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轮船遇难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而自己却因坚守职责而牺牲的感人事迹。

本文语言简洁优美,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懂得做人的职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详细情节,还需要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船长的品质和责任感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船长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增强责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品质。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详细情节,引导学生体会船长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

2.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船长的品质。

3.采用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责任的认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遇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船长的品质。

4.情感体验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5.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船长在灾难面前为什么能够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引导学生从船长的品质角度进行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3“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

这篇课文以1912年发生的“诺曼底号”撞船事故为背景,讲述了船长哈尔威在事故中英勇救人的感人事迹。

课文通过哈尔威船长的言行,展现了他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有一定的把握。

但在理解文中细节、感受人物情感以及领悟文章主旨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提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难点: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领悟文章主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诺曼底号”撞船事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了解事故经过;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哈尔威船长的言行,感受他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4.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5.朗读展示: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诺曼底号遇难记人物:哈尔威船长事件:撞船事故品质:勇敢、智慧、责任心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否把握人物形象;3.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感悟,是否能够感受他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4.学生朗读展示的表现,是否能够体会人物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描述海难事故的叙事文章。

文章记叙了“诺曼底”号轮船在航行中不幸触礁,沉没的过程,以及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镇定自若,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坚定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2.教学难点:理解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以及课文中的情感描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诺曼底号”号轮船触礁沉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法,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

4.情感体验: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5.课堂小结: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诺曼底号遇难记》哈尔威船长勇敢责任感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3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船遇险时,哈尔威船长为了乘客和船员的生命安全,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最后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的感人事迹。

课文通过描绘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品质,同时也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但在细节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把握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还需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本课中所涉及的海洋知识、船舶知识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雄事迹,感受其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心理活动和英勇行为,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轮船,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哈尔威船长的英勇行为和崇高品质。

4.讲解课文: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勇敢和无私,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

6.拓展延伸:讲解有关海洋知识、船舶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需要学生掌握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

本课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短篇小说,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本文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很受学生的喜欢。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是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舍己救人、视死如归、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高贵精神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1.借助形声字的特点、通过语境识字、字源字理识字等方式,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他什么品质。

4.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篇文章有一定量的环境描写,把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理解整篇文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难点:这是一篇外国小说,对于没有阅读量的四年级的农村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能找出文中的语言描写,但要根据语言体会其中的人物品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学情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的。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危机时刻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以身殉职的事。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肺腑。

依据本课的自身特点及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2、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3)、了解文章抓住场面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二、说学情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故事导入。

2、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新课程标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富有个性化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依据目标自学,点拨训练”的要求,结合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对学情的预测,该课的设计体现出以下特色。

自读质疑→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悟中积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描写海上遇难事件的文章,通过讲述诺曼底号船在遇到冰山后的紧急情况,以及船长哈尔威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哈尔威临危不惧、坚定果断的品质。

文章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篇文章属于阅读理解类文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从中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品质,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文章难度适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词汇,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于英雄人物具有很强的崇拜心理,容易受到文章中主人公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

2.教学难点:对于文章中一些复杂句子和词汇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哈尔威船长的品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阅读理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遇难,哈尔威船长在面对灾难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后与轮船一同沉入海底的感人故事。

这篇课文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对于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态度,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他们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进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并将这种精神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轮船的了解,进而引入本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情况,同时感受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哈尔威船长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想象自己处在哈尔威船长的位置上,会如何选择和应对。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852年英国诺曼底号邮轮在哈德逊河上触礁沉没的故事,重点介绍了船长哈尔威在灾难发生时,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乘客和船员们安全撤离,最终与船一同沉入水底的英雄事迹。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张,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本文还通过描绘不同人物在灾难中的表现,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船长的冷静、售票员的慌张、乘客的恐慌等。

此外,本文还涉及了一些安全知识,如遇险时的自救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课文。

但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复杂句子以及人物性格的把握方面仍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船的相关知识、灾难应对方法等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安全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体会人物性格;学习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险时保持冷静、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体会人物性格;学习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险记》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险记》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险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险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战舰在广东沿海遇到台风,船员和乘客在危难之际,英勇斗争,最终战胜困难,安全登陆的故事。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历史,感受英法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历史事件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法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民族自豪感。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句理解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需要进行指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历史背景,认识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英法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写作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3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852年,英国诺曼底号轮船在哈德逊河触礁遇险后,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的故事。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科学与勇气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叙事性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把握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船长的英雄形象和科学与勇气的精神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情况和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悟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和科学与勇气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情况和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2.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感悟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和科学与勇气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诺曼底号轮船遇险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情况和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1852年发生的“诺曼底号”撞船事件,以及船长哈尔威在灾难中英勇救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传达了忠诚、勇敢、牺牲和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本文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的背景:课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丰富的情感:课文通过描绘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举动,展现了忠诚、勇敢、牺牲等美好情感,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3.生动的描写:课文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事故现场,感受到灾难的紧迫感。

