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对抗原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雷达对抗实验报告一、引言雷达技术是现代军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具有远距离、高精度、快速反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导航、目标跟踪等领域。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雷达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实验旨在探究雷达对抗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对雷达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2. 掌握常用的雷达对抗技术;3. 分析雷达对抗技术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研究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结构;2. 设计并搭建仿真实验平台;3. 使用干扰源和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4. 分析干扰前后雷达系统的性能差异。

四、实验过程1. 研究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信号经目标反射后由天线接收并送入接收机,接收机对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通过信号处理器得到目标信息。

2. 设计并搭建仿真实验平台根据实验需求,我们搭建了一个基于软件的雷达仿真系统。

该系统包括一个模拟雷达系统和一个干扰源。

模拟雷达系统能够模拟真实雷达的工作过程,干扰源则用于产生各种干扰信号。

3. 使用干扰源和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我们使用了多种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包括噪声干扰、频率偏移干扰、多普勒频移干扰等。

通过改变干扰源的参数,我们模拟了不同程度的干扰情况。

4. 分析干扰前后雷达系统的性能差异我们记录了干扰前后雷达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目标探测率、定位精度等。

通过对比数据,我们得出了干扰对雷达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观察到,在干扰源干扰下,雷达系统的目标探测率明显下降,定位精度也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强噪声干扰下,雷达系统几乎无法正常工作。

而频率偏移干扰和多普勒频移干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六、结论雷达对抗技术对雷达系统的影响十分显著。

在实验中,我们验证了噪声干扰对雷达系统的破坏性,同时也发现了其他干扰手段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雷达干扰实验报告

雷达干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雷达干扰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掌握雷达干扰实验的操作方法;3. 分析雷达干扰实验的结果,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二、实验原理雷达干扰是指利用电磁波对敌方雷达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工作或降低其性能。

雷达干扰技术包括压制干扰、欺骗干扰和干扰对抗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

压制干扰: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干扰信号,使敌方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被淹没,从而降低雷达的探测能力。

欺骗干扰:通过发射模拟目标信号的干扰信号,误导敌方雷达的探测和跟踪,使其无法正确识别目标。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雷达系统: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等;2. 干扰设备:包括干扰发射机、干扰天线等;3. 测试仪器:包括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4. 实验软件:雷达信号处理软件、干扰模拟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调试雷达系统,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设置干扰参数,包括干扰功率、频率、波形等;3. 开启干扰设备,对雷达系统进行压制干扰实验;4. 记录雷达系统的响应,包括探测距离、目标识别率等;5. 关闭干扰设备,分析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6. 重复步骤3-5,进行欺骗干扰实验;7. 对比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对雷达系统的影响;8. 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提高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压制干扰实验(1)当干扰功率较小时,雷达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但探测距离和目标识别率有所下降;(2)当干扰功率较大时,雷达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探测距离和目标识别率显著下降。

2. 欺骗干扰实验(1)在欺骗干扰下,雷达系统对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判断出现偏差;(2)欺骗干扰下,雷达系统的目标识别率降低。

六、实验结论1. 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对雷达系统均有较大影响,雷达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2. 雷达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抗干扰措施,如采用抗干扰波形、优化天线设计等;3. 实验结果表明,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必要的,有利于提高雷达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雷达原理课程实验报告(3篇)

雷达原理课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熟悉雷达信号的生成、调制、发射、接收、处理和显示等过程,加深对雷达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雷达系统通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根据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来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实验中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多普勒效应: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遇到运动目标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频率会发生变化,频率变化量与目标速度成正比。

2. 调制与解调:雷达系统中的信息调制和解调是信号处理的关键步骤,通过调制可以将目标信息加载到电磁波上,通过解调可以提取出目标信息。

3. 信号处理:雷达接收到的信号往往包含噪声和干扰,需要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出有用的目标信息。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雷达实验系统2. 信号发生器3. 信号分析仪4. 示波器5.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四、实验内容1. 雷达信号生成与调制: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连续波信号,通过调制器将信号调制到雷达发射器上。

2. 雷达发射与接收:发射器将调制后的信号发射出去,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

3. 信号处理: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解调等处理,提取出目标信息。

4. 多普勒频移测量:通过测量反射信号的频率变化量,计算出目标速度。

5. 目标位置估计:根据雷达系统的几何关系,估计目标的位置。

五、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实验设备,确保连接正确。

2. 设置信号发生器: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连续波信号,频率和幅度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3. 调制信号:通过调制器将信号调制到雷达发射器上。

