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讲义:第2单元+第6课+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6课 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019-2020年政治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6课 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温馨提示】 不能认为“认识源于实践就是认识源于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不会自己跑到人脑中来。人们 只有在变革客观事物的实践中,同客观事物发生作用才能获得 对它的认识,并使这种认识不断完善。因此,实践是沟通主观 和客观的桥梁,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 识。认识来源于实践。
B.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
C.有创意的理性认识 D.有价值的感性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案:B 【借题发挥】 (1)实践具有社会性,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 动,但任何人的实践都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2)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盲目的实践是存在
的,盲目的实践是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实践。
2. 小说《鲁宾逊 · 克鲁索》漂流记中的主人公独自在荒岛 生活多年,这是不是意味着个人可以离开社会独立进行实践活 动?
提示: 不是。该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独自在荒岛生活,但其
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生产经验及生产工具均是在社会中获得 的。因此,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个人无法 离开社会独立进行实践活动。
任务2:探究演练
2 . (2016· 全国高考甲卷 )《韩非子 · 说林上》记载:一年
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 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
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3)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
(4)“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 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
2.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区别:①实践的客观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 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是 客观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受客观规律的制约。②实践的能动性 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之所以 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 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38张PPT)

小试牛刀: (单选)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 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 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 在否认了 ( ) D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 A ) A.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 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B.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它是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
易混知识点
认 识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从 个人知识可以通 一切真知都来 哪 过学习获取 源于实践 里 来 ?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启示: 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表现:
(1)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去 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本身无法 成为判断标准 客观事物本身 无法回答认识 是否正确反映 了它 主观和客观联系 起来加以比较和 对照的东西(实 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活动
正确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 ↑ ↓ ∣ 成功 ↓ ↑ 认识 ────────指导 ─→ 实践…结果 ↑ ↓ ∣ 失败 ↓ ↑ 错误的认识──────主观与客观不相符
(单选)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
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 ( D
)
A.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 D.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 点上。

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必修4课件: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必修4课件: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重难聚焦
一二
2.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原因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 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 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 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 的
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
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16-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误区警示 (1)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尽管它 们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 丰富、发展和完善。
(4)逻辑证明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 有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推理的结论正确,其可靠性最终还需要由实践 来论证。
-17-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
怀疑,经过反复观察,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 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 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 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下一页
末 页
基础知识梳理

束 -6-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原因 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来源 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 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 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 展的动力 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 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 实践是检验认 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识的真理性的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 唯一标准 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 反映了客观事物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核心要点解析 结
束 -15-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1.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人们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 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 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 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 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 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 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 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 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要点
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并对其进行表扬、肯定、点拨。善于利用教材,但不局限教材。把教材看作是我们教学中的一种好的资源、善于利用它。同时还要恰当运用好网络资源、报刊资源以及其他资料等,在教学中善于对教材内容调整、取舍。
课时
1课时
教法
问:这个故事给大家什么启发?
(二)进行新课
一、实践及其特点
师: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实践的含义及特点。看下列图片,分析是否为实践?(展示图片并分析)
蜜蜂筑巢,蜘蛛织网不是,因为动物没有意识,是本能活动。
建造世博会的场馆是,因为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请同学们概括出实践的含义。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师:我们在学校读书,主要是?
生:间接经验。
师:但这些间接经验只有用于实践,我们才能掌握得更深刻。比如观看菜谱吸取间接经验,如果不自己去动手的话,还是不会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材料:基因重组多肽疫苗价格较高,接种所需时间长,要打针,并且有时效果不理想.xx年3月,从中国农科院传出重大消息,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科研课题小组,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培育出抗乙肝番茄并进行了多次安全测试均无副作用。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甲流时期机场有远红外扫描仪,可对经过乘客体温进行实时监控)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中国在抗非典、抗禽流感中已经提高了对突发疫情的认识能力,积累了丰富经验)
材料: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其实是两个特征,分别强调横向和纵向两 个角度。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__实__践____中、 在主体和客体的__相__互__作__用__中才能实现。
教材“探究问题 2” 提示 (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 物反复作用,变革客观事物,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2)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 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获得正确认 识的唯一来源。
教材“探究问题 4” 提示 (1)“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因为这 属于不可知论,认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判断是非。庄子的这种 思想实际上没有认识到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是非是能够说清楚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判断是非 的标准是看事实,看实践的结果,看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相符合。
教材“探究问题 5” 提示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们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活动 的开展,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
实践及其特点
【背景材料】 《鲁滨逊漂流记》中水手鲁滨逊在船只蒙难后流 落到荒岛上,他孤身一人在荒岛上生活了 28 年, 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 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 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 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__实__践___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__实__践____中去。认识本身不 是目的,_改__造__世__界___才是认识的目的。

