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带状疱疹诊疗规范、诊疗路径

合集下载

艾滋病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艾滋病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艾滋病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因“肝脾湿热,循经蕴肤,兼感邪毒所致”,是艾滋病常见的合并疾病。

临床特点:可见于感染者各期,多在体虚的基础上发生,皮损严重,疼痛重,病情和年龄、高低有明显关联,后遗神经痛多,可反复发作。

一、诊断(一)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是以成簇水泡沿身体单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疼痛剧烈为主要表现的疱疹类皮肤病。

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呈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西医诊断标准:艾滋病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艾滋病诊疗指南(版)》,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阳性,经确证实验证实;或仅实验室检查抗阳性即可诊断。

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人民卫生,),感染的各期均可见。

皮疹多沿单侧皮肤区域分布;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开始红斑,继则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成群的水疱。

伴见神经痛,甚至为持续性、严重的疼痛最多。

其他并发症包括三叉神经累及导致失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

检测显示为多核巨细胞和核包涵体,但不敏感,不能与单纯疱疹病毒区别,除非行病毒分离(天)、病毒培养或染色(小时)。

(二) 证候诊断.皮肤损害期() 气虚毒滞证:有明显的疲劳、外感、药物或酒精使用等诱因;或女性月经前后发病。

皮损可见红色丘疹,粟粒样大小,簇集成群,基底色红、灼热疼痛,部分形成水疱,恶心干呕,口干,大便硬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湿毒蕴结证:皮损红斑色红,水多而胀大,疱壁紧,痛如火燎,烦燥易怒,夜寐不安,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热重者口干、口苦,小便色黄,大便干结;湿重者或见水疱浑浊破溃,口干不欲饮,身体困重,大便粘滞。

()脾虚湿蕴证:皮损红斑,色淡红,疱壁松弛,疱液清亮;或破溃糜烂,隐痛或不明显,口干不欲饮,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规范化诊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规范化诊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标准化诊疗全网发布:2021-07-02 21:17 发表者:3226人已访问一、带状疱疹的标准化诊疗一、带状疱疹的概念带状疱疹是由暗藏在人体内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发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散布的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二、带状疱疹发生的主要部位及比例带状疱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肋间神经〕:50%以上;颈部〔颈神经〕:10-20%;头颅部〔三叉神经〕:10-20%;腰骶部〔腰骶神经支配区域〕:2-8%;其它:<2%。

3、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征(1) 发病率: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相关研究均说明,50 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超过了14.2‰。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HIV 患者、癌症患者及经受免疫抑制医治的患者),每一年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抵达14.5‰~53.6‰。

(2)疾病复发率: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暗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抵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康复后可取得较持久的免疫,复发率极低,一般不会再复发。

(3)年龄、性别:年龄因素是影响带状疱疹发病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美国、英国、法国等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女性更易患带状疱疹,机制尚不明确。

(4) 压力:压力会对人体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干扰细胞免疫功能,可能造成人体带状疱疹发病的危险性增高。

(5) 家族聚集性:美国带状疱疹的家族聚集性发病趋势明显高于其他皮肤病,但少数学者那么持反对态度,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4、带状疱疹出疹前的临床表现带状疱疹出疹前即前驱期临床表现包括:(1) 轻度乏力、低热、无畏寒,食欲下降;(2) 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持续1-3天。

五、带状疱疹出疹期的临床表现带状疱疹出疹期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散布而不融合。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 编码:BWP020)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8-94)。

准》(中华医学会编著,人(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2.证候诊断。

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 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为:B02.9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首先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部X线片(5)心电图(6)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脂、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系列、CT、MRI 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西医诊疗方案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蛇串疮带状疱疹主要由皮肤病毒引起,其病毒主要分为疱疹病毒和水
痘带状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通过感染细胞内的DNA、RNA定植,并侵袭攻
击神经系统,主要发病部位是神经末梢,常伴有皮肤出血、水肿、炎性及
出现灯泡状丘疹等病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接触传播,进入血液后侵
袭神经系统,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常伴有皮肤瘙痒、红斑、脓疱及被湿泡
包围的疹痕等病变。

