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一览表
中国一年有多少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中国一年有多少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624e97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7f.png)
中国一年有多少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现在孩子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洋文化正渗透着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外国的节日及其节日文化,相反,本该是自家的文化瑰宝--传统的中国节日却被孩子们乃至大人们冷落了。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一年共有11个,分别是:春节、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乞巧(七夕)、中秋、重阳、腊日(腊八节)、小年、除夕【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中国节日大全
![中国节日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50930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8.png)
中国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因此拥有着许多独特而丰富多彩的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的重要节日,带您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世界。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是根据农历来确定日期的,通常在每年的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准备年货,贴春联,挂灯笼,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家人团聚,共同享用丰盛的年夜饭,然后守岁迎新。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拜年、放鞭炮、赏花灯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这一天,人们会到祖先的坟墓前扫墓、献花、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清明节还是踏青、赏花、踏春的好时节,人们会外出郊游,感受春天的气息。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风俗习惯,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这些活动都寓意着祈求平安、祛病驱邪。
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嫦娥奔月的故事而设立的。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赠送月饼等,人们会在这一天团聚共度,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个重要节日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节日,如重阳节、元宵节、寒食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您能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欢迎您来中国亲身体验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一年到尾的节日表
![一年到尾的节日表](https://img.taocdn.com/s3/m/2e99de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7.png)
一年到尾的节日表
以下是一份基于2024年部分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列表,但请注意实际节日时间可能会因农历和公历转换的关系而稍有变动。
1. 元旦节:2024年1月1日
2. 腊八节(农历):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
3. 小年夜/除夕(农历腊月三十):2024年2月9日(星期五)
4. 春节:2024年2月10日至2月17日放假调休,共8天。
5. 元宵节:2024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
6.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2024年3月11日
7.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2024年4月11日
8. 寒食节:2024年4月3日
- 清明节:2024年4月4日至4月6日放假调休,共3天。
9. 劳动节:2024年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调休,共5天。
10. 端午节:2024年6月10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11. 七夕节:2024年8月10日
12. 中元节:2024年8月18日
13. 中秋节:2024年9月17日
14.重阳节:2024年10月11日
15.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2024年11月
15.国庆节
以上为简要列举,不包含所有可能的地方性节日或国际性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等。
此外,一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可能依据当年农历换算后有所调整。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e290f1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c.png)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说明:“传统节日”是指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习俗的中国节日,不要与“洋节”(如圣诞节)和历史较短的纪念性节日(如青年节)相混淆。
公文写作公文写作是指根据公务活动的客观现实和需求,运用科学的逻辑思路和写作手法完成公文的撰写。
没有一篇公文不是为了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公文的写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对写作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公文的现实效用成为公文和其他常见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
部分文学作品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启迪,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没有一纸公文的影响力来得快,带来的波动大。
写作一篇合格的公文对于撰写人员的综合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公文写作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撰写人员往往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以及熟练的写作技巧。
公文写作的语言特征公文的语言是非常讲究的。
一篇公文如果没有规范的语言作为载体,那么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公文写作经验总结出的五个要点。
1.真实准确真实准确的用语是公文写作的底线,是一个公文撰写者必备的职业技能,也是公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点。
写进公文中的材料必须是能够真实展现实际工作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不能有任何的虚构和编造。
因此在撰写公文的时候应该做到内容不真实的不写,材料没有落实的不写,没了解清楚的不写。
2.严谨庄重在处理公务的时候,应该保持公正的立场和严肃的态度,这一点在公文中也应该得到很好的体现。
怎样才能让公文的表达显得严谨和庄重呢?少用口语,不用方言,多用陈述性的语言,少用描绘性的语言。
在行文的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性,前后内容不能相互矛盾,全文要做到严谨周密。
3.简单明了公文的内容应简明扼要,让人能够直截了当地明白其中传达的意思,要做到言之有物,简而不空。
因此在写作公文前就要了解公文的核心思想和目的,整理出公文的重点,做到成竹在胸。
4.平实易懂公文中的语言只有平实易懂,才能有效地在各级机关中传播。
如果在公文中使用华丽或者带有修饰性的语言,则需要格外注意使用场合和公文的内容。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360d04b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b.png)
05
重阳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秋祭和祭祀大火星的仪式。 九九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多重的文化意义。
习俗与活动
鸡蛋:清明节煮鸡蛋 吃,寓意把疾病和灾 难“煮”走。
馓子:清明节期间的 传统小吃,用面粉炸 制而成,香脆可口。
文化意义
纪念祖先: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传承文化: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祀活动传承和弘 扬中华文化。
促进家庭团结:清明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祭祀祖先、扫墓等活动增强了家 庭凝聚力和亲情。
XXX
中国传统节庆 与习俗一览表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春 节 02 清 明 节 03 端 午 节 04 中 秋 节 05 重 阳 节
01
春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春节起源于上 古时代的岁首 祈年祭祀,是 中华民族最隆 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的起源蕴 含着丰厚的历 史文化内涵, 承载着人们对 新一年的祈愿
弘扬孝道:清明节强调孝道和尊老爱幼的美德,通过祭祀活动弘扬中华传统 美德。
03
端午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起源: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历史:端午节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 神
节日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饮雄黄酒等
文化意义: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驱邪避疫、祈 求安康的寓意
中国古代节令
![中国古代节令](https://img.taocdn.com/s3/m/78a37ea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d.png)
中国古代节令