4. 发射与接收:开启雷达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信号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

5. 信号处理: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解调等处理。

6. 多普勒频移测量:通过测量反射信号的频率变化量,计算出目标速度。

7. 目标位置估计:根据雷达系统的几何关系,估计目标的位置。

8.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

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

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是为了研究和验证各种雷达对抗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雷达对抗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干扰、欺骗或破坏敌方雷达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以达到保护自身隐蔽性、降低被侦测和打击风险的目的。

下面将从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和重建实际作战环境下的雷达与干扰器、电子对抗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雷达对抗相关理论,并研究不同对抗手段对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

实验旨在验证各种干扰技术的有效性,评估对抗手段的可行性,为实际作战中的雷达对抗提供依据和指导。

实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场地实验和仿真实验两种。

场地实验是在实际环境中搭建雷达系统和干扰器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对抗手段的有效性。

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模拟雷达系统和干扰器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模拟不同对抗手段的效果来评估其对雷达性能的影响。

在场地实验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场地,搭建合适的雷达系统和干扰器。

雷达系统包括发射机、天线、接收机等各种硬件设备,干扰器包括干扰源、电子对抗系统等。

实验中,可以使用各种对抗手段,如干扰信号发射、频率偏移、干扰源位置偏移等。

通过记录并分析雷达系统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评估不同干扰手段对雷达的影响程度。

在仿真实验中,利用计算机建立雷达系统和干扰器的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和仿真场景进行模拟实验。

可以通过调整干扰信号的功率、频率等参数,评估不同对抗手段的效果,并比较不同干扰手段之间的差异。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可以获得不同对抗手段对雷达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获取雷达对抗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实验结果可以提供给雷达设计师和作战指挥员,作为改进雷达系统或应对对抗措施的参考依据。

总之,雷达对抗原理的实验是为了研究和验证不同对抗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场地实验和仿真实验两种方法,模拟和重建雷达系统与干扰器、电子对抗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3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3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FPGA产生M序列
①实验目的
基于FPGA产生M序列。

②实验内容
1.创建新工程
2.新建顶层文件,该文件为后缀为bdf的原理图文件。

将PLL_10X10M.v、RESET_GEN.v、CONSTANT.v、Code-NCO.v、M_S_GEN.v、MS_DAC_DB.v、parameter_define.dat拷贝到工程所在文件夹中。

3.在QuartusII中打开.V文件,通过点击Create Symbol for Current File,将.v文件
转换成原理图符号,并在顶层文件中调用。

按实验指导书绘制好原理图。

4.选择图标设置输入输出管脚。

6.构建.stp文件,观察DAC_DB[13..0]输出
③实验小结
本实验是以Altera的QuartusⅡ为开发平台,并用VHDL语言实现的m序列的仿真波形。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伪随机序列现已广泛应用于密码学、扩频通讯、导航、集成电路的可测性设计、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技术等许多重要领域。

伪随机序列的伪随机性表现在预先的可确定性、可重复产生与处理。

伪随机序列虽然不是真正的随机序列,但是当伪随机序列周期足够长时,它便具有随机序列的良好统
计特性。

在已有的序列中,m序列的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电子战中雷达系统与对抗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一领域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找到能够在不进行实际对抗试验的情况下,准确评估雷达对抗效果的方法。

以下是对这一领域的基本介绍和相关概念的解释。

1. 基本原理雷达对抗试验通常涉及雷达系统和电子对抗(EC)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雷达系统的目的是探测、跟踪和识别目标,而电子对抗系统则旨在干扰、欺骗或压制雷达系统,以保护友方目标不被敌方雷达发现或识别。

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物理对抗试验往往成本高昂、风险大,并且可能受到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和其他外部因素的限制。

因此,研究者和工程师寻求通过理论推算和计算机模拟来替代或补充实际的雷达对抗试验。

2. 等效推算方法等效推算方法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模型建立:首先,需要建立雷达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的数学和物理模型,这些模型应当能够准确反映系统的实际性能和相互作用的机制。

- 参数设定:为了进行有效的模拟,必须准确设定模型参数,包括雷达的工作频率、功率、天线特性,以及电子对抗系统的干扰类型、强度等。

- 仿真运行:使用专业的仿真软件运行模型,模拟在各种条件下雷达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 结果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评估电子对抗措施对雷达系统的影响,包括干扰效果、欺骗效果等。

3. 关键技术和挑战- 模型的准确性:建立高度准确的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模型是一大挑战,需要深入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 复杂环境模拟:现实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如地形、气象条件、多路径效应等,都会影响雷达对抗的效果。