(1)穴位疗法:将尺穴、足三里、太液、腹痛等穴位进行持续按摩,有助于消除肌肉收缩及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
抑制病毒活动,缓解病情。

(2)针灸疗法:针刺大散、神门、四神聪等穴位,有利于改善血液
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抑制病毒活动,缓解症状。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神经节沿分布的痛疮,伴有皮疹、瘙痒和发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以及湿热邪毒累积在皮肤,并影响了气血运行而引起的。

以下是中医诊疗带状疱疹的方案:1.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患者的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证候包括热毒壅肤、湿热壅盛、气血不畅等。

根据不同的证候,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2.中药外敷:准备一副经典外用药方,如银翘散、木贼速愈膏等。

可选用挥发油,如薄荷油、独活油等,用棉签蘸药液涂敷疱疹部位,并遮盖保护。

外敷药物能减轻皮疹部位的瘙痒和疼痛,促进疱疹早日干燥结痂。

3.清热解毒:根据患者体质和疾病病程的不同,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中药煎汤或冲剂来清热解毒,有效消除疱疹部位的湿热毒邪,缓解病情。

4.活血化瘀:带状疱疹在皮肤神经节沿线形成痛疮,常伴随气血瘀滞。

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川芎、桃仁、红花等,能够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疮口愈合。

5.补益正气:因为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人体正气不足导致的,因此需要补益正气。

选择益气健脾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芪、党参、白术等,能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加速康复。

6.食疗调理:带状疱疹患者应遵循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可以适量食用绿豆、芦荟、赤小豆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邪毒。

7.忌用逆寒食物:带状疱疹患者忌食逆寒食物,如冷饮、冰淇淋等。

这些食物会导致寒湿内凝,加重病情。

8.注意休息: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情相对较重的疾病,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的休息可以促使体内的正气恢复,加速康复过程。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诊疗带状疱疹的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证候来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中药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正气等方式进行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食疗调理和注意休息来促进康复。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与共识标准与规范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疾病——带状疱疹。

别看它名字里有个“疱疹”,其实它并不是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挺可怕的,对吧?我们该怎么办呢?别着急,我这就给你们分享一些关于带状疱疹的诊疗指南和共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水痘病毒。

水痘病毒是一种非常顽皮的病毒,它可以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等待时机发作。

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让我们患上水痘。

而带状疱疹就是水痘病毒在体内潜伏多年后再次发作的结果。

预防水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带状疱疹呢?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当你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片红色的小疙瘩,而且还有点痒痒的时候,不要抓挠,因为这可能是带状疱疹的早期症状。

这时候你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给你做个检查。

如果确诊为带状疱疹,那么你就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了。

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总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如果你发现自己患有带状疱疹,那么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让医生给你开具合适的药物。

一般来说,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有抗病毒药、止痛药、消炎药等。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你还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辅助治疗,比如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我们还要学会如何预防带状疱疹的复发。

有一句话说得好:“病从口入”,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食物,多吃熟食。

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加重病情。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带状疱疹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做阿强的年轻人,他长得英俊潇洒,聪明能干。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得了带状疱疹,整个人疼得无法入睡。

阿强非常痛苦,但他并没有放弃治疗。

他坚持按时吃药、注意休息,还积极参加各种康复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阿强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他也重新恢复了健康。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概述]蛇串疮又称“串腰龙”、“缠腰火丹”。

主因肝经湿热,外感毒邪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伴局部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诊断】(一)诊断要点1.基本损害皮损多为绿豆大小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好发胸、胁部,颈部次之。

3.皮疹出现前,常有局部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疼痛。

4.特殊类型(1)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

(2)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由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发,可影响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二)类证鉴别与热疮鉴别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治疗】一、辨证论治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肝经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泽泻、元胡、精品Word 可修改欢迎下载车前子、板蓝根、制乳没等加减。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白术、厚朴、陈皮、茯苓、板蓝根、元胡、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 指南与共识 标准与规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与共识标准与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带状疱疹诊疗指南与共识1. 诊断标准。

带状疱疹诊疗规范

带状疱疹诊疗规范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关键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神经痛。

【临床症状】1、经典表现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显著痛觉敏感,连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快速变为水疱,疱壁担心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一侧,通常不超出正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猛烈。