中国古代的节令有以下几个: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在古代,春节是庆祝农历正月初一的节日,人们会进行祭神、祭祖、祭神泽等仪式,以及舞狮、舞龙、放爆竹等传统活动。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一般在农历清明前后举行。
古代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清理墓地,并进行祭祀、献花等仪式。
同时,还有踏青、放风筝等民间活动。
3.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之际举行。
古代人们会挂艾叶、喝雄黄酒,以及吃粽子等传统习俗,同时还有划龙舟、赛龙舟等民间活动。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
古代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同时还有拜月、舞狮、焰火等庆祝活动。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之际举行。
古代人们会登高、观景、采菊,以及祭拜高人等传统活动。
以上是中国古代的一些节令,这些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和祭祀活动,以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4cc818c05ef7ba0d4a733b8f.png)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赏菊
冬至节
至交节。
吃饺子、狗肉、羊肉、羊肉汤
腊八节
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祭祀众神(祈求谷丰登)
灶节
腊月二十三
祭灶(祈求家庭平安幸福)
除夕
腊月三十
贴春联(年画门神)、贴福字、明灯守岁、祭祖、年夜饭、压岁钱、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初一、燃放爆竹、除旧迎新、担银水、上坟烧香、拜年
初二:迎婿日
初五、迎财神
初六:送穷鬼
初七:吃及第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闹元宵(象征合家团圆)、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
龙抬头
农历月初二
祈雨、土地公公""、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剃龙头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
踏青、扫墓祭祖。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艾蒿菖蒲(祛毒消灾)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穿针乞巧(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求赐美满姻缘)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
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少数地方有,如今被冷落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祭月(祈盼团圆)
中国一年传统节日表
![中国一年传统节日表](https://img.taocdn.com/s3/m/71aff4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0.png)
中国一年传统节日表如下:
节日日期
节日名称
节日简介
农历正月初一
家人通常会团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烟花、舞龙舞狮、贴春联等,以此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平安。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阳历四月四日
腊八节
用以祭祀祖先,喝腊八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农历腊月三十
除夕
家人会团聚,吃团圆饭,守岁,共度一年的最后时刻。
清明节
清明是用来祭祀先祖和扫墓的重要节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感激。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人们会举行龙舟赛、吃粽子,并伴有挂香包、喝雄黄酒的习俗,以纪念诗人屈原。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人们会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寓意团圆和美满。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人们会登高遥祭、赏菊花、佩插茱萸,以示健康长寿。
农历腊月初八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37b66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3.png)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大全。
春节。
春节,又称新年、年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开始,持续15天。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等,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祈求来年幸福吉祥。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国人民祭扫祖先坟墓的日子。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烧纸钱、献花祭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尊敬。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人们还会在这一天贴门神、挂香袋,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健康。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赏菊花等,以此来庆祝丰收、祈求团圆幸福。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踏秋节、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登高赏秋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远眺、赏菊、赏秋色、饮菊花酒等,以此来庆祝丰收、祈求幸福安康。
除了以上所述的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寒食节、七夕节、中元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意义,丰富多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增进民族团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66cd802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4.png)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一年中所有庆祝活动一览表
![一年中所有庆祝活动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d901fd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e.png)
一年中所有庆祝活动一览表1月- 元旦节 (1月1日):庆祝新年的第一天,全国性的节日,人们一般会放烟花、参加音乐会等庆祝活动。
2月-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农历新年,人们会守夜迎春,走亲访友,观看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
3月- 妇女节 (3月8日):庆祝女性的节日,人们会送花、送礼物来表达对女性的尊重和赞美。
4月- 清明节 (农历清明节前后):祭扫祖先的传统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也会举行一些文化活动,如踏青、放风筝等。
5月- 五一劳动节 (5月1日):庆祝劳动者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和娱乐活动,如演出、运动比赛等。
6月-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屈原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划龙舟比赛等。
7月-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日 (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中国的日子,人们会举行庆祝仪式和活动。
8月- 八一建军节 (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日,人们会举行阅兵和各种纪念活动。
9月-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庆祝丰收和团圆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也会有一些庆祝活动和表演。
10月- 国庆节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和活动。
11月- 光棍节 (11月11日):庆祝单身人士的节日,人们会购物、聚会等庆祝活动。
12月- 圣诞节 (12月25日):庆祝教的节日,人们会在这天交换礼物、装饰圣诞树等。
以上是一年中的主要庆祝活动一览表,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习俗,透过这些庆祝活动,人们可以增进友情、家庭的团聚,以及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中国全年的各种节日一览表
![中国全年的各种节日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e1cb16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c.png)
中国全年的各种节日一览表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全年都有各种各样的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固定的仪式和庆祝活动,更是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本文将为大家一一介绍中国全年的各种节日。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这一天代表着新年的开始。
人们会进行祭祖、贴春联、贴红包、放烟花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除夕夜,全家人会团聚一起,共进团圆饭,辞旧迎新,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也是我国传统的农历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庆祝元宵的节日,也是人们结束春节庆祝的最后一个日子。
人们会欣赏花灯、赏月、吃元宵等,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元宵灯会等有趣的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清明时节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拜祖先,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不同地区的人们还有一些不同的传统习俗,如踏青,放风筝等,这些活动都具有丰富的民俗特色。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有吃粽子等习俗。