4.结构紧凑:课文结构紧凑,情节连贯,有利于学生抓住故事主线,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哈尔威船长英勇举动的过程中,可能对忠诚、勇敢、牺牲等抽象情感的理解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美好情感,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品质,培养忠诚、勇敢、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举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感悟忠诚、勇敢、牺牲等美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举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七单元 23《“诺曼底号”遇难记》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轮船在哈德逊河上触礁沉没的事故,以及船长哈尔威在危急关头,坚守职责,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轮船”、“触礁”等有所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船长哈尔威坚守职责、舍己救人的精神可能还难以深刻理解,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专业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船长哈尔威坚守职责、舍己救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专业术语。

2.难点:理解船长哈尔威坚守职责、舍己救人的精神,并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解释一些专业术语。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触礁事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寻找答案。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解释一些专业术语。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船长哈尔威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共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共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共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1852年,英国诺曼底号邮轮在哈德逊河上触礁沉没的事故。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详细描述了事故发生的过程以及船长哈尔威在危急关头,镇定自若,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的英雄壮举。

课文语言流畅,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感受英雄主义精神,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感兴趣。

但是,对于19世纪的历史背景、船舶知识以及英文词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受英雄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故事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英雄主义精神,学会珍惜生命,勇于面对困难。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感受英雄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对19世纪历史背景的理解,船舶知识的掌握,英文词汇的解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画出关键词语,感受英雄主义精神。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船舶知识,解析英文词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强调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

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本文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很受学生的喜欢。

二、说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脉估”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按照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叙述的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教学难点:四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人物语言和环境描写来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并学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前我准备组织学生观看《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等影片,感受海上灾难的残酷性,了解人们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

本篇课文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流程(一)质疑课题,定标导向目标是学习的导向,是思维的起点,是教学的指南,它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

有了目标,学生就能直奔教材重点,自主寻找答案。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但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意识。

因此,我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为实施“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策略,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说课稿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说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

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本文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很受学生的喜欢。

二、说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脉估”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按照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叙述的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教学难点:四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人物语言和环境描写来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并学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前我准备组织学生观看《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等影片,感受海上灾难的残酷性,了解人们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

本篇课文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流程(一)质疑课题,定标导向目标是学习的导向,是思维的起点,是教学的指南,它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

有了目标,学生就能直奔教材重点,自主寻找答案。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但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意识。

因此,我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为实施“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策略,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上课开始,我是这样安排的:1.质疑课题。

(出示课题)我们今天学习一篇关于海难的文章。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危急时刻”这个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只会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船长临危不惧、沉着果敢、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

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

二学情分析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对于小说体裁还不太熟悉,但对小说的课文很感兴趣,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个情景中,从而带来能力与心理品质的和谐,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能力目标:在自读质疑、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悟中积累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感悟大作家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高大形象,从而感动于哈尔威船长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难点:1、学生不了解海上航船规则及船长的职责,导致对课文理解有困难。

2、学生没有沉船危急时分的体验与感受,体会起来比较困难。

五教法学法教法依据本教材编排本单元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同时还能感受到人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诺曼底号遇难记优秀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优秀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该文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海上劳工》,描述了1870年6月某夜,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遭遇灾难,船长哈尔威在危急关头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责任感,以及他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化生命教育:通过诺曼底号遇难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增强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2. 培养责任感:以船长哈尔威为榜样,让学生明白在危难时刻,要有勇于担当、舍己救人的精神。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本文语言精炼,情节紧凑,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4. 激发爱国情怀:通过本文,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外交、援助等方面的大国担当,增强国家荣誉感。

本文在课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体现了生命教育、责任感培养等价值观的传递,还涉及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能力的提升。

主要内容:1. 诺曼底号遇难事件的背景及经过。

2. 船长哈尔威在危急关头展现出的勇敢和担当。

3. 船长哈尔威与乘客、船员之间的互动,展现人性光辉。

4. 我国在此次事件中的外交举措,彰显大国担当。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文本赏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讨课文内涵。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可贵,树立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2)学习船长哈尔威的勇敢和担当,培养责任感。