如何在模型中准确地模拟这些因素,是提高仿真准确性的关键。

- 计算资源:高精度的仿真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优化算法和提高计算效率是实现有效仿真的重要条件。

4. 应用前景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电子战能力、减少实际测试成本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技术和仿真软件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为雷达对抗和电子战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支持。

雷达对抗技术实验报告

雷达对抗技术实验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雷达对抗技术实验报告〔一〕XX:学号:班级:1105201指导教师:冀振元,李高鹏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雷达对抗技术实验〔一〕一、理论根底1、信号产生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信号单周期表达式为:上式中,的取值X围是:LFMCW信号调制斜率,且::LFMCW信号起始频率:LFMCW信号幅度:LFMCW信号带宽:LFMCW信号周期多周期信号:式中,为整数采用FFT对信号进展谱分析,并用频谱进展平移显示。

仿真生成如下:图1 单周期线性调频信号时域和频谱图图2 多周期线性调频信号时域和频谱图2、信号分析非平稳信号是指信号的统计特征随时间变化的时变信号,其频率也是时间的函数。

线性调频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

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可求得信号的频率,但该方法是基于信号的全局信息,并不能反映信号的局部特征,也不能反映其中某个频率分量出现的具体时间及其变化趋势,不具备分析信号的瞬时有效性。

而瞬时频率,能给出信号的调制变化规律,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和瞬时有效性。

瞬时频率作为描绘非平稳信号特征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其估计和提取一直是非平稳信号处理中的研究热点。

目前,人们已提出如瞬时自相关法、相位法、过零点法、时频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

本实验只要求时频分析方法。

在信号的时频分析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短时傅立叶变换是典型的线性时频表示。

这种变换的根本思想就是用一个窗函数乘时间信号,该窗函数的时宽足够窄,使取出的信号可以看成是平稳的,然后进展傅立叶变换,可以反映该时宽中的频谱,如果让窗函数沿时间轴移动,可以得到信号频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现对短时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介绍如下。

它在傅里叶分析中通过加窗来观察信号,因此,短时傅里叶变换也称加窗傅里叶变换。

其表达式为:其中表示的复共轭,是输入信号,是窗函数。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1,2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1,2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1,2实验一、二雷达的总体认识及基本操作I、II一、实验目的1.了解Bridge Master E X-Band雷达的基本组成2.学习正确操作Bridge Master E X-Band雷达,熟悉各基本功能的操作二、实验设备:Bridge Master E X-Band雷达两台S-Band收发机一台,天线一副三、实验步骤及要领1.开机检查天线附近是否有人作业火其他障碍物,将亮度(BRILLIANCE)、雨雪干扰抑制(A/CRAIN)海浪干扰抑制(A/CSEA)、增益(GAIN)等控钮反时针旋到底,功能开关(FUNCTION)置“STANDBY”。

开机,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置“POWER ON”,然后雷达开始自检,倒时计数。

时间到后自动显示出“RADAR STANDBY”,此时表明雷达已准备好发射(未发射前天线是不转的)。

2.调节屏幕及数据亮度顺时针旋转显示器前端的键盘(KEY BOARD)上的亮度控钮(BRILLIANCE)使回波明亮清晰,通常应使控钮居中。

3.量程选择在KEY BOARD上,使用操纵杆(JOYSTICK)移动光标到“TRANSMIT”上,单击左键,选择发射及脉冲宽度选择。

使光标移动到显示屏的左上方的“RANGE”,通过单击“+”和“-”来改变量程,量程的选择与发射脉冲的宽度的关系见附录图4.调谐调节调谐控钮是用来调节接收机的本振频率。

在进行调谐前,应首先将海浪抑制控钮(A/CSEA)反时针旋到底,并使雷达工作于最大量程,然后转动调谐控钮使调谐指示亮带达到最长。

5.增益调整增益(GAN)控钮是用来调节接收机的放大量,此控钮应调节到显示屏幕上的背景噪声似见非见的位置。

为了设置合适的增益,首先应选择最远的两个量程之一,因为远量程时背景噪声更为明显,然后俺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增益控钮,使背景噪声达到刚见未见的状态。

若增益设置太低,目标回波可能被淹没在背景噪声中。

6.显示模式选择使用光标在显示屏幕右上方菜单改变显示模式。

雷达效能测试实验报告(3篇)

雷达效能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试,验证雷达系统的性能,包括其探测距离、精度、抗干扰能力、数据处理速度等关键指标。