七夕节,又称牛郎织女节或者中国情人节,是农历七月初七。
这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充满了诗意和爱情的故事。
人们会向牛郎织女祈祷,希望能够得到幸福美满的爱情。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被称为月圆节。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月兔等。
这是一个和家人团圆的节日,人们会通过月亮表达思念和团聚之情。
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法定节日,每年的10月1日。
这是一个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节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阅兵、焰火表演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节日之外,中国还有国际劳动节、国际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等众多的节日,这些节日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庆祝活动。
总结起来,中国的各种节日不仅丰富多彩,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庆祝的时间节点,更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
国际节日中华民族节日(农历)纪念日一览表
![国际节日中华民族节日(农历)纪念日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fa3e1f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6.png)
国际节日中华民族节日(农历)纪念日一览表国际节日中华民族节日(农历)纪念日一览表正文: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喜庆的节日。
春节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华人社区都有庆祝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家庭团聚、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等。
二、清明节农历四月四或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
清明节是人们祭扫祖先墓地,缅怀先人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踏青、野餐,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纪念屈原的诗人节日。
此节日流行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等习俗。
最有名的是龙舟赛,各地举行精彩的龙舟竞赛,以及品尝美味的粽子。
四、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庆祝农田丰收的节日,也是合家团聚、赏月的日子。
中秋节的特色活动包括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
人们在这一天还会拜月,祈祷家人平安和团圆。
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及阳气最盛的日子。
重阳节的习俗包括登高望远、赏菊花、佩戴菊花、喝菊花酒等,在这一天,人们还会探病慰问老人,表达对长辈的敬重与关心。
六、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元宵节。
元宵节是人们迎接新年结束的一天,人们会观赏烟花、吃元宵、猜灯谜等,同时也是女子们展现才艺与求爱之机会。
七、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腊八节起源于佛教,人们会在这一天用腊八粥祭拜祖先,同时也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健康和平安。
以上列举的国际节日中华民族节日(农历)纪念日一览表,为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日,虽然日期不固定,但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节日不仅仅是庆祝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的象征。
无论身在何处,各地华人都会努力传承并庆祝这些国际节日,使其成为促进中华民族团结和家国情怀的纽带。
中国传统节日列表
![中国传统节日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423ebd6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4.png)
中国传统节日列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因此拥有许多独特而精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份中国传统节日的列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令人难忘的节日吧。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新年。
在春节期间,家人团聚、共享美食、互赠礼品是传统的做法。
此外,舞龙舞狮、放鞭炮和观赏烟花等活动也是春节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节日,也被称为中国的“灯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观赏花灯和猜灯谜。
此外,最著名的活动是舞龙灯和舞狮灯,这些活动带来了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屈原而设立的。
人们在这一天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赛龙舟等传统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也被称为“月亮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品茶和参与各种传统游戏,如猜灯谜和赏花灯。
中秋节还有一部分人会感谢丰收和祈福的活动。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一个尊重老年人和祭拜祖先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观景、插茱萸、赏菊花等。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办文艺表演和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以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清明节(公历4月4日前后)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或“扫墓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和扫墓的重要节日。
人们会前往坟墓扫墓、祭拜祖先,并且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踏青、放风筝和野餐等。
端阳节(公历6月初六)端阳节也被称为“杨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以及系五彩丝等传统习俗。
这一天也是人们保护身体健康的好时机。
除夕(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之夜。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包括贴对联、守夜、放烟花和祭祀祖宗等。
等到新年钟声敲响时,家人会一起吃美食庆祝新年的到来。
中国节日及重要纪念日一览
![中国节日及重要纪念日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d265ea7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4.png)
中国节日及重要纪念日一览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拥有着众多的节日和重要纪念日。
这些节日和纪念日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念、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重要节日和纪念日,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它们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春节:春节,即中国农历的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通常在农历的腊月底至正月初十五之间庆祝。
春节是中国人团聚的时刻,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并举行丰盛的团圆饭。
此外,舞龙舞狮、放鞭炮、赏花灯等活动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一般在农历四月初五左右。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扫墓祭拜,悼念先人。
此外,一些地区还会举行踏青赏花、放风筝等活动。
劳动节:劳动节是为了纪念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而设立的节日,于每年的五一(5月1日)庆祝。
这一天,人们通常放假休息,外出旅游或与家人朋友聚会,也有一些人会参加慈善活动来尊重和表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之一是划龙舟比赛,人们还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同时,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主要庆祝方式是团圆赏月,人们会与家人一同观赏明亮的圆月,同时还会品尝月饼和猜灯谜等活动。
国庆节: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节日,于每年的十月一日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重要纪念日:除了传统节日,中国还有一些重要的纪念日,用以纪念历史事件和伟大的人物。
例如:- 五四运动纪念日(5月4日):纪念1919年五四运动,这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文化发展。
- 八一建军节(8月1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日子,表彰中国军队的贡献和牺牲。
- 十一革命纪念日(10月10日):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
中国节日及重要纪念日一览
![中国节日及重要纪念日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de5af4164a7302768e9939cd.png)
