
2、通过柯赫法则(Koch’s Rule)进一步确定在病部 表现病征的病菌是致病菌还是腐生菌。
1、病害发生特点和症状观察 1)发生特点实地考察:有传染性,有发病中心 2)病状、病征(内部、外部)特点:
新鲜 病样
真菌病害:不出现病征怎么办?-可保湿诱发
细菌病害:喷菌现象; 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 线虫病害:有的有胞囊; 病毒病害:病状特殊(多表现花叶、矮缩、坏死)无病征; 植原体病害:病状特殊(丛枝、矮缩、小叶、黄化、花变叶) 无病征,对四环素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特例
专性寄生物
病毒、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锈菌等(不能人工培养)
2. 病株表现
除个别高温引起的日烧病和喷药、施肥不当产生药
害一般都是全株性的,如缺素、涝害等。
3. 环境条件调查
1)气象:冻害、灼烧、降雨、光照不适等 2)土壤:涝害、旱害、盐碱害、营养不良 3)肥料与毒物(农药)综合分析确定病因

植物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方法

植物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方法

0
0
0
0
1
2
3
4
防治效果的改进措施
持续监测:定期检 查防治效果,及时 发现并解决存在的 问题
科学评估:采用科 学的方法和指标评 估防治效果,确保 准确性和客观性
优化防治方案:根 据评估结果,不断 优化防治方案,提 高防治效果
加强培训:提高防 治人员的技能和素 质,确保防治措施 的有效执行
植物病害防治的注意事项
了解病害类型
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叶斑病、锈病等。 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等。 病毒性病害: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如花叶病、畸形病等。 线虫性病害:由线虫引起的病害,如根瘤病、胞囊线虫病等。
实验室检测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植物病害的分子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成伤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THANK YOU
汇报人:XX
诊断结论
初步诊断:根据症状和环境条 件进行初步判断
详细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测和 病理分析确定病害种类
防治措施:根据病害种类选择 合适的防治方法
预防建议:提出预防植物病害 的建议和措施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 科学施肥 精耕细作
生物防治
定义: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植 物病害的方法
植物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方法
汇报人:XX
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防治效果的评估 植物病害防治的注意事项
植物病害的诊断
观察症状
叶片症状:观察叶片是否有斑点、黄化、萎蔫等现象 茎部症状:检查茎部是否有腐烂、溃疡、变色等情况 根部症状:检查根部是否有根肿、根腐等现象 整体症状:观察植物整体生长情况,是否有矮小、发育不良等现象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要点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要点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要点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特点及识别方法当纳如下:1、病状: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1.1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

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1.2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1.3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

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1.4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

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1.5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

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1.6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

如菊花根癌病等。

2、病症特点及识别方法:细菌性病害与植物真菌性病害的主要区别,细菌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细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2.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所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的确诊,就依据菌2.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

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

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

2.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

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

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2.4镜检: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洋小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

植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大全

植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大全

植物病虫害诊断及防治大全(留着珍藏,慢慢看)1、成片发有机肥害:有机粪肥在腐熟发酵过程中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引起烧根,僵苗不阿发,叶片畸形,严重时蔬菜逐渐萎蔫枯死。

无机肥害: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土壤中水势降低,导致根系中的水分倒流进土壤,也就是根系吸水困难,进而出现肥害,俗称“烧苗”。

沤根:由于土壤温度低、湿度大等因素导致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致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地上部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

缺水: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过强的蒸腾作用而导致蔬菜暂时缺水萎蔫,若及时补水,则可恢复正常。

高温障碍:果实上发生日灼,初期受害果实表皮呈灰白色革质状,表面变薄、皱缩,细胞组织坏死、发硬,好像被开水烫过一样;花芽分化差,雌花数量明显少,开花节位提高,有些甚至直接没有雌花;畸形果多,西葫芦、黄瓜等极易出现把长、嘴尖、大头等畸形瓜或者色泽不好等问题,降低或失去商品价值。

低温障碍:植株遭受寒害或冷害,造成连片症状。

顶芽受冻,生长点遭危害,顶芽冻死,生长停止;叶片受冻,边缘上卷,失绿,甚至发黄或发白,严重时干枯,叶柄和茎杆部位在冻害初期常常出现紫红色,严重时变黑枯死;果实受冻,通常会出现着色不均匀、畸形果和心腐果,茄果类蔬菜还会出现僵果;根系受冻,生长停止,并逐渐变黄甚至死亡,阻碍了养分和水分的正常吸收,造成营养缺乏。