通过对雷达系统进行全面的效能测试,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实验背景随着雷达技术在军事、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雷达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雷达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对其进行效能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实验选取了一种先进的雷达系统进行测试,以期为雷达系统的研发、改进和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 雷达系统:包括发射单元、接收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等。

2. 测试场地:具备不同距离、不同障碍物场景的测试场地。

3. 测试设备:距离测量仪、角度测量仪、信号分析仪等。

4. 通信设备:用于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四、实验方法1. 基本参数测试:测试雷达系统的发射频率、接收频率、脉冲宽度、重复频率等基本参数。

2. 探测距离测试:在不同距离的障碍物前,测试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记录数据并分析。

3. 精度测试:在不同角度和距离的障碍物前,测试雷达系统的定位精度,记录数据并分析。

4. 抗干扰能力测试:在存在多种干扰源的情况下,测试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记录数据并分析。

5. 数据处理速度测试:测试雷达系统在接收到信号后,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记录数据并分析。

五、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搭建实验场地,连接测试设备,确保实验环境符合要求。

2. 基本参数测试: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设置雷达系统参数,进行基本参数测试。

3. 探测距离测试:在不同距离的障碍物前,调整雷达系统的工作状态,测试探测距离,记录数据。

4. 精度测试:在不同角度和距离的障碍物前,调整雷达系统的工作状态,测试定位精度,记录数据。

5. 抗干扰能力测试:在存在多种干扰源的情况下,调整雷达系统的工作状态,测试抗干扰能力,记录数据。

6. 数据处理速度测试: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测试雷达系统的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记录数据。

雷达实验报告

雷达实验报告

雷达实验报告雷达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雷达系统,探索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雷达模块、控制器和计算机,通过测量反射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并利用信号的频率变化来获得目标物体的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雷达系统能够准确地检测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引言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如航空、天气预报、导航等。

雷达系统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利用信号的时间和频率变化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雷达系统,深入了解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实验设备和方法2.1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有:雷达模块、控制器、计算机。

2.2 实验方法(1)搭建雷达系统:将雷达模块与控制器连接,并将控制器与计算机连接。

(2)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雷达系统的工作频率和功率。

(3)目标检测:通过控制器发送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

利用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并利用频率变化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4)数据分析:将实验结果导入计算机,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距离测量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了不同距离的目标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了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雷达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

实验结果与实际距离相差不大,证明了雷达系统的测量精度较高。

3.2 速度测量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运动目标进行速度测量。

通过分析信号的频率变化,我们能够准确地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雷达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目标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提供准确的速度信息。

4.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误差来源。

首先,由于环境中存在其他电磁波干扰,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雷达系统的精度受到设备本身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此外,实验操作的不准确也可能引入误差。

雷达雷达对抗实验指导书13-1-10_老师使用_

雷达雷达对抗实验指导书13-1-10_老师使用_

R0
调制信号源
IQ 调制器
放大器
f i + ϕ (t )
调制器
S J (t )
DSP BUS
fi
图 2.4 相干干扰模拟器
3. 工作原理 R0 基准信号触发调制信号源输出相位调制的正交信号, 该信号对 IQ 调制器输入的基准 振荡 f i 信号进行幅相调制,形成的连续调相输出 f i + ϕ (t ) ,其中 ϕ (t ) 的可以是噪声信号, 也可以是多卜勒频率拖引信号 f d (t ) 等。 调制信号源以 也可以是固定频率的多卜勒信号 f d , R0 信号为触发,输出选通干扰信号给调制器,形成干扰在时间上的选通区间,它可以是连 续的选通信号, 也可以是脉冲信号和脉冲拖引信号等。 脉冲调制器的输出形成相干干扰信号
1
③发生异常现象,要及时断电并报告指导教师,正确处理。 ④遵守仪器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 ⑤实验中自始至终注意保持良好的工作次序。 ⑥不得随意涂改预习报告中的原始实验数据。 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在整理与计算实验数据记录的基础上写出。 不同的实验类型, 要求的实验报 告的内容也不同。但每份实验报告都应有如下的报头: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姓 名 班 级 实验组别 同 组 者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实验编号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内容; ③经 过 整 理 的 数 据 及 计 算 结 果 ( 列 成 表 格 ) ; ④结论与讨论 注意:实验报告要求字迹清楚,数据明了,内容齐全。
第一章 绪 论
一、 实验的意义
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雷达和雷达对抗的教学中, 实验课程是熟悉 和掌握基本原理的重要手段,对于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有: 1、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深入理解雷达和雷达对抗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增强对雷达或对抗系统的感性认识, 并在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综合运用中更牢固地掌握基本 知识。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树立重视实践的观点。为将来根据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 的需要进行实验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 3、通过在实践中实际动手,养成一丝不苟,勇于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 之,雷达对抗实验是学习雷达和雷达对抗原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实验报告雷达

