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合集下载

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通过案例,我们看到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 典型代表孔祥熙的敛财发家过程,他依靠政治 特权,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巧取豪夺,投机倒 把,牟取暴利,在使自己暴富的同时却严重地 损害了国家和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严重地阻碍 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孔祥熙的发家史 完整地勾勒出官僚资本主义的封建性、买办性 、垄断性和腐朽性,印证了毛泽东对官僚资本 主义特性的分析。
谢谢大家!
官僚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 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 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 经济基础,不但压迫工人、农民,而且压迫城 市小资产阶级,损害民族资产阶级。它依靠帝 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镇压革命,压迫民主 自由,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是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对象之一。
2、北洋政府时期,官僚资本不断发展。
3、国民政府中,官僚资本发展到顶峰。
四大家族:“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兄妹孔家财”
案例:孔祥熙敛财
孔祥熙,投靠蒋介石后,历任南京国民政 府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院长等 要职。孔祥熙主管财政达十一年之久,被称为
国民政府的“聚敛之臣” 。
孔家的经营以独资为多,以商业为主。早期的 商业活动是从一战期间倒卖铁砂开始,继而创办 祥记公司和裕华银行,后又创办了广茂兴、晋丰 源药店。抗战中,他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投机贸 易,又创办了庆记纱号、强华公司、恒义升贸易 公司等独资企业。在工业方面,孔祥熙有与刘鸿 生合办的中国火柴厂、中国毛纺织厂和西北毛纺 织厂以及与盛萍臣合办的华福烟草公司。此外, 孔祥熙投资与四川军阀合办中国兴业公司。孔祥 熙还接办过《时事新报》、《大晚报》、英文版 《大陆报》和《申时通讯社》等文化方面的企业 。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代表人物
蒋家 蒋介石、蒋经国 宋子文、宋美龄
四 大 家 族
陈家
宋家
孔家
孔祥熙
陈果夫、陈立夫
代表人物
蒋介石(1887-1975)字中正,浙江奉化人,毕业于东京 振武学校。父亲蒋肇聪经营盐铺。1906年4月,蒋介石东 渡日本学习,期间结识了陈其美,很快结为义兄弟,从此 蒋介石的命运发生了质的变化;1908年加入同盟会,认 识了孙中山;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7年12月1 日在上海与宋美龄结婚;1928年任南京 国民政府主席,同年4月,与其他三军 北进,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0月改 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训政;193 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与共产党合作抗 日; 1943年11月出席开罗会议,1946年 承认 外蒙古独立;
—四大家族人物关系—
蒋经国 父子
陈其美 叔 侄 结拜兄弟 蒋介石 夫妻 宋美龄 连 襟 孔祥熙 夫妻 宋霭龄
陈 果 夫
兄弟 陈 立 夫
宋子文
四大家族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方面:外部打压以共产党为主的其他党派,内部处 理反叛人物,将国民党作为统治工具。 经济方面:四大家族控制着四大银行,后设立了中央信 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形成四行两局格局,直接控制全 国百分之八十的经济。 商业方面:抗战时期,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了正式的 公开的垄断。据调查在国统区,官营工业资本占总资本的 69%,说明官营工业的垄断地位。 阶级层面:四大家族资源的高度集中使得国民财富只有 特权阶层支配,制度的不完善,分配的不均匀造成极大的 贫富差距,底层阶级生活贫困潦倒,社会极度动荡不安。
1948年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1950年,复职总统。此后连任四届。 1970年,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为 号召,维系政权。但他反对“台湾独立”和“两个中 国” ,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 1975年4月5日于台北逝世。