中国节日及重要纪念日一览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初二:春龙节(龙抬头)三月初三:三月三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初八:腊八节腊月二十四小年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除夕公历节日及重要纪念日1月份1月1日:元旦1月6日:中国第13亿人口日1月8日:周恩来逝世纪念日1月27 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2月份2月2日世界湿地日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纪念日(1923)2月14日情人节2月15日:中国12亿人口日(1995)2月19日:邓小平逝世纪念日(1997)2月21日国际母语日(2000)2月21日反殖民主义斗争日(1948)二月的最后一天,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003)3月份3月1日国际海豹日(1983)3月3日:全国爱耳日(2000)3月5日:周恩来诞辰纪念日(1898)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1963)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2000)3月6日世界青光眼日(2008)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1910)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1925)3月12日:中国植树节(1979)3月14日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3)3月17日:中国国医节(1929)3月21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林业节)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1日定为“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1966)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1976)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7日世界戏剧日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2006)3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二为“世界社工日”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4月份4月1日愚人节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 (1967)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 (2008)4月5日清明节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世界高血压日”(1978)4月10日非洲环境保护日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1997)4月15日“非洲自由”日(1958)4月17日“世界血友病日”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4月21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1994)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世界读书日)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1986)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8日“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2001)4月29日“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4月30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秘书节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为世界儿童日(1986)5月份5月1日:国际劳动节(1889)5月的第一个周二世界哮喘日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1993)5月4日:中国青年节(1939)5月4日:五四运动纪念日(1919)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5月12日:国际护士节(1912)5月15日国际家庭日5月15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5月17日世界电信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1977)5月20日: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1990)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1990)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3日国际牛奶日5月27日:上海解放日(1949)5月30日:“五卅”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纪念日(1925)5月31日世界无烟日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1990)6月份6月1日:国际儿童节(1949)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6日:全国爱眼日(1996)6月11日:中国人口日(1974)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1991)6月26日国际禁毒日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7月份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1921)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1997)7月1日国际建筑日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937)7月11日:中国航海节(2005)7月11日世界人口日8月份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8月12日国际青年节8月22日:邓小平诞辰纪念日(1904)8月26日:全国律师咨询日(1993)9月份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日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9月8日国际扫盲日9月9日:毛泽东逝世纪念日(1976)9月10日:中国教师节(1985)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1931)9月20日:全国爱牙日(1989)9月21日世界停火日9月27日世界旅游日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2001)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10月份10月1日:国庆节(1949)10月1日国际音乐日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5日世界教师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10月9日世界邮政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1911)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949)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24日联合国日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1950)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10月31日万圣节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11月份11月8日:中国记者节11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纪念日(1969)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1866)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纪念日(1898)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2月份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12月9日:国际反腐败日12月9日世界足球日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12月12日:西安事变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12月25日:圣诞节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
中国12个传统节日
![中国12个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f8881f6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0.png)
中国12个传统节日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1、春节正月初一为春节,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节日活动主要有拜年、贴春联、燃放爆竹、包饺子等。
描写春节的诗作有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有观灯、吃元宵(汤圆)的习俗。
南方包汤圆北方滚元宵。
描写元宵节的诗作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3、寒食节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不得用火,吃冷食三日。
传说晋文公流亡时,介子推曾为他割股充饥,但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忘记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夸功争宠,于是携母隐居,后来晋文公反复请介子推出山,他不愿为官,最后晋文公放火焚山,介子推抱着母亲烧死在树下。
后人为纪念忠臣义士,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吃冷食。
4、清明节清明节是每年的四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扫墓和踏青。
清明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描写清明节的诗作有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艾叶、系红线等。
据说是为纪念屈原于此日投汨罗江而死。
6、七夕节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又叫乞巧节,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通过天河相会,妇女们摆酒脯瓜果于庭前,用五色线对月穿七孔针,过者为巧,谓之乞巧。
七夕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
描写七夕的诗作有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年中国传统节日表
![一年中国传统节日表](https://img.taocdn.com/s3/m/fa3f86f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7.png)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传统节日表:
1.春节(正月初一):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代表着一年的开始。