实验报告雷达

实验报告雷达实验报告:雷达的原理与应用一、引言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目标探测与测距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气象等领域,成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雷达的工作原理,进一步了解雷达的应用和优势。

二、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回波时间的测量。

雷达发射器会发射一束电磁波(通常是微波),当这束电磁波遇到目标物体时,会被目标物体反射回来,形成回波。

雷达接收器会接收到这些回波,并通过测量回波的时间来计算目标物体与雷达的距离。

三、雷达的应用领域1. 军事应用雷达在军事领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目标探测、目标识别、导弹引导等任务。

通过雷达技术,军队可以实时监测敌方目标的位置和移动速度,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 航空应用在航空领域,雷达用于飞行器的导航和防撞系统。

航空雷达可以探测到飞机周围的其他飞行器或障碍物,以避免碰撞。

此外,雷达还可以帮助飞行员确定飞机的位置和高度,提高飞行安全性。

3. 航海应用雷达在航海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导航和海洋测量。

通过雷达,船舶可以检测到周围的其他船只、礁石和岛屿等障碍物,以避免碰撞。

海洋测量方面,雷达可以测量海洋的波浪高度、风速、海况等信息,为航海安全提供重要数据。

4. 气象应用气象雷达用于天气预报和气象监测。

它可以探测到大气中的云层、降雨和风暴等天气现象,为气象学家提供重要的观测数据。

通过分析雷达回波的特征,可以预测天气变化趋势,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雷达的优势雷达作为一种远距离、高精度的探测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准确性:雷达可以通过测量回波的时间和频率来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2. 长距离探测:雷达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进行目标探测,对于远距离目标的监测具有独特的优势。

3. 不受天气影响:雷达的探测能力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雾天,雷达都能够正常工作。

4. 实时性:雷达可以实时监测目标物体的位置和移动情况,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雷达对抗原理实验报告

雷达对抗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雷达测距和接收机灵敏度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目标回波测距的方法。

2. 雷达回波信号能量变化对接收机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包络)的影响。

3. 掌握切线灵敏度的定义。

二、 实验内容1. 距离测量。

雷达工作时,发射机经天线向指定空间发射一串重复周期的高频脉冲。

如果在电磁波传播的路径上有目标存在,那么雷达可以接收到由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

由于回波信号往返于雷达和目标之间,它将滞后于发射脉冲一个时间r t 。

如图3.1示电磁波以光速传播,设目标的距离是R ,则传播的距离为光速乘以时间间隔,即r t C R ⨯=2,可得r t CR 2=。

2. 切线灵敏度。

在某一输入脉冲功率电平的作用下,雷达接收机输出端脉冲与噪声叠加后信号的底部与基线噪声(只有接收机内噪声)的顶部在一条直线上(相切),则称此输入脉冲信号功率为切线信号灵敏度TSS P 。

对于单脉冲雷达信号,则有rt 回波tt图3.1 雷达测距图3.2切线灵敏度m UnU 发射脉冲R A P TSS /212=(3-1)其中,A 是输入信号的幅度,R 为接收机内阻。

本实验仪接收机内阻为50欧姆。

三、 实验数据信号时延:T=52μs 信号衰减值:95 % 切线灵敏度:P TSS = 噪声电压峰值: 噪声最大值:四、 思考题1. 根据记录回波的时延,计算目标回波距离。

答:目标回波时延:,根据公式计算得回波距离R=7.8km 。

2. 距离分辨率为多少? 答:距离分辨率()2c nc dr v τ∆=+≈B 12c *,实验测得目标回波脉冲宽度τ为240ns ,代入距离分辨率公式得到c r ∆约为36m 。

3. 目标回波输入信号的幅度改变,示波器输出信号有何变化?答:由前面数据整理的表格可以看出,目标回波输入信号的幅度衰减越来越大时,示波器输出信号幅度越来越小。

4. 雷达的切线灵敏度是多少? 答:接收机灵敏度为: 。

5. 基线噪声电压峰值n U 和满足切线灵敏度条件下有信号处输出噪声的峰值m U 是否相同?为什么?答:基线电压峰值n U 小于满足切线灵敏度条件下有信号处输出噪声的峰值m U ,因为nU 只是接收机内噪声而m U 不仅包含接受机内噪声还包含外界干扰噪声所以n U <m U 。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