中国官僚买办资本工业的行程和发展

中国官僚买办资本工业的行程和发展

第四章中国官僚买办资本工业的行程和发展(1927-1949)第一节鸦片战争后中国买办资本工业的演变及特点一、甲午战争后官办工业情况二、这一时期官僚资本变化的特点1、隶属关系开始分散2、官僚资本的投放重点开始由工业向银行金融业的转移(1)银行社会功能的扩展(2)银行资本的高额利润第二节中国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一、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社会经济背景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体系的发展过程1、十年内战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形成(1)名目繁多的税赋是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从发行公债中捞到实惠2、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有了进一步发展3、日本投降后经济势力更加膨胀三、四大家族对金融业的控制1、对“四行两局”的控制2、实行币制改革(1)实行法币政策的内外原因(2)实行币制改革的情况(3)法币政策实行的结果第三节四大家族控制下的官僚资本工业一、十年内战时期的官僚资本工业二、抗战时期的官僚资本工业1、抗日战争开始,工矿企业的大规模内迁2、战时内地工业的发展3、战时内地工业的作用和特点(1)官僚资本工业的比重明显增加(2)部分改变了工业布局极端不合理的状况(3)重工业比重有了明显增加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官僚资本工业第四节中国官僚资本工业的特点一、中国官僚资本工业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明显的反映了私人权利和国家权利的相结合,政治强制与经济掠夺相结合,国家官营资本与官僚私人资本相结合的特点二、中国官僚资本工业是以银行为支撑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中国官僚资本工业是具有浓厚军事色彩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五章中国新民主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927-1949)第一节中国新民主主义工业的一般情况一、中国新民主主义工业产生的历史条件二、中国新民主主义工业的建立和发展1、建立新民主主义工业的目的2、新民主主义工业的组成3、新民主主义工业发展的概况(1)十年内战时期的苏区工业(2)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根据地的工业(3)日本投降后解放区工业的发展第二节新民主主义工业的历史作用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工业的历史地位1、保护了敌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2、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国营工业的发展,有力的支持了政府的财政,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负担3、新民主主义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准备了物质和精神条件4、管理新民主主义工业的主要经验和教训(1)发展新民主主义工业(2)新民主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体制(3)注意思想教育,开展劳动竞赛(4)逐渐懂得了经济核算。

浅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浅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浅析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摘要: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中国现代经济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

战争为其政治、军事独裁和经济独占提供了条件,使其以买办起家。

而金融垄断作为国民党官僚资本控制全国经济命脉的重心和国民党官僚资本形成的决定性环节,是最先开始着手的方面。

后四大家族又利用其政治权力和雄厚的金融势力,展开对工商业的垄断活动。

关键字:四大家族,内战,买办,金融垄断,工商业垄断以蒋介石为首的,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组成的四大家族,是封建买办统治集团,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积累是从战争中开始的,它以买办起家,通过增加赋税、发行公债、举借外债等措施增加资产;依靠其政治、军事上的独裁,进行法币改革,逐渐形成以四行两局为核心的金融垄断;再利用其自身雄厚的金融势力,独占工业、商业等市场,谋取巨大利润,创造巨额暴利。

一、以内战和买办起家四大家族的财富积累是与战争分不开的,战争为其政治军事独裁和经济独占提供了条件。

蒋介石上台后,随着内战的频繁发生,军费开支不断扩大,从1928年到1937年的十年中,军费支出共达32亿元。

而筹措军费的主要手段包括增加赋税、发行公债和举借外债。

其一,国民政府将增加赋税作为筹措军费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征收的赋税种类繁多,中央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关税、盐税、统税等,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田赋和营业税。

国民政府的中央税收政策主要是以增加财政收入,积累四大家族财富为目的,“1928年关税占41%,1932年上升至51.75%,盐税收入从1927年至1936年,十年内增加了三倍,而统税是国民政府首创的税目,主要针对工业产品而征收的货物税。

1936年关税、盐税、统税三项合计占其中央财政收入的64.6%,到1937年上升至77.3%。

”[1国]民政府沿袭了北洋军阀的田赋预征制,使得预征范围从几年扩大到几十年。

其二,发行公债也作为国民政府筹措军费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大家族”的真相

“四大家族”的真相

“四大家族”真相所谓“四大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图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结婚照(资料图片/看中国配图)所谓“四大家族”,即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四大家族一说最早是由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1920年代提出的,后来陈伯达在国共内战中写《中国四大家族》一文中指称四大家族借抗战为名聚敛民财,获得了多达200亿美元的财富。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种说法较多出现在1980年代前的国共对峙以及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大陆,带有敌视意义,是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

事实上,无论从财富的数量,还是从财富的性质,我们都无法认定历史上存在这么一个聚资敛财祸国殃民的“四大家族”。

整整60年以前,即1947—48年,陈伯达(1904—1989)在《中国四大家族》一书中,首次把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家族”也即四大财政金融寡头。

他提出蒋宋孔陈为首的国民党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中饱私囊,并估算这“四大家族”侵占的资产高达200多亿美元。

但有人提出疑问: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向中国提供的租借物资总计16亿美元,那么这“200多亿美元”从何而来?显然说不过去。

陈伯达的著述并非学术研究,而是政治宣传品,数据是靠不住的。

而且,从这些人身后的萧条来看,也足以看出他们根本没有这么多财产。

先看宋美龄。

据其外甥女孔令仪说,宋美龄一生不问金钱事,宋美龄在台湾也没有任何房地产。

惟一拥有的一栋房子在上海,是宋美龄1927年在上海与蒋介石结婚时的陪嫁。

这幢房子当时在法租界霞飞路(即如今的南京路)附近,现由祖国大陆方面保存。

这是宋美龄生前惟一的房产。

历史趣闻民国四大家族是哪四个家族 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历史趣闻民国四大家族是哪四个家族 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大家族是哪四个家族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
的?
导语:四大家族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1920年代,由瞿秋白提出。