2.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
一。
3.清明节(四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
一,代表着对祖先的祭奠。
4.龙舟节(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
一,代表着对水的尊敬。
5.端午节(五月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对诗人屈原的纪
念。
6.
7.中和节(六月初六):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
一,代表着对病人的祈祷。
8.七夕节(七月七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对爱情的纪念。
9.中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对祖先的祭奠
10.中秋节(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
一,代表着团圆。
11.重阳节(九月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
一,代表着对老人的尊敬。
12.冬至(十二月二十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之一,代表着一年的结束。
13.元旦(一月一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一年的开始。
14.五一国际劳动节(五月一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对劳动
的尊敬。
15.国庆节(十月一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中国全年的各种传统节日一览表
![中国全年的各种传统节日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2c6ea8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f.png)
中国全年的各种传统节日一览表
1.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 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一
- 庆祝方式:家庭团聚、吃团圆饭、舞龙舞狮、放鞭炮、拜年、红包
2.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 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 庆祝方式: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龙舞狮、放烟花
3. 清明节 (农历四月初五前后)
- 时间:每年农历四月初五前后
- 庆祝方式:祭祖扫墓、踏青、放风筝、野餐
4.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 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 庆祝方式: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五彩丝线、放鞭炮
5.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 时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 庆祝方式:乞巧、放河灯、牵牛织女、吃巧果、挂桂花
6.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 时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 庆祝方式:赏月、吃月饼、赏桂花、敲龙舟、放烟花
7.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 时间: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 庆祝方式:登高赏景、插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赏菊花
8. 冬至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二)
- 时间: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二
- 庆祝方式:吃饺子、煮汤圆、吃鸡鸭鱼肉、祭祖求安宁、享受团聚
9. 元旦节 (1月1日)
- 时间:每年1月1日
- 庆祝方式:放鞭炮、参加盛大活动、举行演出、进行焰火表演
10. 劳动节 (5月1日)
- 时间:每年5月1日
- 庆祝方式:举行庆祝活动、组织运动会、进行劳模表彰、展览展销
以上是中国全年的一些传统节日一览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
八月 十五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 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 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 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 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 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 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 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 治。此后,中秋吃月果和 熟食, 赏月, 吃月饼
唐白居易《八月 十五日夜湓亭望 月》:“昔年八 月十五夜,曲江 池畔杏园边。今 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 是,东南见月几 回圆。昨风一吹 无人会,今夜清 光似往年。”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 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 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 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 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 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 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 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一览表
传统 节日 名称 时间 (农 历) 节日来历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 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 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 “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 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 来。“除”意思是“交替”; “夕”意思是“夜晚”。故除 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 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 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 ”的意思。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 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 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 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 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 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 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 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 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 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 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 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 天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 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 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 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 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 元”。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 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 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 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 而上元经久不衰。“上元”夜 称“元夜”、“元夕”或“元 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 至今。因有张灯、看灯习俗, 民间又称“灯节”。
重阳节
九月 初九
相传东汉时费长房对汝南 人桓影说:“九月九日汝南将 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 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 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 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 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 、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 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 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与“糕”音同,所以 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 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 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 尼的得道成佛之日也在十二月 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 节日,称为“佛成道节”,寺 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 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腊八节