(3)了解我国在外交、援助等方面的大国担当,增强国家荣誉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船长哈尔威的勇敢和担当,培养责任感。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叙述了船长哈尔威在“诺曼底号”邮船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的猛烈撞击后,镇定自若,果断地指挥救援,全船六十一人,六十人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作者热烈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课文按“遇险—自救—殉职”的思路展开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自救,表现了船长高尚的“忘我”精神。

文章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弥、脉”等12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正确读写“凌晨、行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语文教学要遵循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品悟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

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遇险时的危急、人们的惊恐、船长的镇定果断。

2.入景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音频、图像等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的情形,从而入情入境,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新人教版
(2)视频: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如诺曼底号遇难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事件背景。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思维导图软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网络资源,了解船长哈尔威的生平事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2)感悟船长哈尔威的品质: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船长哈尔威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等优秀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提高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
(1)理解船长哈尔威的品质: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船长哈尔威在生死关头仍然坚守岗位、临危不惧的品质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船长的优秀品质。
例题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船长哈尔威的英勇行为。
答案:船长哈尔威的英勇行为体现在他对乘客和船员们的保护上。在生死关头,他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果断,指挥乘客和船员们安全撤离,并激励他们克服恐惧,勇敢面对危险,体现了他的英勇行为。
例题十: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船长哈尔威的牺牲精神。
答案:船长哈尔威的牺牲精神体现在他对乘客和船员们的关心和保护上。在生死关头,他始终将乘客和船员们的安全放在首位,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坚守岗位,最终因保护乘客和船员们而牺牲,体现了他的牺牲精神。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饰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如船长、乘客、船员等,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船长哈尔威的英勇品质。
(2)实验:设计一个模拟诺曼底号遇难的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遇难时的紧张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船长的决策和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
人们都说“教材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不论我们何时去欣赏它,它都散发清香,让人回味”。

因此让我们在研读中提升,在交流中进步。

今天我要说的课文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船员、乘客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小说按“遇险----救援-----殉职”的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的是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表现了船长高尚的“忘我”精神,整篇文章结构完整,重点突出。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对船长的敬佩之情,学习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握船长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哈尔威船长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三)、教法设计:
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感悟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精神和人性美。

(四)、学法指导: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我设计了“欣赏视频,导入课题”-----“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探究,感悟船长的品质”----“想象感人画面,深化文章的主题”----“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的教学思路。

(一)欣赏视频,导入课题
观看电影中轮船启航片段,欣赏大海和轮船的美丽以及轮船从港口出发时的壮观景象。

(通过直观性情景,在学生视觉上和心灵上给以震撼,激发学生对美好人生的憧憬。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自由读课文前,提出自读要求:
(在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

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复述课文的部分内容。


(三)质疑探究,感悟船长的品质:
1、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兴趣。

2、合作探究,感悟形象:让质疑引领学生一步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已的意见,做学习的主人。

探究一:在你眼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表现看出来的?
探究二:船被撞以后,乘客们是什么表现?写乘客的表现对哈尔威船长起什么作用?
探究三:文章中有两个“谜”,请大家来共同揭开谜底。

谜一: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 人救出去。

”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 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谜二: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探究四:换位思考吐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被救的船员,你想对你的老船长说点什么? 如果你是被救的乘客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点什么? 如果你是被救乘客的家属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回归文本,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在创设的角色中,畅说感受,升华情感。

3、教师播放电影中沉船时惊慌片段,创设情景,想象当时的场面,再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课本上相关的语段,感受当时紧张、混乱的状况。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哈尔威船长和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以及全船人的对话,体会船长镇定自若、大义凛然的形象。

让学生配乐朗读哈尔威船长的沉入大海的场面描写,让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学生理解课文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达到以读促解,以解助读的目的。

(五)想象感人画面,深化文章的主题:
教师总结:“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通过教师语言的魅力激起学生心底最深刻的感受。

(探究五、拓展延伸: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没有体现?)播放汶川地震的图片,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渲染,(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出文本,融入生活,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把课本上抽象的理论转变成生动形象的情感体验。

使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至此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船长的形象也更为高大、鲜明。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3、人生就像一只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课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就是要告诉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并
不一定就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关乎生命的重大事件,但我们照样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体现自己的那种正义感和英雄感,在自己的平凡的生活中去履行真正的做人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