瞿秋白很会利用笔杆子,他提出了官僚资本的概念。

1923年,瞿秋白在《前锋》杂志上发表
四大家族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1920年代,由瞿秋白提出。

瞿秋白很会利用笔杆子,他提出了官僚资本的概念。

1923年,瞿秋白在《前锋》杂志上发表《论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明确提出几大家族控制当时的官僚资本。

之后四大家族这个概念风行了近二十年,最终由当时文人之一的陈伯达的在内战(解放战争中)中完成的。

他的《中国四大家族》一文提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并且估算这四个家族有200多亿美元的财产。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由于先欧后亚的政策,一共只向中*国提供了16.2亿美元的租借物资,200多亿美元从哪儿来?
国民政府在大陆的败退使得当时的美国民众对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失误非常不满,杜鲁门政府为了推卸责任就一股脑的把责任推给国民政府,说是其败退都是自身腐败贪污所致。

有些国会议员还说美国送给蒋介石的几十亿美元的军援,都被国民党贪污了。

其实国民政府早在1925年就有了一整套成体系的制度,宋子文在1925年到1949年期间曾经有过数次和外国列强的谈判,签订的协议都在千万美元以上。

这些回去以后都一五一十的向当时的向中央进行汇报。

需要说明的是国民政府始终存在大量的有实权的反对派的监督,为此蒋公曾经三次下野。

这些借款的使用情况都由国民政府财政部控
生活常识分享。

官僚资本到底是什么

官僚资本到底是什么

“官僚资本”追根溯源一、再探讨官僚资本的必要性官僚资本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似乎没有任何研究探讨的必要性。

其实不然,官僚资本到底是什么教材上没有明确的解释,相关的历史教学参考资料也找不到相应的说明。

一提到官僚资本,很多人立刻就能够想到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压制和排挤,所以“四大家族”成了官僚资本的代名词。

把“四大家族”看成官僚资本的代表固然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官僚资本主义到底是什么呢?除了四大家族企业还有别的官僚资本吗?每个老师都对这一概念有自己的理解,有的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有的老师认为除了四大家族企业外,晚清的洋务企业也应该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另外一些人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洋务企业连资本主义企业都算不上,更不用说官僚资本了。

作为一个一线高中历史教师经常会面临学生刨根问底式的发问,他们共同的特点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统一的、标准的答案(当然这是应对高考的需要)。

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一概念,我深入地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终于弄清楚了官僚资本的来龙去脉。

在这里把我查阅的相关情况作一阐述以期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当然总结的也只是我个人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理解,未必完全是正确,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海涵,批评指正。

二、官僚资本演变历程从官僚资本的演变历程来看,明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官僚资本这一概念的出现到抗日战争胜利。

官僚资本一词最早提出者是瞿秋白,他在《论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官僚资本”一词。

在这一文中,他把洋务派经办的官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都看作是官僚资本。

1936 年 , 著名历史学者吕振羽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书中,将清政府创办的所有企业统称为官僚资本。

所以这一阶段的官僚资本主要是指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官办企业,也就是国家资本。

第二阶段是从抗战胜利到文革结束。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党官僚政治的日益腐化,政府内部分主管财经事务大权的官员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假公济私,大发国难财战争财。

官僚资本主义【可编辑全文】

官僚资本主义【可编辑全文】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的 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依靠ຫໍສະໝຸດ 国主义,勾结封建 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 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中国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是革命的动力, 是争取的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是革命的对象。
官僚资本的演变
1、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军事 企业和民用企业,官僚资本产生。 2、北洋政府时期,官僚资本不断发展。 3、国民政府中,官僚资本发展到顶峰。
四大家族:“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兄妹孔家财”
案例:孔祥熙敛财
孔祥熙,投靠蒋介石后,历任南京国民政 府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院长等 要职。孔祥熙主管财政达十一年之久,被称为 国民政府的“聚敛之臣” 。
孔家的经营以独资为多,以商业为主。早期的 商业活动是从一战期间倒卖铁砂开始,继而创办 祥记公司和裕华银行,后又创办了广茂兴、晋丰 源药店。抗战中,他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投机贸 易,又创办了庆记纱号、强华公司、恒义升贸易 公司等独资企业。在工业方面,孔祥熙有与刘鸿 生合办的中国火柴厂、中国毛纺织厂和西北毛纺 织厂以及与盛萍臣合办的华福烟草公司。此外, 孔祥熙投资与四川军阀合办中国兴业公司。孔祥 熙还接办过《时事新报》、《大晚报》、英文版 《大陆报》和《申时通讯社》等文化方面的企业 。
谢谢大家!
通过案例,我们看到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 典型代表孔祥熙的敛财发家过程,他依靠政治 特权,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巧取豪夺,投机倒 把,牟取暴利,在使自己暴富的同时却严重地 损害了国家和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严重地阻碍 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孔祥熙的发家史 完整地勾勒出官僚资本主义的封建性、买办性 、垄断性和腐朽性,印证了毛泽东对官僚资本 主义特性的分析。