腊月 初八
喝腊八 粥,祭 祖敬 神,胭 脂腊八 蒜
清·夏仁虎 《腊八》:“腊 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 佛,进奉熬成第 二锅。”
人们在腊八弄些杂粮杂豆熬粥 吃,其主要意义是以此告诫后 代,凡事不可奢糜,不然连粥也 喝不上。“珍惜粮食,厉行节 约,这跟现代人低碳环保的理念 不谋而合,应该把这个理念更好 地融合进去”。
七巧节
七月 初七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阴历七 月七日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 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 妇女比 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 赛针线 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 活 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 就算很“巧”了。
五代·后唐的杨 璞《七夕》:“ 未会牵牛意若 何,须邀织女弄 金梭。年年乞与 人间巧,不道人 间巧已多。”
(宋)欧阳 修《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 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 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 春衫袖。”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 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 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 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 。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 收。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 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这种解 释多少有点凡庸,但是它很符合人 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 新的文化意义。
韩翃《寒食》: 不 生 火 “春城无处不飞 、 吃 寒 花,寒食东风御 食 、 扫 柳斜。日暮汉宫 墓 传蜡烛,轻烟散 入五侯家。”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 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 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 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 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 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 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 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 神理念.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 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 一致愿望,对于当代进行民主政 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感恩和思 念,是对自己血缘的寻根,是对 自己家族关系的定位。表达感 恩,祈求保佑,感谢祖先,感谢 自然,祈求丰年,消灾求富,以 实现内心的和谐。清明的文化内 涵中有一种人类普遍情结在里 头,这种情结就是感恩和思念之 情。
春节
正月 初一
贴 春 联 、 放 爆 竹 、 敲 锣 鼓 、 吃 饺 子 、拜年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 除,春风送暖入屠 苏;千门万户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 符。”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 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 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
元宵节
正月 十五
吃 元 宵 、 踩 高 跷 、 挂 花 灯 、 猜灯谜
做茱萸 袋、吃 重阳糕 、饮菊 花酒、 举行庙 会、登 高
唐代诗人王 维《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一 诗:“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遥知 兄弟登高处,遍 插茱萸少一人。 ”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 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 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 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而 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 “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 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 沉重的现实意义。而当今社会看 到的是一种敬老、爱老、孝老的 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寒食
三月 初七
春秋时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 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 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介子 推。于是介子推携老母隐居绵 山。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 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 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 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 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 悼念。 农历三月初八是清明节,又叫 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 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 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 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 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 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 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 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 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 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 吃掉酒食回家。
文秀《端午》 诗:“节分端午 自谁言?万古传 闻为屈原。堪笑 楚江空渺渺,不 能洗得直臣冤。 ”
文化意义的传统故事则有多种说 法。罗列起来,主要有如下几 种:一是纪念屈原。二是纪念越 王勾践。三是纪念吴国忠臣伍子 胥。四是纪念孝女曹娥。五是纪 念介之推。六是源于祭图腾龙。 七是端午源于恶日的忌讳。 八是端午节由夏至演变而来。 1、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 婚爱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 的向往和追求,它传承发扬了中 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体现的 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 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 观。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 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 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 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
清明节
三月 初八
烧纸上 坟,踏 青,开 展体育 活动
唐代诗人杜牧的 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 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借问酒家 何处有?牧童遥 指杏花村。”
端午节
五月 初五
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 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 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 吃粽子 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 、赛龙 。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 舟 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 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 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 子、炸糕的来源。
节日活 动形式
有关古诗句
文化价值社会意义
(唐)范成大《卖
腊月 除夕节 三十 晚
守 岁 、 痴呆词》:“除夕 放 烟 花 更阑人不睡,厌禳 、 吃 团 钝滞迫新岁;小儿 呼叫走长街,云有 圆饭
痴呆召人卖。”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 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 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 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 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 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 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 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 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