人教版政治 必修四第六课第01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教版政治 必修四第六课第01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从东方红一号到四号,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中国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航天奇迹。
这一特点对我们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学生】团队精神,不懈追求。。。。。
请其他小组继续
【学生】实践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我们制作小火箭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按照一定的步骤,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制作了本没有的小火箭。
【学习流程】
〖设计意图〗
一、知识准备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___世界的物质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____为对象的_____活动。
(2)实践是一种____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____的存在。
2.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构成要素是____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____。
火箭发射的精彩瞬间,大家应该很熟悉。那我们自己制作的火箭,也能发射成功,你觉得是真的吗?
【学生】是,|不是
是真还是假由谁说了算?
【学生】试试不就知道了。
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自制小火箭能发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让我们实验一下吧!发射成功要求火箭腾空,离开发射台。
由于发射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发射任务由我来完成,大家就作为总指挥给我发布点火指令吧!
明确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需要达到的程度
探究原理
二、实践的含义及特征
实验活动
火箭制作活动
认真参与实验,完成下面问题:
1.火箭制作活动是实践吗?为什么?
2、结合火箭制作活动,说明实践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说课稿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政治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针对高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特点,重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力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引领中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能为自己将来的生活与实践做一点有价值的指导,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二、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节。

承接本单元前两课“唯物论”部分,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并为下一单元“辩证法”部分奠定“认识论”基础。

理论上,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无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还是改造客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从考纲看,本节课的知识点也是高频考点,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及整本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学好整本书具有重大意义。

三、说学情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着清晰明了地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什么是正确认识的来源与检验标准有了自己生活化、经验化的理解,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悟实践和认识关系,让每一位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基于教材分析,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要求,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6课第1框价值与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6课第1框价值与价值观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内容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 2.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 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探究一
探究二
我的收获
[归纳提升]
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关系 个人价值(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
含义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 区
体现 他人的需要,同时也得到社会 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 别
的认可,从而实现自身的满足 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定选项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 为联系是有条件的,①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 价值的基础,④错误
答案:C
探究一
探究二
我的收获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综合分析材料中的两个观点,提炼概括其主旨,联系教 材找到相应的原理,然后再根据选项的提示,进行排除,选出正确答案。
【想一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 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 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一名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 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 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偏远的来凤 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 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 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2单元第6课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2单元第6课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了劳动效率,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技术。这说明( B )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科学实验探索世界规律是实践的重要形式
③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揭示、创造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实践的特征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_主__体__、实践的_对__象__和实践 的_手___段__。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 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实践是人_有__目__的___、__有__意__识__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_孤__立__的__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___会__关__系_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历史性 着的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典型 1.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在30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经过3年多的不断探索,终
例题
于把“香菇工厂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提出并验证成功的新型“基于二
次培养的香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生产成本更低,自动化程度更高,大大提高
3.实践的形式 (1)改造自然的__生__产__实__践__。 (2)变革__社__会____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___科__学__实__验__活__动___。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28张PPT)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2、明确实践的三个特点 3、掌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工人做工
牧民放牧
渔民捕鱼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教师讲课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
×
注意 3点:
实践 认识 的主 体
实践的 对象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人教版高中政治 必修四 第六课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5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 必修四 第六课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5页)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唐代著名画家戴嵩善画牛,有幅斗牛图画得非常生动, 被人们视为珍品。有一次收藏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一个牧童看 到了不禁大笑。问何故。曰:“牛在角斗时,尾巴夹在两起来的棍子, 叫人不由得发笑。” 戴嵩为什么会被牧童嘲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 人类 社会 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非纯主观思维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形式(课本P43专家点评)
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2)实践具有能动性 ①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②人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 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 阶段上,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实践——直接经验(根本途径)
(2)途径 学习——间接经验: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材料二: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 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 “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 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 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为什么会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最新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7张PPT)