中外垄断资本之比较——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有何区别

中外垄断资本之比较——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有何区别

中外垄断资本之比较——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有何不同?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学熊国荣(441800)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以后,四大家族与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相勾结,利用国家政权,逐渐形成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那么,它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有何不同呢?一、形成发展道路不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在取得统治地位、建立全国性的政权以后,直接利用政治特权,依赖帝国主义的扶持,通过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掠夺农民及其他小生产者的利益,在全国范围内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进行垄断性的经济掠夺活动,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它的形成发展道路,是从政治走上经济的,即先掌握国家政权,再发展成为官僚垄断资本。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使生产和资本的规模越来越大,并日益高度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而形成的。

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巨头操纵整个国民经济命脉,他们直接或由其代理人占据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进而控制国家政权。

这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其形成发展道路,是由经济走向政治的,即垄断资本通过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进而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然后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剥削人民、对外扩张,赚取超额利润。

二、垄断组织的表现形式不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所采取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康采恩这种垄断形式,形式比较单一。

即每一个家族以他控制的金融机关为中心,操纵其他金融机构和商业、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以组成自己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

如:宋子文家族以其掌握的中国银行为中心,控制着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广东银行、中国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国棉业公司、华南米业公司、中国国货联营公司等商业机构和扬子电气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淮南路矿公司等工矿和交通机构,组成宋氏家族的经济体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其垄断组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加强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加强



6、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资本积累:增加赋税、发行公债、举借外 债、军火贸易、吞并民族资本。
四行二局:1928. 11. 1 国民党在上海设 立中央银行,享有经营国库、发行货币、 经营内外债等权利,宋子文、孔祥熙先后 为总裁。同时将北洋政府的中国银行和交 通银行从北平移至上海,加入官股,分别 由宋、孔控制。此外,陈立夫、陈果夫创 办中国农民银行。1935. 10 成立中央信托 局、中央邮政储金汇业局。

蓝衣社和军统 1932.3 黄埔军人在南京成立复兴社,以蒋 为社长。4.1 又成立核心组织力行社滕杰为 书记,康泽为别动队队长,戴笠任特务处 长。特务处着黄上衣,蓝裤子。


1934.4,蒋介石将复兴社特务处改组为 军事委员会特务处,由戴笠任处长。 1937.4. 蒋介石合并两支特务组织为军 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中央秘书长陈 立夫兼任局长, C C系特务为第一处, 徐恩曾任处长;蓝衣社特务为第二处, 戴笠任处长,主要活动与军队和军事机 关。1938.3. 第二处扩大为国府军委会 调查统计局,贺耀祖为局长,戴笠为副 局长,在全国遍设工作站、别动队,以 侦查、绑架、暗杀为职业。

军统13太保
胡宗南、郑介民、邓文仪、贺衷寒、康泽、 桂永清、滕杰、戴笠、曾扩清、梁干乔、 刘健群、潘佑强、杜心如,1946.3. 戴笠因 飞机失事卒于南京东郊岱山。同年7月,改 组为国防部保密局,1949年撤往台湾。— —加强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央政府(主席)—省政府(主席)— 县 政府(县长)——地方保甲。1931.6 在江 西修水等43县试行保甲。1932.8 剿匪总司 令部《施行保甲训令》,在根据地周围建 立保甲制度。1934 行政院通令全国推行保 甲制度。

论民国四大家族的垄断

论民国四大家族的垄断

论民国四大家族的垄断2014级土木12班李杉杉【摘要】20世纪上半叶,四大家族通过其在政治上的特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四大家族迅速地积累资本,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官僚垄断资本。

【关键词】垄断性质起家背景垄断行径实业及财产以下正文绪论四大家族是指国民政府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封建官僚阶级统治集团。

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两这四个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民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第一:谈四大家族的垄断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在他所写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指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同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以及旧式富农结合,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个资本,在中国通俗的名称叫做‘官僚资本’,这个资产阶级叫做‘官僚资产阶级’。