温室气害:由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气体)或碱性气体(氨气等气体)造成的萎蔫、变色、坏死等症状,通常是由于不恰当施肥造成。

温室、大棚内有害气体的检测一般以检测棚室露滴作出判断。

露滴酸碱度的检测通常在早晨换气前取样进行,检测方法可用精密pH试纸,根据露滴pH的检测结果,判断气体的种类及伤害程度。

如pH值为4.6以下,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严重超标。

药害:一般药害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药害是在喷药后几小时至3-4 天出现,如烧伤、凋萎、落叶、落花、落果,幼嫩组织上出现斑点,如褐斑、黄斑、网斑等,在生长中较常见。

植物病症的诊断2

植物病症的诊断2

实验室检测法
总结词
实验室检测法是一种借助实验室设备和 技术对植物病症进行检测和诊断的方法 。
VS
详细描述
实验室检测法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技 术,可以对植物样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如 细菌分离、病毒检测、血清学检测等。这 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较为复杂和未知的病症 ,如某些新出现的病害或病毒病害。通过 实验室的检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症的 病原和类型,并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案。
显微镜观察法
总结词
显微镜观察法是一种借助显微镜对植物病症进行观察和诊断的方法。
详细描述
显微镜观察法利用显微镜的高倍放大效果,可以观察到病症的微观表现,如病菌的形态、孢子的大小和形状等。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较为微妙的病症,如某些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症 的类型和病原体的特征。
利用生物拮抗菌、抗生素 等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 害,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
纳米材料的应用
利用纳米材料作为载体, 将药物或营养物质输送至 植物体内,提高防治效果 。
精准农业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 术手段,实现植物病害的 精准监测和防治。
加强植物病害的监测和预警
监测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植物病害的监测 网络,提高对病害的监测 和预警能力。
03
常见植物病症
叶部病症
斑点病
叶子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颜色可能 为棕色、黄色或白色。
锈病
叶子上出现黄色或橙色的锈状斑点。
腐斑病
叶子上出现水渍状的圆形斑点,然后逐渐扩 大并变成深色。
病毒病
叶子上出现花叶、褪绿或畸形等症状。
茎部病症
溃疡病
腐朽病
茎部出现水渍状的小斑点,然后扩大并形 成裂痕。

第一章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

第一章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

第一章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植物健康生长并正常发育,才能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各种农产品。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微生物的影响超过其忍耐限度时,都可能导致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出现异常状态——病害,给人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带来灾害性后果。

虽然根据植物表现的异常状态可以对病害进行初步诊断,但必须进一步分析发病原因或鉴定有害微生物,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建议:先入为主——引出“植物病害”的概念,既可承前启后,而51页的“概念”也不显突然和滞后)第一节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植物发生病害后,在其体内外出现的可以观察到的异常现象称为植物病害的知识目标: ●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知道植物病害的危害性。

●列举生物性与非生物性病原的种类,比较形态特征及所致病害特点。

●分析植物病害发生原因,设计诊断植物病害的方法。

●指出病原物分离培养与人工接种在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区别植物病害的病状与病征,判断植物病害的病原类型。

●初步鉴定植物病害的病原物,识别常见园艺植物病害。

●根据病原物类型正确选择、制作培养基,按技术规范灭菌。

●熟练运用病原物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诊断植物病害。

症状。

人类对植物病害的认识,主要是从症状观察开始,许多病害的名称与其典型症状特点、受害部位或危害性相联系,因此而言症状是描述、命名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植物病害的症状由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状和病征组成。

根据病状和病征的特征,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植物病害,达到初步诊断病害的目的。

一、病状识别病状是发病植物在病变过程中的不正常表现,其特征比较稳定且具有特异性。

常见病状可归纳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表1.1.1)。

表1.1.1 植物病害常见病状类型兰大流行,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美国栗树所剩无几。

二、病征识别病征是由生长在植物病部的病原微生物群体或器官构成。

常见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手把手教你诊断病害

常见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手把手教你诊断病害

常见植物病害诊断检索表!手把手教你诊断病害准确迅速地诊断蔬菜病害,是蔬菜病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也是菜农和蔬菜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只有在正确诊断蔬菜病害种类的前提下,才能采用适时对路的防治措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对生病植物进行诊断的程序:应该是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论要留有余地,尤其是通过网络远程诊断,更需严谨。