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一、引言雷达对抗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试验手段,用于验证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对抗能力。

由于雷达对抗试验的复杂性和成本较高,很多时候难以进行实际的对抗试验。

研究如何进行雷达对抗试验的替代等效推算,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的原理与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雷达对抗试验的原理雷达对抗试验是一种通过模拟敌对雷达干扰来验证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对抗能力的试验手段。

在对抗试验中,一种雷达系统会受到来自敌对雷达的攻击,如干扰信号、噪声等。

通过对雷达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可以评估其对抗能力和脆弱性,并进一步进行改进和优化。

1. 数学建模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常用的替代等效推算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平台,可以模拟出对抗试验中的各种情况,并进行仿真测试。

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可以评估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对抗能力,同时避免实际试验的高成本和风险。

2. 基于敌对雷达库的虚拟对抗试验方法3. 基于机器学习的替代等效推算方法机器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用于替代等效推算。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建立雷达系统的模型,并进行预测和模拟。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替代等效推算,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四、总结第二篇示例:雷达对抗试验是模拟实际作战环境下雷达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混编、干扰等方式对雷达系统进行验证和评估,是提高雷达系统抗干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雷达对抗试验存在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因此研究雷达对抗试验的替代等效推算原理与方法,对于加快雷达系统性能验证和评估过程至关重要。

一、雷达对抗试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1.1、原理概述雷达对抗试验主要通过模拟实际作战环境下的干扰情况,验证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

而替代等效推算原理则是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数学模型,根据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推算出在某一特定情况下雷达系统的性能表现,从而达到替代雷达对抗试验的目的。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1、设置参数信号参数:载波频率CF 、采样频率f s 、数据点数N ,信噪比SNR 、脉冲宽度PW 、脉冲重复频率PRF 、幅度PA 、初始相位Φ0观测时常:2000e-6s 2、实验结果0.51 1.52x 10-3-101时间/s 幅度/v脉冲 脉宽=2e-05-1.5-1-0.500.511.5x 10650010001500频率/MHz幅度/d B脉冲频谱图图1.1单脉冲信号及频谱(加噪声之后)x 10-3-101时间/s 幅度/v脉冲 重频=10kHz 脉宽=2e-05-1-0.500.51x 1061234频率/MHz幅度/d B脉冲频谱图图1.2周期脉冲信号及频谱(加噪声)00.51 1.52x 10-3-101时间/s 幅度/v连续波-4-224681012x 10724685频率/MHz幅度/d B连续波频谱图图1.3载波信号及频谱x 10-3-101时间/s 幅度/v脉冲调制1 1.52 2.53x 107124频率/MHz幅度/d B脉冲调制频谱图、图1.4周期信号经载波调制之后的高频信号及频谱3、实验分析从上面几图可以观测到设计的雷达信号的频谱宽度以及谱线间隔,而在实验中我们修改参数,会看到不同的变化。

当设置脉宽变大,实验中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宽度会变宽,设置的重频变大,谱线会变的密集。

其时域的变化也会时最后的高频信号产生较大的变化。

对于噪声的加入,当噪声的信噪比越大时,产生的脉冲信号的频谱就会产生更多的旁瓣。

而当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提高后,雷达的最大单值不模糊距离也会变大, 而信号的脉宽则会影响雷达的距离分辨力,脉宽越宽则分辨力越高。

实验报告1、实验参数测距参数5,10,,,,30对应的回波延迟时间位置切线灵敏度的参数5%—95%变化,观察信号和噪声电平2、实验结果a. 表格记录测距参数及对应的延迟时间,示波器显示图图2.1测距实验照片b. 应用表格记录切线灵敏度测试时多次测量的信号和噪声幅度,示波器显示图图2.2切线灵敏度实验照片3、实验结果分析a. 测距实验要依次计算出各个延迟时间对应的目标距离及误差b. 距离分辨率为多少?b. 计算多次测量切线灵敏度的平均值实验报告1、实验参数2、实验结果目标角度/°相位差/*π短基线相位差与角度关系目标角度/°相位差/*π长基线相位差与角度关系图3.1长短基线测量角度仿真图01目标角度误差/度短基线测角精度误差0.05目标角度误差/度长基线测角精度误差图3.2长短基线测角度误差3、实验结果分析由实验参数长短基线计算得到的测角不模糊区间、目标角度值;根据所设置的参数说明相位模糊及解模糊的方法;分析不同基线长度对测角误差的影响。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1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1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1
雷达原理与对抗技术实验报告
①实验目的
1.了解mif文件的用途;
2. 掌握mif文件的创建方法;3.掌握mif文件的使用方法。