病程通常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临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猛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和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连续超出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它不经典带状疱疹,和患者机体抵御力差异相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诊疗关键点】1. 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

2. 发疹前往往有发烧、倦怠、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粟米至绿豆大丘疱疹,快速变为水疱,疱壁担心,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

带状疱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带状疱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带状疱疹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带状疱疹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带状疱疹(ICD-10:B02.9,不伴有并发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儿童3-6mg/kg,每日5次,成人200-800mg,每日5次,口服,疗程7-10天或静脉点滴,每次5mg/kg,每日3次,疗程7-10天。

2.止痛药物(1)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消炎痛片★25mg tid,布洛芬胶囊★200mg tid,多塞平片★25mg tid。

(2)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亦可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口服初始剂量为一次100mg bid,第2日起,隔日增加100-200mg,直至疼痛缓解,维持量为一日400-800mg,分次服用,一日最高剂量不超过1200mg。

(3)曲马多口服,一次50~100mg,必要时可重复。

日剂量不超过400mg,本药有具有轻度的耐药性和依赖性,不宜长期使用。

(4)加巴喷丁口服给药,第1日一次300mg qd,或一次100mg tid,第2日一次300mg bid,或一次200mg tid。

带状疱疹的诊疗规范(实用总结)

带状疱疹的诊疗规范(实用总结)

带状疱疹的诊疗规范一:定义: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原发感染为水痘疹,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的疾病。

机体初次感染后病毒潜伏于神经细胞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次活化沿感觉神经纤维下行至皮肤某一区域增殖,发生带状疱疹。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①带状疱疹发病危险因素:高龄、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机械性创伤、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高血压等)、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是常见诱因。

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在童年,经飞沫和(或)接触引起原发感染,病毒经血液扩散进入表皮细胞引起水痘疹,后进入皮肤粘膜感觉神经,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神经后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永久潜伏在神经元中,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复活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胞穿透表皮引起带状疱疹,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

一般一生只复发一次,免疫缺陷者可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复发数多次,一般发生于老年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带状疱疹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避免接触易感者直至皮损结痂(易感者包括:孕妇、婴儿、免疫缺陷患者)。

三:临床表现:1:常见临床表现:发生部位常见肋间神经和颅神经支配皮区【三叉神经(包括眼支上颌支下颌支)/面神经/听神经】、腰骶段神经受累少。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可在发疹前(数天到数周)、发疹时及皮损痊愈后出现,为刺痛、烧灼痛、微小刺激引发疼痛(痛觉敏感)多为阵发,也可持续性,之后出现红斑或斑丘疹,逐渐出现成蔟小水疱,最后皮肤结痂,过程通常为2-3周(偶见免疫缺陷者呈慢性病程持续数月反复出现小水疱)。

有时仅有红斑或丘疹而无水疱称“顿挫型带状疱疹”。

极少数仅有皮区痛无皮疹称“无疹型带状疱疹”。

2:特殊临床类型:①眼带状疱疹:多见老年人,单侧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疼痛剧烈,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引起溃疡性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上睑下垂眼外肌瘫痪、三叉神经鼻睫支引起鼻尖鼻翼出水疱、继发青光眼、白内障、视力丧失等需眼科专科治疗。

中医科带状疱疹诊疗规范、诊疗路径

中医科带状疱疹诊疗规范、诊疗路径

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二)证候诊断1.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炒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大青叶、生甘草、泽泻、延胡索、车前子、柴胡、当归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清开灵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厚朴、炒苡仁、陈皮、茯苓、板蓝根、延胡索、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中医单病种-带状疱疹

中医单病种-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定义】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是簇集性的栗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

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躯体中线,偶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本病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诊断标准】1.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

2.好发于胸肋、腰部及颜面等处。

3.发疹前数日往往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大,患处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但亦可无前驱症状。

皮损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继而出现簇集性的栗粒大小的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周围有红晕。

4.皮损沿一侧皮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各簇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

皮损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5.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

儿童患者往往较轻或无痛,老年患者则疼痛剧烈,且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长时间的神经痛。

