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及腰椎穿刺的检查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人的脑脊液总量140-180ml, 侧脑室内30-40ml,第三和 第四脑室内25-30ml,脑蛛网膜下腔55-65ml,脊髓蛛网膜下 腔10-15ml,,终池20-30ml。它处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 流的平衡状态中
腰椎穿刺
• 临床意义:
1、诊断性穿刺:通过测定压力、脑脊液成分 变化进行定性诊断:感染性?脱髓鞘性?SAH? 癌性脑膜病?等等
• 正常值:成人: (0--5)×106/L

儿童: (0--15)×106/L
• 临床意义:
• 化脑:细胞数可达1000×106/L,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 结脑:细胞数<500×106/L, 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后期以淋巴细 胞为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同时存在为特征。
• 病脑: 细胞数 几十×106/L, 以淋巴细胞为主。
冠状断层、横断层
侧脑室脉络丛
在中央部和下角内有大量脉络丛,可产生脑脊液。
脑脊液及其循环
脑脊液循环
硬脑膜
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
侧脑室脉络丛
无色透明液体,充满脑室系统、脊 上矢状窦
髓中央管及蛛网膜下隙。脑脊液的
回流(或吸收)主要取决于颅内静
脉压和脑脊液的压力差以及血脑屏
室间孔
障间的有效胶体渗透压。
脑脊液压力及其异常的原因
• Queckenstedt氏试验(压颈试验)
在保证穿刺位置正确,针孔通畅的前提下行该项试验。做法:检查者 用手在胸锁乳突肌的内缘平齐喉结节部压迫一侧颈静脉(压迫时应防 止颈动脉受压),正常人一般于压迫后10-20秒之后就可以上达150300mmH2O,压迫解除后立即恢复至初压水平(不超过20秒)。
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 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 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 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腰椎穿刺的操作方法
• 5、测压 • 6、收集脑脊液送检 •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
上矢状窦 室间孔 交叉池 脚间池
L1
中脑水管
S2
直窦 大脑大静脉 小脑延髓池
第四脑室正中孔
脑蛛网膜
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 神经,与硬脑膜之间有 硬膜下隙,与软脑膜之 间有蛛网膜下隙。脑蛛 网膜除在大脑纵裂和大 脑横裂处以外,均跨越 脑的沟裂而不深入沟内。 脑蛛网膜紧贴硬脑膜, 在上矢状窦处形成许多 绒毛状突起,突入上矢 状窦内,称蛛网膜粒。 脑脊液经这些蛛网膜粒 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 入静脉。
2、治疗性穿刺:鞘内注射药物(两性霉素、 化疗药等);放出脑积液减少刺激、预防脑积水 (如结核性脑膜炎、SAH)
腰椎穿刺
• 适应症:
• 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化脓 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 乙型脑炎等。
• 2.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脑出血、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 影响压力的原因:主要受静脉压影响,静脉压力 过高时脑脊液压力也增高;此外,胸腔压力增高 也可引起脑脊液压力增高。人的呼吸和脑动脉搏 动可产生脑脊液压力的波动,即脑脊液搏动,若 脑脊液搏动消失,可能为脊髓腔梗阻或脑水肿引 起脑脊液压力极高或蛋白量极高使脑脊液粘稠度 增加。
脑脊液压力及其异常的原因
• 颅内压增高或交通性脑积水
放出一些脑脊液后,压力下降很少,很快压力又恢复到初压水平。
• Ayala氏指数:
Ayala氏指数=(终压×放出CSF量(ml))÷初压 正常值为5-7,小于5提示有梗阻,大于7提示有脑积水。
脑脊液压力及其异常的原因
• 颅内压增高
• 颅内占位病变,尤其后颅窝肿瘤颅内压增高更明显; • 颅内炎症、颅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心力衰竭等亦可出现~; • 此外,精神紧张、躁动、颈屈曲过度、腹肌紧张、咳嗽等均可造成~
• 脑膜白血病: 幼稚细胞
• 若因穿刺外伤引起脑脊液内含大量红细胞时,因为每700个红细胞 会带出1个白细胞,将脑脊液中红细胞数除以700等于混有血的白细胞 数,脑脊液的真正白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红细胞数÷700
脑脊液生化检查
(一)蛋白质检查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含微量白蛋白 炎症:球蛋白增多;阻塞:白蛋白增多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室间孔