远程诊断植物病害,“看”的手段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是要求农户将发病植物的生长环境、远照、近照、局部照片、正反面照片、剖解照片等尽可能清晰全面的发过来。

其次是仔细观察照片中发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病征特点。

因此要想准确判定是何种病害,就需要诊断者在局限的“看”的范围内,充分发挥“问”的手段。

以网络远程诊断蔬菜病害为例,建议应该向种植者进一步问清楚以下问题,以便掌握尽量多的病例特点。

1、是在哪里种植的?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

2、在什么条件下种植?确定是露天还是保护地栽培。

3、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推断病害的发生蔓延速度。

4、病害在田间是什么样的分布?确定病害是大面积还是点片发生。

5、出现症状前一段时间天气如何?推断是不是气候原因造成。

6、出现症状前是否有虫害发生?推断病害是否由虫害引起。

7、出现症状前是否进行农事操作?推断是否由农事操作不当导致。

8、出现症状前本作用过什么药剂?推断是不是产生了药害。

9、出现症状前邻作用过什么药剂?推断是否由农药飘逸造成。

10、出现症状前用的什么底肥、追肥或叶面肥?推断是不是肥害。

11、出现症状前浇水情况如何?推断是否由浇水不当造成。

12、出现症状后用过什么药剂进行防治?避免开具同类药剂。

13、上茬种的是什么作物?推断上茬作物是否对本茬有影响。

14、上茬作物用过什么药剂?推断上茬是否有某种农药残留。

15、以前是否种植过该种作物?确定农户是否有该种作物的种植经验。

16、以前种植该种作物时是否出现同样的症状?推断是否有病原菌存在。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侵害所导致的病害现象。

及时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一、外观观察法外观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植物病害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对植物病害患部的外观进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类型。

例如,苹果树叶片出现黑斑,可以初步判断为苹果黑星病;番茄叶片出现黄化,可以初步判断为番茄黄化曲叶病。

此外,还可以观察病害部位的病征,如病斑的形态、颜色、边界等,以进一步判断病害类型。

二、病原体分离法病原体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病害诊断方法,通过分离病原体并进行鉴定,可以确定病害的病原。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患病组织切下,经过表面消毒后,分离出病原体;将分离得到的病原体进行纯化培养,并观察其形态特征;利用生物学、生化等方法进行进一步鉴定,如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通过病原体的鉴定,可以准确确定病害类型。

三、病理解剖法病理解剖法是一种通过解剖植物组织,观察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而判断病害类型的方法。

通过对植物病变组织的解剖观察,可以发现病原体的存在形态、繁殖方式等特征。

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病害组织中的真菌菌丝、孢子等,从而判断出真菌性病害。

四、病原体检测法病原体检测法是一种通过检测植物体内的病原体DNA或RNA,来确定病害类型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有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

通过对植物体内的病原体DNA或RNA 进行特异性扩增或检测,可以准确鉴定病害类型,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五、病害发生规律分析法病害发生规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病害的发生规律,来判断病害类型的方法。

通过对病害的发生时间、发生区域、发生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类型,并且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例如,某地区的某种作物病害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最为严重,可以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