②实验内容
1.新建TXT文档,命名为rommif。

把指导资料的mif文件格式部分复制到该文档里。

2.使用MATLAB软件,把指导资料M语言代码复制到编写区域,运行后生成文件aaa.txt。

3.把aaa.txt文件内容复制到rommif.txt的begin与end 之间。

4. 将扩展名改成mif,完成mif文件创建。

CycloneII 系列的EP2C70F672C8。

空白处双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egaWizard Plug-In Manager后,弹出下图对话框。

7. 选择第一项,新建一个ROM。

选择Memory Compiler中ROM:1-PORT,并命名为ROMmif。

Output bus设为8 bit,words of memory设为256 words。

接着加入生成mif文件,如下图。

8. 添加输入输出管脚。

9.设置好顶层文件后进行编译。

新建波形仿真文件,进行波形仿真。

③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mif 的两种创建方法,一种是在QUARTUS Ⅱ环境下,新建文件,选文本输入,保存为mif 文件。

另一种方法是建立一个txt 文件,然后将扩展名改成mif 即可。

掌握了mif 文件的修改方法和使用。

雷达应用转化实验报告(3篇)

雷达应用转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雷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验验证雷达在特定场景下的性能和功能,进一步探讨雷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可能性。

二、实验原理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位置、速度和性质的技术。

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和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发射机产生电磁波,通过天线发射出去,遇到目标后反射回来,被接收机接收到。

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信号,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性质。

三、实验设备1. 雷达发射机:用于发射电磁波;2. 雷达接收机: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3. 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4. 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得到目标信息;5. 实验场地:用于模拟实际应用场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场地,搭建雷达系统;2. 设置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参数,如频率、功率等;3. 调整天线,使其指向实验场地内的目标;4. 打开雷达系统,开始发射电磁波;5. 收集反射回来的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6. 分析处理后的信号,得到目标信息;7. 重复步骤4-6,验证雷达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和功能;8.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场地选择本次实验场地选择在开阔地带,避免了复杂的地形和建筑物对雷达信号的影响。

实验场地内放置了多个目标,包括不同大小、形状和材料的物体,以模拟实际应用场景。

2. 雷达参数设置实验中,雷达发射机的频率设置为24GHz,功率设置为10W。

接收机灵敏度设置为-80dBm,以确保能够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

3. 实验结果(1)目标检测通过实验,雷达系统成功检测到实验场地内的所有目标。

检测到的目标包括不同大小、形状和材料的物体,如小球、长方体、圆柱体等。

(2)目标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雷达系统对目标的定位精度较高。

在开阔地带,目标定位误差在2m以内。

(3)目标识别实验中,雷达系统对目标的识别能力较强。

关于雷达的实验报告

关于雷达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2. 掌握雷达系统参数的测量方法;3. 分析雷达系统的性能指标;4. 熟悉雷达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二、实验原理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参数的无线电技术。

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信号处理单元等组成。

1. 发射机:产生连续波或脉冲波,向目标发射;2. 接收机: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3. 天线:发射和接收电磁波;4. 信号处理单元: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参数。

三、实验内容1. 雷达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2. 雷达系统参数测量;3. 雷达系统性能指标分析;4. 雷达系统调试与优化。

四、实验步骤1. 雷达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观察雷达系统实物,了解其组成和结构;(2)分析雷达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3)总结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

2. 雷达系统参数测量(1)使用示波器测量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输出波形;(2)使用频率计测量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频率;(3)使用功率计测量发射机的输出功率;(4)使用距离测量仪测量目标距离;(5)使用角度测量仪测量目标角度。

3. 雷达系统性能指标分析(1)计算雷达系统的距离分辨率、角度分辨率、速度分辨率;(2)分析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抗遮挡能力;(3)分析雷达系统的动态范围、线性度等性能指标。

4. 雷达系统调试与优化(1)调整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频率,使其满足设计要求;(2)调整天线增益,提高雷达系统的探测距离;(3)优化信号处理算法,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雷达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通过观察雷达系统实物和理论分析,掌握了雷达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了解了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

2. 雷达系统参数测量(1)发射机输出波形为连续波,频率为X MHz;(2)接收机输出波形为反射回来的目标信号,频率为X MHz;(3)发射机输出功率为P dBm;(4)目标距离为D m;(5)目标角度为θ°。