交叉池 脚间池
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中脑水管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外侧孔、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
直窦 大脑大静脉 小脑延髓池 第四脑室正中孔
脑脊液的理化性质与功能
•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内含多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 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pH值为7.4,充 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140-180ml ), 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 荡、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其产生 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
• 3.原有脊髓、脊神经根症状的突然加重:多见于脊髓压迫症,因腰穿 放液后由于压力的改变,导致椎管内脊髓、神经根、脑脊液和病变之间 的压力平衡改变所致。可使根性疼痛、截瘫及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加重, 在高颈段脊髓压迫症则可发生呼吸困难与骤停,
• 此外,并发症中,还可因穿刺不当发生颅内感染和马尾部的神经根损伤 等,较少见。
• 3.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 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
• 4.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 5.椎管内给药。
腰椎穿刺
• 禁忌症:
• 可疑颅高压、脑疝。 • 可疑颅内占位病变。 • 休克等危重病人。 • 穿刺部位有炎症。 • 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如血友病患者等。
蛋白-细胞分离: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见于椎管阻塞或 Guillain-Barre综合征等。
当脑脊液混有红细胞时,应鉴别原来有无蛋白量的增高,此时可根 据700个红细胞含1毫克%蛋白来推算。
脑脊液生化检查
(二)葡萄糖检查:正常人CSF中糖的含量为空腹血糖的60-70%。 正常值: 儿童:2.8—4.5mmol /L
• 2.透明度:正常为清亮,当脑脊液中白细胞或蛋白增高时可出现混浊。

微混:病脑,乙脑

毛玻璃样混浊:结核性脑膜炎

混浊: 细菌性脑膜炎
• 3.凝固物:正常不凝固,当脑脊液蛋白量极高时(超过1g/L时),可 发生自发性凝固,常伴有黄变症。
脑脊液常规检查
(二)细胞: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数白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
腰椎穿刺
• 注意事项
• 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 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 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 有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
•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 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软脑膜与脉络丛
薄而富有血管和神经, 覆盖于脑的表面并伸入 沟裂内。在脑室的一定 部位,软脑膜及其血管 与该部的室管膜上皮共 同构成脉络组织。 在某些部位,脉络组织 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 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 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 室,形成脉络丛。脉络 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 结构。也是血-脑脊液屏 障所在。
• 1.颜色:无色清亮水样液体
• 黄色: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肿瘤或蛛网膜下腔粘连
• 乳白色:化脓性脑膜炎
• 草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 红色:见于病理性出血(如蛛网膜下腔或脑出血)或穿刺外伤性出 血。前者为均匀血性,上清为黄色,后者初为血性,以后逐渐变浅最 后为无色透明,沉淀后上清为水样透明。
• 初压:穿刺后未放出脑脊液时测压管的压力。 • 终压 :指放出脑脊液之后的压力,一般放出脑脊
液5ml压力下降约25mmH2O。若终压很低提示脊 髓腔有阻塞性病变;若终压与初压变化不大,则 可能为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