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侵染性病害的发病特点 (1)侵染性病害多数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病害范围总是由 小到大、由点到片,发病程度由轻到重。 (2)多数由真菌、细菌和寄生性植物引起的病害,在发病部位 均可观察到病征。 (3)侵染性病害在病部表面或组织内能找到病原物,有些用肉 眼或放大镜就可以进行区别和判断,其余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进 行观察和诊断。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 植物病原细菌导致的病害的病状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
病斑和肿瘤等,病征表现为菌脓。受害组织在初期多为半透明的 水渍状或油渍状,在坏死斑周围常可见黄色的晕圈;后期空气潮 湿时,在植株表面或在维管束中有乳白色黏性的菌脓,这是诊断 细菌性病害的重要依据。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3.植物病毒病的特点 植物病毒病害的外部症状表现为寄主植物叶片不同的矮化、丛枝、卷 叶、皱叶、蕨叶等症状,以及观赏性的降低。少数病毒还能在叶 片或茎秆上造成局部坏死或肿瘤等增生症状。某些植物被病毒侵 染后会在细胞组织中形成内含体。
植物病害的诊断
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3.植物病毒病的特点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有很多,而且有些非侵染性病害的
症状与侵染性病害的症状又很相似,这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良环境条件所致,因此在进行现场调查和 观察时,不但要观察病害的症状特点,还要了解病害发生的时间、 田间分布、肥水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病 害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谢谢观看!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ppt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ppt
建立完善的植物检疫 体系
通过建立植物检疫实验室、加强植物 疫情监测和普查,提高植物检疫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
要点二
加强对外检疫
加强对进境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严 格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要点三
促进检疫技术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分子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等,提高检疫的准确性和 效率。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 植物病害的诊断 •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 不同植物病害的防治案例 • 未来植物病害防治的趋势 • 结论和建议
01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定义
植物病害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生长异常和产 量下降,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物因素以及不良 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等非生物因素。
合理耕作
进行轮作、深耕等措施,减少 病原物的积累和传播。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 力,减轻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菌剂、杀虫剂等,直接杀死或抑制病原物。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熏蒸、拌种等不同的施药方法,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
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抗菌素、农用抗生素等, 防治植物病害。
采取生态控制措施
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改善水肥 管理、合理轮作等措施,改善 农田生态环境,抑制病害的发
生和传播。
加强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无病种子、种苗,合 理施肥、浇水等措施,预防和
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发展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 资源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诊断手册2分清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这三种病害,对于防治,特别是药剂防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药剂防治不同病害,能杀真菌的药剂未必能防病毒,能治病毒的又管不了细菌。

由于能够使作物生病的真菌是一些丝状体,细菌是单细胞,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他们的新陈代谢方式以及脾气秉性也有很大区别,对症的药剂也就不同了。

病毒性病害症状类型病毒只在活的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

由病毒侵染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病毒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蚜虫、叶蝉、粉虱等昆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病株汁液接触传播。

植物病毒性病害的外部症状主要有变色、坏死和畸形3种。

(辣椒花叶病毒病)变色变色是植物病毒病最常见的症状。

在变色中又以花叶和黄化为最多。

变色主要是由于病毒浸染使叶绿素发育受到抑制引起的。

(大白菜病毒病)坏死坏死是病毒浸染造成寄主的某些组织或器官死亡,如叶片上形成各种坏死枯斑和环斑。

此外,病毒有时还能引起全株性坏死。

(葡萄扇叶病)畸形病毒感染寄主后引起卷叶、缩叶、皱叶、萎缩、丛枝、癌肿、丛生、矮化、缩顶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畸形。

病毒性病害特征病毒侵入植物一般不会立刻杀死植物,主要是改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病毒在侵染寄主后,不仅与寄主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物的养分输导,改变寄主植物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植物生长困难,产生畸形、黄化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寄主植物死亡。

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1.预防舍不得用药,发病后却拼命用好药、重复用药、大量混合用药。

老菜农凭经验,任意加大用药量和盲目混用药剂,随意缩短安全间隔期,使得蔬菜生长在“治病也致命(残)、致畸”的环境里。

长期落后的栽培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手段与优良品种的种植要求不相适应。

防治用药现状乱、混、杂现象仍很严重。

2.多元有效成分混合防病时,忽略了对蔬菜生长的安全性,造成药害、肥害,对蔬菜瓜果的生产危害性极大。

也给不法农资经销商经营假药、次药提供了可乘之机。

他们为图一己之利,欺骗(忽悠)新菜农,开出4-5种药剂混用的大药方,以及不科学的混配手段防病,诱使新菜农多用药、混用药,造成植株落花落果,药害现象非常普遍。

3.落后的病虫害防治理念与无公害设施蔬菜施药技术不相适应,施药时忽略了天气、环境、生长期因素等。

比如在昼短夜长、弱光环境下,不考虑植株生长现状、恶劣条件和药剂吸收渗透的规律,施药剂量仍然不减,一个浓度用到底,甚至加入增效剂,致使叶片渗透作用加快,引发叶片功能性衰竭枯死斑。

4.打药万能论。

缺素症和肥害与病害混淆,不论什么原因,有病或有异常就喷药。

菜农缺乏病虫害防治的基本致使,保秧护果意识强,唯恐蔬菜得病。

一旦发病则拼命喷药,有时仅仅发生一种病害,也要加几种治疗其他病害的药剂一起喷,使得蔬菜植株像披上一层厚厚的药衣,经常有药剂附着在叶片表面,无疑会影响光合作用和植株的转化营养功能,重者会造成叶片褪绿或硬化脆裂。