”当然,这并非一家之言。

著名学者吴江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若干特点》一文中把国民党官僚资本的特点概括为:国民党的官僚资本一开始便于国家政权相结合,它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具有垄断性;它没有任何独立性,具有买办性;它同封建地主阶级密切联系,有浓厚的封建性;它是完全从商业,银行投机起家。

所以,由以上观点可知,如四大家族这种性质的官僚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垄断国民经济的特性。

它所起的作用就是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服务,它本身带有的浓厚的买办性和封建性则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经济基础,也注定了它的腐朽黑暗压迫的性质。

第二:谈四大家族起家的背景民国四大家族是在1927年后从军事起家的。

蒋介石无疑是四大家族的轴心人物。

他一向视军队如生命,自创造了庞大的中央军后,蒋介石便开始由军事向政治扩张。

于是,军事委员长变成了行政院长,国民政府主席,最后是总统。

这时,政治的一手遮天便成了他向经济领域攻城略地的重要砝码。

官僚资本是什么意思

官僚资本是什么意思

官僚资本是什么意思
官僚资本是指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

1927年以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通过军事行动而掌握国家政权,利用政权而掌握国家财政,利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垄断,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

他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行商业投资,在抗日战争前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利用政治特权、主要通过在商品流通和金融领域的掠夺,进行财产再分配的资本原始积累形式。

官僚资本从三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资本形态中产生出来,并在这三种资本形态中生存、活动和发展。

这三种不同的资本形态分别是:官僚私人所有的资本;官僚经营管理的国家资本;官僚支配的其他私人资本(见王亚南:“中国官僚资本之理论的分析”,《中国经济原论》,第381-407页,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所谓官僚资本的“掠夺性再分配”特征,就是指它通过盗窃国库和权钱交易的种种方式,把已经产生和积累的国家资本和其他私人资本不断再转化为官僚私人所有资本的过程。

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

——代 表 人 物
陈果夫
陈果夫
陈果夫(1892-1951),名祖焘,字果夫。 浙江吴兴东林镇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 国民党内右派。1926年,陈果夫当选为国民 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中央组织部代部 长[1]。1929年,35岁的陈果夫任中央组织部 副部长,成立国民党中央政治干部学校[1]。 两兄弟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至此有了“蒋 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1]。陈果夫及其弟陈 立夫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在大陆时期为蒋所 倚重,负责国民党内组织及党务,有“二 陈”、“CC系”之称。
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
在政治上
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反动最腐朽的阶级。 首先,他们是天然的保守力量,天然的右派力量。因为 他们往往拥有政治特权,而为了维护其特权,反对政治 改革,进而阻碍社会发展。
在经济上
因为官僚资本主义追求暴利的天性,他的非市场竞争性, 垄断性,使得官僚资本能够以低成本获取社会资源,或 者垄断资源,进而获得暴利。本质上是对其他社会团体 创造财富的掠夺,官僚资本主义的暴利,绝大部分是对 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实现的,而不是自己创造的,中国近 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就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垫脚石。 在思想文化上, 他们保守、专制、独裁,反对民主进步,一方面有浓重 的封建色彩,另一方面又有崇洋媚外的色彩。
所办实业
孔家 (孔祥熙孔令伟孔令侃孔令杰) 祥记商行(祥记公司)、广茂兴票号、晋丰泰 票号、山西裕华银行、花纱布管制局、庆记纱 号(主营棉纱)、强华公司、大元公司(主营 五金交电)、中国兴业公司、扬子建业股份有 限公司、长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嘉陵公司、 祥记汽车行、恒义升商行; 陈家 (陈果夫 陈立夫) 中国农民银行、中央合作金库、中国粮食公司、 农业供销公司、中和盐业公司、大华企业公司、 华西建设公司、中国工矿建设公司、华西垦殖 公司、中华绸缎公司、棉花运销公司、齐鲁企 业公司、贵州企业公司、太平洋兴业公司、华 美贸易公司。

关于官僚资产阶级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研究综述

关于官僚资产阶级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研究综述

关于官僚资产阶级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研究一、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研究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已经有了不少论著。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有了新的进展,研究成果喜人。

过去对官僚资产阶级这一概念有不同称谓,如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等,这些说法均见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到1947年,毛泽东在分析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官僚资本主义时,首次提出“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并且认为“官僚资产阶级”就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论述,黄如桐将官僚资产阶级的含义概括为:官僚资产阶级乃是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依附于帝国主义的、与封建势力密切联系的大资产阶级;他们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残酷地剥削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压迫民族资产阶级,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个反动的阶级。

(黄如桐:《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一些看法》,《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也有学者认为清末的洋务派转变为官僚资产阶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官僚与资产阶级结合,就是一种进步现象”,“早期资产阶级也不能说是反动的”。