6.发病迅速,病情急剧,全程约2周。

愈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不留疤痕。

【辩证分型】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至肌肤为患。

(一)肝经郁热证皮损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二)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红,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纳呆便溏,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滑。

(三)气滞血瘀证皮损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舍暗苔白,脉弦细。

【治疗方案】(一)治疗原则:止痛、抗病毒、消炎,局部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

(二)辩证施治1.辩证论治(1). 肝经郁热证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 栀子10g 黄芩10g 生地10g 板蓝根15g 大青叶15g 车前子10g(包煎)泽泻10g 元胡10g 生甘草6g(2). 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除湿,兼以解毒。

21带状疱疹

21带状疱疹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编码:BWP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编码:B02.90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协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慢性期3.证候诊断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3.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协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四)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编码: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编码:B02.901)的患者(五)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治疗方法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1.中药汤剂(1)肝经郁热证治法:清利肝经湿热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3)气滞血郁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2.外治法雄黄解毒散加化毒散水调后外用(七)疗效判定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通用课件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通用课件

治疗效果
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疼痛消失 ,水疱全部结痂脱落,仅留轻度 色素沉着,无后遗神经痛。
病例三:治疗经过与效果
患者情况
诊断
治疗经过
治疗效果
患者张某,男性,45岁,因左 侧头面部疼痛、水疱伴头痛就 诊。
中医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
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中 药以内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的药物为主,外敷药则以清热 解毒、燥湿收敛的药物为主。 同时配合拔罐疗法以促进水疱 吸收。
带状疱疹的中医诊断及治疗通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带状疱疹的概述 •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 带状疱疹的预防与调护 • 带状疱疹的典型病例分享
01
带状疱疹的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 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症状
皮肤出现成簇的水疱,呈带状分 布,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疼痛明 显减轻,水疱开始干涸结痂。 治疗两周后,患者疼痛消失, 水疱全部结痂脱落,无后遗神 经痛。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和摩擦,以免加重症状。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 果、瘦肉等。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康 复。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01
一旦出现带状疱疹的症状,应及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避免自行用药
02
不要自行使用止痛药、消炎药等药物治疗带状疱疹,以免掩盖
脾虚湿困型
皮肤疼痛较轻,水疱稀疏 ,伴有腹胀、食欲不振等 症状。

带状疱疹诊疗指南

带状疱疹诊疗指南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体内潜伏多年 后被激活,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 引起皮肤炎症和疼痛,随后出现水泡 和皮肤坏死。
诊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诊疗流程
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和体征确诊带状疱疹,并采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局部 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水泡、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防止病毒传播 等。
接触性皮炎
由于皮肤接触过敏原引起,表现为 皮疹和瘙痒。
丹毒
一种细菌感染,表现为皮肤红肿和 疼痛。
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预后判断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预测疾病的预 后和可能的后遗症。
03
CATALOGUE
治疗建议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详细描述
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发病率高、传 染性强和传播途径广泛等。预防措施包括加 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锻 炼和接种疫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
如果出现带状疱疹症状,应及早 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带状疱疹患者应避免搔抓患处, 以防继发感染和留下疤痕。
对于年龄较大、免疫功能低下或 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密切关 注病情变化,以防出现严重并发
症。
05
CATALOGUE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带状疱疹合并症包括眼、耳、内脏和神经并发症等,需要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原则 包括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等,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带状疱疹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水痘疼痛性皮肤病,中医称“腰缠火丹”“蛇串丹”“蜘蛛疮”等,临床表现为群集成簇性丘疱疹、水疱,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累累如串珠,有明显神经痛为特点,尤其是面部带状疱疹,损伤眼神经、耳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等,造成面瘫、耳鸣、耳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盲、致残。

二、治疗方法
1.艾灸疗法
【操作】在皮损部位及其周围皮肤处,同时点燃2支艾条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每次约3分钟,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

1次/天,7次为1疗程。

2.耳穴压豆疗法
【主穴】选单侧耳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肝、胆、肺及相应病变部位所应对的耳穴。

【操作】用O.5CnlXo∙5cm大小胶布粘王不留行1粒,用75%乙醇消毒耳廓皮肤,贴在所选的耳穴上,4天更换1次,两耳交替贴穴,嘱患者每日按压4〜6次,每次1分钟,使耳廓有热、胀、痛感,手法不可过重,以防压迫皮肤。