• 压腹试验:目的在于确定穿刺位置是否正确,针 孔有无梗阻。做法:检查者以手掌用力压患者腹 部,压迫时间为10-20秒,正常压腹时脑脊液迅速 上升,松开手后20秒以内恢复至初压水平 。
腰椎穿刺
• 并发症:
• 1.低颅压综合症:坐起后头痛明显加剧,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或眩晕、 昏厥、平卧或头低位时头痛等即可减轻或缓解。约持续一至数日 。预防 方法: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并多饮开水。如已发生,除嘱病员继续平 卧和多饮开水外,还可酌情静滴生理盐水500-1000ml,1-2次/d。
• 2.脑疝形成:怀疑颅高压者术前静脉输入20%甘露醇;以细针穿刺; 缓慢滴出数滴脑脊液进行化验 。
成人:2.5—4.5mmol /L 脑脊液/血浆葡萄糖:3:5 临床意义: 病理状态下,脑脊液中Glu 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化脑明显降低或消 失,病脑无明显下降。 (三)氯化物检查:为血氯的120% 正常值:120—130mmol/L 临床意义:结脑病人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降低,常<102mmol/L,其次是化脑、隐 脑。 (四).酶学检查
的假象,此时应使患者平静、身体放松、头稍稍伸直再观察数分钟后 才能消除这些因素引起的假象。
• 颅内压降低
• 严重脱水或休克状态; • 椎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如脊髓肿瘤、椎间盘病变引起的压迫、粘连
性脊髓蛛网膜炎; • 穿刺前使用过脱水剂; • 穿刺针的位置不当或针有阻塞。
脑脊液常规检查
• (一) 一般性状:
脑脊液及腰椎穿刺的检查意义
• 脑脊液相关解剖
• 蛛网膜、蛛网膜粒 • 软脑膜与脉络丛
脊髓的蛛网膜
硬脑膜 蛛网膜粒
侧脑室脉络丛
脑蛛网膜
脊髓蛛网膜为半透明 的薄膜,与软脊膜之 间有较宽阔的间隙称 蛛网膜下隙,两层膜 之间有许多结缔组织 小梁相连,间隙内充 满脑脊液。脊髓蛛网 膜下隙的下部,自脊 髓下端马尾神经根部 至第2骶椎水平扩大 的马尾神经周围蛛网 膜下隙,称终池,内 容马尾。
• 脊髓蛛网膜下腔不完全梗阻
• 行压颈试验时脑脊液压力上升缓慢,解除压迫后下降缓慢且不能恢复 至初压;
• 去除颈静脉压迫后,脑脊液压力仍继续上升,在放出一些脑脊液后压 力下降很快;
脑脊液压力及其异常的原因
• 脊髓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
行压颈试验时无论加压或去除压力,脑脊液压力均无改变; 脑脊液初压正常,而放出5ml脑脊液后压力下降大于50mmH2O;
1)定性检查(Pandy试验): 球蛋白+石炭酸→产生沉淀 2)定量检查:正常值为0.15—0.45g/L 3)蛋白电泳检测:分析脑脊液蛋白的各种成分,如前白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α1、α2、β1、β2和γ-球蛋白,对CNS脱髓鞘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有一定诊断意义。
临床意义:病理状态下,脑脊液中蛋白均增高。以化脑及椎管梗阻时 蛋白增高最明显,常>50g/L,其次为结脑、隐脑、麻痹性痴呆和病毒 性脑炎等。
•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转换性 注入药液。
腰椎穿刺的操作方法
• 1、体位 • 2、确定穿刺点,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
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 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 3、消毒、局麻 • 4、穿刺: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
压 力 mm H2O
正 常 90成人 180
外观 透明
蛋白 定性
蛋白定 量g/L
葡萄糖 mmol/L
氯化 物 mmol/ L
细胞计数及分类 ×106/L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0.20.45
2.5-4.5 120130
0-5,多为淋巴细胞
细菌 无
化脑 显 著 增 高
结脑 增 高
混浊,脓 性
++ 以 上
显著增 加
明显减 少或消 失
稍低
显著增加,数千,以中性 可 发 现
粒细胞为主
病原菌
微 混 , 呈 +— 毛 玻 璃 +++ 状
增加
减少
明显 减少
数十或数百,早-中性粒 细胞为主,后-淋巴细胞 为主
用胶布固定。 • 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
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 9. 若初压超过300mmH2O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
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
脑脊液检查及其意义
脑脊液压力及其异常的原因
• 正常压力侧卧位80-180mmH2O,超过 200mmH2O或低于60mmH2O均为病理性,说明 颅内压增高或降低;儿童侧卧位腰穿压力为40100mm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