(徐泰来:《也评洋务运动》,《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就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从清末出现起分为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同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出现一些争议。

如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企业,虽有多种形式,但都是中国人中国人自己办的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明显的抵制作用,因此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 。

否定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也就等于否定了官僚资产阶级的存在。

(《全国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简况》,《历史研究》1983年第1期)黄如桐不但认为早期官僚资产阶级在19世纪末已经出现,还将其基本特征概括为五点:第一,他们掌握着一批颇具规模的近代企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二,他们掌握着洋务派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以占有权为主,并通过占有权的运用,来扩大他们个人的所有权;第三,他们在企业里对工人实行带有浓厚封建性的监督管理制度,在劳动组织中起着十分残酷的阶级压迫作用;第四,他们以近代企业为基地,凭借官权与资本的权力,一方面为清廷牟利,一方面搞假公济私、贪污盗窃等,扩大自身社会财富;第五、他们的经济思想是买办的、封建的。

中国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

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

它的存在和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而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

另一方面,官僚资本本身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它集中了一定的现代化设备和科技力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总目的,从理论上讲,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从而实现三民主义。

在当时开展此运动的具体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

开展此运动的目标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即在积极方面:(一)增加生产总量,解决生活需要。

(二)增加工作机会,解决失业问题。

(三)增加输出产品,借谋贸易平衡。

(四)保障投资安全,鼓励生产活动。

在消极方面,要解除阻碍生产发展之外因、内因、货物流通之障碍及妨碍生产建设之心理因素。

要正确评价这场运动,首先要弄清发起这场运动的主观原因及客观效果。

“四大家族”的真相

“四大家族”的真相

“四大家族”真相所谓“四大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图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结婚照(资料图片/看中国配图)所谓“四大家族”,即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四大家族一说最早是由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1920年代提出的,后来陈伯达在国共内战中写《中国四大家族》一文中指称四大家族借抗战为名聚敛民财,获得了多达200亿美元的财富。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种说法较多出现在1980年代前的国共对峙以及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大陆,带有敌视意义,是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

事实上,无论从财富的数量,还是从财富的性质,我们都无法认定历史上存在这么一个聚资敛财祸国殃民的“四大家族”。

整整60年以前,即1947—48年,陈伯达(1904—1989)在《中国四大家族》一书中,首次把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家族”也即四大财政金融寡头。

他提出蒋宋孔陈为首的国民党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中饱私囊,并估算这“四大家族”侵占的资产高达200多亿美元。

但有人提出疑问: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向中国提供的租借物资总计16亿美元,那么这“200多亿美元”从何而来?显然说不过去。

陈伯达的著述并非学术研究,而是政治宣传品,数据是靠不住的。

而且,从这些人身后的萧条来看,也足以看出他们根本没有这么多财产。

先看宋美龄。

据其外甥女孔令仪说,宋美龄一生不问金钱事,宋美龄在台湾也没有任何房地产。

惟一拥有的一栋房子在上海,是宋美龄1927年在上海与蒋介石结婚时的陪嫁。

这幢房子当时在法租界霞飞路(即如今的南京路)附近,现由祖国大陆方面保存。

这是宋美龄生前惟一的房产。

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的含义: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依靠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凭借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

官僚资本的特征:机器化生产和市场化生产,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依靠封建经济势力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性使其具有买办性;由政治而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其具有垄断性。

官僚资本的兴衰:1927--1937 年是官僚资本的形成时期;抗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的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解放战争时期前期因接受日本在华企业和对国统区的野蛮掠夺而极度膨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把它转化为国营经济,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典型代表:在旧中国,四大家族掌握的资本是典型的官僚资本.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又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问题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兵[1];王莉[1]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100-105页
主题词: 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摘要:20世纪20年代,瞿秋白等人提出了官僚资本的概念。

抗战胜利前后,共产党人有
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提法。

1949年建国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基本延续了此前的定论。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学者开始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作用提出不同看法。

上世纪90年代至今,除深入研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扩张的过程和途径、国家资本如何转化成了官僚私人资本外,不少人认为就性质而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实际上含有国家资本和官僚私人资本两重性质。

中国近代官僚资本的发展

中国近代官僚资本的发展

2011·13JIAOXUEWENCUI关键词:近代史官僚资本评价什么是官僚资本?官僚资本在我国近代史上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产物。

但教材只有关于官僚资本零星的介绍,广大的教师和学生难以形成全面且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官僚资本的评价,全面否定官僚资本的历史作用。