最新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共27张PPT)
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课重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如何在实践中产生?(理解) (2)获得认识的途径: 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 接经验
读书也能获得知识, 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 吗?
注意: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
获得认识的途径:①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②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
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实践
读书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认识的来源,读书获得 的知识最终也来源于实践。所以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就是实践。
探究活动:走进科学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 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 “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 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 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小试牛刀:
(单选)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 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 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 无社会性?正确的回答是( )
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 个人活动
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 现
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
C 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
实践具
有能动

表现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 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活动)
实践主体的 主动创造性
改造自然中创造出自然界 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 资料。
改造社会中创造出新的社 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2020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6课 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020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第6课 第1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
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 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 特点
原因
客观物 质性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 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 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社会历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
史性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例题2】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
经过反复观察,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
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
“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多数人公认的观点”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这 是因为“多数人公认的观点”属于主观认识范畴,其本身的正确性也 有待检验。
(4)逻辑证明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 有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推理的结论正确,其可靠性最终还需要由实践 来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内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性①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人、客观事物都具有物质性。

②直接现实性活动:即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2)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判一判]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提示:错误。

实践的确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但是,盲目的实践活动是存在的,这一活动不是没有目的,而是说意识或目的是错误的。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判一判]投身实践和学习书本是人类认识的两个来源。

()提示:错误。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投身实践和学习书本是人类获得认识的两个途径,这两个途径所得认识的根源都是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想一想]人类通过卫星更清晰地认识太空,这体现出实践是如何推动认识发展的?提示:体现实践提供更完备的工具推动认识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想一想]我们能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检验地方决策的正误?提示:不能。

检验决策正误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材料一菜农根据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选定种菜品种,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规律调整种菜数量。

材料二《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独自制造独木舟、独自种植生存需要的粮食。

[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材料一中的菜农的做法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请说明理由。

提示:材料一中的菜农的做法体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这是因为种菜实践中的各个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同时,种菜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到价值规律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2.(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材料二中的鲁滨逊的独自行为是否违背了实践的社会性?为什么?提示:鲁滨逊的独自行为没有违背实践的社会性。

鲁滨逊的行为表现上是一个人进行的,实质上它受到他过去社会关系中因素的影响,不是纯粹的个人的活动,它也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探究总结]1.理解实践的概念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

(4)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

2.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论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并不是说盲目地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定单个人实践活动的存在。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具有自主能动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思维建模]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④说法错误;材料中人们对人与河流的关系的认识过程表明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发展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①符合题意;不同时期人们对人与河流的关系的认识表明由于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③符合题意;故选B。

][材料一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

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材料二当前,为了更好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设计出了本行业的规划路线图,以推动本行业的更好发展。

[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提示: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2.(辨析与评价·科学精神)有人说,人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应用于实践。

你认可这观点吗?提示:不认可。

人类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认识要应用于实践,指向的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探究总结]1.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

无论是自己亲自获得的认识,还是前人或他人的认识,都来自实践。

(2)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学习他人所知获得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的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旨在强调认识作为一种反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进行并获得的结果;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明实践为认识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可能性,包括人认识能力和认识工具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表明实践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为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提供唯一的判别尺度;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

材料告诉我们()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思维建模]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

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D [某实验团队通过研究而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正确;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造客观世界,①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能认识规律,③说法太绝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实践受到客观历史条件、周围条件的影响;②用于分析实践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进行等)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人类通过科学实验获得成果;②用于分析人类在生活与生产中形成认识等)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认识工具推动认识发展;②用于分析实践需要推动认识发展等)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某种理论在实践运动中被证明是正确的;②用于分析将某项决策进行试点等)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应用示例:用于分析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理论研究等)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应用示例:用于分析人们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加强实验等)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一座大桥,连接三座城市:香港、澳门、珠海。

三座城市有着不同故事和发展境界,同样有着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发展,三座城市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难题。

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运管制等诸多难题。

港珠澳大桥是科技工程,也是人心工程,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而在港珠澳大桥工程正式开工之前,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调研等准备工作。

2004年开始,工程建设协调小组成员在两岸三地开展密集调研,以形成工程的可行性报告。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的进程和质量。

1.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

港珠澳大桥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每一项工作都是由各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完成。

这主要表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不同地区的合作和各方的共同努力等,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2.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工程支撑建设团队开展了百余项试验,先后攻克了人工岛快速成岛、深埋沉管结构设计、隧道复合基础等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申报专利400余项,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