3.推拿疗法
【操作】例疼痛部位位于头面及上肢的患者,取坐位,医者用一手固定患者头部用一指禅法推颈椎两侧的膀胱经穴,从风池到大椎左右各3遍,并在阿是穴或有结节处重复施治。

然后再用拿法,从风池到大椎3遍。

用颈部斜扳法拿施于颈部各一次,再拔伸牵引颈部,或配合颈椎牵引器牵引颈部。

嘱患者少低头,严禁高枕或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4.刮痣疗法
【操作】取刮疼油少许蘸于病灶部位,用刮疹板在病灶部位反复刮拭,至出现微红的疹点,或形成斑块,甚至有紫黑色的包块,触之有隆突感。

1周1次。

2022年版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022年版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2022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 编码:BW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或带状疱疹性神经痛(ICD-10 编码:B02.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21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与《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 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或带状疱疹性神经痛(ICD-10 编码:B02.202+)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首先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
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
往较重。

(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二)证候诊断
1.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
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
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炒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大青叶、生甘草、泽泻、
延胡索、车前子、柴胡、当归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清开灵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2.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推荐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厚朴、炒苡仁、陈皮、茯苓、板蓝根、延胡索、车
前子、泽泻、生甘草等。

以上二型加减:发于头面部者,可选加荆芥、防风、薄荷、连翘、大青叶等;发于上肢者,可加片姜黄;发于胸部者,可加瓜蒌;发于腹部者,可加陈皮、厚朴;发于下腹部者,
可加川楝子;发于下肢者,可加牛膝;水疱呈血性者,可加丹皮、白茅根;继发感染者,可
加金银花、蒲公英;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大黄;年老体虚者,可加黄芪。

3.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消解余毒。

推荐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鸡血藤、鬼箭羽、红花、桃仁、延胡索、川楝子、木香、
陈皮、丝瓜络、忍冬藤等。

加减:余毒未清的加黄芩、板蓝根;体实者加大黄破瘀;年老体弱者加黄芪、太子参以
扶助正气;阴虚者加元参、麦冬、龟板、白芍、当归;睡眠欠安者,给予生牡蛎、首乌藤;
疼痛甚者,加全蝎、地龙。

中成药:血府逐瘀丸(胶囊)、元胡止痛胶囊、大黄蛰虫丸、西黄丸、活血痛脉胶囊等。

(二)外治法
1.清创:水疱、大疱给予抽吸疱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

2.中药湿敷: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煎水湿敷。

3.中药散剂:水疱、糜烂、渗出皮损处外用清热解毒之中药散剂直接外涂,或以中药油
调敷,或外用湿润烧伤膏。

4.中药油剂或软膏:干燥皮损外用中药油或湿润烧伤膏。

(三)针灸治疗
1.刺络拔罐:发病初期,用三棱针在至阳穴或阿是穴或龙头、龙尾点刺放血,当即用玻
璃火罐采用闪火法将其置于皮疹处,隔日1次,连续治疗3~5次。

2.循经取穴:用于带状疱疹后期及后遗神经痛。

常规消毒后,在皮损发病部位相应经络
取穴针刺,针刺入后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

3.火针疗法:取局部阿是穴。

局部酒精常规消毒,将中粗火针烧红烧透后,速刺法,点
刺疱疹的头、中、尾部。

不留针,深度2-3分。

或可加入火罐以去除淤血。

较大水疱可用火针点破,使液体流出。

复以干棉球擦拭。

每周2-3次,5次为一疗程。

4.至阳穴埋元利针法:适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患者,证候属于肝经郁热证;疼痛
为中度痛、持续1小时以上;疱疹及疼痛发生在颈项、躯干及四肢者。

采用元利针于脊柱呈现15°角向下平刺刺入至阳穴,而后于脊柱平行向下送针至针柄处止,再用橡皮膏固定针
柄以防滑出。

5、浮针疗法:适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患者。

进针点的选择,一般在病变区域的
神经远端,针尖指向病灶,并尽量选择在肋间隙进针并避免在肋骨面进针,以免留针造成不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