本文较全面地向大家展现官僚资本的全貌,对它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政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洋务派”在统治集团内部逐渐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其首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因学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而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为了巩固其在政治上的主导地位,“洋务派”以政府的名义兴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这些企业一般以“官办”或“官督商办”的形式出现,采取大机器生产,但其经营管理却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这就是最初的官僚资本。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窃取政权,他们以“总统”、“总理”“总督”等身份,恃仗军力,独霸一方,为了增加实力,不仅以官办形式投资经营企业,而且还有官僚私自兴办企业,其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和买办性日益明显。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逐渐形成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利益集团,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他们一方面依靠美英帝国主义垄断财团为靠山,另一方面利用其国家权力发展官办及私办的资本企业。

在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到1941年底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摘要: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中国现代经济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

战争为其政治、军事独裁和经济独占提供了条件,使其以买办起家。

而金融垄断作为国民党官僚资本控制全国经济命脉的重心和国民党官僚资本形成的决定性环节,是最先开始着手的方面。

后四大家族又利用其政治权力和雄厚的金融势力,展开对工商业的垄断活动。

关键字:四大家族,内战,买办,金融垄断,工商业垄断
以蒋介石为首的,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组成的四大家族,是封建买办统治集团,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积累是从战争中开始的,它以买办起家,通过增加赋税、发行公债、举借外债等措施增加资产;依靠其政治、军事上的独裁,进行法币改革,逐渐形成以四行两局为核心的金融垄断;再利用其自身雄厚的金融势力,独占工业、商业等市场,谋取巨大利润,创造巨额暴利。

一、以内战和买办起家
四大家族的财富积累是与战争分不开的,战争为其政治军事独裁和经济独占提供了条件。

蒋介石上台后,随着内战的频繁发生,军费开支不断扩大,从1928年到1937年的十年中,军费支出共达32亿元。

而筹措军费的主要手段包括增加赋税、发行公债和举借外债。

其一,国民政府将增加赋税作为筹措军费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征收的赋税种类繁多,中央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关税、盐税、统税等,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田赋和营业税。

国民政府的中央税收政策主要是以增加财政收入,积累四大家族财富为目的,“1928年关税占41%,1932年上升至51.75%,盐税收入从1927年至1936年,十年内增加了三倍,而统税是国民政府首创的税目,主要针对工业产品而征收的货物税。

1936年关税、盐税、统税三项合计占其中央财政收入的64.6%,到1937年上升至77.3%。

”[1]国民政府沿袭了北洋军阀的田赋预征制,使得预征范围从几年扩大到几十年。

其二,发行公债也作为国民政府筹措军费的重要手段之一。

1927年至1931年的五年内,国民政府发行公债25种,债额达10亿元以上。

公债发行由银行承购,承购时不按公债的票面价值购买,一般只按5到7折,而公债的年利一般为6厘到8厘,还本付息时则按票面价值十足支付。

四大家族的银行作为公债利益的垄断者,通过承购公债,获得惊人
利润。

“1927年至1931年间,国民政府发行十亿零五千八百万元的公债券,实收额只有五亿三千多万元,四大家族公债折扣净得五亿二千多万元。

”[2]公债的发行,是以关税、盐税、统税作担保,因此,内债发行越多,租税增加越多,四大家族获得的暴利就越多。

其三,举借外债是国民党政府筹措军费的又一重要手段。

国民党政权建立后,不仅承诺偿清历届反动政府的外债,还不断向帝国主义举借外债、从国民党政府自成立到抗日战争开始为止,共借14种外债,主要包括1931年“美麦借款”、1933年“棉麦借款”,1933年“航空密约”等。

另外,四大家族的财富积累与买办活动也是分不开的。

蒋介石集团发动大规模内战,主要依靠帝国主义的援助和支持,他们不仅向蒋介石政府提供财政援助,还为其提供大批军火,而四大家族则充当帝国主义军火的大买办。

因此,每年国民政府进行国际贸易,其中回扣主要由四大家族垄断,仅佣金每年便可达数千万元。

二、垄断金融
垄断金融是国民党官僚资本控制全国经济命脉的重心,也是国民党官僚资本形成的决定性环节。

蒋介石在进行反革命政变和巩固南京政权的过程中,得到了江浙财阀的大力支持,从而懂得掌握国家金融的重要性,这也使金融垄断成为国民党官僚资本最先进行的方面。

1928年12月,国民党政府以短期金融公债抵充的形式,将2000万作为资本,建立有国家银行性质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拥有经理国库、发行兑换券,铸发国币以及经募国债等特权。

1935年4月,国民政府又通过发行金融公债,将资本增加到1亿元。

从当时来看,中央银行的资本在全国银行资本中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由发展过程中来看,从中央银行第一任总裁宋子文,到第二任总裁孔祥熙这一趋势,可见四大家族一直掌握着中央银行的大权。