二蔬菜病虫害田间初步诊断方法蔬菜虫病害田间诊断是农业综合技能的体现,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首要环节,只有正确诊断,才能进行有效防治,否则延误病情,造成损失。

科研与推广人员的诊断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取样返回实验室培养、分离、镜检都再下结论,准确率高,出具的防治方案针对性强,但时间缓慢,与生产要求的“急诊”不相适应。

田间诊断则不一样,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对作物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的特征及田间环境状况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初步判断症状的因由,并给出初步的救治方案,然后再根据实验室分析鉴定,修正防治方案。

田间诊断是搞好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前提。

只有准确的诊断,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田间诊断蔬菜生长异常涉及如下方面,可以逐步排除。

1虫害到田间以后,首先要看看这些植株上有无害虫及其为害的表现。

如蚜虫、棉铃虫等刺吸、啃食、咀嚼蔬菜引起的植株异常生长和伤害现象,无病原物,有虫体或排泄物可见。

(1)天气相对干旱且温暖时,叶片上有由黄白色失绿斑点组成的黄斑,整个叶片僵硬或扭曲,植株生长缓慢,最好先看看叶片背面有无红蜘蛛、叶螨、白粉虱、蓟马等刺吸式口器的小型害虫。

(2)气温高且闷热的环境下,作物顶端嫩叶小、黑、僵、卷,叶片背面有油点,幼果上有皴状斑块,多是茶黄螨为害所致。

(3)植株矮小、叶色偏黄,叶片背面和正面既无害虫也无霉、粉、点状物,从植株顶端往下查看,茎秆、根部有无异常,如韭菜及葱蒜类根部的蛆虫(种蝇或蕈蚊)。

(4)被蝼蛄为害的作物根系呈乱麻状;金针虫往往在作物地下器官上钻成多个孔洞;蛴螬则在作物的根或地下茎等器官上挖成坑;低龄地老虎幼虫,在作物幼苗嫩叶上咬成针孔状花叶;大龄地老虎幼虫往往是从作物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咬食,切断茎秆并拖至虫穴处。

2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田间始发时一般呈点片状,零星分散且健病株混杂存在,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形成发病中心,并继续向四周扩散蔓延,有从轻到重的病变过程。

用防风打火机烤“病害”部分,马上闻气味,有酸味者是真菌病害,臭味者为细菌性病害,又酸又臭者是真、细菌混合性病害,烧焦羽毛味者为病毒病。

(1)真菌性病害蔬菜遭到病菌侵染,植株感病部位生有霉状物、菌丝体并产生病斑。

真菌病害症状多为坏死、腐烂和萎蔫,大多数在病部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等病症。

对一些真菌性的维管束病害,茎干的维管束变褐,保湿培养后从茎部切面长出菌丝。

(2)细菌性病害多数蔬菜细菌病害症状特点表现为坏死、萎蔫、腐烂等,病部有菌脓、菌膜、菌痂。

坏死病斑多受叶脉限制,为角斑或条斑,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常有黄色晕圈,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萎蔫性病害,用手挤压病株茎基部横切面,可见菌脓,且维管组织变褐,如辣椒青枯病。

腐烂症状的,蔬菜感病后组织解体,常伴有臭味,无菌丝,如白菜软腐病、芹菜软腐病。

(3)病毒病害蔬菜感病后引起畸形、丛簇、矮化、花叶、皱缩、坏死等症状,并有传染扩散现象。

多为系统性侵染,症状多从顶端开始表现,然后其他部位陆续出现。

(4)根结线虫病害植株生长衰弱,显示营养不良,生育迟缓,致使植株矮小,色泽失常,叶片萎蔫,与缺肥水的表现相似。

叶片、茎秆没有病原物,拔出根系,根部长有瘤状物。

田间线虫的分布随种植年数增加而加重。

与豆科作物的根瘤及十字花科根肿病不同:用刀切开瘤状物,横截面为白色、有虫体的是线虫;横截面为粉红色的为根瘤;十字花科根肿病只为害十字花科作物,其根结组织膨大呈结肠状,解剖根结膨大处,切面平滑,里面什么也没有。

(5)寄生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常见有菟丝子、列当、槲寄生等。

3非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

受不良生长环境限制,以及天气、种植习惯、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蔬菜局部、或整株、或成片发生的异常现象,无虫体、病原物可见,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