雷达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雷达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达处观察频谱,在有单峰波形时存下此时时域数据,另一名同学视频记录下显示屏上的速度,
共计测量五次,由得到的三种速度各自取中值。
表 2.1 实验记录
U 盘持有者 开始时间
费慧慧
9:21
聂铨
9:29
李珊
9:40
邹欣颖
9:43
陈飞
9:46
左靖昊
9:50
章文韬
9:58
梁宸玮
10:04
罗静
10:09
数据记录人:罗静、路静
普勒频移现象。根据运动目标回波的多普勒频移 fd 推算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1 人在 4~14m 之间匀速来回走动,雷达根据多普勒频移计算其径向速度。
fd
(Hz)
2vr (m / s) (m)
2.3.2 实验方法
0 0
vr 0,目标接近 vr 0,目标背离
连接雷达、电源、示波器。开电源,4m、9m、14m 处各 1 人定标、计时 1 人在 4~14m 之
雷达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第1页
1 实验概述
本实验用毫米波测速雷达进行雷达的户外实验,围绕单目标多目标测速,波束宽度的 测量和雷达方程展开一系列的实验。
1.1 基本信息
本实验用的毫米波测速雷达,单点频连续波(正弦波),中心频率 35GHz(波长 8mm),有 效距离 0~15m(人体目标),天线增益 28dBi 。 1.1.1 实验名称
间匀速来回走动,1 人计算速度 1 人操作示波器,截取一段数据同时高声喊停 1 人立即高声
读出雷达显示数值,另 2 人记录示波器操作人用 U 盘拷贝截取数据和显示,Matlab 画波形并
雷达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速度比较显示速度、定标速度、计算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雷达对抗技术
实验报告(一)
姓名:王露
学号:1120520304 班级:1205203班
指导教师:冀振元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一、实验要求
1、生成多周期线性调频信号,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
2、对仿真生成的信号利用两种窗口函数进行STFT变换生成时频分析图,并
讨论了两种窗的优劣性;
3、采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窗口函数进行以上运算,分析窗长对时频分辨率的
影响。

二、实验步骤:
1、利用公式生成多周期线性调频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对信号进行FFT变换得到其频谱;
3、生成一个窗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atlab中有现成的函数),窗长
L;
4、让窗口函数每次滑动L个点(即窗口不重叠),与信号进行运算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然后进行FFT变换,并取幅值最大的频率点作为本窗口内的频率;
5、窗口函数的每次滑动保留M个点重叠,与信号进行运算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

,然后进行FFT变换,并取幅值最大的频率点作为本窗口内的频率;
6、生成时频分析图。

讨论各种窗在STFT中的应用性和窗口长度L与重合长
度M对时频分辨率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
1、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信号单周期表达式为:
上式中,的取值范围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FMCW信号调制斜率,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FMCW信号起始频率;:LFMCW
信号幅度
:LFMCW信号带宽;:LFMCW信号周期
2、多周期信号表达式为:
式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整数
3、非平稳信号是指信号的统计特征随时间变化的时变信号,其频率也是时间的函数。

线性调频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

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可求得信号的频率,但该方法是基于信号的全局信息,并不能反映信号的局部特征,也不能反映其中某个频率分量出现的具体时间及其变化趋势,不具备分析信号的瞬时有效性。

而瞬时频率,能给出信号的调制变化规律,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和瞬时有效性。

4、瞬时频率作为描绘非平稳信号特征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其估计和提取一直是非平稳信号处理中的研究热点。

目前,人们已提出如瞬时自相关法、相位法、过零点法、时频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

在信号的时频分析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短时傅立叶变换是典型的线性时频表示。

这种变换的基本思想就是用一个窗函数乘时间信号,该窗函数的时宽足够窄,使取出的信号可以看成是平稳的,然后进行傅立叶变换,可以反映该时宽中的频谱,如果让窗函数沿时间轴移动,可以得到信号频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四、实验结果
1、单周期线性调频信号时域和频谱图
其载频为0.1mHz,带宽为0.4mHz,抽样频率为5mHz.
2、多周期线性调频信号时域和频谱图
3、用不同长度的海明窗进行stft变换
4、用不同长度的海宁窗进行stft变换
五、实验结果讨论分析
1、首先,由第一幅和第二幅图比较可知,这两种不同的窗函数对应的时频分析图基本完全重合,可见窗函数的选取对STFT 分析的影响不大。

2、由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左右对比可知,在窗函数类型和窗口长度L 固定时,取的重叠点数M 不同时所得到的时频分析图频率仅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点略有差异,但影响也不是十分的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