随着国民党势力的加强,四大家族依靠其政治上的特权,通过超经济的政治强制手段,不断扩张垄断势力,加紧搜刮,吞并民族资本,残酷的榨取工人、农民以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财产,使得中央银行积累起大量的财富,同时规定“中国”为经理国际汇兑的专业银行,“交通”为经理实业投资的专业银行,不让两大银行再经理国库,使得中央银行成为四大家族独占全国金融的大本营,奠定了其垄断全国金融的基础。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两家银行。

1927年,中国银行股本已增至1976万元,股票大多数在商人手中,官股只剩余5万元,交通银行也大致是这种状况。

在蒋介石上台后,国民政府为了控制这两家银行,以加入官股的名义进行改组。

“于1927年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迁至上海,定该行资本为2500万元,强行加入官股500万元;又于1928年将交通银行迁至上海,定该行资本为1000万元,强行加入官股200万元。

”[3]1935年3月,国民党政府利用美国白银政策引起中国金融危机,发行金融公债1亿元,其中3000
万元拨给中央银行增资,2500万元拨给中国银行增资,1000万元拨给交通银行增资。

至此,四大家族通过依靠国家政权,只用公债预约券的形式夺得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两家中国最大银行的主宰权。

1933年,蒋介石政府又设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1935年,又将其改名为中国农民银行,资产增至1000万元,该行作为四大家族的私有财产,主要掌握在陈果夫、陈立夫手中。

四大家族还特设两个金融机构,即1930年设立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和1935年设立的中央信托局,这两个机构再加上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并称“四行二局”,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金融垄断的核心机构。

另外,四大家族还对小四行、北四行、南四行,采取以补助、入股、收买股票,兼任各行职位或高官厚禄等手段,控制其商业和钱庄,形成官商合办或四大家族商办的形式。

到1935年末,官办银行2566个,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七,由此说明四大家族在全国金融业的垄断地位已经确立。

法币改革是四大家族进一步垄断金融的重要环节。

“1935年,国民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币制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集中保管准备金,确定法币对外汇率,其目的是借用此次改革将白银国有,仅90天收回白银3万余元” [4];1948年8月,因首次币值改革造成物价飞涨,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币制改革,以金元券取代法币,并在《金元券发行办法》中规定“凡持有黄金、白银、银元、外币者都须向中央银行或委托其他官营银行,按黄金每两200元,白银每两3元,银元每枚2元兑换为金元券,违者将予没收或判刑。

”[5]仅两月时间,搜刮黄金165万两,白银900余万两,银元3300余万枚,美钞、港币数千万元,合计共值美金约为2亿元。

由此可见,四大家族从法币改革中获得巨额收入,进一步确立其垄断金融的地位。

三、垄断工商业
四大家族利用其政治权力和雄厚的金融势力,展开对工商业的垄断活动。

在商业上,四大家族通过设立大规模的商业机构,垄断全国主要商品贸易和进口贸易。

在商品贸易上,将内外债、外汇、黄金、商品囤积等投机手段用作商业垄断的方式,宋家在米业、棉业和百货业组织了极其庞大的商业托拉斯;孔家的祥记商行遍布各大重要城市;1936年后,资源委员会垄断全国的钨、锑、锡等战略物资的出口买卖。

在垄断进口物质上,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宋子文旗下的孚中公司垄断美国对华钢铁输出限额的90%,并独家经营美国13家公司产品;孔祥熙的杨子建业公司,独家经营美国60余家工厂产品;陈立夫的太平洋兴业公司和美国23家公司有着经销合同。

四大家族不仅成为美国产品在中国倾销的总买办,而且其在商业获得的垄断利润也是无法估计的。

在工业上,四大家族通过设立资源委员会、建设委员会等机构,采取加资、合股、接管、
国营等方式,抢夺和吞并民族资本工业,进行工业独占活动;他们还通过没收北洋军阀官股的办法吞并官僚资本工业。

据抗战初期统计,由四大家族控制的资源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实业部三大系统合计,工矿企业共16个单位,但到抗战后期,已增至105个单位,包括工、矿、电三大类,抗战胜利后,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茶公司、中蚕公司三大公司垄断了工业市场,最终取得巨额暴利。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与国民党政权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透露着帝国主义附庸的买办性和浓厚的封建性,对国难当头的社会经济起着极为消极和腐朽的作用。

因此,时至今日,我们应该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拓和发展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道路。

索引:
[1]《1927年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陈霞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P43
[2]《中国金融通史》,张国辉,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0月版,P202
[3]《中国经济史》,侯家驹,新星出版社,2008年1月版,P89
[4]《中国近代经济史》,于素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P44
[5]《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P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