非侵染性病害约占植物病害总数的1/3。

(1)药害因过量施用农药或误施、漂移、残留等因素造成的蔬菜生长异常、枯死、畸形等现象。

①杀菌剂药害因使用含有对蔬菜花、果实有刺激作用的杀菌剂造成的落花落果,以及过量药剂所导致植株或叶片畸形现象。

如“三唑类”杀菌剂超量使用,会抑制作物幼嫩生长点生长。

“嘧菌酯”与乳油剂型的农药混用易出现“烧叶”现象等。

②杀虫剂药害因过量和多种杀虫药剂混配,喷施所产生的烧叶、白斑等现象。

如噻嗪酮药液接触到白菜、萝卜等作物上叶片会出现褐斑或白化;毒死蜱对烟草、莴苣及瓜类幼苗敏感,易造成药害。

③除草剂药害超量或错误使用除草剂造成土壤残留,下茬受害黄化、抑制生长等现象,以及喷施除草剂漂移造成的近邻植株受害,生长畸形现象。

如豆角、西甜瓜等作物易受乙草胺药害。

④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因气温高、或药物浓度过高、或喷施不适当,造成植株畸形、果实畸形、裂果等现象。

如2,4-D用于番茄、西葫芦等坐果时,高温、高浓度易造成叶片皱缩、畸形果等药害。

(2)肥害因偏施化肥,造成土壤盐渍化或缺素,导致植株烧灼、枯萎、黄叶、化瓜等现象。

如在育苗床或大田中施用未充分腐熟的鸡粪,会造成烧根、沤根、氨气中毒、土传病虫害严重等现象。

①缺素症施肥不足、脱肥,或过量施入单一肥料造成某些元素别固定,植株长势弱,或褪绿、黄化、果实着色不良,或畸形等现象。

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a缺氮:整个植株生长不良,叶色淡绿,特别是下部叶色更淡。

b缺磷:叶色浓绿带紫,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根系不发达,果实成熟不好且果实小。

c缺钾:叶面发生不规则失绿斑点,而后斑点坏死;茎杆纤细,严重时叶缘枯焦,叶片皱曲呈黄色及红褐色并易脱落。

d缺镁:先在老叶的叶脉间发生黄化,明显褪绿;逐渐蔓延至上部新叶,叶肉呈黄色而叶脉仍为绿色,并在叶脉间出现褐色或紫红色的斑点或条纹。

e缺钙:顶叶、顶芽受损伤近于枯死,嫩叶失绿,叶缘向上卷曲枯焦,叶尖常呈钩状,并引起根尖坏死。

高温、氮肥多时易出现缺钙症,常见番茄脐腐、白菜干烧心。

f缺硼: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顶芽、花芽生长受阻,生长点枯萎,叶片黄化,花而不实,落花落果,幼果皱缩。

花、果、叶、茎等均缺硼,是蔬菜作物最为常见的微量元素缺乏症,常见现象有番茄芽枯病及不易坐果、花菜茎中空及花球小而松散、萝卜褐心病、芹菜叶柄横裂、豆角落花等。

g缺锌:节间缩短,植株株长势差,叶变小,叶脉间黄化卷曲,叶脉间出现黄斑,蔓延至新叶,形成簇生小叶且黄白化,有全体萎缩的感觉,与病毒病症状相似。

如番茄、辣椒“小叶病”。

h缺铁:与缺镁相似,所不同的是缺铁先从新叶的叶脉间出现黄化、叶脉仍为绿色,继而发展成整个叶片转黄或发白。

②元素中毒症过量施入某种化肥或微肥、或环境污染造成的某种元素过多,植株营养生长过盛、叶色过深或颜色异常、果实生长异常,或植株生长停滞等现象。

(3)天气灾害因天气的变化、突发性气候变化造成的危害。

①寒害冬季持续低温对蔬菜生长造成生长障碍,植株叶片低垂外翻,或叶片皱缩。

②冻害突然降温、霜冻造成植株紫茎,果实蜡样透明及叶片紫褐色枯死。

③热害因持续高温致使植株蒸腾过量,营养运输受阻,生长衰弱,叶片黄化、疱状外翻。

如越夏露地番茄的生理性卷叶。

④日灼夏季阴雨突然放晴后,或超高温强光,造成枝叶脆裂或白化灼伤。

如夏季露地番茄、辣椒的日灼病。

⑤涝害暴雨、水灾后植株长时间泡淹造成黄化和萎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